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诗说:
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
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
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删诗说:
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
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
3、这个说法不准确;
吴越春秋:
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
2、作者是越晔;
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
古文运动:
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
2、主张“主以明道”
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
九歌的艺术特色:
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2、神灵的价格化;
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
晋灵公不君
【题解】
本文主要刻画了晋灵公和赵盾两个人物形象,着墨不多,但晋灵公的荒暴残忍和赵盾的忠心为国、犯颜直谏,刻画得生动形象。
君:用如动词;不君,不行君道。(《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倾也。”
灵:谥号,乱而不损曰灵。表批评的谥号还有好内远礼曰炀(隋炀帝),杀戮无辜曰厉(周厉王)。谥号是诸侯死后才根据其生前德行功绩而起的。
【补充注释】
厚敛以彫墙:加重赋税来雕画装饰城墙。厚:形容词使动。敛:动词用如名词。《潜夫论·浮侈》:“晋灵公厚赋以雕墙。”以:连词,表示目的的关系。装饰城墙如秦建阿房官,乃劳民伤财之举。
观其辟丸:辟避古今字。其:指代被弹弓弹射者。宰夫胹熊蹯不孰:《史记晋世家》集解引服虞曰:“蹯,
熊掌,其肉难熟。”孰熟古今字。
寘诸畚:诸,“之乎”的合音,“之”指宰夫,“乎”为介词。
使妇人载以过朝:王力注引孔颖达说,孔说认为此举是想借以让众人怕自己,若依此解,则下文赵盾见其手(证明死尸是被裹蒙住的)不好解释。《史记·晋世家》作“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依此,则晋灵公并不想让人知道,此说较近情理。
患之:患,担心,忧虑。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您进谏如果不被采纳,就没有人再接着进谏了。按赵盾为
正卿,在朝臣中位最尊,故如此说。之:活用为第二人称,指赵盾。
会请先:请让我先进谏。请:表敬副词。会:士季名,对长者故称名。
“不入,则子继之”:假设复句。之:活用为第一人称,指士季。
“三进及溜,而后见之”:第一分句的主语是士季,第二分句的主语是晋灵公。三进:注意古汉语行为数量的表示法。
吾知所过矣:过,动词,犯(过错)。
善莫大焉:善,先行词,用作名词,指善事。莫:否定性无定代词。焉:于此,“此”指“过而能改”。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谁没有一个好的开始,但很少有人能有好的结果。意即善始易,善终难。
夫如是:依“诗经”所说。是:指《诗经》所言。
岂惟群臣赖之:难道只是我们群臣才依赖吗?
衮职:《说文》:“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幅,一龙蟠阿上向。从衣,公声。”按即龙袍。句子里指天子。下句“衮不废矣”指君位。
衮职二句:人臣之职是进谏君王,君王有所不逮,则人臣进谏,弥补其不足。后代有“拾遗”补阙“官,杜甫就当过此职,故又称杜拾遗。
仲山甫:周宣王大臣的字。仲:表排行。甫:音fǔ,成年男子的尊称,又可写作“父”。 能补过也:判断句,(这是说)能弥补过错啊。
骤谏:《说文》:“骤,马疾步也。从马聚声。”引申为泛指的急速(如“暴风骤雨”),再引申为经常,多次,副词。
贼之:《说文》:“贼,败也,从戈则声。”按本义为杀,故从戈,句中用本义。《史记·晋世家》作“使鉏麑刺赵盾”。
盛服将朝:穿戴得整整齐齐的,正准备上朝。按一大早即起,且穿戴整齐,此乃对朝廷恭敬的表现。
坐而假寐:坐着打盹。《左传》注:“假寐,不脱衣冠而睡。”而:连词,表示偏正关系。 触槐而死:而,连词,表示偏正关系。
晋侯饮赵盾酒:“饮”作使动,变读为yìn。注意:并非晋侯喝赵盾的酒,而是晋侯请赵盾喝酒。
其右提弥明知之:右,车右,又称骖乘。《汉书·文帝纪》注:“戎事则称车右,其余则曰骖乘。骖者,三也,盖取三人为名义耳。”
趋登:快步登上。
非礼:(这)是不符合礼仪的,判断句。
扶以下:以,连词。
搏而杀之:而,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
死之:为之(指赵盾)而死。有人称这种句式为动用法。
“初,宣子田于首山”:按此段为插叙。田:上古“田”作动词时有种田、打猎二义,后分别造“佃”、“畋”来表示,可为由猎向农转变的见证。
饿:上古“饥”“饿”有别,程度有轻重之分。《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用一旬饿。”
食之:给他吃。食音sì,与“饮”作“给他喝”读音yìn同。注意本段还有作一般动词用和名词用的“食”,教材中前音shí,后音sì,《辞海》《辞源》均音shí。
舍其半:留下一半不吃。
宦三年矣:《说文》:“宦,仕也,从宀从臣。”(即会意字)。按《说文》非本义,从宀从臣,本义当为家内的臣仆,后才引申为“仕”,即当官(对天子而言,当官也只是天子的奴
仆)。此句译为“服事人家三年了”。
近焉:焉,于此,指代家。
请以遗之: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即“其半”);请,表敬副词。
使尽之:“使”后省略宾语“灵辄”。
为之箪食与肉:双宾语。
寘诸畚:诸,“之乎”的合音。之:指箪食与肉。
免之:免,使动用法。《史记·晋世家》:“而竟脱盾。”
遂自亡也:《史记·晋世家》作“明亦因亡去。”但按下文,应取王引之说为是。
以示于朝:以,介词,后面省宾语。示:给人看。英语show。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逃亡不越过国境,回来又不讨伐弑杀国君的贼子。竟境,反返均为古今字。《孙子家语》正作“境”“返”。
“我之怀矣,自治伊慼”:之,介词,取消独立性。慼:又写作慼,忧患。今有成语“休戚相关”。
其我之谓矣:《诗经》这句话大概是说我吧。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书法不隐:根据记事的法则来行事,而不加以隐讳。按赵盾久得民心,古有为尊者讳之说,但董抓狐作为史官却秉公处事。
为法受恶:因为董狐按法行事,自己遭受恶名。
“惜也,越竟乃免”:可惜啊,如果他越过国境就可免去恶名了。
齐晋鞌之战
【题解】
鞌之战是《左传》五大战役之一。《左传》擅长描写战争,其写战争主要笔墨往往不在双方如何交锋,而在于战争的前因后果,并尽可能揭示出胜负的原因。本篇的外交辞会也很出色,但不太好理解。
鞌之战的战争双方是齐晋,导火线是齐先入鲁卫,鲁卫为小国,抵挡不住,遂向晋求救(鲁卫晋都是姬姓国,齐为姜姓)。齐仗国大兵强,轻敌冒进,求胜心切,结果未能得逞,主帅齐侯还差点成为俘虏。晋国国君虽未出战,但将士上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终于大败齐军。
【补充注释】
邴夏御齐侯:御,驾车。《说文》:“御,使马也。”
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我暂且先把晋军灭掉才吃早饭。按齐侯骄傲轻敌,不可一世。《史记齐太公世家》:“顷公曰驰之,破晋军会食。”
不介马而驰之:没有给马披上甲就驱马进兵。介:名词用如动词。
伤于矢:被动句,被箭射伤。
余病矣:上古“疾”“病”词义轻重不同,“疾”轻“病”重。“病”或指重病(如《晋灵公不君》),或指精疲力尽,或指重伤(本句如此)。“疾”“病”连用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两个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疾病,卒于军。”(诸葛亮病了,病得很重,死在军营里)
自始合:合,交战。
矢贯余手及肘:依王力注,“及”为介词,但《史记·齐太公世家》“我始入,再伤”,则中两箭,“及”为连词。
余折以御:我把箭头折断,继续驾车。
吾子忍之:吾子,比“子”更表尊敬,“您”。
苟有险:《说文》:“险,阻难也。从阜僉声。”按本义为阻,即地势不平坦难走。句子用
本义。又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子岂识之:识音zhì,知道。
固即死也:即,走向。今成语有“若即若离”。
右援桴而鼓:《说文》“援,引也”,此正用本义。
马逸不能止:马狂奔不能停下来。逸:奔逸,会意字。
师从之:军队跟着赶上去。
三周华不注:周,动词,围绕。三周:围绕着追了三圈。
旦辟左右:明早(上阵时)躲避车左和车右(居于中间)。按古代兵车安排座位有两种情况:
国君或元帅出战时 御者 主帅 车右
国君或元帅不出战时 尊者 御者 车右
韩厥为所坐兵车的尊者,但非主将,本应居左,却代御者居于中。
从齐侯:追赶齐侯。
越于车下:越,指越过车轼而坠落地上。
毙于车中:倒在车上。毙:向前仆倒。注意:并非死,下文“俯定其右“即其证。仆倒为本义,死为引申义。
丧车:失去战车。丧:失。
“从左右,皆肘之”:第一分句主语为綦毋张,第二分句主语为韩厥。肘:名词用如动词,用肘制止。
俛定其右:俛,“俯”的异体字。按此举给下文的逢丑父与齐侯易位提供了可乘之机。 骖絓于木:骖马被树绊住。
伤而匿之:(手臂)受伤却隐瞒实情。按如不隐瞒,则第二天出战齐侯不会让他当车右。 故不能推车而及:所以不能下去推车,因而被(韩厥)赶上了。《说文》:“及,逮也。”从又从人。而:表因果关系。
韩厥执絷马前:省略介词(于)。
奉觞加璧以进:双手捧酒杯,把玉璧放在杯中,进献给(齐侯)。《说文》:“奉,承也。”按奉即捧,后来才写作“捧”。进:进献。这是对方国家臣子抓住对方国君后所修的礼节。
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我们国君派我们替鲁卫(向贵国)请求。
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令,让。
属当戎行:刚好遇上了贵军。属:副词,刚好,碰巧。
且惧奔辟而忝两君:忝,形容词使动,使„„蒙耻。按臣子的礼节是要竭力杀敌,故不能逃跑躲避。
臣辱戎士:我(在军队中只能)使军队蒙辱。
敢告不敏:敢,表敬副词。
摄官承乏:因承乏而摄官,即“我军人材缺乏,自己只好承担充数”。摄:代理。《左传隐公元年》:“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其时齐君臣已换了位置,抓住他们的韩厥又不认得他们,故丑父就冒充齐侯叫真正的齐侯下车取水喝,乘机逃免。
载齐侯以免:载着齐侯而逃免一死。以:表结果关系。
任患:担当患难。
将为戮乎:将要被杀掉吗。被动句。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人家不把“以死免其君”看作难事。难:形容词意动。以死免其君:用死来使自己的国君脱身。
楚归晋知罃
【题解】
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晋楚泌之战,楚俘虏了晋知罃,而晋也俘虏了楚公子谷臣并持有被晋射死的楚连尸襄老之尸。本文是写知罃的父亲佐中军之后,双方交换战俘之事。文中主要写了楚共王在送行知罃时双方的对话,表现了知罃忠君爱国、对楚不亢不卑的精神。
【补充注释】
连尹:春秋时楚国主射之官,
以求知罃: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
于其怨我乎:您大概恨我吧。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怨:恨。
不胜其任:“任”作名词时可为具体名词,也可为抽象名词,前者义为负荷,担子,后者义为责任,职责,后义由前义引申而来。
以为俘馘:而当了俘虏。按:“以为”为两个词。以:连词,用法同“而”,表示结果关系。
即戮:就近杀掉。即:靠近,本义。今成语有“若即若离”,这里指回国。
谁敢怨:宾语前置。
图其社稷:为自己的国家考虑。图:考虑。
惩其忿:惩于一时的怒气。惩:因受打击而产生警戒之心。今成语有“惩前毖后”。 两释:双方都释放。
不任受怨:担当不了被仇恨这种情况。
以君之灵:托你的福。
寡君之以为戮:即“寡君以之为戮”的倒装。
免之:赦免了我。之:活用为第一人称。
戮于宗:在宗庙中杀死。《说文》:“宗,尊祖庙也。”按祖庙为本义,会意。
次及于事:轮到(我)承担军事职务。
封疆:治理边境。
其不敢违:将不敢躲避。《说文》:“违,离也。”这里正用本义。今有“久违”。
所以报也:(这就是我)用来报答你的方式。
重为之礼而归之:为之礼,双宾结构。归之: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许之。于,介词,在;是,指示代词,这时候。
祁奚荐贤
【解题】
此乃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故事,表现了祁奚任人唯贤的思想。
【补充注释】
晋侯问嗣焉:焉,兼词,于此。嗣:继承人。
称解狐:称,推举,与“荐”义近。
于是羊舌职死矣:于是,两个词,在这时候。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于是,两个词,在这件事上。
不为比:为,算作。下两句同。比本义为排列,并排,引申为勾结,无原则地结合。句子用引申义。
举其偏:偏,部属。
不为黨:不算作偏袒。《说文》:“黨,不鲜也,从黑尚声。”引申为集团(名词),偏袒(动词),均含贬义。句中为动词。又如成语“黨同伐异。”注意古汉语“党”“黨”不同词。
其祁奚之谓矣:这大概是指祁奚了。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因果复句,前果后因,“也”是用判断句形式来表示因
果关系的内容。
祁奚有焉:祁奚有这种德行在里面。
子产不毁乡校
【题解】
子产是春秋时郑国有名的政治家,在他执政期间,精心图治,使处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的郑国获得安定。本文写作为郑相的子产把乡校作为倾听人民评政的阵地。
【补充注释】
游于乡校:到乡校游玩。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人们早上晚上收工回来而到这里游玩。焉:于此,兼词。 其所善者:他们认为好的。
其所恶者:他们认为正好的。
是吾师也:这是我们的老师啊。是:指“议执政之善否”。
若之何毁之:为什么要毁掉它呢?若之何:即“若何”。
我闻忠善以损怨:我听过多作忠善的事来减少仇恨。
作威以防怨:抖威风来堵塞仇恨。防:本义为堤坝,引申为堵,再引申为防止。 吾不克救也:我们挽救不了。克:能够。
不如小决使道:道,导。古今字。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之,以之为药,名词意动。
献诗说:
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
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
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删诗说:
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
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
3、这个说法不准确;
吴越春秋:
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
2、作者是越晔;
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
古文运动:
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
2、主张“主以明道”
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
九歌的艺术特色:
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2、神灵的价格化;
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
晋灵公不君
【题解】
本文主要刻画了晋灵公和赵盾两个人物形象,着墨不多,但晋灵公的荒暴残忍和赵盾的忠心为国、犯颜直谏,刻画得生动形象。
君:用如动词;不君,不行君道。(《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倾也。”
灵:谥号,乱而不损曰灵。表批评的谥号还有好内远礼曰炀(隋炀帝),杀戮无辜曰厉(周厉王)。谥号是诸侯死后才根据其生前德行功绩而起的。
【补充注释】
厚敛以彫墙:加重赋税来雕画装饰城墙。厚:形容词使动。敛:动词用如名词。《潜夫论·浮侈》:“晋灵公厚赋以雕墙。”以:连词,表示目的的关系。装饰城墙如秦建阿房官,乃劳民伤财之举。
观其辟丸:辟避古今字。其:指代被弹弓弹射者。宰夫胹熊蹯不孰:《史记晋世家》集解引服虞曰:“蹯,
熊掌,其肉难熟。”孰熟古今字。
寘诸畚:诸,“之乎”的合音,“之”指宰夫,“乎”为介词。
使妇人载以过朝:王力注引孔颖达说,孔说认为此举是想借以让众人怕自己,若依此解,则下文赵盾见其手(证明死尸是被裹蒙住的)不好解释。《史记·晋世家》作“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依此,则晋灵公并不想让人知道,此说较近情理。
患之:患,担心,忧虑。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您进谏如果不被采纳,就没有人再接着进谏了。按赵盾为
正卿,在朝臣中位最尊,故如此说。之:活用为第二人称,指赵盾。
会请先:请让我先进谏。请:表敬副词。会:士季名,对长者故称名。
“不入,则子继之”:假设复句。之:活用为第一人称,指士季。
“三进及溜,而后见之”:第一分句的主语是士季,第二分句的主语是晋灵公。三进:注意古汉语行为数量的表示法。
吾知所过矣:过,动词,犯(过错)。
善莫大焉:善,先行词,用作名词,指善事。莫:否定性无定代词。焉:于此,“此”指“过而能改”。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谁没有一个好的开始,但很少有人能有好的结果。意即善始易,善终难。
夫如是:依“诗经”所说。是:指《诗经》所言。
岂惟群臣赖之:难道只是我们群臣才依赖吗?
衮职:《说文》:“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幅,一龙蟠阿上向。从衣,公声。”按即龙袍。句子里指天子。下句“衮不废矣”指君位。
衮职二句:人臣之职是进谏君王,君王有所不逮,则人臣进谏,弥补其不足。后代有“拾遗”补阙“官,杜甫就当过此职,故又称杜拾遗。
仲山甫:周宣王大臣的字。仲:表排行。甫:音fǔ,成年男子的尊称,又可写作“父”。 能补过也:判断句,(这是说)能弥补过错啊。
骤谏:《说文》:“骤,马疾步也。从马聚声。”引申为泛指的急速(如“暴风骤雨”),再引申为经常,多次,副词。
贼之:《说文》:“贼,败也,从戈则声。”按本义为杀,故从戈,句中用本义。《史记·晋世家》作“使鉏麑刺赵盾”。
盛服将朝:穿戴得整整齐齐的,正准备上朝。按一大早即起,且穿戴整齐,此乃对朝廷恭敬的表现。
坐而假寐:坐着打盹。《左传》注:“假寐,不脱衣冠而睡。”而:连词,表示偏正关系。 触槐而死:而,连词,表示偏正关系。
晋侯饮赵盾酒:“饮”作使动,变读为yìn。注意:并非晋侯喝赵盾的酒,而是晋侯请赵盾喝酒。
其右提弥明知之:右,车右,又称骖乘。《汉书·文帝纪》注:“戎事则称车右,其余则曰骖乘。骖者,三也,盖取三人为名义耳。”
趋登:快步登上。
非礼:(这)是不符合礼仪的,判断句。
扶以下:以,连词。
搏而杀之:而,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
死之:为之(指赵盾)而死。有人称这种句式为动用法。
“初,宣子田于首山”:按此段为插叙。田:上古“田”作动词时有种田、打猎二义,后分别造“佃”、“畋”来表示,可为由猎向农转变的见证。
饿:上古“饥”“饿”有别,程度有轻重之分。《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用一旬饿。”
食之:给他吃。食音sì,与“饮”作“给他喝”读音yìn同。注意本段还有作一般动词用和名词用的“食”,教材中前音shí,后音sì,《辞海》《辞源》均音shí。
舍其半:留下一半不吃。
宦三年矣:《说文》:“宦,仕也,从宀从臣。”(即会意字)。按《说文》非本义,从宀从臣,本义当为家内的臣仆,后才引申为“仕”,即当官(对天子而言,当官也只是天子的奴
仆)。此句译为“服事人家三年了”。
近焉:焉,于此,指代家。
请以遗之: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即“其半”);请,表敬副词。
使尽之:“使”后省略宾语“灵辄”。
为之箪食与肉:双宾语。
寘诸畚:诸,“之乎”的合音。之:指箪食与肉。
免之:免,使动用法。《史记·晋世家》:“而竟脱盾。”
遂自亡也:《史记·晋世家》作“明亦因亡去。”但按下文,应取王引之说为是。
以示于朝:以,介词,后面省宾语。示:给人看。英语show。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逃亡不越过国境,回来又不讨伐弑杀国君的贼子。竟境,反返均为古今字。《孙子家语》正作“境”“返”。
“我之怀矣,自治伊慼”:之,介词,取消独立性。慼:又写作慼,忧患。今有成语“休戚相关”。
其我之谓矣:《诗经》这句话大概是说我吧。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书法不隐:根据记事的法则来行事,而不加以隐讳。按赵盾久得民心,古有为尊者讳之说,但董抓狐作为史官却秉公处事。
为法受恶:因为董狐按法行事,自己遭受恶名。
“惜也,越竟乃免”:可惜啊,如果他越过国境就可免去恶名了。
齐晋鞌之战
【题解】
鞌之战是《左传》五大战役之一。《左传》擅长描写战争,其写战争主要笔墨往往不在双方如何交锋,而在于战争的前因后果,并尽可能揭示出胜负的原因。本篇的外交辞会也很出色,但不太好理解。
鞌之战的战争双方是齐晋,导火线是齐先入鲁卫,鲁卫为小国,抵挡不住,遂向晋求救(鲁卫晋都是姬姓国,齐为姜姓)。齐仗国大兵强,轻敌冒进,求胜心切,结果未能得逞,主帅齐侯还差点成为俘虏。晋国国君虽未出战,但将士上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终于大败齐军。
【补充注释】
邴夏御齐侯:御,驾车。《说文》:“御,使马也。”
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我暂且先把晋军灭掉才吃早饭。按齐侯骄傲轻敌,不可一世。《史记齐太公世家》:“顷公曰驰之,破晋军会食。”
不介马而驰之:没有给马披上甲就驱马进兵。介:名词用如动词。
伤于矢:被动句,被箭射伤。
余病矣:上古“疾”“病”词义轻重不同,“疾”轻“病”重。“病”或指重病(如《晋灵公不君》),或指精疲力尽,或指重伤(本句如此)。“疾”“病”连用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两个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疾病,卒于军。”(诸葛亮病了,病得很重,死在军营里)
自始合:合,交战。
矢贯余手及肘:依王力注,“及”为介词,但《史记·齐太公世家》“我始入,再伤”,则中两箭,“及”为连词。
余折以御:我把箭头折断,继续驾车。
吾子忍之:吾子,比“子”更表尊敬,“您”。
苟有险:《说文》:“险,阻难也。从阜僉声。”按本义为阻,即地势不平坦难走。句子用
本义。又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子岂识之:识音zhì,知道。
固即死也:即,走向。今成语有“若即若离”。
右援桴而鼓:《说文》“援,引也”,此正用本义。
马逸不能止:马狂奔不能停下来。逸:奔逸,会意字。
师从之:军队跟着赶上去。
三周华不注:周,动词,围绕。三周:围绕着追了三圈。
旦辟左右:明早(上阵时)躲避车左和车右(居于中间)。按古代兵车安排座位有两种情况:
国君或元帅出战时 御者 主帅 车右
国君或元帅不出战时 尊者 御者 车右
韩厥为所坐兵车的尊者,但非主将,本应居左,却代御者居于中。
从齐侯:追赶齐侯。
越于车下:越,指越过车轼而坠落地上。
毙于车中:倒在车上。毙:向前仆倒。注意:并非死,下文“俯定其右“即其证。仆倒为本义,死为引申义。
丧车:失去战车。丧:失。
“从左右,皆肘之”:第一分句主语为綦毋张,第二分句主语为韩厥。肘:名词用如动词,用肘制止。
俛定其右:俛,“俯”的异体字。按此举给下文的逢丑父与齐侯易位提供了可乘之机。 骖絓于木:骖马被树绊住。
伤而匿之:(手臂)受伤却隐瞒实情。按如不隐瞒,则第二天出战齐侯不会让他当车右。 故不能推车而及:所以不能下去推车,因而被(韩厥)赶上了。《说文》:“及,逮也。”从又从人。而:表因果关系。
韩厥执絷马前:省略介词(于)。
奉觞加璧以进:双手捧酒杯,把玉璧放在杯中,进献给(齐侯)。《说文》:“奉,承也。”按奉即捧,后来才写作“捧”。进:进献。这是对方国家臣子抓住对方国君后所修的礼节。
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我们国君派我们替鲁卫(向贵国)请求。
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令,让。
属当戎行:刚好遇上了贵军。属:副词,刚好,碰巧。
且惧奔辟而忝两君:忝,形容词使动,使„„蒙耻。按臣子的礼节是要竭力杀敌,故不能逃跑躲避。
臣辱戎士:我(在军队中只能)使军队蒙辱。
敢告不敏:敢,表敬副词。
摄官承乏:因承乏而摄官,即“我军人材缺乏,自己只好承担充数”。摄:代理。《左传隐公元年》:“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其时齐君臣已换了位置,抓住他们的韩厥又不认得他们,故丑父就冒充齐侯叫真正的齐侯下车取水喝,乘机逃免。
载齐侯以免:载着齐侯而逃免一死。以:表结果关系。
任患:担当患难。
将为戮乎:将要被杀掉吗。被动句。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人家不把“以死免其君”看作难事。难:形容词意动。以死免其君:用死来使自己的国君脱身。
楚归晋知罃
【题解】
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晋楚泌之战,楚俘虏了晋知罃,而晋也俘虏了楚公子谷臣并持有被晋射死的楚连尸襄老之尸。本文是写知罃的父亲佐中军之后,双方交换战俘之事。文中主要写了楚共王在送行知罃时双方的对话,表现了知罃忠君爱国、对楚不亢不卑的精神。
【补充注释】
连尹:春秋时楚国主射之官,
以求知罃: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
于其怨我乎:您大概恨我吧。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怨:恨。
不胜其任:“任”作名词时可为具体名词,也可为抽象名词,前者义为负荷,担子,后者义为责任,职责,后义由前义引申而来。
以为俘馘:而当了俘虏。按:“以为”为两个词。以:连词,用法同“而”,表示结果关系。
即戮:就近杀掉。即:靠近,本义。今成语有“若即若离”,这里指回国。
谁敢怨:宾语前置。
图其社稷:为自己的国家考虑。图:考虑。
惩其忿:惩于一时的怒气。惩:因受打击而产生警戒之心。今成语有“惩前毖后”。 两释:双方都释放。
不任受怨:担当不了被仇恨这种情况。
以君之灵:托你的福。
寡君之以为戮:即“寡君以之为戮”的倒装。
免之:赦免了我。之:活用为第一人称。
戮于宗:在宗庙中杀死。《说文》:“宗,尊祖庙也。”按祖庙为本义,会意。
次及于事:轮到(我)承担军事职务。
封疆:治理边境。
其不敢违:将不敢躲避。《说文》:“违,离也。”这里正用本义。今有“久违”。
所以报也:(这就是我)用来报答你的方式。
重为之礼而归之:为之礼,双宾结构。归之: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许之。于,介词,在;是,指示代词,这时候。
祁奚荐贤
【解题】
此乃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故事,表现了祁奚任人唯贤的思想。
【补充注释】
晋侯问嗣焉:焉,兼词,于此。嗣:继承人。
称解狐:称,推举,与“荐”义近。
于是羊舌职死矣:于是,两个词,在这时候。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于是,两个词,在这件事上。
不为比:为,算作。下两句同。比本义为排列,并排,引申为勾结,无原则地结合。句子用引申义。
举其偏:偏,部属。
不为黨:不算作偏袒。《说文》:“黨,不鲜也,从黑尚声。”引申为集团(名词),偏袒(动词),均含贬义。句中为动词。又如成语“黨同伐异。”注意古汉语“党”“黨”不同词。
其祁奚之谓矣:这大概是指祁奚了。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因果复句,前果后因,“也”是用判断句形式来表示因
果关系的内容。
祁奚有焉:祁奚有这种德行在里面。
子产不毁乡校
【题解】
子产是春秋时郑国有名的政治家,在他执政期间,精心图治,使处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的郑国获得安定。本文写作为郑相的子产把乡校作为倾听人民评政的阵地。
【补充注释】
游于乡校:到乡校游玩。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人们早上晚上收工回来而到这里游玩。焉:于此,兼词。 其所善者:他们认为好的。
其所恶者:他们认为正好的。
是吾师也:这是我们的老师啊。是:指“议执政之善否”。
若之何毁之:为什么要毁掉它呢?若之何:即“若何”。
我闻忠善以损怨:我听过多作忠善的事来减少仇恨。
作威以防怨:抖威风来堵塞仇恨。防:本义为堤坝,引申为堵,再引申为防止。 吾不克救也:我们挽救不了。克:能够。
不如小决使道:道,导。古今字。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之,以之为药,名词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