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到明朝的中日关系

北宋时期,约相当于日本平安中后期,藤原贵族全盛时期,其时承唐末五代之乱,中国社会文化遭受严重破坏,赵宋王朝完成统一大业后,政治上相对稳定,开始重建业已衰微的文化,社会文化整体处于复兴阶段。日本自平安末期正式废止遣唐使,停止大规模吸收海外文化后,本土的传统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在北宋时期,中国没有赴日僧侣,只有商人频繁赴日;日本方面,则禁止日本国人私自渡海,只有得到特批的极少数巡礼僧侣入宋,而入宋僧侣也仅仅是为自己礼佛求法,在中国逗留时间很短。所以北宋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主要以商业贸易往来为主。

南宋时期,中国文化总体处于上升期,原有的文化得到了复兴和发展,宋学理学思想体系最终形成。日本的国内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武士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为南宋全新的文化特色所吸引。在有“武家栋梁”之称的平清盛门户开放、奖励海外贸易的政策鼓励下,两国商船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景象,僧侣随船往来,中日双方的佛教交流又开始走向兴盛。在交流过程中,日本开始进入佛教民族化的时期,创立了镰仓新佛教。日本临济宗成立并成为禅宗的主流,入宋僧侣在目的上不同于北宋的参拜巡礼,更多的是为嗣法而来。相对于北宋来说,南宋时期双方的交流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比北宋更大,在整个宋代的中日佛教交流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宋朝灭亡,元朝成立。尚武的蒙古人改变了原先互利友好的中日关系,而以军事斗争为主。忽必烈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与1270年向日本发动进攻,却由于遭受暴风雨袭击而损失惨重,而随后的两次战争也由于部队之间的协调问题和台风袭击而失败。这几场战争使得中日关系降至冰点。在政治冷淡的同时,双方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却繁盛依然,这一结论可以从两国商船往来年表中得到充分印证。由于元日通使关系的未曾建立,元日之间唯有商船得以通航。对于元朝来说,空前统一的局面开创了极其优越的贸易环境,并且采取了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这样元朝的海外市场非常广阔;加之战争引起的仇日心理,元朝对日本商品的依赖程度比较低,这也就使得中国商人赴日热情不高,促成了元朝对日贸易的消极态度。但对于日本来说,由于跟高丽贸易受阻,中国几乎成为其唯一的海外市场,是其与世界联系的唯一窗口;而且日本上层社会对中国舶去品的需要达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多数日本武士阶层都以拥有“唐物”的多少作为衡量身份、财富和文化教养的标志,这也就造成了日本对元朝市场的依赖。总体来说,此时中日关系处于政冷经热,日本对外贸易以来中国市场。

明朝时期的中日关系围绕着加强海禁、打击倭寇骚扰等问题,随时进行着调整。明朝成立伊始,为了消灭元末残余势力,防止外敌入侵,曾经多次遣使日本,主动希望能够与日本恢复外交关系,用外交途径抑制倭寇入侵。但由于元朝对日本的军事行动以失败而告终,使得日本国内军事野心开始膨胀,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中央集权分散,倭寇猖獗得无法控制,这极大地影响了中日关系进展。1381年,明朝爆发谋反案件涉及日本亲王,皇帝朱元璋中断与日本的一切联系,使得中日关系瞬间降至冰点。随着1394年日本北朝武力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倭寇的猖獗形势得到了缓解,加之日本商人对中日贸易的需求,使得日本向明朝派遣使团,中日重新建立了联系,开始商业往来。1408年,日本足立义持执政中断了与明朝的联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此时日本各地大武士势力已经形成,他们反对幕府垄断与明朝的贸易。与此同时,倭寇对明朝东南沿海的骚扰日甚。在足立义持任将军的19年里,倭寇入侵东南沿海事件多达17起。1428年足立义教就任将军,开始组织遣明使团,并且对明朝进行朝贡,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由于明朝对日本的朝贡贸易限制比较严,不仅船数少,而且贡期长,远远满足不了日本方面的要求,故各大名、寺社经常为取得勘合,派船入明朝贡而剧烈地竞争着。这种竞争到后来终于发展成在宁波的拼杀事件——“争贡之役”。至17年后的嘉靖十八年(1539年),日本国王源义晴复遣贡使硕鼎等人明朝贡,明朝虽勉强予以接待,宴赏如例,但仍强调“贡期

定以十年,贡使不过百名,贡船不过三只,违者阻回。” 1547年,源义晴再遣贡使周良等人贡时,则因贡期未到,贡船、人数均超过限额,而被阻在舟山群岛停泊了10个月,直至次年春天贡期到后,始准许入贡。此后,日本方面因大内义隆在1551年为其臣陶晴贤所杀,在纷乱中失去勘合,遂终止派遣贡船入明朝贡。

中日之间朝贡贸易关系终止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全面遭到倭寇的骚扰。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嘉靖倭患”。明朝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剿灭倭寇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明朝下达了海禁令,但是中日的贸易需要却没有得到满足,于是日本商人开始大规模走私活动,走私活动屡禁不止,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1567年由于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明政府正式承认对东西两洋的通货贸易,解除了下海通商禁令。这对明政府来说是一个180度大转变,然而这对中日贸易依然没有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加剧这种形势的是丰臣秀吉的侵略朝鲜战争。1592年(日本文禄元年、明万历二十年)四月,在朝鲜登陆的日军立即攻陷京城,几乎占领了朝鲜全国。因此,逃到义州的朝鲜王(宣祖李昖)向宗主国明朝求援。明朝也为此派出辽东的精锐部队,最后发展成长期战争。1598年,秀吉死,日军撤退,战争宣告结束。期间中日关系再度冷淡,但是期间许多中国商船即使冒风险也要逃避检查驶向日本,这种状况连绵不断。在日本德川家康政府十分鼓励这种贸易并加以保护,这时中日贸易又呈现复苏的态势。但是,1636年,日本进入锁国体制,所以明末至清代日中之间,并没有建立两国间的正式邦交关系,自始至终一直是只通过中国商船开到长崎港的单方面来航的方式而进行民间往来。

北宋时期,约相当于日本平安中后期,藤原贵族全盛时期,其时承唐末五代之乱,中国社会文化遭受严重破坏,赵宋王朝完成统一大业后,政治上相对稳定,开始重建业已衰微的文化,社会文化整体处于复兴阶段。日本自平安末期正式废止遣唐使,停止大规模吸收海外文化后,本土的传统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在北宋时期,中国没有赴日僧侣,只有商人频繁赴日;日本方面,则禁止日本国人私自渡海,只有得到特批的极少数巡礼僧侣入宋,而入宋僧侣也仅仅是为自己礼佛求法,在中国逗留时间很短。所以北宋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主要以商业贸易往来为主。

南宋时期,中国文化总体处于上升期,原有的文化得到了复兴和发展,宋学理学思想体系最终形成。日本的国内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武士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为南宋全新的文化特色所吸引。在有“武家栋梁”之称的平清盛门户开放、奖励海外贸易的政策鼓励下,两国商船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景象,僧侣随船往来,中日双方的佛教交流又开始走向兴盛。在交流过程中,日本开始进入佛教民族化的时期,创立了镰仓新佛教。日本临济宗成立并成为禅宗的主流,入宋僧侣在目的上不同于北宋的参拜巡礼,更多的是为嗣法而来。相对于北宋来说,南宋时期双方的交流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比北宋更大,在整个宋代的中日佛教交流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宋朝灭亡,元朝成立。尚武的蒙古人改变了原先互利友好的中日关系,而以军事斗争为主。忽必烈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与1270年向日本发动进攻,却由于遭受暴风雨袭击而损失惨重,而随后的两次战争也由于部队之间的协调问题和台风袭击而失败。这几场战争使得中日关系降至冰点。在政治冷淡的同时,双方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却繁盛依然,这一结论可以从两国商船往来年表中得到充分印证。由于元日通使关系的未曾建立,元日之间唯有商船得以通航。对于元朝来说,空前统一的局面开创了极其优越的贸易环境,并且采取了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这样元朝的海外市场非常广阔;加之战争引起的仇日心理,元朝对日本商品的依赖程度比较低,这也就使得中国商人赴日热情不高,促成了元朝对日贸易的消极态度。但对于日本来说,由于跟高丽贸易受阻,中国几乎成为其唯一的海外市场,是其与世界联系的唯一窗口;而且日本上层社会对中国舶去品的需要达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多数日本武士阶层都以拥有“唐物”的多少作为衡量身份、财富和文化教养的标志,这也就造成了日本对元朝市场的依赖。总体来说,此时中日关系处于政冷经热,日本对外贸易以来中国市场。

明朝时期的中日关系围绕着加强海禁、打击倭寇骚扰等问题,随时进行着调整。明朝成立伊始,为了消灭元末残余势力,防止外敌入侵,曾经多次遣使日本,主动希望能够与日本恢复外交关系,用外交途径抑制倭寇入侵。但由于元朝对日本的军事行动以失败而告终,使得日本国内军事野心开始膨胀,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中央集权分散,倭寇猖獗得无法控制,这极大地影响了中日关系进展。1381年,明朝爆发谋反案件涉及日本亲王,皇帝朱元璋中断与日本的一切联系,使得中日关系瞬间降至冰点。随着1394年日本北朝武力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倭寇的猖獗形势得到了缓解,加之日本商人对中日贸易的需求,使得日本向明朝派遣使团,中日重新建立了联系,开始商业往来。1408年,日本足立义持执政中断了与明朝的联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此时日本各地大武士势力已经形成,他们反对幕府垄断与明朝的贸易。与此同时,倭寇对明朝东南沿海的骚扰日甚。在足立义持任将军的19年里,倭寇入侵东南沿海事件多达17起。1428年足立义教就任将军,开始组织遣明使团,并且对明朝进行朝贡,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由于明朝对日本的朝贡贸易限制比较严,不仅船数少,而且贡期长,远远满足不了日本方面的要求,故各大名、寺社经常为取得勘合,派船入明朝贡而剧烈地竞争着。这种竞争到后来终于发展成在宁波的拼杀事件——“争贡之役”。至17年后的嘉靖十八年(1539年),日本国王源义晴复遣贡使硕鼎等人明朝贡,明朝虽勉强予以接待,宴赏如例,但仍强调“贡期

定以十年,贡使不过百名,贡船不过三只,违者阻回。” 1547年,源义晴再遣贡使周良等人贡时,则因贡期未到,贡船、人数均超过限额,而被阻在舟山群岛停泊了10个月,直至次年春天贡期到后,始准许入贡。此后,日本方面因大内义隆在1551年为其臣陶晴贤所杀,在纷乱中失去勘合,遂终止派遣贡船入明朝贡。

中日之间朝贡贸易关系终止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全面遭到倭寇的骚扰。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嘉靖倭患”。明朝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剿灭倭寇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明朝下达了海禁令,但是中日的贸易需要却没有得到满足,于是日本商人开始大规模走私活动,走私活动屡禁不止,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1567年由于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明政府正式承认对东西两洋的通货贸易,解除了下海通商禁令。这对明政府来说是一个180度大转变,然而这对中日贸易依然没有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加剧这种形势的是丰臣秀吉的侵略朝鲜战争。1592年(日本文禄元年、明万历二十年)四月,在朝鲜登陆的日军立即攻陷京城,几乎占领了朝鲜全国。因此,逃到义州的朝鲜王(宣祖李昖)向宗主国明朝求援。明朝也为此派出辽东的精锐部队,最后发展成长期战争。1598年,秀吉死,日军撤退,战争宣告结束。期间中日关系再度冷淡,但是期间许多中国商船即使冒风险也要逃避检查驶向日本,这种状况连绵不断。在日本德川家康政府十分鼓励这种贸易并加以保护,这时中日贸易又呈现复苏的态势。但是,1636年,日本进入锁国体制,所以明末至清代日中之间,并没有建立两国间的正式邦交关系,自始至终一直是只通过中国商船开到长崎港的单方面来航的方式而进行民间往来。


相关内容

  • 中国人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 <中国人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揭开姓氏基因奥秘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每人都有一个姓氏.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平常不起眼的姓氏,居然也能和如今最热门的"基因"挂上钩?在研究者眼里,姓氏并不仅仅是个标示符号,它也是一个特殊的遗传代码,从不同 ...

  • [转贴]以黄仁宇的历史观看经济改革-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 以黄仁宇的历史观看经济改革 李铁 黄仁宇认为,从技术的角度看,现代商业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实现"数目字管理",即完全按照商业的原则来管理国家.今天的中国同样面临如何实现现代化,建立一个真正现代化的商业国家的问题.如何以史为鉴,最终实现"数目字管理"? 黄仁宇以研 ...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外战争三大胜仗三大败仗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外战争三大胜仗&三大败仗 一.西汉 三大败仗: 1.高祖时白登山之围,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因美人计侥幸逃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汉朝不得不以屈辱的和亲来讨好匈奴,换取了七十年的和平. 2.吕后时征讨南越赵佗之战,两万汉军在东南山地中几乎全军覆没,吕后本人也 ...

  • 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 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 ...

  • 华东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重要知识点荟萃
  • 华东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重要知识点荟萃 一.知识点荟萃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 ...

  • 高中历史复习第三册
  • 第三册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一.宋朝的建立(A) 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二.文官体制:"重文轻武"的基本内容(B) 1.内容: 防范武将专权,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宋朝中央政 ...

  • 传说中的中国野史
  • 传说中的中国野史,90%的中国人不知道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评价:大概是秦始皇在阿房宫那边的工作太忙,把这事给忘了吧.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 评价: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

  • 中国历史常识题库1
  • 中国历史常识题库 1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文明大国. 2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 中国国土面积超过960万平方公里. 4 中国的面积仅次于苏俄和美国,是世界第三大国. 5 中国人口逾13亿,约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6 中国有十四个邻国. 7 中国东邻朝鲜,北部和 ...

  • 国家的品格,决定国家的兴衰!
  • 一个人具有健全高尚的品格,未必就能有所成就.但是,品格低下的人肯定不会有大的成就---卑劣的人,即使把事业搞得很大,最多也就是个巨奸大贼. 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如果具备了健全高尚的品格,必然繁荣兴盛. 我们不妨看看当今最强大的美国.美国具有什么品格呢?美国的立国精神,可以溯源到五月花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