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关预应力张拉的要求

B、预应力钢绞线

1) 应按有关规定对每批钢绞线抽检强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延伸量和硬度,

对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对计算引伸量作修正。 引伸量的修正公式为:'EA ''EA

式中:E'、A'为实测钢绞线弹性模量及面积

E、A为计算采用的钢绞线弹性模量及面积

E=1.95×105MPa

A=1.4cm2

Δ为计算得到的引伸量值

Δ'为修正后的引伸量值

2) 钢绞线运抵工地后应放置在室内并防止锈蚀。

3) 钢绞线的下料不得使用电或氧弧切割,只允许采用机械切割,且应使钢绞线

的切割面为一平面,以便在张拉时检查断丝。

4) 应检查每捆钢绞线有无不均匀初应力,检查的方法是截取2~3m长的钢绞线,

在室内放置24小时后,检查各钢丝是否仍为一个平面,如发生变化,说明钢绞线各钢丝存在不均匀初应力,此类钢绞线禁止使用,应予退货。

C、锚具和垫板

1) 穿索前应清除喇叭管内的漏浆和杂物。

2) 应抽样检查夹片及锚板硬度。

3) 应逐个检查垫板喇叭管内有无毛刺,对有毛刺者应予退货,不准使用。

4) 所有锚具必须采用厂家的整套产品,不得私自加工部分构件。

D、预应力质量的控制

1) 每一施工段浇筑完成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0%的设计强度,且混凝土龄期

达到14天时,张拉纵向预应力钢束。

2) 预应力的张拉必须在固定状态下进行张拉,且应在有经验的预应力张拉工长

的指导下进行,不允许临时工承担此项工作。

3) 每次张拉应有完整的原始张拉记录,且应在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4) 预应力采用引伸量与张拉力双控,以张拉力为主,引伸量误差应控制在±6%

以内。每一截面的断丝率不得大于该截面总钢丝数的1%,且不允许整根钢绞线拉断。

5) 当引伸量低于设计值5%以上时,可在管道内灌入中性肥皂水,或超张拉3%,

但不得大于0.8fpk,两种方法可同时使用。

6) 应根据每批钢绞线的实际直径随时调整千斤顶限位尺寸;最标准的限位板尺

寸应使钢绞线只有夹片的牙痕而无刮伤,如钢绞线出现严重刮伤则限位板尺寸过小,如出现滑丝或无明显夹片牙痕则有可能是限位板限位尺寸过大。

7) 千斤顶和油泵必须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且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应重新标定:

a.六个月或张拉200次;

b.严重漏油;

c.部件损伤;

d.引伸量出现系统性的偏大或偏小。

8) 千斤顶和油泵必须配套标定和配套使用,且应采用后卡式千斤顶,不允许使

用前卡式千斤顶。

9) 张拉前应检查千斤顶内摩阻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否则应停止使用。

10) 严禁钢绞线作电焊机导线用,且钢绞线的位置应远离电焊作业区。 E、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

对于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提出如下要求:

1) 开始张拉之前应将所有钢绞线尾端切割成一个平面或采用与钢绞线颜色反差

较大的颜料标注出一个平面,在任何步骤下量测引伸量均应量测该平面距锚垫板之间的距离,不得以测量油缸伸长值作为引伸量。

2) 张拉操作步骤

初张拉(张拉力P0为0.1~0.15倍设计张拉力P)→持荷3分钟→量测引

伸量δ0→张拉至设计吨位P→持荷3分钟→量测引伸量δ1→回油→量测引伸

量δ2

3) 实测引伸量

P(10)

PP0

将实测引伸量δ与式上式中的Δ'进行比较,查看(δ-Δ')/Δ'是否在-6%至+6%之间,如满足要求,说明张拉合格,否则,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后方可继续张拉。

4) 检查千斤顶和锚具有无滑丝

查看δ2-δ1是否大于7mm,如大于7mm,则表明出现了整体滑丝,应查明

原因并采取措施解决后方可继续张拉。再检查钢绞线尾端标记是否仍为一个平面,如平面出现了变化,说明有个别钢绞线出现了滑丝现象,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及时处理。

F、竖向预应力钢筋(精轧螺纹钢筋)

1) 由于该钢筋出现微小损伤或锈蚀将会导致张拉时脆断,因此应严格注意预应

力钢筋的保管以防止钢筋锈蚀,同时应注意下料、运输、安装等环节的管理,力求避免碰伤,以免张拉时脆断无法补救。

2) 张拉和固定端1m范围内不得有弯曲。

3) 竖向预应力采用二次张拉工艺,由两个班组使用扭矩测力扳手分别进行,并

再次对张拉后的粗钢筋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做标记。二次张拉的目的是防止漏拉或张拉不到位,其时间间隔宜在1-2周内。

G、施工过程中应对全桥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进行检测,以确保结构安全。

B、预应力钢绞线

1) 应按有关规定对每批钢绞线抽检强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延伸量和硬度,

对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对计算引伸量作修正。 引伸量的修正公式为:'EA ''EA

式中:E'、A'为实测钢绞线弹性模量及面积

E、A为计算采用的钢绞线弹性模量及面积

E=1.95×105MPa

A=1.4cm2

Δ为计算得到的引伸量值

Δ'为修正后的引伸量值

2) 钢绞线运抵工地后应放置在室内并防止锈蚀。

3) 钢绞线的下料不得使用电或氧弧切割,只允许采用机械切割,且应使钢绞线

的切割面为一平面,以便在张拉时检查断丝。

4) 应检查每捆钢绞线有无不均匀初应力,检查的方法是截取2~3m长的钢绞线,

在室内放置24小时后,检查各钢丝是否仍为一个平面,如发生变化,说明钢绞线各钢丝存在不均匀初应力,此类钢绞线禁止使用,应予退货。

C、锚具和垫板

1) 穿索前应清除喇叭管内的漏浆和杂物。

2) 应抽样检查夹片及锚板硬度。

3) 应逐个检查垫板喇叭管内有无毛刺,对有毛刺者应予退货,不准使用。

4) 所有锚具必须采用厂家的整套产品,不得私自加工部分构件。

D、预应力质量的控制

1) 每一施工段浇筑完成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0%的设计强度,且混凝土龄期

达到14天时,张拉纵向预应力钢束。

2) 预应力的张拉必须在固定状态下进行张拉,且应在有经验的预应力张拉工长

的指导下进行,不允许临时工承担此项工作。

3) 每次张拉应有完整的原始张拉记录,且应在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4) 预应力采用引伸量与张拉力双控,以张拉力为主,引伸量误差应控制在±6%

以内。每一截面的断丝率不得大于该截面总钢丝数的1%,且不允许整根钢绞线拉断。

5) 当引伸量低于设计值5%以上时,可在管道内灌入中性肥皂水,或超张拉3%,

但不得大于0.8fpk,两种方法可同时使用。

6) 应根据每批钢绞线的实际直径随时调整千斤顶限位尺寸;最标准的限位板尺

寸应使钢绞线只有夹片的牙痕而无刮伤,如钢绞线出现严重刮伤则限位板尺寸过小,如出现滑丝或无明显夹片牙痕则有可能是限位板限位尺寸过大。

7) 千斤顶和油泵必须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且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应重新标定:

a.六个月或张拉200次;

b.严重漏油;

c.部件损伤;

d.引伸量出现系统性的偏大或偏小。

8) 千斤顶和油泵必须配套标定和配套使用,且应采用后卡式千斤顶,不允许使

用前卡式千斤顶。

9) 张拉前应检查千斤顶内摩阻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否则应停止使用。

10) 严禁钢绞线作电焊机导线用,且钢绞线的位置应远离电焊作业区。 E、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

对于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提出如下要求:

1) 开始张拉之前应将所有钢绞线尾端切割成一个平面或采用与钢绞线颜色反差

较大的颜料标注出一个平面,在任何步骤下量测引伸量均应量测该平面距锚垫板之间的距离,不得以测量油缸伸长值作为引伸量。

2) 张拉操作步骤

初张拉(张拉力P0为0.1~0.15倍设计张拉力P)→持荷3分钟→量测引

伸量δ0→张拉至设计吨位P→持荷3分钟→量测引伸量δ1→回油→量测引伸

量δ2

3) 实测引伸量

P(10)

PP0

将实测引伸量δ与式上式中的Δ'进行比较,查看(δ-Δ')/Δ'是否在-6%至+6%之间,如满足要求,说明张拉合格,否则,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后方可继续张拉。

4) 检查千斤顶和锚具有无滑丝

查看δ2-δ1是否大于7mm,如大于7mm,则表明出现了整体滑丝,应查明

原因并采取措施解决后方可继续张拉。再检查钢绞线尾端标记是否仍为一个平面,如平面出现了变化,说明有个别钢绞线出现了滑丝现象,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及时处理。

F、竖向预应力钢筋(精轧螺纹钢筋)

1) 由于该钢筋出现微小损伤或锈蚀将会导致张拉时脆断,因此应严格注意预应

力钢筋的保管以防止钢筋锈蚀,同时应注意下料、运输、安装等环节的管理,力求避免碰伤,以免张拉时脆断无法补救。

2) 张拉和固定端1m范围内不得有弯曲。

3) 竖向预应力采用二次张拉工艺,由两个班组使用扭矩测力扳手分别进行,并

再次对张拉后的粗钢筋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做标记。二次张拉的目的是防止漏拉或张拉不到位,其时间间隔宜在1-2周内。

G、施工过程中应对全桥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进行检测,以确保结构安全。


相关内容

  • 混凝土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混凝土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一.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通知 建标 [2002] 63号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 [1998] 244号)的要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 ...

  •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最新
  • 最新版 一.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标 [2002] 63号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 [1998] 244号)的要求,中国建 ...

  • 下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监理细则
  • 下承式系杆拱桥监理细则 一. 编制依据 1.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南四湖-东平湖输水与航道结合工程设计文件: 2.已批准的监理规划: 3.<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 G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公路工程质量检 ...

  • 钢箱梁及叠合梁施工
  • 1.10 钢箱梁及叠合梁施工 1.10.1 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速公路.城市桥梁工程中钢箱梁工地安装.连接及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施工,其他公路桥梁可参照执行. 1.10.2 施工准备 1.10.2.1 技术准备 1. 组织审查设计图纸,编制运梁方案.支架方案.吊装方案.混凝土叠合梁施工方案. 2. 张拉所 ...

  • 02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
  • 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述 (一) 桥梁工程概况 "西排"工程Ⅰ标段涉及桥梁1座,即一号桥.新开河河道桥位处标准面宽101m ,设计河底标高0.68m ,河道常水位3.3~3.9m,50年一遇洪水位10.95m . 本桥桥跨布置为(31+39.5+31)m变截面连续刚构桥,桥梁 ...

  • 预应力管桩细则
  • 一.工程概况 1 2 3 4 5 6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项目的监理规划: 2.监理合同及其他建设合同: 3.施工图设计图纸及设计变更.图纸会审等资料: 4准一览表) 5.批准的工程建设文件: 6.业主合理要求: 7.招投标情况: 8.其他. 三.分部或分项工程质量目标 严格控制强制性条文的执行 ...

  • 结构设计原理试题
  • <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题 一.填空 1. 按加工方式不同,钢筋分为( ).( ).( ).( )四种. 2. ( )与( )通常称为圬工结构. 3. 梁内钢筋主要有( ).( ).( ).( )等. 4. 随着柱的长细比不同,其破坏型式有( ).( )两种. 5. 根据张拉预应力筋与浇筑混 ...

  • 吊桥和斜张桥技术规范
  • 第十六章 吊桥和斜张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16.1.1条 本章适用于吊桥和斜张桥的制造.安装施工. 第16.1.2条 吊桥或斜张桥桥位测量的要求除应符合本规范第二章施工测量有关规定外,对复测桥位的测量精度应符合表16.1.2的规定. 吊桥.斜张桥桥位复测精度 表16.1.2 注:采用电磁波测距仪直 ...

  • 连续箱梁施工方法及工艺
  • 5.3.10.连续箱梁施工方法及工艺 5.3.10.0 主要内容说明 本标段一般桥跨梁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简支箱梁,跨度以32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为主,一般不采用小于20m 的小跨梁.客运专线跨越高速公路.等级公路道,要求净宽较大,32m 跨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采用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梁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