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与环境

班级:临床六班 姓名:王春艳 学号:2014120249

论环境与肿瘤的关系 摘要: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与肿瘤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80%恶性肿瘤的发生都与外因有关。外部致癌因素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内部致癌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致性格等。目前普遍认为,绝大多数肿瘤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基因)相互作用产生的。在此仅对环境与肿瘤进行一下讨论。

关键词:环境,肿瘤

肿瘤是指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发生了改变,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它是一种基因病,但并非是遗传的。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而环境到底与人类肿瘤的发生有何关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类与吸烟相关的肿瘤约30%,与饮食有关的肿瘤约35%,与病毒有关的肿瘤约20%。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肿瘤约20%。引起肿瘤的外环境因索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3类。外源性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于正常细胞,经过多步骤病理过程产生的细胞恶变。

(1)化学致癌:根据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方式可将其分为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及促癌物三类。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不需代谢就可直接与体内细胞起作用,引起易感基因突变,如致癌性烷化剂、亚硝酰胺类。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需经体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化,形成化学形式活泼的形式才起作用,如多环芳烃、芳香胺、亚硝胺、黄曲霉毒素。促癌物单独作用于机体不致癌,但可促进其他致癌物的作用,使基因突变的细胞大量繁殖和扩散,如巴豆、糖精、苯巴比妥。按致癌物诱发肿瘤的关系分为:肯定致癌物,如砷及砷化物;可疑致癌物,如铜、铁及亚硝胺等;潜在致癌物,如铅、锌等。这些化学致癌物引起的常见肿瘤(癌)为:苯:颗粒型白细胞消失症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甲醛:鼻咽癌,肺癌等。六价铬:肺癌,砷化物:皮肤癌,芳香胺:膀胱癌,黄曲霉素:肝癌。化学致癌作用是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多阶段过程。化学致癌物作用的靶子:DNA ,诱导生成DNA 加和物,作用于前癌基因、抑癌基因;非DNA ,作用于染

色体纺锤丝系统,作用于与DNA 修复或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酶系统。化学致癌因素具有累计和协同效应。

(2)物理致癌:物理致癌因素主要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电离辐射:过度的接受电离辐射,能引起DNA 的单链或双链断裂,加上电离辐射产生的OH-自由基及核苷酸碱基的作用,可使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诱发各种恶性肿瘤。非电离辐射:(1)紫外线辐射: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以透过皮肤表面到达真皮表层。大剂量的紫外线辐射可引起DNA 断裂,引起DNA 双螺旋的局部变性形成二聚体,导致交联,从而使DNA 复制停止,或在新形成的链上诱发一个改变的碱基系列,进而诱发恶性肿瘤。长期暴晒于阳光下,可诱发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有一定关系。(2)射频和微波辐射:主要是指无线电波致癌,研究结果存在较大争议,大多数学者持否定态度。有文献报道微波辐射能加强紫外线照射和化学致癌的作用。(3)低频非电离辐射:核电厂操作工、线路员、铝工或电焊工:等职业人群暴露于较高的低频非电离辐射环境中,其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比接受低频非电离辐射暴露的普通人群要高。物理致癌因素主要产生自由基来引发肿瘤。 (3)生物致癌:在致癌性生物因素中,目前认为病的是最重要的。我们将可以导致动物肿瘤的病毒称为肿瘤病毒。①人类乳头瘤病毒: 可引发生殖道和喉、宫颈癌等。②Epstein-Barr 病毒:EB 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等肿瘤有关。③乙型肝炎病毒:HBV 本身不含转化基因,病毒DNA 的整合也无固定模式。但是,一些研究发现,HBV 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几率是未感染者的200倍。以上三种为DNA 肿瘤病毒,DNA 肿瘤病毒感染细胞后,若病毒基因组整合到宿主DNA 中,它们的一些基因产物可以导致细胞转化发生癌。另外还有 RNA 肿瘤病毒 病毒感染细胞后,以病毒RNA 为模板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DNA ,然后整合到宿主DNA 中并表达,导致细胞转化。慢性转化病毒本身不含癌基因,但是有很强的促进基因转录的启动子或增强子。逆转录后插入宿主细胞DNA 的原癌基因附近,引起原癌基因激活和过度表达,使宿主细胞转化。如成人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与人类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I 有关。其他的生物致癌因素包括一些细菌和寄生虫。如肝吸虫易引发胆管癌。

大约80%恶性肿瘤的发生都与外因有关。但是,外源性致癌物的影响是通过机体内因而起作用的。内源性致癌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致性格等机体内环境。

(1) 内分泌功能紊乱 当疾病或某种外因引起内分泌紊乱的时候,可使某些激素作用敏感的相应组织器官,

导致细胞的增殖和癌变。例如女性激素分泌过

多易产生乳腺和子宫肿瘤;男性激素分泌过多易产生前列腺癌。

(2)

神经精神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各种刺激因子长期而过度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高级神经活动机能衰退,正常的物质代谢失调,使致癌物质发

挥作用,容易发生肿瘤。

(3)

免疫状态 人体具有抗肿瘤免疫机能,如果这种免疫机能强,可以消灭瘤细胞;如果这种免疫机能弱,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就容易发生肿瘤。

(4) 遗传因素 目前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结肠腺癌、乳腺癌、胃癌等均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或家族聚集性,应该说某些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结

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可总结为下图: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步骤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去改造我们的基因,但是我们可以保护并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利用资源,出台法律政策来治理环境污染,减少各种有害环境因素的排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在当今如此环境下,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轻压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远离有毒化学物质及各种辐射,学会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防病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曾益新 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张晓波. 常见的化学性和物理性致癌因素[J]. 劳动保护, 2003,(04).

班级:临床六班 姓名:王春艳 学号:2014120249

论环境与肿瘤的关系 摘要: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与肿瘤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80%恶性肿瘤的发生都与外因有关。外部致癌因素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内部致癌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致性格等。目前普遍认为,绝大多数肿瘤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基因)相互作用产生的。在此仅对环境与肿瘤进行一下讨论。

关键词:环境,肿瘤

肿瘤是指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发生了改变,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它是一种基因病,但并非是遗传的。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而环境到底与人类肿瘤的发生有何关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类与吸烟相关的肿瘤约30%,与饮食有关的肿瘤约35%,与病毒有关的肿瘤约20%。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肿瘤约20%。引起肿瘤的外环境因索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3类。外源性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于正常细胞,经过多步骤病理过程产生的细胞恶变。

(1)化学致癌:根据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方式可将其分为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及促癌物三类。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不需代谢就可直接与体内细胞起作用,引起易感基因突变,如致癌性烷化剂、亚硝酰胺类。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需经体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化,形成化学形式活泼的形式才起作用,如多环芳烃、芳香胺、亚硝胺、黄曲霉毒素。促癌物单独作用于机体不致癌,但可促进其他致癌物的作用,使基因突变的细胞大量繁殖和扩散,如巴豆、糖精、苯巴比妥。按致癌物诱发肿瘤的关系分为:肯定致癌物,如砷及砷化物;可疑致癌物,如铜、铁及亚硝胺等;潜在致癌物,如铅、锌等。这些化学致癌物引起的常见肿瘤(癌)为:苯:颗粒型白细胞消失症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甲醛:鼻咽癌,肺癌等。六价铬:肺癌,砷化物:皮肤癌,芳香胺:膀胱癌,黄曲霉素:肝癌。化学致癌作用是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多阶段过程。化学致癌物作用的靶子:DNA ,诱导生成DNA 加和物,作用于前癌基因、抑癌基因;非DNA ,作用于染

色体纺锤丝系统,作用于与DNA 修复或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酶系统。化学致癌因素具有累计和协同效应。

(2)物理致癌:物理致癌因素主要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电离辐射:过度的接受电离辐射,能引起DNA 的单链或双链断裂,加上电离辐射产生的OH-自由基及核苷酸碱基的作用,可使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诱发各种恶性肿瘤。非电离辐射:(1)紫外线辐射: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以透过皮肤表面到达真皮表层。大剂量的紫外线辐射可引起DNA 断裂,引起DNA 双螺旋的局部变性形成二聚体,导致交联,从而使DNA 复制停止,或在新形成的链上诱发一个改变的碱基系列,进而诱发恶性肿瘤。长期暴晒于阳光下,可诱发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有一定关系。(2)射频和微波辐射:主要是指无线电波致癌,研究结果存在较大争议,大多数学者持否定态度。有文献报道微波辐射能加强紫外线照射和化学致癌的作用。(3)低频非电离辐射:核电厂操作工、线路员、铝工或电焊工:等职业人群暴露于较高的低频非电离辐射环境中,其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比接受低频非电离辐射暴露的普通人群要高。物理致癌因素主要产生自由基来引发肿瘤。 (3)生物致癌:在致癌性生物因素中,目前认为病的是最重要的。我们将可以导致动物肿瘤的病毒称为肿瘤病毒。①人类乳头瘤病毒: 可引发生殖道和喉、宫颈癌等。②Epstein-Barr 病毒:EB 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等肿瘤有关。③乙型肝炎病毒:HBV 本身不含转化基因,病毒DNA 的整合也无固定模式。但是,一些研究发现,HBV 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几率是未感染者的200倍。以上三种为DNA 肿瘤病毒,DNA 肿瘤病毒感染细胞后,若病毒基因组整合到宿主DNA 中,它们的一些基因产物可以导致细胞转化发生癌。另外还有 RNA 肿瘤病毒 病毒感染细胞后,以病毒RNA 为模板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DNA ,然后整合到宿主DNA 中并表达,导致细胞转化。慢性转化病毒本身不含癌基因,但是有很强的促进基因转录的启动子或增强子。逆转录后插入宿主细胞DNA 的原癌基因附近,引起原癌基因激活和过度表达,使宿主细胞转化。如成人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与人类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I 有关。其他的生物致癌因素包括一些细菌和寄生虫。如肝吸虫易引发胆管癌。

大约80%恶性肿瘤的发生都与外因有关。但是,外源性致癌物的影响是通过机体内因而起作用的。内源性致癌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致性格等机体内环境。

(1) 内分泌功能紊乱 当疾病或某种外因引起内分泌紊乱的时候,可使某些激素作用敏感的相应组织器官,

导致细胞的增殖和癌变。例如女性激素分泌过

多易产生乳腺和子宫肿瘤;男性激素分泌过多易产生前列腺癌。

(2)

神经精神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各种刺激因子长期而过度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高级神经活动机能衰退,正常的物质代谢失调,使致癌物质发

挥作用,容易发生肿瘤。

(3)

免疫状态 人体具有抗肿瘤免疫机能,如果这种免疫机能强,可以消灭瘤细胞;如果这种免疫机能弱,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就容易发生肿瘤。

(4) 遗传因素 目前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结肠腺癌、乳腺癌、胃癌等均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或家族聚集性,应该说某些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结

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可总结为下图: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步骤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去改造我们的基因,但是我们可以保护并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利用资源,出台法律政策来治理环境污染,减少各种有害环境因素的排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在当今如此环境下,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轻压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远离有毒化学物质及各种辐射,学会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防病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曾益新 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张晓波. 常见的化学性和物理性致癌因素[J]. 劳动保护, 2003,(04).


相关内容

  •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的恶变(综述)
  • Go O V01.20 No.5 善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的恶变 郜 明1/吴家明1(综述)/陆茵-'2,'(审校) 210029:2.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9) (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药理毒理研究二室,江苏南京 [摘要]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有别于正常细胞与 ...

  • 肿瘤性炎症
  • 炎症:癌症的第七特征 肿瘤以其六个特征著称,包括不可控制的生长,不死性和侵犯其它组织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应该加入第七个特征--炎症. 恶性肿瘤以其转移能力为特征,那就是侵犯解剖意义上的远处正常组织,于该处接种并且生长.在这个复杂并且高度选择性的过程中,肿瘤细胞离开他们原始的生长部位,通过如血型 ...

  • 抗肿瘤抗生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抗肿瘤抗生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抗肿瘤抗生素项目投资环境分析,抗肿瘤抗生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抗肿瘤抗生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抗肿瘤抗生素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抗肿瘤抗生素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抗肿瘤抗生素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抗肿瘤抗生素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抗肿瘤抗生素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 ...

  • 论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 Che mistr&Bioenineerin ygg 化学与生物工程2ww.hxswc.com016,Vol.33No.09 wyg 5科普园地:/d.issn.1672-5425.2016.09.004oi10.3969j ():]韩露,田沺,周新.论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化学与 ...

  • 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理及分子阻遏
  • 项目编号:2002CB513100 项目名称: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理及分子阻遏 起止年月:2002年12月-2007年8月 项目首席科学家: 马 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詹启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依托部门:教育部.卫生部 经费预算:3000万元 一.研究内容 恶性肿瘤正在成为危害人类健 ...

  • 肿瘤监测培训材料
  • 孟石岭卫生院培训会 培训主题 :肿瘤及死因监测和心脑血管相关知识 讲座时间: 主讲: 讲座内容: 一. 肿瘤监测 肿瘤监测是以卫生院医疗服务网和肿瘤防治网为依托,对所在区域主要肿瘤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以及影响因素作长期连续动态地观察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提供给有关卫生部门,为肿瘤防治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 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策略
  • ·886·综 述 20128258J Med Postgra ,Vol.25,No.8,August ,2012 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策略 曹棉富,周代君综述,栾 嘉,王清良审校 [摘要]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针对肿瘤干细胞的特异表面标志: ...

  • 引发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 引发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一.行为及生活方式 (一)吸烟 肺癌发病率与吸烟有关,吸烟者为85.2/10万,而不吸烟者仅为14.7/10万.据有关人士44个月的调查发现,每天吸烟半包到1包,1包到2包及2包以上者鳞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的分别增高8.4.18和21倍.吸烟又接触石棉.镍.铬.镉等由于协同 ...

  • 职业性肿瘤
  •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指从事某种工作的职业人群,因工作需要而较长期接 触某些致癌物所引起该职业人群中某种肿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显著增高的肿瘤疾病.职业性致癌因素包括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化学物质因素最为常见. 一.容易引发职业性肿瘤的作业 ◆ 接触角闪石石棉的作业: ◆ 酸性染料.硫化染料的合成及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