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会网络科普知识传播模式

  摘要 全国学会作为学术团体,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位,是科普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全国学会网站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可以成为科普知识的传播源,并具有传播内容目标性强等优势。全国学会网站科普内容应在内容取胜,夯实科普传播内涵;借势造势,创新科普传播形式;加强开放,扩展科普传播外延;加强资源建设,搭建科普共建共享平台,满足不同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   关键词 科普知识传播;全国学会;优势;优化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5-0001-02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走向新的文明。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人。这一惊人的发展速度,让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法小视。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媒介进行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成为多方关注的热点问题。   政府部门和学术共同体举办的科普网站不仅是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通道,而且成为网络科普的重要平台。以美国为例,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航空航天局等政府及科研机构开办的科普网站早已成为网络科普的重要基地。   我国的全国学会作为学术团体,不仅承担着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而且在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位,是科普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学会纷纷建立了本学会的网站,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为例,中国科协所属208家学会已全部建立了本学会网站。学会网站逐渐成为学会与会员、学会和公众之间交流的平台,并在学会的日常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站作为学会对外沟通交流的窗口,其科普传播功能也日益被学会重视。   1 学会在网络科普知识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1 传播主体即为传播源   科技活动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参与,科技知识到科普知识的转化也离不开科技人员的解读,科技工作者往往会成为科普知识传播的源头。全国学会是从事某一学科学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聚集着本学科、本专业大量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这些科技工作者掌握的本学科最前沿的科技信息。科技信息直接传播给大众会增加他们理解的难度,若经过专家的解读,把科技知识转化为科普知识,再经由大众传播渠道传达到受众,受众就能获取并掌握这一知识,从而达到科普的目的。   1.2 传播内容目标性强   全国学会网站传播的科普知识内容界限明确,科普内容仅限于本学科、本专业相关的知识。随着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学会可以调动本学科的专家、学者,针对社会热点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科普,传播目标明确,传播内容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受众既可以直接获取准确、详实的科普知识,又可以避免其它无关知识点的干扰,科普效果事半功倍。   2 学会网络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存在的不足   网站虽然已成为学会进行科普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其作用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   1)网站科普内容更新速度缓慢,不能紧跟社会热点,错失对受众科普的最佳时期   以中国科协所属208家全国学会网站内容为例,学会网站内容主要以学会通知、学术交流活动报道为主,其中通知内容占学会网站内容40%以上的有156家,占总数的75%,网站内容做到每日更新的有2家为,占总数的0.96%,每月更新的有40家,占总数的19%。其中科普内容能够做到及时更新的几乎为零。   进入2012年末以来,有关“世界末日”的谣言在互联网上沉渣泛起。随着12月21日的临近,关于“世界末日”的谣言愈演愈烈。在西方社会各大论坛关于玛雅人末日预言的讨论此起彼伏,越来越严重,同时一群惟恐天下不乱的人散步一些谣言,很多人开始内心忧虑。   如何从科学上正确解读、击碎谣言?只有几位有正义感的中国学者以个人身份面对面对媒体,批驳谣言。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卞毓麟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2012世界末日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刘昌才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民对“世界末日”的说法可以一笑置之。   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网站内容特别是科普内容, 能在一周内围绕突发性公共事件反映的问题进行科普的几乎为零,甚至事件发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仍见不到相关学会网站发出声音,往往错失了科普的最佳时机。   2)网站科普内容不能突出学会特色,科技人物关注度不高   学会举办的大型科普活的宣传在网站上仅有只言片语,没有对该项活动包涵的科普知识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以中国航空学会的重点活动“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为例,学会网站对该项活动只做了简要的介绍,并没有对“无人飞行器”等相关的知识进行进一步详实的介绍,受众读完后对“无人飞行器”仍知之甚少。   学会网站对科技人物的宣传偏少,不能树立本学科、本学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能形成宣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舆论氛围。学会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技人物的宣传报道应成为学会网站内容的重要部分。目前,学会网站中报道科技人物的仅有中国力学学会等4家,所占的比重极低,拓展的空间很大。   3 优化学会网络科普空间,创新传播形式   3.1内容取胜,夯实科普传播内涵   科普的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其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网络科普要做到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就必须注重科普内容,以内容取胜,丰富科普内容,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达到科技为内容,以人为主角的科普目的。   以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内容为例,学会网站的科普知识不拘泥于中医知识的说教,而是不断扩展科普传播内容,结合中药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和发挥教育、科研资源的科普功能,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在开展科普活动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可以共享的科普资源。   如中药“地黄”的科普知识介绍,在《滋阴养血话地黄》中,文章首先以典故的形式介绍了中药“地黄”名字的由来: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年突发瘟疫流行,无数老百姓因感染瘟疫而死亡,当地的县太爷来到神农山药王庙祈求神灵护佑,拜完后在供桌上发现了一个块状的草药根。因其呈黄色,药人将其称为地皇,即所谓皇天赐药。后来药人告诉县太爷在神农山北草洼有很多这种药,县太爷告诉大家上山去采挖治病,解救了当地的百姓。瘟疫过后,百姓们把它引种到自家农田里,因为它的颜色发黄,人们就叫成了地黄。接着科普了“地黄”的特征及功能:地黄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地黄的根,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以河南怀庆产者为上品,是四大怀药之一。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生用或干燥用。其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热病见舌绛烦渴,或热病伤阴见骨蒸劳热、内热消渴,或吐血、衄血等。《神农本草经》称其“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随后文章介绍的“地黄”的食用方式。整篇文章融药材、药理及养生保健知识于一体,极大地传播了中医药知识。   3.2借势造势,创新科普传播形式   科普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进行的一项社会教育。以时代为背景,科普就应紧跟时代发展,以社会大背景中的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科普传播。   2011年正值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前身国际化学会联盟(IACS)成立100周年,也适逢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中国化学会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在其网站开设了“国家化学年在中国”专题,专题列举了国家化学大事记和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并对化学界两位知名科学家诺贝尔和居里夫人的事迹进行了介绍。同时,网站还推陈出新,详细地对与化学学科相关的知识进行了科普。通过这一系列的科普,公众对化学学科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   结合社会背景,特别是利用社会大事件进行科普知识传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凝聚着本学科优秀的科技人才,并掌握着本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社会热点事件发生以后,学会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通过网络窗口进行解读这本身就是极好的科普过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传播形式,进行更深层面的科普,增强公众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度。   3.3加强开放,扩展科普传播外延   某些学会每年会定期举办面向广大青少年的科普活动,活动多以夏令营的方式举办。活动的举办既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又让他们接受了科普教育。科普活动的结束不应是科普传播活动的结束,学会应该通过网站把活动的科学知识传播出去,让没能参加夏令营活动的更大范围的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   2009年12月1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为全国青少年研制一颗科普卫星――希望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宇航学会在学会上开设了“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科普专题,围绕小卫星研制、发射和使用不同阶段的知识向全国的青少年航天爱好者进行科普。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学会网站可以利用微博直播、即时通信、网上直播、虚拟博物馆等形式,扩展科普活动外延,增强网络科普活动的互动性和公众的参与度,扩大网络科普的社会影响。   4)加强资源建设,搭建科普共建共享平台   2012年4月15日上午,第十八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北京启动,这次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联合主办。   中国抗癌协会以“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联合了中国科协网、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网站,内蒙古抗癌协会、湖北省抗癌协会、辽宁省抗癌协会等10多家省级抗癌协会,以及航空总医院等医疗单位,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形式多样的癌症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这次大型科普宣传和网络科普公益活动,搭建了传播科学理念、普及抗癌知识、提升公众防癌意识的防癌抗癌科普平台。   学会网站在建设中,应重视网络科普资源建设,搭建合作平台,比如与兄弟学会网站联合征集优秀科普文章、优秀栏目,进行整合后,实现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学会网站还可以开展网络科普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以繁荣网络科普创作,还可以把优秀网络科普资源通过光盘等形式送到农村、学校、社区、企业,满足不同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汤书昆.科技传播与当代社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98-99.   [2]李浩鸣、陶贤都.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5-217.   [3]文小森.浅谈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   [4]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5]陈玲.从食品健康传播看电视媒介的影响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1(6).   [6]张群.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7]刘祥平.从“躲猫猫”事件谈对网络舆论的引导[J].新闻知识,2009(5).   [8]中国科协网.www.cast.org.cn.

  摘要 全国学会作为学术团体,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位,是科普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全国学会网站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可以成为科普知识的传播源,并具有传播内容目标性强等优势。全国学会网站科普内容应在内容取胜,夯实科普传播内涵;借势造势,创新科普传播形式;加强开放,扩展科普传播外延;加强资源建设,搭建科普共建共享平台,满足不同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   关键词 科普知识传播;全国学会;优势;优化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5-0001-02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走向新的文明。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人。这一惊人的发展速度,让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法小视。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媒介进行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成为多方关注的热点问题。   政府部门和学术共同体举办的科普网站不仅是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通道,而且成为网络科普的重要平台。以美国为例,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航空航天局等政府及科研机构开办的科普网站早已成为网络科普的重要基地。   我国的全国学会作为学术团体,不仅承担着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而且在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位,是科普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学会纷纷建立了本学会的网站,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为例,中国科协所属208家学会已全部建立了本学会网站。学会网站逐渐成为学会与会员、学会和公众之间交流的平台,并在学会的日常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站作为学会对外沟通交流的窗口,其科普传播功能也日益被学会重视。   1 学会在网络科普知识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1 传播主体即为传播源   科技活动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参与,科技知识到科普知识的转化也离不开科技人员的解读,科技工作者往往会成为科普知识传播的源头。全国学会是从事某一学科学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聚集着本学科、本专业大量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这些科技工作者掌握的本学科最前沿的科技信息。科技信息直接传播给大众会增加他们理解的难度,若经过专家的解读,把科技知识转化为科普知识,再经由大众传播渠道传达到受众,受众就能获取并掌握这一知识,从而达到科普的目的。   1.2 传播内容目标性强   全国学会网站传播的科普知识内容界限明确,科普内容仅限于本学科、本专业相关的知识。随着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学会可以调动本学科的专家、学者,针对社会热点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科普,传播目标明确,传播内容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受众既可以直接获取准确、详实的科普知识,又可以避免其它无关知识点的干扰,科普效果事半功倍。   2 学会网络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存在的不足   网站虽然已成为学会进行科普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其作用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   1)网站科普内容更新速度缓慢,不能紧跟社会热点,错失对受众科普的最佳时期   以中国科协所属208家全国学会网站内容为例,学会网站内容主要以学会通知、学术交流活动报道为主,其中通知内容占学会网站内容40%以上的有156家,占总数的75%,网站内容做到每日更新的有2家为,占总数的0.96%,每月更新的有40家,占总数的19%。其中科普内容能够做到及时更新的几乎为零。   进入2012年末以来,有关“世界末日”的谣言在互联网上沉渣泛起。随着12月21日的临近,关于“世界末日”的谣言愈演愈烈。在西方社会各大论坛关于玛雅人末日预言的讨论此起彼伏,越来越严重,同时一群惟恐天下不乱的人散步一些谣言,很多人开始内心忧虑。   如何从科学上正确解读、击碎谣言?只有几位有正义感的中国学者以个人身份面对面对媒体,批驳谣言。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卞毓麟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2012世界末日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刘昌才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民对“世界末日”的说法可以一笑置之。   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网站内容特别是科普内容, 能在一周内围绕突发性公共事件反映的问题进行科普的几乎为零,甚至事件发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仍见不到相关学会网站发出声音,往往错失了科普的最佳时机。   2)网站科普内容不能突出学会特色,科技人物关注度不高   学会举办的大型科普活的宣传在网站上仅有只言片语,没有对该项活动包涵的科普知识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以中国航空学会的重点活动“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为例,学会网站对该项活动只做了简要的介绍,并没有对“无人飞行器”等相关的知识进行进一步详实的介绍,受众读完后对“无人飞行器”仍知之甚少。   学会网站对科技人物的宣传偏少,不能树立本学科、本学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能形成宣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舆论氛围。学会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技人物的宣传报道应成为学会网站内容的重要部分。目前,学会网站中报道科技人物的仅有中国力学学会等4家,所占的比重极低,拓展的空间很大。   3 优化学会网络科普空间,创新传播形式   3.1内容取胜,夯实科普传播内涵   科普的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其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网络科普要做到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就必须注重科普内容,以内容取胜,丰富科普内容,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达到科技为内容,以人为主角的科普目的。   以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内容为例,学会网站的科普知识不拘泥于中医知识的说教,而是不断扩展科普传播内容,结合中药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和发挥教育、科研资源的科普功能,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在开展科普活动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可以共享的科普资源。   如中药“地黄”的科普知识介绍,在《滋阴养血话地黄》中,文章首先以典故的形式介绍了中药“地黄”名字的由来: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年突发瘟疫流行,无数老百姓因感染瘟疫而死亡,当地的县太爷来到神农山药王庙祈求神灵护佑,拜完后在供桌上发现了一个块状的草药根。因其呈黄色,药人将其称为地皇,即所谓皇天赐药。后来药人告诉县太爷在神农山北草洼有很多这种药,县太爷告诉大家上山去采挖治病,解救了当地的百姓。瘟疫过后,百姓们把它引种到自家农田里,因为它的颜色发黄,人们就叫成了地黄。接着科普了“地黄”的特征及功能:地黄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地黄的根,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以河南怀庆产者为上品,是四大怀药之一。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生用或干燥用。其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热病见舌绛烦渴,或热病伤阴见骨蒸劳热、内热消渴,或吐血、衄血等。《神农本草经》称其“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随后文章介绍的“地黄”的食用方式。整篇文章融药材、药理及养生保健知识于一体,极大地传播了中医药知识。   3.2借势造势,创新科普传播形式   科普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进行的一项社会教育。以时代为背景,科普就应紧跟时代发展,以社会大背景中的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科普传播。   2011年正值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前身国际化学会联盟(IACS)成立100周年,也适逢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中国化学会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在其网站开设了“国家化学年在中国”专题,专题列举了国家化学大事记和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并对化学界两位知名科学家诺贝尔和居里夫人的事迹进行了介绍。同时,网站还推陈出新,详细地对与化学学科相关的知识进行了科普。通过这一系列的科普,公众对化学学科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   结合社会背景,特别是利用社会大事件进行科普知识传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凝聚着本学科优秀的科技人才,并掌握着本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社会热点事件发生以后,学会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通过网络窗口进行解读这本身就是极好的科普过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传播形式,进行更深层面的科普,增强公众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度。   3.3加强开放,扩展科普传播外延   某些学会每年会定期举办面向广大青少年的科普活动,活动多以夏令营的方式举办。活动的举办既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又让他们接受了科普教育。科普活动的结束不应是科普传播活动的结束,学会应该通过网站把活动的科学知识传播出去,让没能参加夏令营活动的更大范围的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   2009年12月1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为全国青少年研制一颗科普卫星――希望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宇航学会在学会上开设了“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科普专题,围绕小卫星研制、发射和使用不同阶段的知识向全国的青少年航天爱好者进行科普。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学会网站可以利用微博直播、即时通信、网上直播、虚拟博物馆等形式,扩展科普活动外延,增强网络科普活动的互动性和公众的参与度,扩大网络科普的社会影响。   4)加强资源建设,搭建科普共建共享平台   2012年4月15日上午,第十八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北京启动,这次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联合主办。   中国抗癌协会以“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联合了中国科协网、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网站,内蒙古抗癌协会、湖北省抗癌协会、辽宁省抗癌协会等10多家省级抗癌协会,以及航空总医院等医疗单位,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形式多样的癌症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这次大型科普宣传和网络科普公益活动,搭建了传播科学理念、普及抗癌知识、提升公众防癌意识的防癌抗癌科普平台。   学会网站在建设中,应重视网络科普资源建设,搭建合作平台,比如与兄弟学会网站联合征集优秀科普文章、优秀栏目,进行整合后,实现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学会网站还可以开展网络科普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以繁荣网络科普创作,还可以把优秀网络科普资源通过光盘等形式送到农村、学校、社区、企业,满足不同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汤书昆.科技传播与当代社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98-99.   [2]李浩鸣、陶贤都.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5-217.   [3]文小森.浅谈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   [4]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5]陈玲.从食品健康传播看电视媒介的影响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1(6).   [6]张群.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7]刘祥平.从“躲猫猫”事件谈对网络舆论的引导[J].新闻知识,2009(5).   [8]中国科协网.www.cast.org.cn.


相关内容

  • 2016-2020科普发展规划
  • <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科协发普字[2016]20号 一.背景和形势 "十二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科协组织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推进建立共建机制,充分发挥综合 ...

  •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作者:孙金鹏 来源:<科技传播>2014年第10期 摘 要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这项内容于1978年创立了<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本刊是由黑龙江测绘局主管.黑龙江省测绘学会主办.这是全国省级第一个测绘期刊,现如今发展起了精美了期刊,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读者 ...

  •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 摘 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信息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需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了避免陷入误区,在创新过程中应注意坚持正确原则.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高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2-0 ...

  • 远程教育例文
  •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提前考试大作业 学习中心:江大网院 课程名称:远程教育导论 题目:1)试作传统校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比较. 2)学生就所在地区的网络教育开展情况.学生选择网络教育以及江南大学 网络教育的实际,畅谈自己的体会与想法. 专业:xxxxxxxx 批次.层次:201203.专升本 学 ...

  • 武大新闻院介绍
  • 学院简介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教育始于1983年的新闻系,2000年12月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 学院现设新闻学.广播电视.广告学.网络传播四个系:6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设计方向: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六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 ...

  •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
  •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 董广安,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青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报纸系统新闻奖评委.河南省报纸质量综合测评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四届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炎黄文 ...

  • 农产品网络销售案例
  • 前言 ----从提篮叫卖到网络交易 长期以来,农产品尤其是农副产品种植.销售等环节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存在市场供需关系失衡,不能有效降低和规避市场风险等问题.农产品"卖难",曾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 网络时代的到来,正挑战着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方式.由此农民面对的已不只是黄土和农具,键 ...

  • 6专题.净化网络环境 关注健康成长
  • 2014年云南省中考思想政治时事热点分析专题汇编 专题六.净化网络环境 关注健康成长 [重要热点背景] 1.坚守网络"七条底线" 争做健康向上网民.2013年8月15日中国互联网大会闭幕.会议就承担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共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 ...

  • 传播学就业分析
  • 传播学的发展趋势.学科教育与就业问题 阮志孝 2005年07月14日14:10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在我国大陆兴起的时间并不长,直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独立,还是一个二级学科.没有独立,说明它还稚嫩,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然而,最不凑巧的是,在它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