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改中的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新课改中的心得体会

作者:常红杰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16-01 “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程改革针对此积弊,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以来,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而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定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以后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

高中语文新课改中的心得体会

作者:常红杰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16-01 “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程改革针对此积弊,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以来,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而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定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以后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


相关内容

  • 高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 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我感觉新课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延伸出很多讨论的主题,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学得更多,想的更深.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 ...

  •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改更
  • 摘要:今年全面推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学习后引发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与浅薄的见解.如课堂教学进度的快慢,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进度如何,教师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好不好,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怎么处理等等.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 ...

  • 新课程改革目标
  • 新课程改革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 ...

  • 县域高中语文课改如何走外延式发展之路
  • 县域高中语文课改如何走外延式发展之路 [摘要]县域高中语文课改遇到了以下问题:内容外延扩大,短期培训难以适应需要:教学设施难以适应需要:学生学习缺乏自主能力:校本教材难以形成体系和特色.解决办法:多渠道.全方位.动态式.制度化培训县域高中语文教师:政府加大投入,解决县域高中教学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努 ...

  • 2012湖北新课改高考备考语文教学建议
  • 2012湖北新课改高考备考语文教学建议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精神,结合我州语文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指导 ...

  •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品]
  •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参加工作这几年了,我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 ...

  • 走进新课改,高中语文怎么学?
  • 走进新课改,高中语文怎么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已在开始推开.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新课程相对于传 ...

  • 初中语文新课程定稿
  • 搭建桥梁,沟通你我 浅谈教师应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摘 要: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在初中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个别同学甚至对学习语文产生了畏惧感,失去了学习的 ...

  • 新课程高中语文
  • 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贾向东 自2006年9月始,我们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 进入新课改后,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理论学习.听课研讨.案例分析等活动比以前大大增多,我校还与两所重点中学结成一个课改联合体,三校的高一教师几次在一起研讨交流.从平日听课.案例分析.三校研讨活动中,我感到教师的教学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