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 随笔

第一周《黄山奇石》随笔

教学活动离不开想象。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的。

《黄山奇石》这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文字浅显易懂,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就能轻松理解课文。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呢?用活教材,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就成了我设计这节课的立足点,并且紧紧围绕朗读、想象、描述展开,让学生学得有趣、有味!创造是一种美,异想天开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永远也不会有创新。

本节课设计本着不拘泥于教材,在源于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材,巧设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想象,播下了创新的种子。比如我让孩子们想象“仙桃石”、“猴子观海”、“狮子抢球”等奇形怪状岩石的来历时,课堂掀起了一个个小高潮,我班刘颉涵想象说:“森林之王老狮子要退休了,想选一个接班人,于是就让两只最强壮,凶猛的年轻狮子来抢球,谁先抢到球谁就是森林之王,两只狮子抢了好久好久也分不出胜负,最后筋疲力尽了就变成了石头”。其他孩子也浮想联翩。也许孩子们的想象是幼稚的,不尽人意的,但却是丰富而又美好的,既有所学知识的运用,又有突破常规的创见,创造的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孩子们边想边表演,乐在其中。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更带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当然通过这节课也反映出了我的很多不足:没有充分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优点让学生直接的感受,学生资料搜集得十分有限,课堂上不能广泛地进行交流,老师自己的普通话还不够标准,指导学生的朗读没注意方法的引导。我想只有通过老师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才会有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周《植物妈妈有办法》随笔

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回上《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了,“蒲公英、苍耳还有豌豆妈妈”这些内容早已烂熟于心,围绕着植物妈妈办法的“妙”读诗歌,说办法,拓宽内容、创编诗句这些流程似乎也已定格。课堂上蒲公英妈妈为娃娃们准备的“降落伞”,苍耳妈妈让孩子穿的

带刺的铠甲,那个在太阳底下晒宝宝的豇豆妈妈都让班里的孩子们惊喜得睁大赞赏的眼睛,他们快乐地读着,感受着植物妈妈的神奇与得意,感受着宝宝们的快乐与幸福,课堂按事先的预设进行着。“老师,我有一个问题!”高举小手的是詹英明小朋友,“你想说什么呢?”我示意他站起来说。“我认为豌豆妈妈的办法真是不好。”“为什么呢?”我顺势问下去。“他的宝宝们蹦着跳着出来,离妈妈太近,不能像蒲公英宝宝那样到处旅行,四海为

家。”“那你的愿望是什么呢?是希望豌豆宝宝们也能到处旅行,是吧?”“是啊,第一节说植物妈妈有办法让宝宝们到处旅行,可是豌豆妈妈的办法却不行,她的办法不妙。”我欣喜地走过去,看着他激动的脸说,“你能联系前面的诗句来读诗,真是了不起。”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詹英明小朋友特别会思考问题,那你们的小脑袋里也产生了小问号了吗?”这一下可不得了,就像炸开了锅,始料不及的一幕上演了。

第三周《一株紫丁香》随笔

文章以儿童的口吻,浅显的文字,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文章虽然是从儿童的角度写,但教师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为工作而疲倦,时时把学生挂牵、夜深了,还在写教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本课中学生对老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互融的情感,不知我们班的孩子们能否体会呢?

上课了,我深情的范读了课文,让孩子们说说你的感受。李蕙芳说:我很感动。我问:为什么?李蕙芳说:老师工作很辛苦,这是老师对我们的爱。我心里暗暗高兴,还有吗?玉应罕说:我觉得很感人。老师夜深了还在工作。还有吗?半晌,没有孩子回答。我说,刚才,两位同学回答的很好。但是,在这篇课文中还有一种美好的情感。现在不能体会,等到课文学好后,你们一定能体会。

接下来,我引导孩子细读课文。第一节,我用动作表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踮”,为什么要踮脚走路感受孩子的细心。第2、3、4节我先请学生自己读通读顺,然后质疑,理解“做伴”“疲倦”“挂牵”,深入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和学生对老师的感恩。第5节,我提了一个问题,老师会做一个怎样又香又甜的梦?学生回答“老师的梦里会有一大片紫丁香。老师会梦见自己班的学生个个考100分。老师会梦见学生个个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这是我连忙反问:这些美梦会实现吗?孩子们大声回答,会的!兰林蕙的回答更让我激动。老师会梦见学生一起送一首歌给她,每个学生会送一束紫丁香给她。这时,我猛然想起教师节,那个甜蜜的早晨,我们班的孩子唱了一首歌送给我,兰林蕙还送了一束野花。我

说,谢谢你,兰林蕙,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那么,就让林老师成为课文中这个幸福的老师,那课文中的孩子会是——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孩子们开心的大叫出来。一起来读课文。于是,在孩子们认真的有感情的朗读中,我又一次被深深感动了。

最后,我再问:现在,你们体会到课前老师的提问,这种美好的感情了吗?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吗?全班学生都大声说,不是。小杰激动的说,这是一种美好的师生情,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我们班也是这样的。我满意地笑了。

本节课的成功在于我并没有违背孩子的情感发展曲线,当孩子没有象预设时

同时体会师生互融的情感时,我不急于一时,等到学完课文后,再次感受,学生回答得很棒。欣赏这句话“鸟儿已经飞过,天空了无痕迹。”虽然不能如此高明,希望能与他贴近。

第四周《难忘的一天》教学随笔

从这篇教材来说,篇幅比较长,记叙了一件我为邓小平爷爷表演电子计算机,受到了鼓舞的事情。如果按部就班地往下上,感觉平淡突不出重点。 从学生角度来说,二年级了,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理解词句、圈圈划划的能力。 所以,我决定把重点放在词句的品读。把圈圈划划能力的培养与课文的理解、朗读相结合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求划出相应的词语,学生容易划成句子或短句。分不清神态和动作。分析:前一个问题反应“词语”与“句子”概念混淆,跟原来没有专门的划过,感到比较陌生有关,从难度上看,划词语要比划句子难。 对策:课堂上板书重点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这个概念的认识。 课后抽查学生的语文书,及时纠正错误,个别指导,也告诉孩子如果划错了在同学汇报后要及时改正。 本课不足:重点句段的朗读多以齐读为主,个别读缺乏,使得虽然词句理解都比较到位了,

但是学生朗读的增量不明显。 好的地方:抓住了两个大问题:

1、为什么我的心情一开始比较紧张,后来就平静下来?

2、为什么说“我”忘不了这一天?

第五周《欢庆》随笔

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一副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感悟、朗读诗文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识字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主张发扬学生的自主。针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自主识字、文中识字、指导写字的环节。识字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自己新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可以怎样记住它”“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等等,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识字的各个环节都争取让学生来说、来发现,教师是引导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二、创设情境,融情入读

这首诗歌言简意赅,它所描写的是表现国庆的热烈场面。学生读起本文来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读成诵。然而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学生感悟不到文本的内在意义,常常是一种机械的模仿读,达不到教师的预期要求。怎样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所觉悟、有所触动呢?在设计读悟课文前四句诗句的教学时,我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悟语言,让他们自读自悟,使学生带着对阅读的理解,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还原语言的形象,感受语言的情感。如“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时:

师: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

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丰收的果实,看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河。)

师:谁再来读,你还看见了什么?

生:金黄的小麦、红红的苹果、火红的高粱„„

让生凭想象或一些课外知识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看到什么?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这样读起来才会读中有感;而且学生在读中感悟,融情入读,这样反反复复,学生自然而然对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们在感悟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了朗读的训练。

三、把握契机,捕捉课堂生成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学生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在课堂中由此产生的独特的感受既无法预设也很难预知,全凭学生的自然生成。本堂课中,学生就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在分析前四句诗时,“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读到这句时,你的眼前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大海会唱些什么歌呢?”„„这些问题一下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闸门,语言思维就如泉水喷涌而出:“我看到了丰收的果实,看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河。”“我看到了金黄的小麦、红红的苹果、火红的高粱。”“我听见大海为我们唱了一首欢乐的歌——国歌、生日歌” 孩子们为祖国母亲唱起了生日歌„„这是课堂教学的生成例子。当孩子们想说、想唱、想画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抹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我们应充当一个引导者,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第六周《我们成功了》随笔

课文《我们成功了》讲的是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北京人们如何庆祝的场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让学生回忆暑假在电视中看到的2008北京奥运会比赛情景。导入课文后,我先让学生读了最后一段。了解奥林匹克旗帜是一面怎样的旗帜,再引出这面旗帜在北京飘扬多么不容易啊!简介申奥情况,引出申奥成功。接下来的学习就容易多了。抓住北京街头、天安门广场和中华世纪坛三个地方的庆祝场面进行学习,理解重点词语:涌上、欢乐的海洋、聚集、几十万、人如海、歌如潮、尽情流淌、推向高潮。结合课件、图片分享当时人们的喜悦。

教学后我想:假如暑假我把奥运会的精彩花絮录制下来制成课件,在此时不就可以发挥其作用了吗?再借用课件进行拓展,我想这一课一定会上得更出色。

第七周《坐井观天》教学随笔

教学本文,我能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

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我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是支持和帮助者,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别要注意层次小有差异的学生,把目光注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还 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看见什么,说些什么?小鸟又会说什么?也就是进行第四次对话。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第八周《风娃娃》随笔

《风娃娃》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里的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他想为大家做好事,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他,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呢。课文结尾留给学生一个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思考后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他人有用。这篇课感觉上得很不错,师生都非常愉悦,于是我也就信手拈来,拿着课件和教案开始了今天的新授课。导入,初读学生都非常认真,但在初读时我提了个要求:请小朋友认真读课文,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会读给小朋友听。我也想像的老师一样利用这一环节引出生字词的教学,可我班的学生却“牛“的很,死活没人举手,都认为没有什么地方让它们觉得难的,于是我只好顺势说要检查读书情况了,一站起来,个个不是读错字,就是读落字,哎这就是我的学生,一群从不愿在别人面前示弱的学生。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风娃娃做好事”的部分。在课文教学中,我结合阅读教学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情感的

生成、个性的体验、生活的联系,把学语文和学做人融为一体。我一直把朗读作为训练的重点,借助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学生的表现,如在学习风娃娃帮助纤夫吹动帆船,我问学生“风娃娃们,纤夫是怎么谢你的呢?”让学生走进文本,有的学生说:风娃娃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的帮忙,到天黑我的大船可能都到不了终点;有一学生说:风娃娃太谢谢你了,如果不是你帮我,我这把老骨头可能要被压垮了„„在这一拓展环节我又看到了学生跳动的思维,让我很欣慰。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我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如:自主的步子还不够大,课堂缺乏对学生学法的总结与指导,我还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多钻研,争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第九周《酸的和甜的》随笔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而且寓意深刻,它教育孩子们不能轻信他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亲自去尝试。一节课下来,,静静回味和孩子们之间的真心交流,品味学习过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我感到了快乐,同时也有点担忧。快乐的是我看到了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担忧的是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还有许多迷茫的地方需要去摸索。现在,我结合本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感到了快乐,那么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所以,本课我力争创设愉悦可持续型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课前交流时,我们玩“你演我们猜”的游戏。接着又根据几幅图片认识了“猴子”“狐狸”“葡萄”等词语。识字中,学生认识葡萄园里的生字朋友,请出捉迷藏的词朋友,于游戏中自主识字,合作交流。在指导朗读时,学生带上头饰进行表演,他们进入了角色,在读读演演中积累语言,自悟道理。布置开放型作业时,我激趣引入:“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想给小狐狸写几句话吧!除了给狐狸写几句话外,你还想干些什么呢?”这样,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情趣,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其中。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于是,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识字和阅读教学中。

在学习“转来转去”一词时,我告诉学生“转”是一个会变魔术的多音字,表示绕圈子的时候读“zhuàn”,由此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判断出“转”在本课中的正确读音。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把难读的句子划下来,并鼓励多读几遍,把句子读准读好。这样,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得有感情。

2、在读中抓重点词句,感悟文本,领悟道理。

都说一堂好课,应当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今天这堂课,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孩子们都活了,整个课堂洋溢着热烈的氛围。孩子们能大胆地举手,大胆地说,充满着一种激情。所以我感觉到,我在这样的课堂当中感受到快乐。

再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不够完美:

1、因为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他的思维,他的表达都是各有各的特点。特别是,有些问题提出去后,孩子们应该要这样答,可是他偏偏就不这样答,这时候怎么办?我想,这时候老师是最好的办法,要学会宽容,学会引导。在这种等待当中,慢慢的引导孩子,使得在这堂课当中体现一种生成性,使孩子,由原来的说得不好到说得好,由原来的理解得不深到后来的理解得到位,那么我想,课堂上就是要体现这样的一种生成性。而我在这方面却做得很不到位。

2、在课堂上放不开,有一些地方,该放手时就该让孩子大胆的来提问,大胆的来辩论,而我总有点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感觉。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尽量的避免这样的一种约束,让自己的课堂更开放,更充满人文化的生命活力。

第十周《称赞》随笔

《称赞》是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

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这是一篇很有启迪意义的童话故事。在小獾有点泄气的时候,小刺猬称赞了他,使他有了自信;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苹果香极了,使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可见,“称赞”的效果是多么神奇啊!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学习这篇课文,让孩子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自然揭题,营造氛围。

在课伊始,我对学生每一个积极的表现都给予真诚的称赞,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如:课始,我对学生积极准备上课的状态进行了称赞(你坐得真端正!老师称赞你!)(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这样,课堂让孩子感到轻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

我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重点词句,采用自由读、同桌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使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读书中领悟到称赞带来的快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这两句话。通过抓重点词“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等指导学生朗读。老师在评价中不时地称赞和表扬学生,让学生体会称赞带来的好心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身临其境地朗读,体验人物的心情。

十一周《从现在开始》教学随笔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狮子大王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每个动物轮流当一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新首领。这篇童话故事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学生乐学,兴趣浓厚。

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中,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形成“对话”,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当学到袋鼠的命令时,让学生在原地跳一分钟,之后让学生谈一谈当时的感受。有的说“感觉头很晕”,有的说“腿发软”,还有的说“很累”。显然,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切实感受到了袋鼠的命令给小动物们带来的痛苦。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心灵对话,走入了课文情境,与动物同命运共呼吸,

急动物之所急,想动物之所想。最后有感于心、化而言之,实现了自我超越。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眼、耳、手、口等感官参与学习,理解词义。例如:在教学“议论纷纷”“叫苦连天”这两个词时,我并没有让学生以词解词,而是注重让学生先想想:听了猫头鹰的命令后你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接着让他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让学生在想、说、议中感悟到这就是“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

十二周《假如》随笔

语文的习得,最终目的是表达。记得一个外国作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诗人。是的儿童充满想象力,创造力.在上课交流的基础上,让他们也仿照作者的样子,把自己的愿望也写成一首小诗,孩子们跃跃欲试: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贫苦的山村孩子画一所漂亮的学校,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孩子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何老师画一个改作业的机器人,让老师不再那么辛苦。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穷苦的人画好多的金币,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人们画一双翅膀,在蓝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要画一艘宇宙飞船,让我们到太空去探索宇宙奥秘„„,

今天的教学我真正感受到孩子们那纯真的心灵!那丰富的想象力!

第十三周《红领巾真好》随笔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我挖掘学生生活经

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中去。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诗歌易于朗读和背诵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比如,学生集体读,个别读,自由读,分组读,以及老师和学生合作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熟悉课文内容,对理解课文和背诵课文都很有好处。在学习小诗第三小节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爱护小鸟,我出示了小鸟为树治病的图片,进而更增加学生爱护小鸟的决心,也体现红领巾爱鸟,护鸟多么值得我们学习。这环节增加了音画的功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都能很快的融入课文,融入角色,体会了小鸟的快乐和保护小鸟的重要性,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很重要。

第十四周《从现在开始》教学随笔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狮子大王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每个动物轮流当一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新首领。这篇童话故事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学生乐学,兴趣浓厚。

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中,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形成“对话”,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当学到袋鼠的命令时,让学生在原地跳一分钟,之后让学生谈一谈当时的感受。有的说“感觉头很晕”,有的说“腿发软”,还有的说“很累”。显然,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切实感受到了袋鼠的命令给小动物们带来的痛苦。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心灵对话,走入了课文情境,与动物同命运共呼吸,急动物之所急,想动物之所想。最后有感于心、化而言之,实现了自我超越。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眼、耳、手、口等感官参与学习,理解词义。例如:在教学“议论纷纷”“叫苦连天”这两个词时,我并没有让学生以词解词,而是注重让学生先想想:听了猫头鹰的命令后你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接着让他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让学生在想、说、议中感悟到这就是“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

第十五周《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随笔

这是一篇介绍太空生活的科普性文章,介绍了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怎样睡觉、喝水、

走路和洗澡。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考虑把文章的教学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和兴趣的培养上.

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发兴趣,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了蓝猫遨游太空的主题曲,以这首学生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出示几幅神州六号火箭发射时的图片将学生的思绪带入课文,带入太空生活这一主题中来。第二个环节是读准字音,初读课文。第三个环节是理解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文中提到的四件太空趣事,通过了解这四件事,让学生懂得太空中的这种特殊现象是因为失重。第四个环节是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一些太空知识,与同学交流、分享。第五个环节是知识回味,让学生口头回答两个问题,巩固新知。最后,以出示火箭模型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为实现自己的愿望努力学习。

第十六周《活化石》教学随笔

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我们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活化石一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成为人们研究的古生物的活化石。本课教学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首先,我介绍一些关于古生物的知识,让学生观赏一些古生物的化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让学生朗读,找出描写三种活化石特点的词语、句子,再说说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然后有感情地读读。学习了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以外的知识。有扩展本文的,有讲其它动植物的。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习了课内知识,还丰富了课外知识,真是一举多得。

第十七周《回声》教学随笔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非常有趣,同时回声这一现象,学生也有感受。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第5自然段,理解回声的原理,即青蛙妈妈说的一段话。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突破难点,理解回声现象。

这节课的设计,我定位于学生,以学定教。让学生通过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然后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通过读文、感悟、动画、游戏、体验等形式理解课文,突破难点。这个学期,我着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前认真地做好预习,学写批注,把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写在旁边,读后的感悟写下来;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在旁边打

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这节课的展示,已经显示了成效。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有价值的问题率较高。有的学生一下就提出了整篇课文的问题所在,如“声音的波纹是什么样的?”、“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的荡回来”是什么意思?“回声到底是怎么回事”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也说明学生用心去读文了。

课开始,我以故事的方式导入,这时学生只能笼统地说出是回声想象。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让学生通过小明妈妈的角色转换,告诉小明回声到底是怎么回事?明白其中的原理。在他们口述时,如果学生把 “石壁”一词换成“大山”,说明学生真正地了解了回声,达到了落实的目的。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还有一个遗憾,就是当学生把较为重要的两三个问题提完后,我应该再问一问,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没有了再进入下一个环节——游戏,这样处理会更好些.

第十八周《农业的变化真大》随笔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以“我”参观农业科技成就展为线索,记叙了“我”在展览馆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先进科学技术给我国农业还来的巨大变化。课文采用了连环画的编排形式,语言浅显,内容生动。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课文内容中介绍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生动形象的连环画形式,一定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使学生在了解科学技术,接受语言训练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一周《黄山奇石》随笔

教学活动离不开想象。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的。

《黄山奇石》这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文字浅显易懂,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就能轻松理解课文。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呢?用活教材,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就成了我设计这节课的立足点,并且紧紧围绕朗读、想象、描述展开,让学生学得有趣、有味!创造是一种美,异想天开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永远也不会有创新。

本节课设计本着不拘泥于教材,在源于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材,巧设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想象,播下了创新的种子。比如我让孩子们想象“仙桃石”、“猴子观海”、“狮子抢球”等奇形怪状岩石的来历时,课堂掀起了一个个小高潮,我班刘颉涵想象说:“森林之王老狮子要退休了,想选一个接班人,于是就让两只最强壮,凶猛的年轻狮子来抢球,谁先抢到球谁就是森林之王,两只狮子抢了好久好久也分不出胜负,最后筋疲力尽了就变成了石头”。其他孩子也浮想联翩。也许孩子们的想象是幼稚的,不尽人意的,但却是丰富而又美好的,既有所学知识的运用,又有突破常规的创见,创造的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孩子们边想边表演,乐在其中。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更带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当然通过这节课也反映出了我的很多不足:没有充分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优点让学生直接的感受,学生资料搜集得十分有限,课堂上不能广泛地进行交流,老师自己的普通话还不够标准,指导学生的朗读没注意方法的引导。我想只有通过老师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才会有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周《植物妈妈有办法》随笔

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回上《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了,“蒲公英、苍耳还有豌豆妈妈”这些内容早已烂熟于心,围绕着植物妈妈办法的“妙”读诗歌,说办法,拓宽内容、创编诗句这些流程似乎也已定格。课堂上蒲公英妈妈为娃娃们准备的“降落伞”,苍耳妈妈让孩子穿的

带刺的铠甲,那个在太阳底下晒宝宝的豇豆妈妈都让班里的孩子们惊喜得睁大赞赏的眼睛,他们快乐地读着,感受着植物妈妈的神奇与得意,感受着宝宝们的快乐与幸福,课堂按事先的预设进行着。“老师,我有一个问题!”高举小手的是詹英明小朋友,“你想说什么呢?”我示意他站起来说。“我认为豌豆妈妈的办法真是不好。”“为什么呢?”我顺势问下去。“他的宝宝们蹦着跳着出来,离妈妈太近,不能像蒲公英宝宝那样到处旅行,四海为

家。”“那你的愿望是什么呢?是希望豌豆宝宝们也能到处旅行,是吧?”“是啊,第一节说植物妈妈有办法让宝宝们到处旅行,可是豌豆妈妈的办法却不行,她的办法不妙。”我欣喜地走过去,看着他激动的脸说,“你能联系前面的诗句来读诗,真是了不起。”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詹英明小朋友特别会思考问题,那你们的小脑袋里也产生了小问号了吗?”这一下可不得了,就像炸开了锅,始料不及的一幕上演了。

第三周《一株紫丁香》随笔

文章以儿童的口吻,浅显的文字,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文章虽然是从儿童的角度写,但教师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为工作而疲倦,时时把学生挂牵、夜深了,还在写教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本课中学生对老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互融的情感,不知我们班的孩子们能否体会呢?

上课了,我深情的范读了课文,让孩子们说说你的感受。李蕙芳说:我很感动。我问:为什么?李蕙芳说:老师工作很辛苦,这是老师对我们的爱。我心里暗暗高兴,还有吗?玉应罕说:我觉得很感人。老师夜深了还在工作。还有吗?半晌,没有孩子回答。我说,刚才,两位同学回答的很好。但是,在这篇课文中还有一种美好的情感。现在不能体会,等到课文学好后,你们一定能体会。

接下来,我引导孩子细读课文。第一节,我用动作表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踮”,为什么要踮脚走路感受孩子的细心。第2、3、4节我先请学生自己读通读顺,然后质疑,理解“做伴”“疲倦”“挂牵”,深入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和学生对老师的感恩。第5节,我提了一个问题,老师会做一个怎样又香又甜的梦?学生回答“老师的梦里会有一大片紫丁香。老师会梦见自己班的学生个个考100分。老师会梦见学生个个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这是我连忙反问:这些美梦会实现吗?孩子们大声回答,会的!兰林蕙的回答更让我激动。老师会梦见学生一起送一首歌给她,每个学生会送一束紫丁香给她。这时,我猛然想起教师节,那个甜蜜的早晨,我们班的孩子唱了一首歌送给我,兰林蕙还送了一束野花。我

说,谢谢你,兰林蕙,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那么,就让林老师成为课文中这个幸福的老师,那课文中的孩子会是——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孩子们开心的大叫出来。一起来读课文。于是,在孩子们认真的有感情的朗读中,我又一次被深深感动了。

最后,我再问:现在,你们体会到课前老师的提问,这种美好的感情了吗?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吗?全班学生都大声说,不是。小杰激动的说,这是一种美好的师生情,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我们班也是这样的。我满意地笑了。

本节课的成功在于我并没有违背孩子的情感发展曲线,当孩子没有象预设时

同时体会师生互融的情感时,我不急于一时,等到学完课文后,再次感受,学生回答得很棒。欣赏这句话“鸟儿已经飞过,天空了无痕迹。”虽然不能如此高明,希望能与他贴近。

第四周《难忘的一天》教学随笔

从这篇教材来说,篇幅比较长,记叙了一件我为邓小平爷爷表演电子计算机,受到了鼓舞的事情。如果按部就班地往下上,感觉平淡突不出重点。 从学生角度来说,二年级了,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理解词句、圈圈划划的能力。 所以,我决定把重点放在词句的品读。把圈圈划划能力的培养与课文的理解、朗读相结合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求划出相应的词语,学生容易划成句子或短句。分不清神态和动作。分析:前一个问题反应“词语”与“句子”概念混淆,跟原来没有专门的划过,感到比较陌生有关,从难度上看,划词语要比划句子难。 对策:课堂上板书重点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这个概念的认识。 课后抽查学生的语文书,及时纠正错误,个别指导,也告诉孩子如果划错了在同学汇报后要及时改正。 本课不足:重点句段的朗读多以齐读为主,个别读缺乏,使得虽然词句理解都比较到位了,

但是学生朗读的增量不明显。 好的地方:抓住了两个大问题:

1、为什么我的心情一开始比较紧张,后来就平静下来?

2、为什么说“我”忘不了这一天?

第五周《欢庆》随笔

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一副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感悟、朗读诗文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识字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主张发扬学生的自主。针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自主识字、文中识字、指导写字的环节。识字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自己新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可以怎样记住它”“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等等,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识字的各个环节都争取让学生来说、来发现,教师是引导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二、创设情境,融情入读

这首诗歌言简意赅,它所描写的是表现国庆的热烈场面。学生读起本文来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读成诵。然而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学生感悟不到文本的内在意义,常常是一种机械的模仿读,达不到教师的预期要求。怎样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所觉悟、有所触动呢?在设计读悟课文前四句诗句的教学时,我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悟语言,让他们自读自悟,使学生带着对阅读的理解,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还原语言的形象,感受语言的情感。如“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时:

师: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

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丰收的果实,看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河。)

师:谁再来读,你还看见了什么?

生:金黄的小麦、红红的苹果、火红的高粱„„

让生凭想象或一些课外知识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看到什么?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这样读起来才会读中有感;而且学生在读中感悟,融情入读,这样反反复复,学生自然而然对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们在感悟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了朗读的训练。

三、把握契机,捕捉课堂生成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学生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在课堂中由此产生的独特的感受既无法预设也很难预知,全凭学生的自然生成。本堂课中,学生就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在分析前四句诗时,“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读到这句时,你的眼前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大海会唱些什么歌呢?”„„这些问题一下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闸门,语言思维就如泉水喷涌而出:“我看到了丰收的果实,看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河。”“我看到了金黄的小麦、红红的苹果、火红的高粱。”“我听见大海为我们唱了一首欢乐的歌——国歌、生日歌” 孩子们为祖国母亲唱起了生日歌„„这是课堂教学的生成例子。当孩子们想说、想唱、想画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抹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我们应充当一个引导者,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第六周《我们成功了》随笔

课文《我们成功了》讲的是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北京人们如何庆祝的场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让学生回忆暑假在电视中看到的2008北京奥运会比赛情景。导入课文后,我先让学生读了最后一段。了解奥林匹克旗帜是一面怎样的旗帜,再引出这面旗帜在北京飘扬多么不容易啊!简介申奥情况,引出申奥成功。接下来的学习就容易多了。抓住北京街头、天安门广场和中华世纪坛三个地方的庆祝场面进行学习,理解重点词语:涌上、欢乐的海洋、聚集、几十万、人如海、歌如潮、尽情流淌、推向高潮。结合课件、图片分享当时人们的喜悦。

教学后我想:假如暑假我把奥运会的精彩花絮录制下来制成课件,在此时不就可以发挥其作用了吗?再借用课件进行拓展,我想这一课一定会上得更出色。

第七周《坐井观天》教学随笔

教学本文,我能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

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我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是支持和帮助者,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别要注意层次小有差异的学生,把目光注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还 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看见什么,说些什么?小鸟又会说什么?也就是进行第四次对话。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第八周《风娃娃》随笔

《风娃娃》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里的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他想为大家做好事,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他,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呢。课文结尾留给学生一个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思考后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他人有用。这篇课感觉上得很不错,师生都非常愉悦,于是我也就信手拈来,拿着课件和教案开始了今天的新授课。导入,初读学生都非常认真,但在初读时我提了个要求:请小朋友认真读课文,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会读给小朋友听。我也想像的老师一样利用这一环节引出生字词的教学,可我班的学生却“牛“的很,死活没人举手,都认为没有什么地方让它们觉得难的,于是我只好顺势说要检查读书情况了,一站起来,个个不是读错字,就是读落字,哎这就是我的学生,一群从不愿在别人面前示弱的学生。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风娃娃做好事”的部分。在课文教学中,我结合阅读教学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情感的

生成、个性的体验、生活的联系,把学语文和学做人融为一体。我一直把朗读作为训练的重点,借助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学生的表现,如在学习风娃娃帮助纤夫吹动帆船,我问学生“风娃娃们,纤夫是怎么谢你的呢?”让学生走进文本,有的学生说:风娃娃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的帮忙,到天黑我的大船可能都到不了终点;有一学生说:风娃娃太谢谢你了,如果不是你帮我,我这把老骨头可能要被压垮了„„在这一拓展环节我又看到了学生跳动的思维,让我很欣慰。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我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如:自主的步子还不够大,课堂缺乏对学生学法的总结与指导,我还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多钻研,争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第九周《酸的和甜的》随笔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而且寓意深刻,它教育孩子们不能轻信他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亲自去尝试。一节课下来,,静静回味和孩子们之间的真心交流,品味学习过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我感到了快乐,同时也有点担忧。快乐的是我看到了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担忧的是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还有许多迷茫的地方需要去摸索。现在,我结合本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感到了快乐,那么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所以,本课我力争创设愉悦可持续型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课前交流时,我们玩“你演我们猜”的游戏。接着又根据几幅图片认识了“猴子”“狐狸”“葡萄”等词语。识字中,学生认识葡萄园里的生字朋友,请出捉迷藏的词朋友,于游戏中自主识字,合作交流。在指导朗读时,学生带上头饰进行表演,他们进入了角色,在读读演演中积累语言,自悟道理。布置开放型作业时,我激趣引入:“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想给小狐狸写几句话吧!除了给狐狸写几句话外,你还想干些什么呢?”这样,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情趣,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其中。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于是,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识字和阅读教学中。

在学习“转来转去”一词时,我告诉学生“转”是一个会变魔术的多音字,表示绕圈子的时候读“zhuàn”,由此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判断出“转”在本课中的正确读音。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把难读的句子划下来,并鼓励多读几遍,把句子读准读好。这样,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得有感情。

2、在读中抓重点词句,感悟文本,领悟道理。

都说一堂好课,应当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今天这堂课,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孩子们都活了,整个课堂洋溢着热烈的氛围。孩子们能大胆地举手,大胆地说,充满着一种激情。所以我感觉到,我在这样的课堂当中感受到快乐。

再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不够完美:

1、因为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他的思维,他的表达都是各有各的特点。特别是,有些问题提出去后,孩子们应该要这样答,可是他偏偏就不这样答,这时候怎么办?我想,这时候老师是最好的办法,要学会宽容,学会引导。在这种等待当中,慢慢的引导孩子,使得在这堂课当中体现一种生成性,使孩子,由原来的说得不好到说得好,由原来的理解得不深到后来的理解得到位,那么我想,课堂上就是要体现这样的一种生成性。而我在这方面却做得很不到位。

2、在课堂上放不开,有一些地方,该放手时就该让孩子大胆的来提问,大胆的来辩论,而我总有点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感觉。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尽量的避免这样的一种约束,让自己的课堂更开放,更充满人文化的生命活力。

第十周《称赞》随笔

《称赞》是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

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这是一篇很有启迪意义的童话故事。在小獾有点泄气的时候,小刺猬称赞了他,使他有了自信;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苹果香极了,使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可见,“称赞”的效果是多么神奇啊!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学习这篇课文,让孩子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自然揭题,营造氛围。

在课伊始,我对学生每一个积极的表现都给予真诚的称赞,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如:课始,我对学生积极准备上课的状态进行了称赞(你坐得真端正!老师称赞你!)(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这样,课堂让孩子感到轻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

我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重点词句,采用自由读、同桌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使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读书中领悟到称赞带来的快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这两句话。通过抓重点词“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等指导学生朗读。老师在评价中不时地称赞和表扬学生,让学生体会称赞带来的好心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身临其境地朗读,体验人物的心情。

十一周《从现在开始》教学随笔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狮子大王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每个动物轮流当一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新首领。这篇童话故事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学生乐学,兴趣浓厚。

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中,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形成“对话”,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当学到袋鼠的命令时,让学生在原地跳一分钟,之后让学生谈一谈当时的感受。有的说“感觉头很晕”,有的说“腿发软”,还有的说“很累”。显然,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切实感受到了袋鼠的命令给小动物们带来的痛苦。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心灵对话,走入了课文情境,与动物同命运共呼吸,

急动物之所急,想动物之所想。最后有感于心、化而言之,实现了自我超越。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眼、耳、手、口等感官参与学习,理解词义。例如:在教学“议论纷纷”“叫苦连天”这两个词时,我并没有让学生以词解词,而是注重让学生先想想:听了猫头鹰的命令后你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接着让他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让学生在想、说、议中感悟到这就是“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

十二周《假如》随笔

语文的习得,最终目的是表达。记得一个外国作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诗人。是的儿童充满想象力,创造力.在上课交流的基础上,让他们也仿照作者的样子,把自己的愿望也写成一首小诗,孩子们跃跃欲试: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贫苦的山村孩子画一所漂亮的学校,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孩子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何老师画一个改作业的机器人,让老师不再那么辛苦。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穷苦的人画好多的金币,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人们画一双翅膀,在蓝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要画一艘宇宙飞船,让我们到太空去探索宇宙奥秘„„,

今天的教学我真正感受到孩子们那纯真的心灵!那丰富的想象力!

第十三周《红领巾真好》随笔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我挖掘学生生活经

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中去。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诗歌易于朗读和背诵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比如,学生集体读,个别读,自由读,分组读,以及老师和学生合作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熟悉课文内容,对理解课文和背诵课文都很有好处。在学习小诗第三小节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爱护小鸟,我出示了小鸟为树治病的图片,进而更增加学生爱护小鸟的决心,也体现红领巾爱鸟,护鸟多么值得我们学习。这环节增加了音画的功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都能很快的融入课文,融入角色,体会了小鸟的快乐和保护小鸟的重要性,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很重要。

第十四周《从现在开始》教学随笔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狮子大王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每个动物轮流当一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新首领。这篇童话故事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学生乐学,兴趣浓厚。

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中,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形成“对话”,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当学到袋鼠的命令时,让学生在原地跳一分钟,之后让学生谈一谈当时的感受。有的说“感觉头很晕”,有的说“腿发软”,还有的说“很累”。显然,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切实感受到了袋鼠的命令给小动物们带来的痛苦。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心灵对话,走入了课文情境,与动物同命运共呼吸,急动物之所急,想动物之所想。最后有感于心、化而言之,实现了自我超越。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眼、耳、手、口等感官参与学习,理解词义。例如:在教学“议论纷纷”“叫苦连天”这两个词时,我并没有让学生以词解词,而是注重让学生先想想:听了猫头鹰的命令后你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接着让他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让学生在想、说、议中感悟到这就是“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

第十五周《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随笔

这是一篇介绍太空生活的科普性文章,介绍了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怎样睡觉、喝水、

走路和洗澡。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考虑把文章的教学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和兴趣的培养上.

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发兴趣,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了蓝猫遨游太空的主题曲,以这首学生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出示几幅神州六号火箭发射时的图片将学生的思绪带入课文,带入太空生活这一主题中来。第二个环节是读准字音,初读课文。第三个环节是理解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文中提到的四件太空趣事,通过了解这四件事,让学生懂得太空中的这种特殊现象是因为失重。第四个环节是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一些太空知识,与同学交流、分享。第五个环节是知识回味,让学生口头回答两个问题,巩固新知。最后,以出示火箭模型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为实现自己的愿望努力学习。

第十六周《活化石》教学随笔

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我们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活化石一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成为人们研究的古生物的活化石。本课教学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首先,我介绍一些关于古生物的知识,让学生观赏一些古生物的化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让学生朗读,找出描写三种活化石特点的词语、句子,再说说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然后有感情地读读。学习了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以外的知识。有扩展本文的,有讲其它动植物的。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习了课内知识,还丰富了课外知识,真是一举多得。

第十七周《回声》教学随笔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非常有趣,同时回声这一现象,学生也有感受。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第5自然段,理解回声的原理,即青蛙妈妈说的一段话。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突破难点,理解回声现象。

这节课的设计,我定位于学生,以学定教。让学生通过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然后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通过读文、感悟、动画、游戏、体验等形式理解课文,突破难点。这个学期,我着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前认真地做好预习,学写批注,把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写在旁边,读后的感悟写下来;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在旁边打

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这节课的展示,已经显示了成效。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有价值的问题率较高。有的学生一下就提出了整篇课文的问题所在,如“声音的波纹是什么样的?”、“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的荡回来”是什么意思?“回声到底是怎么回事”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也说明学生用心去读文了。

课开始,我以故事的方式导入,这时学生只能笼统地说出是回声想象。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让学生通过小明妈妈的角色转换,告诉小明回声到底是怎么回事?明白其中的原理。在他们口述时,如果学生把 “石壁”一词换成“大山”,说明学生真正地了解了回声,达到了落实的目的。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还有一个遗憾,就是当学生把较为重要的两三个问题提完后,我应该再问一问,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没有了再进入下一个环节——游戏,这样处理会更好些.

第十八周《农业的变化真大》随笔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以“我”参观农业科技成就展为线索,记叙了“我”在展览馆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先进科学技术给我国农业还来的巨大变化。课文采用了连环画的编排形式,语言浅显,内容生动。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课文内容中介绍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生动形象的连环画形式,一定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使学生在了解科学技术,接受语言训练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相关内容

  • 征文比赛活动总结
  • 文学社团本学期的活动已经完全结束了,本社团的主要活动就是大型征文比赛,xx年11月16日至11月26日为征文比赛的征稿时间,期间共收征文作品82份,评出优秀作品26份,其中有6份优秀作品获奖,优秀作品将陆续发到本社团的博客上,敬请大家关注! xx年11月18日,在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一号楼一楼阶梯教室举 ...

  • 语文教学常规工作总结工作回放
  • 四月份语文学科工作回放: 1. 4月13、14日,高年级语文教师上阅读教学研讨课。连老师上《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妙兰老师执教《生命生命》 ,进和老师的《桥》、韩老师的《永生的眼睛》、晓茹老师的《凡卡》、合笑老师执教《全神贯注》……林淑如主任为分 别为这些老师的课堂作了诊断与评价,并为老师们指明了 ...

  • 隔窗相望阅读短文答案
  • 篇一:隔窗相望阅读短文答案 篇二:隔窗相望阅读短文答案 现代文阅读(15分)隔窗相望贺点松一棵梧桐树的阴影下,蹲着一个黑瘦的中年汉子.他上穿一件皱巴巴的衬衫,下穿一件脏兮兮的黑裤子,脚上一双"踢死牛"布鞋,没穿袜子.他不断地取下脖子上的短毛巾揩额上.颊上大颗大颗的汗珠.他的脚旁放 ...

  • 新教育核心理念
  • 新教育核心理念 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其"幸福"二字是依照马斯洛人本心理学理论提出的,指成长中的儿童需要在人的多个层面的"幸福--需要满足"中获得一种平衡.在"幸福"后面加上"完整"二字,主要指的是教育要促进受教育者 ...

  • 一年级语文教研随笔
  • 语文教研随笔 潘亚坤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本周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分别讲了教研课,从中我收获很多. 一.激发学生兴趣, ...

  •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随笔
  •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随笔 我是第二次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记得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情景,每天手忙脚乱没头绪.起早摸黑很辛苦,反而效果一般,经过几年锻炼和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不断的努力,比起以前,现在带的一(1)班,自己感觉会轻松许多,回首与这一班的孩子相处的两个多月来,侵注了我的心血,其中 ...

  • 日记随笔式作文写作训练之内容研究阶段报告
  • <日记随笔式作文写作训练之内容研究>课题 阶段性研究报告 本课题自2012年12月份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积极筹备开题以及课题的研究.实践工作.一年来,在教研室领导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成员齐心合力,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 现在,将我校申报的<日记随笔式作文写作训练 ...

  • 三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 三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柴兆桂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从低年级迈向中年级的第一个阶段,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语文的学习,而如果需要得到提高,也必须由语文老师加以引导, 通过对三年级语文一学期来的教学,我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 ...

  • 培训感想九年级杨孝枝
  • <随笔化写作>培训有感 语文组 杨孝枝 今天,听成浩教授为我们做<随笔化写作>的专业培训.感受颇深. 教了几十年的语文了,作文也写了几十年了,一直以来,我都是认为学生没有写作的基础,没有写作的灵感.我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文章里面没有一句真话,没有一句实话,满篇瞎编乱 ...

  •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好作文
  • 浅谈对低年级学生写话的指导 耀华小学 石艳秋 低年级学生的小作文包括看图说话.写话.编写儿歌.童话.写日记等等.其训练目的是为了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进入更高年级的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低年级的作文训练是写好作文的起步阶段,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极大.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