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泛阿拉伯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血狼军团]

[博客帖] [公社帖]

文章提交者:chg9999 加贴在 世界历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_74.html

13世纪以后,曾在世界上显赫无比的阿拉伯民族沦于异族统治之下。先后蒙古人、土耳其人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统治者。但他们不甘沦落和屈辱,数百年坚持不懈地展开争取民族新生的斗争,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泛阿拉伯主义的思潮。

泛阿拉伯主义萌芽于土耳其帝国统治末期,其基本主张是推翻土耳其的统治,建立统一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一战期间,居位再沙特阿拉伯的“圣裔”谢里夫,以发动阿拉伯起义协助英军与土耳其作战为条件,求英国同意在战后建立一个阿拉伯联邦。1920年,谢里夫的二儿子费萨尔在叙利亚建立了现代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个独立国家,但不久被法国人推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0年代,随着阿拉伯民族反对英、法控制斗争的开展,泛阿拉伯主义兴盛起来,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相继出现了泛阿拉伯主义的团体、报章和宣传小册子。一些赞同泛阿拉伯主义的政治家在执政期间力主执行加强阿拉伯国家联合的政策。1941年,伊拉克泛阿拉伯主义军官和政客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将二战前的泛阿拉伯运动推向高潮。但由于政变带有亲德性质,立即被英国镇压下去,泛阿拉伯运动又跌入低谷。二战结束后,泛阿拉伯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影响迅速扩大。阿拉伯大国埃及在1952年爆发反英政变,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纳赛尔执掌国家大权,他提出“自由、社会主义、统一”的政治纲领,积极推动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联合。1958年埃及与叙利亚“合并”,建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在叙利亚,教师米歇尔.阿弗拉克和萨拉赫.丁.比塔尔等人将战后建立的若干泛阿拉伯主义团体合并,于1952年建立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并很快在伊拉克、黎巴嫩、约旦建立了支部,该党的党纲是“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60年代,复兴党相继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夺取政权,成为阿拉伯世界仅有的两个复兴党执政国。

70年代以后,阿拉伯各国国家主权不断强化,相互间矛盾丛生,复兴党自身发生严重分裂,这些现实令泛阿拉伯运动急剧退潮,建立统一阿拉伯国家的主张,越来越成为一种虚空的幻影而和者寥寥,但是,它并没有消亡。

在泛阿拉伯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进程中,伊拉克一直是它的一个中心,伊拉克社会存在着较强的泛阿拉伯主义传统。首任国王费萨尔一世就是一个温和的泛阿拉伯主义者,他一直幻想成立一个圣裔领导下的大阿拉伯君主国,他统治下的伊拉克被他当做实现这一理想的政权依托。1932年秋,他曾计划在巴格达召开泛阿拉伯会议,讨论他提出的阿拉伯联合计划。由于法国人从中作梗而告流产。30年代中,泛阿拉伯主义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有执政官员参加的“穆桑纳俱乐部”和由几名议员组成的“阿拉伯复兴”协会,积极进行泛阿拉伯主义的宣传。时任首相的亚辛.哈桑米德积极推进伊拉克与阿拉伯友邻的政治军事协作,1936年4月2日,伊拉克与沙特阿拉伯的“兄弟团结”条约,规定两国实行文化统一、军队和经济联合,遇到战争威胁时采取共同立场。这是阿拉伯国家间的第一个带政治军事结盟结盟性质的条约。二战爆发后,1942年4月,军队中的激进派泛阿拉伯主义军官“四上校”与泛阿拉伯主义政治家拉希德.阿里联手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但两个月后即被英国镇压下去,激进反泛阿拉伯主义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此后,在叙利亚出现的早期复兴党组织将影响传入,泛阿拉伯主义势力暗中抬头。战后的1952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建立并在伊拉克成立了支部,该党从此成为伊拉克泛阿拉伯主义势力的政治代表。

从1968年7月开始执掌国家权力的伊拉克复兴党政府一直坚持泛阿拉伯主义主张,将党的创始人阿弗拉克提出的“统一、自由、社会主义”这三大口号作为自己的最高纲领,党的领导人,特别是萨达姆本人就是狂热的泛阿拉伯主义者。他们根据国内国际社会条件发展对泛阿拉伯主义理论进行了充实和发展,并在实践中付诸努力。1979年6月,贝克尔总统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巴格达签署《政治宣言》,宣布成立“两地区政治统一指挥委员会”,实现党政、司法、国防、军事指挥、经济、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面的统一决策。1980年2月8日,在纪念复兴党1963年首次夺取政权的大会上新任总统刚8个月的萨达姆发表了著名的《民族宣言》,提出并阐述了关于发展阿拉伯国家间关系的八项原则。

[原创]什么是泛阿拉伯主义?[血狼军团] [博客帖] [公社帖]

文章提交者:chg9999 加贴在 世界历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_74.html

阿拉伯帝国诞生后在阿拉伯民族心中,经年累月积淀下了强烈的阿拉伯共同体意识,泛阿拉伯主义实际上是这种意识在现代条件下政治化和现实化的体现。由早期泛阿拉伯主义者提出的,后由阿拉伯复兴党继承并发展的泛阿拉伯主义理论有以下内容:

1、民族高于国家。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是复兴党创始人阿弗拉克最早提出的观点,是泛阿拉伯主义的理论基石。他提出:“对阿拉伯民族的爱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对国家的爱。”他创立的复兴党不仅将此内容落实在党纲上,在组织结构上也体现了这一思想,这个党与世界上大多数政党不同,它不使用国家概念,最高领导机构称“民族(指阿拉伯民族)领导机构”,各国的分支机构称“民族领导机构”。在党建立早期,中央对“地区”有很大的控制权,中央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对区党有很大的约束力。复兴党可以说是一个无国界或超国家政党。伊拉克复兴党的领导人萨达姆也认为存在着“各国自身利益和阿拉伯利益”这两个范畴,而“民族责任感高于一切个人或地区的利益”,“自私自利的地方主义不会得到任何东西”

2、复兴阿拉伯帝国。

基于古代阿拉伯历史辉煌所产生的民族优越感和对复兴这种辉煌的强烈渴望,是泛阿拉伯主义的重要内涵,萨达姆多次无比骄傲地说道:“阿拉伯民族是一切先知的发源地和文明的摇篮。”“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阿拉伯民族这样为人类作出这么多的贡献……心中只有人类的利益。”“当阿拉伯民族处于照耀全世界的时候,非阿拉伯民族仍然生活在黑暗之中。”他提出阿拉伯民族应该复兴,应该重新成为人类文明的先锋:“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声明,我们的民族具有启示作用,因此我们决不可能成为一个平庸的民族。”他认为阿拉伯民族经历了“衰弱和颓废”,“跌落到深渊”,必须采取必要的步骤“拯救这个民族”。当前“它正经历着一场复兴。”“在民族复兴的斗争中,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萨达姆自信地声称:“我们的民族有能力复兴。”“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有一天它会变得更伟大,这是我们所有同志的庄严誓言。”

3、阿拉伯统一。

统一阿拉伯国家是泛阿拉伯主义的核心观点。泛阿拉伯主义者认为,阿拉伯民族从来就是一个整体,不应该被分割。1936年4月2日,叙利亚泛阿拉伯主义者全国委员会发表宣言声称:“阿拉伯民族是居住在阿拉伯领土上,由共同的语言、种族素质、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利益和希望联结在一起的。”穆桑纳俱乐部的纲领宣布:“阿拉伯民族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民族。”复兴党创始人阿弗拉克把“统一阿拉伯民族”确定为党的“不朽使命”。萨达姆对二战后阿拉伯民族分立了22个国家的现状强烈不满,认为这是阿拉伯世界软弱无力的根源,他说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现在的阿拉伯民族这样分成22个部分”、“22个国家、22个政府、22种政策和22位领导人。……这怎么可能制定出恰当而必要的战略呢?”萨达姆认为面对大国的干涉和犹太复国主义的侵略,阿拉伯民族统一则有力,分裂则衰弱,他说:“在当今世界上集团对抗,超级大国对峙,好像鲨鱼在我们周围的海洋漫游,在这样的环境下,伊拉克(作为单独国家)在国际政治生活中享受的自由与它作为统一阿拉伯国家的一部分所享有的自由很难相提并论。”“如果我们土地分为几个部分,我们怎么能够取得发展和进步?”阿拉伯人“在统一中得到的将比失去的更多。”他认为,阿拉伯国家间存在着“猜忌感和不信任感”,这是导致阿拉伯世界分裂的主要原因。但这些经过共同努力会“逐渐消除”。他提出“统一”是复兴党的第一目标,没有统一就没有“自由”和“社会主义”。“我们的梦想仅仅是要进行阿拉伯民族斗争以达到阿拉伯的团结,而且要创建一个统一的阿拉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早期泛阿拉伯主义者的统一目标是立即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1936年伊拉克“阿拉伯复兴”协会提出按美国的模式建立阿拉伯联邦。1938年叙利亚泛阿拉伯主义领导人阿迪勒.阿尔斯兰宣称:“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由阿拉伯半岛各国、伊拉克、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组成的独立的阿拉伯国家。”萨达姆时代,复兴党领导集团意识到建立统一阿拉伯国家并非易事,转而把这一理想定为长远的终极目标,采取局部统一向全面统一的渐进方针加以实现,萨达姆说“20年前,我们相信通过了一部共同的宪法,我们就能达到统一,……今天,为统一而斗争的我们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光荣的目标。为了达到全面统一的最终目标,我们努力争取在两个或更多的阿拉伯地区之间建立宪法和政治的联盟。”贝克尔和萨达姆实施的与叙利亚“统一”的行动即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他们设想伊叙统一之后,再把约旦和巴解组织吸收进来,“在阿拉伯力量中起先锋作用”。

4、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与外部世界和平共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萨达姆在《民族宣言》中提出:“在阿拉伯国家之间不得使用武力,用和平手段解决阿拉伯国家相互之间的冲突。”同时与一切对阿拉伯友好的国家和平共处。不参与任何国际冲突或战争,在国际冲突中严守中立。

5、阿拉伯世界一致对外。萨达姆认为阿拉伯国家间的关系高于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他在《民族宣言》中提出,阿拉伯国家不得允许任何非阿拉伯国家在本国领土上驻扎。当非阿拉伯国家侵略时,“阿拉伯国家应联合起来共同御敌”。他曾就伊拉克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阐释了这么一条定律,只要一个阿拉伯国家受到非阿拉伯国家进攻,不管伊拉克与这个阿拉伯国家原来有多深的矛盾,不管伊拉克与这个非阿拉伯国家关系多么密切,伊拉克都将站在这个阿拉伯国家一边尽全力战斗,甚至会比当事国更为奋勇。

6、经济合作与均贫富是阿拉伯统一的基石。萨达姆认为阿拉伯国家间经济合作不发达和贫富悬殊是阿拉伯世界的悲剧。1980年3月9日他在阿拉伯劳工大臣会议讲话时说:“当敌人看到一个民族之中存在的差别是——一些国家由于贫困,即使在刀尖上也要为偷一口面包而冒险,而另一些国家钱多的竟找不到地方存放——毫不奇怪,他会来分裂这个民族,使之相互对抗。”因此,他在《民族宣言》中提出:“为了巩固和发展阿拉伯国家的统一基础和阿拉伯联盟,阿拉伯国家之间将建立友好的经济关系。……阿拉伯国家接受统一的民族经济原则。富裕的阿拉伯国家将尽力支援那些不富裕的国家,避免这些国家转向外部势力而危害他们的独立和民族意志。”

参考资料:

《一脉相承阿拉伯人》    [中]李绍先

《伊 斯 兰的根基》     [中]王基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阿拉伯复兴党盛衰录》   [中]张华年

[博客帖] [公社帖]

文章提交者:chg9999 加贴在 世界历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_74.html

13世纪以后,曾在世界上显赫无比的阿拉伯民族沦于异族统治之下。先后蒙古人、土耳其人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统治者。但他们不甘沦落和屈辱,数百年坚持不懈地展开争取民族新生的斗争,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泛阿拉伯主义的思潮。

泛阿拉伯主义萌芽于土耳其帝国统治末期,其基本主张是推翻土耳其的统治,建立统一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一战期间,居位再沙特阿拉伯的“圣裔”谢里夫,以发动阿拉伯起义协助英军与土耳其作战为条件,求英国同意在战后建立一个阿拉伯联邦。1920年,谢里夫的二儿子费萨尔在叙利亚建立了现代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个独立国家,但不久被法国人推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0年代,随着阿拉伯民族反对英、法控制斗争的开展,泛阿拉伯主义兴盛起来,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相继出现了泛阿拉伯主义的团体、报章和宣传小册子。一些赞同泛阿拉伯主义的政治家在执政期间力主执行加强阿拉伯国家联合的政策。1941年,伊拉克泛阿拉伯主义军官和政客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将二战前的泛阿拉伯运动推向高潮。但由于政变带有亲德性质,立即被英国镇压下去,泛阿拉伯运动又跌入低谷。二战结束后,泛阿拉伯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影响迅速扩大。阿拉伯大国埃及在1952年爆发反英政变,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纳赛尔执掌国家大权,他提出“自由、社会主义、统一”的政治纲领,积极推动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联合。1958年埃及与叙利亚“合并”,建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在叙利亚,教师米歇尔.阿弗拉克和萨拉赫.丁.比塔尔等人将战后建立的若干泛阿拉伯主义团体合并,于1952年建立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并很快在伊拉克、黎巴嫩、约旦建立了支部,该党的党纲是“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60年代,复兴党相继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夺取政权,成为阿拉伯世界仅有的两个复兴党执政国。

70年代以后,阿拉伯各国国家主权不断强化,相互间矛盾丛生,复兴党自身发生严重分裂,这些现实令泛阿拉伯运动急剧退潮,建立统一阿拉伯国家的主张,越来越成为一种虚空的幻影而和者寥寥,但是,它并没有消亡。

在泛阿拉伯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进程中,伊拉克一直是它的一个中心,伊拉克社会存在着较强的泛阿拉伯主义传统。首任国王费萨尔一世就是一个温和的泛阿拉伯主义者,他一直幻想成立一个圣裔领导下的大阿拉伯君主国,他统治下的伊拉克被他当做实现这一理想的政权依托。1932年秋,他曾计划在巴格达召开泛阿拉伯会议,讨论他提出的阿拉伯联合计划。由于法国人从中作梗而告流产。30年代中,泛阿拉伯主义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有执政官员参加的“穆桑纳俱乐部”和由几名议员组成的“阿拉伯复兴”协会,积极进行泛阿拉伯主义的宣传。时任首相的亚辛.哈桑米德积极推进伊拉克与阿拉伯友邻的政治军事协作,1936年4月2日,伊拉克与沙特阿拉伯的“兄弟团结”条约,规定两国实行文化统一、军队和经济联合,遇到战争威胁时采取共同立场。这是阿拉伯国家间的第一个带政治军事结盟结盟性质的条约。二战爆发后,1942年4月,军队中的激进派泛阿拉伯主义军官“四上校”与泛阿拉伯主义政治家拉希德.阿里联手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但两个月后即被英国镇压下去,激进反泛阿拉伯主义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此后,在叙利亚出现的早期复兴党组织将影响传入,泛阿拉伯主义势力暗中抬头。战后的1952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建立并在伊拉克成立了支部,该党从此成为伊拉克泛阿拉伯主义势力的政治代表。

从1968年7月开始执掌国家权力的伊拉克复兴党政府一直坚持泛阿拉伯主义主张,将党的创始人阿弗拉克提出的“统一、自由、社会主义”这三大口号作为自己的最高纲领,党的领导人,特别是萨达姆本人就是狂热的泛阿拉伯主义者。他们根据国内国际社会条件发展对泛阿拉伯主义理论进行了充实和发展,并在实践中付诸努力。1979年6月,贝克尔总统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巴格达签署《政治宣言》,宣布成立“两地区政治统一指挥委员会”,实现党政、司法、国防、军事指挥、经济、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面的统一决策。1980年2月8日,在纪念复兴党1963年首次夺取政权的大会上新任总统刚8个月的萨达姆发表了著名的《民族宣言》,提出并阐述了关于发展阿拉伯国家间关系的八项原则。

[原创]什么是泛阿拉伯主义?[血狼军团] [博客帖] [公社帖]

文章提交者:chg9999 加贴在 世界历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_74.html

阿拉伯帝国诞生后在阿拉伯民族心中,经年累月积淀下了强烈的阿拉伯共同体意识,泛阿拉伯主义实际上是这种意识在现代条件下政治化和现实化的体现。由早期泛阿拉伯主义者提出的,后由阿拉伯复兴党继承并发展的泛阿拉伯主义理论有以下内容:

1、民族高于国家。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是复兴党创始人阿弗拉克最早提出的观点,是泛阿拉伯主义的理论基石。他提出:“对阿拉伯民族的爱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对国家的爱。”他创立的复兴党不仅将此内容落实在党纲上,在组织结构上也体现了这一思想,这个党与世界上大多数政党不同,它不使用国家概念,最高领导机构称“民族(指阿拉伯民族)领导机构”,各国的分支机构称“民族领导机构”。在党建立早期,中央对“地区”有很大的控制权,中央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对区党有很大的约束力。复兴党可以说是一个无国界或超国家政党。伊拉克复兴党的领导人萨达姆也认为存在着“各国自身利益和阿拉伯利益”这两个范畴,而“民族责任感高于一切个人或地区的利益”,“自私自利的地方主义不会得到任何东西”

2、复兴阿拉伯帝国。

基于古代阿拉伯历史辉煌所产生的民族优越感和对复兴这种辉煌的强烈渴望,是泛阿拉伯主义的重要内涵,萨达姆多次无比骄傲地说道:“阿拉伯民族是一切先知的发源地和文明的摇篮。”“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阿拉伯民族这样为人类作出这么多的贡献……心中只有人类的利益。”“当阿拉伯民族处于照耀全世界的时候,非阿拉伯民族仍然生活在黑暗之中。”他提出阿拉伯民族应该复兴,应该重新成为人类文明的先锋:“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声明,我们的民族具有启示作用,因此我们决不可能成为一个平庸的民族。”他认为阿拉伯民族经历了“衰弱和颓废”,“跌落到深渊”,必须采取必要的步骤“拯救这个民族”。当前“它正经历着一场复兴。”“在民族复兴的斗争中,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萨达姆自信地声称:“我们的民族有能力复兴。”“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有一天它会变得更伟大,这是我们所有同志的庄严誓言。”

3、阿拉伯统一。

统一阿拉伯国家是泛阿拉伯主义的核心观点。泛阿拉伯主义者认为,阿拉伯民族从来就是一个整体,不应该被分割。1936年4月2日,叙利亚泛阿拉伯主义者全国委员会发表宣言声称:“阿拉伯民族是居住在阿拉伯领土上,由共同的语言、种族素质、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利益和希望联结在一起的。”穆桑纳俱乐部的纲领宣布:“阿拉伯民族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民族。”复兴党创始人阿弗拉克把“统一阿拉伯民族”确定为党的“不朽使命”。萨达姆对二战后阿拉伯民族分立了22个国家的现状强烈不满,认为这是阿拉伯世界软弱无力的根源,他说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现在的阿拉伯民族这样分成22个部分”、“22个国家、22个政府、22种政策和22位领导人。……这怎么可能制定出恰当而必要的战略呢?”萨达姆认为面对大国的干涉和犹太复国主义的侵略,阿拉伯民族统一则有力,分裂则衰弱,他说:“在当今世界上集团对抗,超级大国对峙,好像鲨鱼在我们周围的海洋漫游,在这样的环境下,伊拉克(作为单独国家)在国际政治生活中享受的自由与它作为统一阿拉伯国家的一部分所享有的自由很难相提并论。”“如果我们土地分为几个部分,我们怎么能够取得发展和进步?”阿拉伯人“在统一中得到的将比失去的更多。”他认为,阿拉伯国家间存在着“猜忌感和不信任感”,这是导致阿拉伯世界分裂的主要原因。但这些经过共同努力会“逐渐消除”。他提出“统一”是复兴党的第一目标,没有统一就没有“自由”和“社会主义”。“我们的梦想仅仅是要进行阿拉伯民族斗争以达到阿拉伯的团结,而且要创建一个统一的阿拉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早期泛阿拉伯主义者的统一目标是立即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1936年伊拉克“阿拉伯复兴”协会提出按美国的模式建立阿拉伯联邦。1938年叙利亚泛阿拉伯主义领导人阿迪勒.阿尔斯兰宣称:“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由阿拉伯半岛各国、伊拉克、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组成的独立的阿拉伯国家。”萨达姆时代,复兴党领导集团意识到建立统一阿拉伯国家并非易事,转而把这一理想定为长远的终极目标,采取局部统一向全面统一的渐进方针加以实现,萨达姆说“20年前,我们相信通过了一部共同的宪法,我们就能达到统一,……今天,为统一而斗争的我们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光荣的目标。为了达到全面统一的最终目标,我们努力争取在两个或更多的阿拉伯地区之间建立宪法和政治的联盟。”贝克尔和萨达姆实施的与叙利亚“统一”的行动即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他们设想伊叙统一之后,再把约旦和巴解组织吸收进来,“在阿拉伯力量中起先锋作用”。

4、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与外部世界和平共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萨达姆在《民族宣言》中提出:“在阿拉伯国家之间不得使用武力,用和平手段解决阿拉伯国家相互之间的冲突。”同时与一切对阿拉伯友好的国家和平共处。不参与任何国际冲突或战争,在国际冲突中严守中立。

5、阿拉伯世界一致对外。萨达姆认为阿拉伯国家间的关系高于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他在《民族宣言》中提出,阿拉伯国家不得允许任何非阿拉伯国家在本国领土上驻扎。当非阿拉伯国家侵略时,“阿拉伯国家应联合起来共同御敌”。他曾就伊拉克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阐释了这么一条定律,只要一个阿拉伯国家受到非阿拉伯国家进攻,不管伊拉克与这个阿拉伯国家原来有多深的矛盾,不管伊拉克与这个非阿拉伯国家关系多么密切,伊拉克都将站在这个阿拉伯国家一边尽全力战斗,甚至会比当事国更为奋勇。

6、经济合作与均贫富是阿拉伯统一的基石。萨达姆认为阿拉伯国家间经济合作不发达和贫富悬殊是阿拉伯世界的悲剧。1980年3月9日他在阿拉伯劳工大臣会议讲话时说:“当敌人看到一个民族之中存在的差别是——一些国家由于贫困,即使在刀尖上也要为偷一口面包而冒险,而另一些国家钱多的竟找不到地方存放——毫不奇怪,他会来分裂这个民族,使之相互对抗。”因此,他在《民族宣言》中提出:“为了巩固和发展阿拉伯国家的统一基础和阿拉伯联盟,阿拉伯国家之间将建立友好的经济关系。……阿拉伯国家接受统一的民族经济原则。富裕的阿拉伯国家将尽力支援那些不富裕的国家,避免这些国家转向外部势力而危害他们的独立和民族意志。”

参考资料:

《一脉相承阿拉伯人》    [中]李绍先

《伊 斯 兰的根基》     [中]王基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阿拉伯复兴党盛衰录》   [中]张华年


相关内容

  • 海贼王目录1一613集
  • 第一部分:东海的冒险第1话 我是路飞将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 第2话 大剑客现身海贼猎人罗诺亚?卓洛 第3话 蒙卡VS路飞神秘的美少女是谁 第4话 路飞的过去红法香克斯登场 第5话 恐怖神奇力量海贼小丑巴基船长 第6话 绝命追杀驯兽师摩奇VS路飞 第7话 壮烈决斗剑客卓洛VS杂技卡巴吉 第8话 谁是胜者 ...

  • 文艺复兴简介
  • 文艺复兴史 一. 起源: 1. 文艺复兴的时间段: 文艺复兴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一)13世纪属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突出特点是文学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文化中心城市是佛罗伦萨.代表人物是被誉为<前三杰>的三位文学家:但丁(1265至1321).彼特拉克(1304至1374 ...

  • 最新海贼王目录
  • 海贼王目录 简介:财富,权力,曾经拥有一切的海贼王戈尔多·罗杰,在临死前畱下暸一句话:"想要我的财富吗?那就去找吧,我的一切都在那裏,在那伟大的航道!"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奔向大海,驶入伟大的航道,世界迎来暸大海贼时代! 很多年后,一个小孩对这一个断暸手臂的海贼发誓:"我一 ...

  • 罗马帝国晚期的哥特人
  •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因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而闻名于世.它与兰斯大教堂.沙尔特大教堂一道成为法国哥特式教堂的典范.高耸入云的哥特式教堂既是今天西欧各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中世纪文化艺术的一张名片.中世纪的建筑为何被后世称为哥特式?这与罗马帝国晚期的哥特人有着怎样的联系?彼时哥特人同罗马 ...

  • 2014安康市事业单位考试大纲
  • 2014安康市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14-10-30 14:24:10 | 作者:陕西大成教育 | 来源:大成公考原创 | 点击:3427次 安康市2014事业单位招考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主要范围:主要考核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法律知识. ...

  • 王权绝对主义和海外扩张
  • 王权绝对主义和海外扩张 世界通史(上)原创课堂笔记 一.王权绝对主义在各国表现的不同形态 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葡萄牙最早出现 王权绝对主义概念:掌握中央的权力,削弱敌方贵族的权力和影响 西班牙: 途径:君主在收复失地中建立权威. 背景:南部长期被阿拉伯人(异族)控制.基督教控制少数地区. 开始:卡 ...

  • 阿拉曼战役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与英国元帅蒙 哥马利,这两员赫赫有名的二战名将,在北非的大漠深处各显神通,分别统帅着他们 各自的精兵强将,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血战,从而演奏了一出精彩绝伦的"大漠 进行曲"--阿拉曼之战. " ...

  • 世界文明中的科学技术复习整理
  • 世界文明中的科学技术 发展过程:中心转移 科技发展的社会历史环境和自然条件 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思想冲击 科学发展与大国兴衰 (1)希腊 1. 历史地理 地理环境特征: 毗邻埃及.巴比伦, • "希腊的奇迹"."希腊的光荣"与希腊人居住地离亚非文明中心距离不远 ...

  • [重甲原创] 出自黄埔军校(广州本部)的解放军将帅
  • 我军出自黄埔军校(广州本部)的开国将帅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名的陆军军官学校,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军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事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将领中,担任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的黄埔师生就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