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种植业]

初二地理《种植业》

一、备课

(一)理解课程要求

1、教学重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二)分析学生知识背景

1、学生对种植有较深的生活体验。

2、南北种植业差异较大,学生对本地种植熟悉,其它区域陌生。

(三)准备资源

1、查找卫星IP 资源中提供了本节课的教学示范教案(图3-19),加以分析、借鉴。

图 3-19 卫星IP 资源所提供的“种植业”的教案示例

2、卫星IP 资源提供了适合教师讲授的演示课件,和一些扩展资料(图3-20)。

图 3-20卫星IP 资源所提供的“种植业”课件与扩展资料

3、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以“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商品粮基地”、“发展种植业”等为关键词查找相关的扩展资料。

如“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的扩展资料──二十一世纪中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挑战 、解决好水问题 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等。

(四)确定教学活动

1、选择教学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更好的展示媒体,方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设计学生活动。

种植与农村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学生有很多的生活体验,但种植的意义和种植业的分布等情况学生较少了解,所以在学生活动设计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能力”的知识内容讲解中,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内容

或自我阅读扩展资料,自己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观点。

3、整合课件

将扩展资料以 WEB的方式放入服务器中,通过浏览器查阅,或以单独文件夹的方式发送给每台学生机的桌面。没有条件上互联网的学校,教师可以先行查找相关文章下载,丰富扩展资料以备学生查询。

(五)选择评价方式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观察 学生的作品, 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自测题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

二、教学实施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我们周围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引入: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二)新课讲授

1、教师提问: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

通过学生回答,总结得出结论: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2、教师提问:什么是农业?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的产业。

3、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图3-21),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图 3-21农业的分类图片

4、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图3-22)。(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纺织工业、造酒,是酿造工业)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粮食,所以叫米酒)

图 3-22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

5、展示农机作业的图片(图3-23)。(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图 3-23农机作业的图片

6、请同学们分析:大农业的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要?(种植业。所以,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转入第一节种植业的教学。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的概念: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它深受多种自然条件的影响。

7、(提问)那么,这个生产部门有哪两个必需的自然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种植业的两个必需自然条件(一是土地,二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8、(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种植农作物?(高山、戈壁、沙漠等土

地不能种庄稼)。什么样的土地可以种庄稼呢?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的土地,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即只有耕地,才能发展种植业。

9、展示水田、旱地、梯田的图片(图3-2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耕地都完全一样呢?为什么北京不能种椰子,黑龙江不能种香蕉,新疆不能种水稻?综合上面的分析,既要有耕地,又要有适宜的气候,两者都具备,才能发展种植业(转入种植业的地区分布)。所以,世界上温带和热带的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往往成为人类发展种植业最早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请学生说出世界著名的文明发祥地(南亚的印度河—恒河平原,西亚的两河平原,北非的尼罗河三角洲,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图 3-24水田、旱地、梯田的图片

10、请同学们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从地形、气候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满足上述两方面条件的地区在什么地方?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图3—25),指导学生阅读,得出:我国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图 3-25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

11、播放动画: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3-26),请学生辨认农作物并了解各种农作物主要分布的地区。总结各种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一边看动画概括,一边指导学生填下面的表。 耕地类型

温度带 干湿状况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熟 制

北 方 南 方

图 3-26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12、通过问题转到我国南北农业的差异

(三)问题探究

通过查阅资料和互联网,小组合作,总结归纳资料。以“为什么粮食生产

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和“我国如何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商品粮基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发展种植业”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和扩展资料。

1、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得出结论。

2、开展活动:请同学们筹划一下我国如何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3、课上做练习,填注九大商品粮基地图 。

4、请学生欣赏教材前面插页的彩图,课堂总结 。

(四)展示学生作品

应用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引导科学的观点。选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表观点,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五)成长记录档案袋

布置作业使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总结,形成文章,可记录在档案袋中。 • 教学过程简表

表 3-5初二地理《种植业》教学过程简表 课题 初二地理《种植业》

教师活动 课时 1 教学过程 媒体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

新课引入 回答问题,引入课题

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

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

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

识。我们周围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样的职

业,做什么样的工作?

提问:什么是农业?启发

观察图片,分析农

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

图片

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

回答问题

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同学们分析:大农业的

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

要?(种植业。所以,狭

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新课讲授 图片 转入第一节种植业的教参与讨论,观察图片,

学。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做练习,填图

的概念:种植业是指在耕

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

产部门。它深受多种自然

条件的影响。

播放动画,指导学生填写

动画 中国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观看动画,讨论,填表 物分布表

问题探究 网络资源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上网查产品与人们生活关系,

访问互联网,通过小组合资料,利用互联网的搜作查询资料 索引擎,以“粮食生产

和人类的关系”和“发

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商品粮基地”、“发

展种植业”等为关键词

查找相关的扩展资料。讨论得出问题答案

展示自己作品,互相评

评价 互评与点评方式结合

返 回

初二地理《种植业》

一、备课

(一)理解课程要求

1、教学重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二)分析学生知识背景

1、学生对种植有较深的生活体验。

2、南北种植业差异较大,学生对本地种植熟悉,其它区域陌生。

(三)准备资源

1、查找卫星IP 资源中提供了本节课的教学示范教案(图3-19),加以分析、借鉴。

图 3-19 卫星IP 资源所提供的“种植业”的教案示例

2、卫星IP 资源提供了适合教师讲授的演示课件,和一些扩展资料(图3-20)。

图 3-20卫星IP 资源所提供的“种植业”课件与扩展资料

3、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以“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商品粮基地”、“发展种植业”等为关键词查找相关的扩展资料。

如“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的扩展资料──二十一世纪中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挑战 、解决好水问题 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等。

(四)确定教学活动

1、选择教学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更好的展示媒体,方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设计学生活动。

种植与农村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学生有很多的生活体验,但种植的意义和种植业的分布等情况学生较少了解,所以在学生活动设计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能力”的知识内容讲解中,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内容

或自我阅读扩展资料,自己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观点。

3、整合课件

将扩展资料以 WEB的方式放入服务器中,通过浏览器查阅,或以单独文件夹的方式发送给每台学生机的桌面。没有条件上互联网的学校,教师可以先行查找相关文章下载,丰富扩展资料以备学生查询。

(五)选择评价方式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观察 学生的作品, 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自测题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

二、教学实施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我们周围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引入: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二)新课讲授

1、教师提问: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

通过学生回答,总结得出结论: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2、教师提问:什么是农业?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的产业。

3、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图3-21),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图 3-21农业的分类图片

4、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图3-22)。(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纺织工业、造酒,是酿造工业)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粮食,所以叫米酒)

图 3-22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

5、展示农机作业的图片(图3-23)。(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图 3-23农机作业的图片

6、请同学们分析:大农业的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要?(种植业。所以,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转入第一节种植业的教学。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的概念: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它深受多种自然条件的影响。

7、(提问)那么,这个生产部门有哪两个必需的自然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种植业的两个必需自然条件(一是土地,二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8、(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种植农作物?(高山、戈壁、沙漠等土

地不能种庄稼)。什么样的土地可以种庄稼呢?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的土地,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即只有耕地,才能发展种植业。

9、展示水田、旱地、梯田的图片(图3-2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耕地都完全一样呢?为什么北京不能种椰子,黑龙江不能种香蕉,新疆不能种水稻?综合上面的分析,既要有耕地,又要有适宜的气候,两者都具备,才能发展种植业(转入种植业的地区分布)。所以,世界上温带和热带的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往往成为人类发展种植业最早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请学生说出世界著名的文明发祥地(南亚的印度河—恒河平原,西亚的两河平原,北非的尼罗河三角洲,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图 3-24水田、旱地、梯田的图片

10、请同学们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从地形、气候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满足上述两方面条件的地区在什么地方?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图3—25),指导学生阅读,得出:我国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图 3-25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

11、播放动画: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3-26),请学生辨认农作物并了解各种农作物主要分布的地区。总结各种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一边看动画概括,一边指导学生填下面的表。 耕地类型

温度带 干湿状况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熟 制

北 方 南 方

图 3-26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12、通过问题转到我国南北农业的差异

(三)问题探究

通过查阅资料和互联网,小组合作,总结归纳资料。以“为什么粮食生产

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和“我国如何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商品粮基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发展种植业”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和扩展资料。

1、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得出结论。

2、开展活动:请同学们筹划一下我国如何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3、课上做练习,填注九大商品粮基地图 。

4、请学生欣赏教材前面插页的彩图,课堂总结 。

(四)展示学生作品

应用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引导科学的观点。选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表观点,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五)成长记录档案袋

布置作业使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总结,形成文章,可记录在档案袋中。 • 教学过程简表

表 3-5初二地理《种植业》教学过程简表 课题 初二地理《种植业》

教师活动 课时 1 教学过程 媒体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

新课引入 回答问题,引入课题

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

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

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

识。我们周围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样的职

业,做什么样的工作?

提问:什么是农业?启发

观察图片,分析农

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

图片

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

回答问题

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同学们分析:大农业的

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

要?(种植业。所以,狭

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新课讲授 图片 转入第一节种植业的教参与讨论,观察图片,

学。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做练习,填图

的概念:种植业是指在耕

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

产部门。它深受多种自然

条件的影响。

播放动画,指导学生填写

动画 中国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观看动画,讨论,填表 物分布表

问题探究 网络资源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上网查产品与人们生活关系,

访问互联网,通过小组合资料,利用互联网的搜作查询资料 索引擎,以“粮食生产

和人类的关系”和“发

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商品粮基地”、“发

展种植业”等为关键词

查找相关的扩展资料。讨论得出问题答案

展示自己作品,互相评

评价 互评与点评方式结合

返 回


相关内容

  • 初二学业考试模拟题初二地理试题
  • 2012初二学业考试模拟题初 二 地 理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南.北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多种科学研究,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目前,我国在两极地区已经先后建成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它们分别是:①长城站(62°S,59°W).②中山站(69°S,76°E) ...

  • 初二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卷
  • 初二地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1.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 ) A.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C.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D.黄海.东海.南海.渤海 2.我国最大的岛屿是( ) ...

  • 初二地理上册期终复习知识点总结
  • 第一单元 国土与居民 第1课 中国的疆域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疆域:①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 度,长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度,长约5000千米:②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 ...

  • 初二地理上册期终复习知识点总结(1)
  • 第一单元 国土与居民 第1课 中国的疆域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疆域:①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 度,长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度,长约5000千米:②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 ...

  • 2014深圳湘教版初二地理生物会考模拟试题
  • 1.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最小的是 A.世界政区图 B.深圳旅游图 C.中国水系图 D.四川地形图 2.有一种叫美利奴的绵羊,毛软又长,国际上许多上等的毛质服装都是由美利奴羊毛制成的.这种优质的羊毛主要来自 A.中国 B.澳大利亚 C.英国 D.美国 3.油轮从海湾地区运输石油到日本,其中最 ...

  •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图文(2013新)
  •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提纲(2013年)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

  • 初二地理第三册复习提纲及答案
  • 初二地理第三册复习提纲及答案 一.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1. ,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 2. 我国陆地面积达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3. ...

  • 初二地理练习题
  •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1. 半球位置: 2. 经度位置:东西跨相差 3.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大部分位于小部分 在 热 带.造成我国 南北 气候差异很大. 4. 海陆位置:. 1. 面积:陆地总面积约位. 2. 领土四至点:最北端- 最南端-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 ...

  • 2015-2016学年度初二地理试卷及答案
  • 2015-2016学年度初二地理试卷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这也充分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甜北咸,南船北马 B.四川.重庆人爱吃辣 C.山西人口味偏酸 D.东牧西耕,东尖西平 2.南方地区与北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