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 李春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互感现象,了解互感的应用与防止;

2.知道什么叫自感现象,理解它产生的机理和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判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并会用它解释一些现象;

4.知道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决定因素,知道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

5.了解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应用与防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亲身感受断电自感的强大电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科研的氛围;

2.通过了解自感的应用与防止,体会物理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之美。

【教学重点】

对自感现象的正确解释。

【教学难点】

自感电动势的作用。

【教学方法】

实验与理论探究;师生、生生互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互感现象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了解什么叫互感现象以及互感现象的应用与防止。

师:在互感现象或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电磁感应现象中,对于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的线圈而言,变化的磁通量均是由外界其它磁场源激发的,如果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它自己激发的磁场也一定变化,能不能在自己的“身体”内产生感应电动势呢?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先让学生自学教材上的实验内容。

教师演示实验一:通电自感实验(将图4.6-2画在黑板上,并指出实验前与A1串联的线圈L的电阻肯定等于与A2串联的滑动变阻器R的工作电阻。)

教师演示实验二:断电自感实验(将图4.6-4画在黑板上,并适当调整线圈的匝数,使断电瞬间灯泡突然闪一下再熄灭。)

让多个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实验一中灯泡A2先亮,灯泡A1后亮,最后一样亮;实验二中灯泡A在切断电源后过了一小段时间才熄灭(先不说突然变得更亮后再熄灭)。

师:猜一猜实验现象的出现最有可能与哪部分电路的相关?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达成一致:最有可能与电路中的线圈相关,可以将其换成等阻值的电阻再做一遍实验,看一看实验现象是否发生变化。

教师重新做一遍实验,并将两个实验中的线圈分别换成等阻值的电阻后再重新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比较,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看来当线圈中流过恒定的电流时,线圈在电路中起的作用就是电阻作用;而当线圈中流过变化的电流时,线圈在电路中起的作用不仅仅是电阻作用,还有别的作用。例如在实验一中,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时,除了电阻以外,还有一个作用也在阻碍电流增大,造成线圈对电流总体的阻碍作用超过变阻器R,所以流过A1的电流小于流过A2的电流,A1落后于A2亮起来;但是这种阻碍作用不是阻止,线圈中的电流仍然要增大,而且当电流增到最大时,这种阻碍就消失了。那么这种阻碍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达成一致:是电磁感应现象,因为感应电动势就是在磁通

量变化时存在,而在磁通量不变时消失;而且感应电动势就有阻碍原磁通量变化的作用。

二、自感现象

1.线圈中电流发生变化,它产生的变化磁场使它自身激发出感应电动势的现象叫自感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

师:请你假设出线圈的绕向,用自感电动势解释两个实验的现象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例如实验一中线圈绕向如图所示,分析如下:

I增大B原增大B感方向向左(根据楞次定律)自感电动势E自方向如图自与I方向相反,阻碍I增大;当I达到最大时,E自=0,阻碍消失。

E

实验二中线圈绕向如图所示,分析如下:

I减小B原减小B感方向向左(根据楞次定律)自感电动势E自方向如图E

阻碍I减小切断电源后,I要通过线圈与灯泡组成的回路逐渐减小,自与I方向相同,

所以造成灯泡又亮了一会儿才熄灭,而且灯泡中流过电流的方向与原来相反。(或说成:当电源停止供电后,线圈作为感应电源对灯泡继续供电,造成灯泡又亮了一会儿才熄灭,同时由E自的方向可知灯泡中流过电流的方向与原来相反。)

师:从刚才大家的分析中可知,不管线圈绕向如何,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有如下特点:若原电流增大,自感电动势就与原电流方向相反,阻碍原电流增大;若原电流减小,自感电动势就与原电流方向相同,阻碍原电流减小,这与楞次定律是一致的。

2.自感现象满足楞次定律:导体中电流发生变化时,导体内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电流增强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相反,电流减弱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相同。

板图:

师进一步阐明“阻碍”的含义:阻碍的是“变化”,阻碍不是阻止;自感电动势只是减慢了原电流的变化速度,原电流最终还是要完成增大或减小的变化;当变化完成后,自感电动势也就消失了。

师: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当然也满足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请自学教材,了解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决定因素。

学生自学后,教师总结性板书。

3.自感满足法拉第定律

(1)电动势的大小:,(区别I、、);知道各量的物理意义及单位。

(2)L叫自感系数,由线圈本身(匝数、长度、粗细、匝密度、有无铁芯等)决定。(教师可以用实物解释以上各因素的含义)

师:自学课文最后一段,了解自感现象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学生自学2分钟

师:自感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下面我们亲自体会一下断电时自感电动势的存在。

四节电池串联组成电池组;取一个400匝的线圈,将两段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线圈的两端,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表笔,学生双手紧握两支表笔的金属杆分别接触电池组的两极,在将表笔从电池组的两极拿开时体验断电自感电动势的电击感。(本着自愿的原则做实验,教师可以身先士卒地示范一遍,但表情要自然以免给学生造成压力,同时也可以降低学生的戒备,“吓”他一跳,学生印象深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的欲望,活跃课堂气氛。)

师:刚才大家体验到的断电自感电动势在生产中有时是有害的,请自学课文。

【课堂小结】

1.什么叫互感与自感;

2.自感现象满足楞次定律和法拉第定律。

【作业】

1.课本后习题。

2.思考题:

教师选择不同的线圈重新做断电自感实验两次,一次没有灯泡闪一下的现象,一次有灯泡闪了一下的现象,请说明灯泡是否闪一下由什么决定,为什么?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 李春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互感现象,了解互感的应用与防止;

2.知道什么叫自感现象,理解它产生的机理和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判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并会用它解释一些现象;

4.知道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决定因素,知道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

5.了解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应用与防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亲身感受断电自感的强大电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科研的氛围;

2.通过了解自感的应用与防止,体会物理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之美。

【教学重点】

对自感现象的正确解释。

【教学难点】

自感电动势的作用。

【教学方法】

实验与理论探究;师生、生生互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互感现象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了解什么叫互感现象以及互感现象的应用与防止。

师:在互感现象或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电磁感应现象中,对于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的线圈而言,变化的磁通量均是由外界其它磁场源激发的,如果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它自己激发的磁场也一定变化,能不能在自己的“身体”内产生感应电动势呢?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先让学生自学教材上的实验内容。

教师演示实验一:通电自感实验(将图4.6-2画在黑板上,并指出实验前与A1串联的线圈L的电阻肯定等于与A2串联的滑动变阻器R的工作电阻。)

教师演示实验二:断电自感实验(将图4.6-4画在黑板上,并适当调整线圈的匝数,使断电瞬间灯泡突然闪一下再熄灭。)

让多个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实验一中灯泡A2先亮,灯泡A1后亮,最后一样亮;实验二中灯泡A在切断电源后过了一小段时间才熄灭(先不说突然变得更亮后再熄灭)。

师:猜一猜实验现象的出现最有可能与哪部分电路的相关?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达成一致:最有可能与电路中的线圈相关,可以将其换成等阻值的电阻再做一遍实验,看一看实验现象是否发生变化。

教师重新做一遍实验,并将两个实验中的线圈分别换成等阻值的电阻后再重新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比较,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看来当线圈中流过恒定的电流时,线圈在电路中起的作用就是电阻作用;而当线圈中流过变化的电流时,线圈在电路中起的作用不仅仅是电阻作用,还有别的作用。例如在实验一中,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时,除了电阻以外,还有一个作用也在阻碍电流增大,造成线圈对电流总体的阻碍作用超过变阻器R,所以流过A1的电流小于流过A2的电流,A1落后于A2亮起来;但是这种阻碍作用不是阻止,线圈中的电流仍然要增大,而且当电流增到最大时,这种阻碍就消失了。那么这种阻碍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达成一致:是电磁感应现象,因为感应电动势就是在磁通

量变化时存在,而在磁通量不变时消失;而且感应电动势就有阻碍原磁通量变化的作用。

二、自感现象

1.线圈中电流发生变化,它产生的变化磁场使它自身激发出感应电动势的现象叫自感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

师:请你假设出线圈的绕向,用自感电动势解释两个实验的现象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例如实验一中线圈绕向如图所示,分析如下:

I增大B原增大B感方向向左(根据楞次定律)自感电动势E自方向如图自与I方向相反,阻碍I增大;当I达到最大时,E自=0,阻碍消失。

E

实验二中线圈绕向如图所示,分析如下:

I减小B原减小B感方向向左(根据楞次定律)自感电动势E自方向如图E

阻碍I减小切断电源后,I要通过线圈与灯泡组成的回路逐渐减小,自与I方向相同,

所以造成灯泡又亮了一会儿才熄灭,而且灯泡中流过电流的方向与原来相反。(或说成:当电源停止供电后,线圈作为感应电源对灯泡继续供电,造成灯泡又亮了一会儿才熄灭,同时由E自的方向可知灯泡中流过电流的方向与原来相反。)

师:从刚才大家的分析中可知,不管线圈绕向如何,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有如下特点:若原电流增大,自感电动势就与原电流方向相反,阻碍原电流增大;若原电流减小,自感电动势就与原电流方向相同,阻碍原电流减小,这与楞次定律是一致的。

2.自感现象满足楞次定律:导体中电流发生变化时,导体内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电流增强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相反,电流减弱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相同。

板图:

师进一步阐明“阻碍”的含义:阻碍的是“变化”,阻碍不是阻止;自感电动势只是减慢了原电流的变化速度,原电流最终还是要完成增大或减小的变化;当变化完成后,自感电动势也就消失了。

师: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当然也满足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请自学教材,了解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决定因素。

学生自学后,教师总结性板书。

3.自感满足法拉第定律

(1)电动势的大小:,(区别I、、);知道各量的物理意义及单位。

(2)L叫自感系数,由线圈本身(匝数、长度、粗细、匝密度、有无铁芯等)决定。(教师可以用实物解释以上各因素的含义)

师:自学课文最后一段,了解自感现象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学生自学2分钟

师:自感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下面我们亲自体会一下断电时自感电动势的存在。

四节电池串联组成电池组;取一个400匝的线圈,将两段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线圈的两端,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表笔,学生双手紧握两支表笔的金属杆分别接触电池组的两极,在将表笔从电池组的两极拿开时体验断电自感电动势的电击感。(本着自愿的原则做实验,教师可以身先士卒地示范一遍,但表情要自然以免给学生造成压力,同时也可以降低学生的戒备,“吓”他一跳,学生印象深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的欲望,活跃课堂气氛。)

师:刚才大家体验到的断电自感电动势在生产中有时是有害的,请自学课文。

【课堂小结】

1.什么叫互感与自感;

2.自感现象满足楞次定律和法拉第定律。

【作业】

1.课本后习题。

2.思考题:

教师选择不同的线圈重新做断电自感实验两次,一次没有灯泡闪一下的现象,一次有灯泡闪了一下的现象,请说明灯泡是否闪一下由什么决定,为什么?


相关内容

  • 空心线圈电感的计算与实验分析
  • 第15卷第2期2008年4月 工程设计学 Journal ofEngineeringDes V01.15NO.2 报弘 Apr.2008 空心线圈电感的计算与实验分析 刘修泉,曾昭瑞,黄 平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介绍了体内微机电系统空心线圈电感的计算,主要对非同 ...

  • 互感电路的计算_全面
  • 第六章 互感电路 第一节 互感及互感电压 学习目标 1 .了解电磁场的基本知识和电感的概念 2 .理解自感和互感现象 重点 互感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难点 自感和互感电动势的判断 一. 互感 图 6-1 1. 互感现象 : 如图6-1所示表示两个有磁耦合的线圈(简称耦合电感) ,电流i 1在线圈1和2中 ...

  • 电路原理 第十章
  • 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 一. 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互感的概念及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计算方法. 2.掌握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互感和互感电压的概念及同名端的含义: (2). 含有互感电路的计算 (3). 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模型 2 ...

  •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 附件: 本科教学大纲 ( 大学物理 专业课程) 河南警察学院教务处编 目 录(2号.加粗) (以下为4号字) 课程名称 ----------------------(页码) 课程名称----------------------(页码) 课程名称----------------------(页码) 课 ...

  • 大学物理第十三章电磁场与麦克斯韦方程组习题解答和分析
  • 第十三章习题解答 13-1 如题图13-1所示,两条平行长直导线和一个矩形导线框共面,且导线框的一个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到两长直导线的距离分别为r1,r2.已知两导线中电流都为II0sint,其中I0和为常数,t为时间.导线框长为a宽为b,求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 题图13-1 题图13-2 分 ...

  • 电感式传感器的功能及测量原理
  • 电感式传感器应用的理论基础是电磁感应,即利用线圈电感或互感的改变来实现非电量测量.依据电磁感应的原理,把被测物理量变化转换为自感系数L或互感系数M的变换.前者称为自感式传感器,后者称为互感式传感器或变压器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分辨率高.零点漂移小.线性度好.性能稳定.抗冲击等优点 ...

  • 电磁感应(一)
  • 电磁感应(一) 12-1-1. 如图所示,一矩形金属线框,以速度v从无场空间进入一均匀磁场中,然后又从磁场中出来,到无场空间中.不计线圈的自感,下面哪一条图线正确地表示了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对时间的函数关系?(从线圈刚进入磁场时刻开始计时,I以顺时针方向为正) [ ] I (C) O 12-1-2. 一 ...

  • 电磁感应定律应用
  • 电磁感应定律应用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做感应电动势. 感生电动势: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动生电动势:由于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3)公式:E =n ∆Φ. ...

  • 变压器同名端
  • 变压器同名端 同名端 载流线圈之间通过彼此的磁场相互联系的物理现象称为磁耦合.根据两个线圈的绕向.施感电流的参考方向和两线圈的相对位置,按右螺旋法则确定施感电流产生的磁通方向和彼此交链的情况,如图:线圈L 中电流穿越自身所产生的磁通链为Q11,即自感磁通链:Q11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交链线圈K 时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