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会论文

信息技术课中把脉“低效教学”,促进“有效教学”的探索

【摘要】 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低效教学”的表现:情境创设缺少愉悦性和有效性,探究过程偏向形式化,课堂练习简单随意等等。通过现状分析发现问题,即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剖析“低效教学”为主题,提出促进“有效教学”的必要性。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 情境创设 探究 问题

一则描述教师的短信是这样写的:“起得比公鸡早,睡得比猫头鹰迟,吃得比营房士兵快,催作业比黄世仁狠,搞辅导比待骨肉更亲,死得比阿斗更早。”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一些实际问题。有资料显示,教师患咽喉炎的比例占80%左右,患胃肠道疾病的比例为30%左右,患颈肩椎类疾病比例为22%左右。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全国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这是目前很多人思考的一个问题。国际研究调查显示,从教学和学习投入时间看,中国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时间比大部分国家学生的学习投入时间都长,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和最有效的。大量的低效的教学既伤害了教师,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结合新课程实验至今,通过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师生低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环节,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

为了进一步改变低效教学的状况,首先应该恰如其分地确定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然后探讨形成低效教学的成因和改善低效教学的措施。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信息技术课堂中表现出的一些低效教学问题及改进策略,以达到促进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情境创设缺少愉悦性和有效性

毋庸置疑。“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时间,信息技术课堂“言必称情境”,“无情境不成课堂”。情境几

乎成了信息技术新课程最为重要的关键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

样一种不良倾向,即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质的关注正在减少,信息技术课的“技术味”正变得越来越淡,热闹情境的背后却是课堂效率低下。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理性的思考。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和公开课、优质课中,我对于每节课的情境创设环节都比较在意。然而,千奇百怪、缤纷复杂的情境创设却未必都能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繁荣”的情境创设背后却深藏隐忧,有些情境值得我们去探讨。

1、无趣的情境创设,缺乏简洁性与实用性,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之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有动机参与到学习中。但是,一些信息技术教学创设的情境却并没有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学生的兴趣激发不起来,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节课,内容是excel中用公式计算,这位老师用的是个人买房商业代款的计算来创设情境的。商业代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是初二的学生,他们还不是很明白代款、按歇是怎么样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按歇、首付款„„,这是一个既枯燥又不易懂的一个问题,用这个来创境情境引入,大大的增加了教学的无趣性,使学生云里雾里,从而带来了课堂教学的低效。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不是作为一种艰苦任务要学生去负担,而是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活动具有乐趣,富有感情色彩”。在听一位老师讲“给文件找个合适的家”这一课时,在情境引入的过程中她用幻灯片展示了一个干净、整洁的超市和杂乱无章的超市,怎么样把这些杂乱无章的物品排放整齐呢,学生对超市不陌生,也比较感兴趣。以此情境来比喻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进而引出本课内容。简单易懂而且又不枯燥,这就达到了创设情境的目的,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2、无效的情境创设,缺少针对性,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情境创设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学习内容。而能够起到此作用的方法有许多,未必仅情境创设一种方法。今天的信息技术课,情境创设似乎成为必备之环节。有的教师为了不失去这一环节而生硬的去创设,往往会“画蛇添足”,为了创设情境而去创设情境。我们必须认识到情境创设需要花费一定的教学时间来完成,所以在我们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时就必须要考虑是否有必要、有价值等问题。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节课,内容为:《excel中函数的应用》,这位老师上课后,没说什么话,只是放了一段美国大片数据处理的片段,该片片名不详、内容不知,只看到屏幕上很多人在电脑前忙忙碌碌的处理着大量的数据,情节很紧张。该片放了4分多钟,学生因为之前课堂上没有过这种情境所以看的都很认真。影片放完后,教师问学生从这个电影片段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开始一头雾水,后来有个学生举手回答“看到

了现在科技发展的非常快”。教师后来只能自己解释播放影片的目的,引出本课内容。教师的本来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处理数据的情境,进而引出本课excel中的函数的应用,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使学生不知所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我觉得类似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失败的,是无效的。

二、探究过程偏向形式化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强调探索过程,可能意味着学生要面临着问题与困惑,可能花了时间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成长、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不可量化的“长效”。而我们的大多数课堂教学,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结果、结论,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这种看似走捷径的教学方式不仅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了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更牺牲了学生的能力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任务布置下去后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但经常是任务布置没多久,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教师就已经开始讲解演示了,自主探究只是嘴里说出的一种形式而已。

如,信息技术第三册第2课“无处不在的模板”,让学生使用word制作一张明信片。明信片有一定的特点,要有邮编、收信人地址姓名、寄信人地址等,这些要素是必备的,要根据自身喜好来设置,还有明信片的大小等,这些都要先考虑好,做出来的明信片要有个性。 这些是要让学生来自主探究,要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怎样设置以达到预想目标。很多老师对“自主探究”这个词不陌生,所以有了任务就让学生去探究,但老师往往忽略了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时间,任务布置下去后,让学生参考书上步骤来完成,遇到问题马上去讲解,结果学生作出来的明信片千篇一律,而且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设置,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样的设置就失去了探究原本的意义,只停留在口头上。学生学过即忘。要真正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如明信片纸张要小一点,如何设置纸张大小呢,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多大的纸何适,要自己来定。在输入收信人地址和姓名的时候,学生会发现直接输入后位置很难控制,怎样做才能将这些文字随意移动位置呢,邮编都是有方框的,这些方框怎么样加进去的呢,如何改变线条的颜色与粗细呢,伴随着这些问题自然的就知道了文本框的作用,进而去探索如何设置文本框,所有的内容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完成。这样的探究才有意义,才不流于形式。

三、课堂练习,简单随意

自信息技术被列为初中必修课以来,课堂练习大多是以“任务驱动”来达成目标。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借助自身探究和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建构。然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开展出现了大量低效应用的情况。我们常说“不会出试卷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信息技术课同样如此,一节课课堂练习设置不好,可以说这节课就是失败的一节课。很多老师在设置课堂练习时随意性太大、针对性不强、没有层次性、问题设置枯燥无趣等等,这些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不能突出重难点。

下面我就举例说明应该如何设置问题,提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1、练习的设置应由浅入深,具有层次性。

例如,excel中《用公式计算》这一课我是这样设置的。 环节一:逛书店

在“书店”工作表里我准备了一些学生喜欢的书籍、学习资料和vcd光碟并配了实物图,标明了价格,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添入表中并计算总价和消费后剩余的钱数。

环节二:逛超市

在“超市”工作表中我准备了一些常用物品并分类如学习用品、日常生活用品等等同时也给出了价格,让学生自由选择,并添写所选货物的代码、单价、数量最后算出“消费总和”与“剩余钱数”。

环节三:安排本学期零用钱

让学生把自己在3月份4个星期的各项消费情况填到对应表格里,并计算各项消费的平均值及每周消费的总和进行对比。这里从书籍类、文化用品类、服饰类、食品类、其它五方面来统计每周的消费情况。计算出结果后通过平均值观察在哪方面消费最多,为什么,这些消费合理不合理。

分析:本课围绕一条主线进行,知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环节三是一个拓展题,具有开放性,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整堂课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

2、练习的设置要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具有综合性。 例如,excel《给数据排序》

Excel中的数据排序,有自动排序和按条件的排序两种,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但是如何运用排序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习至用,这就是一个难点。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就着重向这方面去引导。当学生掌握了排序的方法之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分析本班期中考试成绩(数据是期中考试六门功课原始成绩)

要求:1、求出“总分”。 2、给出班级“名次”。

3、给出等级:满分为720分,总分≥620为A,530≤总分

≤总分

分析:这是本课的一个综合练习题,在求“总分”的时候巩固了前一节课的函数,学生比较容易完成,但如何根据“总分”求“等级”和“名次”呢?这就需要学生开拓思维,用什么方法才能快速完成。表面看来这两个问题都与排序无关,但是要想快速完成问题就涉及到了排序。让学生明确一点,很多问题不能一步求出结果,中间隐含了一些操作过程,需要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综合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我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几乎都会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巩固本课内容还能复习学过的知识,最主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练习的设置要切合学生实际,具有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word自选图形的时候,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

T:我们前面已经为自己设计过推荐表,学校核实之后会给我们盖章,我们能不能在word中为学校设计一个印章盖上去呢?

S:学生一脸茫然,该怎么做呢? T:提醒大家,印章有什么特点呢? S:哦,字是反的,还有什么呢?„„

T:给学生展示一个自己做的印章,让学生观察,提示操作要点。 S:学生动手操作。 „„

S:成品展示,评价。

分析:这两个问题把不是同一节课的内容联系了起来,而且切合实际,学生做出了个性实足的推荐表和印章,达到了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记忆深刻。

造成低效教学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教师不能维持课堂纪律;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讲解内容面面俱到,导致学生练的时间太少;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重

难点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等等,都会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是关

键,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这些都要我们多思考、勤总结、及时反思。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把脉“低效教学”,反思促进“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武卫民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初探》 2、王斌华 《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

3、杨志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愉快情境的创设》 4、周 卫 《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的忧与思》

信息技术课中把脉“低效教学”,促进“有效教学”的探索

【摘要】 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低效教学”的表现:情境创设缺少愉悦性和有效性,探究过程偏向形式化,课堂练习简单随意等等。通过现状分析发现问题,即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剖析“低效教学”为主题,提出促进“有效教学”的必要性。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 情境创设 探究 问题

一则描述教师的短信是这样写的:“起得比公鸡早,睡得比猫头鹰迟,吃得比营房士兵快,催作业比黄世仁狠,搞辅导比待骨肉更亲,死得比阿斗更早。”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一些实际问题。有资料显示,教师患咽喉炎的比例占80%左右,患胃肠道疾病的比例为30%左右,患颈肩椎类疾病比例为22%左右。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全国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这是目前很多人思考的一个问题。国际研究调查显示,从教学和学习投入时间看,中国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时间比大部分国家学生的学习投入时间都长,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和最有效的。大量的低效的教学既伤害了教师,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结合新课程实验至今,通过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师生低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环节,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

为了进一步改变低效教学的状况,首先应该恰如其分地确定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然后探讨形成低效教学的成因和改善低效教学的措施。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信息技术课堂中表现出的一些低效教学问题及改进策略,以达到促进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情境创设缺少愉悦性和有效性

毋庸置疑。“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时间,信息技术课堂“言必称情境”,“无情境不成课堂”。情境几

乎成了信息技术新课程最为重要的关键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

样一种不良倾向,即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质的关注正在减少,信息技术课的“技术味”正变得越来越淡,热闹情境的背后却是课堂效率低下。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理性的思考。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和公开课、优质课中,我对于每节课的情境创设环节都比较在意。然而,千奇百怪、缤纷复杂的情境创设却未必都能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繁荣”的情境创设背后却深藏隐忧,有些情境值得我们去探讨。

1、无趣的情境创设,缺乏简洁性与实用性,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之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有动机参与到学习中。但是,一些信息技术教学创设的情境却并没有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学生的兴趣激发不起来,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节课,内容是excel中用公式计算,这位老师用的是个人买房商业代款的计算来创设情境的。商业代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是初二的学生,他们还不是很明白代款、按歇是怎么样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按歇、首付款„„,这是一个既枯燥又不易懂的一个问题,用这个来创境情境引入,大大的增加了教学的无趣性,使学生云里雾里,从而带来了课堂教学的低效。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不是作为一种艰苦任务要学生去负担,而是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活动具有乐趣,富有感情色彩”。在听一位老师讲“给文件找个合适的家”这一课时,在情境引入的过程中她用幻灯片展示了一个干净、整洁的超市和杂乱无章的超市,怎么样把这些杂乱无章的物品排放整齐呢,学生对超市不陌生,也比较感兴趣。以此情境来比喻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进而引出本课内容。简单易懂而且又不枯燥,这就达到了创设情境的目的,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2、无效的情境创设,缺少针对性,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情境创设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学习内容。而能够起到此作用的方法有许多,未必仅情境创设一种方法。今天的信息技术课,情境创设似乎成为必备之环节。有的教师为了不失去这一环节而生硬的去创设,往往会“画蛇添足”,为了创设情境而去创设情境。我们必须认识到情境创设需要花费一定的教学时间来完成,所以在我们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时就必须要考虑是否有必要、有价值等问题。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节课,内容为:《excel中函数的应用》,这位老师上课后,没说什么话,只是放了一段美国大片数据处理的片段,该片片名不详、内容不知,只看到屏幕上很多人在电脑前忙忙碌碌的处理着大量的数据,情节很紧张。该片放了4分多钟,学生因为之前课堂上没有过这种情境所以看的都很认真。影片放完后,教师问学生从这个电影片段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开始一头雾水,后来有个学生举手回答“看到

了现在科技发展的非常快”。教师后来只能自己解释播放影片的目的,引出本课内容。教师的本来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处理数据的情境,进而引出本课excel中的函数的应用,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使学生不知所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我觉得类似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失败的,是无效的。

二、探究过程偏向形式化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强调探索过程,可能意味着学生要面临着问题与困惑,可能花了时间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成长、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不可量化的“长效”。而我们的大多数课堂教学,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结果、结论,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这种看似走捷径的教学方式不仅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了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更牺牲了学生的能力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任务布置下去后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但经常是任务布置没多久,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教师就已经开始讲解演示了,自主探究只是嘴里说出的一种形式而已。

如,信息技术第三册第2课“无处不在的模板”,让学生使用word制作一张明信片。明信片有一定的特点,要有邮编、收信人地址姓名、寄信人地址等,这些要素是必备的,要根据自身喜好来设置,还有明信片的大小等,这些都要先考虑好,做出来的明信片要有个性。 这些是要让学生来自主探究,要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怎样设置以达到预想目标。很多老师对“自主探究”这个词不陌生,所以有了任务就让学生去探究,但老师往往忽略了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时间,任务布置下去后,让学生参考书上步骤来完成,遇到问题马上去讲解,结果学生作出来的明信片千篇一律,而且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设置,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样的设置就失去了探究原本的意义,只停留在口头上。学生学过即忘。要真正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如明信片纸张要小一点,如何设置纸张大小呢,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多大的纸何适,要自己来定。在输入收信人地址和姓名的时候,学生会发现直接输入后位置很难控制,怎样做才能将这些文字随意移动位置呢,邮编都是有方框的,这些方框怎么样加进去的呢,如何改变线条的颜色与粗细呢,伴随着这些问题自然的就知道了文本框的作用,进而去探索如何设置文本框,所有的内容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完成。这样的探究才有意义,才不流于形式。

三、课堂练习,简单随意

自信息技术被列为初中必修课以来,课堂练习大多是以“任务驱动”来达成目标。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借助自身探究和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建构。然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开展出现了大量低效应用的情况。我们常说“不会出试卷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信息技术课同样如此,一节课课堂练习设置不好,可以说这节课就是失败的一节课。很多老师在设置课堂练习时随意性太大、针对性不强、没有层次性、问题设置枯燥无趣等等,这些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不能突出重难点。

下面我就举例说明应该如何设置问题,提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1、练习的设置应由浅入深,具有层次性。

例如,excel中《用公式计算》这一课我是这样设置的。 环节一:逛书店

在“书店”工作表里我准备了一些学生喜欢的书籍、学习资料和vcd光碟并配了实物图,标明了价格,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添入表中并计算总价和消费后剩余的钱数。

环节二:逛超市

在“超市”工作表中我准备了一些常用物品并分类如学习用品、日常生活用品等等同时也给出了价格,让学生自由选择,并添写所选货物的代码、单价、数量最后算出“消费总和”与“剩余钱数”。

环节三:安排本学期零用钱

让学生把自己在3月份4个星期的各项消费情况填到对应表格里,并计算各项消费的平均值及每周消费的总和进行对比。这里从书籍类、文化用品类、服饰类、食品类、其它五方面来统计每周的消费情况。计算出结果后通过平均值观察在哪方面消费最多,为什么,这些消费合理不合理。

分析:本课围绕一条主线进行,知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环节三是一个拓展题,具有开放性,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整堂课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

2、练习的设置要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具有综合性。 例如,excel《给数据排序》

Excel中的数据排序,有自动排序和按条件的排序两种,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但是如何运用排序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习至用,这就是一个难点。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就着重向这方面去引导。当学生掌握了排序的方法之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分析本班期中考试成绩(数据是期中考试六门功课原始成绩)

要求:1、求出“总分”。 2、给出班级“名次”。

3、给出等级:满分为720分,总分≥620为A,530≤总分

≤总分

分析:这是本课的一个综合练习题,在求“总分”的时候巩固了前一节课的函数,学生比较容易完成,但如何根据“总分”求“等级”和“名次”呢?这就需要学生开拓思维,用什么方法才能快速完成。表面看来这两个问题都与排序无关,但是要想快速完成问题就涉及到了排序。让学生明确一点,很多问题不能一步求出结果,中间隐含了一些操作过程,需要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综合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我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几乎都会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巩固本课内容还能复习学过的知识,最主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练习的设置要切合学生实际,具有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word自选图形的时候,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

T:我们前面已经为自己设计过推荐表,学校核实之后会给我们盖章,我们能不能在word中为学校设计一个印章盖上去呢?

S:学生一脸茫然,该怎么做呢? T:提醒大家,印章有什么特点呢? S:哦,字是反的,还有什么呢?„„

T:给学生展示一个自己做的印章,让学生观察,提示操作要点。 S:学生动手操作。 „„

S:成品展示,评价。

分析:这两个问题把不是同一节课的内容联系了起来,而且切合实际,学生做出了个性实足的推荐表和印章,达到了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记忆深刻。

造成低效教学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教师不能维持课堂纪律;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讲解内容面面俱到,导致学生练的时间太少;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重

难点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等等,都会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是关

键,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这些都要我们多思考、勤总结、及时反思。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把脉“低效教学”,反思促进“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武卫民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初探》 2、王斌华 《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

3、杨志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愉快情境的创设》 4、周 卫 《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的忧与思》


相关内容

  • 39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会论文
  • 信息技术课需要阅读 --浅谈信息课堂中对教材的利用 摘要:信息课堂中需要对课本的利用,我称之为是阅读过程.虽然信息课和语文数学课中阅读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课本在课堂中的作用谁都不能否认.信息课堂中对课本的阅读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对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展. 关键词:阅读 教材作用 信息课,一门课堂中学生 ...

  • 2013年计算机学会工作总结2014年工作计划
  • -年我们在省科协学会部的领导下,在广大理事的共同推动和努力下,学会工作有声有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首先我们认真学习"关于推进省级学会深化改革的实施要点",结合学会的实际情况,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积极为我省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回顾一年,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 ...

  • 教师个人师德建设规划范文1(小学信息技术)
  • 教师个人师德建设规划范文1(小学信息技术) 不知不觉,我从一名大学师范生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已经六个年头了,从一开始的懵懂,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回首这几年走过的历程,有过困惑,有过困难,有过挫折,但更多的还是这份工作给我带来的快乐和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在这六年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领导和 ...

  • 2012年蚌埠慕远学校小学教师论文获奖发表情况
  • 编号 姓名 注 1 张晶 2 张海涛3 张海涛4 张海涛5 黄占松6 张晶 7 黄占松8 黄占松9 周兴国10 杨莉 11 王昊昀12 黄占松13 徐伟 14 陈莹莹15 张晶 16 张莹 17 范黎黎18 范黎黎19 张田甜20 周文 2012年蚌埠慕远学校小学教师论文获奖发表情况 名称 < ...

  •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称2012
  •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申报评审条件(试行) 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教委,市级部门人事(干部)处: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重庆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人社部[2012]362号)精神,现将<重庆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职务)申报评审条 ...

  • 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 xx年,我镇教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县教育局的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科研工作全局,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强教”战略,贯彻新课改理念,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全镇教师的教研水平为重点,不断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专业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厉庄小学教科研工作在“十一五 ...

  •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课题研究教师论文获奖汇总 2007.6 序号 1 姓名 沈利民 篇目和奖项 获奖时间 授予单位 中教创新院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进行尝试点> 2003.11 获全国中小学教师创新教育研究成果 一等奖 < ...

  • 创建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 创建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克难奋进,努力实施教育现代化 ———芙蓉区杉木小学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杉木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的来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 近几年,我校按照《长沙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方案》的要求,全面启动了现代教育技术 ...

  • 申报中学高级述职报告
  • 申报中学高级述职报告 本人任现职以来,积极上进,勤奋踏实,忠于教育,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及有关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教育教学方面,一贯注重业务进修与专业学习,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个人所教班级成绩突出.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培训与学习活动,主动投身各级各类的公开课.研究课教学活动.于0 ...

  • 2006年度惠山区科协区级学(协)会工作总结
  • 2006年度,惠山区区属学(协)会围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目标要求,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星级”学(协)会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术交流主渠道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效。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星级”创建活动,学(协)会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继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