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楚衣裳2011年第12期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无论为义为情,妆扮对于“士”或“女”却是再重要不过。黄帝“重衣裳而治天下”,衣裳是开化和文明的标志,更是身份的象征。“三分相貌,七分打扮”,衣冠楚楚者符合礼仪,自然容易获取他人的好感。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56741.htm  汉服指中国汉族主流的穿着,或指汉朝时形成的服装规范,总而言之,是中国延续几千年的汉文化的正统着装。与汉服对应的是胡服,指其他民族的衣服,西服也可归于此类。汉服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先秦时就流行的“深衣制”,指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其特点为上衣和下裳相连,衣襟右掩,下摆不开衩,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垂及踝部。因其前后深长,故称深衣。   但以深衣区分汉服与胡服,则为不妥。无论东西方服装,汉服或胡服,上衣下裳都有相连或分开的形式。再考虑上下衣裳的繁复与否,是短裙还是拖地长裙,行动是否方便,全看着衣之人的身份或所在场合。以身份而论,一般的百姓或工人,着短装以方便于劳作,比如短衣、短衫、裤子,西服也算是工作服装的一种;西方的古代哲学家、贵族、女士,中国传统的文人士大夫、大门不出的楼上小姐,好长袍、长衫、长裙。以场合而论,短装适合运动、军事的场合,比如马裤、紧腿;长装适合休闲的场合,不一定与身份相关,比如睡衣等。   服装的面料,最初是葛、麻的,这两者一般用于平民的穿着。葛布质地细薄,除作衣料外,魏晋以来多用来制作手巾或佩巾等。麻布出汗不贴身,质地轻,色调柔和大方,但弹性、抗皱性及耐磨性差,有刺痒感。至于棉布,宋代以后棉种才传入内地,“棉”字才正式出现。元初黄道婆从海南岛传入了先进的纺织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促进了棉织业的推广。在黄道婆的故乡上海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由于棉织品质地柔和,穿着舒服,价格又比丝质品低廉,所以很快取代葛、麻,成为大众化的穿着。   丝绸是上层社会一直推崇的,丝织物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服装文化,以丝为名的有帛、缯、绢、纱、绫罗、绸缎、锦绣等,不胜枚举。中国战国以前统称丝织物为帛,秦汉以后又称为缯。绢是以生丝为经纬,采用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的丝织物,质地挺爽,供书画、裱糊扇面、扎制灯彩之用。纱指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织品。绫采用斜纹组织或斜纹变化组织,表面具有斜向织纹,质地轻薄。罗是表面具有纱空眼的花素织物,风格雅致,质地紧密,穿着凉爽,常用作夏季衣料。绸是丝织品中最重要的一类,采用平纹组织或变化组织,经纬交错,无其他明显特征的丝织品都可称为绸。缎是丝绸产品中技术最为复杂、外观最为绚丽多彩的品种,其外观平滑、光亮,被大量用在衣服及围巾上。锦泛指具有多种彩色花纹的丝织物。锦的生产工艺要求高,织造难度大,是古代最贵重的织物。“绵,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古人把锦看成和黄金等价。古人以“锦衣玉袍”、“衣锦还乡”来形容人的富贵和成功。南京云锦、杭州织锦、苏州宋锦、成都蜀锦为四大名锦。绣是指刺绣的工艺,在我国出名的有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这四大名绣。   如何以汉服的名义恢复中国传统服装文化,也是不易。中国历朝历代的变迁,外来文化已经深深融合到了汉文化中去。只有寻出文化的精髓所在,那才是汉服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为汉袍,指长至足跟,有表有里的服装。汉代四百年间,一直以袍为礼服,袍服的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却收缩紧小。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汉服以宽大而遮荫避暑,走动起来习习生风,这和阿拉伯长袍的功用是一样的,飘逸潇洒,是古代的典雅风范。   二为大衫,袖口宽敞,领和袖都有边缘,衣衫肥长到膝部,束大带。魏晋时,文人受佛道影响,崇尚玄学,喝酒赋诗,于世俗礼仪不屑一顾,袒胸露乳,就是这种大衫。这最能体现放荡不羁的魏晋风范。   三为道衣,本为道教之法服,后来一般文人也好此服装。道教产生之初,道衣曾以鹤羽等鸟类的羽毛拈绒,然后编织而成,称“鹤氅”,展如鸟翼,取神仙飞升之意。道衣也称道袍,宽博,长至足,用黄色或淡绿色的绫绢制成,其领与袖、前襟用黑缎为缘边。这是适合端坐、冥想、行走的服装。   四为深衣,最美者为晋代的“纤�”,通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因形似旌旗而名之曰“�”。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名为“纤”,走起路来,随风飘起,如燕子轻舞,故有“华带飞�”的美妙形容。“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曹植《洛神赋》中洛神所穿的应该就是这种服装。   五为披风,指披用的外衣,又称“大氅”,无袖、颈部系带,披在肩上用以防风御寒。短者曾称帔,长者又称斗篷,斗篷一般连帽。披风多为一片式结构,多为北方人和儿童在冬季穿用,后也泛指斗篷。披风在中国清代主要用作上层社会妇女的礼服外衣,含高贵之意,用绸缎缝制。这是能体现中国传统女性含蓄与从容之美的。   六为蓑衣,蓑衣最初用棕麻编成,以御雨雪。“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人戴青箬笠,穿绿蓑衣,这是自在逍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冷静的孤独。这等闲情雅致,不是现代人容易得到的了。   而今日所谓“唐装”,和真正唐朝的服装联系不大,是以唐朝之名而结合清朝服饰创出来的仿古服饰。女性的旗袍、男性的长衫和马褂,都是满族的民族服饰及其延续,并非华夏民族主流传承的服饰。如果以唐装和旗袍作为汉文化的代表,倒是有失偏颇了。   另有蓝底白花的土布。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又因为主要产于苗、瑶地区,所以又称为“瑶斑布”。蓝印花布在清代的江南再次焕发了光彩,这正是服装文化穿越千年,跨地域文化交流的最好佐证。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无论为义为情,妆扮对于“士”或“女”却是再重要不过。黄帝“重衣裳而治天下”,衣裳是开化和文明的标志,更是身份的象征。“三分相貌,七分打扮”,衣冠楚楚者符合礼仪,自然容易获取他人的好感。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56741.htm  汉服指中国汉族主流的穿着,或指汉朝时形成的服装规范,总而言之,是中国延续几千年的汉文化的正统着装。与汉服对应的是胡服,指其他民族的衣服,西服也可归于此类。汉服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先秦时就流行的“深衣制”,指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其特点为上衣和下裳相连,衣襟右掩,下摆不开衩,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垂及踝部。因其前后深长,故称深衣。   但以深衣区分汉服与胡服,则为不妥。无论东西方服装,汉服或胡服,上衣下裳都有相连或分开的形式。再考虑上下衣裳的繁复与否,是短裙还是拖地长裙,行动是否方便,全看着衣之人的身份或所在场合。以身份而论,一般的百姓或工人,着短装以方便于劳作,比如短衣、短衫、裤子,西服也算是工作服装的一种;西方的古代哲学家、贵族、女士,中国传统的文人士大夫、大门不出的楼上小姐,好长袍、长衫、长裙。以场合而论,短装适合运动、军事的场合,比如马裤、紧腿;长装适合休闲的场合,不一定与身份相关,比如睡衣等。   服装的面料,最初是葛、麻的,这两者一般用于平民的穿着。葛布质地细薄,除作衣料外,魏晋以来多用来制作手巾或佩巾等。麻布出汗不贴身,质地轻,色调柔和大方,但弹性、抗皱性及耐磨性差,有刺痒感。至于棉布,宋代以后棉种才传入内地,“棉”字才正式出现。元初黄道婆从海南岛传入了先进的纺织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促进了棉织业的推广。在黄道婆的故乡上海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由于棉织品质地柔和,穿着舒服,价格又比丝质品低廉,所以很快取代葛、麻,成为大众化的穿着。   丝绸是上层社会一直推崇的,丝织物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服装文化,以丝为名的有帛、缯、绢、纱、绫罗、绸缎、锦绣等,不胜枚举。中国战国以前统称丝织物为帛,秦汉以后又称为缯。绢是以生丝为经纬,采用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的丝织物,质地挺爽,供书画、裱糊扇面、扎制灯彩之用。纱指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织品。绫采用斜纹组织或斜纹变化组织,表面具有斜向织纹,质地轻薄。罗是表面具有纱空眼的花素织物,风格雅致,质地紧密,穿着凉爽,常用作夏季衣料。绸是丝织品中最重要的一类,采用平纹组织或变化组织,经纬交错,无其他明显特征的丝织品都可称为绸。缎是丝绸产品中技术最为复杂、外观最为绚丽多彩的品种,其外观平滑、光亮,被大量用在衣服及围巾上。锦泛指具有多种彩色花纹的丝织物。锦的生产工艺要求高,织造难度大,是古代最贵重的织物。“绵,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古人把锦看成和黄金等价。古人以“锦衣玉袍”、“衣锦还乡”来形容人的富贵和成功。南京云锦、杭州织锦、苏州宋锦、成都蜀锦为四大名锦。绣是指刺绣的工艺,在我国出名的有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这四大名绣。   如何以汉服的名义恢复中国传统服装文化,也是不易。中国历朝历代的变迁,外来文化已经深深融合到了汉文化中去。只有寻出文化的精髓所在,那才是汉服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为汉袍,指长至足跟,有表有里的服装。汉代四百年间,一直以袍为礼服,袍服的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却收缩紧小。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汉服以宽大而遮荫避暑,走动起来习习生风,这和阿拉伯长袍的功用是一样的,飘逸潇洒,是古代的典雅风范。   二为大衫,袖口宽敞,领和袖都有边缘,衣衫肥长到膝部,束大带。魏晋时,文人受佛道影响,崇尚玄学,喝酒赋诗,于世俗礼仪不屑一顾,袒胸露乳,就是这种大衫。这最能体现放荡不羁的魏晋风范。   三为道衣,本为道教之法服,后来一般文人也好此服装。道教产生之初,道衣曾以鹤羽等鸟类的羽毛拈绒,然后编织而成,称“鹤氅”,展如鸟翼,取神仙飞升之意。道衣也称道袍,宽博,长至足,用黄色或淡绿色的绫绢制成,其领与袖、前襟用黑缎为缘边。这是适合端坐、冥想、行走的服装。   四为深衣,最美者为晋代的“纤�”,通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因形似旌旗而名之曰“�”。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名为“纤”,走起路来,随风飘起,如燕子轻舞,故有“华带飞�”的美妙形容。“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曹植《洛神赋》中洛神所穿的应该就是这种服装。   五为披风,指披用的外衣,又称“大氅”,无袖、颈部系带,披在肩上用以防风御寒。短者曾称帔,长者又称斗篷,斗篷一般连帽。披风多为一片式结构,多为北方人和儿童在冬季穿用,后也泛指斗篷。披风在中国清代主要用作上层社会妇女的礼服外衣,含高贵之意,用绸缎缝制。这是能体现中国传统女性含蓄与从容之美的。   六为蓑衣,蓑衣最初用棕麻编成,以御雨雪。“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人戴青箬笠,穿绿蓑衣,这是自在逍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冷静的孤独。这等闲情雅致,不是现代人容易得到的了。   而今日所谓“唐装”,和真正唐朝的服装联系不大,是以唐朝之名而结合清朝服饰创出来的仿古服饰。女性的旗袍、男性的长衫和马褂,都是满族的民族服饰及其延续,并非华夏民族主流传承的服饰。如果以唐装和旗袍作为汉文化的代表,倒是有失偏颇了。   另有蓝底白花的土布。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又因为主要产于苗、瑶地区,所以又称为“瑶斑布”。蓝印花布在清代的江南再次焕发了光彩,这正是服装文化穿越千年,跨地域文化交流的最好佐证。


相关内容

  • 成语中的服饰文化
  • 成语中的服饰文化 汉族,这个又被称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它名字"华"便是来自她美丽的肌肤--服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 ...

  • 成语与服饰文化
  • 语文研究课题: 成语与服饰文化 的源远流长 班级:583班 研究成员:邓兰艳(328).何俏琼(330).刘亚军(332). 钟凯玥(333).王平(334).黄雪娇(335).夏洵也(336).卜萍(337) 有关服饰文化的成语: 1 珠光宝气 : 形容闪耀着光彩.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 ...

  • 汉服的发展史
  • 汉服的发展史 一.什么是汉服 二.汉服的样式特征 三.汉服的消亡 四.汉服礼服的内涵 五.历代汉服展示 一.什么是汉服 汉民族传统服饰 (简称"汉服"),主要是指约西元前二十一世纪至西元十七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这近四千年中,在华夏民族(汉后又称汉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以" ...

  • 第七条猎狗好词
  • 篇一:<第七条猎狗>里的好词 不打自招 软绵绵 迫不及待 风卷残云 步履踉跄 心急火燎 如愿以偿 瑟瑟发抖 细皮嫩肉 自始至终 喜滋滋 憨态可掬 歌功颂德 赴汤蹈火 忠贞不渝 馋綖欲滴 声东击西 疾走如飞 严守中立 无动于衷 千钧一发 前功尽弃 得不偿失 毛光水滑 皓月升空 高亢嘹亮 孤 ...

  • 描述古代女子的文字大全
  • 导读: 近年有许多影视作品是以古代为背景,女演员们或艳丽.或清纯的古装造型非常夺目,再加上表现出的气质.才艺.性格,更增添了几分美感.以下是描写古代美女的词语.句子.诗句,看看人们是如何用精炼.准确的字句形容古代女性不同类型的美,感受一下汉字的丰富和魅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对女性的欣赏和赞美. 描写古代 ...

  • [那些红颜]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 [那些红颜]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第一流的狐狸精妲己.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英台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路尽隐香处,翩然雪海间. 香雪海. 爱江山更爱美人. 赵敏 终归是,塞上牛羊空许约. 阿朱 谁说女子不如儿郎? 谁说柔胜不了刚? 看千古传奇, 独秀一枝万年长 ...

  • 出自[诗经]的成语
  • 出自<诗经>的成语 一.出自<诗经·国风>的成语 1.[诗经·国风·周南]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解释] 窈窕: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 (2)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解释] 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 ...

  • 古文中好的句子
  • 白居易《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温泉水滑洗凝脂”“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芙蓉如面柳如眉”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 ...

  • 五年级下册听力材料
  • 2011-2012学年下期单元题 五年级语文 听力材料 第一单元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姑娘把美丽的景色带给了大地. 山坡上开满了粉红的桃花,金黄的迎春花.小草脱掉黄色的外衣披上了绿装.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清清的河水哗哗地流着,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河边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小幼芽,柳枝在春风中飘动.小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