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
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周颖华
摘
当前教师职前培养存在很多要:
遍存在着重学术轻师范的现象,不重视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教学方式和手段滞后,不能满足教育改革需要。几十年不变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导致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往往是为获学分而学,穷于应付,出现“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现象。
教师入职制度不完善,重学历而进入师范院校学习的学轻资格认证。
生到最后只要达到学位要求的学分,就可以申请教师资格证书,而不需要其他任何专业考核、资格认证。
二、教师职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师院校发展方向及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办学条件的支持力度不强,一些高师院校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师资和合格的硬件条件。
(三)教师现代教育观念淡薄
问题,如师范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从教热情,职前培养课程体系不合理,教育实践模式单一,教师教学方式和手段滞后等。为此,高师院校必须明确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合格师资的办学目标,丰富教育课程门类,增加实习实践课程比例,建立多元的教育实习模式,国家也要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证体系,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职前培养;高等师范院校;培关键词:养目标;课程体系
大多数教师缺少中小学教学经历,加之基础教育正进行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功能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而教师对此知之甚少,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中小学基础教育严重脱节,学生从教后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四)教师专业的发展标准尚未建立
一、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师范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缺乏学习动力和从教热情。一些师范生填报志愿时选择师范院校是根据高考分数确定的,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这种心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存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分为四部分: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在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中,这四类课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普通教育课程门类少,缺乏人文性和综合性,内容陈旧,空洞乏味。学科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比重过大。教育专业课程比重过低,门类单一,内容过于传统,课时少,教学方式单一。教育实践课程时间短,形式单一。在整个实践教学中仅有教育见习和实习两个环节,平时几乎没有机会进行实践活动。从而造成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从教能力不强。
教师专业性不明显。高师院校普
随着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现行的教师资格证书制不同学科的教度无法衡量不同层次、
师专业发展水平,使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充斥着随意性,群体的专业发展加之高也会产生许多冲突与不协调。师院校职前培养与基础教育脱节,重学术、轻师范,因此导致了教师职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和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培养质量偏低。
三、教师职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师教育的开放化,我国传统封闭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已经被打破,师范教育的层次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给高师院校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此高师院校无论是教学指导思想,还是教学过程、教学模式,都一味地向综合性大学靠拢,导致高师课程设置和结构不合理,教育类课程比重偏低,忽视师范生教育能力和技能培养,同时也弱化了师范生的师德教育。
(二)国家对教师教育的政策倾斜不够
高师院校必须明确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合格师资的办学目标。师范院校要培养出具有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扩展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反思型教师,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活动观:从培养学科专门教师向培养专业化教师转变;从单一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主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对师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对师范生的各种优惠待遇和毕业分配政策被取消,再加上教师待遇不理想,因此失去了大批优秀生源,影响了师资教育质量。另外,国家对高师
62
2008.35
师资建设
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知识、
的质量观转变;从单向作用的静态教学活动观向师生互动的动态发展观转变。
(二)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教构建由微格教学、教学观摩、育教学实习组成的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分散延长教育实习周期,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教学锻炼,解决传统师范教育实习期短,学生实际教学能力无法提高的问题。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目前我国教师职前培养并没有形成严格的毕业标准,只要修完课程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前教师的培养质量,建议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对师资建设的实际需要,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标准,建立完善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同时,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即对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进行评鉴,确认其是否符合一定的教师教育品质标准。参考文献:
[1]章幸辛,章仕昌.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师职前教育面临的挑战[J].教育2008. 探索,
[2]张有德,江小惠. 关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过渡的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冯茁. 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理[3]曲铁华,
念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5(1).[4]谭兆敏,段作章. 国外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0).
收稿日期:2008-11-19
周颖华(1968-作者简介:
1. 增加教育课程门类
在美国,教育课程比例占到总课时的33%,在日本占到17%。借鉴外国经验,这类课程所占比例还应有所增加,而且除增设教育基础课程以外,还可以开设一些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另外,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积极训练,从而形成先进系统的、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
2. 整合专业基础课程与教育课程加强专业基础课程与教育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设置综合性的教师教育课程,使学科课程之间有机渗透,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间的整合。
3. 增加教育实践课程比例高师院校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实践在整体课程中的比重,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另一方面要提高实习质量,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有机融合。
4. 建立多元的教育实习模式
通过专业显性课程和校园隐性课程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教育专业知识和对教育实践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不断稳固专业知识。如在学生入校后,可邀请中小学教师进行讲座或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观摩,在活动中逐渐加强自身的职业意识。
(四)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具有崇高的师德,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创新精神和指导教学改革的能其次,加大引进人才的政策力度,力。
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水平,建立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教鼓励教师采取多种教师梯队。第三,
学方法进行教学,把自己进行科研工作的经验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融合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科研体验,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
(五)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证体系,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 ,女,吉林梨
树人,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研究员(130022)
清晰;回答(上接第59页)表达充分、问题准确、得体。
第二阶段
题,5分钟准备。
评价标准:语言正确、清晰、自然;观点明确,表达充分;回答问题准得体。确、
第四阶段
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任务。参考文献:
[1]吴思. 英语口语教学中话题的选择[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4).
收稿日期:2008-11-03
郭晓琴(1969-作者简介:
)女,陕西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066001)刘红刚、王(066001)
晶,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考查时间:第二学期末
内容及方法:无准备模拟交际,以2人或3~4人为一组,学生抽签选定话题,5分钟准备;描述某人、某地或某事,接着回答教师问题。
评价标准:同上。
第三阶段
考查时间:第四学期末
内容及方法:即兴演讲5分钟;5分钟准备。抽签选定题目,
评价标准:语言正确,语音清晰、流畅;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表达逻辑性较强;仪表端庄自然。
综上所述,口语评价遵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阶段侧重的原则,基本
考查时间:第三学期末
内容及方法:对常见事物或现象发表评论或看法;学生抽签选定话
2008.35
63
职业技术教育
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周颖华
摘
当前教师职前培养存在很多要:
遍存在着重学术轻师范的现象,不重视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教学方式和手段滞后,不能满足教育改革需要。几十年不变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导致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往往是为获学分而学,穷于应付,出现“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现象。
教师入职制度不完善,重学历而进入师范院校学习的学轻资格认证。
生到最后只要达到学位要求的学分,就可以申请教师资格证书,而不需要其他任何专业考核、资格认证。
二、教师职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师院校发展方向及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办学条件的支持力度不强,一些高师院校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师资和合格的硬件条件。
(三)教师现代教育观念淡薄
问题,如师范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从教热情,职前培养课程体系不合理,教育实践模式单一,教师教学方式和手段滞后等。为此,高师院校必须明确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合格师资的办学目标,丰富教育课程门类,增加实习实践课程比例,建立多元的教育实习模式,国家也要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证体系,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职前培养;高等师范院校;培关键词:养目标;课程体系
大多数教师缺少中小学教学经历,加之基础教育正进行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功能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而教师对此知之甚少,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中小学基础教育严重脱节,学生从教后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四)教师专业的发展标准尚未建立
一、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师范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缺乏学习动力和从教热情。一些师范生填报志愿时选择师范院校是根据高考分数确定的,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这种心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存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分为四部分: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在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中,这四类课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普通教育课程门类少,缺乏人文性和综合性,内容陈旧,空洞乏味。学科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比重过大。教育专业课程比重过低,门类单一,内容过于传统,课时少,教学方式单一。教育实践课程时间短,形式单一。在整个实践教学中仅有教育见习和实习两个环节,平时几乎没有机会进行实践活动。从而造成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从教能力不强。
教师专业性不明显。高师院校普
随着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现行的教师资格证书制不同学科的教度无法衡量不同层次、
师专业发展水平,使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充斥着随意性,群体的专业发展加之高也会产生许多冲突与不协调。师院校职前培养与基础教育脱节,重学术、轻师范,因此导致了教师职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和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培养质量偏低。
三、教师职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师教育的开放化,我国传统封闭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已经被打破,师范教育的层次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给高师院校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此高师院校无论是教学指导思想,还是教学过程、教学模式,都一味地向综合性大学靠拢,导致高师课程设置和结构不合理,教育类课程比重偏低,忽视师范生教育能力和技能培养,同时也弱化了师范生的师德教育。
(二)国家对教师教育的政策倾斜不够
高师院校必须明确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合格师资的办学目标。师范院校要培养出具有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扩展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反思型教师,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活动观:从培养学科专门教师向培养专业化教师转变;从单一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主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对师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对师范生的各种优惠待遇和毕业分配政策被取消,再加上教师待遇不理想,因此失去了大批优秀生源,影响了师资教育质量。另外,国家对高师
62
2008.35
师资建设
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知识、
的质量观转变;从单向作用的静态教学活动观向师生互动的动态发展观转变。
(二)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教构建由微格教学、教学观摩、育教学实习组成的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分散延长教育实习周期,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教学锻炼,解决传统师范教育实习期短,学生实际教学能力无法提高的问题。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目前我国教师职前培养并没有形成严格的毕业标准,只要修完课程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前教师的培养质量,建议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对师资建设的实际需要,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标准,建立完善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同时,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即对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进行评鉴,确认其是否符合一定的教师教育品质标准。参考文献:
[1]章幸辛,章仕昌.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师职前教育面临的挑战[J].教育2008. 探索,
[2]张有德,江小惠. 关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过渡的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冯茁. 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理[3]曲铁华,
念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5(1).[4]谭兆敏,段作章. 国外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0).
收稿日期:2008-11-19
周颖华(1968-作者简介:
1. 增加教育课程门类
在美国,教育课程比例占到总课时的33%,在日本占到17%。借鉴外国经验,这类课程所占比例还应有所增加,而且除增设教育基础课程以外,还可以开设一些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另外,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积极训练,从而形成先进系统的、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
2. 整合专业基础课程与教育课程加强专业基础课程与教育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设置综合性的教师教育课程,使学科课程之间有机渗透,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间的整合。
3. 增加教育实践课程比例高师院校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实践在整体课程中的比重,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另一方面要提高实习质量,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有机融合。
4. 建立多元的教育实习模式
通过专业显性课程和校园隐性课程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教育专业知识和对教育实践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不断稳固专业知识。如在学生入校后,可邀请中小学教师进行讲座或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观摩,在活动中逐渐加强自身的职业意识。
(四)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具有崇高的师德,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创新精神和指导教学改革的能其次,加大引进人才的政策力度,力。
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水平,建立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教鼓励教师采取多种教师梯队。第三,
学方法进行教学,把自己进行科研工作的经验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融合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科研体验,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
(五)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证体系,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 ,女,吉林梨
树人,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研究员(130022)
清晰;回答(上接第59页)表达充分、问题准确、得体。
第二阶段
题,5分钟准备。
评价标准:语言正确、清晰、自然;观点明确,表达充分;回答问题准得体。确、
第四阶段
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任务。参考文献:
[1]吴思. 英语口语教学中话题的选择[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4).
收稿日期:2008-11-03
郭晓琴(1969-作者简介:
)女,陕西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066001)刘红刚、王(066001)
晶,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考查时间:第二学期末
内容及方法:无准备模拟交际,以2人或3~4人为一组,学生抽签选定话题,5分钟准备;描述某人、某地或某事,接着回答教师问题。
评价标准:同上。
第三阶段
考查时间:第四学期末
内容及方法:即兴演讲5分钟;5分钟准备。抽签选定题目,
评价标准:语言正确,语音清晰、流畅;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表达逻辑性较强;仪表端庄自然。
综上所述,口语评价遵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阶段侧重的原则,基本
考查时间:第三学期末
内容及方法:对常见事物或现象发表评论或看法;学生抽签选定话
2008.35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