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补充知识点(0308-1)
一、中国历史文化进程:
历史朝代歌:
唐尧禹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1、奴隶社会——夏、商、周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共和行政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正式纪年的开始。
2、封建社会——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二、奴隶社会——夏商周
1、夏:启废“禅让制”,用“世袭制”替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青铜铸造业。代表:四羊方尊(精美的艺术品)、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甲骨文文字。
3、周:公元前841年,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朝政,史称"共和行政",中国确切纪年开始。
公元前771年,平王东迁(由河南南阳迁都洛邑,即河南洛阳)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解体、封建制度孕育的变革时期)。
三、封建社会
1、确立和初步发展——春秋战国、秦、汉
(1)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秦
秦始皇的主要事迹:
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确立中央集权和地方行政机构。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
思想上:焚书坑儒
军事上:出击匈奴,修筑长城,南攻越族
(3)汉
楚汉战争: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景之治(西汉)
光武中兴(东汉)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魏蜀吴
马钧:浇灌工具翻车
诸葛亮: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西南地区的发展
孙权派卫温进达夷州(台湾)
(2)两晋:西晋(司马炎)、东晋(司马睿)。与之对立的是十六国。 (3)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分: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3、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唐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盛唐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
(1)杨坚建立隋朝。
“开皇之治”/隋炀帝实行科举考试
(2)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4、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元朝的统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融合)
五代十国
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北宋
赵构建立南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红巾军起义灭元
5、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明、清(鸦片战争前)
(1)明朝
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成祖朱棣(di )迁都北京。
郑和七下西洋
李自成农民起义
(2)清朝
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金,改女真族为满族,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康乾盛世
四、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
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反帝运动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1919年五四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五卅运动(东征、南征)
1927年,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八一南昌起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4年,红军长征
1935年,遵义会议
1936年,西安事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补充知识点(0308-2)
一、皇帝称号和称谓
1、称号
(1)尊号、徽号
封建社会对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即为尊号,也称徽号。 如:太上皇、皇太后、太皇太后、高皇帝(刘邦)、圣神皇帝(武则天) (2)谥(shi )号、庙号
皇帝死后,一般有两个正式称号,一是谥号,一是庙号。
a 、谥号——皇帝死后,大臣们根据皇帝生前事迹拟定的一种称号。根据死者生前行为的美善丑恶而分为美、平、恶三类,因此谥号有褒、怜、贬的不同。美谥如昭、恭、敬、庄、烈等;恶谥如暴、炀、昏等;平谥如怀、悼、哀、闵等。
b 、庙号——和封建宗法祭祀制度相联系的一项称号。帝王死后,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庙祭祀,并追尊为某祖,某宗,这就是庙号。如: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清圣祖(玄烨)
(3)年号
封建帝王即位,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是某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它起源于汉代。
建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
新君继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叫“改元”。如:嘉靖、乾隆、建武中元(汉光武帝)、万岁通天(武则天)、太平兴国(宋太宗)
(4)陵号:封建帝王陵墓的名号,始与西汉,如长陵,阳陵,昭陵
2、称谓
(1)帝王称谓:后、王、天子、皇帝
(2)皇族、皇戚称谓: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皇太子、皇太孙/公主、驸马
三、日月年辰及其记录方法
1、纪年方式:干支纪年,帝号纪年、年号纪年。
2、月:每月的第一天叫“朔”,初三叫“朏(fei )”,十五日叫“望”,望的后一日叫“既望”,最后一日叫“晦”。
3、日:古代一昼夜为一日,用干支纪日。
4、辰:古代分一日为十二个时辰。纪辰用十二地支,每日24小时,2个小时为一时辰,子时23:00——1:00
5、天干地支:一个循环有60年,称为一个“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也用以记录日、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ren )、癸(gui )
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对应十二属相)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补充知识点(0315)
中国科技文化发展概述
一、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简况
1、中国教育的起源
夏代贵族为培养自己的子弟,建立了学校,主要进行伦理教育和军事训练 商代设立贵族学校,教育内容含宗教、伦理、军事和一般的文化知识 西周建立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形成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出现两种学校教育制度:官学;私学
2、中国古代的官学教育
(1)中央官学教育
历史:汉朝创始;唐朝顶峰;南宋走下坡路;清末被西方学堂和学校教育取代
类型:太学和国子监——最高学府/专科学校/贵族学校/短期学校
(2)地方官学教育
汉代:郡学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
明代:府州县学;卫学;社学
(3)官学的学习内容及科举考试
①学习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②科举考试:科举制的由来——所谓科学考试制度,是由国家设立许多科目,定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也叫“开科取士”。科举考试,形成于隋朝隋炀帝时期,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重大改革。
3、古代历史文化名人
(一)诸子百家——指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统称。
1、儒——创始人:孔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是:孟子和荀子。
2、道——重要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3、阴阳——以邹衍为代表。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二)古代十圣
至圣孔子——春秋鲁国人,著有《诗》、《书》、《春秋》
亚圣孟子——战国邹国人,著有《孟子》
医圣张仲景——汉末南阳人,著有《伤寒杂病论》
书圣王羲之——东晋人,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画圣吴道子——唐代人,人称“吴带当风”。
诗圣杜甫——唐代人。诗仙——李白和白居易。
茶圣陆羽——唐代人。著有《茶经》,是世界上第一本茶叶专著。
文圣欧阳修——北宋人,号六一居士、醉翁。
词圣苏轼——宋代人,号东坡居士。
药圣李时珍——明代人,著有《本草纲目》。
二、中国著名的文艺、科学著作
1、文学艺术著作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剧本:[元]关汉卿《窦娥冤》/[元]王实甫《西厢记》/[清]洪升《长生殿》/[清]孔尚任《桃花扇》
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明]吴承恩《西游记》/[清]曹雪芹《红楼梦》
书法绘画:[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医药学著作
(1)医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春秋]《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比较完整的一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学著作
[战国]神医扁鹊最早应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诊断疾病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
础;华佗发明“麻沸散”,在世界上第一次使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施行外科手术
[西晋]王叔和所著《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南宋]宋慈《洗冤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西方早约300年
(2)药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东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药物学著作
[唐]《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写颁布的药典
[唐]“药王”孙思邈《千金方》:800多种药物,500多个药方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3、历史著作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唐]刘知几《史通》: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唐]杜佑《通典》:中国第一部分门别类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新体例史书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军事著作
[春秋]孙武《孙子兵法》: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战国]孙膑《孙膑(bin )兵法》
5、科学著作
《春秋》是中国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战国]甘德、石申《甘石星经》: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元]郭守敬《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六世纪前我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很高的史学, 文学, 地理学价值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岩溶地貌的人
[秦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比欧洲早500年
[东汉]《九章算术》:涉及初等算术、代数、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东汉]张衡发明了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科学巨著
[唐]“茶圣”陆羽《茶经》: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
[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被英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类书和丛书
[明]《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历史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类书
[清]《古今图书集成》: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类书
[清]《四库全书》: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7、传统文学举例
(一)先秦时期
1、先秦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主。
2、《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楚辞》并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散文以《左传》文学价值最高。分三个时期
(1)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语录体——代表作:《论语》;
(2)战国中叶——对话体、论辩体——代表作:《孟子》、《庄子》;
(3)战国后期——专题论著——代表作:《荀子》、《韩非子》。
(二)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
(三)唐宋时期——诗(李白、杜甫),词(豪放派、婉约派)
(四)明清时期——小说——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清代长篇小说双璧(《儒林外史》、《红楼梦》)、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记》、《西游记》、《红楼梦》)。
三、中国古代科学发明
1、造纸术[东汉]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改良了造纸术
2、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指南针北宋时期我国已把指南针用于航海
《第二章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补充知识点(0322-1)
一、民族和民俗
1、民族概念:
广义:指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或在习惯上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
狭义:指人类在原始社会崩溃、阶级社会确立时期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俗:指一个民族历代相沿承袭而形成的风尚、习俗。
物质系统: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的风俗。
分类方法 行为系统:岁时节令方面的风俗。
观念系统:信仰方面的风俗。
社会性和集体性
民俗四大特性 类型性和模式性
稳定性和变异性
传承性和传布性
二、中国民族民俗概况
1、族称和人口
民族的名称,简称为族称。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
2、中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东南密、西北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3、语言体系:
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5大语系。
除了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自己各自的语言。 文字:非拼音文字、拼音文字
4、中国民俗的特点
(1)鲜明的民族性
(2)一定的阶级性
(3)落后的封建性
(4)原始的神秘性
(5)广泛的实用性
5、民俗的旅游价值
(1)能够为人们的文化渴求提供多项选择。
(2)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
(3)了解观赏,大多数也可直接加入体验,并从中获得文化享受。 (4)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效益。
旅游工作者应该尊重其“保持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权利,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
《第二章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补充知识点(0322-2)
中国部分少数民族民俗简介
一、北方少数民族的民俗
1、满族
分布地区:东北三省,辽宁为主
宗教信仰:先信萨满教,后信佛教
特色民居:“口袋房,曼子炕”
传统服饰:旗袍
饮食习惯:
糕点:饽饽、萨其玛。
爱吃白煮猪肉、酸菜熬白肉、粉条,白肉血肠、火锅、酸汤子。
主要禁忌:
(1)室内西面的炕不可以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
(2)满族爱犬、敬犬、忌打狗、杀狗。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日”;颁金节是满族“族氏”之日。
2、蒙古族
分布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名称含义:“永恒的部落”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
特色民居:蒙古包
传统服饰:蒙古袍
饮食习惯:
(1)“白食”(奶制品); “红食”(肉食)。手抓羊肉和清水煮全羊。 (2)有饮红茶,饮奶茶的习惯,能饮酒,有豪饮的习惯。
传统节日:
那达慕大会(意为“娱乐”或“游戏”)
“马背上的民族”——以能歌善舞、喜摔跤、爱赛马著称。跳《牧马舞》、《马刀舞》,乐器是马头琴。
“男子三项那达慕”: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
主要礼仪:崇白尚九。
(1)敬客。弹酒礼
(2)献哈达。
(3)到牧民家做客,要带适当的礼品。见老人要问安,对小孩不可斥责或打骂。
主要禁忌:
(1)禁食驴、狗、白马及自己死亡动物的肉。
(2)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对迎面狂吠的牧羊狗仅可以呵斥,不可以打。
(3)进包禁忌。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进包要从火炉左侧走,进后包可席地而坐,不必脱鞋。客人不能坐西炕(西面是供佛的方位),也不要坐在门槛上。
(4)办丧事时忌红色、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黄色。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大声喧哗及乱摸宗教器皿,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3、藏族
分布地区:西藏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少数人信苯教
特色民居:农区多垒石建房,房屋平顶多窗,形如碉房。牧区帐篷。 传统服饰:藏袍。肥腰、长袖、大襟。男女都爱戴藏式金花帽,均穿氆氇或牛皮的藏靴。
饮食习惯:糌粑、酥油茶、奶茶和甜茶,嗜饮青稞酒。爱吃牛奶制成的酸奶、奶渣等。
传统节日:雪顿节、望果节、藏历年、酥油花灯节、沐浴节等。
主要礼仪:互献哈达,敬青稞酒,唱酒歌,有弹酒礼俗。伸舌头表尊敬,合十。
主要禁忌:
(1)饮食禁忌。忌吃狗、驴、马肉,忌吃尖嘴动物、有爪动物及鱼虾等水生动物的肉;忌讳用脚蹬踩灶台或坐于灶台上;忌讳用有裂缝或豁口的碗、碟等器皿待客;饮食用的碗和茶具忌扣着放;互不熟悉的男女忌讳在同一个碗内揉、吃糌粑。
(2)宗教禁忌。佛像、佛寺里的经书、钟鼓及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忌别人随便触摸;忌讳在参观寺庙时吸烟及大声喧哗;转经筒、转寺院、叩长头要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3)社交禁忌。忌男女混坐,男女入室后男坐左、女坐右,就座时忌双脚伸直,脚底朝人;忌讳在家中吹口哨、拍巴掌;忌讳别人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夸奖;忌讳当着当事人的面谈及其婚事;家有病人或产妇时,忌生人来访;接羔犊季节非亲属不能进入帐篷;天葬时忌外人在旁边看或在远处偷看。
4、维吾尔族
分布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名称含义:维吾尔族是本族的自称,含有“联合”、“协助”的意思。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特色民居:
住房一般用泥土筑成,屋顶平坦,用天窗采光,爱在墙上挂壁毯。屋内有 壁炉,烧柴做饭和取暖。房前屋后,喜栽果树,门前往往种植葡萄,形成凉棚。
传统服饰:
男子习惯穿长袍,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面套穿黑色对襟背心,男女老少 爱戴四楞小花帽。耳环、手镯、项链是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饮食习惯:
(1)日常的食品有馕、面条等,喜食牛、羊肉,喜喝奶茶。
(2)烤全羊、手抓羊肉、烤羊肉串、手抓饭、薄皮包子等是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喜食水果,人均食用干鲜瓜果每年达五六十公斤。
传统节日:古尔邦节、肉孜节、圣纪节、那吾鲁孜节等。
主要礼仪:
(1)待人讲究礼貌。路上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身体前倾,连声问好。走路、谈话、入座、吃饭都以长者为先。
(2)待客和做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摆上馕、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
主要禁忌:
(1)做客禁忌。吃饭时,客人不可以随便拨弄盘中的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盘中。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此时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手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
(2)忌食猪、狗、驴、骡肉和自死的禽兽及动物的血。
(3)吃饭和交谈时忌擤鼻涕、打哈欠、吐痰,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随便和妇女开玩笑,忌在背后议论他人短处。
(4)门上有红布条外人不可入内。
《第二章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补充知识点(0322-3)
5、回族
分布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要宁夏、甘肃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特色民居:
采纳了中国传统的殿宇式四合院为主的建筑式样,但布局和装修独具民族风俗。
传统服饰:男子戴礼拜帽。(白色圆形平顶小帽)
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年轻姑娘用绿色,已婚中年妇女用青色,老年用白色。
饮食习惯:
(1)分布较广,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为日常主食。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和各种有鳞鱼类。
(2)饮料较讲究。不流动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也喜欢饮茶和以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
传统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圣忌节)
主要礼仪:
见面要问安;客人来访,要先沏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所有家庭成员,都要与
来客见面。若遇老年客人,要烧热炕恭请其就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 主要禁忌:
(1)饮食禁忌比较严格。严禁食猪肉,忌养猪,忌别人提着猪肉进回族的商店和住处;不吃马、驴、骡、狗肉,也不食用自死的禽畜和畜血;一切凶猛禽兽的肉和没有鳞的鱼也都在禁食之列;非经阿訇念经宰杀的牲畜也禁止食用;盛过上述食物的器皿都禁用;忌说杀字;忌用餐开玩笑。
(2)用水禁忌。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水塘等,一律不准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洗澡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回族所用的水井或水塘,非信伊斯兰教的人不能动手取水,如有需要必须请回族人代取或征得主人的允许,但一定要保持清洁,取水容器中若有剩水忌倒回井中或水塘;尤忌到回族的住房里洗澡。
(3)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男女外出必须带帽、头巾或盖头,严禁露顶。 (4)忌在背后诽谤和讨论他人短处;忌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
6、朝鲜族
分布地区:东北三省,吉林为主
宗教信仰:儒家思想
特色民居:瓦房和草房,外墙多为白色,门窗为推拉式。
传统服饰:有“白衣民族”之称。
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面穿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现多改穿制服或西服;女装一般短衣长裙,短衣有长长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
饮食习惯:
主食一般是大米、小米及各种用大米做成的糕、冷面等。名菜主要有狗肉火锅、铁锅里脊、冷面、打糕、朝鲜泡菜、酱生肉萝卜块、生拌鱼、大酱汤等。
传统节日:
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回甲节”、“回婚节”、“婴儿周岁”,尤以“花甲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主要礼仪:
崇尚礼仪,注重卫生,尤忌随地吐痰。尊老爱幼是传统的美德。尤其尊重老人。
主要禁忌:
喜食狗肉,但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吃饭时,匙要放在汤碗里,若放在桌上则表示你已经吃好了。
二、南方少数民族的民俗
1、壮族
分布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宗教信仰: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特色民居: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的居民住干栏式建筑。 传统服饰:服装各地不一。壮族男子多扎绣花纹的头巾,穿对襟上衣,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蓝黑颜色是妇女共同的喜好。
饮食习惯:壮族的主食是大米和玉米。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
传统节日:歌圩节是壮族聚会唱歌的一种传统习俗(壮族地区素有“歌海”之称)。
主要礼仪:好客的民族,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
主要禁忌:
(1)忌食牛肉和蛙肉,忌筷子掉地上,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子插到碗里。
(2)家里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一顶,忌讳外人进入,忌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中串门。
(3)夜间行走禁止吹口哨。
2、土家族
分布地区:川、湘、鄂、黔边区
特色民居:依山而建,成虎坐形。“吊脚楼”。
传统服饰:自织土布。男装扣子很多的对襟衫,下着长裤,青布包头;女装短衣大袖,左衽开襟,下着滚镶花边的筒裤,缠头帕。
饮食习惯:玉米、大米为主食,喜饮酒,擅做腊肉、甜酒、团馓、糍粑,忌食狗肉。
传统节日:赶年
婚姻习俗:以山歌为媒,哭嫁
主要禁忌:客人不能与土家少妇坐在一起,但可以与姑娘坐一条长凳。
3、白族
分布地区:云南大理为主
名称含义:自称为“白子”、“白尼”等,即“白人”的意思。
宗教信仰:信仰佛教,崇拜村社神“本主”。
饮食习惯:
(1)平坝地区的白族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肉食以猪肉为主,喜腌制火腿、腊肉等。
(2)风味菜肴很多,如砂锅弓鱼、毛驴汤锅、柳蒸猪头、生皮等。
(3)白族喜欢饮酒、饮烤茶。
传统节日:“三月街”(观音市)、蝴蝶会、绕三灵、耍海节
主要礼仪:
(1)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
(2)对人的称谓前喜欢加个“阿”字表示亲切和尊敬,以“三道茶”招待客人,“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
(3)喝酒方面很文雅,通常是各自随意。
主要禁忌:
(1)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2)访友或探病忌在上午,家有产妇时,忌人上门。
(3)农历七月十五接送祖先亡灵,不能出门;火把节晚上,女婿不能上岳父家。
(4)忌坐踏门槛,忌用刀砍门槛
《第二章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补充知识点(0322-4)
4、纳西族
分布地区:云南丽江、泸沽湖畔
名称含义:汉文文献中称“摩沙”、“摩娑”、“摩些”、“摩梭”等,有“牧牛人”的意思。
宗教信仰:东巴教(“东巴”意为“智者”,即巫师和祭司)
主要礼仪:尊老爱幼,注重礼节,讲求信义,谨慎行事,热情好客。 主要禁忌:
(1)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
(2)不能蹬踏架锅做饭用的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
(3)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4)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不能询问“阿夏”的情况。
(5)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6)有的地方还忌讳在家里唱山歌。
特色民居:
住房多是土木瓦结构,采用三房一照壁的形式。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传统服饰:
男子服饰与汉族传统服饰基本相同;妇女服饰中最具特色的是七星羊皮披肩。
饮食习惯:
饮食以玉米、大米、小麦为主食。爱吃酸、辣、甜味的食品,喜欢喝酒、饮浓茶。
特色食品有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蒗的琵琶猪、泸沽湖的鱼干等。
传统节日:
三朵节(三朵颂):是祭拜“三朵”之意。(纳西族人民千百年来笃信的保护神)
婚姻习俗:
部分地区保持原有的母系制婚姻遗俗——对偶婚(阿注婚),永宁“摩梭人”和泸沽湖畔的部分纳西族。
5、傣族
分布地区:云南西双版纳、德宏自治州
名称含义:“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
宗教信仰:小乘佛教
特色民居:
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干栏式建筑,屋里的家具多为竹制。 传统服饰:
男子多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有文身的习俗。妇女上穿白色、绯色或淡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
饮食习惯: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喜酸味,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
传统节日:泼水节(浴佛节),也就是傣历新年。
主要礼仪:到傣家做客,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栓线”的礼遇。
主要禁忌:
(1)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卧室严禁外人窥看。
(2)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
(3)不能用衣服当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到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不能进入主人内室。
(4)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及佛家圣物。
《第三章宗教文化——佛教》补充知识点(0405-1)
宗教旅游文化
一、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四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我国)
四大宗教共有八个全国性宗教团体和2000多个地方宗教团体
1、汉族宗教信仰的主要特征:
汉族信教群体主信佛教、道教、基督教。外来宗教在中国都是地方化、民族化了的宗教。
2、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伊斯兰教:大多居住在西北地区
藏传佛教: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甘肃
大乘佛教:西南、东北等省一些地区、浙江畲族
上座部佛教:云南省的一些少数民族
基督教中的东正教:东北的俄罗斯族、鄂温克族
二、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
1、宗教将长期存在
2、宗教信仰受法律保护
3、政治上、经济上与大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信仰上互相尊重
4、宗教方面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5、在法律、政策范围内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
7、争取、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发挥爱国作用
佛 教
一、佛教简史
1、佛、法、僧三宝具备,才构成完整的佛教。
2、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
佛祖四大圣迹:出生地蓝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
3、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
部派佛教 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革新发展
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因循守旧
4、佛教的传播
南传佛教(小乘佛教)和北传佛教(大乘佛教)
二、中国佛教宗派及其祖庭
1、汉地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
(1)天台宗(法华宗)——我国创立最早的佛教宗派(隋朝)
创始人:初祖慧文;二祖慧思;三祖智
经典:《法华经》
祖庭: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湖北当阳的玉泉寺
(2)三论宗
祖庭:江苏南京栖霞山栖霞寺
(3)慈恩宗(法相宗)
创始人:玄奘
祖庭:陕西西安慈恩寺和兴教寺
(4)净土宗(莲宗)——百姓中流传最广的宗教
创始人:善导
初祖:慧远
主张: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死后便可“往生安乐净土”。
(5)律宗(南山宗)
创始人:道宣
日本律宗初祖:鉴真
祖庭:陕西终南山丰德寺、江苏扬州大明寺、江苏句容宝华山隆昌寺 (6)华严宗(贤首宗)
创始人:法藏
经典:《华严经》
祖庭:西安长安县华严寺、陕西户县草堂寺
(7)禅宗——纯粹中国化的宗教
创始人:菩提达摩
“南能北秀”——慧能、神秀
主张:注重禅定,“禅净双修”。
“北渐南顿”——北渐修、南顿悟
祖庭: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湖北黄梅东山寺、广东韶关南华禅寺
(8)密宗
祖庭:陕西西安大兴善寺和青龙寺
2、藏传佛教(喇嘛教)
(1)经典:《甘珠尔》(经)、《丹珠尔》(律)
(2)藏传佛教教派
宁玛派(红教)
西藏 藏传佛教 萨迦派(花教)
五大 四大教派 噶举派(白教)
教派 格鲁派(黄教)
苯教(黑教)
(3)藏传佛教四大特色
咒术性
对喇嘛异常崇拜
活佛转世思想
宗教与政治结合
《第三章宗教文化——佛教》补充知识点(0405-2)
三、佛教基本常识
1、佛教教义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宗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2、佛教诸神
(1)佛:佛陀”,意为“觉者”、“智者”。
三层含义:正觉(自觉)、等觉(觉他)、圆觉(觉行圆满)
①三身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法的绝对真理)
报身佛——卢舍那佛(代表证得绝对真理的最高智慧)
应身佛——释迦牟尼佛(随缘应机、教化众生)
布局:应身佛(右)——法身佛(中)——报身佛(左)
②三世佛:
[竖三世佛] 未来世 现在世 过去世 弥勒佛 —— 释迦牟尼 —— 迦叶佛(燃灯佛)
[横三世佛] 西方极乐世界佛 娑婆世界佛 东方净琉璃世界佛 阿弥陀佛 —— 释迦牟尼 —— 药师佛
(2)菩萨:自觉、觉他者
文殊菩萨(大智菩萨)
山西五台山;手持宝剑;身骑狮子;专司佛的智慧“释家三尊”
普贤菩萨(大行菩萨)
四川峨眉山;如意棒、坐骑白象(六牙大象);专司佛的理德
李白赞:“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观音菩萨(大悲菩萨)
浙江舟山普陀山;净瓶,杨柳枝
大慈大悲为德行,人若有难只要诵其号,“菩萨即时观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救人于大苦大难中。
32个化身加上自己33个,常见的有:送子观音、千手观音、马郎妇观音、水月观音。
地藏菩萨(大愿菩萨)
安徽九华山;如意珠、锡杖;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东南第一山”、“金地藏”。李白“若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3)西方三圣 大势至 —— 阿弥陀佛 —— 观世音
(4)东方三圣 右胁侍月光遍照菩萨 —— 药师佛 —— 左胁侍日光遍照菩萨
(5)释家三尊 普贤 —— 释迦 —— 文殊
(6)护法天神
①四大天王殿
②哼哈二将:山门两侧
③迦蓝神关羽
(7)罗汉(自觉者):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济公(降龙罗汉转世)
3、佛教称谓
(1)僧人、大师、法师、师傅、师太
(2)“四众”、“七众”
4、佛教经典
“三藏经”——佛教经典的总称,即经、律、论。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
《第三章宗教文化——道教》补充知识点(0412)
道教
一、道教简史
1、道家与道教
(1)区别:
道家——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派,把“道”作为最高哲理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
道教——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种宗教。有其经典、教义、信仰、仪式活动、宗教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宗教活动场所。
(2)渊源关系:
道家的哲学理念、神仙家的养生方术、古代民间的巫术和鬼神崇拜活动,是道教宗教神
学、修炼方术、宗教仪式的三个主要来源。
2、道教形成和确立
创立:时间——东汉;创立人——张陵、五斗米道,自称“太清玄元”。
陶弘景: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书法家,整理《神农本草经》,主张佛、道、儒三教合流,对后世道教的发展影响极大。
唐代位置在佛、儒之上;清代重佛抑道。
三、信奉的主要神灵
(1)道教尊神
①三清:玉清、上清、太清 太清道德天尊 —— 玉清元始天尊 —— 上清灵宝天尊
(扇子) (宝珠) (阴阳镜)
② 四御(辅助三清的四位天帝)
玉皇大帝:总持天道 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
(天公) 勾陈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戈之事)
后土皇地祇: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地母)
③ 日月星宿
玄武大帝(真武大帝)、文昌帝君、魁星
四方星宿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④ 三官:天官、地官、水官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在民间分别象征福、禄、寿)
(2)神仙
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3)俗神
4、道教经典:《道藏》
5、道教标志:八卦太极图
6、道教称谓:道士
四、道观基本结构布局
宫观:规模大的称宫、观;规模小的称道院。
1、布局:山门——灵官殿——三清殿——玉皇殿(四御殿)——纯阳殿——三清阁
2、三清塑像
3、四御殿
4、三官殿
5、灵官殿
供奉护法神王灵官,两侧配祀四元帅:飞天神王马元帅(三只眼)、黑虎降魔赵元帅(骑黑虎执钢鞭)、东岳太保温元帅(青脸红发)、精忠报国岳元帅(红脸)
6、纯阳殿:吕洞宾
7、丘祖殿:丘处机
《第三章宗教文化——伊斯兰教》补充知识点(0419)
伊斯兰教
一、伊斯兰教简况
1、创立
创立者:穆罕默德
创立地:阿拉伯半岛
创立时间:7世纪初期
含义:“伊斯兰”即驯服唯一的神“安拉”;“穆斯林”意为驯服安拉意志的人。
2、派别:
逊尼派、什叶派(我国塔吉克族属于此派)
3、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唐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国第一次谴使来华,伊斯兰教随之传入中国,后阿拉伯和波斯穆斯林商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路来华经商并留居。
二、伊斯兰教基本常识
1、教义
(1)六大信仰:信安拉、信使者、信天使、信经典、信前定、信后世 (2)基本实践:五功——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
善行:是指穆斯林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2、标志:新月
3、经典:《古兰经》
4、称谓:阿訇、毛拉、伊玛目
5、三大节日:
开斋节(肉孜节):穆斯林最隆重的节目。伊斯兰教历10月1日
宰牲节(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
圣纪节:又称“圣忌节”,俗称“圣会”。伊斯兰教历3月12日
6、习俗禁忌
(1)禁忌一切偶像崇拜
(2)饮食禁忌:不食猪肉,不食自死的动物,不食动物血液,不食未经阿訇诵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动物,禁止饮酒。
(3)进礼拜殿前须作大、小净和脱鞋
(4)公开场合禁露羞体
三、三大圣地
1、圣城——麦加
2、先知之城——麦地那
三教圣地——耶路撒冷
四、中国伊斯兰教名寺
1、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泉州清净寺:又名圣友寺、麒麟寺;广州怀圣寺:又名狮子寺,俗称光塔寺;杭州凤凰寺:因原建筑布局状似凤凰故名;扬州仙鹤寺:明清时重建。
2、其他著名清真寺
北京牛街清真寺
西安化觉寺:俗称“东大寺”,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
喀什艾提尕清真寺:新疆最大的,也是新疆伊斯兰教最高学府所在地 《第三章宗教文化——基督教》补充知识点(0419)
基督教
一、 基督教发展简史
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
创始人:耶稣
两次大分裂后形成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二、基督教四传中国
一传:景教(唐代)
二传:也里可温教(元朝)
三传:天主教(明清)(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四传:基督教(鸦片战争后)
三、 基本教义和礼仪
1、基本教义:
(1)信仰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
(2)信仰耶稣为救世主。
(3)认为圣父、圣子、圣灵都是神,即“三位一体”。
(4)相信教会是基督建立的,是“基督的身体”,由上帝“选民”组成的团体,具有圣洁性和普世性,在世界上负有宣传福音的使命。
(5)相信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所造,由身体和灵魂组成,因背离上帝而陷于罪恶之中,不能自救,惟有信仰基督教义,才能获得永生。
2、经典:《圣经》
3、标志:十字架
4、称谓:
天主教:教皇、主教(枢机主教、大主教、主教)、司铎(神父) 东正教:牧首、主教(都主教、大主教、主教)、司祭
新教:牧师
5、主要礼仪
(1)洗礼 (2)坚振 (3)告解 (4)圣餐(弥撒)
(5)终傅(临终法事) (6)神品 (7)婚配
6、主要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
四、基督教与旅游
1、罗曼式教堂(罗马风式)
上海佘山圣母教堂、天津老西开教堂
2、哥特式教堂
上海主教座堂、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广州圣心教堂
3、巴洛克式教堂
北京王府井大街天主教东堂
4、俄罗斯拜占廷式教堂
《第四章中国的自然景观》补充知识点(0427-1) 中国的自然景观
一、山地景观
山地和丘陵往往是旅游资源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因而也是最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旅游资源。
1、山地分布情况
高山绝大部分分布在兰州、成都、昆明一线以西。(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
中低山地分布在兰州、成都、昆明一线以东地区。
东部山地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
①大河下游,经济开发早;
②海拔高度适中,古代就是避暑游览胜地,留下许多古迹和传说; ③远离尘世,多为宗教胜地。
2、地壳岩石构成分类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火成岩)
①花岗岩②火山喷出岩
(2)沉积岩(水成岩)
①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②丹霞地貌
③张家界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
特点:石英砂岩性质刚硬,反圆化性能强,无论什么造型,始终保留着锋利的轮廓,多以塔柱,排峰形式出现,集险峻,集神、奇、秀、野为一体
(3)变质岩
二、水体景观
1、水景与构景
∙ 其本身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无水不活)
∙ 塑造地貌最活跃的外力因素(流水地貌、岩溶地貌、海蚀地貌等)
2、水体与旅游环境(空调器、旅游对象、交通途径)
3、水体与游乐运动
1、海洋和海滨景观
3S :阳光、海水、沙滩
2、江河景观
3、湖泊景观
4、泉水、瀑布
(1)泉水
①温泉:指高于当地平均气温的泉水(水温高于34度)。
温泉城:福州
温泉旅游胜地:北京小汤山温泉、南京汤山温泉、重庆南北温泉、安徽黄山温泉、
广西陆川温泉、西安骊山华清池、昆明安宁温泉、台湾北投和草山温泉、广东从化温泉。
②冷泉:指一般低于或等于当地平均水温的泉水。
“天下第一泉”:江苏镇江中泠泉、江西庐山谷廉泉、济南趵突泉、北京玉泉。
“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
“天下第三泉”:苏州虎丘陆羽泉、杭州虎跑泉、湖北浠水兰溪泉
泉城:济南
③矿泉:泉水中含有矿化成分和气体,矿化度在1克/升以上。
代表:五大连池药泉、鞍山汤岗子温泉、崂山矿泉
④奇特泉:蝴蝶泉(云南大理)、含羞泉(四川广元)、鱼泉(湖南石门)、珍珠泉(湖北当阳)、乳泉(广西桂平)
《第四章中国的自然景观》补充知识点(0427-2)
(2)瀑布
三、生物景观
1、植物景观
木本乔木 裸子植物(如松、衫、柏)
植物分类 灌木 种子植物
草本 被子植物(如桃、李、杏、梨;我国被子植物种类世界第三)
活化石植物——银杏、水杉、银杉
花中二绝——牡丹(属木本)、芍药(属草本)。
(河南洛阳、山东河泽牡丹赏地;山东河泽、江苏扬州芍药赏地) 花中五果——桃、杏、李、梨、石榴
四季传统花卉:
春——春梅、桃花、海棠、牡丹
夏——石榴、荷花、紫薇、百合
秋——菊花、芙蓉、桂花、玉簪
冬——腊梅、天竹、瑞香、迎春
2、动物景观
峨眉山的猴群、西双版纳大象、扎龙的丹顶鹤、长白山的梅花鹿、海南的长臂猿
我国主要保护动物:
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白唇鹿、丹顶鹤、褐马鸡、牛羚、高鼻羚、藏羚羊、野骆驼、
亚洲象、绿孔雀、朱鹮、白鳍豚、扬子鳄、大鲵。
四、气候和天气景观
1、气候
我国气候带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
地域特色城市:山城重庆、冰城哈尔滨、江城武汉、水城苏州、花城广州、春城昆明、
泉城济南、温泉城福州、椰城海口、沙城敦煌、极光城漠河、林城伊春、瓜果城吐鲁番。
2、天气景观
云南大理四大名景:“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银苍玉洱) 桂林象山夜月,宋人《咏月夜》:“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五、自然保护区
四种类型:综合型/生物型/自然历史遗迹型/自然风景型
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鼎湖山
“中华水塔”——青海三江源地区
大熊猫保护区——卧龙、王朗、佛坪
丹顶鹤保护区——黑龙江、吉林向海、江苏盐城、江西鄱阳湖
森林生态和金丝猴——神龙架
银杉保护区——四川金佛山、广西花阵
红树林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广西合蒲山口
《第五章中国古建筑文化》补充知识点(0503-1)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
1、“天人合一”观念。敬天祀祖的礼制观念,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在建筑中得到充分反映。
2、重在平面构图。
3、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并辅以砖瓦。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宫式建筑(以古代都城,特别是北京的建筑为代表)
民式建筑(以远离朝廷的江南地区建筑为代表)
三、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
1、台基(基座)
作用——用以承托建筑物;防潮, 防腐;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台基等级: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
如何分辨:高度/级数/汉白玉/须弥座/栏杆档板
2、屋身
构成:木头圆柱、梁、斗拱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 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以奇数为吉祥。
3、屋顶
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
等级:重檐庑殿式>重檐歇山式>重檐攒尖式>单檐庑殿式>单檐歇山式>单檐攒
尖式>悬山式>硬山式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主要材料及结构方式
材料:木材、砖瓦
结构:木构架
2、平面布局的组织规律
(1)成群体分布(主体建筑,主要建筑,次要建筑)。
“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单体建筑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
(2)布局规律:讲究中轴线(常把重要的建筑物布于中轴线上),主体建筑按“正殿高大而重隐深藏”原则而设。
3、造型优美
4、装饰丰富多彩:彩绘、雕饰
清代彩画分三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5、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中国的宫殿与坛庙
一、宫殿
1、宫殿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2)左祖右社(左庙右社)
左祖: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
右社: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3)前朝后寝
前朝: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的地方。
后寝:帝王后妃生活居住的地方。
2、宫殿外陈设
(1)华表: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
(2)石狮:辟邪,显示尊贵和威严
左雄右雌:雄狮爪下为球,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雌狮爪下为幼狮,象征子孙绵延。
北狮雄壮,南狮活泼有趣。
“三王狮”:狮子所蹲之石刻有凤凰、牡丹(兽中之王、鸟中之王、花中之王)
(3)日晷:借指针所生阴影的位置来显示时间
(4)嘉量: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
(5)吉祥缸(门海):置于宫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水缸。
(6)鼎式香炉:用来燃檀香和松枝(有盖为鼎,无盖为炉)
(7)铜龟、铜鹤:象征长寿(龙头龟、仙鹤)
3、中国现存的古代皇宫——北京故宫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明清两代皇宫。 前朝三大殿:
太和殿(金銮殿)——皇帝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出兵征伐等重大国典在此举行。
中和殿——皇帝前往太和殿途中小憩之处,先在此接受内阁、礼部、侍卫执事朝拜。
保和殿——皇帝宴请外蕃王公贵族、文武大臣、清后期殿试场所。 内廷:
养心殿——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三座花园——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御花园
二、坛庙
1、祖庙与社稷坛
北京太庙:帝王祭祀祖宗的地方
北京社稷坛:专供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以农为本”思想)
2、天、地等坛
天坛:冬至日、南郊,祭天(封)
地坛:夏至日、北郊,祭地(禅)
3、文神庙与武神庙
山东曲阜孔庙(文庙)
山西解州关帝庙(武庙)
《第五章中国古建筑文化》补充知识点(0503-2)
中国古代墓葬
一、中国古代墓葬的发展
∙ 中国古代墓葬的概述
(1)概念:筑土为坟,穴地为墓
(2)古墓葬分类
帝王陵墓、名人墓地、历史和艺术价值墓葬
2、中国古代墓葬结构
(1)地下部分
①墓室结构:土穴墓、棺椁、“黄肠题凑”、砖石筑墓室②随葬品
(2)地面部分①封土
方上。如: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陵墓
以山为陵。如:唐乾陵
宝城宝顶。如: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②陵园建筑
祭祀建筑区。主要是祭殿(明代由祾恩殿、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房等组成)。
神道。主要是石像生
护陵监。由衙署、市衙、住宅等组成。
二、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陵墓
∙ 秦始皇陵——中国、世界最大的陵墓;秦兵马俑被誉为“世
界第八奇迹”。
∙ 明十三陵——长陵以其宏伟的地面建筑闻名于世;定陵已发
掘地下宫殿。
中国古代城防建筑与著名的楼阁、古桥
一、城防建筑(城墙、护城河)
1、城防建筑的起源
城:旧时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外城内郭”)
城墙:城楼、角楼、垛口等防御工事组成。
代表有:明南京城墙、西安城墙(城堡式公园)、平遥城墙、丽江古城(融合
纳西民族传统建筑及外来建筑特色的唯一城镇)
2、古长城建筑
最早修长城的是楚国,秦始皇将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筑起西起甘肃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著名关隘: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
主要旅游景点:北京八达岭、慕田峪、河北山海关、古北口、金山岭、天津蓟县黄崖关、甘肃嘉峪关。
二、著名楼阁
1、概念
楼:两层以上的房屋。
阁:通常四周设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2、古代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湖北武昌)、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南昌)
3、其他名楼
天一阁(浙江宁波)、蓬莱阁(山东蓬莱)
《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补充知识点1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形高大,表现了封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代表:北海公园、北京颐和园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特点: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且居住和游览合一。园林色彩淡雅素净,表现主人悠游林下,寄情于山水之中的心态。
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绍兴沈园。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
特点: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风格粗犷,秀丽媚美则显不足。
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自然条件好,但略感局促。
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特点: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自然条件比北方和江南都好。 代表: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馀荫山房
3、按园林的艺术风格分
(1)规则式
特点:以建筑严谨均衡的几何图形式的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 代表: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大连斯大林公园、南京中山陵。
(2)自然式
特点:我国自有园林以来,无论是大型的皇家园林,还是小型的私家园林,都以自然式园林为主。
代表:现存著名园林有北京颐和园、北海,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
(3)混合式
代表广州的烈士陵园、北京的中山公园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顺乎自然
(1)总体布局、组合合乎自然
(2)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合乎自然规律
2、曲径通幽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1、叠山
目的:登高望远,扩大空间。
类型:土山、土石假山、石山
石材种类:黄石(用于叠脚)、太湖石(用于收顶)
太湖石五大特点:绉、透、漏、瘦、丑
代表: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园林专家惊叹:“造园者未见此山,正如学诗者不知李杜”)
江南三大奇石:玉玲珑(上海豫园)、冠云峰(苏州留园)、绉云峰(杭州竹素园)
2、理水
理水之法:掩、隔、破
例:杭州西湖就是分隔十分得体的典范。白堤和苏堤把西湖隔成外湖、西里湖、北里湖、岳湖、小南湖和湖西湿地等部分,湖中又有三个岛屿点缀。
3、植物
选择植物标准:姿美、色美、味香。
季节与植物:
¨ 春天:玉兰、牡丹
¨ 夏天:荷花、紫薇
¨ 秋天:桂花、菊花、枫叶
¨ 冬天:天竺、腊梅
植物的象征意义:
¨ 竹子——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刚直、清高、虚心。
¨ 松柏——高洁、坚强和长寿
¨ 莲花——清洁无暇;洁身自好
¨ 兰花——幽居隐士
¨ 石榴——子孙满堂
¨ 玉兰、牡丹、桂花——荣华富贵
¨ 紫薇——高官厚禄
¨ 梅——坚定、孤高
《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补充知识点2
4、动物
养动物的作用:观赏娱乐;隐喻长寿;借以扩大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听觉产生联想。
例子:唐代王维在辋川别业养鹿放鸽;宋徽宗的艮岳,集天下的奇珍异兽数以万计。
明清时的园中有白鹤、鸳鸯、金鱼、天然的鸟蝉
等。
5、建筑
(1)厅堂(主体建筑):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
(2)廊:“引”且“观”的建筑,分单廊、复廊、直廊、曲廊。
(3)亭:起“点景”与“引景”作用。
(4)桥:它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用,而且可以隔景,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作用。
(5)舫:将船的造型建筑化。
(6)榭: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
(7)轩:形似车厢的建筑物
(8)园墙:隔景、漏窗、龙墙
6、匾额、楹联和石刻
匾额:悬在门楣上的题字牌
楹联: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
石刻:山石上的题诗刻字
作用:陶冶情操,抒发胸臆;点景作用,增添诗意,拓宽意境。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段
1、抑景
特点:采用“先抑后扬”、“先藏后露”的方法,好的景点都在后面。 方法:树抑、山抑、曲抑
2、添景
特点:通过景点之间的花卉乔木等的过渡景,使景色更有层次感,这之间的乔木花卉就被叫做添景。
方法:把花卉、乔木作中间和近处的过渡景,如站在杭州白堤垂柳下赏远景。
3、夹景
特点:景点两旁的花卉、建筑等把你要见到的景点夹在中间,使风景显的不单调,更有诗情画意。
方法:苏州河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被两岸起伏的土山、美丽的林带所夹峙。
4、对景
特点:风景之间可以相互观赏。
方法:从甲风景观赏到乙风景,乙风景观赏到甲风景的方法。
5、框景
特点:合抱其中。
方法:门、窗、洞或乔木树枝合抱成景框。
6、漏景
特点:透过园内漏窗的窗隙所看到景色。
方法:通过墙上雕刻美丽植物、动物形成的空隙所看到的园外美景。
7、借景
特点:借助其他景物使景色以小见大,扩展游人视觉和联想。
方法:远借、近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8、障景
特点:遮挡不足之处。
方法:通过山、石、花木等加以掩盖和处理。
9、透景
特点:在你观赏的景点之间总有东西阻挡着,但也总有空隙可让视线通过,且能得到更好的观赏效果。
方法:从树木或建筑物的空隙处看。
中国现存的著名园林
一、皇家园林
1、 北京颐和园
2、 承德避暑山庄: 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帝王宫苑
二、私家园林
1、 苏州四大名园
沧浪亭(宋代):未入园林先成景,复廊
狮子林(元朝):假山
拙政园(明朝):水池面积较大,水廊
留园(清代):曲廊、冠云峰
2、广东四大名园(均建于清代)
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馀阴山房、佛山的十二石斋
3、其它名园
扬州个园(清):叠石立意,竹,四季假山。
无锡寄畅园(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仿此建。
上海豫园(明):明代潘允端为“豫(愉)悦老亲”而建;黄石假山、砖雕、圆雕、龙墙,“玉玲珑”(江南三大名石之冠)。
《第七章饮食文化》补充知识点1
中国烹饪的发展简况
世界烹饪三大风味体系:中国烹饪、法国烹饪、土耳其烹饪
一、中国烹饪的形成
1、用火加工食物——是人类饮食文化的起点。
2、陶器的发明——烹饪技术的第一次飞跃,真正进入烹饪时代。
二、中国烹饪工艺的发展
1、夏:铜鼎
2、西汉:铁锅
3、中国烹饪的特点: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
2、从原料性质划分:素食风味/荤食风味
3、从功用划分:普通食品风味/保健医疗食品风味
4、从时代划分:仿古风味/现代风味
中国地方风味流派
一、 山东风味
山东菜简称鲁菜,有北方代表菜之称。在黄河流域、华北、东北、京津等地影响较大,山东菜馆遍及我国北方各地。鲁菜源远流长,其菜系形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商遍天下,富冠海内”,饮食烹任也随之兴旺发达起来,名厨巧师相继辈出。齐桓公宠臣易牙得志前就是一位高明厨师。当时,《礼记》已提出了按时节进食、按原料搭配、分档选
料、择优去劣、去粗取精等一系列烹任理论,并论述了烹、煮、烧、脍、烤、
炙等烹调方法,《周礼》也阐述了“春多酸、夏多苦、秋多丰、冬多咸”的调味原则。大教育家孔子更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品尝原则。上述种种,说明鲁菜菜系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初具规模。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山东地区的烹调技术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并记述了一些名菜的烹制方法。隋唐以后;山东菜成为北方菜的代表。元、明、清各代,山东菜进入。宫廷,并成为御膳支柱。现代北京的仿膳菜仍具有鲁菜特色。鲁菜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影响最大的一个菜系。
1、特点
(1)济南菜
味型:咸鲜为主,用葱香调味
技法: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烹调法以爆、炒、烧、炸见长。
(2)胶东菜
味型:清鲜
技法:烹制海鲜
2、代表菜
糖醋鲤鱼、爆双脆、清蒸加吉鱼
3、风味小吃
周村烧饼、福山拉面、蓬莱小面、荷叶饼
二、 四川风味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川菜历史悠久,汉魏六朝已具雏型。川菜以成都风味为正宗,重庆菜异军突起,兼收并蓄,自成一家。川菜包括成都菜、重庆菜、大河味、小河味(即乐山、自贡、江津、合川等地),富有浓厚的乡土风味,以味多、味厚、味广著称,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誉。讲究刀工、火候,千变万化,特别是小煎小炒,干烧干煸,家常鱼香,多具特色。调味多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故味重以麻、辣、鲜、香。
1、特点
味型:“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麻辣、鱼香、味厚,离不开“三椒”和鲜姜。 技法:小炒、小煎、小烧、小爆、干烧、干煸
2、代表菜: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鱼香肉丝
3、风味小吃:赖汤圆、钟水饺、龙抄手、担担面、青城白果糕
一、 江苏风味
苏菜品种繁多,花色考究,并以承办筵席著名。苏莱主要以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流派组成。南京菜口味和醇,花色菜玲珑细巧,可分可合。用鸭制作的菜肴久负盛名,鱼虾类菜品丰富多彩。炖、炯、叉烧都很擅长。扬州莱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制作的江鲜、鸡类菜肴都很著名,肉类菜品也有特色,瓜果雕栩栩如生。苏州莱口味起甜,配制和谐,清雅多姿,时令菜应时迭出,长于烹制河鲜、湖蟹、蔬菜,”以筵席著称。镇江菜制作精良,其味醇厚。它们共同特点是:选料严谨,制作精致,因材施艺,四季有别。在烹调上擅长炖、炯、蒸、烧、炒。重视吊汤,保持原汁原味,风味清鲜,适应面广,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1、特点
味型:追求本味,清鲜平和。
技法:水鲜为主,注重鲜活;讲究刀工、火工、造型;擅长炖、焖、煨、炒、焐。
2、代表菜
清炖蟹粉狮子头、三套鸭、松鼠桂鱼、叫花鸡、霸王别姬、羊方藏鱼
3、风味小吃
黄桥烧饼、苏州糕团、文楼汤包、常熟莲子血糯饭、太湖船点
二、 广东风味
粤菜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具有南国风味,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素有“吃在广州”之誉。
粤菜主要由广州、潮州和东江三个地方案组成。广州菜配料较多,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是夏秋力求清爽,冬春偏早浓醇,尤其擅长爆、小炒,要求掌握火候,油温恰到好处。潮州菜以烹制海鲜见长,更以汤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醇,注意保持主料本色鲜味。东江菜油重,味偏咸,主科突出,朴实大方,有独特的乡土风味。广东各地对鱼虾,禽畜、野味烹制均有专长。尤其对“蛇”的制作更有独到之处,其主要烹制方法煎、炸均自成一格,烧,烩也各极特色。菜肴特点是色香分清,随时令更迭,并有五滋六味之别。
1、特点
味型:清鲜、滑嫩、脆爽,突出原味。
技法:取料广博奇杂,重“生猛”,选料精细;烹调方法多样善于变化,炒泡、清蒸、煲。
2、代表菜:三蛇龙虎烩、脆皮乳猪
3、风味小吃:广式月饼、蟹黄灌汤饺、马蹄糕、松糕、粉果
《第七章饮食文化》补充知识点2
五、浙江风味
浙江菜,简称浙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佳肴美,故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江省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北就水道成网,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西南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东部沿海渔场密布,水产资源丰富,有经济鱼类和贝壳水产品500余种,总产值居全国之首,物产丰富,佳肴自美,特色独具,有口皆碑。
1、特点
(1)杭州菜
味型:清鲜、爽脆、清雅精致。
技法:善烹淡水鱼虾
(2)宁波菜
味型:鲜咸合一,注重原味
技法:烹制海鲜,蒸、烤、炖
(3)绍兴菜
味型:入口香稣绵糯,汤浓味重
技法:乡村风味
2、代表菜:西湖醋鱼、宋嫂鱼羹、东坡肉、干炸响铃
3、风味小吃:虾爆鳝面、宁波汤团、吴山酥油饼、猫耳朵、五芳斋粽子 六、 福建风味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部,东际大海,西北负山,气候温和。丰富的山珍、野味、水产资源,为福建菜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福建菜由福州、闽南、闽西三种不同的风味构成。以福州菜为代表。
1、特点
(1)福州菜
味型:偏酸甜和清淡
技法:烹制山珍海味
(2)闽南菜
味型:偏香辣
技法:调料讲究
(3)闽西菜
味型:偏咸辣
技法:山珍作原料
2、代表菜:佛跳墙、醉糟鸡、炒西施舌
3、风味小吃:蛎饼、油葱稞、手抓面
七、湖南风味
湖南省,位于中南地区,长江中游南岸。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阳光充兄弟,四季分明。南有雄崎天下的岳衡山。自然条件优厚,利于家、牧、副、渔的发展和湘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史记》中曾记载,楚地" 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 。长期以来," 湖广熟,天下足" 谚语,更是广为流传。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农牧副渔都很发达。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珍野味。丰富的物产为饮食及湘西山区的笋、蕈和山珍野味。在长期的饮食文化和烹饪实践中,湖南人民创制了多种多样的菜肴。据考证,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长沙地区就能用兽、禽、鱼等多种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调方法,制作各种款式的佳肴。随着历史的前进,及烹饪技术的不断交流,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的湖南菜系。
1、特点味型:偏重酸辣、多熏腊制品
2、代表菜:麻辣仔鸡
3、风味小吃:火宫殿臭豆腐、姊妹团子、糯米藕饺饵、虾饼
八、安徽风味
徽菜的形成一发展,是和安徽的地理环境、经济物产、风尚习俗密切要关联的。安徽位于祖国东南,华东腹地,简称" 皖。" 皖举世闻名的黄山和九华山蜿蜒于江南大地,雄奇的大别山和秀丽的天柱山绵亘于皖西边沿,成为安徽境内的两大天然屏障。长江、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把全省分为江南、淮北和江淮之间三处自然区域。江南山区,奇峰叠翠,山峦连接,盛产茶叶、竹笋、香菇、木耳、板樯、鹰龟、桃花鳜、果子狸等山珍野味。淮北平原,沃土千里,良田万顷。盛产粮食、油料、蔬果、禽畜,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鸡鸭成群,猪羊满圈,蔬菜时鲜,果香迷人。特别是砀山酥梨,萧县葡萄,太和春芽,涡阳苔干,早已蜚声国内外。江淮之间,丘陵起伏,湖光山色,令人陶醉。沿江、沿淮和巢湖一带,是我国淡水鱼重要产区之一,万顷碧波为徽菜提供了丰富的水产资源。其中名贵的长江鲥鱼、巢湖银鱼、淮河回王鱼、泾县琴鱼、三河螃蟹等,都是久负盛名的席早珍品。所有这些天赐神品,都成为徽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产资源。
1、特点味型:咸鲜香
2、代表菜:方腊鱼
3、风味小吃:大救驾、小红头、虾籽面、鸡血糊
《第八章中国著名的风物特产》补充知识点1
中国的名茶、名酒、名贵中药
一、名茶
我国三大特产:茶叶、丝绸、陶瓷
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可可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
1、茶叶分类
角度不同,分类不同。
2、名茶产地和特点
(1)绿茶:不发酵的茶
西湖龙井(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
太湖碧螺春
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
(2)红茶:全发酵茶
安徽祁门红茶(英国人称为“茶中英豪”;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茶)
滇红
(3)乌龙茶(青茶):半发酵茶;“绿叶红镶边”或“三红七绿” 武夷岩茶、铁观音
(4)白茶:鲜叶加工时直接干燥的茶
白毫银针、白牡丹
(5)紧压茶(边销茶):以精制成品茶加工而成
砖茶、沱茶、圆茶、饼茶、方茶
(6)花茶(熏花茶、香片茶):茶叶、香花窨制工艺制成
茉莉花茶、白兰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
二、名酒
1、酒的分类
酿酒方法分: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
酒精含量分:高度酒(40度以上)、中度酒(20度~39度)、低度酒(20度以下)
商业习惯分: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果露酒、药酒
2、白酒(烧酒、白干)
(1)香型
酱香型(茅香型):茅台酒、郎酒
窖香型(浓香型):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古井贡酒、剑南春、沱牌曲酒
清香型:汾酒
米香型:桂林三花酒
兼香型(复香型):董酒、西凤酒
(2)国家名酒
茅台酒:“国酒”、“酒中明珠”
(世界三大名酒:茅台酒、法国科涅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 汾酒:色、香、味“三绝”
泸州老窖特曲:窖香浓郁,清冽甘爽,回味悠长
3、黄酒(酿造酒)
绍兴黄酒:加饭、元红、善酿、香雪、花雕
4、葡萄酒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厂
5、啤酒:“液体面包”
青岛啤酒、北京特制啤酒(丰收牌)、十二度特制上海啤酒(天鹅牌)
6、配制酒、果酒
配制酒:药酒、露酒
竹叶青酒、园林青酒、烟台金奖白兰地
三、名贵中药
中国三大国粹:中医中药、中国国画、京剧
1、中药材
人参、三七、冬虫夏草
2、中成药
云南白药、漳州片仔黄
中国著名丝织刺绣品与陶瓷器
一、丝织刺绣品
1、四大名绣
苏绣:双面绣《猫》
湘绣:狮、虎
粤绣:《百鸟朝凤》
蜀绣:《熊猫》、《芙蓉鲤鱼》
2、织锦
三大名锦:云锦、蜀锦、宋锦
广西壮锦、云南傣锦、杭州织锦
二、陶瓷名品
1、“陶都”宜兴:紫砂壶
2、三大瓷都: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
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高温颜色釉瓷 景德镇瓷器美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3、其他著名陶瓷产品
河南洛阳仿唐三彩、山东淄博美术陶瓷(雨点釉)、浙江龙泉青瓷(“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广西钦州泥兴陶工艺
《第八章中国著名的风物特产》补充知识点2
中国珠宝、玉雕与其他工艺品
一、珍珠
广西合浦珍珠:“世界珠王”
二、玉雕:“东有岫岩、西有和田”
北京玉雕
∙ 扬州玉雕
三、石雕
我国三大佳石:寿山田黄石(福建)、青田冻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浙江)
1、寿山石雕刻
寿山田黄玉:“一两田黄一两金”
2、青田石雕刻
青田冻石
四、木雕
浙江东阳、乐清的黄杨木雕;福建的龙眼木雕、苏州江木雕、广东潮州的金漆木雕
五、漆器
1、北京雕漆
中国工艺美术三长:北京雕漆、景德镇瓷器、长沙湘绣
2、福建脱胎漆器
六、金属工艺品:北京景泰蓝
中国传统工艺三绝: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福建脱胎漆器
七、其他著名工艺品
辽宁锦州玛瑙雕刻、海南椰雕、天津泥人张彩塑、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山东淄博内画瓶、甘肃酒泉夜光杯、云南大理草帽、广西绣球
文房四宝与木版年画
一、文房四宝
∙ 宣纸:“纸寿千年”
∙ 湖笔:“毛硕之冠”
∙ 徽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
∙ 端砚:“端石一斤,价值千金”
二、木版年画
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补充知识点(0308-1)
一、中国历史文化进程:
历史朝代歌:
唐尧禹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1、奴隶社会——夏、商、周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共和行政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正式纪年的开始。
2、封建社会——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二、奴隶社会——夏商周
1、夏:启废“禅让制”,用“世袭制”替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青铜铸造业。代表:四羊方尊(精美的艺术品)、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甲骨文文字。
3、周:公元前841年,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朝政,史称"共和行政",中国确切纪年开始。
公元前771年,平王东迁(由河南南阳迁都洛邑,即河南洛阳)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解体、封建制度孕育的变革时期)。
三、封建社会
1、确立和初步发展——春秋战国、秦、汉
(1)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秦
秦始皇的主要事迹:
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确立中央集权和地方行政机构。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
思想上:焚书坑儒
军事上:出击匈奴,修筑长城,南攻越族
(3)汉
楚汉战争: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景之治(西汉)
光武中兴(东汉)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魏蜀吴
马钧:浇灌工具翻车
诸葛亮: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西南地区的发展
孙权派卫温进达夷州(台湾)
(2)两晋:西晋(司马炎)、东晋(司马睿)。与之对立的是十六国。 (3)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分: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3、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唐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盛唐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
(1)杨坚建立隋朝。
“开皇之治”/隋炀帝实行科举考试
(2)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4、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元朝的统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融合)
五代十国
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北宋
赵构建立南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红巾军起义灭元
5、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明、清(鸦片战争前)
(1)明朝
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成祖朱棣(di )迁都北京。
郑和七下西洋
李自成农民起义
(2)清朝
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金,改女真族为满族,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康乾盛世
四、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
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反帝运动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1919年五四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五卅运动(东征、南征)
1927年,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八一南昌起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4年,红军长征
1935年,遵义会议
1936年,西安事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补充知识点(0308-2)
一、皇帝称号和称谓
1、称号
(1)尊号、徽号
封建社会对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即为尊号,也称徽号。 如:太上皇、皇太后、太皇太后、高皇帝(刘邦)、圣神皇帝(武则天) (2)谥(shi )号、庙号
皇帝死后,一般有两个正式称号,一是谥号,一是庙号。
a 、谥号——皇帝死后,大臣们根据皇帝生前事迹拟定的一种称号。根据死者生前行为的美善丑恶而分为美、平、恶三类,因此谥号有褒、怜、贬的不同。美谥如昭、恭、敬、庄、烈等;恶谥如暴、炀、昏等;平谥如怀、悼、哀、闵等。
b 、庙号——和封建宗法祭祀制度相联系的一项称号。帝王死后,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庙祭祀,并追尊为某祖,某宗,这就是庙号。如: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清圣祖(玄烨)
(3)年号
封建帝王即位,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是某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它起源于汉代。
建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
新君继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叫“改元”。如:嘉靖、乾隆、建武中元(汉光武帝)、万岁通天(武则天)、太平兴国(宋太宗)
(4)陵号:封建帝王陵墓的名号,始与西汉,如长陵,阳陵,昭陵
2、称谓
(1)帝王称谓:后、王、天子、皇帝
(2)皇族、皇戚称谓: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皇太子、皇太孙/公主、驸马
三、日月年辰及其记录方法
1、纪年方式:干支纪年,帝号纪年、年号纪年。
2、月:每月的第一天叫“朔”,初三叫“朏(fei )”,十五日叫“望”,望的后一日叫“既望”,最后一日叫“晦”。
3、日:古代一昼夜为一日,用干支纪日。
4、辰:古代分一日为十二个时辰。纪辰用十二地支,每日24小时,2个小时为一时辰,子时23:00——1:00
5、天干地支:一个循环有60年,称为一个“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也用以记录日、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ren )、癸(gui )
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对应十二属相)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补充知识点(0315)
中国科技文化发展概述
一、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简况
1、中国教育的起源
夏代贵族为培养自己的子弟,建立了学校,主要进行伦理教育和军事训练 商代设立贵族学校,教育内容含宗教、伦理、军事和一般的文化知识 西周建立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形成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出现两种学校教育制度:官学;私学
2、中国古代的官学教育
(1)中央官学教育
历史:汉朝创始;唐朝顶峰;南宋走下坡路;清末被西方学堂和学校教育取代
类型:太学和国子监——最高学府/专科学校/贵族学校/短期学校
(2)地方官学教育
汉代:郡学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
明代:府州县学;卫学;社学
(3)官学的学习内容及科举考试
①学习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②科举考试:科举制的由来——所谓科学考试制度,是由国家设立许多科目,定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也叫“开科取士”。科举考试,形成于隋朝隋炀帝时期,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重大改革。
3、古代历史文化名人
(一)诸子百家——指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统称。
1、儒——创始人:孔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是:孟子和荀子。
2、道——重要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3、阴阳——以邹衍为代表。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二)古代十圣
至圣孔子——春秋鲁国人,著有《诗》、《书》、《春秋》
亚圣孟子——战国邹国人,著有《孟子》
医圣张仲景——汉末南阳人,著有《伤寒杂病论》
书圣王羲之——东晋人,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画圣吴道子——唐代人,人称“吴带当风”。
诗圣杜甫——唐代人。诗仙——李白和白居易。
茶圣陆羽——唐代人。著有《茶经》,是世界上第一本茶叶专著。
文圣欧阳修——北宋人,号六一居士、醉翁。
词圣苏轼——宋代人,号东坡居士。
药圣李时珍——明代人,著有《本草纲目》。
二、中国著名的文艺、科学著作
1、文学艺术著作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剧本:[元]关汉卿《窦娥冤》/[元]王实甫《西厢记》/[清]洪升《长生殿》/[清]孔尚任《桃花扇》
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明]吴承恩《西游记》/[清]曹雪芹《红楼梦》
书法绘画:[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医药学著作
(1)医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春秋]《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比较完整的一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学著作
[战国]神医扁鹊最早应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诊断疾病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
础;华佗发明“麻沸散”,在世界上第一次使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施行外科手术
[西晋]王叔和所著《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南宋]宋慈《洗冤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西方早约300年
(2)药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东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药物学著作
[唐]《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写颁布的药典
[唐]“药王”孙思邈《千金方》:800多种药物,500多个药方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3、历史著作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唐]刘知几《史通》: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唐]杜佑《通典》:中国第一部分门别类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新体例史书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军事著作
[春秋]孙武《孙子兵法》: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战国]孙膑《孙膑(bin )兵法》
5、科学著作
《春秋》是中国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战国]甘德、石申《甘石星经》: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元]郭守敬《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六世纪前我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很高的史学, 文学, 地理学价值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岩溶地貌的人
[秦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比欧洲早500年
[东汉]《九章算术》:涉及初等算术、代数、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东汉]张衡发明了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科学巨著
[唐]“茶圣”陆羽《茶经》: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
[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被英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类书和丛书
[明]《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历史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类书
[清]《古今图书集成》: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类书
[清]《四库全书》: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7、传统文学举例
(一)先秦时期
1、先秦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主。
2、《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楚辞》并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散文以《左传》文学价值最高。分三个时期
(1)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语录体——代表作:《论语》;
(2)战国中叶——对话体、论辩体——代表作:《孟子》、《庄子》;
(3)战国后期——专题论著——代表作:《荀子》、《韩非子》。
(二)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
(三)唐宋时期——诗(李白、杜甫),词(豪放派、婉约派)
(四)明清时期——小说——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清代长篇小说双璧(《儒林外史》、《红楼梦》)、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记》、《西游记》、《红楼梦》)。
三、中国古代科学发明
1、造纸术[东汉]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改良了造纸术
2、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指南针北宋时期我国已把指南针用于航海
《第二章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补充知识点(0322-1)
一、民族和民俗
1、民族概念:
广义:指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或在习惯上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
狭义:指人类在原始社会崩溃、阶级社会确立时期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俗:指一个民族历代相沿承袭而形成的风尚、习俗。
物质系统: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的风俗。
分类方法 行为系统:岁时节令方面的风俗。
观念系统:信仰方面的风俗。
社会性和集体性
民俗四大特性 类型性和模式性
稳定性和变异性
传承性和传布性
二、中国民族民俗概况
1、族称和人口
民族的名称,简称为族称。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
2、中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东南密、西北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3、语言体系:
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5大语系。
除了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自己各自的语言。 文字:非拼音文字、拼音文字
4、中国民俗的特点
(1)鲜明的民族性
(2)一定的阶级性
(3)落后的封建性
(4)原始的神秘性
(5)广泛的实用性
5、民俗的旅游价值
(1)能够为人们的文化渴求提供多项选择。
(2)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
(3)了解观赏,大多数也可直接加入体验,并从中获得文化享受。 (4)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效益。
旅游工作者应该尊重其“保持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权利,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
《第二章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补充知识点(0322-2)
中国部分少数民族民俗简介
一、北方少数民族的民俗
1、满族
分布地区:东北三省,辽宁为主
宗教信仰:先信萨满教,后信佛教
特色民居:“口袋房,曼子炕”
传统服饰:旗袍
饮食习惯:
糕点:饽饽、萨其玛。
爱吃白煮猪肉、酸菜熬白肉、粉条,白肉血肠、火锅、酸汤子。
主要禁忌:
(1)室内西面的炕不可以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
(2)满族爱犬、敬犬、忌打狗、杀狗。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日”;颁金节是满族“族氏”之日。
2、蒙古族
分布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名称含义:“永恒的部落”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
特色民居:蒙古包
传统服饰:蒙古袍
饮食习惯:
(1)“白食”(奶制品); “红食”(肉食)。手抓羊肉和清水煮全羊。 (2)有饮红茶,饮奶茶的习惯,能饮酒,有豪饮的习惯。
传统节日:
那达慕大会(意为“娱乐”或“游戏”)
“马背上的民族”——以能歌善舞、喜摔跤、爱赛马著称。跳《牧马舞》、《马刀舞》,乐器是马头琴。
“男子三项那达慕”: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
主要礼仪:崇白尚九。
(1)敬客。弹酒礼
(2)献哈达。
(3)到牧民家做客,要带适当的礼品。见老人要问安,对小孩不可斥责或打骂。
主要禁忌:
(1)禁食驴、狗、白马及自己死亡动物的肉。
(2)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对迎面狂吠的牧羊狗仅可以呵斥,不可以打。
(3)进包禁忌。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进包要从火炉左侧走,进后包可席地而坐,不必脱鞋。客人不能坐西炕(西面是供佛的方位),也不要坐在门槛上。
(4)办丧事时忌红色、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黄色。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大声喧哗及乱摸宗教器皿,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3、藏族
分布地区:西藏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少数人信苯教
特色民居:农区多垒石建房,房屋平顶多窗,形如碉房。牧区帐篷。 传统服饰:藏袍。肥腰、长袖、大襟。男女都爱戴藏式金花帽,均穿氆氇或牛皮的藏靴。
饮食习惯:糌粑、酥油茶、奶茶和甜茶,嗜饮青稞酒。爱吃牛奶制成的酸奶、奶渣等。
传统节日:雪顿节、望果节、藏历年、酥油花灯节、沐浴节等。
主要礼仪:互献哈达,敬青稞酒,唱酒歌,有弹酒礼俗。伸舌头表尊敬,合十。
主要禁忌:
(1)饮食禁忌。忌吃狗、驴、马肉,忌吃尖嘴动物、有爪动物及鱼虾等水生动物的肉;忌讳用脚蹬踩灶台或坐于灶台上;忌讳用有裂缝或豁口的碗、碟等器皿待客;饮食用的碗和茶具忌扣着放;互不熟悉的男女忌讳在同一个碗内揉、吃糌粑。
(2)宗教禁忌。佛像、佛寺里的经书、钟鼓及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忌别人随便触摸;忌讳在参观寺庙时吸烟及大声喧哗;转经筒、转寺院、叩长头要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3)社交禁忌。忌男女混坐,男女入室后男坐左、女坐右,就座时忌双脚伸直,脚底朝人;忌讳在家中吹口哨、拍巴掌;忌讳别人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夸奖;忌讳当着当事人的面谈及其婚事;家有病人或产妇时,忌生人来访;接羔犊季节非亲属不能进入帐篷;天葬时忌外人在旁边看或在远处偷看。
4、维吾尔族
分布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名称含义:维吾尔族是本族的自称,含有“联合”、“协助”的意思。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特色民居:
住房一般用泥土筑成,屋顶平坦,用天窗采光,爱在墙上挂壁毯。屋内有 壁炉,烧柴做饭和取暖。房前屋后,喜栽果树,门前往往种植葡萄,形成凉棚。
传统服饰:
男子习惯穿长袍,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面套穿黑色对襟背心,男女老少 爱戴四楞小花帽。耳环、手镯、项链是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饮食习惯:
(1)日常的食品有馕、面条等,喜食牛、羊肉,喜喝奶茶。
(2)烤全羊、手抓羊肉、烤羊肉串、手抓饭、薄皮包子等是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喜食水果,人均食用干鲜瓜果每年达五六十公斤。
传统节日:古尔邦节、肉孜节、圣纪节、那吾鲁孜节等。
主要礼仪:
(1)待人讲究礼貌。路上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身体前倾,连声问好。走路、谈话、入座、吃饭都以长者为先。
(2)待客和做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摆上馕、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
主要禁忌:
(1)做客禁忌。吃饭时,客人不可以随便拨弄盘中的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盘中。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此时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手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
(2)忌食猪、狗、驴、骡肉和自死的禽兽及动物的血。
(3)吃饭和交谈时忌擤鼻涕、打哈欠、吐痰,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随便和妇女开玩笑,忌在背后议论他人短处。
(4)门上有红布条外人不可入内。
《第二章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补充知识点(0322-3)
5、回族
分布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要宁夏、甘肃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特色民居:
采纳了中国传统的殿宇式四合院为主的建筑式样,但布局和装修独具民族风俗。
传统服饰:男子戴礼拜帽。(白色圆形平顶小帽)
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年轻姑娘用绿色,已婚中年妇女用青色,老年用白色。
饮食习惯:
(1)分布较广,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为日常主食。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和各种有鳞鱼类。
(2)饮料较讲究。不流动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也喜欢饮茶和以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
传统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圣忌节)
主要礼仪:
见面要问安;客人来访,要先沏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所有家庭成员,都要与
来客见面。若遇老年客人,要烧热炕恭请其就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 主要禁忌:
(1)饮食禁忌比较严格。严禁食猪肉,忌养猪,忌别人提着猪肉进回族的商店和住处;不吃马、驴、骡、狗肉,也不食用自死的禽畜和畜血;一切凶猛禽兽的肉和没有鳞的鱼也都在禁食之列;非经阿訇念经宰杀的牲畜也禁止食用;盛过上述食物的器皿都禁用;忌说杀字;忌用餐开玩笑。
(2)用水禁忌。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水塘等,一律不准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洗澡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回族所用的水井或水塘,非信伊斯兰教的人不能动手取水,如有需要必须请回族人代取或征得主人的允许,但一定要保持清洁,取水容器中若有剩水忌倒回井中或水塘;尤忌到回族的住房里洗澡。
(3)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男女外出必须带帽、头巾或盖头,严禁露顶。 (4)忌在背后诽谤和讨论他人短处;忌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
6、朝鲜族
分布地区:东北三省,吉林为主
宗教信仰:儒家思想
特色民居:瓦房和草房,外墙多为白色,门窗为推拉式。
传统服饰:有“白衣民族”之称。
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面穿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现多改穿制服或西服;女装一般短衣长裙,短衣有长长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
饮食习惯:
主食一般是大米、小米及各种用大米做成的糕、冷面等。名菜主要有狗肉火锅、铁锅里脊、冷面、打糕、朝鲜泡菜、酱生肉萝卜块、生拌鱼、大酱汤等。
传统节日:
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回甲节”、“回婚节”、“婴儿周岁”,尤以“花甲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主要礼仪:
崇尚礼仪,注重卫生,尤忌随地吐痰。尊老爱幼是传统的美德。尤其尊重老人。
主要禁忌:
喜食狗肉,但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吃饭时,匙要放在汤碗里,若放在桌上则表示你已经吃好了。
二、南方少数民族的民俗
1、壮族
分布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宗教信仰: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特色民居: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的居民住干栏式建筑。 传统服饰:服装各地不一。壮族男子多扎绣花纹的头巾,穿对襟上衣,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蓝黑颜色是妇女共同的喜好。
饮食习惯:壮族的主食是大米和玉米。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
传统节日:歌圩节是壮族聚会唱歌的一种传统习俗(壮族地区素有“歌海”之称)。
主要礼仪:好客的民族,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
主要禁忌:
(1)忌食牛肉和蛙肉,忌筷子掉地上,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子插到碗里。
(2)家里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一顶,忌讳外人进入,忌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中串门。
(3)夜间行走禁止吹口哨。
2、土家族
分布地区:川、湘、鄂、黔边区
特色民居:依山而建,成虎坐形。“吊脚楼”。
传统服饰:自织土布。男装扣子很多的对襟衫,下着长裤,青布包头;女装短衣大袖,左衽开襟,下着滚镶花边的筒裤,缠头帕。
饮食习惯:玉米、大米为主食,喜饮酒,擅做腊肉、甜酒、团馓、糍粑,忌食狗肉。
传统节日:赶年
婚姻习俗:以山歌为媒,哭嫁
主要禁忌:客人不能与土家少妇坐在一起,但可以与姑娘坐一条长凳。
3、白族
分布地区:云南大理为主
名称含义:自称为“白子”、“白尼”等,即“白人”的意思。
宗教信仰:信仰佛教,崇拜村社神“本主”。
饮食习惯:
(1)平坝地区的白族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肉食以猪肉为主,喜腌制火腿、腊肉等。
(2)风味菜肴很多,如砂锅弓鱼、毛驴汤锅、柳蒸猪头、生皮等。
(3)白族喜欢饮酒、饮烤茶。
传统节日:“三月街”(观音市)、蝴蝶会、绕三灵、耍海节
主要礼仪:
(1)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
(2)对人的称谓前喜欢加个“阿”字表示亲切和尊敬,以“三道茶”招待客人,“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
(3)喝酒方面很文雅,通常是各自随意。
主要禁忌:
(1)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2)访友或探病忌在上午,家有产妇时,忌人上门。
(3)农历七月十五接送祖先亡灵,不能出门;火把节晚上,女婿不能上岳父家。
(4)忌坐踏门槛,忌用刀砍门槛
《第二章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补充知识点(0322-4)
4、纳西族
分布地区:云南丽江、泸沽湖畔
名称含义:汉文文献中称“摩沙”、“摩娑”、“摩些”、“摩梭”等,有“牧牛人”的意思。
宗教信仰:东巴教(“东巴”意为“智者”,即巫师和祭司)
主要礼仪:尊老爱幼,注重礼节,讲求信义,谨慎行事,热情好客。 主要禁忌:
(1)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
(2)不能蹬踏架锅做饭用的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
(3)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4)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不能询问“阿夏”的情况。
(5)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6)有的地方还忌讳在家里唱山歌。
特色民居:
住房多是土木瓦结构,采用三房一照壁的形式。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传统服饰:
男子服饰与汉族传统服饰基本相同;妇女服饰中最具特色的是七星羊皮披肩。
饮食习惯:
饮食以玉米、大米、小麦为主食。爱吃酸、辣、甜味的食品,喜欢喝酒、饮浓茶。
特色食品有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蒗的琵琶猪、泸沽湖的鱼干等。
传统节日:
三朵节(三朵颂):是祭拜“三朵”之意。(纳西族人民千百年来笃信的保护神)
婚姻习俗:
部分地区保持原有的母系制婚姻遗俗——对偶婚(阿注婚),永宁“摩梭人”和泸沽湖畔的部分纳西族。
5、傣族
分布地区:云南西双版纳、德宏自治州
名称含义:“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
宗教信仰:小乘佛教
特色民居:
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干栏式建筑,屋里的家具多为竹制。 传统服饰:
男子多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有文身的习俗。妇女上穿白色、绯色或淡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
饮食习惯: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喜酸味,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
传统节日:泼水节(浴佛节),也就是傣历新年。
主要礼仪:到傣家做客,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栓线”的礼遇。
主要禁忌:
(1)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卧室严禁外人窥看。
(2)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
(3)不能用衣服当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到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不能进入主人内室。
(4)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及佛家圣物。
《第三章宗教文化——佛教》补充知识点(0405-1)
宗教旅游文化
一、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四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我国)
四大宗教共有八个全国性宗教团体和2000多个地方宗教团体
1、汉族宗教信仰的主要特征:
汉族信教群体主信佛教、道教、基督教。外来宗教在中国都是地方化、民族化了的宗教。
2、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伊斯兰教:大多居住在西北地区
藏传佛教: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甘肃
大乘佛教:西南、东北等省一些地区、浙江畲族
上座部佛教:云南省的一些少数民族
基督教中的东正教:东北的俄罗斯族、鄂温克族
二、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
1、宗教将长期存在
2、宗教信仰受法律保护
3、政治上、经济上与大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信仰上互相尊重
4、宗教方面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5、在法律、政策范围内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
7、争取、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发挥爱国作用
佛 教
一、佛教简史
1、佛、法、僧三宝具备,才构成完整的佛教。
2、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
佛祖四大圣迹:出生地蓝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
3、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
部派佛教 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革新发展
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因循守旧
4、佛教的传播
南传佛教(小乘佛教)和北传佛教(大乘佛教)
二、中国佛教宗派及其祖庭
1、汉地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
(1)天台宗(法华宗)——我国创立最早的佛教宗派(隋朝)
创始人:初祖慧文;二祖慧思;三祖智
经典:《法华经》
祖庭: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湖北当阳的玉泉寺
(2)三论宗
祖庭:江苏南京栖霞山栖霞寺
(3)慈恩宗(法相宗)
创始人:玄奘
祖庭:陕西西安慈恩寺和兴教寺
(4)净土宗(莲宗)——百姓中流传最广的宗教
创始人:善导
初祖:慧远
主张: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死后便可“往生安乐净土”。
(5)律宗(南山宗)
创始人:道宣
日本律宗初祖:鉴真
祖庭:陕西终南山丰德寺、江苏扬州大明寺、江苏句容宝华山隆昌寺 (6)华严宗(贤首宗)
创始人:法藏
经典:《华严经》
祖庭:西安长安县华严寺、陕西户县草堂寺
(7)禅宗——纯粹中国化的宗教
创始人:菩提达摩
“南能北秀”——慧能、神秀
主张:注重禅定,“禅净双修”。
“北渐南顿”——北渐修、南顿悟
祖庭: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湖北黄梅东山寺、广东韶关南华禅寺
(8)密宗
祖庭:陕西西安大兴善寺和青龙寺
2、藏传佛教(喇嘛教)
(1)经典:《甘珠尔》(经)、《丹珠尔》(律)
(2)藏传佛教教派
宁玛派(红教)
西藏 藏传佛教 萨迦派(花教)
五大 四大教派 噶举派(白教)
教派 格鲁派(黄教)
苯教(黑教)
(3)藏传佛教四大特色
咒术性
对喇嘛异常崇拜
活佛转世思想
宗教与政治结合
《第三章宗教文化——佛教》补充知识点(0405-2)
三、佛教基本常识
1、佛教教义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宗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2、佛教诸神
(1)佛:佛陀”,意为“觉者”、“智者”。
三层含义:正觉(自觉)、等觉(觉他)、圆觉(觉行圆满)
①三身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法的绝对真理)
报身佛——卢舍那佛(代表证得绝对真理的最高智慧)
应身佛——释迦牟尼佛(随缘应机、教化众生)
布局:应身佛(右)——法身佛(中)——报身佛(左)
②三世佛:
[竖三世佛] 未来世 现在世 过去世 弥勒佛 —— 释迦牟尼 —— 迦叶佛(燃灯佛)
[横三世佛] 西方极乐世界佛 娑婆世界佛 东方净琉璃世界佛 阿弥陀佛 —— 释迦牟尼 —— 药师佛
(2)菩萨:自觉、觉他者
文殊菩萨(大智菩萨)
山西五台山;手持宝剑;身骑狮子;专司佛的智慧“释家三尊”
普贤菩萨(大行菩萨)
四川峨眉山;如意棒、坐骑白象(六牙大象);专司佛的理德
李白赞:“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观音菩萨(大悲菩萨)
浙江舟山普陀山;净瓶,杨柳枝
大慈大悲为德行,人若有难只要诵其号,“菩萨即时观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救人于大苦大难中。
32个化身加上自己33个,常见的有:送子观音、千手观音、马郎妇观音、水月观音。
地藏菩萨(大愿菩萨)
安徽九华山;如意珠、锡杖;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东南第一山”、“金地藏”。李白“若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3)西方三圣 大势至 —— 阿弥陀佛 —— 观世音
(4)东方三圣 右胁侍月光遍照菩萨 —— 药师佛 —— 左胁侍日光遍照菩萨
(5)释家三尊 普贤 —— 释迦 —— 文殊
(6)护法天神
①四大天王殿
②哼哈二将:山门两侧
③迦蓝神关羽
(7)罗汉(自觉者):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济公(降龙罗汉转世)
3、佛教称谓
(1)僧人、大师、法师、师傅、师太
(2)“四众”、“七众”
4、佛教经典
“三藏经”——佛教经典的总称,即经、律、论。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
《第三章宗教文化——道教》补充知识点(0412)
道教
一、道教简史
1、道家与道教
(1)区别:
道家——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派,把“道”作为最高哲理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
道教——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种宗教。有其经典、教义、信仰、仪式活动、宗教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宗教活动场所。
(2)渊源关系:
道家的哲学理念、神仙家的养生方术、古代民间的巫术和鬼神崇拜活动,是道教宗教神
学、修炼方术、宗教仪式的三个主要来源。
2、道教形成和确立
创立:时间——东汉;创立人——张陵、五斗米道,自称“太清玄元”。
陶弘景: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书法家,整理《神农本草经》,主张佛、道、儒三教合流,对后世道教的发展影响极大。
唐代位置在佛、儒之上;清代重佛抑道。
三、信奉的主要神灵
(1)道教尊神
①三清:玉清、上清、太清 太清道德天尊 —— 玉清元始天尊 —— 上清灵宝天尊
(扇子) (宝珠) (阴阳镜)
② 四御(辅助三清的四位天帝)
玉皇大帝:总持天道 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
(天公) 勾陈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戈之事)
后土皇地祇: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地母)
③ 日月星宿
玄武大帝(真武大帝)、文昌帝君、魁星
四方星宿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④ 三官:天官、地官、水官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在民间分别象征福、禄、寿)
(2)神仙
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3)俗神
4、道教经典:《道藏》
5、道教标志:八卦太极图
6、道教称谓:道士
四、道观基本结构布局
宫观:规模大的称宫、观;规模小的称道院。
1、布局:山门——灵官殿——三清殿——玉皇殿(四御殿)——纯阳殿——三清阁
2、三清塑像
3、四御殿
4、三官殿
5、灵官殿
供奉护法神王灵官,两侧配祀四元帅:飞天神王马元帅(三只眼)、黑虎降魔赵元帅(骑黑虎执钢鞭)、东岳太保温元帅(青脸红发)、精忠报国岳元帅(红脸)
6、纯阳殿:吕洞宾
7、丘祖殿:丘处机
《第三章宗教文化——伊斯兰教》补充知识点(0419)
伊斯兰教
一、伊斯兰教简况
1、创立
创立者:穆罕默德
创立地:阿拉伯半岛
创立时间:7世纪初期
含义:“伊斯兰”即驯服唯一的神“安拉”;“穆斯林”意为驯服安拉意志的人。
2、派别:
逊尼派、什叶派(我国塔吉克族属于此派)
3、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唐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国第一次谴使来华,伊斯兰教随之传入中国,后阿拉伯和波斯穆斯林商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路来华经商并留居。
二、伊斯兰教基本常识
1、教义
(1)六大信仰:信安拉、信使者、信天使、信经典、信前定、信后世 (2)基本实践:五功——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
善行:是指穆斯林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2、标志:新月
3、经典:《古兰经》
4、称谓:阿訇、毛拉、伊玛目
5、三大节日:
开斋节(肉孜节):穆斯林最隆重的节目。伊斯兰教历10月1日
宰牲节(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
圣纪节:又称“圣忌节”,俗称“圣会”。伊斯兰教历3月12日
6、习俗禁忌
(1)禁忌一切偶像崇拜
(2)饮食禁忌:不食猪肉,不食自死的动物,不食动物血液,不食未经阿訇诵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动物,禁止饮酒。
(3)进礼拜殿前须作大、小净和脱鞋
(4)公开场合禁露羞体
三、三大圣地
1、圣城——麦加
2、先知之城——麦地那
三教圣地——耶路撒冷
四、中国伊斯兰教名寺
1、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泉州清净寺:又名圣友寺、麒麟寺;广州怀圣寺:又名狮子寺,俗称光塔寺;杭州凤凰寺:因原建筑布局状似凤凰故名;扬州仙鹤寺:明清时重建。
2、其他著名清真寺
北京牛街清真寺
西安化觉寺:俗称“东大寺”,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
喀什艾提尕清真寺:新疆最大的,也是新疆伊斯兰教最高学府所在地 《第三章宗教文化——基督教》补充知识点(0419)
基督教
一、 基督教发展简史
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
创始人:耶稣
两次大分裂后形成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二、基督教四传中国
一传:景教(唐代)
二传:也里可温教(元朝)
三传:天主教(明清)(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四传:基督教(鸦片战争后)
三、 基本教义和礼仪
1、基本教义:
(1)信仰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
(2)信仰耶稣为救世主。
(3)认为圣父、圣子、圣灵都是神,即“三位一体”。
(4)相信教会是基督建立的,是“基督的身体”,由上帝“选民”组成的团体,具有圣洁性和普世性,在世界上负有宣传福音的使命。
(5)相信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所造,由身体和灵魂组成,因背离上帝而陷于罪恶之中,不能自救,惟有信仰基督教义,才能获得永生。
2、经典:《圣经》
3、标志:十字架
4、称谓:
天主教:教皇、主教(枢机主教、大主教、主教)、司铎(神父) 东正教:牧首、主教(都主教、大主教、主教)、司祭
新教:牧师
5、主要礼仪
(1)洗礼 (2)坚振 (3)告解 (4)圣餐(弥撒)
(5)终傅(临终法事) (6)神品 (7)婚配
6、主要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
四、基督教与旅游
1、罗曼式教堂(罗马风式)
上海佘山圣母教堂、天津老西开教堂
2、哥特式教堂
上海主教座堂、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广州圣心教堂
3、巴洛克式教堂
北京王府井大街天主教东堂
4、俄罗斯拜占廷式教堂
《第四章中国的自然景观》补充知识点(0427-1) 中国的自然景观
一、山地景观
山地和丘陵往往是旅游资源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因而也是最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旅游资源。
1、山地分布情况
高山绝大部分分布在兰州、成都、昆明一线以西。(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
中低山地分布在兰州、成都、昆明一线以东地区。
东部山地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
①大河下游,经济开发早;
②海拔高度适中,古代就是避暑游览胜地,留下许多古迹和传说; ③远离尘世,多为宗教胜地。
2、地壳岩石构成分类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火成岩)
①花岗岩②火山喷出岩
(2)沉积岩(水成岩)
①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②丹霞地貌
③张家界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
特点:石英砂岩性质刚硬,反圆化性能强,无论什么造型,始终保留着锋利的轮廓,多以塔柱,排峰形式出现,集险峻,集神、奇、秀、野为一体
(3)变质岩
二、水体景观
1、水景与构景
∙ 其本身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无水不活)
∙ 塑造地貌最活跃的外力因素(流水地貌、岩溶地貌、海蚀地貌等)
2、水体与旅游环境(空调器、旅游对象、交通途径)
3、水体与游乐运动
1、海洋和海滨景观
3S :阳光、海水、沙滩
2、江河景观
3、湖泊景观
4、泉水、瀑布
(1)泉水
①温泉:指高于当地平均气温的泉水(水温高于34度)。
温泉城:福州
温泉旅游胜地:北京小汤山温泉、南京汤山温泉、重庆南北温泉、安徽黄山温泉、
广西陆川温泉、西安骊山华清池、昆明安宁温泉、台湾北投和草山温泉、广东从化温泉。
②冷泉:指一般低于或等于当地平均水温的泉水。
“天下第一泉”:江苏镇江中泠泉、江西庐山谷廉泉、济南趵突泉、北京玉泉。
“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
“天下第三泉”:苏州虎丘陆羽泉、杭州虎跑泉、湖北浠水兰溪泉
泉城:济南
③矿泉:泉水中含有矿化成分和气体,矿化度在1克/升以上。
代表:五大连池药泉、鞍山汤岗子温泉、崂山矿泉
④奇特泉:蝴蝶泉(云南大理)、含羞泉(四川广元)、鱼泉(湖南石门)、珍珠泉(湖北当阳)、乳泉(广西桂平)
《第四章中国的自然景观》补充知识点(0427-2)
(2)瀑布
三、生物景观
1、植物景观
木本乔木 裸子植物(如松、衫、柏)
植物分类 灌木 种子植物
草本 被子植物(如桃、李、杏、梨;我国被子植物种类世界第三)
活化石植物——银杏、水杉、银杉
花中二绝——牡丹(属木本)、芍药(属草本)。
(河南洛阳、山东河泽牡丹赏地;山东河泽、江苏扬州芍药赏地) 花中五果——桃、杏、李、梨、石榴
四季传统花卉:
春——春梅、桃花、海棠、牡丹
夏——石榴、荷花、紫薇、百合
秋——菊花、芙蓉、桂花、玉簪
冬——腊梅、天竹、瑞香、迎春
2、动物景观
峨眉山的猴群、西双版纳大象、扎龙的丹顶鹤、长白山的梅花鹿、海南的长臂猿
我国主要保护动物:
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白唇鹿、丹顶鹤、褐马鸡、牛羚、高鼻羚、藏羚羊、野骆驼、
亚洲象、绿孔雀、朱鹮、白鳍豚、扬子鳄、大鲵。
四、气候和天气景观
1、气候
我国气候带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
地域特色城市:山城重庆、冰城哈尔滨、江城武汉、水城苏州、花城广州、春城昆明、
泉城济南、温泉城福州、椰城海口、沙城敦煌、极光城漠河、林城伊春、瓜果城吐鲁番。
2、天气景观
云南大理四大名景:“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银苍玉洱) 桂林象山夜月,宋人《咏月夜》:“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五、自然保护区
四种类型:综合型/生物型/自然历史遗迹型/自然风景型
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鼎湖山
“中华水塔”——青海三江源地区
大熊猫保护区——卧龙、王朗、佛坪
丹顶鹤保护区——黑龙江、吉林向海、江苏盐城、江西鄱阳湖
森林生态和金丝猴——神龙架
银杉保护区——四川金佛山、广西花阵
红树林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广西合蒲山口
《第五章中国古建筑文化》补充知识点(0503-1)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
1、“天人合一”观念。敬天祀祖的礼制观念,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在建筑中得到充分反映。
2、重在平面构图。
3、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并辅以砖瓦。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宫式建筑(以古代都城,特别是北京的建筑为代表)
民式建筑(以远离朝廷的江南地区建筑为代表)
三、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
1、台基(基座)
作用——用以承托建筑物;防潮, 防腐;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台基等级: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
如何分辨:高度/级数/汉白玉/须弥座/栏杆档板
2、屋身
构成:木头圆柱、梁、斗拱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 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以奇数为吉祥。
3、屋顶
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
等级:重檐庑殿式>重檐歇山式>重檐攒尖式>单檐庑殿式>单檐歇山式>单檐攒
尖式>悬山式>硬山式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主要材料及结构方式
材料:木材、砖瓦
结构:木构架
2、平面布局的组织规律
(1)成群体分布(主体建筑,主要建筑,次要建筑)。
“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单体建筑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
(2)布局规律:讲究中轴线(常把重要的建筑物布于中轴线上),主体建筑按“正殿高大而重隐深藏”原则而设。
3、造型优美
4、装饰丰富多彩:彩绘、雕饰
清代彩画分三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5、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中国的宫殿与坛庙
一、宫殿
1、宫殿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2)左祖右社(左庙右社)
左祖: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
右社: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3)前朝后寝
前朝: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的地方。
后寝:帝王后妃生活居住的地方。
2、宫殿外陈设
(1)华表: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
(2)石狮:辟邪,显示尊贵和威严
左雄右雌:雄狮爪下为球,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雌狮爪下为幼狮,象征子孙绵延。
北狮雄壮,南狮活泼有趣。
“三王狮”:狮子所蹲之石刻有凤凰、牡丹(兽中之王、鸟中之王、花中之王)
(3)日晷:借指针所生阴影的位置来显示时间
(4)嘉量: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
(5)吉祥缸(门海):置于宫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水缸。
(6)鼎式香炉:用来燃檀香和松枝(有盖为鼎,无盖为炉)
(7)铜龟、铜鹤:象征长寿(龙头龟、仙鹤)
3、中国现存的古代皇宫——北京故宫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明清两代皇宫。 前朝三大殿:
太和殿(金銮殿)——皇帝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出兵征伐等重大国典在此举行。
中和殿——皇帝前往太和殿途中小憩之处,先在此接受内阁、礼部、侍卫执事朝拜。
保和殿——皇帝宴请外蕃王公贵族、文武大臣、清后期殿试场所。 内廷:
养心殿——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三座花园——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御花园
二、坛庙
1、祖庙与社稷坛
北京太庙:帝王祭祀祖宗的地方
北京社稷坛:专供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以农为本”思想)
2、天、地等坛
天坛:冬至日、南郊,祭天(封)
地坛:夏至日、北郊,祭地(禅)
3、文神庙与武神庙
山东曲阜孔庙(文庙)
山西解州关帝庙(武庙)
《第五章中国古建筑文化》补充知识点(0503-2)
中国古代墓葬
一、中国古代墓葬的发展
∙ 中国古代墓葬的概述
(1)概念:筑土为坟,穴地为墓
(2)古墓葬分类
帝王陵墓、名人墓地、历史和艺术价值墓葬
2、中国古代墓葬结构
(1)地下部分
①墓室结构:土穴墓、棺椁、“黄肠题凑”、砖石筑墓室②随葬品
(2)地面部分①封土
方上。如: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陵墓
以山为陵。如:唐乾陵
宝城宝顶。如: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②陵园建筑
祭祀建筑区。主要是祭殿(明代由祾恩殿、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房等组成)。
神道。主要是石像生
护陵监。由衙署、市衙、住宅等组成。
二、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陵墓
∙ 秦始皇陵——中国、世界最大的陵墓;秦兵马俑被誉为“世
界第八奇迹”。
∙ 明十三陵——长陵以其宏伟的地面建筑闻名于世;定陵已发
掘地下宫殿。
中国古代城防建筑与著名的楼阁、古桥
一、城防建筑(城墙、护城河)
1、城防建筑的起源
城:旧时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外城内郭”)
城墙:城楼、角楼、垛口等防御工事组成。
代表有:明南京城墙、西安城墙(城堡式公园)、平遥城墙、丽江古城(融合
纳西民族传统建筑及外来建筑特色的唯一城镇)
2、古长城建筑
最早修长城的是楚国,秦始皇将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筑起西起甘肃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著名关隘: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
主要旅游景点:北京八达岭、慕田峪、河北山海关、古北口、金山岭、天津蓟县黄崖关、甘肃嘉峪关。
二、著名楼阁
1、概念
楼:两层以上的房屋。
阁:通常四周设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2、古代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湖北武昌)、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南昌)
3、其他名楼
天一阁(浙江宁波)、蓬莱阁(山东蓬莱)
《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补充知识点1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形高大,表现了封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代表:北海公园、北京颐和园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特点: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且居住和游览合一。园林色彩淡雅素净,表现主人悠游林下,寄情于山水之中的心态。
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绍兴沈园。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
特点: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风格粗犷,秀丽媚美则显不足。
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自然条件好,但略感局促。
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特点: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自然条件比北方和江南都好。 代表: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馀荫山房
3、按园林的艺术风格分
(1)规则式
特点:以建筑严谨均衡的几何图形式的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 代表: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大连斯大林公园、南京中山陵。
(2)自然式
特点:我国自有园林以来,无论是大型的皇家园林,还是小型的私家园林,都以自然式园林为主。
代表:现存著名园林有北京颐和园、北海,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
(3)混合式
代表广州的烈士陵园、北京的中山公园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顺乎自然
(1)总体布局、组合合乎自然
(2)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合乎自然规律
2、曲径通幽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1、叠山
目的:登高望远,扩大空间。
类型:土山、土石假山、石山
石材种类:黄石(用于叠脚)、太湖石(用于收顶)
太湖石五大特点:绉、透、漏、瘦、丑
代表: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园林专家惊叹:“造园者未见此山,正如学诗者不知李杜”)
江南三大奇石:玉玲珑(上海豫园)、冠云峰(苏州留园)、绉云峰(杭州竹素园)
2、理水
理水之法:掩、隔、破
例:杭州西湖就是分隔十分得体的典范。白堤和苏堤把西湖隔成外湖、西里湖、北里湖、岳湖、小南湖和湖西湿地等部分,湖中又有三个岛屿点缀。
3、植物
选择植物标准:姿美、色美、味香。
季节与植物:
¨ 春天:玉兰、牡丹
¨ 夏天:荷花、紫薇
¨ 秋天:桂花、菊花、枫叶
¨ 冬天:天竺、腊梅
植物的象征意义:
¨ 竹子——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刚直、清高、虚心。
¨ 松柏——高洁、坚强和长寿
¨ 莲花——清洁无暇;洁身自好
¨ 兰花——幽居隐士
¨ 石榴——子孙满堂
¨ 玉兰、牡丹、桂花——荣华富贵
¨ 紫薇——高官厚禄
¨ 梅——坚定、孤高
《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补充知识点2
4、动物
养动物的作用:观赏娱乐;隐喻长寿;借以扩大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听觉产生联想。
例子:唐代王维在辋川别业养鹿放鸽;宋徽宗的艮岳,集天下的奇珍异兽数以万计。
明清时的园中有白鹤、鸳鸯、金鱼、天然的鸟蝉
等。
5、建筑
(1)厅堂(主体建筑):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
(2)廊:“引”且“观”的建筑,分单廊、复廊、直廊、曲廊。
(3)亭:起“点景”与“引景”作用。
(4)桥:它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用,而且可以隔景,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作用。
(5)舫:将船的造型建筑化。
(6)榭: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
(7)轩:形似车厢的建筑物
(8)园墙:隔景、漏窗、龙墙
6、匾额、楹联和石刻
匾额:悬在门楣上的题字牌
楹联: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
石刻:山石上的题诗刻字
作用:陶冶情操,抒发胸臆;点景作用,增添诗意,拓宽意境。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段
1、抑景
特点:采用“先抑后扬”、“先藏后露”的方法,好的景点都在后面。 方法:树抑、山抑、曲抑
2、添景
特点:通过景点之间的花卉乔木等的过渡景,使景色更有层次感,这之间的乔木花卉就被叫做添景。
方法:把花卉、乔木作中间和近处的过渡景,如站在杭州白堤垂柳下赏远景。
3、夹景
特点:景点两旁的花卉、建筑等把你要见到的景点夹在中间,使风景显的不单调,更有诗情画意。
方法:苏州河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被两岸起伏的土山、美丽的林带所夹峙。
4、对景
特点:风景之间可以相互观赏。
方法:从甲风景观赏到乙风景,乙风景观赏到甲风景的方法。
5、框景
特点:合抱其中。
方法:门、窗、洞或乔木树枝合抱成景框。
6、漏景
特点:透过园内漏窗的窗隙所看到景色。
方法:通过墙上雕刻美丽植物、动物形成的空隙所看到的园外美景。
7、借景
特点:借助其他景物使景色以小见大,扩展游人视觉和联想。
方法:远借、近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8、障景
特点:遮挡不足之处。
方法:通过山、石、花木等加以掩盖和处理。
9、透景
特点:在你观赏的景点之间总有东西阻挡着,但也总有空隙可让视线通过,且能得到更好的观赏效果。
方法:从树木或建筑物的空隙处看。
中国现存的著名园林
一、皇家园林
1、 北京颐和园
2、 承德避暑山庄: 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帝王宫苑
二、私家园林
1、 苏州四大名园
沧浪亭(宋代):未入园林先成景,复廊
狮子林(元朝):假山
拙政园(明朝):水池面积较大,水廊
留园(清代):曲廊、冠云峰
2、广东四大名园(均建于清代)
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馀阴山房、佛山的十二石斋
3、其它名园
扬州个园(清):叠石立意,竹,四季假山。
无锡寄畅园(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仿此建。
上海豫园(明):明代潘允端为“豫(愉)悦老亲”而建;黄石假山、砖雕、圆雕、龙墙,“玉玲珑”(江南三大名石之冠)。
《第七章饮食文化》补充知识点1
中国烹饪的发展简况
世界烹饪三大风味体系:中国烹饪、法国烹饪、土耳其烹饪
一、中国烹饪的形成
1、用火加工食物——是人类饮食文化的起点。
2、陶器的发明——烹饪技术的第一次飞跃,真正进入烹饪时代。
二、中国烹饪工艺的发展
1、夏:铜鼎
2、西汉:铁锅
3、中国烹饪的特点: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
2、从原料性质划分:素食风味/荤食风味
3、从功用划分:普通食品风味/保健医疗食品风味
4、从时代划分:仿古风味/现代风味
中国地方风味流派
一、 山东风味
山东菜简称鲁菜,有北方代表菜之称。在黄河流域、华北、东北、京津等地影响较大,山东菜馆遍及我国北方各地。鲁菜源远流长,其菜系形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商遍天下,富冠海内”,饮食烹任也随之兴旺发达起来,名厨巧师相继辈出。齐桓公宠臣易牙得志前就是一位高明厨师。当时,《礼记》已提出了按时节进食、按原料搭配、分档选
料、择优去劣、去粗取精等一系列烹任理论,并论述了烹、煮、烧、脍、烤、
炙等烹调方法,《周礼》也阐述了“春多酸、夏多苦、秋多丰、冬多咸”的调味原则。大教育家孔子更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品尝原则。上述种种,说明鲁菜菜系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初具规模。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山东地区的烹调技术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并记述了一些名菜的烹制方法。隋唐以后;山东菜成为北方菜的代表。元、明、清各代,山东菜进入。宫廷,并成为御膳支柱。现代北京的仿膳菜仍具有鲁菜特色。鲁菜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影响最大的一个菜系。
1、特点
(1)济南菜
味型:咸鲜为主,用葱香调味
技法: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烹调法以爆、炒、烧、炸见长。
(2)胶东菜
味型:清鲜
技法:烹制海鲜
2、代表菜
糖醋鲤鱼、爆双脆、清蒸加吉鱼
3、风味小吃
周村烧饼、福山拉面、蓬莱小面、荷叶饼
二、 四川风味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川菜历史悠久,汉魏六朝已具雏型。川菜以成都风味为正宗,重庆菜异军突起,兼收并蓄,自成一家。川菜包括成都菜、重庆菜、大河味、小河味(即乐山、自贡、江津、合川等地),富有浓厚的乡土风味,以味多、味厚、味广著称,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誉。讲究刀工、火候,千变万化,特别是小煎小炒,干烧干煸,家常鱼香,多具特色。调味多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故味重以麻、辣、鲜、香。
1、特点
味型:“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麻辣、鱼香、味厚,离不开“三椒”和鲜姜。 技法:小炒、小煎、小烧、小爆、干烧、干煸
2、代表菜: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鱼香肉丝
3、风味小吃:赖汤圆、钟水饺、龙抄手、担担面、青城白果糕
一、 江苏风味
苏菜品种繁多,花色考究,并以承办筵席著名。苏莱主要以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流派组成。南京菜口味和醇,花色菜玲珑细巧,可分可合。用鸭制作的菜肴久负盛名,鱼虾类菜品丰富多彩。炖、炯、叉烧都很擅长。扬州莱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制作的江鲜、鸡类菜肴都很著名,肉类菜品也有特色,瓜果雕栩栩如生。苏州莱口味起甜,配制和谐,清雅多姿,时令菜应时迭出,长于烹制河鲜、湖蟹、蔬菜,”以筵席著称。镇江菜制作精良,其味醇厚。它们共同特点是:选料严谨,制作精致,因材施艺,四季有别。在烹调上擅长炖、炯、蒸、烧、炒。重视吊汤,保持原汁原味,风味清鲜,适应面广,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1、特点
味型:追求本味,清鲜平和。
技法:水鲜为主,注重鲜活;讲究刀工、火工、造型;擅长炖、焖、煨、炒、焐。
2、代表菜
清炖蟹粉狮子头、三套鸭、松鼠桂鱼、叫花鸡、霸王别姬、羊方藏鱼
3、风味小吃
黄桥烧饼、苏州糕团、文楼汤包、常熟莲子血糯饭、太湖船点
二、 广东风味
粤菜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具有南国风味,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素有“吃在广州”之誉。
粤菜主要由广州、潮州和东江三个地方案组成。广州菜配料较多,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是夏秋力求清爽,冬春偏早浓醇,尤其擅长爆、小炒,要求掌握火候,油温恰到好处。潮州菜以烹制海鲜见长,更以汤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醇,注意保持主料本色鲜味。东江菜油重,味偏咸,主科突出,朴实大方,有独特的乡土风味。广东各地对鱼虾,禽畜、野味烹制均有专长。尤其对“蛇”的制作更有独到之处,其主要烹制方法煎、炸均自成一格,烧,烩也各极特色。菜肴特点是色香分清,随时令更迭,并有五滋六味之别。
1、特点
味型:清鲜、滑嫩、脆爽,突出原味。
技法:取料广博奇杂,重“生猛”,选料精细;烹调方法多样善于变化,炒泡、清蒸、煲。
2、代表菜:三蛇龙虎烩、脆皮乳猪
3、风味小吃:广式月饼、蟹黄灌汤饺、马蹄糕、松糕、粉果
《第七章饮食文化》补充知识点2
五、浙江风味
浙江菜,简称浙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佳肴美,故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江省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北就水道成网,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西南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东部沿海渔场密布,水产资源丰富,有经济鱼类和贝壳水产品500余种,总产值居全国之首,物产丰富,佳肴自美,特色独具,有口皆碑。
1、特点
(1)杭州菜
味型:清鲜、爽脆、清雅精致。
技法:善烹淡水鱼虾
(2)宁波菜
味型:鲜咸合一,注重原味
技法:烹制海鲜,蒸、烤、炖
(3)绍兴菜
味型:入口香稣绵糯,汤浓味重
技法:乡村风味
2、代表菜:西湖醋鱼、宋嫂鱼羹、东坡肉、干炸响铃
3、风味小吃:虾爆鳝面、宁波汤团、吴山酥油饼、猫耳朵、五芳斋粽子 六、 福建风味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部,东际大海,西北负山,气候温和。丰富的山珍、野味、水产资源,为福建菜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福建菜由福州、闽南、闽西三种不同的风味构成。以福州菜为代表。
1、特点
(1)福州菜
味型:偏酸甜和清淡
技法:烹制山珍海味
(2)闽南菜
味型:偏香辣
技法:调料讲究
(3)闽西菜
味型:偏咸辣
技法:山珍作原料
2、代表菜:佛跳墙、醉糟鸡、炒西施舌
3、风味小吃:蛎饼、油葱稞、手抓面
七、湖南风味
湖南省,位于中南地区,长江中游南岸。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阳光充兄弟,四季分明。南有雄崎天下的岳衡山。自然条件优厚,利于家、牧、副、渔的发展和湘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史记》中曾记载,楚地" 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 。长期以来," 湖广熟,天下足" 谚语,更是广为流传。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农牧副渔都很发达。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珍野味。丰富的物产为饮食及湘西山区的笋、蕈和山珍野味。在长期的饮食文化和烹饪实践中,湖南人民创制了多种多样的菜肴。据考证,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长沙地区就能用兽、禽、鱼等多种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调方法,制作各种款式的佳肴。随着历史的前进,及烹饪技术的不断交流,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的湖南菜系。
1、特点味型:偏重酸辣、多熏腊制品
2、代表菜:麻辣仔鸡
3、风味小吃:火宫殿臭豆腐、姊妹团子、糯米藕饺饵、虾饼
八、安徽风味
徽菜的形成一发展,是和安徽的地理环境、经济物产、风尚习俗密切要关联的。安徽位于祖国东南,华东腹地,简称" 皖。" 皖举世闻名的黄山和九华山蜿蜒于江南大地,雄奇的大别山和秀丽的天柱山绵亘于皖西边沿,成为安徽境内的两大天然屏障。长江、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把全省分为江南、淮北和江淮之间三处自然区域。江南山区,奇峰叠翠,山峦连接,盛产茶叶、竹笋、香菇、木耳、板樯、鹰龟、桃花鳜、果子狸等山珍野味。淮北平原,沃土千里,良田万顷。盛产粮食、油料、蔬果、禽畜,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鸡鸭成群,猪羊满圈,蔬菜时鲜,果香迷人。特别是砀山酥梨,萧县葡萄,太和春芽,涡阳苔干,早已蜚声国内外。江淮之间,丘陵起伏,湖光山色,令人陶醉。沿江、沿淮和巢湖一带,是我国淡水鱼重要产区之一,万顷碧波为徽菜提供了丰富的水产资源。其中名贵的长江鲥鱼、巢湖银鱼、淮河回王鱼、泾县琴鱼、三河螃蟹等,都是久负盛名的席早珍品。所有这些天赐神品,都成为徽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产资源。
1、特点味型:咸鲜香
2、代表菜:方腊鱼
3、风味小吃:大救驾、小红头、虾籽面、鸡血糊
《第八章中国著名的风物特产》补充知识点1
中国的名茶、名酒、名贵中药
一、名茶
我国三大特产:茶叶、丝绸、陶瓷
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可可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
1、茶叶分类
角度不同,分类不同。
2、名茶产地和特点
(1)绿茶:不发酵的茶
西湖龙井(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
太湖碧螺春
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
(2)红茶:全发酵茶
安徽祁门红茶(英国人称为“茶中英豪”;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茶)
滇红
(3)乌龙茶(青茶):半发酵茶;“绿叶红镶边”或“三红七绿” 武夷岩茶、铁观音
(4)白茶:鲜叶加工时直接干燥的茶
白毫银针、白牡丹
(5)紧压茶(边销茶):以精制成品茶加工而成
砖茶、沱茶、圆茶、饼茶、方茶
(6)花茶(熏花茶、香片茶):茶叶、香花窨制工艺制成
茉莉花茶、白兰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
二、名酒
1、酒的分类
酿酒方法分: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
酒精含量分:高度酒(40度以上)、中度酒(20度~39度)、低度酒(20度以下)
商业习惯分: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果露酒、药酒
2、白酒(烧酒、白干)
(1)香型
酱香型(茅香型):茅台酒、郎酒
窖香型(浓香型):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古井贡酒、剑南春、沱牌曲酒
清香型:汾酒
米香型:桂林三花酒
兼香型(复香型):董酒、西凤酒
(2)国家名酒
茅台酒:“国酒”、“酒中明珠”
(世界三大名酒:茅台酒、法国科涅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 汾酒:色、香、味“三绝”
泸州老窖特曲:窖香浓郁,清冽甘爽,回味悠长
3、黄酒(酿造酒)
绍兴黄酒:加饭、元红、善酿、香雪、花雕
4、葡萄酒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厂
5、啤酒:“液体面包”
青岛啤酒、北京特制啤酒(丰收牌)、十二度特制上海啤酒(天鹅牌)
6、配制酒、果酒
配制酒:药酒、露酒
竹叶青酒、园林青酒、烟台金奖白兰地
三、名贵中药
中国三大国粹:中医中药、中国国画、京剧
1、中药材
人参、三七、冬虫夏草
2、中成药
云南白药、漳州片仔黄
中国著名丝织刺绣品与陶瓷器
一、丝织刺绣品
1、四大名绣
苏绣:双面绣《猫》
湘绣:狮、虎
粤绣:《百鸟朝凤》
蜀绣:《熊猫》、《芙蓉鲤鱼》
2、织锦
三大名锦:云锦、蜀锦、宋锦
广西壮锦、云南傣锦、杭州织锦
二、陶瓷名品
1、“陶都”宜兴:紫砂壶
2、三大瓷都: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
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高温颜色釉瓷 景德镇瓷器美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3、其他著名陶瓷产品
河南洛阳仿唐三彩、山东淄博美术陶瓷(雨点釉)、浙江龙泉青瓷(“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广西钦州泥兴陶工艺
《第八章中国著名的风物特产》补充知识点2
中国珠宝、玉雕与其他工艺品
一、珍珠
广西合浦珍珠:“世界珠王”
二、玉雕:“东有岫岩、西有和田”
北京玉雕
∙ 扬州玉雕
三、石雕
我国三大佳石:寿山田黄石(福建)、青田冻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浙江)
1、寿山石雕刻
寿山田黄玉:“一两田黄一两金”
2、青田石雕刻
青田冻石
四、木雕
浙江东阳、乐清的黄杨木雕;福建的龙眼木雕、苏州江木雕、广东潮州的金漆木雕
五、漆器
1、北京雕漆
中国工艺美术三长:北京雕漆、景德镇瓷器、长沙湘绣
2、福建脱胎漆器
六、金属工艺品:北京景泰蓝
中国传统工艺三绝: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福建脱胎漆器
七、其他著名工艺品
辽宁锦州玛瑙雕刻、海南椰雕、天津泥人张彩塑、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山东淄博内画瓶、甘肃酒泉夜光杯、云南大理草帽、广西绣球
文房四宝与木版年画
一、文房四宝
∙ 宣纸:“纸寿千年”
∙ 湖笔:“毛硕之冠”
∙ 徽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
∙ 端砚:“端石一斤,价值千金”
二、木版年画
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