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汉代经学

龚延明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9月04日   15 版)

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历来是汉代经学史中的一个学术热点。何谓今、古文经?其产生的由来与两者有何差别?请试读:

何谓“经”?   本非书籍名。本义“南、北道”,书名属引申。

战国时百家,  其书始称经。百家讲治道,治道书为“经”。

自汉武重儒,  儒术得独尊,百家皆废黜,其书不称经。

治国用儒道,  儒籍专称“经”:“五经”与“六经”,“九经”、“十三经”。汉代有《五经》,清代《十三经》。

历朝重儒典,  经学传至今。汉代之学术,经学最著名。

汉初六十年,  重“黄老”、刑名。至汉武刘彻,儒学入朝廷。

成为官方学,  地位始飚升。设“五经博士”,办太学治经。

西汉之秀才,  以“三科”取人。曰“明经”一科,顾名须通经。

读经求利禄,  经学日兴盛。博士本五家,汉学重师承,

后至十四家,  元帝前形成。讲经口相授,门户之见深。

《尚书》伏生传,  《公羊》胡毋生。其它《诗》、《礼》、《易》,莫不有师尊。

《五经》之文本,  用隶书写成。以上十四家,后称“今文经”。

其地位崇高,  政治家拐棍。以《春秋》决狱,以《诗》经谏诤。

以《礼》齐家国,  以《尚书》鉴政。以“微言大义”,为一统立论。

经学至平帝,  崛起“古文经”。古文古籀文,秦以前流行,

秦始皇禁书,  经书几毁尽。汉废“挟书令”,发现古文经。

有《古文尚书》,  《毛诗》、《左传》等。

皆用籀文写,  其言能验证。产生新学派,推手为刘歆。

刘歆校秘书,  熟读古文经。古经重史实,刘歆以为真。

于是上奏书,  学官须新增。古文经博士,宜立于朝廷。

哀帝难决定,  令博士讨论。今文家反对,刘歆难立身。

出为守五原,  不复入京城。至王莽秉政,又重用刘歆。

古经立学官,  推崇古文经。自东汉之后,古、今文并存。

今文重治世,  善章句推衍。为官方利用,利禄笼络人。

阴阳五行化,  掺谶纬迷信。古文重训诂,阐经重学问。

今文日堕落,  古文得士心。汉经学大师,多出于古文。

撰《说文解字》,  为东汉许慎。破穿凿附会,立训诂求真。

至大师郑玄,  遍注释群经。大典尽囊括,混一古今文。

其淹瞻广博,  两汉第一人。汉“郑学”一出,熄古今之争。

汉学之倡明,  为清儒继承。熹平之四年,蔡邕正《六经》,

隶书于石碑,  石工镌碑文。立于太学外,官府定经本。

流传之谬误,  得一一刊正。观视与摹写,日聚车千乘。

此经学范本,  称“熹平石经”。

龚延明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9月04日   15 版)

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历来是汉代经学史中的一个学术热点。何谓今、古文经?其产生的由来与两者有何差别?请试读:

何谓“经”?   本非书籍名。本义“南、北道”,书名属引申。

战国时百家,  其书始称经。百家讲治道,治道书为“经”。

自汉武重儒,  儒术得独尊,百家皆废黜,其书不称经。

治国用儒道,  儒籍专称“经”:“五经”与“六经”,“九经”、“十三经”。汉代有《五经》,清代《十三经》。

历朝重儒典,  经学传至今。汉代之学术,经学最著名。

汉初六十年,  重“黄老”、刑名。至汉武刘彻,儒学入朝廷。

成为官方学,  地位始飚升。设“五经博士”,办太学治经。

西汉之秀才,  以“三科”取人。曰“明经”一科,顾名须通经。

读经求利禄,  经学日兴盛。博士本五家,汉学重师承,

后至十四家,  元帝前形成。讲经口相授,门户之见深。

《尚书》伏生传,  《公羊》胡毋生。其它《诗》、《礼》、《易》,莫不有师尊。

《五经》之文本,  用隶书写成。以上十四家,后称“今文经”。

其地位崇高,  政治家拐棍。以《春秋》决狱,以《诗》经谏诤。

以《礼》齐家国,  以《尚书》鉴政。以“微言大义”,为一统立论。

经学至平帝,  崛起“古文经”。古文古籀文,秦以前流行,

秦始皇禁书,  经书几毁尽。汉废“挟书令”,发现古文经。

有《古文尚书》,  《毛诗》、《左传》等。

皆用籀文写,  其言能验证。产生新学派,推手为刘歆。

刘歆校秘书,  熟读古文经。古经重史实,刘歆以为真。

于是上奏书,  学官须新增。古文经博士,宜立于朝廷。

哀帝难决定,  令博士讨论。今文家反对,刘歆难立身。

出为守五原,  不复入京城。至王莽秉政,又重用刘歆。

古经立学官,  推崇古文经。自东汉之后,古、今文并存。

今文重治世,  善章句推衍。为官方利用,利禄笼络人。

阴阳五行化,  掺谶纬迷信。古文重训诂,阐经重学问。

今文日堕落,  古文得士心。汉经学大师,多出于古文。

撰《说文解字》,  为东汉许慎。破穿凿附会,立训诂求真。

至大师郑玄,  遍注释群经。大典尽囊括,混一古今文。

其淹瞻广博,  两汉第一人。汉“郑学”一出,熄古今之争。

汉学之倡明,  为清儒继承。熹平之四年,蔡邕正《六经》,

隶书于石碑,  石工镌碑文。立于太学外,官府定经本。

流传之谬误,  得一一刊正。观视与摹写,日聚车千乘。

此经学范本,  称“熹平石经”。


相关内容

  • 汉代文学(概说)
  • 汉代文学(文学品种增多) 1. 诗歌: 四言诗.骚体.乐府.文人五言诗.七言萌芽 2. 赋:一代之文学(主要体现在品种的更新上) 3. 散文:样式多(政论.哲理),史传散文.书信体散文(丰富.优秀).杂史杂传(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小说,有虚构成分) 精品:史记,乐府,文人五言(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 ...

  • 汉代学术的历史地位
  • 作者:熊铁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年01期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56(2003)05-0045-15 20世纪最后一二十年,有学者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大约是因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可以重新讨论和解决一些"古史& ...

  •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
  • 浅谈中国古代哲学 在我使用"中国古代哲学"这个词的时候,已经先入为主地承认了中国是有哲学的.而且说到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确实有实质的内容与之相呼应.比如先秦的诸子百家学说,两汉的经学,宋明理学等,也就是中国的传统思想. 稍微细心一点的人会发现,在中国的传统学术中,本没有&q ...

  • 汉代文学的总体情况
  • 汉代文学的总体情况 汉初统治者在经济上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政治上提倡黄老思想.汉初文学创作比较关心国家和社会问题,吸取先秦文学创作的经验,总结先秦文学的精华.国力增强之后,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限制了作家们的文学创作.由于统治者要求,歌功颂德的文学盛行. 汉代 ...

  • 2015年高考四川省语文真题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 文 一.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 B.豆豉chǐ 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 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 ...

  • 贺庆国老师讲宋明理学
  • 2016年11月9日贺老师关于宋明理学音频转文字版 山西 郭雅婷老师整理 按照冯友兰先生在晚年的讲法,中国哲学讨论的论域 的问题不是一个,而是三个,是宇宙.社会.人生. 宇宙是人生活与其中的客观环境,用中国思想的术语说就是天. 社会是群体的生活方式,人生是个人的生存方式,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用中国哲学 ...

  • 2015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
  • 2015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第1卷l 至3页,第II 卷4至6页,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 (单项选择题 ...

  • [国学精神]
  • <国学精神> 主讲人: 李里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学工作室主任 时间:2011年12月9日 15:00-17:00 地点:川师美术学院A109 <易经>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 ...

  • 汉哀帝改制考论_郭善兵
  • 第34卷第6期2008年11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fXuzhouNormalUn.i(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Vo.l34,No.6 Nov.,2008 汉哀帝改制考论 郭善兵 (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河南开封 475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