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摘要】: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曾经有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少。孩子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越强烈;反之,问题越少,创造的动力就越小。这也许就是中国学生普遍缺少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策略一: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问”。有不少科学家因为自己对某些现象产生好奇,而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最终获得科学的现。比如,瓦特因对蒸汽冲动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我通过创设一

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良好的课堂气氛去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疑窦,常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们之间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腔热情地鼓励孩子们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即便是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我都不轻易否定,而是耐心地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

例如: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鼓励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议一议,大胆去猜、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学生认为长方形的四个角是否都是直角呢?正方形的四条边是否都相等呢?„„ 学生会大胆质疑,于是我又马上组织了学生在小组内验证,很快就肯定了刚才的说法。学生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

因此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要及时给予热情地鼓励和赞赏,即使是对一些错误观点也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为学生的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充沛的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策略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爱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在新知识下的“联络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产生发现疑问、提出问题,萌发猜想,逐步提高问得价值。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

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的话,就会表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那么就不会有质疑问难的欲望。。

在六年级总复习时,我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我让学生围绕“甲数是5,乙数是4。”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就饶有兴趣地想法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多少?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等。这时有学生问可不可以出判断题呢?我说可以呀。他说:“比如,已知甲数是5,甲数是乙数的1 ,乙数等于4,对吗?”他的想法很有创造性。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跳出了原来的框框。“已知甲数是5,且甲数比乙数多 ,请算出乙数等于多少。”“已知甲数是5,乙数是4,求甲乙两数的和比两数的差多百分之几?甲数与甲乙总数的比是5:9,乙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等。接着我让学生把上面的问题改变成应用题。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这些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还大大提高了解答各类应用题的能力,更可贵的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产生的一个个好奇的想法,强烈的质疑表现,所以教师要不断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策略三:教给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也不能一疑就问,每题必问。从爱问到会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教师不断点拨引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光要创设条件使学生敢问、爱问,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训练学生:

(一)从课题切入,培养提问能力。

让学生从课题上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有

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教学《年月日》时,由学生谈话引出年、月、日,先让学生说说对年、月、日有哪些了解,然后针对课题指导学生质疑:“对于年、月、日,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

(二)发挥教材优势,提出数学问题。

教材中有许多例题或练习题都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的提示,图文并茂练习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场景,在场景中又蕴含着一个个的数学信息,教师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尽可能的在信息中发现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解决已经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自己或小组合作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信息,为什么选择这些信息,再次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内化信息,加深理解,从而提高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同中求异,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中,注意更新观念,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法,更多的关注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又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在深入讨论中产生新问题,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如对习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讨论,均能吸引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新华书店到我校卖图书,其中推出不少优惠措施吸引学生去购买,优惠措施有:

(1)买的书总本数若为偶数,则可以九折优惠;

(2)买的书总本数若为奇数,则可以九五折优惠;

(3)一人买总本数超过九本,可再享受九折优惠。

现有a、b、c、d、e、f六位同学准备购买下列图书:

学生 图书 价格(元)

a 童话大王 5.20 d 小科学家 4.50 作文大全 14.80 十万个为什么 25.50

b 我们爱科学 5.00 e 海底世界 4.90 快乐天使 25.00 神奇的纳米 15.10

c 集邮世界 4.70 f 盐的奇妙用途 5.00 动脑筋 5.30

你认为他们一共付给售货员多少钱?为什么?

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认为可以有几种方案。有的学生给出第一种方案:每人单独买再累计;马上有人提出质疑,说他们还有更好的方案:六个人合起来让一个人买后再分摊。马上又有小组表示有不同意见,说让学生f先买,其余5人合起来买这种方案才是最好的。其实第三种方案才是最好的。不过学生想出了其它几种方案,都可行。其实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训练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在讨论中学会选择最好的方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还发现了完成这道题,实际是复习了奇偶数、折扣、百分数等运算和应用题的练习。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变换思维方法寻求问题答案。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问题的时候,寻求多种途径探究问题。这样设计,既具有探索性与启发性,又锻炼了学生探究过程中再生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学生探究心理,启发和活跃了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但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和事,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平均数的问题,一些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我平均每分钟踢毽子30下,那我今天每分钟跳绳可能超过30下吗?学生从生活中采集信息,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也得以落实。

策略四:适时评价,使学生“善问”

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往往会散而乱,或者根本不切合教学内容。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应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让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首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都要对其表现极大的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作简单的结论性回答。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的,而没有3分、4分、6分、7分„„呢?”这问题提的真棒,很有思考的价值。教师对问题提的好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并抓住疑点,让大家进行辨析,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求知欲望高,问题解决后,学生不但对此问题印象深刻,而且提问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其次,建立提问记录册。在学生小组的评价中,组长专门有一项是记录组员的提问情况,每个学生记录自己提问的问题与次数,与学期的评定挂钩。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敢问,爱问,会问、

善问是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人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

一。只有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才能处处发现问题,时时思考问题,人人提出问题,才能不迷信课本和权威,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新问题。学生能质疑,发表独立见解,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拓展思维,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改教育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等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王营小学 陈晓丽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摘要】: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曾经有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少。孩子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越强烈;反之,问题越少,创造的动力就越小。这也许就是中国学生普遍缺少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策略一: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问”。有不少科学家因为自己对某些现象产生好奇,而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最终获得科学的现。比如,瓦特因对蒸汽冲动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我通过创设一

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良好的课堂气氛去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疑窦,常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们之间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腔热情地鼓励孩子们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即便是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我都不轻易否定,而是耐心地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

例如: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鼓励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议一议,大胆去猜、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学生认为长方形的四个角是否都是直角呢?正方形的四条边是否都相等呢?„„ 学生会大胆质疑,于是我又马上组织了学生在小组内验证,很快就肯定了刚才的说法。学生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

因此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要及时给予热情地鼓励和赞赏,即使是对一些错误观点也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为学生的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充沛的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策略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爱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在新知识下的“联络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产生发现疑问、提出问题,萌发猜想,逐步提高问得价值。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

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的话,就会表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那么就不会有质疑问难的欲望。。

在六年级总复习时,我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我让学生围绕“甲数是5,乙数是4。”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就饶有兴趣地想法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多少?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等。这时有学生问可不可以出判断题呢?我说可以呀。他说:“比如,已知甲数是5,甲数是乙数的1 ,乙数等于4,对吗?”他的想法很有创造性。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跳出了原来的框框。“已知甲数是5,且甲数比乙数多 ,请算出乙数等于多少。”“已知甲数是5,乙数是4,求甲乙两数的和比两数的差多百分之几?甲数与甲乙总数的比是5:9,乙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等。接着我让学生把上面的问题改变成应用题。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这些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还大大提高了解答各类应用题的能力,更可贵的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产生的一个个好奇的想法,强烈的质疑表现,所以教师要不断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策略三:教给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也不能一疑就问,每题必问。从爱问到会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教师不断点拨引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光要创设条件使学生敢问、爱问,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训练学生:

(一)从课题切入,培养提问能力。

让学生从课题上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有

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教学《年月日》时,由学生谈话引出年、月、日,先让学生说说对年、月、日有哪些了解,然后针对课题指导学生质疑:“对于年、月、日,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

(二)发挥教材优势,提出数学问题。

教材中有许多例题或练习题都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的提示,图文并茂练习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场景,在场景中又蕴含着一个个的数学信息,教师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尽可能的在信息中发现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解决已经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自己或小组合作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信息,为什么选择这些信息,再次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内化信息,加深理解,从而提高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同中求异,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中,注意更新观念,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法,更多的关注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又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在深入讨论中产生新问题,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如对习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讨论,均能吸引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新华书店到我校卖图书,其中推出不少优惠措施吸引学生去购买,优惠措施有:

(1)买的书总本数若为偶数,则可以九折优惠;

(2)买的书总本数若为奇数,则可以九五折优惠;

(3)一人买总本数超过九本,可再享受九折优惠。

现有a、b、c、d、e、f六位同学准备购买下列图书:

学生 图书 价格(元)

a 童话大王 5.20 d 小科学家 4.50 作文大全 14.80 十万个为什么 25.50

b 我们爱科学 5.00 e 海底世界 4.90 快乐天使 25.00 神奇的纳米 15.10

c 集邮世界 4.70 f 盐的奇妙用途 5.00 动脑筋 5.30

你认为他们一共付给售货员多少钱?为什么?

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认为可以有几种方案。有的学生给出第一种方案:每人单独买再累计;马上有人提出质疑,说他们还有更好的方案:六个人合起来让一个人买后再分摊。马上又有小组表示有不同意见,说让学生f先买,其余5人合起来买这种方案才是最好的。其实第三种方案才是最好的。不过学生想出了其它几种方案,都可行。其实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训练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在讨论中学会选择最好的方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还发现了完成这道题,实际是复习了奇偶数、折扣、百分数等运算和应用题的练习。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变换思维方法寻求问题答案。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问题的时候,寻求多种途径探究问题。这样设计,既具有探索性与启发性,又锻炼了学生探究过程中再生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学生探究心理,启发和活跃了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但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和事,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平均数的问题,一些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我平均每分钟踢毽子30下,那我今天每分钟跳绳可能超过30下吗?学生从生活中采集信息,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也得以落实。

策略四:适时评价,使学生“善问”

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往往会散而乱,或者根本不切合教学内容。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应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让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首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都要对其表现极大的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作简单的结论性回答。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的,而没有3分、4分、6分、7分„„呢?”这问题提的真棒,很有思考的价值。教师对问题提的好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并抓住疑点,让大家进行辨析,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求知欲望高,问题解决后,学生不但对此问题印象深刻,而且提问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其次,建立提问记录册。在学生小组的评价中,组长专门有一项是记录组员的提问情况,每个学生记录自己提问的问题与次数,与学期的评定挂钩。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敢问,爱问,会问、

善问是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人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

一。只有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才能处处发现问题,时时思考问题,人人提出问题,才能不迷信课本和权威,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新问题。学生能质疑,发表独立见解,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拓展思维,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改教育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等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王营小学 陈晓丽


相关内容

  •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 学数学"情景·过程·表述·反思"教学过程是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 让学生在处理信息.探究方法.理清思路.形成策略中有效解决问题.其基本教学模式与环节如下.这个教学基本模式相对稳定, 但并非一成不变, 它具有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组合, 灵活调整, 使 ...

  • 中学小课题研究课题指南
  • 中学小课题研究指南(参考) 一.综合管理类课题 1.农村初中校本研究中培养教师积极性的实践与研究 2.家庭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 3.农村初中寄宿生管理模式 4.优化初三毕业班管理策略的思考 5.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行动研究 二.德育类课题 1.论班级活跃分子管理的研究 2.学生座位调换的研究 3.多给 ...

  • 平原一中教师小课题研究指南
  • 教师小课题研究指南 一. 什么是教师小课题研究? "教师小课题研究",也叫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有别于"学术派"的非正式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小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贴近教学,贴近 ...

  • 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 日照市教育学会2013年度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指南>说明: 1.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本<指南>为课题立项工作服务,促进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题. 2.课题指南项目不等同于课题名称,应用和落实的过程应是进一步分解和细化的过程. 3.课题指南仅为学校和广 ...

  • 小学教育教学小课题研究指南
  • 小学教育教学小课题研究指南 语文 1.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分项) 2.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与探索 3.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4.课外阅读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5.保护学生创作热情的思考与对策 6.课程改革中的语文作业评价研究 7.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8.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9.掌握与收信信 ...

  • 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目 录 内容摘要 ........................................................... 1 关键词 ............................................................. 1 绪论 ........ ...

  • 如何有效地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 如何有效地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在"问题解决"方面这样要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 ...

  • 子课题及微型课题选题参考
  • 一.微型课题选题意见 1."小",即课题确定要小. "小"有两个层面:一是针对本校.本班.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最烦恼.最困惑.最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小"课题:二是广大教师可以在学校主课题框架下结合自身特点和相关教育 ...

  • 毕业论文 苏教版小学数学画图策略教学的初探
  • 苏教版小学数学画图策略教学的初探 Preliminary for Jiangsu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on drawing strategies [摘要]在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种,其中画图策略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解题策略.画图策略在苏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