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培养,反而会助长“猜答案”等马虎应付的风气.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选择题是最易草草应付的题型.第三,选择题都有几个“不入选”的错项,但常有这种情况,学生之所以不选某个选项是因为他心目中另有一个也许错得更离谱的解释(俗话说,真理只有一条,歪理却有种种),老师的一个“ ”号使他认为自己的离谱解释可能是对的,因此遗患无穷.我曾要求学生做必修课本第一册后的选择题时写出判断依据,结果之离奇,令人瞠目结舌.第四,选择题方便老师批阅,因此有可能布置更多的题目,但这一来,或者学生负担太重(如果老老实实认真去推理答案的话),或者学生只好草草应付.因此我以为,如果说选择题这种题型作为高考题尚有一二可取之处的话(也是以牺牲区分度为代价换来的),作为平日作业则绝对是弊多利少.
与选择题泛滥相伴生的就是“思考题失踪”(因为高考不考).我认为这也是十分可惜的.思考题的独特优越性是其它题型所无法取代的.我至今清晰记得进修学习时所用的如李椿等编的《热学》、赵凯华先生等编的《电磁学》、《光学》中大量的思考题,给我的学习帮了多大的忙啊!我从中受益匪浅,并将永生难忘!
高考题每题一问(至多两问),但平日作业题却可以就某一问题多方位发问,或改变条件发问,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高考题对解题所用规律从不暗示,但平日作业有一些却可以指定方法.例如,学过动能、动量后,可以要求学生对“牛顿定律”一章中的习题用新法重解(大学教材中,这种方法比比皆是,想必大家记忆犹新.)也可以要求对一个题目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解法,例如用隔离法和整体法、逐段法和全过程法……等.只要认识到做作业是学习过程的一环,就不必害怕提示方法有“泄露天机”之嫌.
四、难度方面也应有所不同
高一、高二新课的题目难度不宜过高,这几年,新题迭出,题海几成“汪洋”.其中当然不乏闪光的珠贝,●科技文摘●但也充斥着混珠的鱼目,甚至是泛起的泥沙.偏爱“新题”者也许忘了,每年的学生都是新的,被你已“嚼得无味”了的“陈题”,对这些新生可是“初次见面”.那些看似“老套”的基本训练题是永不会过时的!此外,即使是那些令人拍案叫好的“精品”题,也不是都可以马上拿来给新生做,或者硬做却不见得会有什么好结果.正如同初生的婴儿经不起“人参鹿茸”之类的“大补”一样,新生更需要一些“乳汁”般的营养,即适合于初学者的系列化、程序化的基本题、典型题.总之,我们应该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平日作业不能过于强调“跟高考接轨”(即高考有什么题型,平日作业也就只有什么题型),不能把每次作业都等价于一次小型的“模拟考试”.正如尽管足球比赛胜负只看进球,但运动员不能每天只踢热身赛、模拟赛,不能只练射门,还要进行传接球、带球跑等基本训练,还要进行耐力跑等素质训练.当然,在高三复习阶段,是应该而且也必须有一些模拟高考的训练,这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即使在高一、高二阶段,也完全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熟悉考试形式的题目;我的意思只是想说,在新课阶段,不可以只做那种针对、模仿考试形式的题,只做那些要求很高、很繁难的题目,而忽略了基础知识及基本训练题,冷落了那种一题多问(多角度发问)、一题多变(变化条件)的程序题,失踪了问答题、作图题等对培养各种能力有用的多种题型.学生平日也有许多不同于考试的基本任务要完成.上面从几个方面谈了作业题与考试题的不同.找出不同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该怎么做.勿庸讳言,经过十多年的“造题”运动,现在题海已十分浩瀚,其中就难度来论,很多是难于或大大繁于高考的.如果要求学生一方面认真地做好基本题,同时仍然要对付这些繁难题,则减轻负担断无可能.因此,教师必须选出哪些适合作业、哪些适合考试,在给学生教学中区别使用.这样对各类题目加以甄别考察,一定会对“减轻负担、提高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家和地区的学者出席了讨论会.
30多位科学家和青年学者宣读了论文,内容包括“太阳活动与人类安危”、“太阳活动,γ射线暴和地球气候变化”、“日食的射电观测与研究”、“太阳质子耀斑爆发与长江下游洪涝灾害预报”、“空间太阳天文研究”等课题.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振韬在论文中指出,太阳活动与世界粮食生产、水资源、能源密切相关.以水资源为例,太阳活动对地球降水量的调节量达40%以上,由于日益严重缺水,到2000年人类饮用水中将有25%是再生水,到2010年,现有的地面河水将被用完.为此,人类必须及早找出对策.
摘自《科技日报》97.3.10 文/叶彩星 刘传书中外科学家汇集漠河共同呼吁:关注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由中科院组织的太阳与人类环境国际科学讨论会在中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城举行.与会科学家们一致呼吁:进一步加强对太阳活动及对人类环境影响的观测与研究,密切关注地球变化,揭示与太阳活动的相关规律,为人类的长远生存与发展造福.何泽彗、王大珩、叶叔华等中科院院士和国内几十名科学家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台湾、香港等国
力的培养,反而会助长“猜答案”等马虎应付的风气.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选择题是最易草草应付的题型.第三,选择题都有几个“不入选”的错项,但常有这种情况,学生之所以不选某个选项是因为他心目中另有一个也许错得更离谱的解释(俗话说,真理只有一条,歪理却有种种),老师的一个“ ”号使他认为自己的离谱解释可能是对的,因此遗患无穷.我曾要求学生做必修课本第一册后的选择题时写出判断依据,结果之离奇,令人瞠目结舌.第四,选择题方便老师批阅,因此有可能布置更多的题目,但这一来,或者学生负担太重(如果老老实实认真去推理答案的话),或者学生只好草草应付.因此我以为,如果说选择题这种题型作为高考题尚有一二可取之处的话(也是以牺牲区分度为代价换来的),作为平日作业则绝对是弊多利少.
与选择题泛滥相伴生的就是“思考题失踪”(因为高考不考).我认为这也是十分可惜的.思考题的独特优越性是其它题型所无法取代的.我至今清晰记得进修学习时所用的如李椿等编的《热学》、赵凯华先生等编的《电磁学》、《光学》中大量的思考题,给我的学习帮了多大的忙啊!我从中受益匪浅,并将永生难忘!
高考题每题一问(至多两问),但平日作业题却可以就某一问题多方位发问,或改变条件发问,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高考题对解题所用规律从不暗示,但平日作业有一些却可以指定方法.例如,学过动能、动量后,可以要求学生对“牛顿定律”一章中的习题用新法重解(大学教材中,这种方法比比皆是,想必大家记忆犹新.)也可以要求对一个题目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解法,例如用隔离法和整体法、逐段法和全过程法……等.只要认识到做作业是学习过程的一环,就不必害怕提示方法有“泄露天机”之嫌.
四、难度方面也应有所不同
高一、高二新课的题目难度不宜过高,这几年,新题迭出,题海几成“汪洋”.其中当然不乏闪光的珠贝,●科技文摘●但也充斥着混珠的鱼目,甚至是泛起的泥沙.偏爱“新题”者也许忘了,每年的学生都是新的,被你已“嚼得无味”了的“陈题”,对这些新生可是“初次见面”.那些看似“老套”的基本训练题是永不会过时的!此外,即使是那些令人拍案叫好的“精品”题,也不是都可以马上拿来给新生做,或者硬做却不见得会有什么好结果.正如同初生的婴儿经不起“人参鹿茸”之类的“大补”一样,新生更需要一些“乳汁”般的营养,即适合于初学者的系列化、程序化的基本题、典型题.总之,我们应该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平日作业不能过于强调“跟高考接轨”(即高考有什么题型,平日作业也就只有什么题型),不能把每次作业都等价于一次小型的“模拟考试”.正如尽管足球比赛胜负只看进球,但运动员不能每天只踢热身赛、模拟赛,不能只练射门,还要进行传接球、带球跑等基本训练,还要进行耐力跑等素质训练.当然,在高三复习阶段,是应该而且也必须有一些模拟高考的训练,这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即使在高一、高二阶段,也完全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熟悉考试形式的题目;我的意思只是想说,在新课阶段,不可以只做那种针对、模仿考试形式的题,只做那些要求很高、很繁难的题目,而忽略了基础知识及基本训练题,冷落了那种一题多问(多角度发问)、一题多变(变化条件)的程序题,失踪了问答题、作图题等对培养各种能力有用的多种题型.学生平日也有许多不同于考试的基本任务要完成.上面从几个方面谈了作业题与考试题的不同.找出不同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该怎么做.勿庸讳言,经过十多年的“造题”运动,现在题海已十分浩瀚,其中就难度来论,很多是难于或大大繁于高考的.如果要求学生一方面认真地做好基本题,同时仍然要对付这些繁难题,则减轻负担断无可能.因此,教师必须选出哪些适合作业、哪些适合考试,在给学生教学中区别使用.这样对各类题目加以甄别考察,一定会对“减轻负担、提高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家和地区的学者出席了讨论会.
30多位科学家和青年学者宣读了论文,内容包括“太阳活动与人类安危”、“太阳活动,γ射线暴和地球气候变化”、“日食的射电观测与研究”、“太阳质子耀斑爆发与长江下游洪涝灾害预报”、“空间太阳天文研究”等课题.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振韬在论文中指出,太阳活动与世界粮食生产、水资源、能源密切相关.以水资源为例,太阳活动对地球降水量的调节量达40%以上,由于日益严重缺水,到2000年人类饮用水中将有25%是再生水,到2010年,现有的地面河水将被用完.为此,人类必须及早找出对策.
摘自《科技日报》97.3.10 文/叶彩星 刘传书中外科学家汇集漠河共同呼吁:关注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由中科院组织的太阳与人类环境国际科学讨论会在中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城举行.与会科学家们一致呼吁:进一步加强对太阳活动及对人类环境影响的观测与研究,密切关注地球变化,揭示与太阳活动的相关规律,为人类的长远生存与发展造福.何泽彗、王大珩、叶叔华等中科院院士和国内几十名科学家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台湾、香港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