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课程纲要
授课教师:李快乐 吴强 张烨 谷怡然
课题名称:文言文阅读专题
课程类型:专题复习
教学材料:高考专题复习材料整理
授课时间:16课时
授课对象:高三学生
一、模块总目标
1. 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能够翻译文言文语段中的重点句子,通译文章。
4、诵读古代名篇,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名篇。
5、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1.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
本模块主要以自学为主,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一些阅读中出现的障碍,本模块的教学应该力求少而精,重在阅读指导,理解掌握。着重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自我的学习中,把握大概含义,理解词句的意思,为学习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做好铺垫作用。
2.梳理文言实词、虚词
所谓“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偏义副词。在总复习题要中出现的应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是学习的重点。掌握文言词语的方法可以根据以下来进行:字形分析,看形推义;语境分析,因文定义;构词分析,联想迁移;推断句法,梳理结构;常规不通,通假代入;熟悉传统,掌握常识。
“文言虚词”主要指《大纲》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18个虚词,近几年来在高考频繁出现的9个词(而、以、之、其、于、为、乃、因、且)更是掌握的重点。文言虚词掌握的重点是根据文中语境来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课内虚词的积累,善于区分一词多义的现象,注意虚词的特殊用法。
3.梳理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固定格式句。判断句主要把握集中常见的格式,如:……者;……也;…者…也。另外,无标识的判断句也不可以忽略。被动句主要掌握好几个引导词,如:于;见…于…;被。另外,还要注意动词直接表被动。在文言文的考察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这三大倒装句式是考察的重点,也是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4.厚积薄发、提升能力
在准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前提下,高效率的翻译文章。要求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把握语言风格,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严格按原句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
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直译的意思落实到翻译的过程中还要做到" 字字落实" 。具体做法可归纳如下:忠实原文,不违原意;掌握实词,活用虚词;辨析词义,弄清语序;遇到难句,前后联系;固有名词,不必翻译。只要能够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再掌握一定翻译技巧,相信便能够较为轻松地解决翻译难题。
5.背诵名篇、感受文化精神
课外要推荐学生阅读文化品位高、难易度适中的课外读物,背诵一些名家名篇。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三、课时分配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 3课时
3.文言实词、虚词讲解 5课时
4.文言句式的掌握 4课时
5.厚积薄发,提升能力 2课时
6.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 2课时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专题讲解与专项练习相结合
(二)学习方式 课堂听讲、小组活动及课外拓展性练习结合
五、教学资源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之“文言文阅读”
教学辅导书:“高考总复习---全品”
六、课程评价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一)评价指标
1、课堂纪律情况,作业上交情况及完成质量。
2、小组合作情况,由各小组互评。
3、专题测试成绩。
(二)评价结果的处理
专题检测与模拟考试成绩相结合,对本模块知识点掌握不到位的同学做进一步辅导。
高中语文课程纲要(高三)
课程类型:第一轮复习课
复习教材:经过精心挑选的复习资料《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复习时间:2016年8月——2017年1月
第一轮备考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高考,吃透“双纲”,低起点,严要求,夯实基础,搞好课本知识点的全面复习,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以全面育人为指针,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有序,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二、教学目标
1、 一轮复习,要求学生全面而牢固地掌握课本知识,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做到考课本知识不丢分。
2、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全面提高语文成绩,力争完成学校和教体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 具体措施
1、 加强集体备课,每次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要备重点,备难点,备知
识的易混点,备教学方法。做到五个统一:统一的教学安排,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检测。
2、 注重备考研究。要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尤其要
研究《考试大纲》中所列的考项,要把准考点,理清知识点,找准教与考,教与学的结合点,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3、 讲究复习方法。复习知识重要,复习方法更重要;师生要经常归纳各
个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力求能举一反三,尤其是主观题目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宣布参考答案上,要让学生自己经营练,自己讲答题的思路,自己互相评价答题的优劣,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答题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4、 要精选习题。无论是平时的课堂训练题,还是单元检测题,我们都要
精心筛选,做到“凡题必选,凡选必练,凡练必改,凡改必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强化作文教学,注重系统训练。重点抓好记叙文、议论文两大文体的写作教学,抓好作文的审题训练,谋篇布局训练和文采飞扬的语言训练,抓好主体段的写作训练,抓好不同材料的审题立意训练,注意素材的积累,丰富写作仓库,为写作备好材料。
四、 教学进度
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第一轮教学进度计划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课程纲要
授课教师:李快乐 吴强 张烨 谷怡然
课题名称:文言文阅读专题
课程类型:专题复习
教学材料:高考专题复习材料整理
授课时间:16课时
授课对象:高三学生
一、模块总目标
1. 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能够翻译文言文语段中的重点句子,通译文章。
4、诵读古代名篇,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名篇。
5、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1.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
本模块主要以自学为主,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一些阅读中出现的障碍,本模块的教学应该力求少而精,重在阅读指导,理解掌握。着重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自我的学习中,把握大概含义,理解词句的意思,为学习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做好铺垫作用。
2.梳理文言实词、虚词
所谓“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偏义副词。在总复习题要中出现的应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是学习的重点。掌握文言词语的方法可以根据以下来进行:字形分析,看形推义;语境分析,因文定义;构词分析,联想迁移;推断句法,梳理结构;常规不通,通假代入;熟悉传统,掌握常识。
“文言虚词”主要指《大纲》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18个虚词,近几年来在高考频繁出现的9个词(而、以、之、其、于、为、乃、因、且)更是掌握的重点。文言虚词掌握的重点是根据文中语境来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课内虚词的积累,善于区分一词多义的现象,注意虚词的特殊用法。
3.梳理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固定格式句。判断句主要把握集中常见的格式,如:……者;……也;…者…也。另外,无标识的判断句也不可以忽略。被动句主要掌握好几个引导词,如:于;见…于…;被。另外,还要注意动词直接表被动。在文言文的考察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这三大倒装句式是考察的重点,也是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4.厚积薄发、提升能力
在准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前提下,高效率的翻译文章。要求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把握语言风格,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严格按原句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
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直译的意思落实到翻译的过程中还要做到" 字字落实" 。具体做法可归纳如下:忠实原文,不违原意;掌握实词,活用虚词;辨析词义,弄清语序;遇到难句,前后联系;固有名词,不必翻译。只要能够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再掌握一定翻译技巧,相信便能够较为轻松地解决翻译难题。
5.背诵名篇、感受文化精神
课外要推荐学生阅读文化品位高、难易度适中的课外读物,背诵一些名家名篇。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三、课时分配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 3课时
3.文言实词、虚词讲解 5课时
4.文言句式的掌握 4课时
5.厚积薄发,提升能力 2课时
6.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 2课时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专题讲解与专项练习相结合
(二)学习方式 课堂听讲、小组活动及课外拓展性练习结合
五、教学资源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之“文言文阅读”
教学辅导书:“高考总复习---全品”
六、课程评价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一)评价指标
1、课堂纪律情况,作业上交情况及完成质量。
2、小组合作情况,由各小组互评。
3、专题测试成绩。
(二)评价结果的处理
专题检测与模拟考试成绩相结合,对本模块知识点掌握不到位的同学做进一步辅导。
高中语文课程纲要(高三)
课程类型:第一轮复习课
复习教材:经过精心挑选的复习资料《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复习时间:2016年8月——2017年1月
第一轮备考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高考,吃透“双纲”,低起点,严要求,夯实基础,搞好课本知识点的全面复习,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以全面育人为指针,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有序,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二、教学目标
1、 一轮复习,要求学生全面而牢固地掌握课本知识,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做到考课本知识不丢分。
2、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全面提高语文成绩,力争完成学校和教体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 具体措施
1、 加强集体备课,每次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要备重点,备难点,备知
识的易混点,备教学方法。做到五个统一:统一的教学安排,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检测。
2、 注重备考研究。要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尤其要
研究《考试大纲》中所列的考项,要把准考点,理清知识点,找准教与考,教与学的结合点,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3、 讲究复习方法。复习知识重要,复习方法更重要;师生要经常归纳各
个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力求能举一反三,尤其是主观题目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宣布参考答案上,要让学生自己经营练,自己讲答题的思路,自己互相评价答题的优劣,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答题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4、 要精选习题。无论是平时的课堂训练题,还是单元检测题,我们都要
精心筛选,做到“凡题必选,凡选必练,凡练必改,凡改必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强化作文教学,注重系统训练。重点抓好记叙文、议论文两大文体的写作教学,抓好作文的审题训练,谋篇布局训练和文采飞扬的语言训练,抓好主体段的写作训练,抓好不同材料的审题立意训练,注意素材的积累,丰富写作仓库,为写作备好材料。
四、 教学进度
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第一轮教学进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