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买椟还珠

买椟还珠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汉语文字】买椟还珠[1]

【汉语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

【词语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 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成语用法】连动词;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舍本求末、取舍不当。

【反义词】 去粗取精

【注释】:含贬义

【寓意】比喻、讽刺了只重视外表,而不顾实质,舍本求末的人。 作者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作者是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典故

一个有一颗漂亮的珍珠的楚国人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用珍珠宝石点缀它,用美玉宝石装饰它,用翠鸟的羽毛连缀它。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出了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过了几天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珍珠交给楚人说:“先生,我买的只是盒子,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一边往回走去。

原文

楚王谓田鸠曰:“墨于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

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译文

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身实践还可以,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这是为什么呢?”田鸠回答说:“从前秦伯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叫晋国给她准备好首饰服装,跟着陪嫁去的穿着华丽衣服的婢女有七十人。来到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的婢女,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儿。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婢女,而不能说善于嫁女儿。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用木兰做匣子,用桂椒熏染,用珠宝装饰,用美玉点缀,用翠鸟的羽毛连缀。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还了他的珠子。这能够说(楚国人)善于卖匣子,不能够说善于卖珠子。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巧辩华丽的话,君主只看重那些华美的言辞,却忘了它们是否有用。墨子的学说,传扬先王的道理,论述圣人的话,来宣传众人;如果修饰他的言辞,就怕人们流连于它的文采,忘了它的价值,为了言辞而损害了实用。这和那个楚国人卖珍珠,秦伯嫁女儿完全一样,所以墨子的言论大多不好听。”[2] 字词解释

楚人:楚国的人。

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珠:珠宝。

于:在。 郑者:郑国的人。 为:做,制造。

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一种木材。 之:的。

柜:匣子。

薰:香草;这里作动词, 用香料熏染;熏香。 以:用。

桂:肉桂;香料。 椒:花椒;香料。 缀:连结,装饰。 珠玉:珠子和宝玉。

饰:装饰。

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羽翠:翠鸟的羽毛。 辑:同“缉”,连缀。 椟:匣子。

而:副词,却,但是(表示转折)。 还:退还;归还。 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可:可以,能够。

谓:称为,叫作。 善:擅长,善于。

未:不。 鬻(yù ):卖。

成语寓意

1、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

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

2、商人过分注重外表,使装饰外表的价值高于珠子的价值。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厂商为了获得利益,过份

装饰外表,使得外表的价值高于商品的价值,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提高了许多。

3、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资本取得了更少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5、美丽是可以营造的,但真正的美丽却不应有丝毫的人工雕琢,它应是真实的沃土中盛开的鲜花!!

6、如果一个事物真正美丽,那么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帮助来衬托他的。

7、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8、买椟之人应是一位注重欣赏艺术的人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所欣赏的“价值”是盒子的艺术美,而不是世俗认可的价值。所以他应该是一位非凡的现代艺术家或艺术收藏家。

9、卖珠的商人为了显示珍珠更有价值,做了超值“包装”结果是喧宾夺主,反而淹没了珍珠的价值。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用华丽的“包装”掩饰自己真正“用意”这是魔术和军事里常用的方法。

10、讽刺那些只重形式,不顾实质的人,也用它比喻取舍不当、轻重倒置的情形。

成语启示

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不能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不要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买椟还珠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汉语文字】买椟还珠[1]

【汉语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

【词语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 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成语用法】连动词;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舍本求末、取舍不当。

【反义词】 去粗取精

【注释】:含贬义

【寓意】比喻、讽刺了只重视外表,而不顾实质,舍本求末的人。 作者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作者是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典故

一个有一颗漂亮的珍珠的楚国人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用珍珠宝石点缀它,用美玉宝石装饰它,用翠鸟的羽毛连缀它。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出了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过了几天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珍珠交给楚人说:“先生,我买的只是盒子,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一边往回走去。

原文

楚王谓田鸠曰:“墨于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

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译文

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身实践还可以,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这是为什么呢?”田鸠回答说:“从前秦伯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叫晋国给她准备好首饰服装,跟着陪嫁去的穿着华丽衣服的婢女有七十人。来到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的婢女,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儿。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婢女,而不能说善于嫁女儿。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用木兰做匣子,用桂椒熏染,用珠宝装饰,用美玉点缀,用翠鸟的羽毛连缀。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还了他的珠子。这能够说(楚国人)善于卖匣子,不能够说善于卖珠子。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巧辩华丽的话,君主只看重那些华美的言辞,却忘了它们是否有用。墨子的学说,传扬先王的道理,论述圣人的话,来宣传众人;如果修饰他的言辞,就怕人们流连于它的文采,忘了它的价值,为了言辞而损害了实用。这和那个楚国人卖珍珠,秦伯嫁女儿完全一样,所以墨子的言论大多不好听。”[2] 字词解释

楚人:楚国的人。

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珠:珠宝。

于:在。 郑者:郑国的人。 为:做,制造。

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一种木材。 之:的。

柜:匣子。

薰:香草;这里作动词, 用香料熏染;熏香。 以:用。

桂:肉桂;香料。 椒:花椒;香料。 缀:连结,装饰。 珠玉:珠子和宝玉。

饰:装饰。

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羽翠:翠鸟的羽毛。 辑:同“缉”,连缀。 椟:匣子。

而:副词,却,但是(表示转折)。 还:退还;归还。 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可:可以,能够。

谓:称为,叫作。 善:擅长,善于。

未:不。 鬻(yù ):卖。

成语寓意

1、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

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

2、商人过分注重外表,使装饰外表的价值高于珠子的价值。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厂商为了获得利益,过份

装饰外表,使得外表的价值高于商品的价值,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提高了许多。

3、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资本取得了更少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5、美丽是可以营造的,但真正的美丽却不应有丝毫的人工雕琢,它应是真实的沃土中盛开的鲜花!!

6、如果一个事物真正美丽,那么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帮助来衬托他的。

7、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8、买椟之人应是一位注重欣赏艺术的人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所欣赏的“价值”是盒子的艺术美,而不是世俗认可的价值。所以他应该是一位非凡的现代艺术家或艺术收藏家。

9、卖珠的商人为了显示珍珠更有价值,做了超值“包装”结果是喧宾夺主,反而淹没了珍珠的价值。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用华丽的“包装”掩饰自己真正“用意”这是魔术和军事里常用的方法。

10、讽刺那些只重形式,不顾实质的人,也用它比喻取舍不当、轻重倒置的情形。

成语启示

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不能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不要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相关内容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及翻译
  • 汉语大辞典手机版 首页 在线字典 在线词典 成语词典 近义词 古诗 古文翻译 英汉互译 成语故事 反义词 请输入: 生日祝福 音标 灯谜 疯狂猜成语 古文翻译在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及翻译.全文译文.对照翻译★★ 前一篇:少年中国说 后一篇:石头城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全文阅读: 出处或 ...

  • 小古文一百课前五十篇
  •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乡 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 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 池中种荷, 夏日开花 ,或红或白.荷梗直立. ...

  • 四年级经典诵读(上下两学期)
  • 四年级上学期背诵内容(八篇小古文) 1.<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2.<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3.<雪 ...

  • 李斌 | 清末古文家与中学国文教科书的编写
  • 19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纾编<中学国文读本>第一.二册 编者按:清末实行新学制之后,国文教科书的编纂提上议事日程.早期国文教科书多出自古文家之手,李斌博士以林纾.吴曾祺编写的<中学国文读本>和<中学国文教科书>为例,细致地分析了清末古文家如何在教育体制和文学传 ...

  • 上海初中语文+数学教材目录
  • 上海教材目录 沪教版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材目录("五四"学制,六至九年级带*者为略读篇目) 六年级语文上册(试用版) 第一单元 有家真好 1.祖父和我(萧红) 2.凡卡(契诃夫) 3.*<父与子>漫画选(奥.卜劳恩) 4.散步(莫怀戚) 5.*妈妈的帐单(埃德温) 6. ...

  • [刻舟求剑]公开课教案
  • <刻舟求剑>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刻舟求剑>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只是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变化的人.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字义的理解还是有 ...

  •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与策略初探
  •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与策略初探 <中国教育报>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文章称: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顿失光彩‛‚暗然失色‛,再也没有涌现出一个灵动地驾驭白话的‚大师群体‛,堪称‚白话大师‛的只有寥寥几位.究其原因,就是文坛新生代作家大多远离文言 ...

  • 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 旧书不厌百回读 --探索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文言文离我们年代久远,与现代口语和书面语都有巨大差异,因此很多人认为没有实用价值,除了被动学习一些用以应付考试外,没必要花时间去过多了解.受此观念的影响,文言文教学很多都停留在疏通字词,讲解语法的表面,老师的引导枯燥乏味,学生的接受被动艰辛,甚至有&qu ...

  • 文化观潮:新旧撞击的三思
  • 一个被称为"文化沙漠",看起来是只重商业不谈文化;一个以"海派文化"自居,但似乎总徜徉在泛黄的怀旧情绪中;一个难逃俗文化的怪圈,却处处透着那么一点雅-- 翻一翻 香港的图书 或许是因为香港太商业化,人们印象中香港人是不喜欢读书的,尤其不喜欢高雅文化,也因此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