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为什么没有定量的描述?

中医批判之二

中医诊断为什么没有定量的描述?

史地闻神

看看中医诊断过程的描述,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统统都没有定量测定的描述,以便为诊断提供数据依据,作出定性的判断,最后确定到底是哪种病症,病症的程度如何。

我们都知道科学的东西都离不开定量的测定,为定性判断提供可靠依据。凡是逻辑思维的学科不论是现代医学(诊断学,解剖学,病理学,。。。等)、物理学(流体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核物理,热力学。。。等等)、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等)、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等)全都离不开定量的测定、定量的描述,至于数学就更不用讲了。这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形象思维是可以不要定量的测定和描述,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电影,绘画、音乐这些形象思维的学科就是这样的。形象思维的作品其优秀的程度和定量的概念没有关系,也许为了作品的情感描述的需要,用到数量的概念,但是这个概念和逻辑思维学科里数量的概念意义完全不同。

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里有数量描述的地方,都是为了修辞的需要,唐朝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里面的“千”和“一”,完全是为了修辞的需要,并不是具体指的“1000里”和“一层”,是极言很远和意指更高处的意思,这是修辞学的技巧。但是这样的用法在逻辑思维的学科里是不会出现的。在物理学里“1000里”就是实实在在的1000里,一层楼就是实实在在的一层楼。所以说,形象思维的作品不需要定量的测定。形象思维有程度的定性判定如“极,很,非常,绝对”等等,在逻辑思维学科里面是不能作为判定的依据的,它必须用具体的数字来指示。如现代医学里对“发烧”的诊断描述是这样的:“发热按高低可分为:低热:37.3-38度;中等度热:38.1-39度;高热:39.1-41度;超高热:41度以上”。后面的定量数据为前面的定性判断提供准确的依据。中医诊断没有定量的测定和描述,它只能归入形象思维的范畴。中医本来就不是逻辑思维的东西,因此也就不需要定量的测定和描述,完全传承古代的衣钵,像文学作品那样来想象地描述诊断和药方,这样的所谓中国传统医学怎么能够正确地给病人看病诊断开方呢?

我们来看看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法之“望”:

“望”——

.望目:望目主要望目的神、色、形、态。

(1)目神:人之两目有无神气,是望神的重点。凡视物清楚,精彩内含,神光充沛者,是眼有神;若白睛混浊,黑睛晦滞,失却精彩,浮光暴露,是眼无神。

(2)目色:如目毗赤,为心火;白睛赤为肺火;白睛现红络,为阴虚火旺;眼胞皮红肿湿烂为牌火;全目赤肿之眵,迎风流泪,为肝经风热。如目眵淡白是血亏。白睛变黄,是黄疸之征。目眶周围见黑色,为肾虚水泛之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病。

(3)目形:目第微肿,状如卧蚕,是水肿初起,老年人下脸浮肿,多为肾气虚衰。目窝凹陷,是阴液耗损之征,或因精气衰竭所致。眼球空起而喘,为肺涨;眼突而预肿则为瘿肿。

(4)目态:目睛上视,不能转动,称戴眼反折,多见于惊风、痉厥或精脱神衰之重证。

——摘自 湖南中医药大学 朱文峰 :《中医诊断学讲稿》

上述“望目”的诸多描述,没有一样可以用科学仪器来测定,以获得定量的数据供诊断判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全由中医用眼睛望嘴巴说了算,没有数据定量的标准供参考。

科学技术研究、分析都需要严密准确地进行定性判断,这就需要可靠地的定量数据来作为判断的依据。于是人们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来进行检测,得出准确的数据来。比起肉眼等五官来科学仪器的分辨率、清晰度远远高于人的感官。同时对各种检测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等级,以供定性判定来区分程度级别。如上述的人体发烧的四个级别:“低热:37.3-38度;中等度热:38.1-39度;高热:39.1-41度;超高热:41度以上”。这样的定性区分和定量数据依据是全世界医学界都认同的,没有一个国家有例外。其它的如血压等等也是。这也是现代医学被全世界各国采用的一个根本原因。药品生产过程还有一个质量检验过程——抽检或者全检,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定量数据的依据——也是依据数学概率论的分布理论来确定的。这些也是全世界通用的理论和方法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定量的数据依据,这样各种定量检测的科学仪器就陆陆续续被研究制造出来。如电子电力领域应用的数字万用表、示波器、电表;流量检测用的各种燃油流量计、家用的水表、煤气表等等。而现代医学帮助诊断用的体温计、血压计、心电图、脑电图等等,这些都是为人们提供定性判断用的定量数据最基础的检测设备。离开这些定量检测用的科学仪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没有办法正常进行,准确、科学、全世界通用的判断方法就不可能存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失去了根基。

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落后,研究制造不出各种检测的仪器设备,只有粗糙的没有什么精度的直接用肉眼来观察的秤和尺。因此除开货币、物件、事件会有数量的概念、定量的描述外,其它领域的一系列特性的描述特别是中医对病情的描述根本就办法得出定量数据来作为依据,其诊断方法甚至病人的医治效果都也没有定量的描述、判定。这就非常严重地限制了中医的发展、进步。中医就只能用人的“眼、耳、鼻、嘴、手”这五种最原始人体感官代替仪器设备来感觉探知病人的病况,于是“望、闻、问、切”就成了中医的唯一诊断要术,中医的现代化怎么也实现不了。没有办法,形象思维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中医诊断和药方的定性描述方法,像创作文学作品写小说、写诗歌、写戏剧、写散文那样。看看下面两个中医诊断的例子就明白了:

1.右四时经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曰:春脉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濡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黄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黄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癫疾。不及则令人胸肋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摘自 西晋 王叔和:《脉经》

2. 表热证

是热邪侵袭肌表所致的一种病证。

【诊断依据】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或有汗,舌边尖红赤,脉浮数。

【辨证论析】 热邪犯表,卫气被郁,故发热恶寒。热为阳邪,故发热重而恶寒轻,且伴口干微渴。热性升散,腠理疏松则汗出。热邪上扰则头痛。舌边尖红赤,脉浮数均为温热在表之征。

表热证也是表证之一种,特点是发热重恶寒轻,常常有汗,脉浮而数。

——摘自 广东中医药大学 邓铁涛 :《中医诊断学》

上述这两个诊断的例子,诊断的依据没有任何定量的数据,也不可能用什么仪器测量来产生数据以供诊断用,全部都是定性的描述,犹如文学作品一样。这样就没有办法确定统一的定量的标准数据来供参考,几个中医就可能有几种定性的描述。看看上面中医诊断,描述的项目和文学作品描述的项目类似,就像我们不可能研制出仪器来测定文学作品性质一样,我们也不可能能研制出仪器来测定中医的诊断项目,更不用说中医们了,因为中医打从它出生那天起就不含有科学细胞。

现代医学的诊断内容(几乎都是利用各种医学检验仪器对病人进行的人体各种数据的定量采集,以作为诊断依据)

1、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2、问诊: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叫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通过病史采集可以获得病人的症状。

3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4 、辅助检查(assistant examination) :如心电图、肺功能、医学影像学检查等。

配合上述的现代医学诊断,医生都会适当地采用必要的检验仪器检测病人的人体数据。现代医学进行临床检验采集各种供诊断用的定量数据的仪器种类繁多,主要有五大类:

1. 分离分析检验仪器

2. 光谱分析检验仪器

3. 目视检验仪器

4.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检验仪器

5. 临床常规检验仪器

这些检验仪器为现代医学诊断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人体医学数据,是人的“眼、耳、鼻、嘴、手”的功能的极大延伸和扩充,为医生对病人进行正确诊断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标准。而这是中医诊断永远也做不到的。中医的那些诊断概念,和现代科学技术格格不入,没有办法和现代科学联系在一起。如邓铁涛的《中医诊断学》里的“表热证【诊断依据】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或有汗,舌边尖红赤,脉浮数。”除了“发热”可以用现代医学的体温计来检测外(现代医学姑且允许中医盗用现代医学的体温计),其它的一概没法检测,也就是说没法得出中医诊断结果的定量数据以便判断病人得病的种类和程度,都只能中医用嘴巴说了算,诊断结果就有了“是热邪侵袭肌表所致的一种病证。”这种说法。于是在很多情况下有几个中医就可能有几种说法。

所以说,中医完全是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面上,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而后采用的完全是创作文学作品那样的中医个人的主观臆想的描述,没有对病人的真实病况的客观再现,充满了修辞学的原始方法;没有上升到逻辑思维的科学层面,没有定量的客观数据依据。。。。也就是说现代中医是对古代中医的简单克隆。难怪现代中医必须对几百年、上千年前极其落后的古代中医非常违心地崇敬,必须把古代中医药方非常违心地捧为圣方;这其实就是现代中医在吹捧自己,欺骗病人;这样的现代中医没有丝毫的发展,当然不容他人否定古代中医,否则否定了古代中医也等于否定了现代中医。

中医因为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不是逻辑思维的产物,不是科学技术,就像小说、诗歌、散文一样不需要什么检测仪器来检测提供什么验证的数据。下面举两个例子对比:

先是一首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喜 迁 莺

李煜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 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再看看邓铁涛《中医诊断学》中提及的诊断:

世 医 得 效 方

危亦林

。。。论述了危重疾病的釜沸、鱼翔、弹石、解索、屋漏、虾游、雀啄、

偃刀、转豆、麻促十怪脉象。。。

两者的修辞方法都用得十分娴熟,何其相似乃尔,排比,对偶,比喻用法一样不漏,俨然的文学作品。

就跟李煜词里任何一个情景心思的描述不可能用检测仪器来测定一样,中医诊断的十怪脉像的形象思维的描述也根本就没有办法用仪器来检测,这两者也根本就不需要用仪器来检测提供数据依据,所以中医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科学不科学,跟科学沾不上边。但是李煜的词作为文学作品,给读者以优美情意的美的享受。而中医,看看上述的几个例子,是什么呢?什么都不是!毫无意义,毫无用处!

有人特别是中医们说,现在中医也用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测仪器来作为诊断的辅助手段;我们说,中医如果用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测仪器来为中医提供数据,那么中医就蜕变为西医了,因为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测仪器得出的各种数据的表述完完全全是西医的概念、术语和单位,跟中医撘不上边,是中医被西医吞没了。

而在科学技术的帮助和推动下,现代医学已经将古代的医学远远抛在后面;而中医却还在死抱着古代的腐朽和僵尸,如不被人类淘汰真是奇迹中的奇迹。

难道中医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是多么的岌岌可危吗?不可能!现在中医其实是不敢正视现实,在破罐子破摔——他们没有办法将中医维持下去了,于是干脆攻击可以把中医拉下马的现代科学技术,并且大言不惭地说中医不需要接受现代科学技术的检验,中医超前现代科学技术。他们耍的是阴阳两面手法:  阳的方面,他们广泛采用现代医学的各种诊疗设备、手段,哪个中医院不引进采用CT扫描、脑电图、心电图,核磁共震、内窥镜,超声波等等?

阴的方面,就是如上述的攻击现代医学,胡说什么西医医治局部,中医医治整体,西医治已病,中医治未病。。。

这真是中医的阴阳理论的活学活用,将阴阳理论发扬光大到了极致。中医们两面手法的阴证阳证皆如邓铁涛的描述: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的阴证【诊断依据】: 不同的疾病,所表现的阴性证候不尽相同,各有侧重。一般常见为: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重踡卧,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腥臭,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同上的阳证【诊断依据】:不同的疾病表现的阳性证候也不尽相同。一般常见的有:面色红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神烦,躁动不安,语声粗浊或骂詈无常,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大便秘结,奇臭,小便涩痛、短赤,舌质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象浮数,洪大,滑实。

配合中医泰斗邓铁涛阴阳证之【诊断依据】的文学描述,我们送中医一首亡国的落魄君主的词作:

相 见 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景岳全书?传忠录》十分明确提出:“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这是对阴阳的辨证——我们再给他们补充点:中医行为也有阴阳,前述中医们的反科学行为乃阴阳辨证耶!

2012.11.7

中医批判之二

中医诊断为什么没有定量的描述?

史地闻神

看看中医诊断过程的描述,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统统都没有定量测定的描述,以便为诊断提供数据依据,作出定性的判断,最后确定到底是哪种病症,病症的程度如何。

我们都知道科学的东西都离不开定量的测定,为定性判断提供可靠依据。凡是逻辑思维的学科不论是现代医学(诊断学,解剖学,病理学,。。。等)、物理学(流体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核物理,热力学。。。等等)、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等)、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等)全都离不开定量的测定、定量的描述,至于数学就更不用讲了。这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形象思维是可以不要定量的测定和描述,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电影,绘画、音乐这些形象思维的学科就是这样的。形象思维的作品其优秀的程度和定量的概念没有关系,也许为了作品的情感描述的需要,用到数量的概念,但是这个概念和逻辑思维学科里数量的概念意义完全不同。

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里有数量描述的地方,都是为了修辞的需要,唐朝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里面的“千”和“一”,完全是为了修辞的需要,并不是具体指的“1000里”和“一层”,是极言很远和意指更高处的意思,这是修辞学的技巧。但是这样的用法在逻辑思维的学科里是不会出现的。在物理学里“1000里”就是实实在在的1000里,一层楼就是实实在在的一层楼。所以说,形象思维的作品不需要定量的测定。形象思维有程度的定性判定如“极,很,非常,绝对”等等,在逻辑思维学科里面是不能作为判定的依据的,它必须用具体的数字来指示。如现代医学里对“发烧”的诊断描述是这样的:“发热按高低可分为:低热:37.3-38度;中等度热:38.1-39度;高热:39.1-41度;超高热:41度以上”。后面的定量数据为前面的定性判断提供准确的依据。中医诊断没有定量的测定和描述,它只能归入形象思维的范畴。中医本来就不是逻辑思维的东西,因此也就不需要定量的测定和描述,完全传承古代的衣钵,像文学作品那样来想象地描述诊断和药方,这样的所谓中国传统医学怎么能够正确地给病人看病诊断开方呢?

我们来看看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法之“望”:

“望”——

.望目:望目主要望目的神、色、形、态。

(1)目神:人之两目有无神气,是望神的重点。凡视物清楚,精彩内含,神光充沛者,是眼有神;若白睛混浊,黑睛晦滞,失却精彩,浮光暴露,是眼无神。

(2)目色:如目毗赤,为心火;白睛赤为肺火;白睛现红络,为阴虚火旺;眼胞皮红肿湿烂为牌火;全目赤肿之眵,迎风流泪,为肝经风热。如目眵淡白是血亏。白睛变黄,是黄疸之征。目眶周围见黑色,为肾虚水泛之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病。

(3)目形:目第微肿,状如卧蚕,是水肿初起,老年人下脸浮肿,多为肾气虚衰。目窝凹陷,是阴液耗损之征,或因精气衰竭所致。眼球空起而喘,为肺涨;眼突而预肿则为瘿肿。

(4)目态:目睛上视,不能转动,称戴眼反折,多见于惊风、痉厥或精脱神衰之重证。

——摘自 湖南中医药大学 朱文峰 :《中医诊断学讲稿》

上述“望目”的诸多描述,没有一样可以用科学仪器来测定,以获得定量的数据供诊断判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全由中医用眼睛望嘴巴说了算,没有数据定量的标准供参考。

科学技术研究、分析都需要严密准确地进行定性判断,这就需要可靠地的定量数据来作为判断的依据。于是人们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来进行检测,得出准确的数据来。比起肉眼等五官来科学仪器的分辨率、清晰度远远高于人的感官。同时对各种检测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等级,以供定性判定来区分程度级别。如上述的人体发烧的四个级别:“低热:37.3-38度;中等度热:38.1-39度;高热:39.1-41度;超高热:41度以上”。这样的定性区分和定量数据依据是全世界医学界都认同的,没有一个国家有例外。其它的如血压等等也是。这也是现代医学被全世界各国采用的一个根本原因。药品生产过程还有一个质量检验过程——抽检或者全检,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定量数据的依据——也是依据数学概率论的分布理论来确定的。这些也是全世界通用的理论和方法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定量的数据依据,这样各种定量检测的科学仪器就陆陆续续被研究制造出来。如电子电力领域应用的数字万用表、示波器、电表;流量检测用的各种燃油流量计、家用的水表、煤气表等等。而现代医学帮助诊断用的体温计、血压计、心电图、脑电图等等,这些都是为人们提供定性判断用的定量数据最基础的检测设备。离开这些定量检测用的科学仪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没有办法正常进行,准确、科学、全世界通用的判断方法就不可能存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失去了根基。

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落后,研究制造不出各种检测的仪器设备,只有粗糙的没有什么精度的直接用肉眼来观察的秤和尺。因此除开货币、物件、事件会有数量的概念、定量的描述外,其它领域的一系列特性的描述特别是中医对病情的描述根本就办法得出定量数据来作为依据,其诊断方法甚至病人的医治效果都也没有定量的描述、判定。这就非常严重地限制了中医的发展、进步。中医就只能用人的“眼、耳、鼻、嘴、手”这五种最原始人体感官代替仪器设备来感觉探知病人的病况,于是“望、闻、问、切”就成了中医的唯一诊断要术,中医的现代化怎么也实现不了。没有办法,形象思维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中医诊断和药方的定性描述方法,像创作文学作品写小说、写诗歌、写戏剧、写散文那样。看看下面两个中医诊断的例子就明白了:

1.右四时经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曰:春脉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濡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黄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黄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癫疾。不及则令人胸肋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摘自 西晋 王叔和:《脉经》

2. 表热证

是热邪侵袭肌表所致的一种病证。

【诊断依据】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或有汗,舌边尖红赤,脉浮数。

【辨证论析】 热邪犯表,卫气被郁,故发热恶寒。热为阳邪,故发热重而恶寒轻,且伴口干微渴。热性升散,腠理疏松则汗出。热邪上扰则头痛。舌边尖红赤,脉浮数均为温热在表之征。

表热证也是表证之一种,特点是发热重恶寒轻,常常有汗,脉浮而数。

——摘自 广东中医药大学 邓铁涛 :《中医诊断学》

上述这两个诊断的例子,诊断的依据没有任何定量的数据,也不可能用什么仪器测量来产生数据以供诊断用,全部都是定性的描述,犹如文学作品一样。这样就没有办法确定统一的定量的标准数据来供参考,几个中医就可能有几种定性的描述。看看上面中医诊断,描述的项目和文学作品描述的项目类似,就像我们不可能研制出仪器来测定文学作品性质一样,我们也不可能能研制出仪器来测定中医的诊断项目,更不用说中医们了,因为中医打从它出生那天起就不含有科学细胞。

现代医学的诊断内容(几乎都是利用各种医学检验仪器对病人进行的人体各种数据的定量采集,以作为诊断依据)

1、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2、问诊: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叫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通过病史采集可以获得病人的症状。

3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4 、辅助检查(assistant examination) :如心电图、肺功能、医学影像学检查等。

配合上述的现代医学诊断,医生都会适当地采用必要的检验仪器检测病人的人体数据。现代医学进行临床检验采集各种供诊断用的定量数据的仪器种类繁多,主要有五大类:

1. 分离分析检验仪器

2. 光谱分析检验仪器

3. 目视检验仪器

4.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检验仪器

5. 临床常规检验仪器

这些检验仪器为现代医学诊断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人体医学数据,是人的“眼、耳、鼻、嘴、手”的功能的极大延伸和扩充,为医生对病人进行正确诊断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标准。而这是中医诊断永远也做不到的。中医的那些诊断概念,和现代科学技术格格不入,没有办法和现代科学联系在一起。如邓铁涛的《中医诊断学》里的“表热证【诊断依据】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或有汗,舌边尖红赤,脉浮数。”除了“发热”可以用现代医学的体温计来检测外(现代医学姑且允许中医盗用现代医学的体温计),其它的一概没法检测,也就是说没法得出中医诊断结果的定量数据以便判断病人得病的种类和程度,都只能中医用嘴巴说了算,诊断结果就有了“是热邪侵袭肌表所致的一种病证。”这种说法。于是在很多情况下有几个中医就可能有几种说法。

所以说,中医完全是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面上,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而后采用的完全是创作文学作品那样的中医个人的主观臆想的描述,没有对病人的真实病况的客观再现,充满了修辞学的原始方法;没有上升到逻辑思维的科学层面,没有定量的客观数据依据。。。。也就是说现代中医是对古代中医的简单克隆。难怪现代中医必须对几百年、上千年前极其落后的古代中医非常违心地崇敬,必须把古代中医药方非常违心地捧为圣方;这其实就是现代中医在吹捧自己,欺骗病人;这样的现代中医没有丝毫的发展,当然不容他人否定古代中医,否则否定了古代中医也等于否定了现代中医。

中医因为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不是逻辑思维的产物,不是科学技术,就像小说、诗歌、散文一样不需要什么检测仪器来检测提供什么验证的数据。下面举两个例子对比:

先是一首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喜 迁 莺

李煜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 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再看看邓铁涛《中医诊断学》中提及的诊断:

世 医 得 效 方

危亦林

。。。论述了危重疾病的釜沸、鱼翔、弹石、解索、屋漏、虾游、雀啄、

偃刀、转豆、麻促十怪脉象。。。

两者的修辞方法都用得十分娴熟,何其相似乃尔,排比,对偶,比喻用法一样不漏,俨然的文学作品。

就跟李煜词里任何一个情景心思的描述不可能用检测仪器来测定一样,中医诊断的十怪脉像的形象思维的描述也根本就没有办法用仪器来检测,这两者也根本就不需要用仪器来检测提供数据依据,所以中医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科学不科学,跟科学沾不上边。但是李煜的词作为文学作品,给读者以优美情意的美的享受。而中医,看看上述的几个例子,是什么呢?什么都不是!毫无意义,毫无用处!

有人特别是中医们说,现在中医也用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测仪器来作为诊断的辅助手段;我们说,中医如果用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测仪器来为中医提供数据,那么中医就蜕变为西医了,因为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测仪器得出的各种数据的表述完完全全是西医的概念、术语和单位,跟中医撘不上边,是中医被西医吞没了。

而在科学技术的帮助和推动下,现代医学已经将古代的医学远远抛在后面;而中医却还在死抱着古代的腐朽和僵尸,如不被人类淘汰真是奇迹中的奇迹。

难道中医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是多么的岌岌可危吗?不可能!现在中医其实是不敢正视现实,在破罐子破摔——他们没有办法将中医维持下去了,于是干脆攻击可以把中医拉下马的现代科学技术,并且大言不惭地说中医不需要接受现代科学技术的检验,中医超前现代科学技术。他们耍的是阴阳两面手法:  阳的方面,他们广泛采用现代医学的各种诊疗设备、手段,哪个中医院不引进采用CT扫描、脑电图、心电图,核磁共震、内窥镜,超声波等等?

阴的方面,就是如上述的攻击现代医学,胡说什么西医医治局部,中医医治整体,西医治已病,中医治未病。。。

这真是中医的阴阳理论的活学活用,将阴阳理论发扬光大到了极致。中医们两面手法的阴证阳证皆如邓铁涛的描述: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的阴证【诊断依据】: 不同的疾病,所表现的阴性证候不尽相同,各有侧重。一般常见为: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重踡卧,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腥臭,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同上的阳证【诊断依据】:不同的疾病表现的阳性证候也不尽相同。一般常见的有:面色红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神烦,躁动不安,语声粗浊或骂詈无常,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大便秘结,奇臭,小便涩痛、短赤,舌质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象浮数,洪大,滑实。

配合中医泰斗邓铁涛阴阳证之【诊断依据】的文学描述,我们送中医一首亡国的落魄君主的词作:

相 见 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景岳全书?传忠录》十分明确提出:“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这是对阴阳的辨证——我们再给他们补充点:中医行为也有阴阳,前述中医们的反科学行为乃阴阳辨证耶!

2012.11.7


相关内容

  • 冠心病证候诊断方法及分型文献研究
  • 中国[fj丽医结合杂志2012年6月第32卷第6期cⅡ聊M,JⅦe 2012,V01.32,Nn6 ・843・ ・文献研究・ 冠心病证候诊断方法及分型文献研究 罗文杰. 吴焕林. 王侠1 阮新民2 摘要为了解目前冠心病证候诊断方法的运用及辨证分型现状,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通过全面收集冠 心病(胸痹) ...

  • 甲襞微循环检查的临床应用及问题
  • 微循环学杂志,1997,7(1) :19-20 C 1997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CIRCULATION ○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届全军 微循环学术会议专题报告 甲襞微循环检查的临床应用及问题 刘育英3 国微循环观察在临床上的应用从1960年代开始 ...

  • 脉搏波信号采集与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223期第卷第22卷第3期2014年6月 文章编号:1005-1228(2014)03-0053-03 电脑与信息技术Vol.22No.3June.2014 ComputerandInformationTechnology 脉搏波信号采集与分析方法的研究 杨建 (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北京 摘 1 ...

  • 中医药的现代化
  • 中医药的现代化 姓名:王沛佳 学号:080310409 专业:08级医药经济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现代化的内涵和发展方向.方法: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给予的政策和良好机遇,评述社会与医学界的不正常现象.结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共存,又要独立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吸收各自的先进经验,吸 ...

  • 基于循证评价的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文献基本现状分析
  • 摘要:目的 回顾总结近十年来以中药为主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试验基本信息评价.方法 检索收集近十年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试验文献,基于循证进行评价,并进行频数统计和百分率的计算观察.结果 总共得到近十年的高脂血症中医药临床研究共243篇相关文献,发表在中央级杂志的文献23.3%,地方级杂志28.6%,专 ...

  • 冠心病(胸痹)辨证分型研究的历史
  • 冠心病(胸痹)辨证分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0-08-13 发表者:韩旭 (访问人次:324) [摘要]本文通过对冠心病(胸痹)古今文献有关辨证分型研究的历史回顾,指出冠心病(胸痹)正经历由传统辨证分析到与现代功能与理化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分析.从单因素分析到多因素综合分析.从以主观宏观 ...

  •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天津中医药大学)
  • 1.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通过研究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等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演变归路,已制定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2. 预防医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内容①医学模式.健康观念与三级预防的策略和 ...

  • 中医针灸门诊中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
  • 中医针灸门诊中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 [摘要]目的:加强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探讨中医证治规律.方法:在门诊收集到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93例患者,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的诊断标准,分为躯体形式障碍组.抑郁症组和神经衰弱组.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 ...

  • 循证医学作业zqf
  • 一.名词解释 循证医学 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诊断.治疗.雨后.康复等),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证据,做出科学的诊治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治决策的具体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