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谓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相关内容

  • 孔子「知天命.畏天命.順天命」
  • 孔子「知天命.畏天命.順天命」 孔子提出君子要「知天命」,「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知天命是儒家思想特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天命就是自覺有一種使命感,「知天命」,即領悟自己負有使命,必須設法去完成.這種使命的來源是天,所以稱為天命.孔子的天命觀包括不斷修身以達到至善和使天下回歸正道等,他在< ...

  • 孔子的五十知天命
  • 孔子的五十知天命 作者:刘伟见 "天命"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用得最多的语汇之一.孔子说 "五十知天命".对于天命一词,多数人认为是上天赋予人的使命.但孔子的天命观蕴含着更丰富的内涵. <诗经>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即歌颂天命 ...

  • 人到五十知天命
  • 一声感叹,几丝白发,沉淀岁月的苦楚与欣喜.人到五十就进入了"知天命"之年,"天命"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必然结果,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定数".这个"定数"使人倍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夭折,怀旧便成了这个时期的主旋律. 五十 ...

  • 简论孔子的天道与人性
  • 简论孔子的天道与人性 摘要: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由神本转向人本的集大成者和重要标志,他将人的地位到一定高度,并要求人具有"君子"人格,从而达到仁.孔子要求人知天命,并且强调通过自己的学习从而达到知天命,而且上天是有道义的.孔子要求人敬畏天命又要求人有自己的品格,这处于向天人合一思想 ...

  • "以德配天"的天命神学
  • 周人在崇拜"天"的时候,总是要实实在在地讲人的"德".只要人们对比一下<商书>和<周书>就可以发现,二者在宣扬天命迷信时,其所强调的上帝授命的条件是有差别的.<商书>在讲上帝授命给有德者为王.以及有德者才能保天命时,德的内容 ...

  • 周公的"敬天保民"与周初的开明统治
  • 周公的"敬天保民"与周初的开明统治 北京行政学院 田兆阳 周公,生卒年不详,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胞弟.因辅佐武王伐纣灭商有功,食邑于周(今陕西岐山东北) ,史称周公.又因受封于鲁地曲阜,亦称鲁公.武王在建立西周之后不久便去世了,太子成王诵年幼,无力亲政,由周 ...

  • 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
  • 敬畏"天命"乎 盗用"天命"乎 宋志坚 ""."将以欺上天,则上天不可欺:将以愚下民,则下民不可愚:将以惑后世,则后世不可惑". 有论者要证明宋朝不是专制王朝,先是将"权归人主,政出中书"鼓吹一番,大 ...

  • 人要有所敬畏
  • 人要有所敬畏 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种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 经典回放 选自<论语·季氏第十六>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敬畏三件事:敬畏天命, ...

  • 天是什么? 命又是什么?50知天命 请问:天命是什么?
  • 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 人的自然寿命;天年 中国古代哲学中把天当作神,天能致命于人,决定人类命运的观点."天命"说早在殷周时期已流行.从古器物发掘中所见到的甲骨卜辞,彝器铭文,说明了当时统治自称"受命于天",把自己的意志假托为上帝的命令,称 ...

  • 论孔子的道德自由观
  • 作者:王训贤 江海学刊 1995年11期 孔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其它任何传统思想不可比拟的.孔子其人也是我们研究最多.争论最激烈的古代思想家之一.但长期以来,孔子对道德自由的执着追求却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孔子在总结自己道德修养经历时说"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