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耕织图]说开去

  一到清明,天气着实暖和了。雨水也多起来,滋润着复苏的大地,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农谚常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个时节,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都进入了农耕的繁忙。对于严格依照节气安排生产的古人,更是如此。慢不得、紧不得,非得可可的才好。那一番谨慎和忙碌,真是透着敬天地的肃穆和悯人世的温情。有心人感慨于此,遂把这一耕作的过程画进了画儿里,称它为《耕织图》。   这个人是南宋绍兴年间於潜县令楼�q。别看他身居县令,却也没有什么官架子,任职期间,跑遍於潜县治十二乡周边的村庄,深入田头地角,出入农家,与当地有经验技术的农夫蚕妇研讨种田、植桑、织帛等经验技术得失。亲民程度堪为中国第一好县长。   不仅亲民,人家还有才。能写,还能画,他以诗配画愣是把耕作与蚕织的过程绘制成系列图谱,洋洋洒洒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诗画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又富有艺术感染力,充满田园气息。有人甚至将他的诗与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诗相提并论,还有人将《耕织图》与《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相媲美,说是一部有韵的农书。县长做到这个份儿上,要说完全无私也有点不可信,那他画出来干嘛呢?原来,他是要呈献给宋高宗的。拍马屁都拍得如此真诚和有才,让人连嘲讽都要不好意思的。   高宗皇帝看后当然大喜,不仅专门召见他、称赞有加,还让吴皇后亲自题词。高宗还将《耕织图》宣示后宫,一时朝野传诵,甚至引发了一次“耕织图”的高潮。几乎各州、各县府中均绘《耕织图》,形成了中国绘画史、科技史、农业史、艺术史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成就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大瑰宝。   重视农耕的古代社会,皇帝们历来劝课农桑,而《耕织图》耕作与蚕织的详细过程,起到了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作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所以后来得到历代皇帝的提倡。更何况男耕女织,这种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原本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耕织图》就一代代地流传不衰,到了清代,呈鼎盛之势,这得益于康熙皇帝的亲自编纂。话说康熙帝有一次南巡,意外看到了这《耕织图》,悯世情怀大发。“衣帛当思织女之寒,食粟当念农夫之苦”,一般文人也就发发感慨,但皇帝毕竟是皇帝,是要有大手笔的,遂命内廷供奉焦秉贞以楼�q原作为基础重绘《耕织图》。   这焦秉贞也不是一般人物,竟以西洋的透视法改头换面,重绘《耕图》与《织图》各23幅。其中耕图内容有: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初秧、淤荫、拨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穗、舂碓、簸、扬砻、入仓、祭神。织图内容有:浴蚕、二眠、三眠、大起、捉绩、分箔、采桑、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练丝、蚕娥、祀谢、纬、织、络丝、经、染色、攀华、剪帛、成衣。   相较于楼�q的简单朴素,焦图纤细丽都了许多。焦绘耕织图令康熙皇帝龙颜大悦,不仅每图亲题七言律诗一首,且于图前亲书序文,在序首钤盖了“佩文斋”朱印,在序后钤盖了“康熙宸翰”阳文朱方大印和阴文“稽古右文之章”朱方大印,再命著名木刻家朱圭、梅裕凤镌版印制,颁赐臣工。文人大多敝帚自珍,更何况康熙帝的御制!他实在大爱此图,后又将其刻印成书,颁布赐名为《御制耕织图》。   有了皇帝的亲自参与,《耕织图》的摹刻之风和推广在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一次高潮。雍正、乾隆两朝都曾几度摹绘、刊行焦绘《耕织图》。有人统计,自南宋楼《耕织图》问世,至清末700余年间,各版本的《耕织图》层不出穷。只美国、英国、日本、朝鲜等国有多种临摹本珍藏。据日本东海大学文学部渡部武统计,他所研究过的《耕织图》版本就有56种之多。   版本如许多的《耕织图》中,不能错过的是《雍正耕织图》,且不说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雍正耕织图》是国家一级文物,制作工艺、绘画技巧是集前朝之大成的经典之作、历代耕织图中的极品,单单是其背后的故事,就够史论钩沉者兴奋了,更遑论专爱钻历史缝隙的读者们?!   《雍正耕织图》是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同样有图46幅,其中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貌似与康熙朝也无大差别,但两方印章“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却大有文章了。“破尘居士”是雍正登基之前藩邸的别号,在他登位做皇帝以后就不再使用了。“雍亲王宝”更是清清楚楚地表明了王府身份。没错,这套图谱是雍正登基之前,于潜邸命宫廷画师绘制的。   历代都是帝王提倡,这回四爷用意何在?   更耐人寻味的是,画中人原本是田间地头的粗野之人,胤�G却别出心裁地让画师画成自己和家人的面容,王爷、福晋、世子等皇家成员,身着汉服、拿起农具,玩了一场田间地头的cosplay秀。但皇室毕竟是皇室,即便身处阡陌,也自有一身贵气,所以,你看人物虽然都是庶民打扮,却服饰花色不同,妇女发型梳髻各异。   后人要说,四爷你可真会玩。其实,说玩太过于轻巧了。看完下面这些细节,或许你就不会这样以为了。   与绝大多数耕织图都是木刻版和石刻版不同,《雍正耕织图》为设色绢地手工绘彩本,文人气一下子就出来了。传统画法与西洋透视的结合,使刻画细致入微,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尤其劳动者辛勤耕作的场景相当细腻传神。画作还特别注意村落风景的刻画和风土人情的渲染。山水之间,绿树成荫,村舍阡陌,鸡犬相闻;成人紧张劳动忙碌,孩童放牧送饭,或绕膝嬉戏,牵衣相看,使观者身临其境,栩栩如生。一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劳动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宛如是一幅桃花源式的田园风情画卷。虽处处涉世,但却设色清雅、清丽绝俗。   每幅图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颇具个性的行草书法,将二王的灵秀,晋唐的古朴及董其昌的逸气融会一炉,颇具大家风采。雍正留下来的书法、诗篇原本不算多,《耕织图》是一个研究的好版本。   可以说,意境深远的五言律诗、文雅遒劲的书法、清丽深秀的画面,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是雍正一贯的“精、细、雅、秀”,堪称珠联璧合的宫廷艺术瑰宝,难怪深藏故宫紫禁城武英殿,近三百年从未公开展示。   该图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也不容小觑,在描绘生产劳动场面时,真实而严谨地反映了当时耕织生产的全部过程和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 该图流传到了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地区,对亚洲的农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份全景记录古代农耕生活的重要历史文献,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后人不得不服,这才是“玩”的最高境界啊,低调奢华有内涵。曾有段时间,关于雍正的文学影视作品风靡,一时间“四爷很忙”成了笑谈。不过历史上,雍正的勤政真是出了名的,废寝忘食,终年不息也是有的。但在他登基之前,在圆明园却渡过了一段相对来说悠闲的时光。有关雍正此时生活的画作中,他时而化身弹琴的高士、时而扮成乘槎的仙人、时而变身采菊东篱的陶渊明、时而扮成独钓寒江的老渔翁,是一派澹泊宁静、万方安和的文人隐逸情怀。所以他自号破尘居士,撰有《破尘居士语录》。以该名号钤印的画册,除了《耕织图》,还有《美人图》、《行乐图》,也是闲云野鹤的意趣。   不过深究的话,倒未必真悠闲。《雍正耕织图》的出现,尚有另外一段隐情。   康熙皇帝玄烨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61年),子嗣最多(儿女共55位)的一位皇帝,晚年的他极为头痛接班人这件事。他曾先后两废太子,此间因为其他皇子显露的一丝半点觊觎之心,他先是夺了大阿哥的爵位;后又因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以及朝中满汉官员,极力推举八阿哥,又削了八阿哥的爵位,朝中涉事大臣,也削的削、贬的贬。一时间,朝堂谈储色变。   在此期间,四爷在干什么呢?康熙四十八年,他被晋封为雍亲王,并恩赐圆明园居住,直到康熙六十一年。这13年,他在怡人秀美的环境里,参演佛法、修戚农心,看似不参与紫禁城里的风波,实则在不动声色里韬光养晦。实际上,雍亲王一刻也未放弃夺取储位的努力。只要看他登基后,一步一步怎样处置这些兄弟们,就可看出他的深谋远虑和忍辱负重。   这惬意又煎熬的日子,怎么打发?各种cosplay 喽!《行乐图》是其一,《耕织图》也不例外。康熙一生重视农耕,亲自指导绘制《御制耕织图》,并亲笔作序,为每幅画题诗。雍亲王善于揣摩父皇的心意,为投父皇所好,特命宫廷画师精心绘制一套《耕织图》进献给康熙。康熙自然龙颜大悦,对雍亲王平添不少好感。四爷还深知父皇最忌“夺储之心”,他就故意表露出闲云野鹤、破尘悠然之态,《十二美人图》、《行乐图》也有这方面“遮人耳目”的深意。   对康熙帝来说,这么一个重农桑、轻党派的儿子,当然不可多得。但康熙亦是聪明如许,从不过分表露倾向,所以你看,康熙六十年(1721年),玄烨隆重举办登位周甲纪念,胤�G只被派和十二阿哥到盛京祭告祖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胤�G再派去察视仓廒。十一月玄烨病重,胤�G只是受命代祀圜丘。但十余天后玄烨病逝,胤�G便登基继承皇位了。   一场闹了十几年的满城风雨的皇位继承人问题,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解决了。自然招来嫉恨和猜疑,遂又有雍正篡改诏书等历史疑案。实则,四爷的接班,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在其他,只是四爷有高明的韬光养晦之术。   多年后,《雍正耕织图》背后的政治意图,早已随着当年的九子夺嫡烟消云散。在今天的人看来,这幅幅逼真的劳作场景倒是很能引发一番“归去来兮”的古意。这山光水色、村舍阡陌莫不是业已消失的农耕社会的缩影,这田间地头的绿树成荫莫不是儿时最温暖的记忆,大约如此吧。

  一到清明,天气着实暖和了。雨水也多起来,滋润着复苏的大地,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农谚常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个时节,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都进入了农耕的繁忙。对于严格依照节气安排生产的古人,更是如此。慢不得、紧不得,非得可可的才好。那一番谨慎和忙碌,真是透着敬天地的肃穆和悯人世的温情。有心人感慨于此,遂把这一耕作的过程画进了画儿里,称它为《耕织图》。   这个人是南宋绍兴年间於潜县令楼�q。别看他身居县令,却也没有什么官架子,任职期间,跑遍於潜县治十二乡周边的村庄,深入田头地角,出入农家,与当地有经验技术的农夫蚕妇研讨种田、植桑、织帛等经验技术得失。亲民程度堪为中国第一好县长。   不仅亲民,人家还有才。能写,还能画,他以诗配画愣是把耕作与蚕织的过程绘制成系列图谱,洋洋洒洒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诗画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又富有艺术感染力,充满田园气息。有人甚至将他的诗与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诗相提并论,还有人将《耕织图》与《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相媲美,说是一部有韵的农书。县长做到这个份儿上,要说完全无私也有点不可信,那他画出来干嘛呢?原来,他是要呈献给宋高宗的。拍马屁都拍得如此真诚和有才,让人连嘲讽都要不好意思的。   高宗皇帝看后当然大喜,不仅专门召见他、称赞有加,还让吴皇后亲自题词。高宗还将《耕织图》宣示后宫,一时朝野传诵,甚至引发了一次“耕织图”的高潮。几乎各州、各县府中均绘《耕织图》,形成了中国绘画史、科技史、农业史、艺术史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成就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大瑰宝。   重视农耕的古代社会,皇帝们历来劝课农桑,而《耕织图》耕作与蚕织的详细过程,起到了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作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所以后来得到历代皇帝的提倡。更何况男耕女织,这种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原本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耕织图》就一代代地流传不衰,到了清代,呈鼎盛之势,这得益于康熙皇帝的亲自编纂。话说康熙帝有一次南巡,意外看到了这《耕织图》,悯世情怀大发。“衣帛当思织女之寒,食粟当念农夫之苦”,一般文人也就发发感慨,但皇帝毕竟是皇帝,是要有大手笔的,遂命内廷供奉焦秉贞以楼�q原作为基础重绘《耕织图》。   这焦秉贞也不是一般人物,竟以西洋的透视法改头换面,重绘《耕图》与《织图》各23幅。其中耕图内容有: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初秧、淤荫、拨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穗、舂碓、簸、扬砻、入仓、祭神。织图内容有:浴蚕、二眠、三眠、大起、捉绩、分箔、采桑、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练丝、蚕娥、祀谢、纬、织、络丝、经、染色、攀华、剪帛、成衣。   相较于楼�q的简单朴素,焦图纤细丽都了许多。焦绘耕织图令康熙皇帝龙颜大悦,不仅每图亲题七言律诗一首,且于图前亲书序文,在序首钤盖了“佩文斋”朱印,在序后钤盖了“康熙宸翰”阳文朱方大印和阴文“稽古右文之章”朱方大印,再命著名木刻家朱圭、梅裕凤镌版印制,颁赐臣工。文人大多敝帚自珍,更何况康熙帝的御制!他实在大爱此图,后又将其刻印成书,颁布赐名为《御制耕织图》。   有了皇帝的亲自参与,《耕织图》的摹刻之风和推广在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一次高潮。雍正、乾隆两朝都曾几度摹绘、刊行焦绘《耕织图》。有人统计,自南宋楼《耕织图》问世,至清末700余年间,各版本的《耕织图》层不出穷。只美国、英国、日本、朝鲜等国有多种临摹本珍藏。据日本东海大学文学部渡部武统计,他所研究过的《耕织图》版本就有56种之多。   版本如许多的《耕织图》中,不能错过的是《雍正耕织图》,且不说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雍正耕织图》是国家一级文物,制作工艺、绘画技巧是集前朝之大成的经典之作、历代耕织图中的极品,单单是其背后的故事,就够史论钩沉者兴奋了,更遑论专爱钻历史缝隙的读者们?!   《雍正耕织图》是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同样有图46幅,其中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貌似与康熙朝也无大差别,但两方印章“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却大有文章了。“破尘居士”是雍正登基之前藩邸的别号,在他登位做皇帝以后就不再使用了。“雍亲王宝”更是清清楚楚地表明了王府身份。没错,这套图谱是雍正登基之前,于潜邸命宫廷画师绘制的。   历代都是帝王提倡,这回四爷用意何在?   更耐人寻味的是,画中人原本是田间地头的粗野之人,胤�G却别出心裁地让画师画成自己和家人的面容,王爷、福晋、世子等皇家成员,身着汉服、拿起农具,玩了一场田间地头的cosplay秀。但皇室毕竟是皇室,即便身处阡陌,也自有一身贵气,所以,你看人物虽然都是庶民打扮,却服饰花色不同,妇女发型梳髻各异。   后人要说,四爷你可真会玩。其实,说玩太过于轻巧了。看完下面这些细节,或许你就不会这样以为了。   与绝大多数耕织图都是木刻版和石刻版不同,《雍正耕织图》为设色绢地手工绘彩本,文人气一下子就出来了。传统画法与西洋透视的结合,使刻画细致入微,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尤其劳动者辛勤耕作的场景相当细腻传神。画作还特别注意村落风景的刻画和风土人情的渲染。山水之间,绿树成荫,村舍阡陌,鸡犬相闻;成人紧张劳动忙碌,孩童放牧送饭,或绕膝嬉戏,牵衣相看,使观者身临其境,栩栩如生。一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劳动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宛如是一幅桃花源式的田园风情画卷。虽处处涉世,但却设色清雅、清丽绝俗。   每幅图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颇具个性的行草书法,将二王的灵秀,晋唐的古朴及董其昌的逸气融会一炉,颇具大家风采。雍正留下来的书法、诗篇原本不算多,《耕织图》是一个研究的好版本。   可以说,意境深远的五言律诗、文雅遒劲的书法、清丽深秀的画面,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是雍正一贯的“精、细、雅、秀”,堪称珠联璧合的宫廷艺术瑰宝,难怪深藏故宫紫禁城武英殿,近三百年从未公开展示。   该图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也不容小觑,在描绘生产劳动场面时,真实而严谨地反映了当时耕织生产的全部过程和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 该图流传到了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地区,对亚洲的农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份全景记录古代农耕生活的重要历史文献,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后人不得不服,这才是“玩”的最高境界啊,低调奢华有内涵。曾有段时间,关于雍正的文学影视作品风靡,一时间“四爷很忙”成了笑谈。不过历史上,雍正的勤政真是出了名的,废寝忘食,终年不息也是有的。但在他登基之前,在圆明园却渡过了一段相对来说悠闲的时光。有关雍正此时生活的画作中,他时而化身弹琴的高士、时而扮成乘槎的仙人、时而变身采菊东篱的陶渊明、时而扮成独钓寒江的老渔翁,是一派澹泊宁静、万方安和的文人隐逸情怀。所以他自号破尘居士,撰有《破尘居士语录》。以该名号钤印的画册,除了《耕织图》,还有《美人图》、《行乐图》,也是闲云野鹤的意趣。   不过深究的话,倒未必真悠闲。《雍正耕织图》的出现,尚有另外一段隐情。   康熙皇帝玄烨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61年),子嗣最多(儿女共55位)的一位皇帝,晚年的他极为头痛接班人这件事。他曾先后两废太子,此间因为其他皇子显露的一丝半点觊觎之心,他先是夺了大阿哥的爵位;后又因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以及朝中满汉官员,极力推举八阿哥,又削了八阿哥的爵位,朝中涉事大臣,也削的削、贬的贬。一时间,朝堂谈储色变。   在此期间,四爷在干什么呢?康熙四十八年,他被晋封为雍亲王,并恩赐圆明园居住,直到康熙六十一年。这13年,他在怡人秀美的环境里,参演佛法、修戚农心,看似不参与紫禁城里的风波,实则在不动声色里韬光养晦。实际上,雍亲王一刻也未放弃夺取储位的努力。只要看他登基后,一步一步怎样处置这些兄弟们,就可看出他的深谋远虑和忍辱负重。   这惬意又煎熬的日子,怎么打发?各种cosplay 喽!《行乐图》是其一,《耕织图》也不例外。康熙一生重视农耕,亲自指导绘制《御制耕织图》,并亲笔作序,为每幅画题诗。雍亲王善于揣摩父皇的心意,为投父皇所好,特命宫廷画师精心绘制一套《耕织图》进献给康熙。康熙自然龙颜大悦,对雍亲王平添不少好感。四爷还深知父皇最忌“夺储之心”,他就故意表露出闲云野鹤、破尘悠然之态,《十二美人图》、《行乐图》也有这方面“遮人耳目”的深意。   对康熙帝来说,这么一个重农桑、轻党派的儿子,当然不可多得。但康熙亦是聪明如许,从不过分表露倾向,所以你看,康熙六十年(1721年),玄烨隆重举办登位周甲纪念,胤�G只被派和十二阿哥到盛京祭告祖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胤�G再派去察视仓廒。十一月玄烨病重,胤�G只是受命代祀圜丘。但十余天后玄烨病逝,胤�G便登基继承皇位了。   一场闹了十几年的满城风雨的皇位继承人问题,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解决了。自然招来嫉恨和猜疑,遂又有雍正篡改诏书等历史疑案。实则,四爷的接班,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在其他,只是四爷有高明的韬光养晦之术。   多年后,《雍正耕织图》背后的政治意图,早已随着当年的九子夺嫡烟消云散。在今天的人看来,这幅幅逼真的劳作场景倒是很能引发一番“归去来兮”的古意。这山光水色、村舍阡陌莫不是业已消失的农耕社会的缩影,这田间地头的绿树成荫莫不是儿时最温暖的记忆,大约如此吧。


相关内容

  • 从孟姜女哭长城说开去
  • 从孟姜女哭长城说开去 不久前打开电视剧正遇电视剧神话在热播, 正好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哪一段, 其夫被拉去修筑 长城,十年不得音讯.孟姜女十年寻夫,行走二万余里路程,历尽千辛万苦见到的是一座坟 莹.剧情寓孟姜女为让其夫复活泪流成河浸长城,终使长城崩塌„„. 此刻我不禁要想到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们的都 ...

  • 从"临去秋波那一转","转"变张生历史地位说开去
  • 从"临去秋波那一转","转"变张生历史地位说开去 摘要:"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一语,意境深远,是整部<西厢记>的"关窍"所在, "那一转"后,男女主人公之间开始彼此钟情.互生好感,由此展 ...

  • 从一封"安全家书"说开去
  • 勇叹调--从一封"安全家书"说开去 有这样一封信,它用亲情呵护员工安全:有这样一封信,它用爱情构建幸福家园:有这样一封信,它用大爱抒写动人嘱托„„ "亲爱的女儿,每一天,从早上目送你的身影消失在小区门口之后,一直到晚上你的笑脸出现在家门口之前,我们的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牵挂 ...

  • 从骑"铁驴"回家过2013年春节说开去
  • 从骑"铁驴"回家过2013年春节说开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拼搏: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种高贵的享受."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一个志在千里的幻想者:是一种追寻美好事物的信仰:更是那种别人想都不敢想的追求. 一路风仆,一路兼 ...

  • 从"背[岳阳楼记]获免费门票"说开去
  • (图片选自网络) 据东亚网2月20日报道:进入蛇年,湖南岳阳楼景区管委会推出"背<岳阳楼记>,领免费门票"活动,受到游客热捧.到大年初十活动结束,有近万人"背"得免费门票.在活动现场,甚至出现了一位本可以免费的84岁老人,拒绝享受"高龄免 ...

  • 从"三"说开去:三为特殊,三是人的认知过程
  • 国人对数字很敏感.用"二"形容一个人时,多有自嘲或讥讽的意味在,或许就是俗话所说的"不靠谱"吧. 但"三"就不同了-- 三只手,三岔口,三上三下,以至于三国等等,是说一种有别于常态的状况.情势.总之,是指一种特殊性,一种例外. 比如击掌.在 ...

  • 安徽省考时政热点:由公务员薪资待遇说开去
  • [铜陵中公教育]为您提供公务员工资改革最新消息,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 一个自称工作了30年的湖南中部某市级机关公务员"鼓台山"在网上晒出工资条--每月实发2643.68元.同时, 他还晒出了自 ...

  • 从苹果说开去
  • 摘 要: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也许会一直争论下去.我常常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我们完全可以让鸡生更多的蛋,让蛋孵出更多的小鸡-- 关键词:苹果:教育工作者:教育关系 从小爱吃苹果,恰巧又处苹果之乡,这里气候温润,光照充足,所产苹果色泽鲜艳,个大味甜,很受客 ...

  • 从余秋雨名誉官司败诉说开去
  • 前些时候,国内许多媒体刊载了学者余秋雨名誉官司败诉的消息.官司起源于<北京文学>杂志社编辑萧夏林2000年在<书屋>杂志上发表的<文化中的文化>文章.文中,萧认为余在担任深圳市文化顾问期间,对深圳文化进行不切实际地吹捧,并称其"做深圳文化顾问,为深圳扬名 ...

  • 由先祖父的一幅字说开去
  • 友人来电话,谓"五之堂"书店要办一个已故贵州名人书画展,届时展品编号收进珍贵的纪念册.让我提供一幅先祖父的书法参与盛举,并建议再选一名家之作参加. 先祖父炳正先生(1910-1998),字景麟,朴学家,上世纪40年代曾在贵阳高校任教.祖父是一位学者,在诗词.散文.书法诸领域造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