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表

中国近代史

1840 鸦片战争(英)

1841 5 三元里人民抗英(《申谕英告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

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842 8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中国两半化程度加深

1865 4 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6 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海关试办邮政

1872 上海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1873 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昭文新报》(汉口)

1877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882 电话传入中国

1883—1885 中法战争,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

1894 兴中会成立,“振兴中华”

9 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

1895 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4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两半化程度;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

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反割台战争

俄国军舰在胶州湾“过冬”

1896 “大清邮政局”建立(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局)

8 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7 11 德国占领胶州湾

12 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1898 6 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开始(维新变法中,《强学报》、《中外纪闻》、《时务报》)

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严复翻译《天演论》出版

1899 9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爆发

年底 袁世凯围剿义和团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9 《辛丑条约》,沦为两半社会,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905 中国同盟会成立

《定军山》,中国人民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6 天津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无线电报创设

朱执信《民报》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

1

1911 4 黄花岗起义(广州)

5 保路运动兴起

10.10武昌起义

1912 1.1 中华民国成立

2.12 宣统帝退位

3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4 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1915 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

1916 年底《新青年》由上海迁到北京

1917 1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诌议》,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1918 11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 5 《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5.4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6月初 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2 成立“工读互助团”

1920 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

1921 7.23 中国共产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 中共二大召开

1922—1923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4 上海公共汽车运行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

的正式建立

1925 12 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

最忠实的同盟军

1926 6.1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播

7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 年初,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年初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强调进行农村改革的伟大意义

3 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共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四一二政变(蒋介石)、七一五政变(汪精卫),国民革命失败

8.1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8.7 八七会议(汉口),确立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确定

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9 湘赣边秋收起义

10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

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毛泽东

思想的形成

日本确定“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1928 8 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

电台

2

1930—1933 五次“围剿”

1931 9.18九一八事变,国名政府不抵抗政策,日军侵占整个东北

1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抗日义勇军

1932 3 伪满洲国建立,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28 一•二八事变

淞沪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率领下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1933 1 日军进犯山海关,安德馨力战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长城抗战,收复喜峰口

5 冯玉祥(国)和吉鸿昌(共)收复多伦

国名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934 10 红军开始长征

1935 1 遵义会议(贵州),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

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0 陕北红军会师

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12 (陕北)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12.9 一二•九运动(北平学生游行示威)

1936 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核心)

10 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12.12 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解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

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1937 7.7 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7月底 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8 (陕北)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10 淞沪会战

8.13 八一三事变

8.14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八一三事变后,西北八路军,南方新四军

9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

建立

9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9—11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11 上海失守,日军进攻南京

12 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

12—1938.6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1938 5 日占领徐州

10 广州、武汉失守

1940 枣宜会战(张自忠)

下半年,百团大战

1941 12.8 太平洋战争爆发

3

12.9 中国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1942 1 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

1945 春 中共七大(延安),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7 中、美、英《波茨坦公告》促日投降

8.15 日本投降

9.2 日本签署投降书

10.25 台湾光复

1946 夏 全面内战爆发;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7 土地改革

6 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1948.9—1949年初 三大战役(淮海、辽沈、平津)

1949 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党工作中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4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定国歌、国旗„„)

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

11 中国科学院成立

12 毛泽东率团莫斯科访问

1950 2.14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 “三大改造”开始

12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度)

1954 4—7日内瓦会议

9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5 4 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6 4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提出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4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它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9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1958 5.1 北京电台开播,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78.5.1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家科技委员会成立

中国第一做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1960 冬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196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 西藏自治区成立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1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966 8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1967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4

1967.1—1968.9 革命委员会

1969 北京地铁运营

1970 “东方红一号”

1971 3 “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7 基辛格访华

林彪反革命集团粉碎

10.25 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2 2 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3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1976 10 文革结束

1977 12 恢复高考

1978 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开辟

12 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979 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通航、通商、通邮和探亲旅游)

1.1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0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提出“二为”方向(文

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980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1981 9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计划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1982 11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核并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

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83 “银河”巨型计算机

1984 5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1982年邓小平提出)

邓小平提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10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向城

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85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8 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9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989 11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1990 浦东的开发开放

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1992 春 邓小平南方谈话

10 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0 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93 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11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

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1995 1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

“科教兴国”战略

1996 4 上海五国机制

1997 7.1 香港回归

9 中共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1999 3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12.20 澳门回归

2000 江泽民“三个代表”

2001 6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10 中国第一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2002 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

架序架图

2002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注意:本时间表在“年”的范围内时间排序不一定正确,且内容不周

全,如有缺少,自行补全

6

中国近代史

1840 鸦片战争(英)

1841 5 三元里人民抗英(《申谕英告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

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842 8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中国两半化程度加深

1865 4 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6 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海关试办邮政

1872 上海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1873 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昭文新报》(汉口)

1877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882 电话传入中国

1883—1885 中法战争,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

1894 兴中会成立,“振兴中华”

9 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

1895 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4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两半化程度;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

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反割台战争

俄国军舰在胶州湾“过冬”

1896 “大清邮政局”建立(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局)

8 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7 11 德国占领胶州湾

12 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1898 6 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开始(维新变法中,《强学报》、《中外纪闻》、《时务报》)

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严复翻译《天演论》出版

1899 9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爆发

年底 袁世凯围剿义和团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9 《辛丑条约》,沦为两半社会,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905 中国同盟会成立

《定军山》,中国人民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6 天津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无线电报创设

朱执信《民报》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

1

1911 4 黄花岗起义(广州)

5 保路运动兴起

10.10武昌起义

1912 1.1 中华民国成立

2.12 宣统帝退位

3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4 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1915 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

1916 年底《新青年》由上海迁到北京

1917 1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诌议》,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1918 11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 5 《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5.4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6月初 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2 成立“工读互助团”

1920 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

1921 7.23 中国共产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 中共二大召开

1922—1923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4 上海公共汽车运行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

的正式建立

1925 12 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

最忠实的同盟军

1926 6.1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播

7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 年初,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年初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强调进行农村改革的伟大意义

3 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共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四一二政变(蒋介石)、七一五政变(汪精卫),国民革命失败

8.1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8.7 八七会议(汉口),确立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确定

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9 湘赣边秋收起义

10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

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毛泽东

思想的形成

日本确定“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1928 8 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

电台

2

1930—1933 五次“围剿”

1931 9.18九一八事变,国名政府不抵抗政策,日军侵占整个东北

1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抗日义勇军

1932 3 伪满洲国建立,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28 一•二八事变

淞沪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率领下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1933 1 日军进犯山海关,安德馨力战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长城抗战,收复喜峰口

5 冯玉祥(国)和吉鸿昌(共)收复多伦

国名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934 10 红军开始长征

1935 1 遵义会议(贵州),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

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0 陕北红军会师

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12 (陕北)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12.9 一二•九运动(北平学生游行示威)

1936 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核心)

10 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12.12 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解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

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1937 7.7 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7月底 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8 (陕北)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10 淞沪会战

8.13 八一三事变

8.14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八一三事变后,西北八路军,南方新四军

9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

建立

9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9—11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11 上海失守,日军进攻南京

12 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

12—1938.6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1938 5 日占领徐州

10 广州、武汉失守

1940 枣宜会战(张自忠)

下半年,百团大战

1941 12.8 太平洋战争爆发

3

12.9 中国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1942 1 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

1945 春 中共七大(延安),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7 中、美、英《波茨坦公告》促日投降

8.15 日本投降

9.2 日本签署投降书

10.25 台湾光复

1946 夏 全面内战爆发;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7 土地改革

6 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1948.9—1949年初 三大战役(淮海、辽沈、平津)

1949 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党工作中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4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定国歌、国旗„„)

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

11 中国科学院成立

12 毛泽东率团莫斯科访问

1950 2.14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 “三大改造”开始

12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度)

1954 4—7日内瓦会议

9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5 4 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6 4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提出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4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它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9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1958 5.1 北京电台开播,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78.5.1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家科技委员会成立

中国第一做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1960 冬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196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 西藏自治区成立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1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966 8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1967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4

1967.1—1968.9 革命委员会

1969 北京地铁运营

1970 “东方红一号”

1971 3 “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7 基辛格访华

林彪反革命集团粉碎

10.25 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2 2 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3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1976 10 文革结束

1977 12 恢复高考

1978 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开辟

12 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979 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通航、通商、通邮和探亲旅游)

1.1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0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提出“二为”方向(文

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980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1981 9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计划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1982 11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核并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

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83 “银河”巨型计算机

1984 5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1982年邓小平提出)

邓小平提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10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向城

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85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8 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9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989 11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1990 浦东的开发开放

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1992 春 邓小平南方谈话

10 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0 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93 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11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

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1995 1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

“科教兴国”战略

1996 4 上海五国机制

1997 7.1 香港回归

9 中共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1999 3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12.20 澳门回归

2000 江泽民“三个代表”

2001 6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10 中国第一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2002 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

架序架图

2002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注意:本时间表在“年”的范围内时间排序不一定正确,且内容不周

全,如有缺少,自行补全

6


相关内容

  • 2015江西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说课稿[世界近现代史]
  • 2015江西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说课稿<世界近现代史> 相关推荐:江西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丨江西教师资格证面试 中公江西教师网-2015江西教师资格证面试认定时间在每年的4-7月份,每年一次.认定采取网报和现场领取材料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教科书对于学生发展的功用] (一)知识构建功能 ...

  • 世界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探讨
  • 作者:谭东胡中波 中学历史教学 2002年11期 2001年3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我最近看了一些初中.高中的历史.地理教材,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历史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世界的过去和现在,这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共中央国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商鞅变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 ...

  • 高中文科的学习方法
  • 篇一:高中文科生的学习方法 高二 学习方法指导:文科学习方法 高二文科,那是打 基础的时候,你要做的是: 1.现在开始把现有 的课程学好,学牢,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再欠债,重视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2.对自己的薄弱学 科开始有的放矢的去补,针对自己的实际方式,该放的就放,不要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 ...

  • 新.旧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比较与探索
  • 第16卷第5期2003年9月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ChongqingCollegeofEducation V01.16No.5 Sept.2003 文章编号:1008-6390(2003)05-0101-02 新.旧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比较与探索 咯 鼋 (咸阳师范学院附中,陕西咸阳71 ...

  • 高一历史心得体会
  • 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在我半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育方法,以及与同学生的亲密接触中,逐渐的了解到许多学生及教师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存在不少误区。今天就同各位同仁做一点探讨。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讲,很多学生将高一中国近现代史当作是炒初中历史的“冷饭”,学习兴趣不高。从我们现在的历史学习 ...

  • 高中文科生学习方法(共3篇)
  • 篇一:高中文科的学习方法,高中文科学习好的方法 天才总是少数,能成功的,多是在于勤奋与方法.每一个想要成功,亦或是不甘落后的人,都必须付出,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对于我们高中生,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进入一所好大学,就必须用尽全身力气去学习.可好多同学,往往困惑的是,我学习 ...

  • 从"差异"谈初高中历史衔接
  • 从"差异"谈初高中历史衔接 摘 要:高一新生如何尽快进入高中生角色,顺利实现初高中历 史学习的衔接,文章从"差异"入手,通过分析初高中历史体例. 课标.考题的差异,从而引导学生注重高中历史的通史意识.探究 意识和材料意识. 关键词:差异:历史:衔接 初中历史和 ...

  •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书单
  •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书单 1.高中课业负担沉重,时间有限,因此当少看大部头小说,多看短篇文学作品.推荐书单如下: 故事集: <小美文大智慧>(1-5辑),方圆等,石油工业出版社.多位作家精短力作,多位作家智慧点评,多位知名人士倾情推荐.本书选文精.短.美,文中精美的语言艺术.深刻的哲理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