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增强对“人”自身的思考与认识。
2、把握文章的内容,清晰地了解这个神话是如何展开想像的。
3、进一步把握神话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或多或少有一定了解,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章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和研讨的兴趣。
本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自读能力;二是联想与想像的能力;三是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三、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导入
师: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千百年来,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各个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非常有趣。请学生讨论,发表见解。出示课题《女娲造人》。
2、阅读译文,尝试想像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看看此题中两则短文的译文。这两则译文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概括的语言尽可能简洁,在能够说清楚的前提下,字数尽可能少一些。请把概括内容批注在书上。
生:(独立阅读,概括批注)。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段译文有哪些要点。
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1)天地无人;(2)女娲造人;(3)造更多的人;
(4)婚姻育人。
师:这四点基本上能够概括这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语言也很简洁。我们看原文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生动的情节,但有人将这则短文扩展成一个栩栩如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神话故事。要扩写这必须展开想像,加入一些内容。请同学们合上书,围绕刚才提炼出来的四个要点,快速展开想像,自编一个神话故事,并在草稿纸上记录自己的故事提纲。
生:(构思自己的神话故事)。
师:大家相互讲,讲了故事后,请推荐一位构思奇妙、讲述生动的同学上台,把自己的故事奉献给全班同学。
生:(一位同学上台讲述故事)。
师:(点评。点评的标准是:(1)故事是否紧扣了四个要点?(2)想像是否奇妙,大胆?(3)叙述是否生动?)
3、阅读课文,比较想像
师:我们自己编述了故事,也听了同学讲的故事,四川新繁有一位名叫袁珂的作家,他根据这四点内容编写了一个名《女娲补天》的故事,作家和我们都是根据同一个材料编的故事,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他编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故事梗概)。
师:读完了这一故事,请大家比一比:袁珂的想像力和自己的想像力,各自有什么特色?注意:不要因为袁珂是作家,也不因为这篇课文编进了教材,就认为自己的故事处处不如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自己的长处。要比较就得有标准,我们提出四个问题,作为比较时的参考,也算是比较的标准吧。
(1)文章对原文的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扩展?
(2)在扩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增强吸引力的?作者用了哪些办法?
(3)袁珂先生的扩展办法对自己编写故事有什么启示?
(4)我编的故事,哪一个方面还可以运用到课文中去,使课文变得更好?
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除了大家刚才分析,我认为本文具有吸引力的原因还有一条,那是什么呢?谈谈你们的意见。
师:大家提出的都有一定道理。我想说的,其实在“研讨与练习二”中已经有所提示,请大家研讨第二题。你们同不同意这个提法?你们有什么想法?请考虑一下。
生:(阅读,讨论)。
师:通过讨论,你们得到什么启示呢?“喜悦感”是一种情感,“文章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说明作者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喜悦感。作者的喜悦感,融入文章中,我们读了文章,才能体会到喜悦。阅读文章,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交流。由此看来,编写的故事要有吸引力,首先自己应该投入感情,融入感情。感情是故事的灵魂,也是想像的灵魂。这一点,请你们注意。
4、教学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自己编述了神话故事,又欣赏了袁珂先生编写的神话故事,并且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大家认为一篇好的神话故事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大家独立思考总结,然后交流讨论。
5、作业
(1)基础知识测评
①给加点字注意。
寂寞( ) 女娲( ) 莽莽榛榛( ) 蹲下来( )
澄澈( ) 跳跃( ) 掘起( ) 掺合( )
接触( ) 幽光( ) 疲倦不堪( ) 捏成( )
搅拌( )
②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绵延 配合 终于 麻烦 B、挥酒 溅落 震响 毕竟
C、孤独 气概 相貌 欢呼 D、高兴 安慰 偶然 模样
③下列短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假装生气 灵机一动 兴高彩烈 聪明美丽
B、满心欢喜 眉开眼笑 继续动手 布满大地
C、陷入泥潭 简单省事 人类踪迹 世世代代
④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小家伙开口就喊:“妈妈”!
B、女娲听见《妈妈》的喊事,不由得万分高兴。
C、她给她的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D、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增强对“人”自身的思考与认识。
2、把握文章的内容,清晰地了解这个神话是如何展开想像的。
3、进一步把握神话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或多或少有一定了解,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章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和研讨的兴趣。
本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自读能力;二是联想与想像的能力;三是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三、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导入
师: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千百年来,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各个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非常有趣。请学生讨论,发表见解。出示课题《女娲造人》。
2、阅读译文,尝试想像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看看此题中两则短文的译文。这两则译文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概括的语言尽可能简洁,在能够说清楚的前提下,字数尽可能少一些。请把概括内容批注在书上。
生:(独立阅读,概括批注)。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段译文有哪些要点。
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1)天地无人;(2)女娲造人;(3)造更多的人;
(4)婚姻育人。
师:这四点基本上能够概括这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语言也很简洁。我们看原文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生动的情节,但有人将这则短文扩展成一个栩栩如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神话故事。要扩写这必须展开想像,加入一些内容。请同学们合上书,围绕刚才提炼出来的四个要点,快速展开想像,自编一个神话故事,并在草稿纸上记录自己的故事提纲。
生:(构思自己的神话故事)。
师:大家相互讲,讲了故事后,请推荐一位构思奇妙、讲述生动的同学上台,把自己的故事奉献给全班同学。
生:(一位同学上台讲述故事)。
师:(点评。点评的标准是:(1)故事是否紧扣了四个要点?(2)想像是否奇妙,大胆?(3)叙述是否生动?)
3、阅读课文,比较想像
师:我们自己编述了故事,也听了同学讲的故事,四川新繁有一位名叫袁珂的作家,他根据这四点内容编写了一个名《女娲补天》的故事,作家和我们都是根据同一个材料编的故事,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他编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故事梗概)。
师:读完了这一故事,请大家比一比:袁珂的想像力和自己的想像力,各自有什么特色?注意:不要因为袁珂是作家,也不因为这篇课文编进了教材,就认为自己的故事处处不如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自己的长处。要比较就得有标准,我们提出四个问题,作为比较时的参考,也算是比较的标准吧。
(1)文章对原文的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扩展?
(2)在扩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增强吸引力的?作者用了哪些办法?
(3)袁珂先生的扩展办法对自己编写故事有什么启示?
(4)我编的故事,哪一个方面还可以运用到课文中去,使课文变得更好?
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除了大家刚才分析,我认为本文具有吸引力的原因还有一条,那是什么呢?谈谈你们的意见。
师:大家提出的都有一定道理。我想说的,其实在“研讨与练习二”中已经有所提示,请大家研讨第二题。你们同不同意这个提法?你们有什么想法?请考虑一下。
生:(阅读,讨论)。
师:通过讨论,你们得到什么启示呢?“喜悦感”是一种情感,“文章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说明作者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喜悦感。作者的喜悦感,融入文章中,我们读了文章,才能体会到喜悦。阅读文章,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交流。由此看来,编写的故事要有吸引力,首先自己应该投入感情,融入感情。感情是故事的灵魂,也是想像的灵魂。这一点,请你们注意。
4、教学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自己编述了神话故事,又欣赏了袁珂先生编写的神话故事,并且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大家认为一篇好的神话故事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大家独立思考总结,然后交流讨论。
5、作业
(1)基础知识测评
①给加点字注意。
寂寞( ) 女娲( ) 莽莽榛榛( ) 蹲下来( )
澄澈( ) 跳跃( ) 掘起( ) 掺合( )
接触( ) 幽光( ) 疲倦不堪( ) 捏成( )
搅拌( )
②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绵延 配合 终于 麻烦 B、挥酒 溅落 震响 毕竟
C、孤独 气概 相貌 欢呼 D、高兴 安慰 偶然 模样
③下列短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假装生气 灵机一动 兴高彩烈 聪明美丽
B、满心欢喜 眉开眼笑 继续动手 布满大地
C、陷入泥潭 简单省事 人类踪迹 世世代代
④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小家伙开口就喊:“妈妈”!
B、女娲听见《妈妈》的喊事,不由得万分高兴。
C、她给她的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D、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