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课堂实录蒋军晶

《月光曲》课堂实录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 蒋军晶

2006年10月12日 山西太原

课前准备:

板书课题,课件打开:月光下的大海,贝多芬的照片。放音乐《致爱丽斯》 课前聊天: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聊几句好吗?刚才这一首优美的曲子,你们听到过吗? 生:听到过。

师:那这首曲子的曲名知道吗?

生:《月光曲》

师: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首曲子不是《月光曲》,但是我觉得她很聪明啊,她是想当然的认为是《月光曲》,因为今天我们学的就是《月光曲》嘛。有人听过吗?

生:《献给爱丽斯》

师:对,我觉得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据我所知,是《致爱丽斯》,也就是献给爱丽斯的意思,那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

生:贝多芬(师板书“贝多芬”)

师:想当然啊,因为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贝多芬的《月光曲》,你们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请简单地讲一讲。

生:我知道贝多芬被称为乐圣。

师:因为贝多芬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方说我们古代有一位诗人,叫诗圣,是谁啊?

生:李白

师:那是诗仙,诗圣是?

生:杜甫

师:还有哪些了解?

生:就是贝多芬学音乐并不自愿学的,而是他父亲逼着他学的。

师:是这样的,其实贝多芬从小就很喜欢音乐,只是他的父亲让他练得太…… 生:刻苦了

师:太刻苦以至于有点残酷了。

生:我知道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其中有几首曲子流传至今,例如《命运》,《田园》等,经久不衰。

师:这位同学说话很严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但是他用音乐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心啊!

生:我知道他终年57岁。

师:哦,你了解到这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上网查的,和看书看的。

师:两条途径,如果有条件,利用上网查资料挺便捷的。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8岁登台演出。

师:说明他很有音乐天赋,8岁呀,不简单。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到了晚年失聪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上网查的。

师:恩,其实课后资料袋也写着呢,说明他生活坎坷。同学们,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失去了听力几乎等于失去了一切,但是……有人知道我想说什么吗?但是……

生:但是贝多芬用他自己的顽强的毅力,不断的努力,赢得了更多的观众,逾越自己音乐上的最高峰。

师:说得多好啊,贝多芬之所以能成为音乐家,不仅仅因为他有天赋,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他意志十分坚强。我们初步了解了贝多花,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上课:

师:上课。

生: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好。请坐。刚才我们已经了解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了,对吧? 生:对!

师:我们先来听写一组词语,请大家准备好。(生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听写,有吗?好,那位女同学,在黑板上写字可以稍微把字写大一点。

[听写词语]

师: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这个传说啊,讲的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一笔一画工整有力。下面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几个词语的笔画,先听后写。

(一组词语:盲姑娘,蜡烛,琴键。)。

师:这组词语里面,盲,蜡,键,都是生字。(生写)

师:行,同学们抬起头来,和这位同学一起看,写的对吗?

生:对。

师:写的时候注意这个“蜡”字,很多同学误认为它跟“烛”一样是火字旁,其实是虫字旁,“蜡”字最初的意思是动植物的油。这个“键”她写对了,但我观察了一下,笔顺不是很规范,左中右结构。最后写“建之”,明白吗? 生:明白。

师:最后一个词“清幽”。(学生写)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生: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非常渺茫的那种感觉。

师:非常善于联想。

生:我认为清幽的月光是皎皎的月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给人感觉宁静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

生:我觉得是特别轻柔,特别柔和让人觉得舒服。

师:恩,蒋老师课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三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清幽的幽应该取哪一种解释呢?

生:第二种。

师:第二种,清幽的月光让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同学们,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请你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说(刚才所听写词语),请大家先自己准备一下。

(生小声说。)

师:没事儿,放出声音也没关系。

师:同学们,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是一个传说,他谱写月光曲时,借着清幽的月光,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感染了他,没有蜡烛的时候,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所以他按动了琴键,让思绪跟着月光飞扬,所以创下了这首不朽的月曲——月光曲。

师:说得真不错,他说的时候强调了月光曲形成的原因和当时的情境,请愿意再说说,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一讲。

生:就是当贝多芬在莱茵河散步时,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情感感动了,受到了感染,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老师:是吗?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有一天傍晚,贝多芬走进了一间茅屋,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弹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

师生:《月光曲》。

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生默读,师巡视,师插话:恩,有的同学很自然地拿起了笔,把一些句子画了下来,我相信有他的理由,他或许觉得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师:同学们,咱们现在交流,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你先读一读,谁先来读,好,请你读吧。

生: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这个同学读得这段话就是兄妹俩的对话,被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贝多芬是听到了兄妹俩的哪句话时,就开始心动了呢?先不要说,再读读。

生:我认为应该是这句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有多好啊”

师:同学们,请你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要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啊,读一读,来,读出声音来。

(生读。)

师:恩。谁再来读一读?打动贝多芬的心。

生:朗读“贝多芬走进茅屋……那该有多好啊。”

师:好的,他后边强调了“那该多好啊”(模仿学生语气),读出了盲姑娘内心的向往,我相信贝多芬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谁再来读?

(学生读)

师:同学们,他又强调了“贝多芬自己”,贝多芬从一个陌生姑娘的口中突然清晰地听到了自己名字能不激动吗?

师:我们一字一句要读到贝多芬的心哪,来,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姑娘说,读!(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他从这句话里听出了什么?

生:贝多芬从这句话听出了这个盲姑娘很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曲子。

师:是,贝多芬听出了他内心满心的渴望。他还听出了什么。

生:他还听出了这位小姑娘她很喜欢音乐。

生:贝多芬从这句话里感受到姑娘对音乐的追求。

师:追求,而不仅仅是喜欢,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要是能听到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啊,……” 师:我也感受到了,这是她内心梦寐以求的愿望。

生:我是从“那该多好啊”这五个字当中感受当的,这表现出她内心的渴望,这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梦想,我从课下知道贝多芬立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能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一点就可以打动贝多芬,从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和渴望贝多芬为他们弹奏曲子。

师:我感觉到了,你真正是以贝多芬的身份,音乐家的身份来体会。富有同情心的贝多芬从这句话中还听出了什么呢?

生:从这句话他还听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师:你用另外一个词形容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生:从这句话里还体会到盲姑娘之所以不能听贝多芬亲自弹的音乐是有苦衷的,他在特别压抑自己的情感。

师:她的苦衷是什么?

生:她的苦衷是家境贫寒,所以她没有能力亲自听贝多芬弹。

师:这位同学用了一个词,什么词?

生:贫寒

师:贫寒哪,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盲姑娘家境贫寒?

生:我从他们点的是微弱的烛光,烛光很微弱,住的是茅屋,而且钢琴是一架旧钢琴,说明他们的家境非常贫穷。

师:种种细节让你感觉到了。

生:我体会到的是一个男的说“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两个太字让我感到了他家境贫穷。

师:两个太字让你感受到他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

生:还有我还从男的正在做皮鞋看到他家境贫寒。

师:是的,贝多芬听出了这个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着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没放弃过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他的心被触动了,我们一起带着这份理解这一份理解再读一读盲姑娘的这段话,“这首曲子多难谈啊……”起! (学生读)

师: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继续读妹妹的话。 学生接着读妹妹的话(哥哥,你别难过……)

师:听到这里,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呢?

生:我感觉贝多芬又听出了姑娘的善解人意,因为他想听贝多芬弹钢琴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但她后来又说随便说说,说明他想安慰哥哥,她不想让哥哥为她听不到贝多芬弹的钢琴而难过。

师:你也是善解人意的姑娘,明明是内心强烈的渴望盲姑娘却说是随便说说的,贝多芬听出了什么呢?

生:贝多芬实际上听出了盲姑娘十分热爱音乐,盲姑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内心,真希望能听到贝多芬弹,但却说只是随便说说。随便说说并不是指真的是随便说说,而是压抑了他内心的情感。

师:你用压抑这个词,我倒觉得还不至于,但我跟你同样的感觉是盲姑娘在努力 掩饰自己的愿望,明明是梦寐以求的愿望,却说成随便说说。贝多芬听出了什么呢?

生:贝多芬还听出了姑娘的难以抉择的一种情感,一方面是情同手足的哥哥,另一方面是自己热爱的音乐,但是盲姑娘特别善解人意,还是选择了哥哥,因为他家境贫寒,不想再给他哥哥造成负担。

师:体会得真好。我们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他们的情感好不好。你读妹妹的话,我读哥哥的话,不读提示语。

(师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贝多芬就是从这段话里听出了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动了,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还有哪些句子所描述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呢?

生:我觉得贝多芬自己也说过他是为穷人服务的。而他这家非常贫穷,没办法听贝多芬的音乐,书上也说了“他们……”这说明他们家非常穷,而贝多芬却没办法实践他自己的话,也就是他的音乐是为穷苦人服务的,我觉得他在这里不光感动于姑娘热爱音乐,而且也很痛心,他想满足他们的愿望

师:你在用心体会一个音乐家的心情,去揣摩他的创作的心理。还有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呢?

学生:是这段话“他多纯熟啊,……”

师:听了盲姑娘的这句话,贝多芬是怎么反应的,我们一起来读后面的这句话,读。

(学生读“贝多芬没有回答……。)

师:这是贝多芬和盲姑娘之间的对话,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问为什么贝多芬要再弹一曲呢?

师:哦,贝多芬已经弹了一曲满足了盲姑娘的愿望,为什么还要再弹一曲呢?这是你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还有吗?

生:我的问题是当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他为什么没有承认。

师:你的意思,假如你是贝多芬,你会怎么说?

生:我会告诉她我就是贝多芬。

师:所以你会有此一问,这是你的问题,第二个问题,还有吗?

生:贝多芬是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还要称一个非常贫穷的姑娘为“您”? 师:是呀,我认为这既是出于礼貌,也是出于对盲姑娘的尊重。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弹琴给她听?

师:就是刚才的问题。

生:我的问题是为什么盲姑娘一听就知道是贝多芬?

师:是呀,这是你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同学们,我们一边交流一边思考,这些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现在思考,盲姑娘双目失明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他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

生:从他说“弹得多娴熟啊”“多深情啊”我感觉到他听得很认真,而且他对音乐的酷爱以及执着使他认为这是贝多芬的弹的曲子。

师:他强调了盲姑娘在用心听,而且是个热爱音乐的姑娘,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理解吗?

生:因为盲姑娘热爱音乐,也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他能确定这个音乐确确实实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弹的。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当中出现了一个词“知音”,知音,上一篇课文《伯牙绝弦》是一篇传说,对吗?

生:对。

师:这个传说里面写到钟子期是于伯牙的知音,因为他十分喜欢听于伯牙弹琴,而且能从他的琴声里面听出高山听出流水,那这里能够从哪里感受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呢?

生:因为盲姑娘一听他弹的曲子就能猜出他是贝多芬,因为喜欢他平时经常听,所以一听他弹曲子就知道是贝多芬在弹

老师:盲姑娘熟悉贝多芬的音乐,还有哪些细节可以感受出他是贝多芬是知音呢?

生:从开始盲姑娘弹琴弹的断断续续的,还在练可以看出他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一听到弹的曲子就猜出是贝多芬,所以她是贝多芬的知音。

师:你联系上文谈了自己的理解。

生:我是从盲姑娘第一次听贝多芬弹,而且只听了一遍,就理解出来贝多芬弹得么多娴熟,多么深情,所以是他的知音。

师:这是你的理解。

生:我觉得盲姑娘只听贝多芬弹了一遍,就能达到贝多芬弹的曲子那种境界,所以我觉得盲姑娘是非常能够理解贝多芬,所以是他的知音。

师:所以说盲姑娘既热爱贝多芬的音乐也懂得贝多芬的音乐,是贝多芬知音,难怪盲姑娘会猜到是贝多芬为他弹奏的,也难怪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读出盲姑娘内心的那一份激动。放出声音读。 (学生读。)

师:自己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

师:我能听出盲姑娘内心十分激动,谁再读一读。

(生读)

师:我能感受到她内心万分的激动。咱们为了更深的理解这句话,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为什么听一首曲子能这么激动呢?

生:我觉得因为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能听一听贝多芬弹奏,她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所以她非常激动。

师:一个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突然实现了,她会怎么说这句话呢,请你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她这么激动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而且我觉得他也十分的难以臵信,贝多芬是非常著名的音乐,这样的大音乐家会为他这么贫穷的姑娘弹一首曲子,他不敢相信,所以他很激动。 师:你从这句话里的哪里看出他不敢相信,难以臵信啊。

生:我从这句话里的两个您看出来的。

师:第一个您表示猜测可以读得声音稍微拉长一些,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是的,同学们,知音难求啊,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面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样内心十分的激动。所以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于伯牙摔琴谢知音,我相信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啊。对吗,刚才有个同学还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我相信各人有各人的理由,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贝多芬可能觉得盲姑娘已经猜出他是贝多芬,没有回答就是默认了。 师:贝多芬默认了,这是你的理解。

生:我觉得贝多芬不回答,是因为他知道盲姑娘是自己她的知音,不想在他面前明白的说他是贝多芬。

师:我想起两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打通两个人心灵的就是这,这……

生:这一句

师:音乐。对吗?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生:和我们上回学于伯牙和子期一样,在这里盲姑娘知道贝多芬,我感觉他们之间是互通的,所以我感觉他们心有灵犀。

师:联系上文再次证明了音乐可以打通两个人的心。

生:我觉得贝多芬已经知道盲姑娘知道是他弹的了,他们已经心心相印了,所以没有必要他非得点明出来他就是贝多芬,只要让盲姑娘感觉到他的音乐是多么好听就可以了。

师:是的,音乐才是最重要的,最后一位同学。

生:我的理解是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他并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只想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盲姑娘回答,这是他感谢盲姑娘的一种行为。

(老师们鼓掌。)

师:老师们的掌声说明你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具备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潜质。好,同学们,贝多芬这时候决定再弹奏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有所触动,他想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这时候心里究竟再想什么呢,请再次拿出作业纸,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贝多芬的内心吧,他心里再想什么呢?

生:他心想多么善解人意的姑娘,多么痴迷音乐的姑娘,多么深的手足情,让我满足这个姑娘的愿望吧,让我谢谢这个知音吧,让我为他们献上一曲吧。 (鼓掌)

师:三个多么,一个排比,说明此时贝多芬百感交集,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贝多芬心想知音难觅,能听懂音乐的人多如牛毛,可是能听懂我的心的又有几人,虽然我没有力量能让她的眼睛重见光明,但是,我能用音乐把她的心中照亮,这是一首为知音弹的曲子,这时我最幸福。

(鼓掌)

师:是啊,同学们,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什么比找到知音更感幸福的呢,还有什么比弹上一曲感谢知音更感幸福的呢,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我认为他会想兄妹俩如此的热爱音乐,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我要为他们去创造音乐,圆他们的梦想,真正的音乐为让他们听到,为知音开的音乐会。

师:是的,很多同学强调了,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贫苦人民作曲,为知音作曲,他心里想了很多很多。贝多芬自己也说过,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最终他用月光曲,用音乐释放了自己的情感,同学们,听……

播放《月光曲》片段,师配读“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涌过来。”

师:同学们,这就是月光曲的片断,贝多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围绕这段话,再次走进贝多芬。下课。

《月光曲》课堂实录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 蒋军晶

2006年10月12日 山西太原

课前准备:

板书课题,课件打开:月光下的大海,贝多芬的照片。放音乐《致爱丽斯》 课前聊天: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聊几句好吗?刚才这一首优美的曲子,你们听到过吗? 生:听到过。

师:那这首曲子的曲名知道吗?

生:《月光曲》

师: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首曲子不是《月光曲》,但是我觉得她很聪明啊,她是想当然的认为是《月光曲》,因为今天我们学的就是《月光曲》嘛。有人听过吗?

生:《献给爱丽斯》

师:对,我觉得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据我所知,是《致爱丽斯》,也就是献给爱丽斯的意思,那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

生:贝多芬(师板书“贝多芬”)

师:想当然啊,因为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贝多芬的《月光曲》,你们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请简单地讲一讲。

生:我知道贝多芬被称为乐圣。

师:因为贝多芬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方说我们古代有一位诗人,叫诗圣,是谁啊?

生:李白

师:那是诗仙,诗圣是?

生:杜甫

师:还有哪些了解?

生:就是贝多芬学音乐并不自愿学的,而是他父亲逼着他学的。

师:是这样的,其实贝多芬从小就很喜欢音乐,只是他的父亲让他练得太…… 生:刻苦了

师:太刻苦以至于有点残酷了。

生:我知道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其中有几首曲子流传至今,例如《命运》,《田园》等,经久不衰。

师:这位同学说话很严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但是他用音乐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心啊!

生:我知道他终年57岁。

师:哦,你了解到这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上网查的,和看书看的。

师:两条途径,如果有条件,利用上网查资料挺便捷的。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8岁登台演出。

师:说明他很有音乐天赋,8岁呀,不简单。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到了晚年失聪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上网查的。

师:恩,其实课后资料袋也写着呢,说明他生活坎坷。同学们,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失去了听力几乎等于失去了一切,但是……有人知道我想说什么吗?但是……

生:但是贝多芬用他自己的顽强的毅力,不断的努力,赢得了更多的观众,逾越自己音乐上的最高峰。

师:说得多好啊,贝多芬之所以能成为音乐家,不仅仅因为他有天赋,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他意志十分坚强。我们初步了解了贝多花,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上课:

师:上课。

生: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好。请坐。刚才我们已经了解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了,对吧? 生:对!

师:我们先来听写一组词语,请大家准备好。(生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听写,有吗?好,那位女同学,在黑板上写字可以稍微把字写大一点。

[听写词语]

师: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这个传说啊,讲的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一笔一画工整有力。下面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几个词语的笔画,先听后写。

(一组词语:盲姑娘,蜡烛,琴键。)。

师:这组词语里面,盲,蜡,键,都是生字。(生写)

师:行,同学们抬起头来,和这位同学一起看,写的对吗?

生:对。

师:写的时候注意这个“蜡”字,很多同学误认为它跟“烛”一样是火字旁,其实是虫字旁,“蜡”字最初的意思是动植物的油。这个“键”她写对了,但我观察了一下,笔顺不是很规范,左中右结构。最后写“建之”,明白吗? 生:明白。

师:最后一个词“清幽”。(学生写)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生: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非常渺茫的那种感觉。

师:非常善于联想。

生:我认为清幽的月光是皎皎的月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给人感觉宁静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

生:我觉得是特别轻柔,特别柔和让人觉得舒服。

师:恩,蒋老师课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三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清幽的幽应该取哪一种解释呢?

生:第二种。

师:第二种,清幽的月光让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同学们,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请你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说(刚才所听写词语),请大家先自己准备一下。

(生小声说。)

师:没事儿,放出声音也没关系。

师:同学们,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是一个传说,他谱写月光曲时,借着清幽的月光,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感染了他,没有蜡烛的时候,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所以他按动了琴键,让思绪跟着月光飞扬,所以创下了这首不朽的月曲——月光曲。

师:说得真不错,他说的时候强调了月光曲形成的原因和当时的情境,请愿意再说说,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一讲。

生:就是当贝多芬在莱茵河散步时,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情感感动了,受到了感染,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老师:是吗?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有一天傍晚,贝多芬走进了一间茅屋,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弹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

师生:《月光曲》。

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生默读,师巡视,师插话:恩,有的同学很自然地拿起了笔,把一些句子画了下来,我相信有他的理由,他或许觉得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师:同学们,咱们现在交流,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你先读一读,谁先来读,好,请你读吧。

生: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这个同学读得这段话就是兄妹俩的对话,被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贝多芬是听到了兄妹俩的哪句话时,就开始心动了呢?先不要说,再读读。

生:我认为应该是这句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有多好啊”

师:同学们,请你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要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啊,读一读,来,读出声音来。

(生读。)

师:恩。谁再来读一读?打动贝多芬的心。

生:朗读“贝多芬走进茅屋……那该有多好啊。”

师:好的,他后边强调了“那该多好啊”(模仿学生语气),读出了盲姑娘内心的向往,我相信贝多芬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谁再来读?

(学生读)

师:同学们,他又强调了“贝多芬自己”,贝多芬从一个陌生姑娘的口中突然清晰地听到了自己名字能不激动吗?

师:我们一字一句要读到贝多芬的心哪,来,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姑娘说,读!(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他从这句话里听出了什么?

生:贝多芬从这句话听出了这个盲姑娘很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曲子。

师:是,贝多芬听出了他内心满心的渴望。他还听出了什么。

生:他还听出了这位小姑娘她很喜欢音乐。

生:贝多芬从这句话里感受到姑娘对音乐的追求。

师:追求,而不仅仅是喜欢,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要是能听到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啊,……” 师:我也感受到了,这是她内心梦寐以求的愿望。

生:我是从“那该多好啊”这五个字当中感受当的,这表现出她内心的渴望,这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梦想,我从课下知道贝多芬立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能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一点就可以打动贝多芬,从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和渴望贝多芬为他们弹奏曲子。

师:我感觉到了,你真正是以贝多芬的身份,音乐家的身份来体会。富有同情心的贝多芬从这句话中还听出了什么呢?

生:从这句话他还听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师:你用另外一个词形容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生:从这句话里还体会到盲姑娘之所以不能听贝多芬亲自弹的音乐是有苦衷的,他在特别压抑自己的情感。

师:她的苦衷是什么?

生:她的苦衷是家境贫寒,所以她没有能力亲自听贝多芬弹。

师:这位同学用了一个词,什么词?

生:贫寒

师:贫寒哪,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盲姑娘家境贫寒?

生:我从他们点的是微弱的烛光,烛光很微弱,住的是茅屋,而且钢琴是一架旧钢琴,说明他们的家境非常贫穷。

师:种种细节让你感觉到了。

生:我体会到的是一个男的说“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两个太字让我感到了他家境贫穷。

师:两个太字让你感受到他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

生:还有我还从男的正在做皮鞋看到他家境贫寒。

师:是的,贝多芬听出了这个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着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没放弃过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他的心被触动了,我们一起带着这份理解这一份理解再读一读盲姑娘的这段话,“这首曲子多难谈啊……”起! (学生读)

师: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继续读妹妹的话。 学生接着读妹妹的话(哥哥,你别难过……)

师:听到这里,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呢?

生:我感觉贝多芬又听出了姑娘的善解人意,因为他想听贝多芬弹钢琴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但她后来又说随便说说,说明他想安慰哥哥,她不想让哥哥为她听不到贝多芬弹的钢琴而难过。

师:你也是善解人意的姑娘,明明是内心强烈的渴望盲姑娘却说是随便说说的,贝多芬听出了什么呢?

生:贝多芬实际上听出了盲姑娘十分热爱音乐,盲姑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内心,真希望能听到贝多芬弹,但却说只是随便说说。随便说说并不是指真的是随便说说,而是压抑了他内心的情感。

师:你用压抑这个词,我倒觉得还不至于,但我跟你同样的感觉是盲姑娘在努力 掩饰自己的愿望,明明是梦寐以求的愿望,却说成随便说说。贝多芬听出了什么呢?

生:贝多芬还听出了姑娘的难以抉择的一种情感,一方面是情同手足的哥哥,另一方面是自己热爱的音乐,但是盲姑娘特别善解人意,还是选择了哥哥,因为他家境贫寒,不想再给他哥哥造成负担。

师:体会得真好。我们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他们的情感好不好。你读妹妹的话,我读哥哥的话,不读提示语。

(师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贝多芬就是从这段话里听出了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动了,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还有哪些句子所描述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呢?

生:我觉得贝多芬自己也说过他是为穷人服务的。而他这家非常贫穷,没办法听贝多芬的音乐,书上也说了“他们……”这说明他们家非常穷,而贝多芬却没办法实践他自己的话,也就是他的音乐是为穷苦人服务的,我觉得他在这里不光感动于姑娘热爱音乐,而且也很痛心,他想满足他们的愿望

师:你在用心体会一个音乐家的心情,去揣摩他的创作的心理。还有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呢?

学生:是这段话“他多纯熟啊,……”

师:听了盲姑娘的这句话,贝多芬是怎么反应的,我们一起来读后面的这句话,读。

(学生读“贝多芬没有回答……。)

师:这是贝多芬和盲姑娘之间的对话,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问为什么贝多芬要再弹一曲呢?

师:哦,贝多芬已经弹了一曲满足了盲姑娘的愿望,为什么还要再弹一曲呢?这是你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还有吗?

生:我的问题是当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他为什么没有承认。

师:你的意思,假如你是贝多芬,你会怎么说?

生:我会告诉她我就是贝多芬。

师:所以你会有此一问,这是你的问题,第二个问题,还有吗?

生:贝多芬是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还要称一个非常贫穷的姑娘为“您”? 师:是呀,我认为这既是出于礼貌,也是出于对盲姑娘的尊重。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弹琴给她听?

师:就是刚才的问题。

生:我的问题是为什么盲姑娘一听就知道是贝多芬?

师:是呀,这是你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同学们,我们一边交流一边思考,这些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现在思考,盲姑娘双目失明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他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

生:从他说“弹得多娴熟啊”“多深情啊”我感觉到他听得很认真,而且他对音乐的酷爱以及执着使他认为这是贝多芬的弹的曲子。

师:他强调了盲姑娘在用心听,而且是个热爱音乐的姑娘,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理解吗?

生:因为盲姑娘热爱音乐,也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他能确定这个音乐确确实实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弹的。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当中出现了一个词“知音”,知音,上一篇课文《伯牙绝弦》是一篇传说,对吗?

生:对。

师:这个传说里面写到钟子期是于伯牙的知音,因为他十分喜欢听于伯牙弹琴,而且能从他的琴声里面听出高山听出流水,那这里能够从哪里感受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呢?

生:因为盲姑娘一听他弹的曲子就能猜出他是贝多芬,因为喜欢他平时经常听,所以一听他弹曲子就知道是贝多芬在弹

老师:盲姑娘熟悉贝多芬的音乐,还有哪些细节可以感受出他是贝多芬是知音呢?

生:从开始盲姑娘弹琴弹的断断续续的,还在练可以看出他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一听到弹的曲子就猜出是贝多芬,所以她是贝多芬的知音。

师:你联系上文谈了自己的理解。

生:我是从盲姑娘第一次听贝多芬弹,而且只听了一遍,就理解出来贝多芬弹得么多娴熟,多么深情,所以是他的知音。

师:这是你的理解。

生:我觉得盲姑娘只听贝多芬弹了一遍,就能达到贝多芬弹的曲子那种境界,所以我觉得盲姑娘是非常能够理解贝多芬,所以是他的知音。

师:所以说盲姑娘既热爱贝多芬的音乐也懂得贝多芬的音乐,是贝多芬知音,难怪盲姑娘会猜到是贝多芬为他弹奏的,也难怪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读出盲姑娘内心的那一份激动。放出声音读。 (学生读。)

师:自己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

师:我能听出盲姑娘内心十分激动,谁再读一读。

(生读)

师:我能感受到她内心万分的激动。咱们为了更深的理解这句话,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为什么听一首曲子能这么激动呢?

生:我觉得因为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能听一听贝多芬弹奏,她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所以她非常激动。

师:一个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突然实现了,她会怎么说这句话呢,请你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她这么激动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而且我觉得他也十分的难以臵信,贝多芬是非常著名的音乐,这样的大音乐家会为他这么贫穷的姑娘弹一首曲子,他不敢相信,所以他很激动。 师:你从这句话里的哪里看出他不敢相信,难以臵信啊。

生:我从这句话里的两个您看出来的。

师:第一个您表示猜测可以读得声音稍微拉长一些,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是的,同学们,知音难求啊,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面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样内心十分的激动。所以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于伯牙摔琴谢知音,我相信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啊。对吗,刚才有个同学还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我相信各人有各人的理由,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贝多芬可能觉得盲姑娘已经猜出他是贝多芬,没有回答就是默认了。 师:贝多芬默认了,这是你的理解。

生:我觉得贝多芬不回答,是因为他知道盲姑娘是自己她的知音,不想在他面前明白的说他是贝多芬。

师:我想起两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打通两个人心灵的就是这,这……

生:这一句

师:音乐。对吗?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生:和我们上回学于伯牙和子期一样,在这里盲姑娘知道贝多芬,我感觉他们之间是互通的,所以我感觉他们心有灵犀。

师:联系上文再次证明了音乐可以打通两个人的心。

生:我觉得贝多芬已经知道盲姑娘知道是他弹的了,他们已经心心相印了,所以没有必要他非得点明出来他就是贝多芬,只要让盲姑娘感觉到他的音乐是多么好听就可以了。

师:是的,音乐才是最重要的,最后一位同学。

生:我的理解是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他并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只想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盲姑娘回答,这是他感谢盲姑娘的一种行为。

(老师们鼓掌。)

师:老师们的掌声说明你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具备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潜质。好,同学们,贝多芬这时候决定再弹奏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有所触动,他想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这时候心里究竟再想什么呢,请再次拿出作业纸,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贝多芬的内心吧,他心里再想什么呢?

生:他心想多么善解人意的姑娘,多么痴迷音乐的姑娘,多么深的手足情,让我满足这个姑娘的愿望吧,让我谢谢这个知音吧,让我为他们献上一曲吧。 (鼓掌)

师:三个多么,一个排比,说明此时贝多芬百感交集,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贝多芬心想知音难觅,能听懂音乐的人多如牛毛,可是能听懂我的心的又有几人,虽然我没有力量能让她的眼睛重见光明,但是,我能用音乐把她的心中照亮,这是一首为知音弹的曲子,这时我最幸福。

(鼓掌)

师:是啊,同学们,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什么比找到知音更感幸福的呢,还有什么比弹上一曲感谢知音更感幸福的呢,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我认为他会想兄妹俩如此的热爱音乐,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我要为他们去创造音乐,圆他们的梦想,真正的音乐为让他们听到,为知音开的音乐会。

师:是的,很多同学强调了,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贫苦人民作曲,为知音作曲,他心里想了很多很多。贝多芬自己也说过,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最终他用月光曲,用音乐释放了自己的情感,同学们,听……

播放《月光曲》片段,师配读“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涌过来。”

师:同学们,这就是月光曲的片断,贝多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围绕这段话,再次走进贝多芬。下课。


相关内容

  • 蒋军晶[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
  • 蒋军晶<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 执教:蒋军晶 地点:湖州市人民大会堂 执教班级:湖州市东风小学602班 时间:2005年11月29日下午2:50-3:30 记录:叶淦林 一.引课 播放有关周总理的录像片断. 师:刚才录像中那个忙忙碌碌的身影就是我们敬爱的开国总理周总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 ...

  • 简意教学:生态课堂的表现与存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意教学:生态课堂的表现与存在 作者:陶江明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5年第01期 <鸭子过马路>一课是蒋军晶老师在"千课万人"活动中执教的一堂习作示范课.在观摩此课之前,我曾聆听过蒋老师演绎 ...

  • 月光里的歌谣--[月光启蒙]课堂实录
  • 月光里的歌谣--<月光启蒙>课堂实录 [授课对象]:河北省张家口市蒙古营小学五(3)班学生 [执教者]:   江苏省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  张学青 一.交流谈话,蕴伏话题. 师:第一次见面,咱们聊聊,好么?知道我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么? 生:(看着课件投影的扉页念)江苏省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 ...

  • [月光启蒙]课堂实录
  •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一揭题 1复旧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首诗<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还记得他的作者是谁吗?(孙友田)对,他是位伟大的煤矿诗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另一篇美文<月光启蒙>. 2揭题,读题 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启, ...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课堂实录优化
  • 导读启思 联想创造 --<月光曲>课堂实录及反思 教学设计理念: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读书思考的积极性,质疑为难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地发展.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可以使学生深刻地领会课文中人物 ...

  • 于永正老师教学之赏析
  • 于永正老师教学之赏析-语文教学导入语之漫谈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语文课堂上的导入语犹如文的起笔,常让费尽心机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语,因为好的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旺盛的 ...

  • 课堂实录 月 夜
  • 课堂实录 月 夜 教学内容: 1.表演 愉快的梦 2.聆听 月亮月光光 小夜曲 教学目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着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 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

  • [花钟]课堂实录
  • <花钟>课堂实录 师:从题目就可知道是用花草做的钟,见过吗?老师这里就有一只用花草做的钟.师出示教具,贴到黑板上.演示课件,各种由园林工人做的花钟.(看图片,师做介绍.李老师的家乡哈尔滨也有一只花) 师: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跟老师一起看看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音乐起,师范读.)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课堂实录
  • <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