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读后感

《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读后偶感

本书是美国学者福山·弗朗西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撰写的一部继《历史的终结》的一部学术著作。书中主要阐述了人类社会将要结束在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下及人类最后的通统治形式,因此构成“历史的终结”。

福山在此阐述的“历史的终结”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世界末日和人类的灭绝,而是人类历史在人类社会达到自由民主之后,历史的规则和社会基本制度不再进步。福山:“这不是指人出生、生活、死亡这种自然循环的结束,也不是说不再发生种大事件或不发行报导这类事件的报纸。不如说,真正的重大问题都已解决,形成历史的基础的原理与制度,遂不再进步与发展。”文章处处都可见福山将黑格尔代表的自由民主制度和马克思代表的共产主义进行比较论述,从东欧包括苏联到亚洲包括中国,再到南美洲。福山一步步说明人类怎样从等级社会走向自由民主社会。在他的观点里明显带有对共产主义的批判,认为存在着专制主义必然走向破灭,举出中国在邓小平的带领下改革开放其实是一种消灭专制的行为。在他看来,目前为止自由民主制度的建立与普及是人心所向的,从历史开始以来还没有哪一种制度是如此的受欢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和苏联发生的重大政治变动证明证明自由主义的理念正在成为全球的人们惟一信奉的理念,在这样的逻辑之下,自由主义有一天会失去其精神上的敌人,到了那一天,历史就完成了它前进的进程,也就终结了。

根据黑格尔的说法,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不止因为人会使用工具还因为对作为人的尊严的追求。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希望被认为是“一个人”。这种作为人的尊严值得一个战士去冒生命危险与他人生死搏斗,失败的一方举起白旗屈从。从而在同等的人当中凸显了其的地位。正是由于这种为了纯粹的名声殊死斗争使得黑格尔看见了自由的曙光。福山引用黑格尔的观点已在说明,在自由民主深入人心,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那一天,人们抛弃了对自身作为人的尊严的追求,没有了主人与奴隶的区别,没有了为了获得认可而进行斗争的必要,历史就终结了,这时人也就成了最后之人。

作为20世纪末期对未来走向及终结的一种推测,这种说法还是有失正确性的。不可否认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自由民主的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信任。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先驱都屈从于资本主义制度,这不仅是马克思没有想到的,而且就上个世纪的美苏对峙局势来看,社会主义一度有击败资本主义的势头。就像是福山所说,苏联的集权统治方法被人民推翻,这是计划经济导致的严重后果。同时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引入属于资本主义市场的市场经济,并且迸发超乎想象的活力,这一个巨大的成就得到了福山的承认。社会主义不一定就等同于集权主义,它一样可以赋予公民自由民主。虽然20 世纪末许多国家纷纷倒向资本主义,但

是就目前形式来看,社会主义以它年轻坎坷的道路依然散发活力。

福山自己也坦然,自由民主社会带来的空前繁荣和平的社会同时也会造成精神极度无聊。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即便或许每30年左右会打一场短暂但有决定意义的战争,或者打一场保卫本国自由和独立的战争,比起一个只有和平的国家来也要健康得多,也会更令人满足。同时现在看来,自由民主的方向并没有按着福山所说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的贫富差距巨大,表面上看社会依然是自由民主的,但是由于经济的差别已经形成了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存在一部分人对现行的社会制度表示不满。这样一群精神寂寞的人和受到不公待遇的人就会走到一起。就是福山在最后一章所说的“这是一种对自由民主本身的不满,所以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人始终有可能重写历史”。他对历史真正终结在什么地方并非那么的肯定,因为历史变迁的因素是众多的,而满足人的欲望是十分困难的,对于不确定的历史走向,福山也只能给出一个不确定的答案。

在未来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全社会达到了福山所推崇的完全自由民主社会,文章开始福山自己论述的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人类的欲望、理性和获得承认就会完全被抛弃。人人平等,没有衣食住行的追求,完全和平的社会不需要理性的支撑,也没有善恶之分。人们能做的事就是专注于自己的事物当中,从而产生冷漠、自私。完全缺乏精神的追求使得所有人像是住在了一所前所未有之大的精神病院。最后的和平社会与马克思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十分相似,不需要再满足人作为动物属性的最根本的需求。社会失去进步的动力,当人类达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也就成为了最后之人。但是作为人是不允许精神的极度空虚的,这又回到了获得承认的问题。

我们可以纵观历史长河,但凡是历史的进步离不开权利斗争、财富争夺。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并存的社会,都是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下地权利地位的斗争。即使在当今社会也由于金钱的差别,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世界。是由于人类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对获得认可的重视。发达国家打压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又在极力发展经济,都是对名声的追求。美国在二战之后成为了全球霸主,但是它不满足于现状,想促进世界单一化,我们说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福山所赞扬的这种自由民主国家依然这样追求名声,难于止步在自由民主社会。

福山所说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对于上个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坍塌确是给人以资本主义胜利的感觉,但是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就下此断论的话未免短见。但是对于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种警钟,因为一旦出现福山描述的这种状态人类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历史不再进步,可想世界末日将不再遥远。

本书作者对当今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有相当睿智的观察。生活在一个多元而变化迅速的

世界中,人们需要的是一种富于历史感和哲学深度、具有稳定的方向感的观察角度,以应付日常生活中不断遇到的挑战。《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的作者,无疑是机智而平实地做到这一点的。书中对当代政治敏锐批评的例子俯拾皆是,许多看似“反常识”的议论,略微思考之后常常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无论是哪一种社会形态,我们最该关注的是让作为人的我们拥有满足感,尽量避免完全自由民主社会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后果。总的来说《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以其恢弘的气势和独特的角度,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作品。不管对学者还是公众,这都是一部开卷有益的作品。

《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读后偶感

本书是美国学者福山·弗朗西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撰写的一部继《历史的终结》的一部学术著作。书中主要阐述了人类社会将要结束在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下及人类最后的通统治形式,因此构成“历史的终结”。

福山在此阐述的“历史的终结”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世界末日和人类的灭绝,而是人类历史在人类社会达到自由民主之后,历史的规则和社会基本制度不再进步。福山:“这不是指人出生、生活、死亡这种自然循环的结束,也不是说不再发生种大事件或不发行报导这类事件的报纸。不如说,真正的重大问题都已解决,形成历史的基础的原理与制度,遂不再进步与发展。”文章处处都可见福山将黑格尔代表的自由民主制度和马克思代表的共产主义进行比较论述,从东欧包括苏联到亚洲包括中国,再到南美洲。福山一步步说明人类怎样从等级社会走向自由民主社会。在他的观点里明显带有对共产主义的批判,认为存在着专制主义必然走向破灭,举出中国在邓小平的带领下改革开放其实是一种消灭专制的行为。在他看来,目前为止自由民主制度的建立与普及是人心所向的,从历史开始以来还没有哪一种制度是如此的受欢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和苏联发生的重大政治变动证明证明自由主义的理念正在成为全球的人们惟一信奉的理念,在这样的逻辑之下,自由主义有一天会失去其精神上的敌人,到了那一天,历史就完成了它前进的进程,也就终结了。

根据黑格尔的说法,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不止因为人会使用工具还因为对作为人的尊严的追求。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希望被认为是“一个人”。这种作为人的尊严值得一个战士去冒生命危险与他人生死搏斗,失败的一方举起白旗屈从。从而在同等的人当中凸显了其的地位。正是由于这种为了纯粹的名声殊死斗争使得黑格尔看见了自由的曙光。福山引用黑格尔的观点已在说明,在自由民主深入人心,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那一天,人们抛弃了对自身作为人的尊严的追求,没有了主人与奴隶的区别,没有了为了获得认可而进行斗争的必要,历史就终结了,这时人也就成了最后之人。

作为20世纪末期对未来走向及终结的一种推测,这种说法还是有失正确性的。不可否认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自由民主的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信任。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先驱都屈从于资本主义制度,这不仅是马克思没有想到的,而且就上个世纪的美苏对峙局势来看,社会主义一度有击败资本主义的势头。就像是福山所说,苏联的集权统治方法被人民推翻,这是计划经济导致的严重后果。同时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引入属于资本主义市场的市场经济,并且迸发超乎想象的活力,这一个巨大的成就得到了福山的承认。社会主义不一定就等同于集权主义,它一样可以赋予公民自由民主。虽然20 世纪末许多国家纷纷倒向资本主义,但

是就目前形式来看,社会主义以它年轻坎坷的道路依然散发活力。

福山自己也坦然,自由民主社会带来的空前繁荣和平的社会同时也会造成精神极度无聊。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即便或许每30年左右会打一场短暂但有决定意义的战争,或者打一场保卫本国自由和独立的战争,比起一个只有和平的国家来也要健康得多,也会更令人满足。同时现在看来,自由民主的方向并没有按着福山所说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的贫富差距巨大,表面上看社会依然是自由民主的,但是由于经济的差别已经形成了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存在一部分人对现行的社会制度表示不满。这样一群精神寂寞的人和受到不公待遇的人就会走到一起。就是福山在最后一章所说的“这是一种对自由民主本身的不满,所以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人始终有可能重写历史”。他对历史真正终结在什么地方并非那么的肯定,因为历史变迁的因素是众多的,而满足人的欲望是十分困难的,对于不确定的历史走向,福山也只能给出一个不确定的答案。

在未来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全社会达到了福山所推崇的完全自由民主社会,文章开始福山自己论述的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人类的欲望、理性和获得承认就会完全被抛弃。人人平等,没有衣食住行的追求,完全和平的社会不需要理性的支撑,也没有善恶之分。人们能做的事就是专注于自己的事物当中,从而产生冷漠、自私。完全缺乏精神的追求使得所有人像是住在了一所前所未有之大的精神病院。最后的和平社会与马克思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十分相似,不需要再满足人作为动物属性的最根本的需求。社会失去进步的动力,当人类达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也就成为了最后之人。但是作为人是不允许精神的极度空虚的,这又回到了获得承认的问题。

我们可以纵观历史长河,但凡是历史的进步离不开权利斗争、财富争夺。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并存的社会,都是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下地权利地位的斗争。即使在当今社会也由于金钱的差别,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世界。是由于人类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对获得认可的重视。发达国家打压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又在极力发展经济,都是对名声的追求。美国在二战之后成为了全球霸主,但是它不满足于现状,想促进世界单一化,我们说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福山所赞扬的这种自由民主国家依然这样追求名声,难于止步在自由民主社会。

福山所说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对于上个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坍塌确是给人以资本主义胜利的感觉,但是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就下此断论的话未免短见。但是对于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种警钟,因为一旦出现福山描述的这种状态人类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历史不再进步,可想世界末日将不再遥远。

本书作者对当今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有相当睿智的观察。生活在一个多元而变化迅速的

世界中,人们需要的是一种富于历史感和哲学深度、具有稳定的方向感的观察角度,以应付日常生活中不断遇到的挑战。《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的作者,无疑是机智而平实地做到这一点的。书中对当代政治敏锐批评的例子俯拾皆是,许多看似“反常识”的议论,略微思考之后常常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无论是哪一种社会形态,我们最该关注的是让作为人的我们拥有满足感,尽量避免完全自由民主社会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后果。总的来说《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以其恢弘的气势和独特的角度,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作品。不管对学者还是公众,这都是一部开卷有益的作品。


相关内容

  • 最美的坟墓读后感
  • 最美的坟墓读后感(一) 曾无数次遨游在书海中感受列夫·托尔斯泰字里行间的一点一滴,偶读茨威格笔下<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后,更感受到了列夫·托尔斯泰最朴素的伟大,感触颇多. 文中,作者运用了淳朴的语句却把那"最美"的坟墓描写得淋漓尽致,就如同列夫·托尔斯泰本人一样朴素而 ...

  • 历史的终结读后感
  • 学号:P01014115(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姓名:张永辉 历史的终结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以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终归宿和并认为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和意识形态是人类最终的追求目标.对此从未表示表示过怀疑,第一节马基课上老师介绍读历史的终结.抱着探究和怀疑的态度看了一下福山的历史的终结. 福山的历史 ...

  • 信仰观后感3
  • <信仰>观后感 学院: 班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成为党员热议的话题.许多观众在收看了这部纪录片后纷纷感慨:"这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它带给人们的是积极向 ...

  • [书海泛舟]"历史的终结"与自由民主的困境--读[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 [摘要]本文首先对<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一书的主要思想作出梳理,并分析了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论"和"最后的人"的基本意涵.福山认为历史终结于民主与自由的意识形态,而支撑人类走向自由与民主的内在动力则是人性深处渴求尊严的愿望,也就是柏拉图所论述的& ...

  • 小猫杜威读后感500字
  • xx年,这只神奇的猫因为胃部肿瘤在薇姬·迈伦的怀里永远地闭上眼睛 . 20多年前,一只小猫被人在美国爱荷华州的一个图书馆外被发现.图书馆员收留了这个小生命,并给它起名杜威.身边的人对它着迷不已.现在,杜威的故事已经被记录下来. 故事始于1988年1月的一个寒冷早晨.在美国爱荷华州的小镇斯潘塞,薇姬· ...

  • [扫毒]观后感
  • 还是习惯在看电影之前先被剧透一下,有个心理准备,否则七上八下跟不上节奏,一颗小心脏真有点承受不起. 我觉得从情理上来讲男主角(1/3个男主角)不该这样挂掉的,尤其张家辉这种影帝级人物,但是N处受伤血流几升,再加当胸一枪,又被推进鄂鱼潭,从道理上来讲怎么都是必死无疑的,所以看到此处时,我一颗心当场就变 ...

  • 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
  • 上个周末,终于在北京炎热潮湿的桑拿天气里,读完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这本书对于中国文学爱好者并不陌生,中国现今中年一代的著名作家几乎都多少受到了马尔克斯思想或者创作手法的影响.但很坦白讲,我是受到了早期一些其他文学或歌曲中出现的百年孤独字眼,到最近媒体大肆报道的中国如何费劲周折终于拿到 ...

  • [韩非子]读后感
  • <韩非子>读后感 高三暑假,读了<韩非子>,着实是有趣味. 就记得别人说:春秋战国,那是一个烽火四起,战祸连年的年代,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的光辉时期.就在这样的一个年代,韩非子并没有因自身的生理缺陷以及无孔子周游列国劝说的丰功伟绩而被人们所抛弃忘记,恰恰相反,韩非子以其 ...

  • 绝处逢生议论文
  • 名师指导高考满分作文 写出文采绝处逢生 作文单题七十分,占语文成绩半壁江山,任何人都马虎不得.考场上如何把握全局,扬 长避短,使出看家本领,沉着应战,力戒夸夸其谈.不着边际,或者预设情景.生搬硬套, 把利益最大化,让风险蒸发掉? 厦门外国语学校的欧阳钦波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和阅卷者的身份提醒考生: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