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86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No.12006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陈适宜
摘要:分析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日本企业和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撑与制约作用。联系我国的实际,认为以人为本”思想、节约精神和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表现出来的“
忧患意识、学习与创新精神、民族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经营理念。关键词: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借鉴意义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6)01-0086-03
TheTraitsofJapaneseEnterpriseCultureand
ItsMirroredSignificance
CHENShi-yi
(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ongqing400042,China)
Abstract:ThispaperanalysesthetraitsofJapaneseenterprisecultureaswellasitsfunctioninsupportingandcontrollingJapaneseenterprisesanditseconomydevelopment.WhenitcomestoChina'sdomesticreality,alongwiththeall-roundconstructionofthewell-offsociety,itisessentialtolearnandborrowpeople-orientedprinciple,thespiritofeconomization,theconsciousnessofmisery,thespiritoflearningandinnovation,thenationalconsciousness,teamworkspirit,andthemanagementideaofemphasisontheunificationofeconomicandsocialachievements,whicharerevealedbyJapaneseenterpriseculture.
Keywords:enterpriseculture;Japaneseenterpriseculture;mirroredsign;ficance
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企业文化决定于民族文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根基,同时也应借鉴别国文化,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邪恶轴心国之一,对亚洲国家特别是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日本经济能在二战后迅速崛起与昌盛,这与日本企业文化密切相关。
产品、周到的服务来回报和服务社会,从而赢得社厂会的好评,延续企业的生命。他们往往用厂歌、训、厂徽等方式来表现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并时时刻刻向员工灌输,使之成为座右铭。如丰田公司的“优良的产品、世界的丰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显示出向全世界进军的企业文化精神和气概;松下公司的企业信念是“工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礼貌待人,适应形势,感恩报德”。响亮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不仅显示出企业文化的强劲,同时树立了企业的正面形象,也时刻激励着员工的士气和创造精神。与西方企业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奋斗目标不同,日本企业文化蕴涵着强调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的双重价值目标。日本企业文化倾向于:企业作为独立
1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
日本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对员工灌输企业
的经营理念,重视科学管理,特别是注重文化与管理的嫁接,因而使得日本企业获得空前的成功。日本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两大特征:
1.1强调企业文化中经营理念的重要性
日本企业一向重视经营理念,强调通过优良的
收稿日期:2005-07-12
作者简介:陈适宜(1950-),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以及宏观经济研究。
陈适宜: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87
自主的经济实体,它与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纳税与收税的关系,而且存在着政治思想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直接联系。这使得日本企业文化的价值目标具有双重趋向:一是追求经济效益,二是追求社会效益。这种价值趋向在日本企业文化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如日本松下公司这样表述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目标:既“讲究经济效益,重视生存意志”,又“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改善,以致力于世界文明的进步”。
紧地“捆”在一起,使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企业竭尽全力。日本企业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很强,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多数人对企业都有很深的感情和忠诚心。他们明白“厂兴我兴,厂衰我耻”的道理,懂得只有靠企业,为企业好好干,才能实现个人计划。所以,日本员工缺勤率为世界最低,只有0.95%,而其它国家则高得多,如美国为3.5%,德国为7.7%,法国为8.3%,意大利为10.6%,瑞士为13.8%。
在日本多数企业里,员工西服上都有一个公司标记,这意味着他们从早到晚都属于公司的人。员工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下班后还开展QC小组(质下棋等方式交流量管理)活动和学习,还要以喝酒、
思想,以致于很多人尤其是管理者,因工作紧张和疲劳过度而患有“归宅恐惧症”。所以外国评论家称日本人是“只会工作的蜜蜂”。他们一天工作一般不据有关分析资料,止8小时,而是10小时、12小时。如果劳动效率国际标准为100,美国为70,日本人则是130。这些都典型地体现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特质和作用,这也正是日本能在二战后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实现经济飞跃的根本原因所在。
日本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日本民族文化所决定的,日本民族文化中的学习和创新精神、以及日本国民强烈的民族昌盛愿望等,对日本企业文化影响很大。在双重文化影响下,使得日本企业创造了经济起飞的奇迹。
1.2以人为本,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
日本民族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农耕民族,种族单一,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传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日本家族主义传统和与此相联系的团队精神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企业全体员工结成“命运共同体”。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较深厚的“血缘关系”,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有着很强的归属感。日本企业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企业文化中,把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文化的灵魂。正是这各方面的合力,特别是企业文化精神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得日本企业成为一个个真正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从而喷发出勃勃生机和很强的创造力,完全不同于美国企业的机械性组织。
日本企业团队精神,以3项制度为保障:(1)终生雇佣制。日本企业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使员工产生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这种制度不是法律硬性规定的,而是日本家族主义文化传统的体现。
(2)年功序列工资制。晋升工资主要凭年资,相工龄长的员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年资,资历深、
工晋升的机会较多,并保证大部分员工在退休前都可升到中层位置。这种制度是以论资排辈为基础的,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对企业的忠诚程度比工作能力更重要。其好处是可以限制员工的“跳槽”现象,鼓励员工“从一而终”,在一家企业干到底。这也是日本文化特别是日本企业文化在用工体制上的体现。
(3)按企业组织工会,把劳资关系改造为家族内部关系,劳资之间的冲突和交涉只限于企业内部,强调“家丑不外扬”。这是日本企业文化的典型表现。
这三项制度像三条无形的绳索,把企业员工紧
2值得我们借鉴的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文化特别是日本企业文化对日本经济迅
速崛起和腾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我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借鉴。以人为本”的思想2.1“
日本企业用“以人为本”替代“以物为本”,用,强调重视人、“以人为核心”替代“以工作为核心”尊重人、相信人、关心人、发展人,强调人的主动性。这实际上是日本文化吸收中国儒学的人文主义,发扬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思想的结果。日本企业公司同事、员工之间,互爱之情几乎至死不渝,大家把公司看待得比家庭还重要,职工结婚和生日,公司派人送礼物和生日蛋糕,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喷发出无尽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些企业文化思想—中国,并发和作法,应该重新回到他的发祥地——
扬光大。我国企业只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
88陈适宜: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想和企业理念,逐渐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并贯穿于实践中,真正重视员工、关心员工,企业老总与员工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企业才有生命力和凝聚力。事实证明,凡是真正具有这种文化理念,真正做到这种经营理念的企业,就兴旺,就发展;反之就冷清,甚至衰落。青岛海尔的张瑞敏,非常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非常关心员工的成长,提出“你有多大本事和能耐,企业就为你搭多大的舞,让员工尽量发挥其聪明才智、创造才能和生产台”
积极性。所以张瑞敏能够把上世纪80年代一个小每企业,改造成现在年销售额达1000多亿人民币、两天就推出一个新产品的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在这方面,我国应发扬青岛海尔精神,学习和借鉴日本松下幸之助创立的松下公司的“松下精神”,学习日本企业“以人为本、重视人、关心人”的做法,以形成我国的企业文化,从而振兴我国企业,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其余的并不太突出。比如我国虽然是“手机”出口大国,但我们的“手机”的关键部位———机芯仍是外国造,以至于手机出口创汇多,但钱却被外国人赚了。所以,在引进和学习外国技术特别是创新方面,我们应学习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在企业中形成学习、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
2.4民族意识和团队精神
日本人能够把家族企业中的员工与日本民族年功序和国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终身雇佣、列工资制等固定下来,使员工产生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国家紧紧地连在一起的思想,从而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以致出现许多“工作狂”“创新狂”。日本企业的这一套雇佣工体制和工资晋升体制,有点类似于我国改革以前的国有企业。不同的是我国是公有制,日本是家族私有制;日本企业文化倡导家族意识和团队精神,我国企业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但为什么日本企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获得了巨大成功,而我国企业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成功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除体制方面的原因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还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并拧在一起的企业理念,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团结一工作狂”心、众志成城的企业精神,更不可能产生““创新狂”。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应该学习日本企业文化的民族意识和团队精神,发扬我国独特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逐渐形成支撑和激励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企业文化。
2.2节约精神和忧患意识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资源,相对于
大中国”。但我们过日本而言,我们是名副其实的“
去片面宣传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模式高了多年,使企业养成了吃大锅饭的思想,特别是养成了使用资源的大手大脚习惯,缺乏忧患意识。20多年来的改革逐渐打破了大锅饭,初步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但企业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信意识并没有真正形成,“
念也没有深入人心,更没有融合到企业文化中去。很多企业还在大量浪费资源、浪费能源,我国整个经济基本上还是属于粗放式经营方式。据有关资料披露,我国整体消耗资源和能源与日本差不多,但我们的GDP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因此,应该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和节约精神,珍惜资源,节约能源,走优质高效和节能低耗的科学发展之路。
2.5经营理念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日本企业文化强调经营理念,重视产品质量,提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如日本丰田提出,日本松下公司提出的“产业报国”。“世界的丰田”
我国虽然一些企业也有自己的经营理念,也提出过“产业报国”的口号,也有不少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但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大气候,企业的经营理念还不明确,口号也不太响亮,产品质量还不太高,没有创造出较多的世界名牌,没有形成较为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除青岛海尔等一批拥有自己独特企业文化和知名产品并打入国际市场逐渐成为世界名牌外,我国大部分企业及其产品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支撑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响亮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来凝聚企业员工,以优良的产品打
(下转第91页)
2.3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创新精神
日本在“二战”时被打得稀巴烂,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企业大量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资金,迅速消化吸收,加以改造和创新,创造自己本国特色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经济迅速崛起。我国自1978年起实行改革开放,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引进国外资金,但引进的多,真正能消化吸收并从而创新的少。除上海“宝钢”上世纪80年代引进日本技术,有大量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外,
谢枭鹏: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91
2.4构建团组织新工程
(1)团组织要成为吸引青年组织的核心。首先,
必须建设好自己,调整自身运作机制,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活力。以“精干、高效”为原则,以“服务、指导”为宗旨,调整学校团委的机构及工作职权,转变过去那种包办一切,一统到底的工作方式,简政放权,着重服务与指导。其次,除涉及到全校重大活动外,一般的活动都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使之逐步成为较具独立性,能够自行良性运转,具有较强承载能力的工作实体,来推动全团工作。
(2)建设高素质的团干队伍。团的干部是团的工作骨干,校团委主要通过团校等形式加大对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团干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各班级团的干部做好青年的表率,要求别人去做的,团干首先带头去做,模范地履行团员的各项义务,努力做到政治坚定、学习刻苦、工作勤奋、作风正派、品德高尚。在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工作实践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学到求真务实的作风,增长才干。从而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清清白白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把青春献给共青团事业。
(3)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团员队伍凝建设,使团员保持先进性,是增强团组织吸引力、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团组织后备军作用的具体体现。
(4)工作手段的创新。工作方式、载体和形式对
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下,网络媒体普及,信息量大的情况下,要把握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主题,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手段的创新。创新工作方式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工作内容的需要,认真研究广大团员学生的价值观念、伦理操守、文化心态、行为模式等,根据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体手段,设立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借其完善共青团组织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要使工作方式通过创新更加开放、灵活、新颖,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注意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运用科技,在新的知识领域里设计团工作的新构架。
通过对团员青年进行各项教育活动,引导一批批团员青年向学校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形成向往团组织、向往党支部的良好风尚,大大增加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学校共青团组织承担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任,学校共青团的工作是新世纪的一项宏伟事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学校团委思考着用改革开放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落实团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各项任务。努力把共青团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走在时代前列、扎根于青年群众之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众组织。
(编校:余志祥白和初)
(上接88页)
入国际市场来赚取外汇,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回报社会,这样的企业还很少。另一方面,却有少数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以欺骗手段来谋取经济利益。有的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长远的利益,为了自己的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效益,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大量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大量耗费能源。
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思想,以及日本企业重产品质量的企业文科技型、节能型的高效低耗化经营理念,走内涵式、
的发展之路,而不能走前段时间的低效高耗的外延式发展之路。既要注重产品质量,多创世界名牌;又
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创建更多的“海尔”型的世界著名大企业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四化”,进而成为21世纪的东方巨人,应会,实现“
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中的有效成分,在充分考虑我国经济文化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以我为主,博采众长,逐渐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其为弘扬中国先进文化、为振兴我国经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1]王成荣.中国企业文化[M].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
(编校:米盛白和初)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86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No.12006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陈适宜
摘要:分析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日本企业和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撑与制约作用。联系我国的实际,认为以人为本”思想、节约精神和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表现出来的“
忧患意识、学习与创新精神、民族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经营理念。关键词: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借鉴意义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6)01-0086-03
TheTraitsofJapaneseEnterpriseCultureand
ItsMirroredSignificance
CHENShi-yi
(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ongqing400042,China)
Abstract:ThispaperanalysesthetraitsofJapaneseenterprisecultureaswellasitsfunctioninsupportingandcontrollingJapaneseenterprisesanditseconomydevelopment.WhenitcomestoChina'sdomesticreality,alongwiththeall-roundconstructionofthewell-offsociety,itisessentialtolearnandborrowpeople-orientedprinciple,thespiritofeconomization,theconsciousnessofmisery,thespiritoflearningandinnovation,thenationalconsciousness,teamworkspirit,andthemanagementideaofemphasisontheunificationofeconomicandsocialachievements,whicharerevealedbyJapaneseenterpriseculture.
Keywords:enterpriseculture;Japaneseenterpriseculture;mirroredsign;ficance
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企业文化决定于民族文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根基,同时也应借鉴别国文化,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邪恶轴心国之一,对亚洲国家特别是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日本经济能在二战后迅速崛起与昌盛,这与日本企业文化密切相关。
产品、周到的服务来回报和服务社会,从而赢得社厂会的好评,延续企业的生命。他们往往用厂歌、训、厂徽等方式来表现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并时时刻刻向员工灌输,使之成为座右铭。如丰田公司的“优良的产品、世界的丰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显示出向全世界进军的企业文化精神和气概;松下公司的企业信念是“工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礼貌待人,适应形势,感恩报德”。响亮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不仅显示出企业文化的强劲,同时树立了企业的正面形象,也时刻激励着员工的士气和创造精神。与西方企业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奋斗目标不同,日本企业文化蕴涵着强调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的双重价值目标。日本企业文化倾向于:企业作为独立
1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
日本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对员工灌输企业
的经营理念,重视科学管理,特别是注重文化与管理的嫁接,因而使得日本企业获得空前的成功。日本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两大特征:
1.1强调企业文化中经营理念的重要性
日本企业一向重视经营理念,强调通过优良的
收稿日期:2005-07-12
作者简介:陈适宜(1950-),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以及宏观经济研究。
陈适宜: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87
自主的经济实体,它与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纳税与收税的关系,而且存在着政治思想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直接联系。这使得日本企业文化的价值目标具有双重趋向:一是追求经济效益,二是追求社会效益。这种价值趋向在日本企业文化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如日本松下公司这样表述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目标:既“讲究经济效益,重视生存意志”,又“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改善,以致力于世界文明的进步”。
紧地“捆”在一起,使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企业竭尽全力。日本企业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很强,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多数人对企业都有很深的感情和忠诚心。他们明白“厂兴我兴,厂衰我耻”的道理,懂得只有靠企业,为企业好好干,才能实现个人计划。所以,日本员工缺勤率为世界最低,只有0.95%,而其它国家则高得多,如美国为3.5%,德国为7.7%,法国为8.3%,意大利为10.6%,瑞士为13.8%。
在日本多数企业里,员工西服上都有一个公司标记,这意味着他们从早到晚都属于公司的人。员工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下班后还开展QC小组(质下棋等方式交流量管理)活动和学习,还要以喝酒、
思想,以致于很多人尤其是管理者,因工作紧张和疲劳过度而患有“归宅恐惧症”。所以外国评论家称日本人是“只会工作的蜜蜂”。他们一天工作一般不据有关分析资料,止8小时,而是10小时、12小时。如果劳动效率国际标准为100,美国为70,日本人则是130。这些都典型地体现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特质和作用,这也正是日本能在二战后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实现经济飞跃的根本原因所在。
日本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日本民族文化所决定的,日本民族文化中的学习和创新精神、以及日本国民强烈的民族昌盛愿望等,对日本企业文化影响很大。在双重文化影响下,使得日本企业创造了经济起飞的奇迹。
1.2以人为本,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
日本民族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农耕民族,种族单一,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传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日本家族主义传统和与此相联系的团队精神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企业全体员工结成“命运共同体”。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较深厚的“血缘关系”,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有着很强的归属感。日本企业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企业文化中,把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文化的灵魂。正是这各方面的合力,特别是企业文化精神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得日本企业成为一个个真正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从而喷发出勃勃生机和很强的创造力,完全不同于美国企业的机械性组织。
日本企业团队精神,以3项制度为保障:(1)终生雇佣制。日本企业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使员工产生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这种制度不是法律硬性规定的,而是日本家族主义文化传统的体现。
(2)年功序列工资制。晋升工资主要凭年资,相工龄长的员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年资,资历深、
工晋升的机会较多,并保证大部分员工在退休前都可升到中层位置。这种制度是以论资排辈为基础的,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对企业的忠诚程度比工作能力更重要。其好处是可以限制员工的“跳槽”现象,鼓励员工“从一而终”,在一家企业干到底。这也是日本文化特别是日本企业文化在用工体制上的体现。
(3)按企业组织工会,把劳资关系改造为家族内部关系,劳资之间的冲突和交涉只限于企业内部,强调“家丑不外扬”。这是日本企业文化的典型表现。
这三项制度像三条无形的绳索,把企业员工紧
2值得我们借鉴的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文化特别是日本企业文化对日本经济迅
速崛起和腾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我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借鉴。以人为本”的思想2.1“
日本企业用“以人为本”替代“以物为本”,用,强调重视人、“以人为核心”替代“以工作为核心”尊重人、相信人、关心人、发展人,强调人的主动性。这实际上是日本文化吸收中国儒学的人文主义,发扬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思想的结果。日本企业公司同事、员工之间,互爱之情几乎至死不渝,大家把公司看待得比家庭还重要,职工结婚和生日,公司派人送礼物和生日蛋糕,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喷发出无尽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些企业文化思想—中国,并发和作法,应该重新回到他的发祥地——
扬光大。我国企业只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
88陈适宜: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想和企业理念,逐渐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并贯穿于实践中,真正重视员工、关心员工,企业老总与员工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企业才有生命力和凝聚力。事实证明,凡是真正具有这种文化理念,真正做到这种经营理念的企业,就兴旺,就发展;反之就冷清,甚至衰落。青岛海尔的张瑞敏,非常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非常关心员工的成长,提出“你有多大本事和能耐,企业就为你搭多大的舞,让员工尽量发挥其聪明才智、创造才能和生产台”
积极性。所以张瑞敏能够把上世纪80年代一个小每企业,改造成现在年销售额达1000多亿人民币、两天就推出一个新产品的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在这方面,我国应发扬青岛海尔精神,学习和借鉴日本松下幸之助创立的松下公司的“松下精神”,学习日本企业“以人为本、重视人、关心人”的做法,以形成我国的企业文化,从而振兴我国企业,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其余的并不太突出。比如我国虽然是“手机”出口大国,但我们的“手机”的关键部位———机芯仍是外国造,以至于手机出口创汇多,但钱却被外国人赚了。所以,在引进和学习外国技术特别是创新方面,我们应学习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在企业中形成学习、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
2.4民族意识和团队精神
日本人能够把家族企业中的员工与日本民族年功序和国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终身雇佣、列工资制等固定下来,使员工产生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国家紧紧地连在一起的思想,从而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以致出现许多“工作狂”“创新狂”。日本企业的这一套雇佣工体制和工资晋升体制,有点类似于我国改革以前的国有企业。不同的是我国是公有制,日本是家族私有制;日本企业文化倡导家族意识和团队精神,我国企业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但为什么日本企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获得了巨大成功,而我国企业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成功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除体制方面的原因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还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并拧在一起的企业理念,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团结一工作狂”心、众志成城的企业精神,更不可能产生““创新狂”。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应该学习日本企业文化的民族意识和团队精神,发扬我国独特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逐渐形成支撑和激励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企业文化。
2.2节约精神和忧患意识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资源,相对于
大中国”。但我们过日本而言,我们是名副其实的“
去片面宣传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模式高了多年,使企业养成了吃大锅饭的思想,特别是养成了使用资源的大手大脚习惯,缺乏忧患意识。20多年来的改革逐渐打破了大锅饭,初步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但企业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信意识并没有真正形成,“
念也没有深入人心,更没有融合到企业文化中去。很多企业还在大量浪费资源、浪费能源,我国整个经济基本上还是属于粗放式经营方式。据有关资料披露,我国整体消耗资源和能源与日本差不多,但我们的GDP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因此,应该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和节约精神,珍惜资源,节约能源,走优质高效和节能低耗的科学发展之路。
2.5经营理念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日本企业文化强调经营理念,重视产品质量,提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如日本丰田提出,日本松下公司提出的“产业报国”。“世界的丰田”
我国虽然一些企业也有自己的经营理念,也提出过“产业报国”的口号,也有不少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但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大气候,企业的经营理念还不明确,口号也不太响亮,产品质量还不太高,没有创造出较多的世界名牌,没有形成较为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除青岛海尔等一批拥有自己独特企业文化和知名产品并打入国际市场逐渐成为世界名牌外,我国大部分企业及其产品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支撑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响亮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来凝聚企业员工,以优良的产品打
(下转第91页)
2.3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创新精神
日本在“二战”时被打得稀巴烂,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企业大量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资金,迅速消化吸收,加以改造和创新,创造自己本国特色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经济迅速崛起。我国自1978年起实行改革开放,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引进国外资金,但引进的多,真正能消化吸收并从而创新的少。除上海“宝钢”上世纪80年代引进日本技术,有大量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外,
谢枭鹏: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91
2.4构建团组织新工程
(1)团组织要成为吸引青年组织的核心。首先,
必须建设好自己,调整自身运作机制,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活力。以“精干、高效”为原则,以“服务、指导”为宗旨,调整学校团委的机构及工作职权,转变过去那种包办一切,一统到底的工作方式,简政放权,着重服务与指导。其次,除涉及到全校重大活动外,一般的活动都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使之逐步成为较具独立性,能够自行良性运转,具有较强承载能力的工作实体,来推动全团工作。
(2)建设高素质的团干队伍。团的干部是团的工作骨干,校团委主要通过团校等形式加大对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团干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各班级团的干部做好青年的表率,要求别人去做的,团干首先带头去做,模范地履行团员的各项义务,努力做到政治坚定、学习刻苦、工作勤奋、作风正派、品德高尚。在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工作实践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学到求真务实的作风,增长才干。从而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清清白白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把青春献给共青团事业。
(3)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团员队伍凝建设,使团员保持先进性,是增强团组织吸引力、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团组织后备军作用的具体体现。
(4)工作手段的创新。工作方式、载体和形式对
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下,网络媒体普及,信息量大的情况下,要把握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主题,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手段的创新。创新工作方式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工作内容的需要,认真研究广大团员学生的价值观念、伦理操守、文化心态、行为模式等,根据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体手段,设立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借其完善共青团组织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要使工作方式通过创新更加开放、灵活、新颖,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注意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运用科技,在新的知识领域里设计团工作的新构架。
通过对团员青年进行各项教育活动,引导一批批团员青年向学校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形成向往团组织、向往党支部的良好风尚,大大增加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学校共青团组织承担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任,学校共青团的工作是新世纪的一项宏伟事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学校团委思考着用改革开放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落实团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各项任务。努力把共青团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走在时代前列、扎根于青年群众之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众组织。
(编校:余志祥白和初)
(上接88页)
入国际市场来赚取外汇,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回报社会,这样的企业还很少。另一方面,却有少数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以欺骗手段来谋取经济利益。有的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长远的利益,为了自己的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效益,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大量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大量耗费能源。
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思想,以及日本企业重产品质量的企业文科技型、节能型的高效低耗化经营理念,走内涵式、
的发展之路,而不能走前段时间的低效高耗的外延式发展之路。既要注重产品质量,多创世界名牌;又
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创建更多的“海尔”型的世界著名大企业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四化”,进而成为21世纪的东方巨人,应会,实现“
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中的有效成分,在充分考虑我国经济文化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以我为主,博采众长,逐渐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其为弘扬中国先进文化、为振兴我国经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1]王成荣.中国企业文化[M].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
(编校:米盛白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