肠肝菌科产碳青霉烯酶类细菌的表型研究

肠肝菌科产碳青霉烯酶类细菌的表型研究

李林峰

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最强效的β-内酰胺类药物[1],目前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已在很多国家出现和被报道,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感染造成的暴发流行,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严峻挑战。 微生物学实验室,需要快速的检测方法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及时检测并报告给临床医生,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和流行病学提供实验室依据。

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耐药机制:研究[2]表示耐药机制有四大类:1.AMPC酶的过度表达联合OMP丢失;2.PBP对碳青霉烯类亲和力的改变;3.药物靶位改变;4.碳青霉烯酶的产生;在这些机制中最突出的是产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酶表型又分为:A、B、D三种。A.D两类相似都是丝氨酸酶,而B类则是金属酶。KPC酶、IMI酶、SME酶、NMC-A酶等属于A类碳青霉烯酶,以 KPC酶最常,能水解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曲南,可被克拉维酸和他唑巴坦抑制,不能被乙二胺四乙酸(EDTA)抑制;常见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B类碳青霉烯酶包括IMP酶、VIM 酶、GIM 酶、SPM 酶、NDM-1酶、SIM 酶等,能水解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不能水解氨曲南,能被EDTA抑制,同时不被克拉维酸和他唑巴坦抑制,

主要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D类碳青霉烯酶包括OXA-48酶,能水解青霉素、碳青霉烯类、窄谱头孢菌素,不能水解氨曲南、广谱头孢菌素,可受克拉维酸和EDTA的轻度抑制,主要存在于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一.检测方法:

1.KB法表型初步筛选试验: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降低的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挑一定量的细菌配成浊度为0.5麦氏单位的菌液,均匀涂布于MH 琼脂平板上,室温干燥3~5min。贴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三种纸片,各纸片中心大于24mm,纸片距离平板边缘应大于15mm。置35℃孵育16~18h后读取结果,判断标准参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0年标准。阳性结果表示该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可能产生碳青霉烯酶。

2.MHT(改良HODGE试验)表型筛选试验: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将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菌悬液浊度调至0.5麦氏单位,并进行1∶10稀释,将菌液接种在MH琼脂平板上,干燥3~10min,在平板中心贴10μg厄他培南纸片,用10μL接种环挑取3~5个待测分离菌株从纸片的边缘画线到平板的边缘,过夜培养,若出现苜蓿叶状抑菌环则为碳青霉烯酶表型阳性,改良HODGE阳性即产碳青霉烯酶。(当然不排除假阳性的存在:产ESBL或AmpC酶合并孔蛋白缺失 )

3.双纸片协同试验(金属酶的筛选):过夜培养待测菌落用无菌生理盐水调至0.5麦氏浊度的悬液,菌液均匀涂布于MH 琼脂平皿上。将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纸片置于琼脂平皿表面,距其1 cm 处贴EDTA(含有0.5 mol/L EDTA10μL)纸片。35 ℃孵育16~18 h。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抑菌圈在靠近EDTA纸片侧明显扩大者,判断为产金属酶。

4. 碳青霉烯酶基因型PCR检测:PCR检测是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的金标准。

临床治疗:目前临床有关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引起感染的治疗数据不多,临床可供选择的有效抗菌药物也非常有限。而经验性用药实际上取决于监测室内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菌的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以及临床医师对患者感染的判断,并且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病室细菌的流行情况不同,耐药谱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掌握耐药性的变化及其耐药性监测资料,制订临床抗感染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降低细菌耐药性和提高药物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近年来相继发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碳青霉烯酶是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CLSI推荐用改良Hodge试验(MHT)来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中的碳青霉烯酶[3]。该方法操作简便,敏感性高,能同时检测KPC型碳青霉烯酶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能根据CLSI新标准判读结果,适合一般实验室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中碳青

霉烯酶的常规筛查;双纸片协同法将B类金属酶不同于KPC型等A 类碳青霉烯酶区分开来,此原理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简单、有效的方法;PCR作为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金标准,是研究碳青霉烯酶表型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叶素娟,杨青,俞云松.2005年中国CHINET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4):283-286。 [2]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李渊婷,金凤玲) [3]改良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张成宪,金凤玲)

肠肝菌科产碳青霉烯酶类细菌的表型研究

李林峰

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最强效的β-内酰胺类药物[1],目前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已在很多国家出现和被报道,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感染造成的暴发流行,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严峻挑战。 微生物学实验室,需要快速的检测方法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及时检测并报告给临床医生,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和流行病学提供实验室依据。

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耐药机制:研究[2]表示耐药机制有四大类:1.AMPC酶的过度表达联合OMP丢失;2.PBP对碳青霉烯类亲和力的改变;3.药物靶位改变;4.碳青霉烯酶的产生;在这些机制中最突出的是产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酶表型又分为:A、B、D三种。A.D两类相似都是丝氨酸酶,而B类则是金属酶。KPC酶、IMI酶、SME酶、NMC-A酶等属于A类碳青霉烯酶,以 KPC酶最常,能水解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曲南,可被克拉维酸和他唑巴坦抑制,不能被乙二胺四乙酸(EDTA)抑制;常见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B类碳青霉烯酶包括IMP酶、VIM 酶、GIM 酶、SPM 酶、NDM-1酶、SIM 酶等,能水解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不能水解氨曲南,能被EDTA抑制,同时不被克拉维酸和他唑巴坦抑制,

主要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D类碳青霉烯酶包括OXA-48酶,能水解青霉素、碳青霉烯类、窄谱头孢菌素,不能水解氨曲南、广谱头孢菌素,可受克拉维酸和EDTA的轻度抑制,主要存在于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一.检测方法:

1.KB法表型初步筛选试验: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降低的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挑一定量的细菌配成浊度为0.5麦氏单位的菌液,均匀涂布于MH 琼脂平板上,室温干燥3~5min。贴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三种纸片,各纸片中心大于24mm,纸片距离平板边缘应大于15mm。置35℃孵育16~18h后读取结果,判断标准参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0年标准。阳性结果表示该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可能产生碳青霉烯酶。

2.MHT(改良HODGE试验)表型筛选试验: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将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菌悬液浊度调至0.5麦氏单位,并进行1∶10稀释,将菌液接种在MH琼脂平板上,干燥3~10min,在平板中心贴10μg厄他培南纸片,用10μL接种环挑取3~5个待测分离菌株从纸片的边缘画线到平板的边缘,过夜培养,若出现苜蓿叶状抑菌环则为碳青霉烯酶表型阳性,改良HODGE阳性即产碳青霉烯酶。(当然不排除假阳性的存在:产ESBL或AmpC酶合并孔蛋白缺失 )

3.双纸片协同试验(金属酶的筛选):过夜培养待测菌落用无菌生理盐水调至0.5麦氏浊度的悬液,菌液均匀涂布于MH 琼脂平皿上。将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纸片置于琼脂平皿表面,距其1 cm 处贴EDTA(含有0.5 mol/L EDTA10μL)纸片。35 ℃孵育16~18 h。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抑菌圈在靠近EDTA纸片侧明显扩大者,判断为产金属酶。

4. 碳青霉烯酶基因型PCR检测:PCR检测是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的金标准。

临床治疗:目前临床有关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引起感染的治疗数据不多,临床可供选择的有效抗菌药物也非常有限。而经验性用药实际上取决于监测室内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菌的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以及临床医师对患者感染的判断,并且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病室细菌的流行情况不同,耐药谱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掌握耐药性的变化及其耐药性监测资料,制订临床抗感染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降低细菌耐药性和提高药物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近年来相继发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碳青霉烯酶是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CLSI推荐用改良Hodge试验(MHT)来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中的碳青霉烯酶[3]。该方法操作简便,敏感性高,能同时检测KPC型碳青霉烯酶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能根据CLSI新标准判读结果,适合一般实验室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中碳青

霉烯酶的常规筛查;双纸片协同法将B类金属酶不同于KPC型等A 类碳青霉烯酶区分开来,此原理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简单、有效的方法;PCR作为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金标准,是研究碳青霉烯酶表型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叶素娟,杨青,俞云松.2005年中国CHINET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4):283-286。 [2]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李渊婷,金凤玲) [3]改良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张成宪,金凤玲)


相关内容

  • 分子生物学实验复习题附答案
  •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实验一 DNA 的制备 (1)为什么分子生物学实施时要担心EB ? 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是DNA 诱变剂,溴化乙锭可以嵌入碱基分子中,导致错配.具有高致癌性(接触致癌) (2)DNA 加样缓冲液的用途是什么? 由于植物细胞匀浆含有多种酶类(尤其是氧化酶类) ...

  • 现代生物技术
  • 一. 生物技术总论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也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1)基 ...

  • 痤疮发病机制中炎症的研究进展
  • 痤疮发病机制中炎症的研究进展 Researching development of inflammation in pathogenesis of acne 王大光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朱文元南京医科大学皮肤科教授 炎症反应是痤疮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因素参予了痤疮的炎症,其中痤疮丙 ...

  •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 ・18・・ 指南与共识・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 中国专家共识 王辉 宁永忠 陈宏斌 俞云松 王明贵 胡必杰 陈佰义 马筱玲 胡继红倪语星 徐英春 曹彬 陈家旭 褚云卓 归巧娣 韩立中 胡云建 胡志东贾伟 李敏 李轶 廖康 刘颖梅 刘文恩 罗燕萍 单斌 孙宏莉 孙自镛陶传敏 王大燕 魏莲花 ...

  • 第十二章微生物的进化
  •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1.基本概念 进化:是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导致生物表型改变和对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系统发育:指研究各种(类)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及它们进化的历史. 生物分类原则:1.依据表型特征的相似程度进 ...

  • 原核生物染色体
  • 拟核存在于原核生物,有类似细胞核的功能,只有一个位边界不明显区域的环形DNA分子.内含遗传物质.里面的核酸为双股螺旋形式的环状DNA. 一.从基因组的组织结构来看,原核生物DNA有以下特征: 基因通常以单拷贝的形式存在.一般而言,蛋白编码的核苷酸顺序是连续的,中间不被非编码顺序所打断.一般情况下越简 ...

  • 纤维素在翻出动物中的应用
  • 国内外反刍动物对纤维素消化利用现状的概述 摘要:纤维素类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但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并不能为一般的家畜所利用,而草食类动物,尤其是反刍动物,借助其消化道的微生物可以利用纤维素类物质.瘤胃是自然界发酵效率最高的发酵缸.瘤胃微生物是一个复合菌群,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虫,它们能 ...

  • 中国科学院遗传学考研真题
  •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硕士学位研究生1991年入学考试 普通遗传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20分) 剂量补偿作用 组成性突变性 选择压力 渐渗杂交 转染 F因子 回文环 异源多倍体 反义核酸 克隆(无性繁殖系)选择学说 二. 选择题(10分) 1.某人是一个常染色体基因的杂合子Bb ,而他带有一个隐性 ...

  • 遗传学(第二版) 刘庆昌 重点整理2
  • 第九章 ★ 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指通过营养体增殖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生长快. ★ 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 指通过♀.♂结合产生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可以产生大量种子和由此繁殖较多的种苗.大多数动植物都是进行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