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献给埃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本文将从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写作手法以及主题表达两方面对《献给埃米莉的玫瑰》进行解读。 关键词:《献给埃米莉的玫瑰》;现代主义文学;写作手法;主题表达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5-0010-01 一、引言 美国文学史上的现代主义是继浪漫主义之后,美国文学的又一次繁荣时期。现代主义时期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起点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之前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相比,现代主义文学在写作手法和主题的表达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给读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主义时期的重要作家,也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献给埃米莉的玫瑰》发表于1930年,故事以虚构的杰斐逊镇为背景,围绕埃米莉的故事,反映了南方贵族的没落与美国内战后南方社会的变迁,堪称是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本文将从写作手法以及主题表达两个角度来分析《献给埃米莉的玫瑰》是如何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二、写作手法 1、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使得作者将复杂深邃的思想浓缩于一个意象甚至一个词语,因此尤其被现代主义作家所广为采用。在《献给埃米莉的玫瑰》这篇小说中,作者多处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比如,埃米莉家四周的“汽车间”和“轧棉机”象征着北方的工业文明对于南方的入侵。埃米莉使用的“古旧的信笺”以及“褪色的墨水”象征着南方传统社会的守旧;埃米莉父亲手执的“马鞭”象征着他对于埃米莉的控制和占有;“门牌号”和“邮箱”象征着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埃米莉拒绝“在她门口钉上金属门牌号,附设一个邮箱”则象征着她完全把自己封闭于过去的生活,拒绝和外界的一切联系;而“埃米莉”本人则是这篇小说中最大的象征,埃米莉是南方传统和古老生活方式的化身,通过埃米莉之死,福克纳无疑是在向读者暗示南方传统社会的命运。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小说文笔简练又意蕴深刻,读者需要细细品读,来体会寥寥数语背后的深刻内涵。 2、客观视角的运用 在现代主义之前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大多采用全知视角,而现代主义作家则频繁地运用客观视角来进行创作,《献给埃米莉的玫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福克纳摈弃了传统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而是采用有限客观视角,通过小镇居民的观察和议论进行间接叙述,他超脱于人物之外,赋予人物最大的独立性。作者并未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他打乱了事件发展的顺序,小说的情节通过小镇居民的议论一点点地展开,读者得到的信息则是零散的、不全面的,这就很好地营造出了悬疑感,吸引读者进行阅读。直到小说的结尾,人们撬开了埃米莉卧室的门,读者才能将各种各样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了解到整个事件的始末。作者通过小镇居民的客观视角来进行叙述,不仅营造了悬疑的气氛,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了埃米莉同小镇居民间的紧张关系,直接为主题服务。可以说,独特的叙述视角是这篇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主题表达 1、人与社会的疏离 人与社会的疏离所造成的悲剧是现代主义作家探讨的普遍主题之一。在这篇小说中,埃米莉是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的牺牲品,更是整个南方社会的牺牲品。埃米莉的悲剧在于她成长于一个封闭的家庭环境和一个缺乏爱与同情的社会,从来没有人给予她真正的关爱,这就必然导致她把自己拘禁于自我封闭的世界,拒绝和外界的一切沟通。她沉湎于自我,生活在过去,远离社会和人群,如果她所在的小镇居民能够给予她一点点爱的温暖,她的命运也会因此不同。与社会的疏离让她无力去应对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这正是造成她悲剧的根源所在。 2、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现代主义作家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的影响,在文学创作中特别重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讨和分析。从这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出,福克纳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更像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他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十分精准到位。埃米莉的性格是傲慢、怪癖、扭曲的,这是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孤独的、缺乏爱的环境。她对于爱情有着强烈的占有欲,这是因为她一直被父亲所占有,生活在父亲霸道的控制之下,在父亲死后,她一无所有,这就必然导致她对霍默倍加地珍惜乃至病态的占有。埃米莉最后把霍默毒死,与他的尸体相伴,看似极端的做法在她的身上也是非常容易让人理解的。埃米莉一直生活在封闭的世界,生活在过去的生活中,她唯一一次鼓起勇气,试图开始新生活的努力便是和霍默相恋。一个南方的贵族小姐,愿意和一个北方佬、一个建筑工人结婚需要付出多么大的勇气,然而她却被霍默无情地抛弃,这对埃米莉而言是无法承受的打击,其必然的结果便是埃米莉为了留住霍默,宁可把他毒死,与他的尸体相伴,也不愿让他抛弃自己活着离开小镇。凡此种种,都准确地揭示了埃米莉内心世界的发展历程,显示了福克纳对于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刻洞察与把握。 四、结语 与前人相比,现代主义作家在写作手法和主题表达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与突破。本文以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为基础,从象征、客观视角写作手法的运用,以及人与社会的疏离、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等方面解读了福克纳的名作《献给埃米莉的玫瑰》,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福克纳,《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摘 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献给埃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本文将从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写作手法以及主题表达两方面对《献给埃米莉的玫瑰》进行解读。 关键词:《献给埃米莉的玫瑰》;现代主义文学;写作手法;主题表达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5-0010-01 一、引言 美国文学史上的现代主义是继浪漫主义之后,美国文学的又一次繁荣时期。现代主义时期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起点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之前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相比,现代主义文学在写作手法和主题的表达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给读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主义时期的重要作家,也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献给埃米莉的玫瑰》发表于1930年,故事以虚构的杰斐逊镇为背景,围绕埃米莉的故事,反映了南方贵族的没落与美国内战后南方社会的变迁,堪称是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本文将从写作手法以及主题表达两个角度来分析《献给埃米莉的玫瑰》是如何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二、写作手法 1、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使得作者将复杂深邃的思想浓缩于一个意象甚至一个词语,因此尤其被现代主义作家所广为采用。在《献给埃米莉的玫瑰》这篇小说中,作者多处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比如,埃米莉家四周的“汽车间”和“轧棉机”象征着北方的工业文明对于南方的入侵。埃米莉使用的“古旧的信笺”以及“褪色的墨水”象征着南方传统社会的守旧;埃米莉父亲手执的“马鞭”象征着他对于埃米莉的控制和占有;“门牌号”和“邮箱”象征着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埃米莉拒绝“在她门口钉上金属门牌号,附设一个邮箱”则象征着她完全把自己封闭于过去的生活,拒绝和外界的一切联系;而“埃米莉”本人则是这篇小说中最大的象征,埃米莉是南方传统和古老生活方式的化身,通过埃米莉之死,福克纳无疑是在向读者暗示南方传统社会的命运。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小说文笔简练又意蕴深刻,读者需要细细品读,来体会寥寥数语背后的深刻内涵。 2、客观视角的运用 在现代主义之前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大多采用全知视角,而现代主义作家则频繁地运用客观视角来进行创作,《献给埃米莉的玫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福克纳摈弃了传统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而是采用有限客观视角,通过小镇居民的观察和议论进行间接叙述,他超脱于人物之外,赋予人物最大的独立性。作者并未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他打乱了事件发展的顺序,小说的情节通过小镇居民的议论一点点地展开,读者得到的信息则是零散的、不全面的,这就很好地营造出了悬疑感,吸引读者进行阅读。直到小说的结尾,人们撬开了埃米莉卧室的门,读者才能将各种各样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了解到整个事件的始末。作者通过小镇居民的客观视角来进行叙述,不仅营造了悬疑的气氛,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了埃米莉同小镇居民间的紧张关系,直接为主题服务。可以说,独特的叙述视角是这篇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主题表达 1、人与社会的疏离 人与社会的疏离所造成的悲剧是现代主义作家探讨的普遍主题之一。在这篇小说中,埃米莉是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的牺牲品,更是整个南方社会的牺牲品。埃米莉的悲剧在于她成长于一个封闭的家庭环境和一个缺乏爱与同情的社会,从来没有人给予她真正的关爱,这就必然导致她把自己拘禁于自我封闭的世界,拒绝和外界的一切沟通。她沉湎于自我,生活在过去,远离社会和人群,如果她所在的小镇居民能够给予她一点点爱的温暖,她的命运也会因此不同。与社会的疏离让她无力去应对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这正是造成她悲剧的根源所在。 2、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现代主义作家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的影响,在文学创作中特别重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讨和分析。从这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出,福克纳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更像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他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十分精准到位。埃米莉的性格是傲慢、怪癖、扭曲的,这是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孤独的、缺乏爱的环境。她对于爱情有着强烈的占有欲,这是因为她一直被父亲所占有,生活在父亲霸道的控制之下,在父亲死后,她一无所有,这就必然导致她对霍默倍加地珍惜乃至病态的占有。埃米莉最后把霍默毒死,与他的尸体相伴,看似极端的做法在她的身上也是非常容易让人理解的。埃米莉一直生活在封闭的世界,生活在过去的生活中,她唯一一次鼓起勇气,试图开始新生活的努力便是和霍默相恋。一个南方的贵族小姐,愿意和一个北方佬、一个建筑工人结婚需要付出多么大的勇气,然而她却被霍默无情地抛弃,这对埃米莉而言是无法承受的打击,其必然的结果便是埃米莉为了留住霍默,宁可把他毒死,与他的尸体相伴,也不愿让他抛弃自己活着离开小镇。凡此种种,都准确地揭示了埃米莉内心世界的发展历程,显示了福克纳对于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刻洞察与把握。 四、结语 与前人相比,现代主义作家在写作手法和主题表达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与突破。本文以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为基础,从象征、客观视角写作手法的运用,以及人与社会的疏离、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等方面解读了福克纳的名作《献给埃米莉的玫瑰》,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福克纳,《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