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种植业》
一、备课
(一)理解课程要求
1、教学重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二)分析学生知识背景
1、学生对种植有较深的生活体验。
2、南北种植业差异较大,学生对本地种植熟悉,其它区域陌生。
(三)准备资源
1、查找卫星IP 资源中提供了本节课的教学示范教案(图3-19),加以分析、借鉴。
图 3-19 卫星IP 资源所提供的“种植业”的教案示例
2、卫星IP 资源提供了适合教师讲授的演示课件,和一些扩展资料(图3-20)。
图 3-20卫星IP 资源所提供的“种植业”课件与扩展资料
3、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以“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商品粮基地”、“发展种植业”等为关键词查找相关的扩展资料。
如“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的扩展资料──二十一世纪中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挑战 、解决好水问题 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等。
(四)确定教学活动
1、选择教学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更好的展示媒体,方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设计学生活动。
种植与农村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学生有很多的生活体验,但种植的意义和种植业的分布等情况学生较少了解,所以在学生活动设计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能力”的知识内容讲解中,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内容
或自我阅读扩展资料,自己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观点。
3、整合课件
将扩展资料以 WEB的方式放入服务器中,通过浏览器查阅,或以单独文件夹的方式发送给每台学生机的桌面。没有条件上互联网的学校,教师可以先行查找相关文章下载,丰富扩展资料以备学生查询。
(五)选择评价方式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观察 学生的作品, 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自测题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
二、教学实施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我们周围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引入: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二)新课讲授
1、教师提问: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
通过学生回答,总结得出结论: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2、教师提问:什么是农业?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的产业。
3、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图3-21),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图 3-21农业的分类图片
4、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图3-22)。(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纺织工业、造酒,是酿造工业)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粮食,所以叫米酒)
图 3-22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
5、展示农机作业的图片(图3-23)。(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图 3-23农机作业的图片
6、请同学们分析:大农业的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要?(种植业。所以,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转入第一节种植业的教学。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的概念: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它深受多种自然条件的影响。
7、(提问)那么,这个生产部门有哪两个必需的自然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种植业的两个必需自然条件(一是土地,二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8、(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种植农作物?(高山、戈壁、沙漠等土
地不能种庄稼)。什么样的土地可以种庄稼呢?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的土地,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即只有耕地,才能发展种植业。
9、展示水田、旱地、梯田的图片(图3-2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耕地都完全一样呢?为什么北京不能种椰子,黑龙江不能种香蕉,新疆不能种水稻?综合上面的分析,既要有耕地,又要有适宜的气候,两者都具备,才能发展种植业(转入种植业的地区分布)。所以,世界上温带和热带的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往往成为人类发展种植业最早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请学生说出世界著名的文明发祥地(南亚的印度河—恒河平原,西亚的两河平原,北非的尼罗河三角洲,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图 3-24水田、旱地、梯田的图片
10、请同学们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从地形、气候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满足上述两方面条件的地区在什么地方?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图3—25),指导学生阅读,得出:我国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图 3-25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
11、播放动画: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3-26),请学生辨认农作物并了解各种农作物主要分布的地区。总结各种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一边看动画概括,一边指导学生填下面的表。 耕地类型
温度带 干湿状况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熟 制
北 方 南 方
图 3-26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12、通过问题转到我国南北农业的差异
(三)问题探究
通过查阅资料和互联网,小组合作,总结归纳资料。以“为什么粮食生产
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和“我国如何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商品粮基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发展种植业”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和扩展资料。
1、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得出结论。
2、开展活动:请同学们筹划一下我国如何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3、课上做练习,填注九大商品粮基地图 。
4、请学生欣赏教材前面插页的彩图,课堂总结 。
(四)展示学生作品
应用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引导科学的观点。选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表观点,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五)成长记录档案袋
布置作业使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总结,形成文章,可记录在档案袋中。 • 教学过程简表
表 3-5初二地理《种植业》教学过程简表 课题 初二地理《种植业》
教师活动 课时 1 教学过程 媒体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
新课引入 回答问题,引入课题
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
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
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
识。我们周围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样的职
业,做什么样的工作?
提问:什么是农业?启发
观察图片,分析农
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
图片
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
回答问题
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同学们分析:大农业的
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
要?(种植业。所以,狭
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新课讲授 图片 转入第一节种植业的教参与讨论,观察图片,
学。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做练习,填图
的概念:种植业是指在耕
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
产部门。它深受多种自然
条件的影响。
播放动画,指导学生填写
动画 中国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观看动画,讨论,填表 物分布表
问题探究 网络资源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上网查产品与人们生活关系,
访问互联网,通过小组合资料,利用互联网的搜作查询资料 索引擎,以“粮食生产
和人类的关系”和“发
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商品粮基地”、“发
展种植业”等为关键词
查找相关的扩展资料。讨论得出问题答案
展示自己作品,互相评
评价 互评与点评方式结合
论
返 回
初二地理《种植业》
一、备课
(一)理解课程要求
1、教学重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二)分析学生知识背景
1、学生对种植有较深的生活体验。
2、南北种植业差异较大,学生对本地种植熟悉,其它区域陌生。
(三)准备资源
1、查找卫星IP 资源中提供了本节课的教学示范教案(图3-19),加以分析、借鉴。
图 3-19 卫星IP 资源所提供的“种植业”的教案示例
2、卫星IP 资源提供了适合教师讲授的演示课件,和一些扩展资料(图3-20)。
图 3-20卫星IP 资源所提供的“种植业”课件与扩展资料
3、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以“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商品粮基地”、“发展种植业”等为关键词查找相关的扩展资料。
如“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的扩展资料──二十一世纪中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挑战 、解决好水问题 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等。
(四)确定教学活动
1、选择教学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更好的展示媒体,方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设计学生活动。
种植与农村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学生有很多的生活体验,但种植的意义和种植业的分布等情况学生较少了解,所以在学生活动设计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能力”的知识内容讲解中,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内容
或自我阅读扩展资料,自己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观点。
3、整合课件
将扩展资料以 WEB的方式放入服务器中,通过浏览器查阅,或以单独文件夹的方式发送给每台学生机的桌面。没有条件上互联网的学校,教师可以先行查找相关文章下载,丰富扩展资料以备学生查询。
(五)选择评价方式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观察 学生的作品, 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自测题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
二、教学实施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我们周围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引入: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二)新课讲授
1、教师提问: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
通过学生回答,总结得出结论: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2、教师提问:什么是农业?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的产业。
3、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图3-21),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图 3-21农业的分类图片
4、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图3-22)。(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纺织工业、造酒,是酿造工业)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粮食,所以叫米酒)
图 3-22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
5、展示农机作业的图片(图3-23)。(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图 3-23农机作业的图片
6、请同学们分析:大农业的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要?(种植业。所以,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转入第一节种植业的教学。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的概念: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它深受多种自然条件的影响。
7、(提问)那么,这个生产部门有哪两个必需的自然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种植业的两个必需自然条件(一是土地,二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8、(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种植农作物?(高山、戈壁、沙漠等土
地不能种庄稼)。什么样的土地可以种庄稼呢?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的土地,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即只有耕地,才能发展种植业。
9、展示水田、旱地、梯田的图片(图3-2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耕地都完全一样呢?为什么北京不能种椰子,黑龙江不能种香蕉,新疆不能种水稻?综合上面的分析,既要有耕地,又要有适宜的气候,两者都具备,才能发展种植业(转入种植业的地区分布)。所以,世界上温带和热带的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往往成为人类发展种植业最早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请学生说出世界著名的文明发祥地(南亚的印度河—恒河平原,西亚的两河平原,北非的尼罗河三角洲,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图 3-24水田、旱地、梯田的图片
10、请同学们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从地形、气候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满足上述两方面条件的地区在什么地方?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图3—25),指导学生阅读,得出:我国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图 3-25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
11、播放动画: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3-26),请学生辨认农作物并了解各种农作物主要分布的地区。总结各种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一边看动画概括,一边指导学生填下面的表。 耕地类型
温度带 干湿状况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熟 制
北 方 南 方
图 3-26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12、通过问题转到我国南北农业的差异
(三)问题探究
通过查阅资料和互联网,小组合作,总结归纳资料。以“为什么粮食生产
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和“我国如何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商品粮基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发展种植业”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和扩展资料。
1、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得出结论。
2、开展活动:请同学们筹划一下我国如何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3、课上做练习,填注九大商品粮基地图 。
4、请学生欣赏教材前面插页的彩图,课堂总结 。
(四)展示学生作品
应用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引导科学的观点。选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表观点,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五)成长记录档案袋
布置作业使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总结,形成文章,可记录在档案袋中。 • 教学过程简表
表 3-5初二地理《种植业》教学过程简表 课题 初二地理《种植业》
教师活动 课时 1 教学过程 媒体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
新课引入 回答问题,引入课题
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
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
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
识。我们周围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样的职
业,做什么样的工作?
提问:什么是农业?启发
观察图片,分析农
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
图片
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
回答问题
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同学们分析:大农业的
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
要?(种植业。所以,狭
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新课讲授 图片 转入第一节种植业的教参与讨论,观察图片,
学。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做练习,填图
的概念:种植业是指在耕
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
产部门。它深受多种自然
条件的影响。
播放动画,指导学生填写
动画 中国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观看动画,讨论,填表 物分布表
问题探究 网络资源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上网查产品与人们生活关系,
访问互联网,通过小组合资料,利用互联网的搜作查询资料 索引擎,以“粮食生产
和人类的关系”和“发
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商品粮基地”、“发
展种植业”等为关键词
查找相关的扩展资料。讨论得出问题答案
展示自己作品,互相评
评价 互评与点评方式结合
论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