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规划论文

《土地利用与规划》论文

论文题目:沛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姓 名: 张

学 号: 092

院 系: 城市与环境学院

年 级 班 组: 09

指导教师: 赵

沛县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摘要: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对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全局性、根本性谋划.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凸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战略性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和解决当前土地利用问题,对于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分区域分类指导土地利用活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资源环境和对贯彻落实各级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土地 战略 问题

前 言

本文是以沛县的2005年至今的有关资料,对沛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沛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沛县土地利用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重点解决沛县在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如何协调好”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问题,即解决既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耕地,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这个矛盾。

1. 沛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1农业用地现状

2005年末,农用地总共为100545.7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7.71%。耕地78422.60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8.00%;园地面积为4645.02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62%;林地总面积为1187.64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18%;其他类型农用地16290.48公顷,

占农用地总面积16.20%。

1.2建设用地现状

2005年底,建设用地总面积25637.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72%,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22857.2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9.16%;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2562.88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0.00%;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217.1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85%。

1.3其他用地

2005年底,其他土地面积为48034.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57%,其中水域面积为47928.90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99.78%,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06.07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0.22%。

2. 沛县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农用地以耕地为主,土地垦殖率不高

沛县地势平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资源的宜耕性较强。2005年沛县耕地面积78422.60公顷,土地垦殖率为45.01%,比徐州市土地垦殖率的平均水平(53.65%)低8.64个百分点。

2.2采煤塌陷严重

长期高强度采煤在地下留下了大量的采空区,造成上方地表的沉陷,形成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造成大量的优质农田被淹变成坑塘、沼泽、苇草丛生的荒滩洼地。

2.3农村建设用地存量多、布局散,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潜力大

全县辖325个行政村,50个居委会,近2000个自然村,布局散乱,农村居民点18239.8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1.15%,人均居民点用地171平方米,整理潜力较大。

2.4土地利用方式相对粗放,集约利用程度不高

沛县是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独立工矿用地总量大,煤炭、能源等土地密集型工矿用地比重高,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不高。

2.5面临的挑战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规划期间,随着经济建设不断深入,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预计规划期末沛县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8%以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产业规模扩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用地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地供需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加强烈。沛县已进入城镇化、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建设用地增加必然占用农用地和其他土地,直接造成生态用地数量的减少。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变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3. 沛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1沛县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苏北整体融入长三角,沿东陇海线发展带、沿运河发展带和淮海经济区规划纳入国家层面,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时期继

续实施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推动沛县在更高平台、更广领域参与区域合作与发展。京沪高铁、徐兰客运专线、徐济高速公路、丰沛铁路、湖西航道等重大工程的实施建成,将大大改善沛县的交通条件,提升沛县的区域优势和综合竞争力。新的发展形势对沛县土地利用提出了新要求,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要按照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理性的思考和解决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主要矛盾;借鉴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切实展开土地整治工作,把节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主要内容。

3.2、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总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举;把握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机遇,促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施以城市为中心,城乡互补、区域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城市质量;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治安和投资环境。

主要规划目标:

规划至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129.14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

48.00%。

规划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185元。

规划到2020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100%,“三废”综合治理率达到9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全县林木覆盖率稳定在

33%。

3.3发展战略

沛县根据国家、江苏省、徐州市总体发展战略,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未来发展更加关注工业化和城镇化,更加关注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更加关注生态建设和有机农业,更加关注科技、人才,更加关注富民优先、和谐发展,重点实施工业强县、城镇立县、开放富县、科教兴县、生态建县五大战略。

4. 沛县土地利用战略

4.1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沛县应充分利用徐州市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契机,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打造滨湖生态旅游园林城市、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战略需求,正确处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合理的用地需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增强土地利用公共服务功能,为落实“双保”、全面实现沛县发展目标,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4.2土地利用战略任务

4.2.1保护耕地,稳定农业生产能力。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全面推进土地整治,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开发利用水平,保护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稳定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2.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先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发展用地,严格控制低端落后产业用地,尤其是

污染企业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快调整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理性扩展沛县主城区和重点镇建设用地空间,促进人口向主城区和重点镇转移,引导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

4.2.3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利用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对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安排的约束作用,抑制土地粗放低效扩张,促进内涵集约型增长。

4.2.4修复采煤塌陷地,改善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各类各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协调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和保护城镇之间的绿色生态空间。沛县有大量的采煤塌陷地,应实施“再造生态环境”战略,修复采煤塌陷地,建设湿地生态系统,营造山水格局,不断提升沛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5. 沛县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5.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以耕地保护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到2010年、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4136.30公顷、75156.6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为72526.60公顷,确保规划期末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

5.2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

以优化整合城乡建设用地为重点,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增长规

模与时序,逐步形成与沿东陇海线开发重要节点城市相适应的用地格局。2006-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902.5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297.90公顷。其中,规划至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669.6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450.20公顷。到2010年、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18790.40公顷、19319.10公顷。

5.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标

严格执行各类各业用地标准,大力开发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逐步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2010年、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控制在100平方米/人、90平方米/人以下。

结 论

沛县在土地利用上仍有部分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土地工作中需要注重保护耕地,不能盲目扩大用地,合理利用土地。同时要协调土地利用与矿产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人地关系,协调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促进沛县土地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李如海,黄贤金,吕亚生.江苏省土地利用战略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邹礼红,张俊飚.试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J].安徽农业科

学,2005(6).

[3]靳晓雯,欧明豪.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再认识[J]. 广东土地科学,2007(5)

[4]孙文盛.谁给我们土地—节约集约土地一百例[M].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4.

《土地利用与规划》论文

论文题目:沛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姓 名: 张

学 号: 092

院 系: 城市与环境学院

年 级 班 组: 09

指导教师: 赵

沛县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摘要: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对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全局性、根本性谋划.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凸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战略性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和解决当前土地利用问题,对于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分区域分类指导土地利用活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资源环境和对贯彻落实各级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土地 战略 问题

前 言

本文是以沛县的2005年至今的有关资料,对沛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沛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沛县土地利用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重点解决沛县在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如何协调好”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问题,即解决既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耕地,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这个矛盾。

1. 沛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1农业用地现状

2005年末,农用地总共为100545.7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7.71%。耕地78422.60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8.00%;园地面积为4645.02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62%;林地总面积为1187.64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18%;其他类型农用地16290.48公顷,

占农用地总面积16.20%。

1.2建设用地现状

2005年底,建设用地总面积25637.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72%,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22857.2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9.16%;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2562.88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0.00%;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217.1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85%。

1.3其他用地

2005年底,其他土地面积为48034.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57%,其中水域面积为47928.90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99.78%,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06.07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0.22%。

2. 沛县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农用地以耕地为主,土地垦殖率不高

沛县地势平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资源的宜耕性较强。2005年沛县耕地面积78422.60公顷,土地垦殖率为45.01%,比徐州市土地垦殖率的平均水平(53.65%)低8.64个百分点。

2.2采煤塌陷严重

长期高强度采煤在地下留下了大量的采空区,造成上方地表的沉陷,形成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造成大量的优质农田被淹变成坑塘、沼泽、苇草丛生的荒滩洼地。

2.3农村建设用地存量多、布局散,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潜力大

全县辖325个行政村,50个居委会,近2000个自然村,布局散乱,农村居民点18239.8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1.15%,人均居民点用地171平方米,整理潜力较大。

2.4土地利用方式相对粗放,集约利用程度不高

沛县是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独立工矿用地总量大,煤炭、能源等土地密集型工矿用地比重高,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不高。

2.5面临的挑战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规划期间,随着经济建设不断深入,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预计规划期末沛县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8%以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产业规模扩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用地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地供需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加强烈。沛县已进入城镇化、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建设用地增加必然占用农用地和其他土地,直接造成生态用地数量的减少。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变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3. 沛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1沛县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苏北整体融入长三角,沿东陇海线发展带、沿运河发展带和淮海经济区规划纳入国家层面,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时期继

续实施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推动沛县在更高平台、更广领域参与区域合作与发展。京沪高铁、徐兰客运专线、徐济高速公路、丰沛铁路、湖西航道等重大工程的实施建成,将大大改善沛县的交通条件,提升沛县的区域优势和综合竞争力。新的发展形势对沛县土地利用提出了新要求,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要按照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理性的思考和解决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主要矛盾;借鉴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切实展开土地整治工作,把节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主要内容。

3.2、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总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举;把握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机遇,促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施以城市为中心,城乡互补、区域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城市质量;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治安和投资环境。

主要规划目标:

规划至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129.14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

48.00%。

规划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185元。

规划到2020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100%,“三废”综合治理率达到9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全县林木覆盖率稳定在

33%。

3.3发展战略

沛县根据国家、江苏省、徐州市总体发展战略,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未来发展更加关注工业化和城镇化,更加关注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更加关注生态建设和有机农业,更加关注科技、人才,更加关注富民优先、和谐发展,重点实施工业强县、城镇立县、开放富县、科教兴县、生态建县五大战略。

4. 沛县土地利用战略

4.1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沛县应充分利用徐州市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契机,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打造滨湖生态旅游园林城市、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战略需求,正确处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合理的用地需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增强土地利用公共服务功能,为落实“双保”、全面实现沛县发展目标,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4.2土地利用战略任务

4.2.1保护耕地,稳定农业生产能力。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全面推进土地整治,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开发利用水平,保护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稳定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2.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先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发展用地,严格控制低端落后产业用地,尤其是

污染企业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快调整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理性扩展沛县主城区和重点镇建设用地空间,促进人口向主城区和重点镇转移,引导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

4.2.3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利用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对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安排的约束作用,抑制土地粗放低效扩张,促进内涵集约型增长。

4.2.4修复采煤塌陷地,改善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各类各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协调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和保护城镇之间的绿色生态空间。沛县有大量的采煤塌陷地,应实施“再造生态环境”战略,修复采煤塌陷地,建设湿地生态系统,营造山水格局,不断提升沛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5. 沛县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5.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以耕地保护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到2010年、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4136.30公顷、75156.6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为72526.60公顷,确保规划期末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

5.2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

以优化整合城乡建设用地为重点,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增长规

模与时序,逐步形成与沿东陇海线开发重要节点城市相适应的用地格局。2006-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902.5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297.90公顷。其中,规划至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669.6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450.20公顷。到2010年、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18790.40公顷、19319.10公顷。

5.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标

严格执行各类各业用地标准,大力开发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逐步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2010年、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控制在100平方米/人、90平方米/人以下。

结 论

沛县在土地利用上仍有部分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土地工作中需要注重保护耕地,不能盲目扩大用地,合理利用土地。同时要协调土地利用与矿产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人地关系,协调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促进沛县土地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李如海,黄贤金,吕亚生.江苏省土地利用战略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邹礼红,张俊飚.试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J].安徽农业科

学,2005(6).

[3]靳晓雯,欧明豪.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再认识[J]. 广东土地科学,2007(5)

[4]孙文盛.谁给我们土地—节约集约土地一百例[M].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4.


相关内容

  • 关系与城市总体规划技术重点的转移
  • 王唯山"三规"关系与城市总体规划技术重点的转移 画 I........................一 提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发展发挥了共同和不同作用,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相互脱节现象.在国家严格实行城市土地使用指标配给政策下.城 ...

  • 关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基本问题的探讨
  • 第24卷第3期 2010年3月中国土地科学ChinaLandScienceV01.24No.3Mar.,2010 关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基本问题的探讨 王群,张颖,王万茂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属性和编制方法.研究方法:依据投 ...

  •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 第26卷第5期地域研究与开发 V01.26No.5 2007年lO月 AREALRESEARCHANDDEVELOPMENT 0e1..2007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 欧雄,冯长春,李方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京100871) 摘要:在我国城镇土地利用从外延扩展走向内 ...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毕业论文
  •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题目 城市边缘区规划失效的根源解析及政策改进研究 我国城市绿道的规划途径初探 三维模拟在林场景观设计及数字动态校园研究中的应用 西安园林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中城市土地多目标空间优化配置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研究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科技需求及对策研究 面向灾害防御的城乡重建规 ...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论文文献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 年 三月 二十 日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论文文献 本团队专业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理论分析等,详情见结尾处.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

  •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3 年春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问题(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和耕地 保护的矛盾,探讨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的协调途径,提出 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空间管制措施) 农地流转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通过农地流转的途 径.流转价格.流转用途等方面的问题, ...

  •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0405 一.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 ...

  • 城市区域交通影响评价定位与方法
  • 第34卷第8期 2008年8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0FBEIJINGUNIVERSITY0FTECHNOLoGY V01.34No.8 Aug.2008 城市区域交通影响评价定位与方法 王根城,刘小明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2) 摘要:为了改善现行单体交 ...

  •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 30 现代化农业2009年第3期(总第356期)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李亚萍,马蓉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通过划分评价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德尔斐法等多种方法确定权重,探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与步骤.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