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实证会计理论三大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下

西方实证会计理论三大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下) 2012年03月07日 11:23 来源:《经济纵横》2011年第10期 作者:王斌 叶康涛等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陈冬华等发现,国企高管的在职消费对公司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即在职消费并没有发挥对公司业绩的正面激励影响。总之,由于公司管理层薪酬更多表现为隐性的在职消费而非显性的薪酬契约,并且在职消费与经营业绩的关系往往表现为非线性,这些都抑制了管理层出于提高薪酬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的积极性。不过,也有研究认为,虽然国有企业的货币激励不足,但国有企业高管有可能因业绩突出而获得政治升职,所以国企高管仍有可能出于升职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然而这种解释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有案例显示,有些国企高管业绩较好,不但没有得到升职,反而被调职。二是中国国有企业的一个特征是大股东集中持股,管理层受到国资委或国有控股股东的严格直接监督,这导致高管难以通过操纵会计盈余以获取升职。总之,由于薪酬管制、薪酬激励失当、大股东监督等特征,大大降低了国企高管通过盈余管理获得私人收益的空间,从而降低了此类盈余管理的行为。

2.对债务契约假说的影响。债务契约假说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债务人为了规避债务契约约束而进行盈余管理。然而,由于中国上市公司多由国企改制而成,主债权人往往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容易导致国企债务契约的软约束问题,从而使债务契约假说失效。另外,中国企业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企业集团和内部资本市场的大量存在。企业集团内部融资及母子公司间关联交易较为普遍,这导致当集团成员企业面临债务违约风险时,可以通过母公司担保或还款等形式避免债务违约,因而集团成员企业不必通过盈余管理来规避债务违约,即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也降低了外部债务融资的重要性,相应地降低了债务契约对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程度。

3.对政治成本假说的影响。政治成本假说认为,大企业为了避免监管,倾向于做低利润。但由于制度背景差异,政治成本在中国可能呈现另一种特性。布希曼等认为,当政府积极干预经济时,企业有可能向上操纵盈余,以便使自己看起来更健康,从而从政府处获得更多资源。中国经济的政府高干预特性,特别是由于地方政府绩效主要基于当地经济发展,因而地方政府有着强烈的动机去扶持绩优企业,并剥离亏损国有企业。这导致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有动机操纵盈余,以获得政府扶持。而地方政府对本地上市公司实施优惠政策和大力扶持,使得上市公司不仅不会因规模偏大而被多增税,反而有可能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因此,西方大企业因盈余过高引致政府监管和税收管制等假说,在中国情境下并不完全适用。

三、结论

总体而言,我们并没有发现三大假说在中国得到了强有力的验证。这说明我们在借鉴、引入西方实证会计理论时,有必要保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和质疑的精神。西方国家的公司与中国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动机、公司控制人属性以及制度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尤其是国有企业在管理层薪酬契约、负债融资行为以及政治成本等方面与西方私营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巨大。相比之下,中国私企在许多维度上与西方私企较为类似,因而三大假说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中部分成立,一些实证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猜测。因此,在构建有关中国实证会计的研究假说时,有必要分别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讨论。不过,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上升,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也在向现代管理制度过渡。因此,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三大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也将趋于上升。为此,未来的研究除了区分企业控制人差异外,另一个需要控制的因素显然是各地市场化发育程度的差异。此外,还要考虑依据行业特征、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等对企业进行细分研究,

而不仅仅拘泥于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三大假说。

参考文献:

[1]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

(12)。

[2][4][15]吴东辉。中国上市公司应计项目选择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1,

(3)。

[3][9]王克敏,王志超。高管控制权,报酬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7)。

[5]白云霞,王亚军,吴联生。业绩低于阈值公司的盈余管理——来自控制权转移公司后续资产处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5,(5)。

[6][13]张然,陆正飞,叶康涛。会计准则变迁与长期资产减值[J].管理世界,2007,(8)。

[7][14]李增泉,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1,(4)。

[8][16]雷光勇,刘慧龙。大股东控制,融资规模与盈余操纵程度[J].管理世界,20%,(1)。

[10]王建新。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

(3)。

[11]刘峰,王兵。什么决定了利润差异:会计准则还是职业判断?——来自中国A、B股市场的初步证据[J].会计研究,2006,(3)。

[12]沈振宇,王金圣,薛爽。坏账准备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4,(2)。

[17]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

[18]蔡祥,张海燕。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追溯与市场效应[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4,

(3)。

[19]Myers, S. C.,and N. S. Majluf.Corporate finance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13):187-221.

[20]Healy, P. M.,and J. M. Wahlen.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 [J]. Accounting Horizon,1999,13

(4):365-383.

[21]杨雄胜等。中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会计研究,2008,(7)。

[22]罗宏,黄文华。国企分红、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J].管理世界,2008,(9)。

[23]卢锐,魏明海,黎文靖。管理层权力、在职消费与产权效率[J].南开商业评论,2008,

(5)。

[24]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固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J].经济研究,2005,(2)。

[25]Cao,J.M. Lemmon, X. Pan, and G.Tian. Political promotion, CEO compensation,and their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working paper,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Utah,and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2010.

[26]Bushman,R. M.and J. D. Piotroski. Financial reporting incentives for

conservative accounting:the influence of legal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107-148.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西方实证会计理论三大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下) 2012年03月07日 11:23 来源:《经济纵横》2011年第10期 作者:王斌 叶康涛等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陈冬华等发现,国企高管的在职消费对公司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即在职消费并没有发挥对公司业绩的正面激励影响。总之,由于公司管理层薪酬更多表现为隐性的在职消费而非显性的薪酬契约,并且在职消费与经营业绩的关系往往表现为非线性,这些都抑制了管理层出于提高薪酬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的积极性。不过,也有研究认为,虽然国有企业的货币激励不足,但国有企业高管有可能因业绩突出而获得政治升职,所以国企高管仍有可能出于升职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然而这种解释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有案例显示,有些国企高管业绩较好,不但没有得到升职,反而被调职。二是中国国有企业的一个特征是大股东集中持股,管理层受到国资委或国有控股股东的严格直接监督,这导致高管难以通过操纵会计盈余以获取升职。总之,由于薪酬管制、薪酬激励失当、大股东监督等特征,大大降低了国企高管通过盈余管理获得私人收益的空间,从而降低了此类盈余管理的行为。

2.对债务契约假说的影响。债务契约假说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债务人为了规避债务契约约束而进行盈余管理。然而,由于中国上市公司多由国企改制而成,主债权人往往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容易导致国企债务契约的软约束问题,从而使债务契约假说失效。另外,中国企业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企业集团和内部资本市场的大量存在。企业集团内部融资及母子公司间关联交易较为普遍,这导致当集团成员企业面临债务违约风险时,可以通过母公司担保或还款等形式避免债务违约,因而集团成员企业不必通过盈余管理来规避债务违约,即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也降低了外部债务融资的重要性,相应地降低了债务契约对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程度。

3.对政治成本假说的影响。政治成本假说认为,大企业为了避免监管,倾向于做低利润。但由于制度背景差异,政治成本在中国可能呈现另一种特性。布希曼等认为,当政府积极干预经济时,企业有可能向上操纵盈余,以便使自己看起来更健康,从而从政府处获得更多资源。中国经济的政府高干预特性,特别是由于地方政府绩效主要基于当地经济发展,因而地方政府有着强烈的动机去扶持绩优企业,并剥离亏损国有企业。这导致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有动机操纵盈余,以获得政府扶持。而地方政府对本地上市公司实施优惠政策和大力扶持,使得上市公司不仅不会因规模偏大而被多增税,反而有可能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因此,西方大企业因盈余过高引致政府监管和税收管制等假说,在中国情境下并不完全适用。

三、结论

总体而言,我们并没有发现三大假说在中国得到了强有力的验证。这说明我们在借鉴、引入西方实证会计理论时,有必要保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和质疑的精神。西方国家的公司与中国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动机、公司控制人属性以及制度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尤其是国有企业在管理层薪酬契约、负债融资行为以及政治成本等方面与西方私营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巨大。相比之下,中国私企在许多维度上与西方私企较为类似,因而三大假说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中部分成立,一些实证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猜测。因此,在构建有关中国实证会计的研究假说时,有必要分别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讨论。不过,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上升,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也在向现代管理制度过渡。因此,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三大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也将趋于上升。为此,未来的研究除了区分企业控制人差异外,另一个需要控制的因素显然是各地市场化发育程度的差异。此外,还要考虑依据行业特征、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等对企业进行细分研究,

而不仅仅拘泥于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三大假说。

参考文献:

[1]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

(12)。

[2][4][15]吴东辉。中国上市公司应计项目选择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1,

(3)。

[3][9]王克敏,王志超。高管控制权,报酬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7)。

[5]白云霞,王亚军,吴联生。业绩低于阈值公司的盈余管理——来自控制权转移公司后续资产处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5,(5)。

[6][13]张然,陆正飞,叶康涛。会计准则变迁与长期资产减值[J].管理世界,2007,(8)。

[7][14]李增泉,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1,(4)。

[8][16]雷光勇,刘慧龙。大股东控制,融资规模与盈余操纵程度[J].管理世界,20%,(1)。

[10]王建新。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

(3)。

[11]刘峰,王兵。什么决定了利润差异:会计准则还是职业判断?——来自中国A、B股市场的初步证据[J].会计研究,2006,(3)。

[12]沈振宇,王金圣,薛爽。坏账准备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4,(2)。

[17]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

[18]蔡祥,张海燕。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追溯与市场效应[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4,

(3)。

[19]Myers, S. C.,and N. S. Majluf.Corporate finance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13):187-221.

[20]Healy, P. M.,and J. M. Wahlen.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 [J]. Accounting Horizon,1999,13

(4):365-383.

[21]杨雄胜等。中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会计研究,2008,(7)。

[22]罗宏,黄文华。国企分红、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J].管理世界,2008,(9)。

[23]卢锐,魏明海,黎文靖。管理层权力、在职消费与产权效率[J].南开商业评论,2008,

(5)。

[24]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固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J].经济研究,2005,(2)。

[25]Cao,J.M. Lemmon, X. Pan, and G.Tian. Political promotion, CEO compensation,and their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working paper,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Utah,and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2010.

[26]Bushman,R. M.and J. D. Piotroski. Financial reporting incentives for

conservative accounting:the influence of legal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107-148.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内容

  • 调查研究法在我国审计和会计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 作者:傅元略曾爱民 审计研究 2009年11期 一.引言 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是一种以问卷或结构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中收集有关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科学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方法.由于问卷.统计分析是调查研究方法本质的特征,因此人们也将调查 ...

  • 会计理论论文-实证会计研究方法
  •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探析 摘要: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也称实证法,它来自西方哲学流派中的实用主义(positivism).实证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80年代成为主流,是当代会计学研究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由于市场经济下的会计重功利.讲实用,实证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发展较快,一些会计理论概念. ...

  • 企业并购重组研究回顾
  • 摘要:并购重组一直是各国证券市场上理论与实践的热点.本文对并购重组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并购绩效.并购动因.并购过程几个角度对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并购重组 并购绩效 并购动因 1.国外研究状况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沿着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两条主线对企业的并购行为进行了 ...

  •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
  • 上市公司会计伦理治理及其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安徽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翟胜宝233030 Email:[email protected]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当行为,希望从伦理的角度找到一套适用于规范公司会计人员行为的伦理标准,以指导公司会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的行为选择,进而 ...

  • 信号传递理论
  •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Signalling Theory) [编辑] 信号传递理论概述 西方财务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对称下,公司向外界传递公司内部信息的常见信号有三种:(1)利润宣告:(2)股利宣告:(3)融资宣告.与利润的会计处理可操纵性相比,股利宣告是一种比较可信的信号模式.信号传递理 ...

  •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综述
  • 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是财务经济学和微观金融领域最基本的研究课题之一,自MM定理产生以后,很多学者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全部资本结构理论大致分为五类:资本结构无关论.静态权衡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 ...

  • 小论文--格式参考
  • 第13卷 第1辑,2014年 Vol.13, No.1, 2013 会 计 论 坛 Accounting Forum 市场化进程.政企关系和盈余管理 --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证检验 余某某 史某某 [摘 要] 本文使用2003-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和地方财政收入构成等数据,通过应用基本和修正Jones ...

  • 关于股利政策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
  • 金融商务 关于股利政策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 廖斯敏 (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本文主要先回顾股利政策信号传递理论的理论基础.再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最后提出个人的见解.关键词:股利政策信息不对称信号传递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股利政策就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

  •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科学标准的辨析
  • 作者:杜金沛邢祖礼 财经研究 2006年03期 长期以来,占据科学思想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家们坚信,以理性和逻辑为特征的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是迄今为止人类发明的惟一一个具有自我质疑.自我纠正的意识系统,因此科学方法是人类获得真理性知识的惟一可靠的方法.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不仅应该是自然科学研究遵循的惟一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