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学习是在刺激情境和行为反应之间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这些系统,下自26个英文字母,上至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他曾设计过一种迷笼,动物必须在笼内做完三种不同的反应,即按压机关、抓绳索和技环之后,笼门才能自动打开。然后他再仔细观察猫是怎样学会开迷笼的。他看到,猫被放人笼后,总是表现出明显不安,并企图逃出监禁。它想从空隙中钻出来,抓咬笼内的板条或铁丝,伸出爪子抓那些可以抓到的东西。当它使某件东西松动或摇晃时,就继续努力去做。它并不十分注意笼外的食物,而是在笼内乱抓,似乎本能地想逃出迷笼。猫不断地挣扎,可以连续十分钟、八分钟地 抓、咬、按、钻。在这种冲动式挣扎中,猫可以通过各种尝试,偶然一下子抓住 绳索,触及按钮或拉动拉环,从而使门打开。这样反复实验,就可以发现,猫在 笼中逐渐地减少和排除了那些不成功的冲动,而成功的动作反应则被愉快地牢 记。直到多次尝试以后,猫一进笼,就会以一种确定的方式去触按钮,抓绳,拉 环并顺利逃出笼外。 桑代克根据他的实验,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情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可以不必假定动物也有推理与思维。因此桑代克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联结的形成与巩固,人类所有的行为、思想和活动,都能分解为基本的单位刺激和反应的联结。(二)联结是通过多次的尝试错误过程建立的。 桑代克在观察动物学习时发现,只要把猫放进迷笼,它就会很快作出反应并经过多次的尝试,最终学会打开迷笼。他记录了动物解决迷笼问题的行为表现, 并把它的反应时间绘成曲线,制成了学习曲线图。从学习曲线图中可以看到,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动物错误的反应越来越少,正确的反应逐渐增加,最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出形成了联结。也就是说,动物的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不断尝试和减少错误,并最终在刺激与反应间形成联结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做尝试错误,简称试误说。他还认为,人类的学习 也是

通过尝试错误的途径实现的。(三)学习定律。桑代克发现,在用不同动物进行的多次实验中,结果相当一致。于是,他总结并提出了两条基本学习定律(练习律和效果球)和五条辅助定律。 1、练习律和效果律 桑代克在 《动物的智慧》这本书中对这两条定律作出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动物对某一情境刺激作出反应形成的联结强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其在这一情境中形成有效联结的次数成正比,并与这些联结的平均强度和平均持续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练习律练习律。 练习律效果律则是指,对同一情境所做的几种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那些能效果律使动物满意的反应将会更加牢固地联结于这一情激。因此,当这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这些反应也更容易再次出现。相反,那些使动物不适应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将会削弱同这一情境的联系,因此,当这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这些反应则改少出现。也就是说,满足或不适应的程度越甚,联结的增强或价弱也越甚, 这就是效果律。在30 年代以后,桑代克对他的某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主要改变是:第一,练习并不能无条件地增强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力量,单纯的没有指导的练习不一定能引起进步。所以,修改后的练习律从属于效果律。第二,由于赏和罚的效果并不相等。赏比罚更有力,所以后来就不强调烦恼 情况所导致的效果。这是对效果律的修改。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发展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和促 进作用,确立了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他开创了对学习问题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的先河,其理论以动物实验为依据,初步建立了教育心理学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另外,他的学习理论也反映了动物在本能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经验进行学习的实际过程,抓住了学习过程中刺激和反应这两个基本变量间的关系。这种理论能够用于解释许多简单的学习和新为训练问题, 对于小学生部分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该理论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也没有充分注意认识忽视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 忽视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 活动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用这种理论来解释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时, 活

动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就显得过分简单、机械。 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尝试”在一定的情景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在尝试中,个体会犯很多错误,通过环境给与的反馈,个体放弃错误的尝试而保留正确的尝试,从而建立正确的联结,这就是学习。桑代克认为,在尝试-错误学习中,行为的后果是影响学习最关键的因素,如果行为得到了强化,证明尝试是正确的,行为就保留下来,否者就会作为错误尝试而被放弃。总之,正强化会促进行为,而负强化或惩罚会削弱行为,桑代克称之为“效果律”,桑代克认为,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 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增强(即 使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减弱(即 使用律 失用律)。换言之,所谓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 一般说来,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

斯金纳的条件反射学说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基础上的。(迷箱)白鼠按压杠杆取食实验。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有机体作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

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和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2、强化的程式:指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安排。分连续式和间隔式。教学中注意:(1)教新任务时,要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应对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都进行强化,随着学习的进行,应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不必事事都表扬(3)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做到十全十美,要朝正确方向逐步去引导和增强学生的行为。

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属于负强化。

4、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5、惩罚:可以降低发生的概率,但是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因此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总之,根据操作性条件学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并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

(三)新行为的塑造:当我们期望学习者习得的行为不是单一的反应,而是多个反应组合而成的复杂行为时,我们不能等到学习者完全表现出了这一行为之后再给予强化,而需要把目标行为分解,分成一个个的逐渐趋向目标的小步子,在学习者每表现出一种趋近目标行为的小反应之后就给予强化,逐步提高要求,直到把多个反应连贯成一种复杂的

行为,这种通过小步子反馈来帮助学习者形成新的方法就是塑造。行为塑造有两种具体技术:1、链式塑造:是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每完成一步都予以强化。步骤(1)终点行为(2)起点行为(3)步调划分(4)即时反馈。2、逆向链式塑造:就是“倒序”地习得复杂的行为。 (四)程序教学:这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逻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教师(或教学机器)要在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后立即反馈,出示正确答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它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它基本上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有如下优点:1、循序渐进;2、学习速度与学习能力一致;3、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速学习;4、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惯。 程序学习并非尽善尽美。由于它主要是以掌握知识为目标的个体化学习方式,因此,人们对它的非议主要有三个方面:1、使学生学习比较刻板的知识,难于培养学生的智力;2、缺少班集体中的人际交往,不利于儿童社会化;3、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除在教育上的应用外,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在动物行为训练、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心理治疗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教师在应用批评与表扬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动机应注意哪些?

作为一名教师,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这种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肯定与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地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表扬能起到推动学习的作用。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表扬多于批评。不过,如果用之不当,过分或过多的表扬会造成学生的骄傲、忽视自己缺点的倾向,并可能导致学生将主要的学习目标置于脑后而片面地追求表扬,从而产生消极的结果。批评当然不如表扬容易受学生的欢迎,不过,适当的批评,尤其是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也能取得一定的好效果。当然,过分或过多的批评会造成学生对教师和学生的厌恶、怀疑、憎恨等不良的后果。根据优秀教师的经验,把奖惩结合起来运用,则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时,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如对经常受表扬的学生,要适当地指出他的缺点,让较好的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有助于让自己得到进步。而缺点较多的学生,当他有了一些进步就要及时肯定。虽然这种进步在一般学生中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予以肯定,使后进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对自己有信心。

(2)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有些后进学生,由于过去长时间受到“冷落”,已经对奖惩产生了淡漠的态度。因此,表扬与批评,都起不到什么作用。这时,除了要对他们的优点给予公正的评价外,还需要“动之以情”,或从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直接兴趣入手,以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3)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也对奖惩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只有尊重学生,教师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表扬与批评;只有尊重教师,学生对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才能重视,不然,就会产生意义障碍,使表扬与批评无法达到其应有的作用。

(4)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无论对哪一类学生,如果评价不公正,不实事求是,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态度的不公正,往往是引起学生发生意义障碍的重要原因。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学习是在刺激情境和行为反应之间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这些系统,下自26个英文字母,上至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他曾设计过一种迷笼,动物必须在笼内做完三种不同的反应,即按压机关、抓绳索和技环之后,笼门才能自动打开。然后他再仔细观察猫是怎样学会开迷笼的。他看到,猫被放人笼后,总是表现出明显不安,并企图逃出监禁。它想从空隙中钻出来,抓咬笼内的板条或铁丝,伸出爪子抓那些可以抓到的东西。当它使某件东西松动或摇晃时,就继续努力去做。它并不十分注意笼外的食物,而是在笼内乱抓,似乎本能地想逃出迷笼。猫不断地挣扎,可以连续十分钟、八分钟地 抓、咬、按、钻。在这种冲动式挣扎中,猫可以通过各种尝试,偶然一下子抓住 绳索,触及按钮或拉动拉环,从而使门打开。这样反复实验,就可以发现,猫在 笼中逐渐地减少和排除了那些不成功的冲动,而成功的动作反应则被愉快地牢 记。直到多次尝试以后,猫一进笼,就会以一种确定的方式去触按钮,抓绳,拉 环并顺利逃出笼外。 桑代克根据他的实验,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情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可以不必假定动物也有推理与思维。因此桑代克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联结的形成与巩固,人类所有的行为、思想和活动,都能分解为基本的单位刺激和反应的联结。(二)联结是通过多次的尝试错误过程建立的。 桑代克在观察动物学习时发现,只要把猫放进迷笼,它就会很快作出反应并经过多次的尝试,最终学会打开迷笼。他记录了动物解决迷笼问题的行为表现, 并把它的反应时间绘成曲线,制成了学习曲线图。从学习曲线图中可以看到,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动物错误的反应越来越少,正确的反应逐渐增加,最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出形成了联结。也就是说,动物的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不断尝试和减少错误,并最终在刺激与反应间形成联结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做尝试错误,简称试误说。他还认为,人类的学习 也是

通过尝试错误的途径实现的。(三)学习定律。桑代克发现,在用不同动物进行的多次实验中,结果相当一致。于是,他总结并提出了两条基本学习定律(练习律和效果球)和五条辅助定律。 1、练习律和效果律 桑代克在 《动物的智慧》这本书中对这两条定律作出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动物对某一情境刺激作出反应形成的联结强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其在这一情境中形成有效联结的次数成正比,并与这些联结的平均强度和平均持续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练习律练习律。 练习律效果律则是指,对同一情境所做的几种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那些能效果律使动物满意的反应将会更加牢固地联结于这一情激。因此,当这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这些反应也更容易再次出现。相反,那些使动物不适应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将会削弱同这一情境的联系,因此,当这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这些反应则改少出现。也就是说,满足或不适应的程度越甚,联结的增强或价弱也越甚, 这就是效果律。在30 年代以后,桑代克对他的某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主要改变是:第一,练习并不能无条件地增强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力量,单纯的没有指导的练习不一定能引起进步。所以,修改后的练习律从属于效果律。第二,由于赏和罚的效果并不相等。赏比罚更有力,所以后来就不强调烦恼 情况所导致的效果。这是对效果律的修改。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发展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和促 进作用,确立了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他开创了对学习问题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的先河,其理论以动物实验为依据,初步建立了教育心理学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另外,他的学习理论也反映了动物在本能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经验进行学习的实际过程,抓住了学习过程中刺激和反应这两个基本变量间的关系。这种理论能够用于解释许多简单的学习和新为训练问题, 对于小学生部分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该理论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也没有充分注意认识忽视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 忽视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 活动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用这种理论来解释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时, 活

动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就显得过分简单、机械。 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尝试”在一定的情景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在尝试中,个体会犯很多错误,通过环境给与的反馈,个体放弃错误的尝试而保留正确的尝试,从而建立正确的联结,这就是学习。桑代克认为,在尝试-错误学习中,行为的后果是影响学习最关键的因素,如果行为得到了强化,证明尝试是正确的,行为就保留下来,否者就会作为错误尝试而被放弃。总之,正强化会促进行为,而负强化或惩罚会削弱行为,桑代克称之为“效果律”,桑代克认为,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 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增强(即 使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减弱(即 使用律 失用律)。换言之,所谓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 一般说来,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

斯金纳的条件反射学说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基础上的。(迷箱)白鼠按压杠杆取食实验。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有机体作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

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和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2、强化的程式:指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安排。分连续式和间隔式。教学中注意:(1)教新任务时,要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应对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都进行强化,随着学习的进行,应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不必事事都表扬(3)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做到十全十美,要朝正确方向逐步去引导和增强学生的行为。

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属于负强化。

4、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5、惩罚:可以降低发生的概率,但是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因此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总之,根据操作性条件学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并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

(三)新行为的塑造:当我们期望学习者习得的行为不是单一的反应,而是多个反应组合而成的复杂行为时,我们不能等到学习者完全表现出了这一行为之后再给予强化,而需要把目标行为分解,分成一个个的逐渐趋向目标的小步子,在学习者每表现出一种趋近目标行为的小反应之后就给予强化,逐步提高要求,直到把多个反应连贯成一种复杂的

行为,这种通过小步子反馈来帮助学习者形成新的方法就是塑造。行为塑造有两种具体技术:1、链式塑造:是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每完成一步都予以强化。步骤(1)终点行为(2)起点行为(3)步调划分(4)即时反馈。2、逆向链式塑造:就是“倒序”地习得复杂的行为。 (四)程序教学:这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逻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教师(或教学机器)要在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后立即反馈,出示正确答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它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它基本上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有如下优点:1、循序渐进;2、学习速度与学习能力一致;3、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速学习;4、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惯。 程序学习并非尽善尽美。由于它主要是以掌握知识为目标的个体化学习方式,因此,人们对它的非议主要有三个方面:1、使学生学习比较刻板的知识,难于培养学生的智力;2、缺少班集体中的人际交往,不利于儿童社会化;3、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除在教育上的应用外,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在动物行为训练、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心理治疗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教师在应用批评与表扬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动机应注意哪些?

作为一名教师,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这种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肯定与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地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表扬能起到推动学习的作用。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表扬多于批评。不过,如果用之不当,过分或过多的表扬会造成学生的骄傲、忽视自己缺点的倾向,并可能导致学生将主要的学习目标置于脑后而片面地追求表扬,从而产生消极的结果。批评当然不如表扬容易受学生的欢迎,不过,适当的批评,尤其是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也能取得一定的好效果。当然,过分或过多的批评会造成学生对教师和学生的厌恶、怀疑、憎恨等不良的后果。根据优秀教师的经验,把奖惩结合起来运用,则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时,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如对经常受表扬的学生,要适当地指出他的缺点,让较好的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有助于让自己得到进步。而缺点较多的学生,当他有了一些进步就要及时肯定。虽然这种进步在一般学生中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予以肯定,使后进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对自己有信心。

(2)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有些后进学生,由于过去长时间受到“冷落”,已经对奖惩产生了淡漠的态度。因此,表扬与批评,都起不到什么作用。这时,除了要对他们的优点给予公正的评价外,还需要“动之以情”,或从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直接兴趣入手,以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3)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也对奖惩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只有尊重学生,教师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表扬与批评;只有尊重教师,学生对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才能重视,不然,就会产生意义障碍,使表扬与批评无法达到其应有的作用。

(4)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无论对哪一类学生,如果评价不公正,不实事求是,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态度的不公正,往往是引起学生发生意义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关内容

  • 桑代克学习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
  • [摘 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联结说""试误说""共同要素说"和"学习律"等主要学习理论.本文通过桑代克学习理论的分析,指出了桑代克学习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理解和学习他的理论,对促进中学 ...

  • [幼儿教育心理学]学习指南
  • <幼儿教育心理学>学习指南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名称:幼儿教育心理学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性质: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与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基 ...

  • 教育心理学试题
  •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它与学校教育是什么关系? 教育学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学校教育关系紧密,因为它既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又研究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效能的评估等,所有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教 ...

  • 教育类基础知识考试综合练习题一
  •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观点的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 2.( )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波斯纳 B.特韦尔克 C. ...

  •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概述.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的基本理论) 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中心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学生 ...

  • 2014南通大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 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其独立的标志通常认为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 ...

  • 2012继续教育考试题及答案随机考试题一
  • 1. 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在我国( )省. 西藏藏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青海省 2. 科研规程共分五步,第二步是什么 决策 B 技术 课题 方法 3.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期间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应不少于()学时. 90 80 70 100 4. 按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 ...

  •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中的代表人有哪些
  •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中的代表人有哪些 一. 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2. 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3. 行为主义--华生 4. 格式塔--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5.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6.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7. 认知主义--皮亚杰.加涅 二. 智力理论 1 ...

  • 论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 [摘 要]奖励与惩罚广泛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奖励强化良好行为,惩罚抑制不良行为,一扬一抑,相辅相成,引导学生行为朝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当今教育领域中,由于指导奖励与惩罚的理论依据较为薄弱,导致奖励与惩罚并不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行之有效.为了使奖励和惩罚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本文就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