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生物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

2017.9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B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C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D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2. 右图表示细胞周期,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 .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C .细胞中核DNA 含量的加倍发生在b→a段

D .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治疗癌症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A .DNA 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B .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

C .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

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以下各组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不相等的是

( )

A .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

B .染色体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C .DNA 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D .染色体数目与DNA 分子数目

5.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 2期。研究发现,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细胞分裂加快。伤口愈合时,抑素释放量增加,细胞分裂又受抑制。由此推断( )

A .抑素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与其释放量有关

B .皮肤细胞培养时,加入一定量的抑素有利于细胞分裂

C .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 2期的活动,使其细胞周期缩短

D .抑素抑制DNA 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分裂

6.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 )

A .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B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

C .丙→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 分子数的两倍

7.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 .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是之前的二倍

B .细胞中b 、d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 .细胞中a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后期

D .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 数量的加倍

8.科学家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ASURA 。下列与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ASURA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②ASURA可在有丝分裂间期合成 ③缺少ASURA 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 ④ASURA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密切相关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每个细胞核中DNA 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DNA 含量和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B .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 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

C .利用药物抑制DNA 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的中期

D .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的呼吸速率大于分裂期的

10.HIV(艾滋病病毒) 感染T 细胞可使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质CDK1失活,并使cyclinB 积聚。CDK1是细胞由DNA 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cyclinB 的降解则是进入分裂期的必要条件,因而HIV 的感染造成T 淋巴细胞核DNA 处于题图所示的( )

A .Ⅰ阶段 B.Ⅱ阶段

C .Ⅲ阶段 D.Ⅳ阶段

11.PCNA 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

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右图所示) ,检测其在细胞中

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下列推断错误的

是( )

A .PCNA 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B .PCNA 可能影响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C .PCNA 可能与DNA 分子的复制有关

D .癌细胞中PCNA 含量可能较正常细胞中高

12. 右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

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 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推测该药物的

作用可能是( )

A .通过抑制DNA 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B .通过促进DNA 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C .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D .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

13.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奥地利科学家已经使用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微型人脑。科研人员选取人类胚胎干细胞或成人皮肤细胞,将其培育成神经外胚层,再放入特制的凝胶中,引导组织进一步生长。这个豌豆大小的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尚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 .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

C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坏死,其根本原因是基因表达

D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癌变,则癌变细胞内的呼吸速率减慢

14.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致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或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不再表达

B .“Tpel”可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 的种类

C .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一定是癌细胞

D .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相同

15.黄曲霉毒素会导致p53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的基因) 失去正常功能,导致肝癌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肝癌细胞表面比正常肝细胞糖蛋白种类一定会减少

B .黄曲霉毒素诱发肝癌发生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 .p5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D .对于肝癌晚期的病人,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

16.视网膜母细胞为恶性肿瘤,其发病与RB 基因有关。RB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Rb 蛋白,分布于核内,能抑制细胞增殖。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一对RB 基因,当两个RB 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RB 基因发生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

B .RB 基因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

C .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实质

D .突变蛋白可以延长细胞周期

17.很多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 。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 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据此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 .在10~11 h时,实验组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

C .在10 h时,对照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 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

D .维生素C 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

18.研究发现,一些癌细胞能进入“平衡”阶段,此阶段的癌细胞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不会恶性增殖,也不会导致机体发病。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这种癌细胞是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

B .免疫系统不易清除这些癌细胞

C .可以通过癌基因检测的手段来监测细胞是否癌变

D .该发现有助于寻找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体、线粒体

B .四种细胞转录的mRNA 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如mRNA 3在其他细胞中也有

C .四种细胞的全能性有差异,如幼嫩红细胞的全能性大于造血干细胞

D .四种蛋白质的功能不同,其原因是它们的氨基酸组成不同

20.(原创题) 下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与基因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抑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

B .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

C .癌细胞易于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有关

D .通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可作为判断细胞癌变的依据

21.下列对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一个四分体有两个着丝点

B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

C .一个四分体有4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D 人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3个四分体

22.人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生成卵细胞,下列对整个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的DNA 数先加倍一次,后减半一次

B .染色体数先减半,然后暂时加倍,再减半

C .以每个DNA 一条链为模板各合成一个RNA

D .若基因组成为Aa ,则会出现AA 移向一极、aa 移向另一极的情况

23.C 1、C 2、C 3、C 4是某动物(2N ) 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 、2N 、2N 、4N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 1、C 2可能是C 4的子细胞

B .C 1、C 3不一定是C 4的子细胞

C .C 1、C 2、C 3、C 4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

D .C 1、C 3、C 4的核DNA 分子比例可以是1∶2∶2

24.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 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

A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 .将形成配子 D .正在发生DNA 复制

25.下图中P 和Q 各表示某精原细胞的一段DNA 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P 和Q 来自同一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的复制

B .P 1和Q 1的碱基序列和碱基种类一定相同

C .P′和Q′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P′和Q′的形成常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26. 右图是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M 和m 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能是( )

A .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M 、m 位于⑦和⑧上

B .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M 、m 位于②和⑥上

C .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能只有M 位于①和⑤上

D .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M 位于①上、m 位于②上

27.下列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细胞不可能为浆细胞或效应T 细胞

B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①②③

C .③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只能为极体

D .②细胞中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8.下图甲为某生物细胞分裂中核DNA 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该生物的一个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学显微镜下,在Ⅰ段可以观察到基因突变

B .光学显微镜下,在Ⅱ段可以观察到图乙细胞

C .光学显微镜下,在Ⅱ段不能观察到联会现象

D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乙所示的上一时期

29.下面是健康人体内一个精原细胞在睾丸中经两次分裂形成四个细胞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细胞1、2、3、4都有X 和Y 染色体,则甲、乙、丙过程均为有丝分裂

B .若X 、Y 染色体在甲过程分离,乙、丙分裂正常,则细胞1、2、3、4都有23条染色体

C .若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甲过程,则整个甲过程中细胞染色体组数变化为2→1→2→1

D .若细胞1染色体为细胞3的两倍,核DNA 相同,则乙为有丝分裂,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30. 右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DNA 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过

程,则n 等于23

B .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 等

于46

C .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 等于1

D .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 等于2

31.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

A .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32.(原创题)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会增加产生配子的种类。若某基因型为AaBb 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4个基因型分别为AB 、aB 、Ab 、ab 的精子,请推测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 )

A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 .无法判断

D .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3.下列四项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34.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 .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 .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 和AB 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35.西红柿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红色为显性。用杂合的红果肉西红柿自交获得F 1,将F 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西红柿自交得到F 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F 1中无性状分离

B .F 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C .F 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

D .F 2中首先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西红柿

36.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

A .顶生;甲、乙 B .腋生;甲、丁

C .顶生;丙、丁 D .腋生;甲、丙

37.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在一块农田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a 和aa 的玉米(A和a 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且A 对a 为完全显性) ,假定每株玉米结的子粒数目相同,收获的玉米种下去,具有A 表现型和a 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 )

A .1∶4 B.5∶11

C .1∶2 D.7∶9

38.家兔的褐毛对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是雌兔,丙和丁是雄兔,已知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甲与丁多年交配,子代兔全部为黑毛;乙与丁交配,子代兔中有褐毛兔。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黑毛对褐毛是显性

B .设B 为显性基因,b 为隐性基因,则甲、乙、丁兔的基因型分别为BB 、Bb 、bb

C .鉴别丙兔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用丙兔和丁兔进行测交,后代都为黑毛,则丙兔为纯合子,后代既有黑毛又有褐毛,则丙兔为杂合子

D .乙与丁多年交配,子代兔中出现褐毛兔的概率为1/2

39.基因型为Aa 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①②两组,在下列情况下:①组全部让其自交;②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①②两组的植株上aa 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

A .1/9;1/6 B.1/6;1/9

C .1/6;5/12 D.3/8;1/9

40.对下图甲中1~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 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不同的条带,结果如下图乙。下列有关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图乙中的编号c 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

B .条带2的DNA 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

C .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 .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

二、综合题(共40分)

41.(10分)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组。

(2)

若任取B 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B 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组。

(5)如果F 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6)A、B 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0分)下图甲中a 、b 、c 、d 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________区细胞,请按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排列图乙中细胞A 、B 、C 、D :________,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 的细胞器有________。

(2)细胞是独立分裂的,但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A 图像,发现了赤道板,请你评价他的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________区细胞,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________(填“会”或“不”)发生改变。

(5)若下图E 、F 、G 、H 表示该个体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a 、b 、c 、d 表示某四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根据a 、b 、c 、d 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

化规律,判断a 、b 、c 分别是指什么结构或物质: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43.(10分)三羟基异黄酮(简称GST) 是从豆科植物根部分离得到的一种天然产物,它具有显著的抗癌、抑菌、抗氧化等作用。经研究发现:GST 可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基因(Bcl­2基因和Bax 基因) 的表达而诱导癌细胞凋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癌变一般是环境中________损伤细胞中的DNA 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的结果。

(2)通过检测原癌基因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可判断其是否进行转录和翻译。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为研究GST 对鼻咽癌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取5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A 、B 、C 、D 、E ,分别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向A 瓶接种正常细胞,B 、C 、D 、E 瓶接种等量的鼻咽癌细胞。

②向C 、D 、E 瓶中分别加入________ μmol/L GST溶液,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记录于表1。

Bcl­2基因和Bax 基因的表达有关。当Bc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________趋势时,会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表2数据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10分)下图甲A 表示某基因组成为AaBbdd 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图甲A 中编号1表示X 染色体) ,图甲B 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数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 细胞所处的细胞时期为______________,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中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

(2)图甲中A 细胞的变化发生在图甲B 中的______时段。(填编号)

A .3~4 B .4~5

C .6~7 D .8~9

(3)与该生物进行测交的另一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应是图乙中的________(填编号) 。

(4)如果基因型为AaBbdd 的蜂王的某个卵原细胞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如图甲中A 细胞的情况,那么由这次分裂所产生的生殖细胞而得到的雄蜂的体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答案 2017.9

1.选A 2.选A 3.选D 4.选B 5.选A 6.选C

7.选A 染色体复制前含一个DNA 分子,复制后含两个DNA 分子,着丝点数目并不增加,因此,通过复制染色体的数量并不增加,而DNA 分子的数量加倍 。DNA 的复制与加倍(b、d 过程) 是同一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a过程) 发生在间期,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c过程) 。

8.选D 由题意知,ASURA 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因此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合成时期在分裂间期,①、②正确;该蛋白质的作用是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即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与分离有关,③、④正确。

9.选C 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染色体行为和数量的变化以及DNA 含量的变化。分析图形可知,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体积达到其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 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之后维持在最高水平,然后细胞进入分裂期。用药物抑制DNA 合成,可使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因为间期要完成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间期需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及DNA 的复制,故耗氧量相对较多,呼吸速率较大。

10.选C HIV 使CDK1失活,并使cyclinB 积聚,从而使DNA 复制后不能进入分裂期,即HIV 的感染使T 细胞核DNA 处于Ⅲ阶段。

11.选B 图中PCNA 在S 期即DNA 复制期含量最高,其后降低,故可能与DNA 复制有关,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癌细胞无限增殖,有DNA 复制,故癌细胞中PCNA 含量可能较正常细胞中高。

12.选C 由柱状图可知,正常培养时DNA 含量为2n 的细胞数多,即多处于分裂间期;药物处理后,DNA 含量为4 n 的细胞数较多,即DNA 完成了复制而细胞不分裂,故该药物类似于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13.选B 14.选B

15.选A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数量减少;黄曲霉毒素是化学致癌因子,可诱发基因突变;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因此p5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16.选B 分析题意,当两个RB 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这说明RB 基因发生的突变属于隐性突变;RB 基因能抑制细胞增殖,相当于抑癌基因;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突变蛋白能促进细胞增殖,从而缩短细胞周期。

17.选D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生物体细胞中原本存在的正常基因;含氮物质和含磷物质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所以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的时期是间期,而10~11 h,实验组细胞陆续进入分裂期;对照组细胞在10 h时处于分裂期,其中后期时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 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前期、中期和末期时,细胞内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由图可知:维生素C 对分裂期几乎没有影响,但可使间期的时间变长,所以维生素C 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

18.选A 癌细胞是正常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由于此阶段的癌细胞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故免疫系统不易清除这些癌细胞。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故可以通过癌基因检测的手段来监测细胞是否癌变。通过研究癌细胞进入“平衡”阶段的机理,有可能将癌细胞转变成“平衡”态细胞,有助于寻找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19.选B 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但血红蛋白、呼吸酶是胞内蛋白,不分泌到细胞外;mRNA 3在活细胞中都有,其他mRNA 则在不同细胞内存在差别;四种细胞的全能性有差异,如幼嫩红细胞是由造血

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其全能性小于造血干细胞;蛋白质的功能不同,其原因可能是它们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或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20.选D 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由图可知,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是导致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的原因;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因此可通过观察细胞形态诊断是否患癌。

21.选C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含有两个着丝点,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一个四分体含有4个DNA 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长链;人体细胞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因此联会时可以形成23个四分体。

22.选C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复制之前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 ,DNA 复制结束后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数加倍,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使每条子染色体上又只含有一个DNA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会暂时加倍,随着细胞分裂结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又减半;减数分裂过程中,以每个DNA 一条链为模板各合成一个DNA ;基因组成为Aa 的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即AA 移向一极、aa 移向另一极。

23.选A 由C 1、C 2、C 3、C 4是某动物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 、2N 、2N 、4N 可知,C 1可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或减数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细胞,C 2、C 3的染色体数相同,但DNA 数可能不同,C 4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故C 1不可能是C 4的子细胞。

24.选C 由题意知该细胞中DNA 数与染色体数相等,说明没有染色单体即着丝点已经分裂,该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即将形成配子。

25.选C P 和Q 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段DNA 分子,因此来自不同染色体上DNA 分子的复制;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可能存在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因此P 1与Q 1的碱基序列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碱基种类相同;P′和Q′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P′和Q′的形成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26.选C 由图可知,该生物为二倍体,且该细胞的每一极均无同源染色体,可推出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27.选B 浆细胞和效应T 细胞都已高度分化不能再分裂;①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据②细胞图可判断此动物为雌性,③细胞均等分裂,产生的细胞一定是极体;②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自由组合,所以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会发生自由组合。

28.选C 根据甲图中细胞分裂完成后DNA 含量不变可以判断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在Ⅰ段观察到分子水平的基因突变,也不能在Ⅱ段观察到联会现象。根据图乙中没有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乙细胞的上一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而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交叉互换使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 。

29.选C 睾丸中既有有丝分裂也有减数分裂。若细胞1、2、3、4都有X 和Y 染色体,则甲、乙、丙过程均为有丝分裂;若X 、Y 染色体在甲过程分离,则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若乙、丙正常分裂则细胞1、2、3、4都有23条染色体;若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甲过程,则甲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化为2→4→2;若细胞1染色体为细胞3的两倍,核DNA 相同,则甲、乙均为有丝分裂,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30.选A 人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DNA 分子数目为92,故n 等于46;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92,故n 等于46;人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复

制后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 分子,故n 等于1;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为4,故n 等于2。

31.选A 由于高倍物镜镜头较长,故换用高倍镜时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显微镜视野的亮度选择与待观察细胞的大小无关;要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需要用高倍物镜,但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焦距;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32.选D 一般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但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若发生交叉互换,都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33.选C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4.选D Ⅰ、Ⅱ小桶中均是一对相同等位基因,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实际上就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为了使实验接近实际,两小桶中两种球的比例应相同,这才能模拟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但是两桶小球数量可以不同;乙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甲、乙重复实验中,Dd 、AB 的组合是随机出现的,其概率分别为1/2×1/2+1/2×1/2=1/2和1/2×1/2=1/4。

35.选C 设控制西红柿果由颜色的基因用D 、d 表示,杂合的红果肉西红柿自交获得F 1,将F 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西红柿自交得F 2,由于F 1中,红果肉西红柿中基因型为DD 的个体占1/3,基因型为Dd 的个体占2/3,则F 2中基因型为dd 的个体占(2/3)×(1/4)=1/6,F 2中性状分离比为5∶1,其中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在F 1中即能出现稳定遗传的紫果肉西红柿。

36.选B 由甲(顶生)×丁(腋生)→子代全为腋生,可推知花腋生为显性性状,花顶生为隐性性状,只要隐性性状出现,则为纯合子,甲、丁后代全为腋生,丁一定是显性纯合子。

37.选D 间行种植的玉米,既可杂交也可自交,由于种植的Aa 和aa 的玉米比例是1∶1,可以得出该玉米种群可产生含基因A 和a 的雌雄各两种配子,其比例是:A =1/2×1/2=1/4、a =1/2×1/2+1/2×1=3/4,再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得到的子代比例为:aa =3/4×3/4=9/16,而A_=1-9/16=7/16,故具有A 表现型和a 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7∶9。

38.选C 由题中甲与丁多年交配,子代兔全部为黑毛,可判断出黑毛为显性性状,褐毛为隐性性状。甲为显性纯合子的个体,丁为隐性纯合子的个体。乙与丁交配,后代有褐毛兔出现,说明乙的基因型为Bb 。乙和丁多年交配,子代中褐毛兔出现的概率为1/2。丙兔和丁兔都是雄兔,不能进行交配。

39.选B 基因型为Aa 的水稻自交一代,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子代基因型为1/3AA、2/3Aa。若自交,则后代aa 基因型个体占2/3×1/4=1/6;若自由传粉,则后代aa 基因型个体占2/3×2/3×1/4=1/9。

40.选D 由图甲可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基因用A 、a 表示,则1、2号的基因型都是Aa,4号的基因型是aa,3号的基因型为A_,图乙中的c 代表的是患者(aa);条带2的DNA 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a);由图乙可知,3号的基因型只能为Aa,8号个体基因型为Aa 的概率为2/3,故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2/3Aa,其与该遗传病患病基因携带者(Aa)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6。

41.解析:(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应选择分生区细胞,这些细胞呈正方形。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及位置特点,图乙中细胞A 、B 、C 、D 分别代表中期、前期、末期和

后期。(2)制作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处理根尖时,细胞已被杀死,故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分裂过程。(3)赤道板仅表示细胞中的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故显微镜下观察不到。(4)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核遗传物质在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但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会选择性表达。

(5)a在E 和H 时期的比值为1∶4,故a 应表示细胞数,d 仅在部分时期出现,故d 应为染色单体,b 与c 的比值有1∶1和2∶1两种,说明b 、c 分别表示DNA 和染色体。

答案:(1)b B→A→D→C 线粒体 (2)细胞已经死亡 (3)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因此赤道板是看不到的 (4)d 不 (5)细胞 DNA 分子 染色体

42.解析:(1)细胞癌变的机制是在环境中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2)原癌基因通过转录形成mRNA ,经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3)从实验结果表1可知,C 、D 、E 瓶中分别加入GST 溶液的浓度为5、10、15 μmol/L。通过表1数据可知,实验中通过检测并统计细胞凋亡基因(Bcl­2基因和Bax 基因) 的表达来判断GST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当Bcl­2基因表达降低和Bax 基因表达升高时,鼻咽癌细胞凋亡率上升,故鼻咽癌细胞凋亡率与Bc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呈负相关。从表2中数据可知,GST 可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且随着GST 浓度增大,诱导凋亡效果增强。

答案:(1)致癌因子 (2)mRNA 蛋白质 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3)5、10、15 检测并统计细胞凋亡基因(Bcl­2基因和Bax 基因) 的表达 降低 GST 可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且随浓度增大,诱导凋亡效果增强

43.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 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离,细胞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应为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第一极体,共含有2个染色体组。该时期每条染色体的DNA 分子数是1,处于图甲B 中的8~9时段。与基因型为AaBbdd 的雌性高等动物测交的另一亲本的雄性高等动物只含有一条X 染色体,故表示X 染色体的1号或4号染色体只有一条,排除B 和D 选项,与其测交的雄性体细胞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应为bbdd(皆为隐性基因) ,A 正确。由图甲A 可知基因型为AaBbdd 的蜂王的卵原细胞所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应该为Abd ,那么由它分裂所产生的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雄蜂的体细胞的基因型应该就是Abd 。

答案:(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第一) 极体 2 (2)D (3)A (4)Abd

44.解析:(1)由A 组中“红花×红花”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定白花为隐性性状。依据C 组不能作出判断,因为若亲代全为显性纯合子或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后代也会出现这种情况。(2)B组亲本中的任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 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1。如果设显性基因为R ,则RR∶Rr=2∶1。(4)第二组的情况与第一组不同,第一组类似于群体调查结果,第二组为两亲本杂交情况,由D 组可判定为测交类型,亲本一个为杂合子,一个为隐性纯合子;再根据E 组可判定紫茎亲本为隐性纯合子。(5)杂合子自交,后代将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6)亲本中的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杂交组合有多种情况(如A 组可能有RR×RR、RR×Rr、Rr×Rr三种情况;B 组有RR×rr、Rr×rr两种情况) ,所以后代没有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答案:(1)白色 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2∶1 (4)紫茎 D 组和E (5)绿茎∶紫茎=3∶1 (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

2017.9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B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C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D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2. 右图表示细胞周期,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 .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C .细胞中核DNA 含量的加倍发生在b→a段

D .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治疗癌症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A .DNA 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B .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

C .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

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以下各组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不相等的是

( )

A .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

B .染色体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C .DNA 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D .染色体数目与DNA 分子数目

5.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 2期。研究发现,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细胞分裂加快。伤口愈合时,抑素释放量增加,细胞分裂又受抑制。由此推断( )

A .抑素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与其释放量有关

B .皮肤细胞培养时,加入一定量的抑素有利于细胞分裂

C .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 2期的活动,使其细胞周期缩短

D .抑素抑制DNA 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分裂

6.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 )

A .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B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

C .丙→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 分子数的两倍

7.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 .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是之前的二倍

B .细胞中b 、d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 .细胞中a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后期

D .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 数量的加倍

8.科学家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ASURA 。下列与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ASURA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②ASURA可在有丝分裂间期合成 ③缺少ASURA 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 ④ASURA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密切相关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每个细胞核中DNA 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DNA 含量和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B .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 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

C .利用药物抑制DNA 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的中期

D .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的呼吸速率大于分裂期的

10.HIV(艾滋病病毒) 感染T 细胞可使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质CDK1失活,并使cyclinB 积聚。CDK1是细胞由DNA 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cyclinB 的降解则是进入分裂期的必要条件,因而HIV 的感染造成T 淋巴细胞核DNA 处于题图所示的( )

A .Ⅰ阶段 B.Ⅱ阶段

C .Ⅲ阶段 D.Ⅳ阶段

11.PCNA 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

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右图所示) ,检测其在细胞中

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下列推断错误的

是( )

A .PCNA 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B .PCNA 可能影响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C .PCNA 可能与DNA 分子的复制有关

D .癌细胞中PCNA 含量可能较正常细胞中高

12. 右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

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 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推测该药物的

作用可能是( )

A .通过抑制DNA 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B .通过促进DNA 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C .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D .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

13.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奥地利科学家已经使用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微型人脑。科研人员选取人类胚胎干细胞或成人皮肤细胞,将其培育成神经外胚层,再放入特制的凝胶中,引导组织进一步生长。这个豌豆大小的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尚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 .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

C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坏死,其根本原因是基因表达

D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癌变,则癌变细胞内的呼吸速率减慢

14.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致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或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不再表达

B .“Tpel”可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 的种类

C .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一定是癌细胞

D .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相同

15.黄曲霉毒素会导致p53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的基因) 失去正常功能,导致肝癌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肝癌细胞表面比正常肝细胞糖蛋白种类一定会减少

B .黄曲霉毒素诱发肝癌发生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 .p5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D .对于肝癌晚期的病人,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

16.视网膜母细胞为恶性肿瘤,其发病与RB 基因有关。RB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Rb 蛋白,分布于核内,能抑制细胞增殖。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一对RB 基因,当两个RB 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RB 基因发生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

B .RB 基因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

C .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实质

D .突变蛋白可以延长细胞周期

17.很多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 。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 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据此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 .在10~11 h时,实验组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

C .在10 h时,对照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 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

D .维生素C 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

18.研究发现,一些癌细胞能进入“平衡”阶段,此阶段的癌细胞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不会恶性增殖,也不会导致机体发病。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这种癌细胞是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

B .免疫系统不易清除这些癌细胞

C .可以通过癌基因检测的手段来监测细胞是否癌变

D .该发现有助于寻找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体、线粒体

B .四种细胞转录的mRNA 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如mRNA 3在其他细胞中也有

C .四种细胞的全能性有差异,如幼嫩红细胞的全能性大于造血干细胞

D .四种蛋白质的功能不同,其原因是它们的氨基酸组成不同

20.(原创题) 下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与基因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抑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

B .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

C .癌细胞易于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有关

D .通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可作为判断细胞癌变的依据

21.下列对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一个四分体有两个着丝点

B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

C .一个四分体有4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D 人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3个四分体

22.人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生成卵细胞,下列对整个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的DNA 数先加倍一次,后减半一次

B .染色体数先减半,然后暂时加倍,再减半

C .以每个DNA 一条链为模板各合成一个RNA

D .若基因组成为Aa ,则会出现AA 移向一极、aa 移向另一极的情况

23.C 1、C 2、C 3、C 4是某动物(2N ) 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 、2N 、2N 、4N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 1、C 2可能是C 4的子细胞

B .C 1、C 3不一定是C 4的子细胞

C .C 1、C 2、C 3、C 4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

D .C 1、C 3、C 4的核DNA 分子比例可以是1∶2∶2

24.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 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

A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 .将形成配子 D .正在发生DNA 复制

25.下图中P 和Q 各表示某精原细胞的一段DNA 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P 和Q 来自同一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的复制

B .P 1和Q 1的碱基序列和碱基种类一定相同

C .P′和Q′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P′和Q′的形成常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26. 右图是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M 和m 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能是( )

A .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M 、m 位于⑦和⑧上

B .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M 、m 位于②和⑥上

C .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能只有M 位于①和⑤上

D .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M 位于①上、m 位于②上

27.下列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细胞不可能为浆细胞或效应T 细胞

B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①②③

C .③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只能为极体

D .②细胞中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8.下图甲为某生物细胞分裂中核DNA 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该生物的一个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学显微镜下,在Ⅰ段可以观察到基因突变

B .光学显微镜下,在Ⅱ段可以观察到图乙细胞

C .光学显微镜下,在Ⅱ段不能观察到联会现象

D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乙所示的上一时期

29.下面是健康人体内一个精原细胞在睾丸中经两次分裂形成四个细胞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细胞1、2、3、4都有X 和Y 染色体,则甲、乙、丙过程均为有丝分裂

B .若X 、Y 染色体在甲过程分离,乙、丙分裂正常,则细胞1、2、3、4都有23条染色体

C .若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甲过程,则整个甲过程中细胞染色体组数变化为2→1→2→1

D .若细胞1染色体为细胞3的两倍,核DNA 相同,则乙为有丝分裂,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30. 右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DNA 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过

程,则n 等于23

B .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 等

于46

C .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 等于1

D .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 等于2

31.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

A .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32.(原创题)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会增加产生配子的种类。若某基因型为AaBb 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4个基因型分别为AB 、aB 、Ab 、ab 的精子,请推测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 )

A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 .无法判断

D .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3.下列四项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34.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 .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 .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 和AB 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35.西红柿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红色为显性。用杂合的红果肉西红柿自交获得F 1,将F 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西红柿自交得到F 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F 1中无性状分离

B .F 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C .F 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

D .F 2中首先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西红柿

36.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

A .顶生;甲、乙 B .腋生;甲、丁

C .顶生;丙、丁 D .腋生;甲、丙

37.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在一块农田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a 和aa 的玉米(A和a 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且A 对a 为完全显性) ,假定每株玉米结的子粒数目相同,收获的玉米种下去,具有A 表现型和a 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 )

A .1∶4 B.5∶11

C .1∶2 D.7∶9

38.家兔的褐毛对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是雌兔,丙和丁是雄兔,已知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甲与丁多年交配,子代兔全部为黑毛;乙与丁交配,子代兔中有褐毛兔。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黑毛对褐毛是显性

B .设B 为显性基因,b 为隐性基因,则甲、乙、丁兔的基因型分别为BB 、Bb 、bb

C .鉴别丙兔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用丙兔和丁兔进行测交,后代都为黑毛,则丙兔为纯合子,后代既有黑毛又有褐毛,则丙兔为杂合子

D .乙与丁多年交配,子代兔中出现褐毛兔的概率为1/2

39.基因型为Aa 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①②两组,在下列情况下:①组全部让其自交;②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①②两组的植株上aa 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

A .1/9;1/6 B.1/6;1/9

C .1/6;5/12 D.3/8;1/9

40.对下图甲中1~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 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不同的条带,结果如下图乙。下列有关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图乙中的编号c 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

B .条带2的DNA 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

C .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 .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

二、综合题(共40分)

41.(10分)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组。

(2)

若任取B 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B 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组。

(5)如果F 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6)A、B 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0分)下图甲中a 、b 、c 、d 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________区细胞,请按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排列图乙中细胞A 、B 、C 、D :________,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 的细胞器有________。

(2)细胞是独立分裂的,但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A 图像,发现了赤道板,请你评价他的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________区细胞,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________(填“会”或“不”)发生改变。

(5)若下图E 、F 、G 、H 表示该个体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a 、b 、c 、d 表示某四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根据a 、b 、c 、d 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

化规律,判断a 、b 、c 分别是指什么结构或物质: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43.(10分)三羟基异黄酮(简称GST) 是从豆科植物根部分离得到的一种天然产物,它具有显著的抗癌、抑菌、抗氧化等作用。经研究发现:GST 可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基因(Bcl­2基因和Bax 基因) 的表达而诱导癌细胞凋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癌变一般是环境中________损伤细胞中的DNA 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的结果。

(2)通过检测原癌基因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可判断其是否进行转录和翻译。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为研究GST 对鼻咽癌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取5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A 、B 、C 、D 、E ,分别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向A 瓶接种正常细胞,B 、C 、D 、E 瓶接种等量的鼻咽癌细胞。

②向C 、D 、E 瓶中分别加入________ μmol/L GST溶液,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记录于表1。

Bcl­2基因和Bax 基因的表达有关。当Bc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________趋势时,会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表2数据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10分)下图甲A 表示某基因组成为AaBbdd 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图甲A 中编号1表示X 染色体) ,图甲B 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数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 细胞所处的细胞时期为______________,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中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

(2)图甲中A 细胞的变化发生在图甲B 中的______时段。(填编号)

A .3~4 B .4~5

C .6~7 D .8~9

(3)与该生物进行测交的另一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应是图乙中的________(填编号) 。

(4)如果基因型为AaBbdd 的蜂王的某个卵原细胞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如图甲中A 细胞的情况,那么由这次分裂所产生的生殖细胞而得到的雄蜂的体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答案 2017.9

1.选A 2.选A 3.选D 4.选B 5.选A 6.选C

7.选A 染色体复制前含一个DNA 分子,复制后含两个DNA 分子,着丝点数目并不增加,因此,通过复制染色体的数量并不增加,而DNA 分子的数量加倍 。DNA 的复制与加倍(b、d 过程) 是同一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a过程) 发生在间期,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c过程) 。

8.选D 由题意知,ASURA 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因此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合成时期在分裂间期,①、②正确;该蛋白质的作用是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即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与分离有关,③、④正确。

9.选C 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染色体行为和数量的变化以及DNA 含量的变化。分析图形可知,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体积达到其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 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之后维持在最高水平,然后细胞进入分裂期。用药物抑制DNA 合成,可使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因为间期要完成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间期需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及DNA 的复制,故耗氧量相对较多,呼吸速率较大。

10.选C HIV 使CDK1失活,并使cyclinB 积聚,从而使DNA 复制后不能进入分裂期,即HIV 的感染使T 细胞核DNA 处于Ⅲ阶段。

11.选B 图中PCNA 在S 期即DNA 复制期含量最高,其后降低,故可能与DNA 复制有关,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癌细胞无限增殖,有DNA 复制,故癌细胞中PCNA 含量可能较正常细胞中高。

12.选C 由柱状图可知,正常培养时DNA 含量为2n 的细胞数多,即多处于分裂间期;药物处理后,DNA 含量为4 n 的细胞数较多,即DNA 完成了复制而细胞不分裂,故该药物类似于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13.选B 14.选B

15.选A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数量减少;黄曲霉毒素是化学致癌因子,可诱发基因突变;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因此p5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16.选B 分析题意,当两个RB 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这说明RB 基因发生的突变属于隐性突变;RB 基因能抑制细胞增殖,相当于抑癌基因;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突变蛋白能促进细胞增殖,从而缩短细胞周期。

17.选D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生物体细胞中原本存在的正常基因;含氮物质和含磷物质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所以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的时期是间期,而10~11 h,实验组细胞陆续进入分裂期;对照组细胞在10 h时处于分裂期,其中后期时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 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前期、中期和末期时,细胞内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由图可知:维生素C 对分裂期几乎没有影响,但可使间期的时间变长,所以维生素C 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

18.选A 癌细胞是正常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由于此阶段的癌细胞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故免疫系统不易清除这些癌细胞。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故可以通过癌基因检测的手段来监测细胞是否癌变。通过研究癌细胞进入“平衡”阶段的机理,有可能将癌细胞转变成“平衡”态细胞,有助于寻找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19.选B 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但血红蛋白、呼吸酶是胞内蛋白,不分泌到细胞外;mRNA 3在活细胞中都有,其他mRNA 则在不同细胞内存在差别;四种细胞的全能性有差异,如幼嫩红细胞是由造血

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其全能性小于造血干细胞;蛋白质的功能不同,其原因可能是它们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或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20.选D 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由图可知,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是导致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的原因;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因此可通过观察细胞形态诊断是否患癌。

21.选C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含有两个着丝点,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一个四分体含有4个DNA 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长链;人体细胞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因此联会时可以形成23个四分体。

22.选C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复制之前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 ,DNA 复制结束后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数加倍,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使每条子染色体上又只含有一个DNA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会暂时加倍,随着细胞分裂结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又减半;减数分裂过程中,以每个DNA 一条链为模板各合成一个DNA ;基因组成为Aa 的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即AA 移向一极、aa 移向另一极。

23.选A 由C 1、C 2、C 3、C 4是某动物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 、2N 、2N 、4N 可知,C 1可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或减数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细胞,C 2、C 3的染色体数相同,但DNA 数可能不同,C 4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故C 1不可能是C 4的子细胞。

24.选C 由题意知该细胞中DNA 数与染色体数相等,说明没有染色单体即着丝点已经分裂,该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即将形成配子。

25.选C P 和Q 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段DNA 分子,因此来自不同染色体上DNA 分子的复制;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可能存在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因此P 1与Q 1的碱基序列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碱基种类相同;P′和Q′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P′和Q′的形成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26.选C 由图可知,该生物为二倍体,且该细胞的每一极均无同源染色体,可推出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27.选B 浆细胞和效应T 细胞都已高度分化不能再分裂;①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据②细胞图可判断此动物为雌性,③细胞均等分裂,产生的细胞一定是极体;②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自由组合,所以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会发生自由组合。

28.选C 根据甲图中细胞分裂完成后DNA 含量不变可以判断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在Ⅰ段观察到分子水平的基因突变,也不能在Ⅱ段观察到联会现象。根据图乙中没有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乙细胞的上一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而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交叉互换使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 。

29.选C 睾丸中既有有丝分裂也有减数分裂。若细胞1、2、3、4都有X 和Y 染色体,则甲、乙、丙过程均为有丝分裂;若X 、Y 染色体在甲过程分离,则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若乙、丙正常分裂则细胞1、2、3、4都有23条染色体;若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甲过程,则甲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化为2→4→2;若细胞1染色体为细胞3的两倍,核DNA 相同,则甲、乙均为有丝分裂,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30.选A 人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DNA 分子数目为92,故n 等于46;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92,故n 等于46;人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复

制后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 分子,故n 等于1;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为4,故n 等于2。

31.选A 由于高倍物镜镜头较长,故换用高倍镜时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显微镜视野的亮度选择与待观察细胞的大小无关;要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需要用高倍物镜,但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焦距;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32.选D 一般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但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若发生交叉互换,都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33.选C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4.选D Ⅰ、Ⅱ小桶中均是一对相同等位基因,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实际上就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为了使实验接近实际,两小桶中两种球的比例应相同,这才能模拟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但是两桶小球数量可以不同;乙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甲、乙重复实验中,Dd 、AB 的组合是随机出现的,其概率分别为1/2×1/2+1/2×1/2=1/2和1/2×1/2=1/4。

35.选C 设控制西红柿果由颜色的基因用D 、d 表示,杂合的红果肉西红柿自交获得F 1,将F 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西红柿自交得F 2,由于F 1中,红果肉西红柿中基因型为DD 的个体占1/3,基因型为Dd 的个体占2/3,则F 2中基因型为dd 的个体占(2/3)×(1/4)=1/6,F 2中性状分离比为5∶1,其中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在F 1中即能出现稳定遗传的紫果肉西红柿。

36.选B 由甲(顶生)×丁(腋生)→子代全为腋生,可推知花腋生为显性性状,花顶生为隐性性状,只要隐性性状出现,则为纯合子,甲、丁后代全为腋生,丁一定是显性纯合子。

37.选D 间行种植的玉米,既可杂交也可自交,由于种植的Aa 和aa 的玉米比例是1∶1,可以得出该玉米种群可产生含基因A 和a 的雌雄各两种配子,其比例是:A =1/2×1/2=1/4、a =1/2×1/2+1/2×1=3/4,再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得到的子代比例为:aa =3/4×3/4=9/16,而A_=1-9/16=7/16,故具有A 表现型和a 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7∶9。

38.选C 由题中甲与丁多年交配,子代兔全部为黑毛,可判断出黑毛为显性性状,褐毛为隐性性状。甲为显性纯合子的个体,丁为隐性纯合子的个体。乙与丁交配,后代有褐毛兔出现,说明乙的基因型为Bb 。乙和丁多年交配,子代中褐毛兔出现的概率为1/2。丙兔和丁兔都是雄兔,不能进行交配。

39.选B 基因型为Aa 的水稻自交一代,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子代基因型为1/3AA、2/3Aa。若自交,则后代aa 基因型个体占2/3×1/4=1/6;若自由传粉,则后代aa 基因型个体占2/3×2/3×1/4=1/9。

40.选D 由图甲可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基因用A 、a 表示,则1、2号的基因型都是Aa,4号的基因型是aa,3号的基因型为A_,图乙中的c 代表的是患者(aa);条带2的DNA 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a);由图乙可知,3号的基因型只能为Aa,8号个体基因型为Aa 的概率为2/3,故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2/3Aa,其与该遗传病患病基因携带者(Aa)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6。

41.解析:(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应选择分生区细胞,这些细胞呈正方形。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及位置特点,图乙中细胞A 、B 、C 、D 分别代表中期、前期、末期和

后期。(2)制作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处理根尖时,细胞已被杀死,故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分裂过程。(3)赤道板仅表示细胞中的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故显微镜下观察不到。(4)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核遗传物质在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但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会选择性表达。

(5)a在E 和H 时期的比值为1∶4,故a 应表示细胞数,d 仅在部分时期出现,故d 应为染色单体,b 与c 的比值有1∶1和2∶1两种,说明b 、c 分别表示DNA 和染色体。

答案:(1)b B→A→D→C 线粒体 (2)细胞已经死亡 (3)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因此赤道板是看不到的 (4)d 不 (5)细胞 DNA 分子 染色体

42.解析:(1)细胞癌变的机制是在环境中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2)原癌基因通过转录形成mRNA ,经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3)从实验结果表1可知,C 、D 、E 瓶中分别加入GST 溶液的浓度为5、10、15 μmol/L。通过表1数据可知,实验中通过检测并统计细胞凋亡基因(Bcl­2基因和Bax 基因) 的表达来判断GST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当Bcl­2基因表达降低和Bax 基因表达升高时,鼻咽癌细胞凋亡率上升,故鼻咽癌细胞凋亡率与Bc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呈负相关。从表2中数据可知,GST 可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且随着GST 浓度增大,诱导凋亡效果增强。

答案:(1)致癌因子 (2)mRNA 蛋白质 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3)5、10、15 检测并统计细胞凋亡基因(Bcl­2基因和Bax 基因) 的表达 降低 GST 可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且随浓度增大,诱导凋亡效果增强

43.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 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离,细胞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应为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第一极体,共含有2个染色体组。该时期每条染色体的DNA 分子数是1,处于图甲B 中的8~9时段。与基因型为AaBbdd 的雌性高等动物测交的另一亲本的雄性高等动物只含有一条X 染色体,故表示X 染色体的1号或4号染色体只有一条,排除B 和D 选项,与其测交的雄性体细胞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应为bbdd(皆为隐性基因) ,A 正确。由图甲A 可知基因型为AaBbdd 的蜂王的卵原细胞所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应该为Abd ,那么由它分裂所产生的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雄蜂的体细胞的基因型应该就是Abd 。

答案:(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第一) 极体 2 (2)D (3)A (4)Abd

44.解析:(1)由A 组中“红花×红花”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定白花为隐性性状。依据C 组不能作出判断,因为若亲代全为显性纯合子或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后代也会出现这种情况。(2)B组亲本中的任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 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1。如果设显性基因为R ,则RR∶Rr=2∶1。(4)第二组的情况与第一组不同,第一组类似于群体调查结果,第二组为两亲本杂交情况,由D 组可判定为测交类型,亲本一个为杂合子,一个为隐性纯合子;再根据E 组可判定紫茎亲本为隐性纯合子。(5)杂合子自交,后代将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6)亲本中的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杂交组合有多种情况(如A 组可能有RR×RR、RR×Rr、Rr×Rr三种情况;B 组有RR×rr、Rr×rr两种情况) ,所以后代没有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答案:(1)白色 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2∶1 (4)紫茎 D 组和E (5)绿茎∶紫茎=3∶1 (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相关内容

  • 2015届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上):a单元 细胞与化学组成
  • A单元 细胞与化学组成 目录 A1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糖类和脂质 ................................. - 1 - A2 蛋白质和核酸 ........................................................ - 5 - ...

  • 2015高三生物备课组工作总结
  • 高三生物备课组工作总结 回顾这一学期,生物备课组在学校.教导处和级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年级组的统筹安排,与其他备课组搞好协作关系,共同进步!明确备课组的任务,统筹工作计划 ,正常有序的开展各项教育教研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为了使生物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现将高三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 ...

  • 高三生物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 高三上期生物教学总结 上学期我担任高三8.9.11三个理科班生物教学,由于是接别人的班,所以有一阶段属于熟悉学生情况,另外学生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方面那下了一番功夫.回顾上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做法也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从三大方面作一小结: 一.有效做法 (一)用有所作为的态度去面 ...

  • 2016年生物高考总结及反思生物教研组
  • 2016年生物高考总结及反思 溆浦二中 生物教研组 2016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我们学校共5个理科班参加高考,其中理(1)班所取得成绩最好,其次是理(2)班,再次是理(3).理(4).理(5)班.这5个班在高考中的表现还算满意,也是对我们老师和学生三年来的付出有了个好的结果.现将高三工作过程总结如下 ...

  • 高三生物组教学计划
  • 2012-2013学年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生物组 本学期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主要复习三本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 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按章节捋清知识点,夯实基础.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 ...

  • 高三生物复习计划
  • 高三生物复习计划 高二生物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通过高三生物总复习,处理好高中生物教材,揭示单点知识,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扩展三个层次的知识内涵及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立体知识结构.把基础 ...

  • 2010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 第二周:教案检查。 第三周:教研组会。中心发言人:涂鹏。传达学校工作精神,布置教研组 工作计划。 第三周:教研组会。中心发言人:涂鹏。各备课组布置备课任务,每人 准备一节课。有教学课件的制作。探讨生物教学论文的编写。 第四周:教研组全体老师作课、听课、评课。中心发言人:作课老师。 对教学课件做为改进 ...

  • 各地高考生物实验选择题汇总
  • 高中生物实验题汇总 选择题部分(1) 1.(2010·安徽安庆市五校高三模拟)若以鸡蛋蛋白液为材料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发现蛋 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下列关于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描述中正确 的是 A.鸡蛋蛋白液稀释不够,搅拌不匀 B.只添加了双缩脲试剂A,未添加双缩脲试剂B C.鸡 ...

  • 用学科思想指导高三生物学复习
  • ·12· 2012年(第37卷)第3期 用学科思想指导高三生物学复习 唐东辉 摘 要 用学科思想指导高三生物学复习进行了总结.关键词 学科思想 高三生物学 复习教学 (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226010) 本文结合实例,从普遍联系的思想.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想.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思想四方 ...

  • 201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 201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生物组 刘陈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2010届高考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又要面临2011届的高考,综合以往的复习经验及近几年高考生物题型所发生的变化,在2011年高考的复习中,本人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打算. 一.基本情况分析: 今年根据学校的安排,我的授课班级是高三(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