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雍专题・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
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
张德明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摘要:从改善触头切换任务、提高触头寿命和工作可靠性三个方面分析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阻理论最佳
匹配的方式以及实际匹配的修正状况,并从计算一次切换和连续切换的过渡电阻温升入手,确定过渡电阻器的性能参数及尺寸。
关键词:分接开关过渡电阻
匹配
计算
DiscussandCalculateforTransitionResistanceofTap
Changer
Abstract:Exchangeto
thesoftstart
problemofthreephasesasynchronousmotor,provide
one
softstartdeviceusing
one—chipcomputer,steppermotorandmultiturnpotentiometer,andhasanalysedsuchsoftoperationprinciple,
hardware
makingupandtheresultoftesting.Thiskindofdevice
call
improvemotorstart
powerfactorwhenstarting,
canreduce
furtherlittlestart
current
andelectricalnetworkpress
fall,canalso
dispelthehigher
harmonicinstartcircuit
and
can
realizesteplessvoltage
regulationconveniently.Itisespeciallysuitableforthestartingof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thathashigherperformancerequirementforvoltageregulatingandstationary.
Keywords:steppermotorcygnalC8051singlechipmicrocomputer
muititurnpotentiometer
stator-terminalvoltage
0概述
因尺远大于L0,环流t的暂态分量(U/2R)e~‘过渡电阻是电阻式有载分接开关(以下简称分接开
很快衰减。对于调压变压器,按理论计算不到几个毫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型式的分接开关是采用秒,该暂态分量就衰减到零。因此,过渡电阻的匹
过渡电路高速转换的原理来实现调压目的,因此,调
配可以按稳态情况来考虑。
压过程是在暂态条件下工作的。在图1中,当分接1转换到分接2的过程中,过渡触头将过渡电阻R和
回路电感L。突然接入级电压U。的电路中,其环流
为:
U
,c
2号【cos(甜f一目)一e-,Yt・c。s伽
式中:Z=√(2尺)2+(甜Lo)2
R:过渡电阻;U。:级电压;,。:负载电流;Ic:环流
图1双电阻过渡电路
=arc
tanc等),仅=罢
2R
“
1
过渡电阻理论最佳的匹配
实际上,尺>>∞Lo,即z一2R,秒一0,因此,
过渡电阻的匹配一般都是按交流稳态情况下考
纱
虑,并遵循利于改善触头的切换任务、提高触头电
t
2靠(c。s甜f—e~‘)
气寿命和工作可靠性三原则进行匹配。综合考虑匹配
一17一
万
方数据
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技市专瞳
方案,从中筛选最佳匹配值。
分接开关采用过渡电路的原理实现分接变换操
弧触头变换程序为“1-2—1”程序,输出电压经过四
次变化,输出电压变化的相量图如图3所示,其外观很象一面旗,因此称它为旗循环变换法。
双电阻过渡旗循环法的触头切换任务见表1所示。
从表1知道,过渡触头的切换容量P。:=
作。过渡电路按GBl0230.1分接开关标准归纳分为旗循环、对称尖旗循环以及非对称尖旗循环三种分接变
换操作法。触头切换任务与它所采用的分接变换操作法有关。
[(1+2ncos西+,12)/2n]氓☆。以n为变量,令dPk2/
1.1改善触头切换任务的匹配
1.1.1双电阻过渡旗循环法的触头任务
双电阻过渡旗循环法的过渡电路如图2所示。电
dn=0,求解n的匹配值。dPk2/幽=(1/2)一(1/2n2)=0,则n=1,即过渡电阻的匹配值为R=Us/如。
但是,为了保证分接开关工作的可靠性,应
尽量降低主通断触头的恢复电压,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也尽量取低。但n值取低会引起环流的增加,
过渡触头开断电流也会增加,则触头寿命也就降低
了。如果要减少过渡触头的电流,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就必须提高。为了满足上述两个相反的条件,试求切换总容量的最小参数,从而导出过渡
(a)CM型分接开关
(b)CV型分接开关
电阻新的匹配法。从表1知道,切换开关总切换容量为:
图2双电阻过渡电路(“1-2—1”程序)
l+2ncos击+3n2
厶H
Pl(14=——■—一够气
队一片
令dPk灿=0,求得n=仃/3=0.577
从一R
足份恤
(b)电压相量
图3双电阻过渡旗循环法相量图
即过渡电阻采用R=0.577以/k匹配值。从图4的P=厂(,1)曲线看,恰好是PK。。=,(,z)曲线的最低点。
此时,过渡触头的切换容量仅略有增加,但主通断触头的切换容量却大大降低,因此,分接开关工作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a)电流相量
表1双电阻过渡旗循环的触头任务表(尺=nUs/气匹配)
切换方向
触头任务
重切换方向
主通断触头
氐nU。
轻切换方向
主通断触头
瓜nUs
过渡触头
(1+2ncos西+n2)1陀IN,2n(1+2ncos击+,12)1
瓜/2n
72
过渡触头
(1—2ncos击+n2)172IN/2n(1—2ncos击+n2)172Us/2n
瓜/2n
开断电流恢复电压循环电流切换容量切换总容量
Us,2n
n以/N(14-2ncos击+n2)以/r,/2n
(1+2ncos《b+3n2)仉/N/2n
rtUslN(1—2ncos西+n2)玑IN/2n
(1—2ncos西+3n2)以IN/2n
,18一
万方数据
技戎毫曩・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
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
队
队一撕
U。lM尺2
l+m
=L(u—Z+m
队一2
以
R2
裹‰(以
№一撕
仉
图4触头任务与电阻匹配的关系
玑
1.1.2四电阻过渡旗循环法触头任务
四电阻过渡旗循环法的过渡电路如图5所示。其电弧触头变换程序为“2-3-2”程序,输出电压经过6次变化。输出电压变化的相量图如图6所示,其外观仍象一面大旗,可以视为双电阻过渡旗循环的延伸。
四电阻过渡旗循环法(尺】=nUs/☆,R2=m
=m
R,
尺2
图6四电阻过渡旗循环相量图(R2=mR;)
在四电阻过渡电路中,
n%/气匹配)的触头切换任务见表2。
PKl6=——
R:=mR。=m
n
R1=n%,k
Us/气的匹配情况下,触头总切
换容量PKl6(cos西=1)为:
,12m4+n(3n+2)m3+3(2n2+2n+1),,12+(锄+5),,l+2
2ran(1棚)(2+m)
眼,N
式中,以m、n为变量,用微分求极值方法,令偏
微分9气6/an=0,a尸Ⅺ6/3m=0,联立求解m、,z
的最佳匹配值。
a气。
dn
2m(1+m)(2+m)(n2m*+3一时+6ner02.3”12—5m-2、
4m2n2(1+忧)2(2+,n)2
=O
图5四电阻过渡电路“2-3—2”程序
表2双电阻过渡旗循环的触头任务表(COS≯=I)
切换方向
触头任务开断电流
主通断触头K,
氐
重
过渡触头K:
切换方向
过渡触头K3
l+m(1+n)lN,mn(2+,,1)1+m(1+n)U。/(1+,n)(1+m)IN/mn(2+m)
【l+m(1+,1)】2阢nImn(1+,玎)(2+,栉)
(mn+1),NIn(2+m)
(m疗+1)Us/2
恢复电压
循环电流
mnU。,(1+m)
h/n(2+m)
mnUs瓜,(1+,,1)
(mn+1)2阢瓜/2n(2+m)
切换容量切换总容量
[n2m4+n(3n+2)m3+3(2n2+2H+I)m2+(4,l+5)m+2】以,Nl2mn(1+m)(2+m)
万方数据
-19-
2m(2m6724.0
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1
dPKl6dn
2n[n2m6+6n2mS+(9n2.3)m4“12/'/2-lO)m3+(12n2—15)m2—12m-4]
4m2n2(1+m)2(2+m)2
=0
求解上述两方程后得:m3一m2—6m一4--0这是一个三次方程,其方程至少有一个实数
解。根据微分求近似值的切线法来解实根的近似值。经三次近似计算,其m=3.235与方程的实根V5+1=
3.236相差无几。取m=3.236,则:
r
3m2+5m+21112
n
2[2m2+3m+6
I
一
因此,四电阻过渡循环法的过渡电阻最佳匹配
值为:
R.=0.4276』.
u
1
rJN
liU
贮专3236即L384专
1.1.3单电阻过渡非对称尖旗循环法触头任务
单电阻过渡非对称尖旗循环法的过渡电路如图7
(a)所示。输出电压经过两次变化,其变化的相量图如图7(b)所示,外观象一面尖旗。因电路非对称,故称它为非对称旗循环变换法。
U,
K2
月
R
(a)过渡电路
(b)电压电流
图7非对称尖旗循环法的过渡电路和相量图
单电阻过渡单臂接法的选择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对各触头任务的关系如图8所示。
从图8可以看出,随着n的增大,降压方向的主通断触头切换容量直线上升,而过渡触头切换容量却是下降,然而降压方向的切换总容量以及升压方向的主通断触头切换容量(即是切换总容量)开始随n增
-20-
万
方数据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技雍毫题
大而急剧下降,随后在0.5<n<1.5区域内出现比较平坦的曲线。而当n>1.5以后,切换容量又上升。从图8中还可以发现,无论降压或升压方向,仅在n=1时,其切换总容量最小。为此,对于单电阻过
渡单臂接法的选择开关,其过渡电阻只有一个最佳匹
配方案n=l,即R=U。/I。。
儿
(cos西=1)
图8过渡电阻系数n与触头任务的关系
1.2
提高触头寿命的匹配
分接开关在众多动、定电弧触头中,只要其中一个触头烧损完结,则认为分接开关触头电气寿命完
结,因而,需要更换全部电弧触头。要提高触头电
气寿命,应力求电弧触头烧损均匀。从触头烧损量
平衡角度来考虑,主通断触头和过渡触头的烧损比等
于1,即两者烧损速度相等。过渡电阻匹配值的大小对电弧触头烧损均匀性有着一定的影响。1.2.1双电阻过渡旗循环法
触头烧损量用公式A=N・K。・,‰・t表示,
式中Ⅳ为触头操作次数;Km为触头材料的常数;口
为指数,其值为1≤d≤2;f为触头的燃弧平均时
间。
在双电阻过渡旗循环法触头任务分析中可知,主通断触头开断电流j。为Ⅳ次时,则过渡触头在最
为恶劣条件(cos≯=1)下,其中开断电流(1+n)☆/
2,z为N/2次,另外开断电流(1一n)IN/2n也为Ⅳ/2次(考虑升降压次数趋于平衡缘故)。
技斑毫题・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假定过渡触头与主通断触头燃弧平均时间相等时,则主通断触头与过渡触头的烧损速度相等,其过渡电阻的匹配系数n的解为:
NKI"Nt=(N/2)Xm[(1+n)IN/2,2】。t
+(N/2)Km[(1一n),N/2,l】“f
【(1+,z),N/2咒】。+[(1一n),N/2n】8=2
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的解见表3。
表3口与n值
Ol值Ot=1d=1.5Otr=2
H值
O.5
O.54
O.577(仍。/3)
从表3可知,当d=2时,触头烧损最佳匹配与触头任务最佳匹配是一致的。可见,当过渡电阻匹
数系数n=0.577时,过渡触头与主通断触头的烧损比较均匀,使用寿命较长。
对于双电阻过渡旗循环法的触头直接并联而成单相分接开关,可从触头烧损角度来分析单相分接开关的过渡电阻最佳匹配情况。假定过渡触头有一些并联电弧,并联电弧的个数为P个时(P=1,2,3),则流过一个过渡触头的电流为:
,=U/(3印)R±IN/(3印)=[(1/n)+11IN/(3印)于是,P个过渡触头电弧引起P倍的烧损,则主通断触头与过渡触头的烧损速度相等的话,其过渡
电阻的匹配系数n的解为:
NKI“Nf=(N/2)c[(1觑)+1】“,备/(3+p)“t
+(N/2)Xm[(1/n)一1]。,备/(3+p)。t2(3+p)“/p=[(1/n)+1】n+[(1/n)一1]a
当1≤口≤2时,P=1,2,3,则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的解见表4。
表4P与n值
计数值:p值
p=1P=2P=3ot=1
0.250.4O.5rl值
OL=2
0.258
0.295
O.302
实际上,由于引起并联电弧的频率事先不知道,则n值就不能明确的肯定。为此,根据一些文
万
方数据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
献介绍,取n=0.33为好。
同样,三相分接开关两相触头直接并联使用时,取n=0.4为宜,此时触头烧损比较均匀。1.2.2单电阻过渡非对称尖旗循环法
当选择开关在降压方向时,主通断触头开断电流为气,过渡触头开断电流为0/n;而在升压方向
时,主通断触头开断电流为IN(n2—2ncos西+1)m/,z,过渡触头开断电流为零(,=0)。为了简化考虑,
令COS西一1,则主通断触头与过渡触头的烧损速度
相等的话,其过渡电阻的匹配系数n的解为:
(N/2)KmI备t+(N/2)Km[1一(1/n)IN】“t
=(N/2)Km(IN伽)。t+0n“+(n—1)“=1
当1≤甜≤2时,则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的解见
表5。
表5
Or"与n值
口值口=1d=1.5
理=2n值
1
l
1
从表5可知,无论口为任何值,其触头烧损最佳匹配系数始终为n=1,这与触头任务最佳匹配是一致的。为此,单电阻过渡非对称尖旗循环法的选
择开关,其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1时,触头寿命最
长。
1.3提高工作可靠性的匹配
从提高工作可靠性角度,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应满足下述要求:
n--【PsN]/v,~
式电[PsN]一分接开关的主通断触头额定的开断容量
。如果分接开关有几组不同开断电流与相关级电压
的组合,则需要限定额定开断容量,即主通断触头开断容量不得超过其两倍额定级容量,否则,将会危及分接开关的运行安全性。CM型分接开关主通断
触头开断能力见图9。
0。。为分接开关允许的最大负载电流。对于电力变压器,允许最大的负载电流/。=2IN;对于电弧炉
-21—.
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
、
趟脚聪毯
升断电流,A开断能力(口一负载率)
图9
CM型分接开关主通断触头
变压器,允许最大负载电流按三倍最大额定通过电流
来考虑,即/max=31N。
当三相分接开关触头直接并联作为单相分接开关
使用时,由于负载转换最为严重的情况发生在最后一
个开断的主通断触头上,从而开断电流比原来均衡电
流增加三倍。同样,电弧炉变压器上使用的分接开
关因操作频繁,其工作电流最大高达三倍额定工作电
流。因此,过渡电阻的匹配值选择应特别慎重,通常从工作可靠性出发,匹配系数n都取得较低,即匹配系数n为O.3~0.5中某一数值为宜。
2
过渡电阻实际匹配值的确定
上述确定匹配系数的三原则都是从理论上进行分
析后推导的,然而变压器在实际运行中所承载的容量往往低于额定容量,因此,变压器实际负载电流低
于变压器额定电流值,则过渡电阻匹配值大都需要进
行修正。
双电阻过渡旗循环变换方式:n;=n/Ki;四电阻过渡旗循环变换方式:ni=71/K;,
mi=m/Ki;
单电阻过渡非对称尖旗循环变换方式:ni=n/
K;。式中:K;为修正系数,它取决于变压器实际负
载电流与额定电流的比值。
根据大量的统计概率,有载调压变压器大都在80%额定容量下运行,例如国产150Mw发电机组所配变压器往往是180MVA。所以,一般情况下K
取0.8为宜,则三相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实际最佳匹配-22-
万
方数据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技疵善髓
系数值为:
双电阻过渡旗循环变换方式:n;一0.7~0.8四电阻过渡旗循环变换方式:ni一0.5,■一2—3
单电阻过渡非对称尖旗循环变换方式:n。一0.1~12
实际匹配系数随着级电压和负载电流变化而略有变动。当级电压高时,取匹配系数的下限值,则电
弧触头断口间恢复电压可以降低,有利于电弧迅速熄灭;当级电压低时,取匹配系数的上限值,虽然恢复电压略有增加,但不影响熄弧,然而过渡触头开断
电流降低,有利于提高触头寿命。
对于特种变压器用的分接开关,往往每级的级电
压和负载电流都是变化的。这时,过渡电阻的匹配按最大级电压和最大负载电流来考虑,并验证在变化范
围内所选取匹配系数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对于单相分接开关,首先应从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角度出发,兼顾触头寿命,综合考虑匹配系数。一般来说,匹配系数要取得低些。为了提高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和触头寿命,变压器绕组设计时应尽量采
用强制分流措施。3
过渡电阻温升的计算
分接开关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它的变换操作取
决于电网运行的实际需要来决定。一旦电网电压比较
稳定时,分接开关几乎无需操作,仅在负荷偶尔发
生变化时,方进行变换操作。但是分接开关在工业变压器上使用或者带有自动调压控制器时,除考虑一次切换之外,还应注意连续切换情况。
3.1
一次切换的瞬时温升
由于一次切换时问是短暂的,一般只有几十毫
秒。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电阻器的热量几乎全部储
存起来,来不及散出,致使电阻的温度升高。一次切换中的发热量Q=0.24/2Rt,而使电阻器温度升高所吸收热量为Q’=CG
To/4186.8,则两者的热量相等
时可得:
不=1004.8/2Rt/CG=1004.8jopf/Cy
式中:Jo一电阻丝或带的电流密度,A/mm2
技水毫慝・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P一电阻材料的电阻率,n
mmVm
c一电阻材料的热容量,J/kg・Ky一电阻材料的比重,g/cm3f~过渡电阻的通流时间,S
通流时间值t=f。+t。,f。为接触导流时间,它包括过渡触头单独承载电流的时间与过渡触头桥接的
时间的总和。对于每一分接开关,乞时间可由该分接
开关触头变换示波图求出。对于单电阻过渡非对称尖旗循环变换方式,ta=12-20ms;对于双电阻过渡旗环变换方式和四电阻过渡旗循环方式,ta=24~30ms。t。为电弧延续时间,约为10-12ms。因此,t通常按
切换总时程近似计算。
3.2
连续切换后电阻温升
分接开关连续切换时,过渡电阻器连续工作,
这时电阻器内热量来不及散发就又进行下一次切换了,因而它是若干项切换发热和冷却过程的组合。过渡电阻器通电时温度升高,停电时温度下降。随着连续切换,电阻器热量逐渐积累起来,温度越来越高,其温升情况如图10所示。
t
(t’一切换间隔时间)
图10连续切换时过渡电阻的温升
CG.r=一群S
r出
式中:G一电阻丝或带的重量
s~电阻丝或带散热面积砗一散热系数,其值由试验确定
对上式并项积分:
tdT,T=一\Kts7C
7
dt
ln
r=(坼SIC’,)t+C
式中的常数c由边界条件决定。当t=0时,r=/-o,则C=In乇,令cG/qS=T(丁为热时间
万
方数据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
常数),则ln
r=一tIT+ln
r0,因此:
r=To
e’‘,r
由此,可得到图10中各时间温升变化的数学方程式:
在1处:k=1004.8矗Pt,C
y
在1。处:r1’=『0
e叫7
在2处:/-2=rl’+气=%(1+e。71在2’处:/'2’=己e叫7=毛(1+e一“'e‘“7在3处:
/'3=2"2’+『0
2
r0(1+e叫7+e。纠0
在n处:
rn2矗【1+e’“7+e七“7+e‘3“7+…
+e一‘州)”]
上式为等比级数,这一级数可以归纳为:
‘=to(1一e*ntIT)/(1一e-tIT)
当连续切换(n一∞)时,『n有一极限值,即
‘=to(1一entlT)
可见,r。=f(n)这个函数是收敛的。因此,只要能确定t’和丁、『n,即可以确定连续切换的过渡电阻器温升。3.2.1切换时间t’
切换时间t’也就是完成每级变换操作的周期,它
的大小取决于减速器的变比大小。对于CM型分接开关,t,-6S;对于CV型分接开关,t一5S。但有的复合式分接开关,其每级变换操作周期t’=10
S。
3.2.2热时间常数丁
热时间常数T=CG/KTS=C
y
WKTS,这一
因次是时间,它等于电阻器的总热量与散热量之比。
(1)电阻丝的丝径为d的线状电阻电阻线丝的体积:V=(1Td214)L电阻线散热表面积:S=1T
dL
则热时间常数:IC’,V/砗S=C3/d14砗
(2)电阻带宽b、厚度h的带状电阻
电阻带体积:V=bhL
。电阻带散热表面积:S=2(b+h)L
热时间常数:强C3/V/KrS=c3/b
h/2
q(易+矗)
式中,耳为过渡电阻器的散热系数,它取决于
-23-
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技市毫题
电阻器的结构和布置方式,并与散热的介质有关。因
K
o=r/乇=1/(i—P叫7)
此,散热系数q往往通过试验方式来确定其值。对
于不同型式的过渡电阻器(见图11),其散热系数砗的值如表6所示。
4
4.1
由此可知,连续切换与一次切换的温升比K。与过渡电阻器热时间常数丁和切换时间t有关。
过渡电阻器尺寸的确定
过渡电阻器允许电流密度的确定
按IEC60214-1和GBl0230.1标准第5.2.4.1款的规
定(见表7),进行电阻器电流密度的计算。
表7过渡电阻切换的允许温升
项目
变压器油中
Us=【P;。。/厶,=BIn=I.5L(B=I.5)
空气中
(a)CM型分接开关
级电压u;
切换电流,切换次数允许温升%
连续切换半个操作循环J—n
350K
400K
过渡电阻器连续切换半个操作循环后的温升为
■=K。%=K。・1004.8p2J。pt,Cy,则在额定
电流下过渡电阻器的允许电流密度‘『。为:
Jn=(1/∥)・(CyI/1
(b)cV型分接开关
图11不同型式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器
004.8K。pt)“2
式中:口一过电流切换倍数,口:1.5
●一过渡电阻器最大允许温升,对于油浸式
有载分接开关,_=350K
其在额定电流下连续切换半个操作循环时的过渡电阻器允许电流密度.『。为:
‘『。=0.393(cv/K。pt)m
在额定电流下切换一次时的过渡电阻器允许电流密度J。为:
r为过渡电阻器热时间常数,它不仅与电阻器材料、尺寸有关,而且与散热介质和散热方式有关。
热时间常数与电阻丝(或带)的尺寸约成正比关系,
电阻丝的直径(或电阻带厚度)越大,其热时间常数几乎呈线性增加,这是电阻丝或带内部热量散出所需时间较长的缘故。
(3)连续切换与一次切换的过渡电阻温升LLK。
矗=(K。)1彪J。=o.393(c
y/pt)“2
表6不同型式的过渡电阻器的散热系数珞值
项
目
CM型分接开关
Ni80Cr20
Ni80Cr20
CV型分接开关
Fe70Cr25A15
电阻材料
扁丝绕制回旋形元件,用陶土片、弹簧片夹固置于框电阻圆丝直接绕在中心绝缘轴的骨架上,呈复螺旋形状,
结构与布置方式
架内,便于积木组合;电阻器呈Y连结平面布置方式,加工简便;电阻器采用与三相触头相适应的立体布置方按径向幅射方向均布单双数电阻元件;电阻器与切换式,适用D连结方式;电阻器与选择开关动弧触头相连,开关定弧触头相连,且电阻器固定不动的
且随中心绝缘轴一起转动;电阻器的散热状况较好
肠一65(W/cm2・K)
KT一50(W,cm2・K)
散热系数
KT一29(W/cm2・K)
一24—
万方数据
技市毫题・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
若过渡电阻器采用Fe,。Cr:,A1,材料(如CV型分接开关),c=418.6
J/kg・K,P=1.4Qmm2/m,
y=7.19/cm3,明更0.04s为宜,则在额定电流下切
换一次时的过渡电阻器允许电流密度矗为:
矗=0.393(Cy/Pt)“2=0.393[(418.6X7.1)/(1.4
×0.04)】m=90.5(A/mm2)
在额定电流下连续切换时的过渡电阻器允许电流
密度J。为(K。可能达到1.7,取K。=1.7):
Jn=矗/(髟。)“2_90.5/(1.7)№=69.4(Mmm2)
因此,过渡电阻器的推荐电流密度应选取60~90A/mm2的范围之内。用于电力变压器的偶尔操作分接开关的,过渡电阻器的允许电流密度取90A/mm2(上
限值);用于工业变压器的频繁操作分接开关的,过
渡电阻器的允许电流密度取60A/ram2(下限值)。
上述过渡电阻器电流密度的选取是在最严竣条件
下推荐,因此,它可以适用各种型式的分接开关的过
渡电阻器尺寸的确定。4.2过渡电阻器尺寸的确定4.2.1线状电阻丝直径d
d=(4IN/Trj.)¨2=1.13(,N/丘)“2
4.2.2带状电阻厚度h
h=INIbcJn
式中:b一电阻带的宽度
C一过渡电阻并联路数,对于单断口,串联双
断口和不采用电阻分流并联断口,c取1;对于采用电阻分流并联双断口,C取2。
由于过渡电阻截面积计算无须十分精确,采用
一次计算就足够了,所以计算尺寸须加以标准化。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低温使用的分接开关或低频使用分接开关,由于过渡电阻通流时间t增长,过渡电阻发热的热量增大。必须增大过渡电阻的热容量,即增大过渡电阻丝或带的截面积。4.3过渡电阻器的温升验算
连续额定负载下切换的过渡电阻温升验算:
r。≤【‘】
连续过载切换的过渡电阻温升验证对于电力变
万
方数据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
压器,按IEC和GB标准推荐,过载系数取口=1.5
时,不超过最高允许温升;对于电炉变压器,按卢
=2.5时验算,不超过最高允许温升。
5
过渡电阻的计算示例
5.1
过渡电阻计算示例一
例1:某电力变压器采用CM型双电阻过渡、电
阻分流并联双断口过渡电路,级电压U。=2000V,
IN=500A,电阻器采用4mm宽Ni80cr20带的框架式电阻元件,确定其匹配阻值和尺寸。5.1.1过渡电阻值R7或尺的确定
按尺=n(v氐)确定阻值,由于U=2000V,
IN=500A,n取0.7,则:
R7=2R=2×0.7(2000/500)=5.6(n)
R=R7/2=2.8(n)
5.1.2过渡电阻尺寸计算
对用于电力变压器的偶尔操作分接开关的,过渡电阻器的允许电流密度取90A/mm2。由于在CM
型双电阻过渡、电阻分流并联双断口的过渡电路中,
C=2、电阻带宽b=4mm、IN=500A,则:
h=气/bcj。=500/(4×2×90)=0.694(mm)
取电阻带标准厚度h=0.7mill
5.1.3过渡电阻温升验算
过渡电阻带真实电流密度:
Jn=,N/Cbh=500/2×4X0.7=89.3(A/ram2)
对于Ni8。Cr20扁丝框架式过渡电阻器,仁460.55
J/kg・K,p=1.1Q
mm2/m,y=8.49/cm3,f取
0.04s,KT=29
W/cm2・K,则连续额定负载下切
换的过渡电阻温升为:
2-。=1004.8joPt/C,,=1
004.8
X
89.32
X
1.1
X
0.04/(460.55
X
8.41=91.1K
T=Cybh/2KT(b+h)=460.55
X
8.4×4
×0.07/[2×29×(4+0.7)]=3.97
S
K。=l/(1。e枷97)=1.25
连续过载切换温升:
7:=卢2乙=1.52
X
91.1=205K<350K
-25-
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5.1.4电阻带数量、重量及连结方式
由于框架式结构电阻元件,电阻带绕成回旋形结构,每根电阻带L7=2.3m,当h=0.7mm时,每根电阻带为:
R-口/_/bh=1.1×2.3/(4×0.7)=0.904(n)
根据R”=5.6Q,则需要6根|lz=0.7mm厚电阻回旋带串联,因此,尺7的实际值为:
6×尺7=6×0.904—5.42Q
该值与理论匹配值只相差3.2%,符合过渡电阻
值规定的±10%的偏差。
每台开关所需过渡电阻总数为:
6×2×6=72根
所需电阻带总重量:
G=72×L
7
Sy272×2.3×102×0.4×0.07×8.4
=3900(g)=3.9(kg)
5.2过渡电阻计算示例二
【例2]某电弧炉变压器采用CV一111350△/60—14271W分接开关,级电压V=lOOOV,IN=200A,过
渡电阻采用Fe,。Cr25A1,圆丝,确定其匹配值及尺寸大
小。
5.2.1过渡电阻值JR的确定
由于该分接开关用于电弧炉变压器上调压,其最大工作电流高达3倍,为此,过渡电阻的匹配系数/-/应根据工作可靠性来选取。对于14271W开关,[PN]=350kVA,则n配值为:
n=[PsN】/以/。=350×1000/(1000×3×200)=o.583
则过渡电阻为:
肛n(∽/)=0.583(1000/200)=2.92(Q)
5.2.2过渡电阻尺寸计算
对用于电炉变压器的频繁操作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器的允许电流密度取70A/mm2。因在CV型双电阻过渡电路中,IN=200A,则:
d=1.13(氐饥)“2=1.13(200/60)“2=1.91(衄)
取电阻丝标准直径d=2.0(mm)5.2.3过渡电阻温升验算
过渡电阻丝真实电流密度为:
-26-
万
方数据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技市专题
L=4式/,rrd2=4×200/(竹2.22)=52.6(A/mm2)
对于Fe70Cr25A15的电阻圆丝,C兰418.6J/kg・K,
p=1.4fl
innl2/m,y=7.19/cm3,t取0.04s,峰=50
W/cm2・K,则连续额定负载下切换的过渡电阻温升为:
r。=1
004.8矗p
f/Cy=1004.8×52.62×1.4×
0.04/(418.6×7.1)=52.4K
强Cyd/4KT=418.6×7.1×0.22/4×50=3.27(S)
选f=3S,则K。=1刀一e-∽・”=1.66连续过载切换温升:
r:=口2
r。=2.52×52.4=327.4K<350K
5.2.4电阻带数量、重量及连结方式
每根电阻丝长度为:
L=RS/口=2.92百×2.22/4×1.4=7.92(m)
每台分接开关所需6根电阻丝绕制,则电阻丝总
重量为:
G=6
X
LSv=6×7.92×3.14×(2.2)2×7.1/4×1000
=1.28(kg)
6
结束语
本文所探讨的过渡电阻的匹配方法己在有载分接
开关上获得应用。这对改善有载分接开关触头切换任
务,提高触头使用寿命,确保有载分接开关工作安全可靠性和节约电阻材料等方面有着现实的指导意
义。
过渡电阻计算的核心在于正确选取电阻的匹配值和电阻器允许通过的电流密度,从而确保分接开关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IEC60214—2.Tap—changers—Part2:Applicationguide,2004[2】MR.TechnicalData:General
part
TD61.Germany.
【3】科雷默尔,沈祖俊译.有载分接开关原理和应用.沈阳:辽
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张德明.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5】张德明.变压器分接开关选型与使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张德明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电器技术SHANGHAI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2006(1)
参考文献(5条)
1. 张德明 变压器分接开关选型与使用 2006
2. 张德明 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 1998
3. 科雷默尔;沈祖俊 有载分接开关原理和应用 2000
4. MR Technical Data:General part TD61
5. IEC 60214-2.Tap-changers-Part 2:Application guide 20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qjs200601005.aspx
技雍专题・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
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
张德明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摘要:从改善触头切换任务、提高触头寿命和工作可靠性三个方面分析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阻理论最佳
匹配的方式以及实际匹配的修正状况,并从计算一次切换和连续切换的过渡电阻温升入手,确定过渡电阻器的性能参数及尺寸。
关键词:分接开关过渡电阻
匹配
计算
DiscussandCalculateforTransitionResistanceofTap
Changer
Abstract:Exchangeto
thesoftstart
problemofthreephasesasynchronousmotor,provide
one
softstartdeviceusing
one—chipcomputer,steppermotorandmultiturnpotentiometer,andhasanalysedsuchsoftoperationprinciple,
hardware
makingupandtheresultoftesting.Thiskindofdevice
call
improvemotorstart
powerfactorwhenstarting,
canreduce
furtherlittlestart
current
andelectricalnetworkpress
fall,canalso
dispelthehigher
harmonicinstartcircuit
and
can
realizesteplessvoltage
regulationconveniently.Itisespeciallysuitableforthestartingof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thathashigherperformancerequirementforvoltageregulatingandstationary.
Keywords:steppermotorcygnalC8051singlechipmicrocomputer
muititurnpotentiometer
stator-terminalvoltage
0概述
因尺远大于L0,环流t的暂态分量(U/2R)e~‘过渡电阻是电阻式有载分接开关(以下简称分接开
很快衰减。对于调压变压器,按理论计算不到几个毫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型式的分接开关是采用秒,该暂态分量就衰减到零。因此,过渡电阻的匹
过渡电路高速转换的原理来实现调压目的,因此,调
配可以按稳态情况来考虑。
压过程是在暂态条件下工作的。在图1中,当分接1转换到分接2的过程中,过渡触头将过渡电阻R和
回路电感L。突然接入级电压U。的电路中,其环流
为:
U
,c
2号【cos(甜f一目)一e-,Yt・c。s伽
式中:Z=√(2尺)2+(甜Lo)2
R:过渡电阻;U。:级电压;,。:负载电流;Ic:环流
图1双电阻过渡电路
=arc
tanc等),仅=罢
2R
“
1
过渡电阻理论最佳的匹配
实际上,尺>>∞Lo,即z一2R,秒一0,因此,
过渡电阻的匹配一般都是按交流稳态情况下考
纱
虑,并遵循利于改善触头的切换任务、提高触头电
t
2靠(c。s甜f—e~‘)
气寿命和工作可靠性三原则进行匹配。综合考虑匹配
一17一
万
方数据
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技市专瞳
方案,从中筛选最佳匹配值。
分接开关采用过渡电路的原理实现分接变换操
弧触头变换程序为“1-2—1”程序,输出电压经过四
次变化,输出电压变化的相量图如图3所示,其外观很象一面旗,因此称它为旗循环变换法。
双电阻过渡旗循环法的触头切换任务见表1所示。
从表1知道,过渡触头的切换容量P。:=
作。过渡电路按GBl0230.1分接开关标准归纳分为旗循环、对称尖旗循环以及非对称尖旗循环三种分接变
换操作法。触头切换任务与它所采用的分接变换操作法有关。
[(1+2ncos西+,12)/2n]氓☆。以n为变量,令dPk2/
1.1改善触头切换任务的匹配
1.1.1双电阻过渡旗循环法的触头任务
双电阻过渡旗循环法的过渡电路如图2所示。电
dn=0,求解n的匹配值。dPk2/幽=(1/2)一(1/2n2)=0,则n=1,即过渡电阻的匹配值为R=Us/如。
但是,为了保证分接开关工作的可靠性,应
尽量降低主通断触头的恢复电压,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也尽量取低。但n值取低会引起环流的增加,
过渡触头开断电流也会增加,则触头寿命也就降低
了。如果要减少过渡触头的电流,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就必须提高。为了满足上述两个相反的条件,试求切换总容量的最小参数,从而导出过渡
(a)CM型分接开关
(b)CV型分接开关
电阻新的匹配法。从表1知道,切换开关总切换容量为:
图2双电阻过渡电路(“1-2—1”程序)
l+2ncos击+3n2
厶H
Pl(14=——■—一够气
队一片
令dPk灿=0,求得n=仃/3=0.577
从一R
足份恤
(b)电压相量
图3双电阻过渡旗循环法相量图
即过渡电阻采用R=0.577以/k匹配值。从图4的P=厂(,1)曲线看,恰好是PK。。=,(,z)曲线的最低点。
此时,过渡触头的切换容量仅略有增加,但主通断触头的切换容量却大大降低,因此,分接开关工作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a)电流相量
表1双电阻过渡旗循环的触头任务表(尺=nUs/气匹配)
切换方向
触头任务
重切换方向
主通断触头
氐nU。
轻切换方向
主通断触头
瓜nUs
过渡触头
(1+2ncos西+n2)1陀IN,2n(1+2ncos击+,12)1
瓜/2n
72
过渡触头
(1—2ncos击+n2)172IN/2n(1—2ncos击+n2)172Us/2n
瓜/2n
开断电流恢复电压循环电流切换容量切换总容量
Us,2n
n以/N(14-2ncos击+n2)以/r,/2n
(1+2ncos《b+3n2)仉/N/2n
rtUslN(1—2ncos西+n2)玑IN/2n
(1—2ncos西+3n2)以IN/2n
,18一
万方数据
技戎毫曩・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
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
队
队一撕
U。lM尺2
l+m
=L(u—Z+m
队一2
以
R2
裹‰(以
№一撕
仉
图4触头任务与电阻匹配的关系
玑
1.1.2四电阻过渡旗循环法触头任务
四电阻过渡旗循环法的过渡电路如图5所示。其电弧触头变换程序为“2-3-2”程序,输出电压经过6次变化。输出电压变化的相量图如图6所示,其外观仍象一面大旗,可以视为双电阻过渡旗循环的延伸。
四电阻过渡旗循环法(尺】=nUs/☆,R2=m
=m
R,
尺2
图6四电阻过渡旗循环相量图(R2=mR;)
在四电阻过渡电路中,
n%/气匹配)的触头切换任务见表2。
PKl6=——
R:=mR。=m
n
R1=n%,k
Us/气的匹配情况下,触头总切
换容量PKl6(cos西=1)为:
,12m4+n(3n+2)m3+3(2n2+2n+1),,12+(锄+5),,l+2
2ran(1棚)(2+m)
眼,N
式中,以m、n为变量,用微分求极值方法,令偏
微分9气6/an=0,a尸Ⅺ6/3m=0,联立求解m、,z
的最佳匹配值。
a气。
dn
2m(1+m)(2+m)(n2m*+3一时+6ner02.3”12—5m-2、
4m2n2(1+忧)2(2+,n)2
=O
图5四电阻过渡电路“2-3—2”程序
表2双电阻过渡旗循环的触头任务表(COS≯=I)
切换方向
触头任务开断电流
主通断触头K,
氐
重
过渡触头K:
切换方向
过渡触头K3
l+m(1+n)lN,mn(2+,,1)1+m(1+n)U。/(1+,n)(1+m)IN/mn(2+m)
【l+m(1+,1)】2阢nImn(1+,玎)(2+,栉)
(mn+1),NIn(2+m)
(m疗+1)Us/2
恢复电压
循环电流
mnU。,(1+m)
h/n(2+m)
mnUs瓜,(1+,,1)
(mn+1)2阢瓜/2n(2+m)
切换容量切换总容量
[n2m4+n(3n+2)m3+3(2n2+2H+I)m2+(4,l+5)m+2】以,Nl2mn(1+m)(2+m)
万方数据
-19-
2m(2m6724.0
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1
dPKl6dn
2n[n2m6+6n2mS+(9n2.3)m4“12/'/2-lO)m3+(12n2—15)m2—12m-4]
4m2n2(1+m)2(2+m)2
=0
求解上述两方程后得:m3一m2—6m一4--0这是一个三次方程,其方程至少有一个实数
解。根据微分求近似值的切线法来解实根的近似值。经三次近似计算,其m=3.235与方程的实根V5+1=
3.236相差无几。取m=3.236,则:
r
3m2+5m+21112
n
2[2m2+3m+6
I
一
因此,四电阻过渡循环法的过渡电阻最佳匹配
值为:
R.=0.4276』.
u
1
rJN
liU
贮专3236即L384专
1.1.3单电阻过渡非对称尖旗循环法触头任务
单电阻过渡非对称尖旗循环法的过渡电路如图7
(a)所示。输出电压经过两次变化,其变化的相量图如图7(b)所示,外观象一面尖旗。因电路非对称,故称它为非对称旗循环变换法。
U,
K2
月
R
(a)过渡电路
(b)电压电流
图7非对称尖旗循环法的过渡电路和相量图
单电阻过渡单臂接法的选择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对各触头任务的关系如图8所示。
从图8可以看出,随着n的增大,降压方向的主通断触头切换容量直线上升,而过渡触头切换容量却是下降,然而降压方向的切换总容量以及升压方向的主通断触头切换容量(即是切换总容量)开始随n增
-20-
万
方数据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技雍毫题
大而急剧下降,随后在0.5<n<1.5区域内出现比较平坦的曲线。而当n>1.5以后,切换容量又上升。从图8中还可以发现,无论降压或升压方向,仅在n=1时,其切换总容量最小。为此,对于单电阻过
渡单臂接法的选择开关,其过渡电阻只有一个最佳匹
配方案n=l,即R=U。/I。。
儿
(cos西=1)
图8过渡电阻系数n与触头任务的关系
1.2
提高触头寿命的匹配
分接开关在众多动、定电弧触头中,只要其中一个触头烧损完结,则认为分接开关触头电气寿命完
结,因而,需要更换全部电弧触头。要提高触头电
气寿命,应力求电弧触头烧损均匀。从触头烧损量
平衡角度来考虑,主通断触头和过渡触头的烧损比等
于1,即两者烧损速度相等。过渡电阻匹配值的大小对电弧触头烧损均匀性有着一定的影响。1.2.1双电阻过渡旗循环法
触头烧损量用公式A=N・K。・,‰・t表示,
式中Ⅳ为触头操作次数;Km为触头材料的常数;口
为指数,其值为1≤d≤2;f为触头的燃弧平均时
间。
在双电阻过渡旗循环法触头任务分析中可知,主通断触头开断电流j。为Ⅳ次时,则过渡触头在最
为恶劣条件(cos≯=1)下,其中开断电流(1+n)☆/
2,z为N/2次,另外开断电流(1一n)IN/2n也为Ⅳ/2次(考虑升降压次数趋于平衡缘故)。
技斑毫题・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假定过渡触头与主通断触头燃弧平均时间相等时,则主通断触头与过渡触头的烧损速度相等,其过渡电阻的匹配系数n的解为:
NKI"Nt=(N/2)Xm[(1+n)IN/2,2】。t
+(N/2)Km[(1一n),N/2,l】“f
【(1+,z),N/2咒】。+[(1一n),N/2n】8=2
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的解见表3。
表3口与n值
Ol值Ot=1d=1.5Otr=2
H值
O.5
O.54
O.577(仍。/3)
从表3可知,当d=2时,触头烧损最佳匹配与触头任务最佳匹配是一致的。可见,当过渡电阻匹
数系数n=0.577时,过渡触头与主通断触头的烧损比较均匀,使用寿命较长。
对于双电阻过渡旗循环法的触头直接并联而成单相分接开关,可从触头烧损角度来分析单相分接开关的过渡电阻最佳匹配情况。假定过渡触头有一些并联电弧,并联电弧的个数为P个时(P=1,2,3),则流过一个过渡触头的电流为:
,=U/(3印)R±IN/(3印)=[(1/n)+11IN/(3印)于是,P个过渡触头电弧引起P倍的烧损,则主通断触头与过渡触头的烧损速度相等的话,其过渡
电阻的匹配系数n的解为:
NKI“Nf=(N/2)c[(1觑)+1】“,备/(3+p)“t
+(N/2)Xm[(1/n)一1]。,备/(3+p)。t2(3+p)“/p=[(1/n)+1】n+[(1/n)一1]a
当1≤口≤2时,P=1,2,3,则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的解见表4。
表4P与n值
计数值:p值
p=1P=2P=3ot=1
0.250.4O.5rl值
OL=2
0.258
0.295
O.302
实际上,由于引起并联电弧的频率事先不知道,则n值就不能明确的肯定。为此,根据一些文
万
方数据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
献介绍,取n=0.33为好。
同样,三相分接开关两相触头直接并联使用时,取n=0.4为宜,此时触头烧损比较均匀。1.2.2单电阻过渡非对称尖旗循环法
当选择开关在降压方向时,主通断触头开断电流为气,过渡触头开断电流为0/n;而在升压方向
时,主通断触头开断电流为IN(n2—2ncos西+1)m/,z,过渡触头开断电流为零(,=0)。为了简化考虑,
令COS西一1,则主通断触头与过渡触头的烧损速度
相等的话,其过渡电阻的匹配系数n的解为:
(N/2)KmI备t+(N/2)Km[1一(1/n)IN】“t
=(N/2)Km(IN伽)。t+0n“+(n—1)“=1
当1≤甜≤2时,则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的解见
表5。
表5
Or"与n值
口值口=1d=1.5
理=2n值
1
l
1
从表5可知,无论口为任何值,其触头烧损最佳匹配系数始终为n=1,这与触头任务最佳匹配是一致的。为此,单电阻过渡非对称尖旗循环法的选
择开关,其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1时,触头寿命最
长。
1.3提高工作可靠性的匹配
从提高工作可靠性角度,过渡电阻匹配系数n应满足下述要求:
n--【PsN]/v,~
式电[PsN]一分接开关的主通断触头额定的开断容量
。如果分接开关有几组不同开断电流与相关级电压
的组合,则需要限定额定开断容量,即主通断触头开断容量不得超过其两倍额定级容量,否则,将会危及分接开关的运行安全性。CM型分接开关主通断
触头开断能力见图9。
0。。为分接开关允许的最大负载电流。对于电力变压器,允许最大的负载电流/。=2IN;对于电弧炉
-21—.
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
、
趟脚聪毯
升断电流,A开断能力(口一负载率)
图9
CM型分接开关主通断触头
变压器,允许最大负载电流按三倍最大额定通过电流
来考虑,即/max=31N。
当三相分接开关触头直接并联作为单相分接开关
使用时,由于负载转换最为严重的情况发生在最后一
个开断的主通断触头上,从而开断电流比原来均衡电
流增加三倍。同样,电弧炉变压器上使用的分接开
关因操作频繁,其工作电流最大高达三倍额定工作电
流。因此,过渡电阻的匹配值选择应特别慎重,通常从工作可靠性出发,匹配系数n都取得较低,即匹配系数n为O.3~0.5中某一数值为宜。
2
过渡电阻实际匹配值的确定
上述确定匹配系数的三原则都是从理论上进行分
析后推导的,然而变压器在实际运行中所承载的容量往往低于额定容量,因此,变压器实际负载电流低
于变压器额定电流值,则过渡电阻匹配值大都需要进
行修正。
双电阻过渡旗循环变换方式:n;=n/Ki;四电阻过渡旗循环变换方式:ni=71/K;,
mi=m/Ki;
单电阻过渡非对称尖旗循环变换方式:ni=n/
K;。式中:K;为修正系数,它取决于变压器实际负
载电流与额定电流的比值。
根据大量的统计概率,有载调压变压器大都在80%额定容量下运行,例如国产150Mw发电机组所配变压器往往是180MVA。所以,一般情况下K
取0.8为宜,则三相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实际最佳匹配-22-
万
方数据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技疵善髓
系数值为:
双电阻过渡旗循环变换方式:n;一0.7~0.8四电阻过渡旗循环变换方式:ni一0.5,■一2—3
单电阻过渡非对称尖旗循环变换方式:n。一0.1~12
实际匹配系数随着级电压和负载电流变化而略有变动。当级电压高时,取匹配系数的下限值,则电
弧触头断口间恢复电压可以降低,有利于电弧迅速熄灭;当级电压低时,取匹配系数的上限值,虽然恢复电压略有增加,但不影响熄弧,然而过渡触头开断
电流降低,有利于提高触头寿命。
对于特种变压器用的分接开关,往往每级的级电
压和负载电流都是变化的。这时,过渡电阻的匹配按最大级电压和最大负载电流来考虑,并验证在变化范
围内所选取匹配系数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对于单相分接开关,首先应从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角度出发,兼顾触头寿命,综合考虑匹配系数。一般来说,匹配系数要取得低些。为了提高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和触头寿命,变压器绕组设计时应尽量采
用强制分流措施。3
过渡电阻温升的计算
分接开关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它的变换操作取
决于电网运行的实际需要来决定。一旦电网电压比较
稳定时,分接开关几乎无需操作,仅在负荷偶尔发
生变化时,方进行变换操作。但是分接开关在工业变压器上使用或者带有自动调压控制器时,除考虑一次切换之外,还应注意连续切换情况。
3.1
一次切换的瞬时温升
由于一次切换时问是短暂的,一般只有几十毫
秒。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电阻器的热量几乎全部储
存起来,来不及散出,致使电阻的温度升高。一次切换中的发热量Q=0.24/2Rt,而使电阻器温度升高所吸收热量为Q’=CG
To/4186.8,则两者的热量相等
时可得:
不=1004.8/2Rt/CG=1004.8jopf/Cy
式中:Jo一电阻丝或带的电流密度,A/mm2
技水毫慝・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P一电阻材料的电阻率,n
mmVm
c一电阻材料的热容量,J/kg・Ky一电阻材料的比重,g/cm3f~过渡电阻的通流时间,S
通流时间值t=f。+t。,f。为接触导流时间,它包括过渡触头单独承载电流的时间与过渡触头桥接的
时间的总和。对于每一分接开关,乞时间可由该分接
开关触头变换示波图求出。对于单电阻过渡非对称尖旗循环变换方式,ta=12-20ms;对于双电阻过渡旗环变换方式和四电阻过渡旗循环方式,ta=24~30ms。t。为电弧延续时间,约为10-12ms。因此,t通常按
切换总时程近似计算。
3.2
连续切换后电阻温升
分接开关连续切换时,过渡电阻器连续工作,
这时电阻器内热量来不及散发就又进行下一次切换了,因而它是若干项切换发热和冷却过程的组合。过渡电阻器通电时温度升高,停电时温度下降。随着连续切换,电阻器热量逐渐积累起来,温度越来越高,其温升情况如图10所示。
t
(t’一切换间隔时间)
图10连续切换时过渡电阻的温升
CG.r=一群S
r出
式中:G一电阻丝或带的重量
s~电阻丝或带散热面积砗一散热系数,其值由试验确定
对上式并项积分:
tdT,T=一\Kts7C
7
dt
ln
r=(坼SIC’,)t+C
式中的常数c由边界条件决定。当t=0时,r=/-o,则C=In乇,令cG/qS=T(丁为热时间
万
方数据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
常数),则ln
r=一tIT+ln
r0,因此:
r=To
e’‘,r
由此,可得到图10中各时间温升变化的数学方程式:
在1处:k=1004.8矗Pt,C
y
在1。处:r1’=『0
e叫7
在2处:/-2=rl’+气=%(1+e。71在2’处:/'2’=己e叫7=毛(1+e一“'e‘“7在3处:
/'3=2"2’+『0
2
r0(1+e叫7+e。纠0
在n处:
rn2矗【1+e’“7+e七“7+e‘3“7+…
+e一‘州)”]
上式为等比级数,这一级数可以归纳为:
‘=to(1一e*ntIT)/(1一e-tIT)
当连续切换(n一∞)时,『n有一极限值,即
‘=to(1一entlT)
可见,r。=f(n)这个函数是收敛的。因此,只要能确定t’和丁、『n,即可以确定连续切换的过渡电阻器温升。3.2.1切换时间t’
切换时间t’也就是完成每级变换操作的周期,它
的大小取决于减速器的变比大小。对于CM型分接开关,t,-6S;对于CV型分接开关,t一5S。但有的复合式分接开关,其每级变换操作周期t’=10
S。
3.2.2热时间常数丁
热时间常数T=CG/KTS=C
y
WKTS,这一
因次是时间,它等于电阻器的总热量与散热量之比。
(1)电阻丝的丝径为d的线状电阻电阻线丝的体积:V=(1Td214)L电阻线散热表面积:S=1T
dL
则热时间常数:IC’,V/砗S=C3/d14砗
(2)电阻带宽b、厚度h的带状电阻
电阻带体积:V=bhL
。电阻带散热表面积:S=2(b+h)L
热时间常数:强C3/V/KrS=c3/b
h/2
q(易+矗)
式中,耳为过渡电阻器的散热系数,它取决于
-23-
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技市毫题
电阻器的结构和布置方式,并与散热的介质有关。因
K
o=r/乇=1/(i—P叫7)
此,散热系数q往往通过试验方式来确定其值。对
于不同型式的过渡电阻器(见图11),其散热系数砗的值如表6所示。
4
4.1
由此可知,连续切换与一次切换的温升比K。与过渡电阻器热时间常数丁和切换时间t有关。
过渡电阻器尺寸的确定
过渡电阻器允许电流密度的确定
按IEC60214-1和GBl0230.1标准第5.2.4.1款的规
定(见表7),进行电阻器电流密度的计算。
表7过渡电阻切换的允许温升
项目
变压器油中
Us=【P;。。/厶,=BIn=I.5L(B=I.5)
空气中
(a)CM型分接开关
级电压u;
切换电流,切换次数允许温升%
连续切换半个操作循环J—n
350K
400K
过渡电阻器连续切换半个操作循环后的温升为
■=K。%=K。・1004.8p2J。pt,Cy,则在额定
电流下过渡电阻器的允许电流密度‘『。为:
Jn=(1/∥)・(CyI/1
(b)cV型分接开关
图11不同型式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器
004.8K。pt)“2
式中:口一过电流切换倍数,口:1.5
●一过渡电阻器最大允许温升,对于油浸式
有载分接开关,_=350K
其在额定电流下连续切换半个操作循环时的过渡电阻器允许电流密度.『。为:
‘『。=0.393(cv/K。pt)m
在额定电流下切换一次时的过渡电阻器允许电流密度J。为:
r为过渡电阻器热时间常数,它不仅与电阻器材料、尺寸有关,而且与散热介质和散热方式有关。
热时间常数与电阻丝(或带)的尺寸约成正比关系,
电阻丝的直径(或电阻带厚度)越大,其热时间常数几乎呈线性增加,这是电阻丝或带内部热量散出所需时间较长的缘故。
(3)连续切换与一次切换的过渡电阻温升LLK。
矗=(K。)1彪J。=o.393(c
y/pt)“2
表6不同型式的过渡电阻器的散热系数珞值
项
目
CM型分接开关
Ni80Cr20
Ni80Cr20
CV型分接开关
Fe70Cr25A15
电阻材料
扁丝绕制回旋形元件,用陶土片、弹簧片夹固置于框电阻圆丝直接绕在中心绝缘轴的骨架上,呈复螺旋形状,
结构与布置方式
架内,便于积木组合;电阻器呈Y连结平面布置方式,加工简便;电阻器采用与三相触头相适应的立体布置方按径向幅射方向均布单双数电阻元件;电阻器与切换式,适用D连结方式;电阻器与选择开关动弧触头相连,开关定弧触头相连,且电阻器固定不动的
且随中心绝缘轴一起转动;电阻器的散热状况较好
肠一65(W/cm2・K)
KT一50(W,cm2・K)
散热系数
KT一29(W/cm2・K)
一24—
万方数据
技市毫题・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
若过渡电阻器采用Fe,。Cr:,A1,材料(如CV型分接开关),c=418.6
J/kg・K,P=1.4Qmm2/m,
y=7.19/cm3,明更0.04s为宜,则在额定电流下切
换一次时的过渡电阻器允许电流密度矗为:
矗=0.393(Cy/Pt)“2=0.393[(418.6X7.1)/(1.4
×0.04)】m=90.5(A/mm2)
在额定电流下连续切换时的过渡电阻器允许电流
密度J。为(K。可能达到1.7,取K。=1.7):
Jn=矗/(髟。)“2_90.5/(1.7)№=69.4(Mmm2)
因此,过渡电阻器的推荐电流密度应选取60~90A/mm2的范围之内。用于电力变压器的偶尔操作分接开关的,过渡电阻器的允许电流密度取90A/mm2(上
限值);用于工业变压器的频繁操作分接开关的,过
渡电阻器的允许电流密度取60A/ram2(下限值)。
上述过渡电阻器电流密度的选取是在最严竣条件
下推荐,因此,它可以适用各种型式的分接开关的过
渡电阻器尺寸的确定。4.2过渡电阻器尺寸的确定4.2.1线状电阻丝直径d
d=(4IN/Trj.)¨2=1.13(,N/丘)“2
4.2.2带状电阻厚度h
h=INIbcJn
式中:b一电阻带的宽度
C一过渡电阻并联路数,对于单断口,串联双
断口和不采用电阻分流并联断口,c取1;对于采用电阻分流并联双断口,C取2。
由于过渡电阻截面积计算无须十分精确,采用
一次计算就足够了,所以计算尺寸须加以标准化。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低温使用的分接开关或低频使用分接开关,由于过渡电阻通流时间t增长,过渡电阻发热的热量增大。必须增大过渡电阻的热容量,即增大过渡电阻丝或带的截面积。4.3过渡电阻器的温升验算
连续额定负载下切换的过渡电阻温升验算:
r。≤【‘】
连续过载切换的过渡电阻温升验证对于电力变
万
方数据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
压器,按IEC和GB标准推荐,过载系数取口=1.5
时,不超过最高允许温升;对于电炉变压器,按卢
=2.5时验算,不超过最高允许温升。
5
过渡电阻的计算示例
5.1
过渡电阻计算示例一
例1:某电力变压器采用CM型双电阻过渡、电
阻分流并联双断口过渡电路,级电压U。=2000V,
IN=500A,电阻器采用4mm宽Ni80cr20带的框架式电阻元件,确定其匹配阻值和尺寸。5.1.1过渡电阻值R7或尺的确定
按尺=n(v氐)确定阻值,由于U=2000V,
IN=500A,n取0.7,则:
R7=2R=2×0.7(2000/500)=5.6(n)
R=R7/2=2.8(n)
5.1.2过渡电阻尺寸计算
对用于电力变压器的偶尔操作分接开关的,过渡电阻器的允许电流密度取90A/mm2。由于在CM
型双电阻过渡、电阻分流并联双断口的过渡电路中,
C=2、电阻带宽b=4mm、IN=500A,则:
h=气/bcj。=500/(4×2×90)=0.694(mm)
取电阻带标准厚度h=0.7mill
5.1.3过渡电阻温升验算
过渡电阻带真实电流密度:
Jn=,N/Cbh=500/2×4X0.7=89.3(A/ram2)
对于Ni8。Cr20扁丝框架式过渡电阻器,仁460.55
J/kg・K,p=1.1Q
mm2/m,y=8.49/cm3,f取
0.04s,KT=29
W/cm2・K,则连续额定负载下切
换的过渡电阻温升为:
2-。=1004.8joPt/C,,=1
004.8
X
89.32
X
1.1
X
0.04/(460.55
X
8.41=91.1K
T=Cybh/2KT(b+h)=460.55
X
8.4×4
×0.07/[2×29×(4+0.7)]=3.97
S
K。=l/(1。e枷97)=1.25
连续过载切换温升:
7:=卢2乙=1.52
X
91.1=205K<350K
-25-
上海电器技术(2006No.1)5.1.4电阻带数量、重量及连结方式
由于框架式结构电阻元件,电阻带绕成回旋形结构,每根电阻带L7=2.3m,当h=0.7mm时,每根电阻带为:
R-口/_/bh=1.1×2.3/(4×0.7)=0.904(n)
根据R”=5.6Q,则需要6根|lz=0.7mm厚电阻回旋带串联,因此,尺7的实际值为:
6×尺7=6×0.904—5.42Q
该值与理论匹配值只相差3.2%,符合过渡电阻
值规定的±10%的偏差。
每台开关所需过渡电阻总数为:
6×2×6=72根
所需电阻带总重量:
G=72×L
7
Sy272×2.3×102×0.4×0.07×8.4
=3900(g)=3.9(kg)
5.2过渡电阻计算示例二
【例2]某电弧炉变压器采用CV一111350△/60—14271W分接开关,级电压V=lOOOV,IN=200A,过
渡电阻采用Fe,。Cr25A1,圆丝,确定其匹配值及尺寸大
小。
5.2.1过渡电阻值JR的确定
由于该分接开关用于电弧炉变压器上调压,其最大工作电流高达3倍,为此,过渡电阻的匹配系数/-/应根据工作可靠性来选取。对于14271W开关,[PN]=350kVA,则n配值为:
n=[PsN】/以/。=350×1000/(1000×3×200)=o.583
则过渡电阻为:
肛n(∽/)=0.583(1000/200)=2.92(Q)
5.2.2过渡电阻尺寸计算
对用于电炉变压器的频繁操作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器的允许电流密度取70A/mm2。因在CV型双电阻过渡电路中,IN=200A,则:
d=1.13(氐饥)“2=1.13(200/60)“2=1.91(衄)
取电阻丝标准直径d=2.0(mm)5.2.3过渡电阻温升验算
过渡电阻丝真实电流密度为:
-26-
万
方数据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技市专题
L=4式/,rrd2=4×200/(竹2.22)=52.6(A/mm2)
对于Fe70Cr25A15的电阻圆丝,C兰418.6J/kg・K,
p=1.4fl
innl2/m,y=7.19/cm3,t取0.04s,峰=50
W/cm2・K,则连续额定负载下切换的过渡电阻温升为:
r。=1
004.8矗p
f/Cy=1004.8×52.62×1.4×
0.04/(418.6×7.1)=52.4K
强Cyd/4KT=418.6×7.1×0.22/4×50=3.27(S)
选f=3S,则K。=1刀一e-∽・”=1.66连续过载切换温升:
r:=口2
r。=2.52×52.4=327.4K<350K
5.2.4电阻带数量、重量及连结方式
每根电阻丝长度为:
L=RS/口=2.92百×2.22/4×1.4=7.92(m)
每台分接开关所需6根电阻丝绕制,则电阻丝总
重量为:
G=6
X
LSv=6×7.92×3.14×(2.2)2×7.1/4×1000
=1.28(kg)
6
结束语
本文所探讨的过渡电阻的匹配方法己在有载分接
开关上获得应用。这对改善有载分接开关触头切换任
务,提高触头使用寿命,确保有载分接开关工作安全可靠性和节约电阻材料等方面有着现实的指导意
义。
过渡电阻计算的核心在于正确选取电阻的匹配值和电阻器允许通过的电流密度,从而确保分接开关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IEC60214—2.Tap—changers—Part2:Applicationguide,2004[2】MR.TechnicalData:General
part
TD61.Germany.
【3】科雷默尔,沈祖俊译.有载分接开关原理和应用.沈阳:辽
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张德明.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5】张德明.变压器分接开关选型与使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匹配的探讨与计算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张德明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电器技术SHANGHAI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2006(1)
参考文献(5条)
1. 张德明 变压器分接开关选型与使用 2006
2. 张德明 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 1998
3. 科雷默尔;沈祖俊 有载分接开关原理和应用 2000
4. MR Technical Data:General part TD61
5. IEC 60214-2.Tap-changers-Part 2:Application guide 20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qjs20060100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