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 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大致有两点:第一,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工作中的大;(2)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
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6. 制度化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制度化教育以教育为目的而设立,立和私立两类。
13. 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
地位。
答: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普及性。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盲目性,增加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提高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二,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为什么说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答:这是因为(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3)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4)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3. 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较,
出现了哪些变化? 答:出现的变化有:(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
4.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
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 现代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什么? 答:(1)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一目的实现而进行。在以下方面有严格规定:(1)入学资格;(2)修业年限;(3)课程设置;(4)教学组织;(5)管理制度;(6)专职教育人员;(7)固定教学场所。
7. 20世纪后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8. 原始状态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1)教育存在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2)教育内容简单;(3)教育手段和方法简陋;(4)教育权力平等。
9. 古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教育的功用性价值不受重视。
10.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 答:(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4)教育学可为继续学习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其他学科知识提供一般的理论指导。
11. 义务教育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 12. 1840年以后,近现代我国小学教
育发展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答:(1)逐步明确了小学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六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内容包括国家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完成这一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强制性。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
14. 普及教育是什么?
答:国家对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
15. 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答:(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3)义务教育中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16. 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
么? 答:(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
17. 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
本精神。 答:(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智育方面提出的新观点有:(1)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增加新的学科内容;(2)改变经院主义的学风,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3)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将美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与善结合起来。 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5.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做出的突神和实践能力。 出贡献主要有:
1.《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确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定了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在《大著。《学记》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论述了教育目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记》设的,教育与社会、自然和人的关系,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原则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及规律,道德教育和教学管理等。 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臧息(2)强调普及义务教育,论证了普及义相辅。《学记》在中国教育史上第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
一次明确提出了“教学相长”的(3)从理论上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辩证理论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思想。强调人人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教师观。在教学方面,《学记》反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实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主行“泛智教育”。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自然主义教育开辟了道路。
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一使学生失去自信心;指出解决问题系列教学原则。
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5)首次提出了“学年制”的思想,尤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其是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特点,循序渐进。《学记》被称为这一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是“教育学的雏形”,是中国古代人类的学校教育更加趋向正规化。 教育思想开始从其他学科中独立6.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缺陷及对我国出来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育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凯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洛夫教育学在国家行政领导与学校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关系上,忽视了学校的自主性;(2)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的自主性;(3)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4)过于强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严肃性,忽视了它们的灵活性和不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变革的必要性等。 这些缺陷也带给我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国教育一些负面影响。 交流。
1、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特别是年轻一代3.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然”的思想包括:(1)人也是自然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人的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3)强调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3)(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师。 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4、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1、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第一,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第二,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的任务与职业角色的多重性,决定教师劳动具有如下特点:(1)复杂性。教师劳动属专业性工作,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它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很复杂的脑力劳动(2)创造性。这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劳动既要讲科学,又要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从目标的确定、教育过程的安排、教育内容的确定都体现创造性。(3)示范性。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青少
年学生向师性的特点,也决定他们对教师的认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4)长期性。教师劳动的根本意义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成才,达到这一目的必然是长期的。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点,有助于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3、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的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基本性质,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1)普及性。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因此,小学课程应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
础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智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师生关系,创造民主的教育气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了解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教师的直接观察。(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是:主要正确,发音标准,说普通话;用词准确,语句完整;层次清楚,系统连贯,逻辑性强;富于启发性,有感染力;符合环境和表达内容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卫生的需要。(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师要懂得先进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的知识,并有制作教学用软件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组织者,要负责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每位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要有正确选择课题、科学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做好观察记录、积累系统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等一系列科研能力。
4、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4)可接受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2、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1、教学包含哪些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阶段。(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3、教学与智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另外,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4、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1)引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坐、立、行、阅读、书写的姿势,有规律有节奏的学习与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以及其他思想观点;还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美好基础知识,逐步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1、教师应如何备课?(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简述个别教学制。(1)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
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复习或作业。(2)显示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3)缺点:一个教师所教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它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
4、教师上好课的要求?明确教学目的、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组织好教学活动、布置好课外作业。
1、德育的意义有哪些?(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2、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简述我国德育的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学校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在上述三者中,道德品质是基础。尤其是中小德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质。但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有所偏废。我们应使三者相互促进,以发挥它们在培养学生品德中的最佳整体功能。
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档案。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建立学生的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4)个别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班主任就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5)班会活动。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做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2、简述先进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要求。(1)先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他们通常有如下心理特点:自尊心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竟争意识。(2)先进生的教育要求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战胜挫折。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带动全班进步。
3、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和教育作用。(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
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班主任的学期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学期计划比较完整,一般包括三大部分:第一,基本情况。第二,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第三、本学期的主要活动与安排。
1、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2、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3、简述课外活动的作用。课外活动因其自身特点,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关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 4、组织课外活动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教师要出色的完成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任务,必须做多方面的准备和努力:(1)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最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包括对历史与现实、知识与人物的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发挥咨询、指导的作用。(3)教师要注意调整与学生关系。在课外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点,学生的年级越高,越是如此。(4)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的能力。(5)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简答题:
1. 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大致有两点:第一,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工作中的大;(2)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
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6. 制度化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制度化教育以教育为目的而设立,立和私立两类。
13. 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
地位。
答: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普及性。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盲目性,增加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提高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二,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为什么说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答:这是因为(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3)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4)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3. 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较,
出现了哪些变化? 答:出现的变化有:(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
4.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
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 现代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什么? 答:(1)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一目的实现而进行。在以下方面有严格规定:(1)入学资格;(2)修业年限;(3)课程设置;(4)教学组织;(5)管理制度;(6)专职教育人员;(7)固定教学场所。
7. 20世纪后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8. 原始状态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1)教育存在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2)教育内容简单;(3)教育手段和方法简陋;(4)教育权力平等。
9. 古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教育的功用性价值不受重视。
10.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 答:(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4)教育学可为继续学习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其他学科知识提供一般的理论指导。
11. 义务教育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 12. 1840年以后,近现代我国小学教
育发展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答:(1)逐步明确了小学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六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内容包括国家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完成这一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强制性。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
14. 普及教育是什么?
答:国家对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
15. 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答:(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3)义务教育中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16. 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
么? 答:(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
17. 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
本精神。 答:(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智育方面提出的新观点有:(1)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增加新的学科内容;(2)改变经院主义的学风,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3)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将美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与善结合起来。 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5.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做出的突神和实践能力。 出贡献主要有:
1.《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确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定了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在《大著。《学记》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论述了教育目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记》设的,教育与社会、自然和人的关系,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原则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及规律,道德教育和教学管理等。 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臧息(2)强调普及义务教育,论证了普及义相辅。《学记》在中国教育史上第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
一次明确提出了“教学相长”的(3)从理论上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辩证理论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思想。强调人人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教师观。在教学方面,《学记》反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实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主行“泛智教育”。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自然主义教育开辟了道路。
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一使学生失去自信心;指出解决问题系列教学原则。
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5)首次提出了“学年制”的思想,尤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其是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特点,循序渐进。《学记》被称为这一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是“教育学的雏形”,是中国古代人类的学校教育更加趋向正规化。 教育思想开始从其他学科中独立6.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缺陷及对我国出来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育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凯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洛夫教育学在国家行政领导与学校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关系上,忽视了学校的自主性;(2)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的自主性;(3)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4)过于强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严肃性,忽视了它们的灵活性和不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变革的必要性等。 这些缺陷也带给我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国教育一些负面影响。 交流。
1、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特别是年轻一代3.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然”的思想包括:(1)人也是自然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人的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3)强调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3)(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师。 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4、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1、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第一,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第二,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的任务与职业角色的多重性,决定教师劳动具有如下特点:(1)复杂性。教师劳动属专业性工作,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它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很复杂的脑力劳动(2)创造性。这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劳动既要讲科学,又要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从目标的确定、教育过程的安排、教育内容的确定都体现创造性。(3)示范性。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青少
年学生向师性的特点,也决定他们对教师的认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4)长期性。教师劳动的根本意义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成才,达到这一目的必然是长期的。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点,有助于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3、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的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基本性质,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1)普及性。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因此,小学课程应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
础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智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师生关系,创造民主的教育气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了解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教师的直接观察。(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是:主要正确,发音标准,说普通话;用词准确,语句完整;层次清楚,系统连贯,逻辑性强;富于启发性,有感染力;符合环境和表达内容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卫生的需要。(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师要懂得先进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的知识,并有制作教学用软件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组织者,要负责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每位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要有正确选择课题、科学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做好观察记录、积累系统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等一系列科研能力。
4、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4)可接受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2、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1、教学包含哪些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阶段。(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3、教学与智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另外,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4、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1)引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坐、立、行、阅读、书写的姿势,有规律有节奏的学习与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以及其他思想观点;还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美好基础知识,逐步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1、教师应如何备课?(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简述个别教学制。(1)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
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复习或作业。(2)显示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3)缺点:一个教师所教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它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
4、教师上好课的要求?明确教学目的、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组织好教学活动、布置好课外作业。
1、德育的意义有哪些?(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2、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简述我国德育的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学校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在上述三者中,道德品质是基础。尤其是中小德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质。但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有所偏废。我们应使三者相互促进,以发挥它们在培养学生品德中的最佳整体功能。
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档案。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建立学生的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4)个别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班主任就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5)班会活动。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做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2、简述先进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要求。(1)先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他们通常有如下心理特点:自尊心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竟争意识。(2)先进生的教育要求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战胜挫折。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带动全班进步。
3、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和教育作用。(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
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班主任的学期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学期计划比较完整,一般包括三大部分:第一,基本情况。第二,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第三、本学期的主要活动与安排。
1、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2、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3、简述课外活动的作用。课外活动因其自身特点,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关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 4、组织课外活动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教师要出色的完成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任务,必须做多方面的准备和努力:(1)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最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包括对历史与现实、知识与人物的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发挥咨询、指导的作用。(3)教师要注意调整与学生关系。在课外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点,学生的年级越高,越是如此。(4)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的能力。(5)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