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之后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变迁论文

市场化之后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变迁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1009-4202(2011)06-000-01

一、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难题日益显现,农民增收缓慢,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扩大。“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经济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制度是影响整个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新农业经济制度,而在制度创新中,会计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因此,以“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背景,研究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演变,探讨未来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背景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之后,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全面推进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协调和接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其中就包括许多对于农业会计制度的改革。

2000年6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4月颁布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自2005年开始,农业企业执行以《企业会计准

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构成的新会计制度体系。新会计制度框架下的农业企业会计科目既体现了与国际的接轨,又满足了当前中国的现实需要。

《小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4月22日正式发布,并于2005年1月1口起执行。由于农业大部份属于小企业,因此《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各农业企业执行,这是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及38项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建成,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实现了会计语言的国际化。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颁布,为规范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保障,对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处理实现了重大突破。

三、演变的动因和效果分析

1.经济全球化要求会计制度全球化。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程度的扩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己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国际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会计是国际通用的一种商业语言,其国际化的进程与经济国际化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亦步亦趋的,这种情况必然会对中国会计制度变迁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保证会计制度的国际化,解决会计信息交流困难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所造成的无形障碍,巩

固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会计法规体系建设和完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等,一直在努力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管理相协调,特别是在2001年2月又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以适应加入wto的需要。但由于受文化、社会、经济、环境、金融体制以及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的会计法规体系与核算方法同国际会计惯例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2.我国会计改革目标会计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要求制定农业企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作为《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补充。

从我国会计改革的目标来看,我国会计标准体系构架是要通过改革,建立起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包括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三大组成部分组成的中国会计标准体系。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构架考虑,是要通过改革,建立起我国企业会计标准的三个层次:一是企业会计准则;二是企业会计制度;三是若干会计暂行规定及专业核算办法。会计暂行规定及专业核算办法是针对某些特定业务和特殊行业(如石油天然气、农业、交通运输、旅游业、房地产开发等)的特点所科出的会计规范。由此可见,从我国会计改革的总体构想看,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是我国会计构架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制定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是我国会计改革深化的要求。

总之,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内

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所决定的,其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同样,会计制度变迁的动力也来自于内动力和外动力两方面,内动力与外动力共同作用,推动了会计制度的变迁。具体来说,会计制度变迁的内动力是会计制度变迁的根据,是指会计制度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内在矛盾,是主体追求利益(利己、利他、利公)的一种力量,如技术变迁可视为会计制度变迁的内在因素,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被用于改变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时,会使会计实务变得更为丰富,诱导会计制度的改变;变迁的外动力是会计制度变迁的条件,指变迁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进行新、旧制度的成本一效益的计算与比较,从而做出是否变迁以及怎样变迁的选择。各个主体出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都会趋向于高效率的会计制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完善与发展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会计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会计研

究.2001(5).

[2]于立冬,陈生同.《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农业企业成本核算.农场经济管理.2005(2):40-41.

市场化之后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变迁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1009-4202(2011)06-000-01

一、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难题日益显现,农民增收缓慢,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扩大。“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经济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制度是影响整个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新农业经济制度,而在制度创新中,会计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因此,以“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背景,研究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演变,探讨未来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背景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之后,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全面推进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协调和接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其中就包括许多对于农业会计制度的改革。

2000年6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4月颁布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自2005年开始,农业企业执行以《企业会计准

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构成的新会计制度体系。新会计制度框架下的农业企业会计科目既体现了与国际的接轨,又满足了当前中国的现实需要。

《小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4月22日正式发布,并于2005年1月1口起执行。由于农业大部份属于小企业,因此《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各农业企业执行,这是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及38项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建成,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实现了会计语言的国际化。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颁布,为规范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保障,对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处理实现了重大突破。

三、演变的动因和效果分析

1.经济全球化要求会计制度全球化。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程度的扩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己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国际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会计是国际通用的一种商业语言,其国际化的进程与经济国际化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亦步亦趋的,这种情况必然会对中国会计制度变迁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保证会计制度的国际化,解决会计信息交流困难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所造成的无形障碍,巩

固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会计法规体系建设和完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等,一直在努力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管理相协调,特别是在2001年2月又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以适应加入wto的需要。但由于受文化、社会、经济、环境、金融体制以及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的会计法规体系与核算方法同国际会计惯例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2.我国会计改革目标会计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要求制定农业企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作为《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补充。

从我国会计改革的目标来看,我国会计标准体系构架是要通过改革,建立起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包括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三大组成部分组成的中国会计标准体系。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构架考虑,是要通过改革,建立起我国企业会计标准的三个层次:一是企业会计准则;二是企业会计制度;三是若干会计暂行规定及专业核算办法。会计暂行规定及专业核算办法是针对某些特定业务和特殊行业(如石油天然气、农业、交通运输、旅游业、房地产开发等)的特点所科出的会计规范。由此可见,从我国会计改革的总体构想看,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是我国会计构架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制定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是我国会计改革深化的要求。

总之,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内

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所决定的,其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同样,会计制度变迁的动力也来自于内动力和外动力两方面,内动力与外动力共同作用,推动了会计制度的变迁。具体来说,会计制度变迁的内动力是会计制度变迁的根据,是指会计制度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内在矛盾,是主体追求利益(利己、利他、利公)的一种力量,如技术变迁可视为会计制度变迁的内在因素,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被用于改变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时,会使会计实务变得更为丰富,诱导会计制度的改变;变迁的外动力是会计制度变迁的条件,指变迁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进行新、旧制度的成本一效益的计算与比较,从而做出是否变迁以及怎样变迁的选择。各个主体出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都会趋向于高效率的会计制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完善与发展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会计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会计研

究.2001(5).

[2]于立冬,陈生同.《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农业企业成本核算.农场经济管理.2005(2):40-41.


相关内容

  • 论经济发展中非制度因素与制度因素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8期 论经济发展中非制度因素与制度因素 口卢现祥 摘要:经济发展中稍度因素与非幸l度因素的作用必须联系经济发展的阶段来分析,制度决定论与技术决定论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成立,任何理论的绝对化都有可能使理论变成谬误.经济发展中削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是互补的.互动 ...

  • 财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
  • 对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的思考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目标 税务筹划有关问题探讨 论如何加强民营企业会计监督 金融衍生工具下的财务会计创新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中国汽车工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战略 我国会计电算化普及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企业偷逃增值税现象的思考 长虹四十亿应 ...

  •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选题原则说明: 1. 2. 3. 4. 5. 后面所附选题为参考选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另外选题. 后面所附参考选题只是指出一个研究方向,并非不可更改的题目,学生可以 从一个选题中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加以研究. 选题题目不必与所附参考选题完全一致. 选题时应说明自 ...

  • [管理会计论文]管理会计论文范文(共40篇)
  • 发表于:2016/2/19 15:05:31 点击数:0次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优化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研究如何优化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对于管理会计应用深化,提升管理会计效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环 ...

  • 2010年管理学论文题目
  • 管理学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研究 2.中国近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研究 3.中国公共管理改革60年研究 4.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建设研究 5.东方式管理与东方管理思想研究(以中国为对象) 6.中国家族企业管理思想研究 7.管理学科学化和方法论问题研究 8.管理行为与机制及和谐管理理论研究 9.定 ...

  • 毕业论文实例分析
  • 漳州师范学院 (隶书,初号,居中) 毕业论文 (宋体,小初,居中) 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改革模式探索 (小二号黑体字) The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Mode of the Farmland Usage Right System in Our Country (小三号Ar ...

  • 王海蓉2稿"营改增"对我国餐饮企业的影响研究
  • 附件2 海口经济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 "营改增"对我国餐饮企业的影响研究 姓 名: 王海蓉 学 号: [1**********]1 所在学院: 财务会计学院 专业班级:财务管理(会计)6班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 ...

  • 海尔名牌战略解析-毕业论文
  • 编号: XX 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海尔名牌战略解析 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工作单位 北京宏伟贸易集团 20XX 年 X 月 XX 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 ...

  • 长期资产折旧.摊销与减值的比较研究
  • 第8卷第4期2010年8月 Journal of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outhweMAgricuh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V01.8.NO.4 ALlg.2010 长期资产折旧.摊销与减值的比较研究 兰小,彭珏,林杨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