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 71 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 ) 临床救治建议 年版) (2012 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急性传染病。 重症病例多 由肠道病毒 7 1 型( E V 7 1 ) 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学龄前儿 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部分婴幼儿可引起脑炎、脑脊髓膜炎、 脑干脑炎,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循 环衰竭时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为有效降低肠道病毒(EV71) 感染重症病例的死亡率,特制定本建议。 一、临床分期与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 EV71 感染分为 5 期。 第 1 期(手足口出疹期):诊断要点为:①发热:多为不规 则发热,或一过性发热,部分病例可不发热;②皮疹:手、足、 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 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 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 2 期(神经系统受累期):诊断要点为:①病程:多发生 在病程 1-5 天内;②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③出现中枢 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 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 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④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 改变。脑脊髓 CT 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 检查可见异常。此期 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 3 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诊断要点为:①病程:多发 生在病程 5 天内;②年龄:以 0-3 岁为主;③呼吸异常:呼吸增 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 30~40 次/min(按年龄);④循环 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40-150 次/min,按年龄,排除体温升高 或哭吵),出冷汗、四肢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 充盈时间延长(>2 秒);⑤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 ) 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 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 4 期(心肺功能衰竭期):诊断要点为:①多发生在病程 5 天内;②呼吸异常:呼吸急促或窘迫、呼吸减慢或节律异常, 口唇紫绀, 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 ③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④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 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此期病例属 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 5 期(恢复期):诊断要点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 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 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 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二、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3 岁以下婴幼儿,病程在 4 天内,注意交感神经亢进表现。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提示为重症病例: (一)持续高热:体温(腋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二) 神经系统表现: 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或烦躁不安, 呕吐、 易惊、频繁惊跳、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三)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 30~ 40 次/min(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四)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40-150 次/min,按年龄, 排除体温升高或哭吵),出冷汗、四肢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 秒); (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超过 15×109/L,除外其他 感染因素; (六)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8.3mmol/L。 三、转入至三级医院 PICU 指征 (一)重症病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及时转入 PICU 救 治。 1、持续嗜睡、呕吐与惊跳的基础上出现抽搐、意识障碍(木 僵、谵妄、呆滞、昏睡、昏迷)、肢体麻痹、共济失调。 2、颅神经损伤,出现非自主性眼球动作(眼球往上看、眼 球固定偏向一侧、眼球乱转、眼球震颤、斗鸡眼等)。 3、呼吸急促(40 次以上/分)、发绀、肺部病变短时间内发 展快、肺水肿、出现粉红色泡沫痰、肺出血。 4、循环障碍:心率过速(160 次以上/分)或过慢、肢体冰 冷、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上升或下降。 (二)转诊注意事项。接诊医师每次查房时,对重症病例必 须对照标准进行判断,有指征时应在专业人员护送下及时转诊。 如已发生肺水肿、肺出血、休克等呼吸循环
衰竭和生命体征不稳 定随时有生命危险时,应当就地救治,并请上一级专家组会诊指 导抢救。 四、PICU 的监护与管理 (一) PICU 必须有经过规范培训或进修的儿科医师与护士, 配备小儿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监护仪、输液泵等必须的设备, 有独立设置的区域。
(二)转入 PICU 的患儿按病危病人进行管理,需要专人特 护,强化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关注病情的随时变化。 (三)主管医师必须是儿科医师,与上级医师共同查房会诊 确定病情,每日有三级查房或主任查房,每日业务院长巡视。 (四)持续监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每小时测量脉搏、 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一次,计 24 小时出人水量(尤其是 尿量)。 (五)详细神经学检查(包括第 6、7、9、10、11、12 对脑 神经,瞳孔大小与对光反应),小脑征候检查。 (六)根据病情每 1-8 小时测定动脉血液气体分析、血糖
一 次。每天检测血常规、电解质。动态复查胸片。每 1-3 天检测肝 肾功能、心肌酶一次。
(七)在每日动态监测血气、血糖、血象的基础上,选择性 地实行心电图、 心脏超声波、 脑脊液、 脑电图、 MRI 等检查项目。 (八)及时送检病原学标本并确定病原。 五、危重病例的救治 (一)早期强化三大措施。 早期强化三大措施。 1、早期降颅内压:出现持续惊跳等神经系统表现时,限制 入量,60ml-80ml/kg.d,给予以下脱水药物: (1)甘露醇:0.5g/(kg. 次),每 4~6 小时一次,静脉注 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严重颅高压或脑疝时可 加大剂量至 1~2g/(kg. 次),2~4h 1 次; (2)10%甘油果糖:0.5-1g/(kg.次) ,4-8h 1 次,快速静脉 滴注; (3)利尿剂:有心功能障碍或肺水肿者,宜首先应用速尿 1-2mg/kg,进行评估后再使用其他脱水剂或其他救治措施(如气 管插管使用呼吸机)。
(4)人血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减轻脑水肿。用法:0. 4g/(kg. 次),常与利尿剂合用。
2、早期气管插管: (1)气管插管指征:①呼吸急促、减慢或节律改变;②气 道分泌物呈淡红色或血性;③短期内肺部出现湿性罗音;④胸部 X 线检查提示肺部有渗出性病灶;⑤血气分析异常:pH 在 7.25 以下, PaCO2 示过度换气或 CO2 升高,PaO2 降低,BE 负值在 10 以上。⑥频繁抽搐或深部昏迷;⑦ 面色苍白或紫绀,血压下降。 (2)机械通气模式:常用压力控制通气,也可选用其他模 式,有气漏或顽固性低氧血症者,可使用高频振荡通气。 (3)机械通气调节参数:①目标:维持 PaO2 在 60-80mm Hg 以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 35-45 mmHg ,控制肺水 肿和肺出血。②有肺水肿或肺出血者,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 入氧浓度 60%-100%,PIP20-30 cmH2O(含 PEEP ),PEEP6-1 2 cmH2O,f20-40 次/分,潮气量 6-8 ml/kg。呼吸机参数可根据 病情变化及时调高与降低,若肺出血未控制或血氧未改善,可每 次增加 PEEP 2cmH2O,一般不超过 20cmH2O ,注意同时调节 P IP,确保潮气量稳定。③仅有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吸入氧浓度 2 1%-40%,PIP 15-25cmH2O(含 PEEP ),PEEP 4-5cmH2O,f 20-40 次/分,潮气量 6-8ml/kg。④呼吸道管理:避免频繁、长时 间吸痰造成气道压力降低,且要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血凝块堵塞 气管导管。 此外,适当给予镇静、镇痛药,常用药物包括:咪唑安定 0. 1-0.3mg/(kg·h ),芬太尼 1-4?g/(kg·h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4)撤机指征:①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咳嗽反射良好;② 氧合指数(OI=PaO2/FiO2×100)≥300mmHg,胸片好转;③意识 状态好转;④循环稳定;⑤无其他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5)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 CMO)应用:虽然 ECMO 已成功救治很多心肺功能衰竭患者, 但治疗 EV71 感染重症病例的经验很少。当 EV71 感染重症病例 经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和液体疗法等治疗无好转,可考虑应 用 ECMO 。而脑功能衰竭患者不宜应用 ECMO 。 3、早期抗休克处理:按照脓毒性休克早期表现的六条标准, 对符合三条以上者及时扩充血容量,应用生理盐水 10-20 ml/kg 快速静脉滴入,之后进行评估。根据脑水肿、肺水肿的具体情况 边补边脱,决定再次快速静脉滴入和 24 小时的需要量,及时纠 正休克和改善循环。 (二)把握三项基本处理。 把握三项基本处理。 1、及时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指征:第 3 期和第 4 期可 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第 2 期一般不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 可选用甲基
泼尼松龙 1-2mg/ (kg·d ) 氢化可的松 3-5 mg/ , (kg·d ) , 地塞米松 0.2-0.5 mg/(kg·d )。病情稳定后,尽早停用。 2、掌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指征:建议应用指征为:精 神萎靡、肢体抖动频繁;急性肢体麻痹;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 过 30-40 次/分(按年龄);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 增快>140-150 次/分(按年龄)。可按照 1.0 g/(kg·d )(连续应 用 2 天)应用。第 4 期使用 IVIG 的疗效有限。 3、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1)第 3 期:此期血流动力学常是高动力高阻力,表现为 皮肤花纹、四肢发凉,但并非真正休克状态,以使用扩血管药物 为主。常用米力农注射液:负荷量 50-75?g/kg,维持量 0.25-0.7 5?g/(kg·min ),一般使用不超过 72 小时。血压高者将血压控制 在该年龄段严重高血压值以下、正常血压以上,可用酚妥拉明 1-20 ?g/(kg·min ),或硝普钠 0.5-5?g/(kg·min ),一般由小剂量开 始逐渐增加剂量,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 (2)第 4 期:治疗同第 3 期。如血压下降,低于同年龄正 常下限,停用血管扩张剂,可使用正性肌力及升压药物。可给予 多巴胺(5-15?g /kg·min )、多巴酚丁胺(2-20?g /kg·min )、肾上 腺素(0.05-2?g/kg·min )、去甲肾上腺素(0.05-2?g /kg·min )等。 儿茶酚胺类药物应从低剂量开始,以能维持接近正常血压的最小 剂量为佳。 以上药物无效者,可试用左西孟旦(起始以 12-24?g /kg 负 荷剂量静注,而后以 0.1?g/kg·min 维持)、血管加压素(每 4 小 时静脉缓慢注射 20?g/kg, 用药时间视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而定) 等。 (三)注重对症支持治疗。 注重对症支持治疗。
1、降温。 2、镇静、止惊:可选择安定、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等。 注意气道通畅或在气管插管后应用。如普通镇静剂效果不好者, 考虑给予咪哒唑仑或吗啡。若需要使用这类镇静药品时,须注意 血压,若这些药物会造成血压降低,则应该立即停用。 3、保护各器官功能:特别注意神经源性肺水肿、休克和脑 疝的处理。 4、纠正内环境失衡。
肠道病毒 71 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 ) 临床救治建议 年版) (2012 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急性传染病。 重症病例多 由肠道病毒 7 1 型( E V 7 1 ) 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学龄前儿 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部分婴幼儿可引起脑炎、脑脊髓膜炎、 脑干脑炎,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循 环衰竭时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为有效降低肠道病毒(EV71) 感染重症病例的死亡率,特制定本建议。 一、临床分期与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 EV71 感染分为 5 期。 第 1 期(手足口出疹期):诊断要点为:①发热:多为不规 则发热,或一过性发热,部分病例可不发热;②皮疹:手、足、 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 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 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 2 期(神经系统受累期):诊断要点为:①病程:多发生 在病程 1-5 天内;②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③出现中枢 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 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 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④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 改变。脑脊髓 CT 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 检查可见异常。此期 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 3 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诊断要点为:①病程:多发 生在病程 5 天内;②年龄:以 0-3 岁为主;③呼吸异常:呼吸增 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 30~40 次/min(按年龄);④循环 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40-150 次/min,按年龄,排除体温升高 或哭吵),出冷汗、四肢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 充盈时间延长(>2 秒);⑤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 ) 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 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 4 期(心肺功能衰竭期):诊断要点为:①多发生在病程 5 天内;②呼吸异常:呼吸急促或窘迫、呼吸减慢或节律异常, 口唇紫绀, 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 ③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④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 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此期病例属 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 5 期(恢复期):诊断要点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 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 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 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二、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3 岁以下婴幼儿,病程在 4 天内,注意交感神经亢进表现。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提示为重症病例: (一)持续高热:体温(腋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二) 神经系统表现: 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或烦躁不安, 呕吐、 易惊、频繁惊跳、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三)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 30~ 40 次/min(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四)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40-150 次/min,按年龄, 排除体温升高或哭吵),出冷汗、四肢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 秒); (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超过 15×109/L,除外其他 感染因素; (六)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8.3mmol/L。 三、转入至三级医院 PICU 指征 (一)重症病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及时转入 PICU 救 治。 1、持续嗜睡、呕吐与惊跳的基础上出现抽搐、意识障碍(木 僵、谵妄、呆滞、昏睡、昏迷)、肢体麻痹、共济失调。 2、颅神经损伤,出现非自主性眼球动作(眼球往上看、眼 球固定偏向一侧、眼球乱转、眼球震颤、斗鸡眼等)。 3、呼吸急促(40 次以上/分)、发绀、肺部病变短时间内发 展快、肺水肿、出现粉红色泡沫痰、肺出血。 4、循环障碍:心率过速(160 次以上/分)或过慢、肢体冰 冷、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上升或下降。 (二)转诊注意事项。接诊医师每次查房时,对重症病例必 须对照标准进行判断,有指征时应在专业人员护送下及时转诊。 如已发生肺水肿、肺出血、休克等呼吸循环
衰竭和生命体征不稳 定随时有生命危险时,应当就地救治,并请上一级专家组会诊指 导抢救。 四、PICU 的监护与管理 (一) PICU 必须有经过规范培训或进修的儿科医师与护士, 配备小儿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监护仪、输液泵等必须的设备, 有独立设置的区域。
(二)转入 PICU 的患儿按病危病人进行管理,需要专人特 护,强化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关注病情的随时变化。 (三)主管医师必须是儿科医师,与上级医师共同查房会诊 确定病情,每日有三级查房或主任查房,每日业务院长巡视。 (四)持续监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每小时测量脉搏、 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一次,计 24 小时出人水量(尤其是 尿量)。 (五)详细神经学检查(包括第 6、7、9、10、11、12 对脑 神经,瞳孔大小与对光反应),小脑征候检查。 (六)根据病情每 1-8 小时测定动脉血液气体分析、血糖
一 次。每天检测血常规、电解质。动态复查胸片。每 1-3 天检测肝 肾功能、心肌酶一次。
(七)在每日动态监测血气、血糖、血象的基础上,选择性 地实行心电图、 心脏超声波、 脑脊液、 脑电图、 MRI 等检查项目。 (八)及时送检病原学标本并确定病原。 五、危重病例的救治 (一)早期强化三大措施。 早期强化三大措施。 1、早期降颅内压:出现持续惊跳等神经系统表现时,限制 入量,60ml-80ml/kg.d,给予以下脱水药物: (1)甘露醇:0.5g/(kg. 次),每 4~6 小时一次,静脉注 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严重颅高压或脑疝时可 加大剂量至 1~2g/(kg. 次),2~4h 1 次; (2)10%甘油果糖:0.5-1g/(kg.次) ,4-8h 1 次,快速静脉 滴注; (3)利尿剂:有心功能障碍或肺水肿者,宜首先应用速尿 1-2mg/kg,进行评估后再使用其他脱水剂或其他救治措施(如气 管插管使用呼吸机)。
(4)人血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减轻脑水肿。用法:0. 4g/(kg. 次),常与利尿剂合用。
2、早期气管插管: (1)气管插管指征:①呼吸急促、减慢或节律改变;②气 道分泌物呈淡红色或血性;③短期内肺部出现湿性罗音;④胸部 X 线检查提示肺部有渗出性病灶;⑤血气分析异常:pH 在 7.25 以下, PaCO2 示过度换气或 CO2 升高,PaO2 降低,BE 负值在 10 以上。⑥频繁抽搐或深部昏迷;⑦ 面色苍白或紫绀,血压下降。 (2)机械通气模式:常用压力控制通气,也可选用其他模 式,有气漏或顽固性低氧血症者,可使用高频振荡通气。 (3)机械通气调节参数:①目标:维持 PaO2 在 60-80mm Hg 以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 35-45 mmHg ,控制肺水 肿和肺出血。②有肺水肿或肺出血者,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 入氧浓度 60%-100%,PIP20-30 cmH2O(含 PEEP ),PEEP6-1 2 cmH2O,f20-40 次/分,潮气量 6-8 ml/kg。呼吸机参数可根据 病情变化及时调高与降低,若肺出血未控制或血氧未改善,可每 次增加 PEEP 2cmH2O,一般不超过 20cmH2O ,注意同时调节 P IP,确保潮气量稳定。③仅有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吸入氧浓度 2 1%-40%,PIP 15-25cmH2O(含 PEEP ),PEEP 4-5cmH2O,f 20-40 次/分,潮气量 6-8ml/kg。④呼吸道管理:避免频繁、长时 间吸痰造成气道压力降低,且要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血凝块堵塞 气管导管。 此外,适当给予镇静、镇痛药,常用药物包括:咪唑安定 0. 1-0.3mg/(kg·h ),芬太尼 1-4?g/(kg·h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4)撤机指征:①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咳嗽反射良好;② 氧合指数(OI=PaO2/FiO2×100)≥300mmHg,胸片好转;③意识 状态好转;④循环稳定;⑤无其他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5)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 CMO)应用:虽然 ECMO 已成功救治很多心肺功能衰竭患者, 但治疗 EV71 感染重症病例的经验很少。当 EV71 感染重症病例 经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和液体疗法等治疗无好转,可考虑应 用 ECMO 。而脑功能衰竭患者不宜应用 ECMO 。 3、早期抗休克处理:按照脓毒性休克早期表现的六条标准, 对符合三条以上者及时扩充血容量,应用生理盐水 10-20 ml/kg 快速静脉滴入,之后进行评估。根据脑水肿、肺水肿的具体情况 边补边脱,决定再次快速静脉滴入和 24 小时的需要量,及时纠 正休克和改善循环。 (二)把握三项基本处理。 把握三项基本处理。 1、及时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指征:第 3 期和第 4 期可 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第 2 期一般不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 可选用甲基
泼尼松龙 1-2mg/ (kg·d ) 氢化可的松 3-5 mg/ , (kg·d ) , 地塞米松 0.2-0.5 mg/(kg·d )。病情稳定后,尽早停用。 2、掌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指征:建议应用指征为:精 神萎靡、肢体抖动频繁;急性肢体麻痹;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 过 30-40 次/分(按年龄);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 增快>140-150 次/分(按年龄)。可按照 1.0 g/(kg·d )(连续应 用 2 天)应用。第 4 期使用 IVIG 的疗效有限。 3、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1)第 3 期:此期血流动力学常是高动力高阻力,表现为 皮肤花纹、四肢发凉,但并非真正休克状态,以使用扩血管药物 为主。常用米力农注射液:负荷量 50-75?g/kg,维持量 0.25-0.7 5?g/(kg·min ),一般使用不超过 72 小时。血压高者将血压控制 在该年龄段严重高血压值以下、正常血压以上,可用酚妥拉明 1-20 ?g/(kg·min ),或硝普钠 0.5-5?g/(kg·min ),一般由小剂量开 始逐渐增加剂量,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 (2)第 4 期:治疗同第 3 期。如血压下降,低于同年龄正 常下限,停用血管扩张剂,可使用正性肌力及升压药物。可给予 多巴胺(5-15?g /kg·min )、多巴酚丁胺(2-20?g /kg·min )、肾上 腺素(0.05-2?g/kg·min )、去甲肾上腺素(0.05-2?g /kg·min )等。 儿茶酚胺类药物应从低剂量开始,以能维持接近正常血压的最小 剂量为佳。 以上药物无效者,可试用左西孟旦(起始以 12-24?g /kg 负 荷剂量静注,而后以 0.1?g/kg·min 维持)、血管加压素(每 4 小 时静脉缓慢注射 20?g/kg, 用药时间视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而定) 等。 (三)注重对症支持治疗。 注重对症支持治疗。
1、降温。 2、镇静、止惊:可选择安定、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等。 注意气道通畅或在气管插管后应用。如普通镇静剂效果不好者, 考虑给予咪哒唑仑或吗啡。若需要使用这类镇静药品时,须注意 血压,若这些药物会造成血压降低,则应该立即停用。 3、保护各器官功能:特别注意神经源性肺水肿、休克和脑 疝的处理。 4、纠正内环境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