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海湾大桥南、北引道路面大修工程
(K2558+850至K2565+350)
(K0+313~K0+008 D匝道)
交 通 组 织 方 案
广东晶通公路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汕头海湾大桥
南、北引道路面大修工程目经理部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交通组织方案
一、概况 1.1 工程概况
汕头海湾大桥位于汕头港东部出入口妈屿岛海域处,是深汕高速公路及汕汾高速公路的关键性配套设施,对广、深、漳、厦公路起着纽带作用,沟通了深圳、汕头、厦门三个经济特区:又具有城市桥梁功能,改善了汕头南北两区交通不便的状况,是我国东南沿海高等级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于1993年1月经广东省计委粤计交【1993】191号文批准建设,1995年l2月28日正式通车。
本项目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沿线地形、地貌划分为低山高丘陵区。
汕头海湾大桥由大桥和南、北引道组成,桥梁全长2500m,主跨452m(154+452+154),通航净高46m,桥面净宽23 8米,南引道全长2229.63m,北引道全长1765m。
北引道是汕汾高速公路的起始路段,位于汕头市区东侧。北引道桩号为K2558+852~K2560+617(沈海高速桩号,汕汾高速公路桩号为KO+OOO—K1+765),全长1760m,主线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北引道包含中山互通立交,共7条匝道.匝道总长为2197m,路基宽度分别为8.5m、9.5m、10.5m和13.5m。
汕头海湾大桥南引道工程,位于汕头市濠江区,南引道桩号为K2563+117~K2565+346.63(沈海高速桩号,深汕高速公路桩号为K313+767.23~K315+996.86),起点于葛洲村西,经余昔围,葛洲山、奈沟墙、澳头,终点子海湾大桥南引桥终点,全长2229.63m,主线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南引道包含澳头互通立交,共2条匝道,总长为1145m,路基宽度为10.5m。
本次大修的范围包括:北引道(里程桩号K2558+852~K2560+652)、南引道(里程桩号
K2563+267~K2565+346)、北引道D匝道的加宽部分。其他附属匝道采用中修整治。
施工期限:自2011年10月25日至2011年12月25日止共(60)天。 1. 2、施工路段
根据我标施工路段:汕头海湾大桥K2558+850至K2565+350左右幅方向和K0+313~K0+008 D匝道的分布情况及路况调查的结果;我部将采取:1,封闭主车道、
路肩施工,超车道通车的方案进行交通疏导和交通管制;2, 封闭超车道施工,主车道、路肩通车的方案进行交通疏导和交通管制.
附:图一
封闭、主车道、路肩施工,超车道通车的方案交通管制标志设施布置图
附:图二
封闭、超车道施工,主车道、路肩通车的方案交通管制标志设施布置图
图1 主车道施工交通安全维护图
图2 超车道施工交通安全维护图
交通组织目标:不污染、保畅通、保平安、零事故。
在广东汕头海湾大桥南、北引道维修路段施工期间确保交通安全、道路畅通。 三、交通组织机构
为确保交通组织目标的实现,保证路面铣刨、桥面铺装等各项施工作业及交通安全,本项目特设一个20人组成的交通维护部,进行施工期间的交通疏导及预、动态控制。组织机构框图见下表。
交通维护管理的所有成员己经过安全培训,配备完善的交通疏导设施及指挥、通讯工具,严格按时段进行交通管理。并与路政、交警和业主进行24小时电话联系,即时汇报交通情况,确保施工安全、交通有序。
项目经理:汤国盛 副经理:王舜练
总工程师:王舜练
工程合约部 机 材 部
安全部长:马贺彦
专职安全员:刘常习、王猛
综 合 部 质 检 部
交通协管员
各施工队
交通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1、成立交通疏导小组
(1)成立交通疏导小组。交通疏导小组是维护施工期间经过施工路段的行车疏导工作,确保道路畅通,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2)施工过程中派专人维持交通,如发现堵塞时第一时间把交通信息汇报给交通疏导小组。
(3)交通疏导小组负责施工路段安全和标志牌的设置和维护,防止丢失。处于危险地段的路段设水马防护,并设明显警示标志牌。
(4)施工前将交通疏导方案报交警部门批准,并服从交警部门的指挥。 (5)交通疏导小组名单。
应急领导小组名单
2、设置交通维护措施
(1)建立专门的交通疏导机构。项目经理部成立交通疏导组,设两个班组,协
助交警指挥交通。交通疏导小组成员实行地段责任制,并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交通疏导任务。
(2)合理安排施工。根据现场的交通情况,在施工组织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施工期间维持交通不受影响。
(3)将施工车道与通行车道分隔,以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并按规定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交通导向标志,准确引导交通,避免车辆和行人的误入而引起交通的混乱。避免在夜间施工,若在夜间施工必须挂警示灯,确保行人、行车的安全。
(4)各交通疏导小组成员要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交通知识。小组成员要经常到沿线巡查,发现有违章的车辆立即予以纠正,以保障交通的顺畅有序。遇到特殊施工需要减少车流时,事先要同交警取得联系,在各出入口设立标志将不必进入的车流有目的地引到施工外围,以减轻该路段的不必的负担。
(5)沿线摆设锥形交通标,起点、过渡路段设置交通施工牌、导向牌、导向警示灯。
(6)沿线拐弯和危险地段,提供和维持适当警告信号、标志牌、防护栏等安全措施。
3、确实保证施工作业区封闭的规范性 (1)施工作业区的封闭:
①交通维护人员在交通安全车(车尾朝着车流来向,车尾挂着导向性标志灯箱)的配合下,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设置临时性禁令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
② 交通维护人员在安全标志车的配合下,从上游过渡区开始位置用反光锥进行施工作业区封闭,包括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
维修工程施工的交通控制区一般分为下列六个部分: a 警告区; d 工作区; b 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 e 下游过渡区; c 缓冲区; f 终止区。
a)警告区:警告区目的是提前给司机发出前方施工的信号,引起司机的高度注意,降低车速,其长度为1600米。警告区内每隔400米应设置有关标志,第一个警告标志是前方1600米施工,第二个标志是限速60km/h,第三个标志是前方800米施工,第四个标志是道路变窄。
b)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长度不小于90米,设置导向警示灯,引导通过车辆改道,顺利进入缓冲区。
c)缓冲区:缓冲区长度不小于50米,设置导向附设施工警示灯的护栏,进一步提醒司机其车辆已进入施工路段,让司机小心行驶。
d)作业区:作业区是工作人员活动、工作及运送材料的地方,其长度一般根据施工的需要而定。车道与作业区之间设置锥形交通标,作业区布置预留工程车安全的进、出口。
e)下游过渡区:设在作业区后,其作用是把已通过作业区的车辆引回正常车道行驶,长度不小于30米。
f)终止区:终止区的长度约30米,末端设置60km/h解除标志。 (2)、工作面转移的交通组织
工作面转移包括两方面:施工机械的转移和安全设施的转移:
①施工机械的转移:首先,在机械设备上配备完备的安全设施,包括安全警示灯,设备上放置反光警示标志等;其次,拖车前面由安全指挥车引导,后面由安全指挥车压后,其中,安全指挥车配备交通引导指示灯箱。再次,设备转移期间,由安全员和施工、机械负责人共同指挥,协助。
② 一个施工工作面完工后,专职安全员和施工安全员指挥交通安全车撤走安全设施。撤离安全设施的原则是:安全车逆向倒退,收安全设施,收施工标志牌时,必须在标志牌前面放置反光锥,最后快速撤走反光锥,避免后面车辆追尾造成交通事故。
(3)、夜晚施工的交通安全维护措施
所有须占有路面的施工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夜间,因施工工艺问题确实不能在夜间施工的除外。
①配置2台施工照明车和1台导向警示灯,在高速公路进出口入设置警示灯、反
光牌、限速标志,保证每个出入口有足够的安全设施,确保施工车辆在夜间施工的行驶安全。
②在施工指示牌上安置足够的施工警告灯。
③配备专职安全员不定时24小时巡视路面,防止安全设施由于车辆碰撞或气流吹倒安全标志牌,及时撤离损坏设施,并及时补充。 (4)、 施工过程中出现交通事故的交通疏导措施 ①作业班组安全员负责交通疏导
施工过程中,由于高速公路出入口因施工车辆进出或交通意外造成交通通行不畅时,安全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疏导交通:充分考虑小车的灵活性特点,指挥小车先行,货车、大车后行;
②疏导小组疏导比较困难时,作业班组安全员应及时通知高速公路交警大队、路政,共同疏导交通。同时,施工安全员和班组负责人必须关注施工人员和机械的安全,防止非施工车辆进入施工封闭区。
③交通阻塞严重,一时难于正常疏导交通,与交警、路政和业主沟通,采取交通应急疏导措施。
(5)、 异常天气状况下的交通安全维护,包括台风、暴雨及大雾天气
① 在台风季节期间,初了密切注意收集天气预报外,还必须加强路面的巡查工作,确实落实安全设施和施工机械的防台风措施,预防设施被吹翻,影响行车安全。 ② 在雾天、雨天等行车视距不良的天气情况下,可通过与业主协商,建议如下: a、加大路面巡视频率
交通疏导小组巡视检查交通安全设施的摆放情况,看有无损坏、丢失和碰倒; b、在施工地段设置特殊标志,由于能见度低下,我们在各个施工路段出入口放置一部交通安全车(车厢后面配置动态交通指示灯箱),用于指引交通。 4、交通标线设置
占有路面施工所有标志标线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及《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04)中的技术性能和使用功能的有关规定,按要求设置。
2011年11月24日
汕头海湾大桥南、北引道路面大修工程
(K2558+850至K2565+350)
(K0+313~K0+008 D匝道)
交 通 组 织 方 案
广东晶通公路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汕头海湾大桥
南、北引道路面大修工程目经理部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交通组织方案
一、概况 1.1 工程概况
汕头海湾大桥位于汕头港东部出入口妈屿岛海域处,是深汕高速公路及汕汾高速公路的关键性配套设施,对广、深、漳、厦公路起着纽带作用,沟通了深圳、汕头、厦门三个经济特区:又具有城市桥梁功能,改善了汕头南北两区交通不便的状况,是我国东南沿海高等级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于1993年1月经广东省计委粤计交【1993】191号文批准建设,1995年l2月28日正式通车。
本项目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沿线地形、地貌划分为低山高丘陵区。
汕头海湾大桥由大桥和南、北引道组成,桥梁全长2500m,主跨452m(154+452+154),通航净高46m,桥面净宽23 8米,南引道全长2229.63m,北引道全长1765m。
北引道是汕汾高速公路的起始路段,位于汕头市区东侧。北引道桩号为K2558+852~K2560+617(沈海高速桩号,汕汾高速公路桩号为KO+OOO—K1+765),全长1760m,主线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北引道包含中山互通立交,共7条匝道.匝道总长为2197m,路基宽度分别为8.5m、9.5m、10.5m和13.5m。
汕头海湾大桥南引道工程,位于汕头市濠江区,南引道桩号为K2563+117~K2565+346.63(沈海高速桩号,深汕高速公路桩号为K313+767.23~K315+996.86),起点于葛洲村西,经余昔围,葛洲山、奈沟墙、澳头,终点子海湾大桥南引桥终点,全长2229.63m,主线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南引道包含澳头互通立交,共2条匝道,总长为1145m,路基宽度为10.5m。
本次大修的范围包括:北引道(里程桩号K2558+852~K2560+652)、南引道(里程桩号
K2563+267~K2565+346)、北引道D匝道的加宽部分。其他附属匝道采用中修整治。
施工期限:自2011年10月25日至2011年12月25日止共(60)天。 1. 2、施工路段
根据我标施工路段:汕头海湾大桥K2558+850至K2565+350左右幅方向和K0+313~K0+008 D匝道的分布情况及路况调查的结果;我部将采取:1,封闭主车道、
路肩施工,超车道通车的方案进行交通疏导和交通管制;2, 封闭超车道施工,主车道、路肩通车的方案进行交通疏导和交通管制.
附:图一
封闭、主车道、路肩施工,超车道通车的方案交通管制标志设施布置图
附:图二
封闭、超车道施工,主车道、路肩通车的方案交通管制标志设施布置图
图1 主车道施工交通安全维护图
图2 超车道施工交通安全维护图
交通组织目标:不污染、保畅通、保平安、零事故。
在广东汕头海湾大桥南、北引道维修路段施工期间确保交通安全、道路畅通。 三、交通组织机构
为确保交通组织目标的实现,保证路面铣刨、桥面铺装等各项施工作业及交通安全,本项目特设一个20人组成的交通维护部,进行施工期间的交通疏导及预、动态控制。组织机构框图见下表。
交通维护管理的所有成员己经过安全培训,配备完善的交通疏导设施及指挥、通讯工具,严格按时段进行交通管理。并与路政、交警和业主进行24小时电话联系,即时汇报交通情况,确保施工安全、交通有序。
项目经理:汤国盛 副经理:王舜练
总工程师:王舜练
工程合约部 机 材 部
安全部长:马贺彦
专职安全员:刘常习、王猛
综 合 部 质 检 部
交通协管员
各施工队
交通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1、成立交通疏导小组
(1)成立交通疏导小组。交通疏导小组是维护施工期间经过施工路段的行车疏导工作,确保道路畅通,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2)施工过程中派专人维持交通,如发现堵塞时第一时间把交通信息汇报给交通疏导小组。
(3)交通疏导小组负责施工路段安全和标志牌的设置和维护,防止丢失。处于危险地段的路段设水马防护,并设明显警示标志牌。
(4)施工前将交通疏导方案报交警部门批准,并服从交警部门的指挥。 (5)交通疏导小组名单。
应急领导小组名单
2、设置交通维护措施
(1)建立专门的交通疏导机构。项目经理部成立交通疏导组,设两个班组,协
助交警指挥交通。交通疏导小组成员实行地段责任制,并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交通疏导任务。
(2)合理安排施工。根据现场的交通情况,在施工组织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施工期间维持交通不受影响。
(3)将施工车道与通行车道分隔,以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并按规定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交通导向标志,准确引导交通,避免车辆和行人的误入而引起交通的混乱。避免在夜间施工,若在夜间施工必须挂警示灯,确保行人、行车的安全。
(4)各交通疏导小组成员要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交通知识。小组成员要经常到沿线巡查,发现有违章的车辆立即予以纠正,以保障交通的顺畅有序。遇到特殊施工需要减少车流时,事先要同交警取得联系,在各出入口设立标志将不必进入的车流有目的地引到施工外围,以减轻该路段的不必的负担。
(5)沿线摆设锥形交通标,起点、过渡路段设置交通施工牌、导向牌、导向警示灯。
(6)沿线拐弯和危险地段,提供和维持适当警告信号、标志牌、防护栏等安全措施。
3、确实保证施工作业区封闭的规范性 (1)施工作业区的封闭:
①交通维护人员在交通安全车(车尾朝着车流来向,车尾挂着导向性标志灯箱)的配合下,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设置临时性禁令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
② 交通维护人员在安全标志车的配合下,从上游过渡区开始位置用反光锥进行施工作业区封闭,包括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
维修工程施工的交通控制区一般分为下列六个部分: a 警告区; d 工作区; b 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 e 下游过渡区; c 缓冲区; f 终止区。
a)警告区:警告区目的是提前给司机发出前方施工的信号,引起司机的高度注意,降低车速,其长度为1600米。警告区内每隔400米应设置有关标志,第一个警告标志是前方1600米施工,第二个标志是限速60km/h,第三个标志是前方800米施工,第四个标志是道路变窄。
b)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长度不小于90米,设置导向警示灯,引导通过车辆改道,顺利进入缓冲区。
c)缓冲区:缓冲区长度不小于50米,设置导向附设施工警示灯的护栏,进一步提醒司机其车辆已进入施工路段,让司机小心行驶。
d)作业区:作业区是工作人员活动、工作及运送材料的地方,其长度一般根据施工的需要而定。车道与作业区之间设置锥形交通标,作业区布置预留工程车安全的进、出口。
e)下游过渡区:设在作业区后,其作用是把已通过作业区的车辆引回正常车道行驶,长度不小于30米。
f)终止区:终止区的长度约30米,末端设置60km/h解除标志。 (2)、工作面转移的交通组织
工作面转移包括两方面:施工机械的转移和安全设施的转移:
①施工机械的转移:首先,在机械设备上配备完备的安全设施,包括安全警示灯,设备上放置反光警示标志等;其次,拖车前面由安全指挥车引导,后面由安全指挥车压后,其中,安全指挥车配备交通引导指示灯箱。再次,设备转移期间,由安全员和施工、机械负责人共同指挥,协助。
② 一个施工工作面完工后,专职安全员和施工安全员指挥交通安全车撤走安全设施。撤离安全设施的原则是:安全车逆向倒退,收安全设施,收施工标志牌时,必须在标志牌前面放置反光锥,最后快速撤走反光锥,避免后面车辆追尾造成交通事故。
(3)、夜晚施工的交通安全维护措施
所有须占有路面的施工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夜间,因施工工艺问题确实不能在夜间施工的除外。
①配置2台施工照明车和1台导向警示灯,在高速公路进出口入设置警示灯、反
光牌、限速标志,保证每个出入口有足够的安全设施,确保施工车辆在夜间施工的行驶安全。
②在施工指示牌上安置足够的施工警告灯。
③配备专职安全员不定时24小时巡视路面,防止安全设施由于车辆碰撞或气流吹倒安全标志牌,及时撤离损坏设施,并及时补充。 (4)、 施工过程中出现交通事故的交通疏导措施 ①作业班组安全员负责交通疏导
施工过程中,由于高速公路出入口因施工车辆进出或交通意外造成交通通行不畅时,安全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疏导交通:充分考虑小车的灵活性特点,指挥小车先行,货车、大车后行;
②疏导小组疏导比较困难时,作业班组安全员应及时通知高速公路交警大队、路政,共同疏导交通。同时,施工安全员和班组负责人必须关注施工人员和机械的安全,防止非施工车辆进入施工封闭区。
③交通阻塞严重,一时难于正常疏导交通,与交警、路政和业主沟通,采取交通应急疏导措施。
(5)、 异常天气状况下的交通安全维护,包括台风、暴雨及大雾天气
① 在台风季节期间,初了密切注意收集天气预报外,还必须加强路面的巡查工作,确实落实安全设施和施工机械的防台风措施,预防设施被吹翻,影响行车安全。 ② 在雾天、雨天等行车视距不良的天气情况下,可通过与业主协商,建议如下: a、加大路面巡视频率
交通疏导小组巡视检查交通安全设施的摆放情况,看有无损坏、丢失和碰倒; b、在施工地段设置特殊标志,由于能见度低下,我们在各个施工路段出入口放置一部交通安全车(车厢后面配置动态交通指示灯箱),用于指引交通。 4、交通标线设置
占有路面施工所有标志标线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及《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04)中的技术性能和使用功能的有关规定,按要求设置。
2011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