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作者:王克忠

经济纵横 1999年01期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严格说是指私营经济、个体工商业经济、港澳台同胞投资独资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经济的总称。一般讲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指私营经济和个体工商业经济。本文就这两种经济形式展开讨论。

  一、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现状

  1978年,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只有一种,即个体工商业经济,其从业人员15.5万人。这个量在国民经济中是微不足道的,可以忽略不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在宏观所有制结构调整上首先获得突破,个体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1981年达182.3万户,从业人员227.4万人;1985年达1171.4万户,从业人员1766.2万人;1995年达2528.5万户,从业人员4613.6 万人;1997年上升为2850.9万户,从业人员5441.9万人,注册资本257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8074亿元。(注: 国家工商局《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业发展基本情况》。)

  随着个体工商业的发展,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冒出了第一批被称为“承包大户”或“雇工大户”的私营企业。此后是一个孕育和阵痛的时期,直到1988年私营经济取得了合法地位,才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当年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有4万多家,雇工72万人。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后,私营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到1997年底,全国有私营企业96.09万户,从业人员1349.26万人,注册资本5140.12亿元,创造工业产值3662亿元(注:根据国家工商业《1997 年全国私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的产值数据,参照《1995年全国城乡私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统计表》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比重计算。),实现社会零售商品总额1854.75亿元,税金(含个体)540亿元。1997年同1990年相比,私营经济的上述指标分别增加了8.8倍、6.03倍、53倍、29倍、42.13倍和27.2倍(见表1)

  表1: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表单位:万户、万人、亿元

  年份 户数从业人员 注册资本工业产值

  1990 9.8

  192 95.2

  121.8

  199796.09 1349.26 5140.12 3662

  1997年比8.8倍 6.03倍 53倍

  29倍

  1990年增加

  年份 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 税金

  1990 43 145

  19971854.75 540(含个体)

  1997年比42.13倍 27.2倍

  1990年增加

  个体工商业经济和私营经济不仅在总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在质量上也迅速提高。从个体工商业经济看:一是产业结构趋向合理,1997年第三产业占总户数的84%,第一产业则由2.7%上升到3.8%,有了迅速发展,第二产业基本保持了原有比重,但从业人员、注册资本仍分别增长8.8%和23.7%;二是区域布局上农村快于城市,西部快于东部; 三是户均注册资本迅速上升,由1986年的1483元上升为1997年的9228元。从私营经济看:一是规模扩大,实力增强。1997年户均注册资本53.5万元,比1990年的9.71万元增加了4.5倍。注册资本百万元以上的企业8.5万户,比上年增长35.78%,其中500万元以上的1.01万户,比上年增长59.96%;雇工百人以上企业5699户,比上年增长14.39%,其中500 人以上的企业496户,比上年增长48.95%。1995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41户,净资产超亿元的33户。二是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第三产业为主,占总户数的53.46%;第二产业户数比重下降,但从业人数仍占55.41%;第一产业发展加快,提高了0.4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组织形式向公司制方向发展。1997年有限责任公司44.25万户,占企业总数的46.06%,比上年增加5.41个百分点;企业集团999户,比上年增加32.85%。

  上述数据说明,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中一支生机勃勃的拥有六、七千万从业人员的产业大军,而且还在迅速扩张之中。这是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

  二、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作用

  第一,它成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生产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增长速度快。1985年的个体工业产值只有174.9亿元,1995年上升为9198.38亿元, 增长51.54倍;(注:根据《全国工业经济结构及其变化》中有关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1997)有关数据换算。)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85年为676 亿元,1997年为8074亿元,增长了10.9倍。私营经济发展也很快,1997年与1990年相比,工业产值增加了31.2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加了42.1倍(见表2)。1997年全国工业增加值比1996年增长11.1%,其中,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1%,集体企业增长11.7%,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增长13.4%,城乡个体、私营工业增长18.1%。(注:经济日报 1998年5月14日。)二是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也稳定增加。1985年个体工业产值只占全社会的1.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的16%,到1997 年城乡个体私营工业增加值占了全社会工业增加值的17.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了全社会的36.77%。(注:《中国工业经济结构及其变化》, 《经济研究参考》,1998年第2、3期。)从1985年到1995年国有工业占整个工业的份额由65%下降为34%,下降了31个百分点,填补这一份额的除集体工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外,个体私营工业就占了11个百分点。三是发展地区经济是扶贫的一条有效途径。浙江的温州、河北的清河以及广东福建等一些贫困地区,在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就是通过发展个体工商业经济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道路的。1985年浙江省和广东省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分别为5.43%、5.07%,1995年迅速上升为10.38%和8.30%, 主要就是得益于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资料制表。)

  表2 私营经济工业产值和实现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产值 实现商品零售额

  1990121.843

  1993421.7196.5

  19952295.2

  1006.3

  19973662 1854.75

  第二,它增加了大量的社会资本,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税金,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个大国,又是个穷国,各方面需要的投资量很大,过去都靠国家和集体投资,受到很大限制,资本供给十分紧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要或基本上不要国家和集体投资,就能筹集巨额资本投入生产经营。1997年个体工商业的注册资本2574亿元,是1986年的14.3倍;私营企业注册资本5140.12亿元,是1989年的60.9倍。 两者的注册资本比1996年分别增长18.87%和36.98%。如果1998年起分别按15%和30%的速度递增,则2000年的注册资本个体工商业可能达到3914亿元,私营经济可能达到11292亿元, 两者合计平均可能达到每年增加注册资本255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还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税金,1980年6.3亿,1992年240亿元,1994年350亿元,1996年450亿元,1997 年540亿元,比1980年增加了84.17倍。1997年比1996年增长20%, 假定1998年起按20%速度递增,2000年可能达到933亿元。 这些对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它吸纳了大量公有制下岗人员和农村过剩劳动力,为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5 年个体工商业经济和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比1994年增加了1145.07万人;1996年比1995年增加了617.73万人; 1997年又比1996年增加了604.06万人。从1990年至1997年共增加了4516.16万人。(见表3)

  表3 私营经济和个体工商业经济从业人员表(注: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资料制表。) 单位:万人

  年份

  私营经济 个体工商业经济 合计

  1988

  72.37(雇工)2304.9

  2377.27

  1990192

  2092 2275

  1992

  232(雇工) 2467 2699.7

  1994

  648.4 3775.94424.3

  1995

  955.97 4613.65569.37

  19961170 5017.16187.16

  19971349.26

  5441.96791.16

  仅1997年个体工商业经济和私营经济吸纳的下岗职工就达353.55万人。(注:参阅张根明、郭永中:《1998年我国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8年第1、2期。)今年仍将提供600 万个就业岗位,引导得好,再增加一、二百万个就业岗位也是有可能的。一是个体工商业和私营企业主要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小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二是个体工商业和私营企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三是党的继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更落实。 按照1997年的数据,平均每吸纳一个个体经济从业人员需投入0.96万元资本,平均每吸纳一个私营经济从业人员需投入7.79万元资本。假定1998年按1997年的增长速度发展,即私营经济按37%,个体工商业按18.9%的速度增长,其注册资本分别增加1900亿元和486亿元, 从而新增从业人员分别为244万人和506万人,两者合计理论上新增从业人员为750 万人。可见,在目前,国有企业包括部分集体企业劳动力吸纳率相对甚至绝对下降时期,非公有制经济成了吸纳城镇公有制经济下岗人员、农村过剩劳动力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一个主要就业渠道。

  第四,它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为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1996年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占31.1%,就业的劳动力仅占26.01%, 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占国民生产总值50—6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三大产业之间以及工业内部的结构不合理,加工工业与基础工业之间的比例不协调,传统的机械、电子、石化、汽车、建筑、建材等工业基本上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急需调整。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个体工商业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的户数、注册资本、劳动力比重分别为83.95%、83.13%和79.11%。从私营经济情况看,第三产业发展也比较快,它在户数、注册资本和从业人员上分别占全部私营企业的53.46%、62.9%和43.01%,其增长速度也高于全部私营企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第五,它促进了国有企业和其他公有制企业的改革,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加快国企和其他公有制企业的改革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成了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对手,营造了一个市场竞争环境,迫使公有制企业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企业灵活的市场经营机制及其适于市场的一些管理方法成了公有制企业借鉴的一个现成参照系;三是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为一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和其他公有制企业的联合、兼并、嫁接、租赁和拍卖等提供了现成的对象和有效途径;四是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大量就业岗位,为国企改革分流冗员,吸纳社会失业人员,为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但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较低;经营方式粗放,效率低下;缺乏一个宽松的“一视同仁”的合理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等方面。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1、要进行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建立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的战略。私营经济天然是一种市场经济,但私营经济企业并不自发就是现代企业。目前,除一部分私营企业外,绝大部分私营企业离现代企业制度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所以,私营企业也要改革,也要实行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1997年注册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的46万家私营企业中除小部分外,大多徒有其名,有的充其量只是刚刚起步走向现代企业制度。这就决定了要积极引导,建立独立的企业法人制度、法人治理机构和适应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在条件具备时,转化为股份公司制企业。对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在制度创新中要引导其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内部的计划管理制度、质量制度、经济核算制度以及市场营销和新产品开发等制度,使其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靠近。同时,28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也需要提高管理水平。西方有的经济学家把10—99名雇员的企业称为小企业,把1—9名雇员的企业称为微型企业。也有经济学家把0—4名雇员的企业称为最小企业,我国把0—7名雇员的企业称为个体工商户。可见,从一定意义上说,个体工商户也就是企业,这是我国的最小企业,这些企业当然也要提高管理水平,要建章立制,建立必要的企业管理制度。这些企业也要进行制度创新,如与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公有制企业建立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机制,等等。

  2、要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建立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的战略。非公有制经济绝大部分属于小企业,规模小,效率低,有一个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问题。一是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在高技术基础上,以科技开发、市场调查和对信息处理的高效性、高速性和准确性为主要手段,客观上要求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二是以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在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上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包括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和使用,深化与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公有制企业的专业化协作关系,从中获得更多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将更多的科研成果推向商业化等等;三是西方国家小企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小企业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服务创新上是大有可为的。在美国,从本世纪初到70年代,科技发展项目的一半以上是小企业完成的,进入80年代以来,大约70%的创新是小企业完成的,小企业的人均发明是大企业的两倍,小企业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中的贡献率分别为32%、38%、17%和12%。(注:参阅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关于如何发挥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济研究参考》1998年第37期。)这些都说明,现在是提出非公有制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时候了,对于知识普遍不足的非公有制企业的老板们来说,更有必要强调这个问题,以充分运用各种人才的知识、技术、信息,使生产力获得飞跃发展。

  3、要发展新型的银企关系,参与资产的重组和企业的购并、 联合,建立向运用金融手段方向发展的战略。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除极少数大中型企业外,基本上是依靠自有的和民间的资金发展起来的,这是其规模普遍较小,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与市场经济的状况不相适应的。目前,资金紧缺,融资困难,得不到贷款已成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现在已经到了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特别是其中的私营企业以购买、租赁、联营、承包、托管、重组等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要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引导私营企业运用现代金融技术进行贷款、融资以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这个金融支持体系包括:(1)国家商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城市合作银行拨出一定额度, 主要用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2 )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为私营经济和个体工商户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提供专项贷款、贷款贴息和担保;(3)鼓励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互助基金, 委托银行操作,用于参加者短期贷款,基金由参加者和金融部门共同筹集;(4)建立半政府的非公有制经济贷款担保机构;(5)允许私营企业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进行直接融资,一些符合条件的股份制私营企业可以发行股票、债券,包括上市筹集资金。

  4、要创造宽松的宏观环境,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 建立向公私经济联合竞争互补协作新型关系发展的战略。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到位、落实、补充、修改、完善,一切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要废除,并根据新的情况制定、出台新的方针、政策。同时,根据平等竞争的原则,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宽松的环境,实行以下五个同等:一是同等的税收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优惠政策;二是同等的贷款政策;三是同等的用地用房政策;四是同等的准入国内外市场的政策,包括参与基础设施、市政工程项目的投资和经营;五是同等的法律保护政策,包括合法经营所得财产的保护,等等。在实行上述五个“同等”政策的条件下,逐步建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互补竞争联合协作的新型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将逐步形成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经济三大板块,而作为第三板块的混合经济又视其由公有一方还是私有一方控股而归入第一或第二板块。可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的两大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者属于社会的主体经济,后者虽是非主体经济,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一般是大中型企业,后者则一般属于小企业。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互补、联合、协作的共长关系。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发展,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由地方性市场进入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进行竞争,客观上要求与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建立更为密切的联合协作关系,即由一般的互补并存、竞争共长关系发展为联合协作的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的工业、商业以及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联合协作关系,包括生产领域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我们的任务是促进公私之间这种新型经济关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使数以百万计的私营企业和数以千百万计的个体工商户——小企业纳入国民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中,这些都将促进我国科技进步,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迈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力帮手。

作者介绍:王克忠 复旦大学

作者:王克忠

经济纵横 1999年01期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严格说是指私营经济、个体工商业经济、港澳台同胞投资独资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经济的总称。一般讲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指私营经济和个体工商业经济。本文就这两种经济形式展开讨论。

  一、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现状

  1978年,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只有一种,即个体工商业经济,其从业人员15.5万人。这个量在国民经济中是微不足道的,可以忽略不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在宏观所有制结构调整上首先获得突破,个体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1981年达182.3万户,从业人员227.4万人;1985年达1171.4万户,从业人员1766.2万人;1995年达2528.5万户,从业人员4613.6 万人;1997年上升为2850.9万户,从业人员5441.9万人,注册资本257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8074亿元。(注: 国家工商局《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业发展基本情况》。)

  随着个体工商业的发展,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冒出了第一批被称为“承包大户”或“雇工大户”的私营企业。此后是一个孕育和阵痛的时期,直到1988年私营经济取得了合法地位,才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当年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有4万多家,雇工72万人。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后,私营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到1997年底,全国有私营企业96.09万户,从业人员1349.26万人,注册资本5140.12亿元,创造工业产值3662亿元(注:根据国家工商业《1997 年全国私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的产值数据,参照《1995年全国城乡私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统计表》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比重计算。),实现社会零售商品总额1854.75亿元,税金(含个体)540亿元。1997年同1990年相比,私营经济的上述指标分别增加了8.8倍、6.03倍、53倍、29倍、42.13倍和27.2倍(见表1)

  表1: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表单位:万户、万人、亿元

  年份 户数从业人员 注册资本工业产值

  1990 9.8

  192 95.2

  121.8

  199796.09 1349.26 5140.12 3662

  1997年比8.8倍 6.03倍 53倍

  29倍

  1990年增加

  年份 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 税金

  1990 43 145

  19971854.75 540(含个体)

  1997年比42.13倍 27.2倍

  1990年增加

  个体工商业经济和私营经济不仅在总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在质量上也迅速提高。从个体工商业经济看:一是产业结构趋向合理,1997年第三产业占总户数的84%,第一产业则由2.7%上升到3.8%,有了迅速发展,第二产业基本保持了原有比重,但从业人员、注册资本仍分别增长8.8%和23.7%;二是区域布局上农村快于城市,西部快于东部; 三是户均注册资本迅速上升,由1986年的1483元上升为1997年的9228元。从私营经济看:一是规模扩大,实力增强。1997年户均注册资本53.5万元,比1990年的9.71万元增加了4.5倍。注册资本百万元以上的企业8.5万户,比上年增长35.78%,其中500万元以上的1.01万户,比上年增长59.96%;雇工百人以上企业5699户,比上年增长14.39%,其中500 人以上的企业496户,比上年增长48.95%。1995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41户,净资产超亿元的33户。二是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第三产业为主,占总户数的53.46%;第二产业户数比重下降,但从业人数仍占55.41%;第一产业发展加快,提高了0.4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组织形式向公司制方向发展。1997年有限责任公司44.25万户,占企业总数的46.06%,比上年增加5.41个百分点;企业集团999户,比上年增加32.85%。

  上述数据说明,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中一支生机勃勃的拥有六、七千万从业人员的产业大军,而且还在迅速扩张之中。这是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

  二、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作用

  第一,它成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生产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增长速度快。1985年的个体工业产值只有174.9亿元,1995年上升为9198.38亿元, 增长51.54倍;(注:根据《全国工业经济结构及其变化》中有关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1997)有关数据换算。)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85年为676 亿元,1997年为8074亿元,增长了10.9倍。私营经济发展也很快,1997年与1990年相比,工业产值增加了31.2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加了42.1倍(见表2)。1997年全国工业增加值比1996年增长11.1%,其中,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1%,集体企业增长11.7%,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增长13.4%,城乡个体、私营工业增长18.1%。(注:经济日报 1998年5月14日。)二是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也稳定增加。1985年个体工业产值只占全社会的1.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的16%,到1997 年城乡个体私营工业增加值占了全社会工业增加值的17.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了全社会的36.77%。(注:《中国工业经济结构及其变化》, 《经济研究参考》,1998年第2、3期。)从1985年到1995年国有工业占整个工业的份额由65%下降为34%,下降了31个百分点,填补这一份额的除集体工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外,个体私营工业就占了11个百分点。三是发展地区经济是扶贫的一条有效途径。浙江的温州、河北的清河以及广东福建等一些贫困地区,在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就是通过发展个体工商业经济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道路的。1985年浙江省和广东省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分别为5.43%、5.07%,1995年迅速上升为10.38%和8.30%, 主要就是得益于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资料制表。)

  表2 私营经济工业产值和实现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产值 实现商品零售额

  1990121.843

  1993421.7196.5

  19952295.2

  1006.3

  19973662 1854.75

  第二,它增加了大量的社会资本,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税金,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个大国,又是个穷国,各方面需要的投资量很大,过去都靠国家和集体投资,受到很大限制,资本供给十分紧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要或基本上不要国家和集体投资,就能筹集巨额资本投入生产经营。1997年个体工商业的注册资本2574亿元,是1986年的14.3倍;私营企业注册资本5140.12亿元,是1989年的60.9倍。 两者的注册资本比1996年分别增长18.87%和36.98%。如果1998年起分别按15%和30%的速度递增,则2000年的注册资本个体工商业可能达到3914亿元,私营经济可能达到11292亿元, 两者合计平均可能达到每年增加注册资本255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还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税金,1980年6.3亿,1992年240亿元,1994年350亿元,1996年450亿元,1997 年540亿元,比1980年增加了84.17倍。1997年比1996年增长20%, 假定1998年起按20%速度递增,2000年可能达到933亿元。 这些对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它吸纳了大量公有制下岗人员和农村过剩劳动力,为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5 年个体工商业经济和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比1994年增加了1145.07万人;1996年比1995年增加了617.73万人; 1997年又比1996年增加了604.06万人。从1990年至1997年共增加了4516.16万人。(见表3)

  表3 私营经济和个体工商业经济从业人员表(注: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资料制表。) 单位:万人

  年份

  私营经济 个体工商业经济 合计

  1988

  72.37(雇工)2304.9

  2377.27

  1990192

  2092 2275

  1992

  232(雇工) 2467 2699.7

  1994

  648.4 3775.94424.3

  1995

  955.97 4613.65569.37

  19961170 5017.16187.16

  19971349.26

  5441.96791.16

  仅1997年个体工商业经济和私营经济吸纳的下岗职工就达353.55万人。(注:参阅张根明、郭永中:《1998年我国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8年第1、2期。)今年仍将提供600 万个就业岗位,引导得好,再增加一、二百万个就业岗位也是有可能的。一是个体工商业和私营企业主要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小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二是个体工商业和私营企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三是党的继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更落实。 按照1997年的数据,平均每吸纳一个个体经济从业人员需投入0.96万元资本,平均每吸纳一个私营经济从业人员需投入7.79万元资本。假定1998年按1997年的增长速度发展,即私营经济按37%,个体工商业按18.9%的速度增长,其注册资本分别增加1900亿元和486亿元, 从而新增从业人员分别为244万人和506万人,两者合计理论上新增从业人员为750 万人。可见,在目前,国有企业包括部分集体企业劳动力吸纳率相对甚至绝对下降时期,非公有制经济成了吸纳城镇公有制经济下岗人员、农村过剩劳动力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一个主要就业渠道。

  第四,它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为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1996年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占31.1%,就业的劳动力仅占26.01%, 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占国民生产总值50—6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三大产业之间以及工业内部的结构不合理,加工工业与基础工业之间的比例不协调,传统的机械、电子、石化、汽车、建筑、建材等工业基本上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急需调整。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个体工商业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的户数、注册资本、劳动力比重分别为83.95%、83.13%和79.11%。从私营经济情况看,第三产业发展也比较快,它在户数、注册资本和从业人员上分别占全部私营企业的53.46%、62.9%和43.01%,其增长速度也高于全部私营企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第五,它促进了国有企业和其他公有制企业的改革,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加快国企和其他公有制企业的改革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成了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对手,营造了一个市场竞争环境,迫使公有制企业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企业灵活的市场经营机制及其适于市场的一些管理方法成了公有制企业借鉴的一个现成参照系;三是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为一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和其他公有制企业的联合、兼并、嫁接、租赁和拍卖等提供了现成的对象和有效途径;四是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大量就业岗位,为国企改革分流冗员,吸纳社会失业人员,为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但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较低;经营方式粗放,效率低下;缺乏一个宽松的“一视同仁”的合理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等方面。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1、要进行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建立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的战略。私营经济天然是一种市场经济,但私营经济企业并不自发就是现代企业。目前,除一部分私营企业外,绝大部分私营企业离现代企业制度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所以,私营企业也要改革,也要实行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1997年注册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的46万家私营企业中除小部分外,大多徒有其名,有的充其量只是刚刚起步走向现代企业制度。这就决定了要积极引导,建立独立的企业法人制度、法人治理机构和适应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在条件具备时,转化为股份公司制企业。对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在制度创新中要引导其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内部的计划管理制度、质量制度、经济核算制度以及市场营销和新产品开发等制度,使其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靠近。同时,28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也需要提高管理水平。西方有的经济学家把10—99名雇员的企业称为小企业,把1—9名雇员的企业称为微型企业。也有经济学家把0—4名雇员的企业称为最小企业,我国把0—7名雇员的企业称为个体工商户。可见,从一定意义上说,个体工商户也就是企业,这是我国的最小企业,这些企业当然也要提高管理水平,要建章立制,建立必要的企业管理制度。这些企业也要进行制度创新,如与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公有制企业建立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机制,等等。

  2、要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建立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的战略。非公有制经济绝大部分属于小企业,规模小,效率低,有一个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问题。一是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在高技术基础上,以科技开发、市场调查和对信息处理的高效性、高速性和准确性为主要手段,客观上要求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二是以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在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上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包括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和使用,深化与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公有制企业的专业化协作关系,从中获得更多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将更多的科研成果推向商业化等等;三是西方国家小企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小企业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服务创新上是大有可为的。在美国,从本世纪初到70年代,科技发展项目的一半以上是小企业完成的,进入80年代以来,大约70%的创新是小企业完成的,小企业的人均发明是大企业的两倍,小企业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中的贡献率分别为32%、38%、17%和12%。(注:参阅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关于如何发挥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济研究参考》1998年第37期。)这些都说明,现在是提出非公有制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时候了,对于知识普遍不足的非公有制企业的老板们来说,更有必要强调这个问题,以充分运用各种人才的知识、技术、信息,使生产力获得飞跃发展。

  3、要发展新型的银企关系,参与资产的重组和企业的购并、 联合,建立向运用金融手段方向发展的战略。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除极少数大中型企业外,基本上是依靠自有的和民间的资金发展起来的,这是其规模普遍较小,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与市场经济的状况不相适应的。目前,资金紧缺,融资困难,得不到贷款已成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现在已经到了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特别是其中的私营企业以购买、租赁、联营、承包、托管、重组等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要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引导私营企业运用现代金融技术进行贷款、融资以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这个金融支持体系包括:(1)国家商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城市合作银行拨出一定额度, 主要用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2 )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为私营经济和个体工商户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提供专项贷款、贷款贴息和担保;(3)鼓励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互助基金, 委托银行操作,用于参加者短期贷款,基金由参加者和金融部门共同筹集;(4)建立半政府的非公有制经济贷款担保机构;(5)允许私营企业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进行直接融资,一些符合条件的股份制私营企业可以发行股票、债券,包括上市筹集资金。

  4、要创造宽松的宏观环境,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 建立向公私经济联合竞争互补协作新型关系发展的战略。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到位、落实、补充、修改、完善,一切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要废除,并根据新的情况制定、出台新的方针、政策。同时,根据平等竞争的原则,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宽松的环境,实行以下五个同等:一是同等的税收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优惠政策;二是同等的贷款政策;三是同等的用地用房政策;四是同等的准入国内外市场的政策,包括参与基础设施、市政工程项目的投资和经营;五是同等的法律保护政策,包括合法经营所得财产的保护,等等。在实行上述五个“同等”政策的条件下,逐步建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互补竞争联合协作的新型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将逐步形成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经济三大板块,而作为第三板块的混合经济又视其由公有一方还是私有一方控股而归入第一或第二板块。可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的两大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者属于社会的主体经济,后者虽是非主体经济,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一般是大中型企业,后者则一般属于小企业。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互补、联合、协作的共长关系。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发展,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由地方性市场进入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进行竞争,客观上要求与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建立更为密切的联合协作关系,即由一般的互补并存、竞争共长关系发展为联合协作的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的工业、商业以及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联合协作关系,包括生产领域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我们的任务是促进公私之间这种新型经济关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使数以百万计的私营企业和数以千百万计的个体工商户——小企业纳入国民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中,这些都将促进我国科技进步,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迈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力帮手。

作者介绍:王克忠 复旦大学


相关内容

  • 中国热饮品市场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现状
  • 管理视角MANAGEMENT・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现状 文/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在活跃市场,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怎样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也成了一个众说纷纭的难题.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就要对我国中小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 2016年建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年中国建材行业发展调研与发展趋势 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83153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 与时俱进的所有制结构理论
  • 作者:郑小敏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3年01期 中图分类号:F1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80(2002)09-0015-03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5月31日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的讲话中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科 ...

  • [摘要]:本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中的效率问
  •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关于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探讨(中小企业) 2.中小企业如何建立和形成核心竞争力 3.浅谈企业的人才培养问题 4.产权制度创新与国企改革 5.家庭式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思考 6.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7.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设计问题初探 8.关于我国职业经理 ...

  • 中国内窥镜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6-2021年
  • 中国内窥镜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章中国内窥镜行业基本概况 17 第一节内窥镜发展历史 17 一.硬管式内窥镜 17 二.半可屈式内窥镜 18 三.纤维内窥镜 18 四.超声与电子内窥镜 19 第二节电子内窥 ...

  • 2016年奶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 2016年中国奶茶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 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5522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测度研究
  • INDUSTRIAL ECONOMY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测度研究 ■ 郭秀云 佟薇 陶然 王姝姝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09) 04-162-02 职工收入明显背离其劳动贡献,工资率平均化难以实现(宋华岭. 王今.翟从敏,19 ...

  • 技术玻璃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5-2019年技术玻璃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 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AA173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