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中华智慧的"东方之冠" 透视世博会中国馆

开幕前夕的中国馆亮灯     4月30日,开幕前夕的中国馆亮灯。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新华网上海5月1日电(记者 吴宇 韩洁 孟娜)1日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园第一天。在林林总总约140个场馆中,东道国展馆倍受瞩目。

虽然受容量限制,每天仅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入园观众能够进入中国馆,即便如此,大客流仍然要一次次考验这座特殊的展馆。不过可以期待的是,在世博会半年会期结束后,中国馆仍将延续开放,现在“进不去”的参观者仍有许多后续机会。

不同于当前中国城市建筑设计中众多的“舶来品”,中国馆完全由广州、北京、上海三地的中国人规划设计。但自从2007年底开工以来,中国馆外观设计方案就处在一个众口评说的“漩涡”中,许多批评其“老派”“守旧”以及与上海整体环境不和谐的声音,甚至让人联想起120多年前巴黎埃菲尔铁塔建造之初的际遇。

不过,随着数千名建设者用自己的脊梁托起高69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东方之冠”,随着这个“大红外表、巍峨斗拱”的中国形象日益深入人心,并矗立在广大参观者面前,昔日的批评和怀疑开始被期待和祝福取代。

“我一直有一个原则,就是让人远远一看,就知道这个建筑一定是中国的。一个既能摆在欧洲、又能放到美国的规划设计,不是我们的追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馆设计团队主持人何镜堂教授说。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类世博会,而中国又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对于这座世博会上的东道国展馆,何镜堂的理解是:“规划设计要重点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精神,特别是要反映出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在追求的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理念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迸发出来的活力与朝气。”

今天,仰望中国馆,“庄严、大气、华美”的设计构想以及“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已不再抽象。而由于在传统外观内蕴含了一系列当今先进的节能科技,中国馆相比同等规模的传统楼宇,能耗可望降低四分之一。这无疑让其在传统之外多了几分时尚和现代。

年过七旬的何镜堂认为,作为一座超大型标志性建筑,全部由中国人设计的中国馆的问世,激励了众多中国建筑设计师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信心。

作为有史以来中国参展世博会规模最大的展馆,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工程共挖运土方52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50万立方米;共向地下钻孔打入约5000根水泥钢筋桩,其深度几乎与中国馆地面以上的高度相当;共制作吊装钢结构2.2万吨,耗用电焊条125吨,焊缝总长18公里;共铺设安装各类空调、通风、水电等管线总长40多公里……

“我觉得中国馆的每个空间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和美妙。她以一种独特的建筑语言,寄托着中国人对世博会的憧憬和梦想,也象征着中国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值得每个参观者细细品味。”中国馆项目经理姚建平说。

作为整个世博园区体量最大的展馆之一,中国馆红色“外衣”的选择,不仅关系到中国馆和世博园区的最终美学效果,而且是这种“中国红”所代表、传达的中国人的情感和理念能否被国人和世人认同的关键因素,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教授从事色彩学研究已有近30年时间。他加入了这一“红色追寻之旅”,最终用7种不同的红色为中国馆调色,其中“外衣”用了4种红色。4种红色,有民俗、传统、时尚、现代之分。

一些国外专家认为,中国馆外观红色的寻找过程,不仅表现出中国人对色彩同样有着科学、理性的分析和诠释,而且让世界从中了解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即中国人想以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心中的红”,向世人传达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而这与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是一致的。

经过同样具有创新意义的努力,中国馆的墙体铝板被赋予类似“长城”形状的肌理,这种凹凸不平的“中国红”铝板,更具立体感,能在同一种光线下呈现层次更加丰富的色彩。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夜间灯光投射以及不同视觉高度条件下,中国馆墙体均能形成统一、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丁浩认为,中国馆最终披上的“中国红”,象征着中华民族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可以视为对“中国红”概念的经典诠释。

虽然已对中国馆的设计、建设有所了解,但真的乘电梯直达中国馆49米层,成为一名普通观众,一路所见仍可用“惊艳”形容。

一幅长约130米、高6.5米的多媒体画卷:在这里,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变成了一座活生生的街市。夜隐昼现,数不清的人们忙碌起来,车船牛马熙熙攘攘,整座城市充满了活力。

如此生动、逼真地穿越历史,不仅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也有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涌动在心间。在这幅约为原画作尺寸30倍的巨幅《清明上河图》对面,八个文物展示窗口用实物与多媒体交互展示的方式,向观众呈现出中国在丝绸、陶瓷、青铜器、中医药、建筑等传统文化领域的聪明才智以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演绎这一主题的最重要平台之一,中国馆的展示主题确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上海世博局中国馆部部长钱之广告诉记者,中国馆展示有一个明确的“中国式”思维,即和世界很多国家一样,中国也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但中国不会像一些海外机构担心的,因为人口众多、需求快速增长导致占有越来越多的资源乃至对外扩张。相反,中国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有足够的智慧,引导当代中国走出一条以和谐为核心理念的科学发展之路。

“这种精神品质层面的大智慧,概括而言,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要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这些中华智慧发挥作用。”钱之广说。

除了一幅画卷,在中国馆,观众还可观看一部反映中国近30年城市化进程的影片,在“同一个屋檐下”一窥普通中国人家的生活乐趣,通过一次轨道车的“骑乘之旅”,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彩与神奇,感悟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

中国古代讲究“道”,讲究“和”,注重各方面关系的协调,特别是注重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点对于当代应对气候、环境与能源危机是非常有价值的。相关的理念在一片展示当代中国最新环保节能科技的低碳展区也得到诠释。

这里既有用废旧啤酒瓶改制而成的半导体灯,也有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模型,还有可吸收太阳能和二氧化碳的新能源概念车。而在这一展区的内圈,环形荷花池中荷花静静开放,其间又有水幕垂下,与四周的环保创新发明形成巧妙交融。

长达10年的申博、筹博和办博,正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而承载着13亿中国人期望的中国馆,有望成为上海世博会重要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

开幕前夕的中国馆亮灯     4月30日,开幕前夕的中国馆亮灯。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新华网上海5月1日电(记者 吴宇 韩洁 孟娜)1日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园第一天。在林林总总约140个场馆中,东道国展馆倍受瞩目。

虽然受容量限制,每天仅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入园观众能够进入中国馆,即便如此,大客流仍然要一次次考验这座特殊的展馆。不过可以期待的是,在世博会半年会期结束后,中国馆仍将延续开放,现在“进不去”的参观者仍有许多后续机会。

不同于当前中国城市建筑设计中众多的“舶来品”,中国馆完全由广州、北京、上海三地的中国人规划设计。但自从2007年底开工以来,中国馆外观设计方案就处在一个众口评说的“漩涡”中,许多批评其“老派”“守旧”以及与上海整体环境不和谐的声音,甚至让人联想起120多年前巴黎埃菲尔铁塔建造之初的际遇。

不过,随着数千名建设者用自己的脊梁托起高69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东方之冠”,随着这个“大红外表、巍峨斗拱”的中国形象日益深入人心,并矗立在广大参观者面前,昔日的批评和怀疑开始被期待和祝福取代。

“我一直有一个原则,就是让人远远一看,就知道这个建筑一定是中国的。一个既能摆在欧洲、又能放到美国的规划设计,不是我们的追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馆设计团队主持人何镜堂教授说。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类世博会,而中国又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对于这座世博会上的东道国展馆,何镜堂的理解是:“规划设计要重点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精神,特别是要反映出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在追求的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理念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迸发出来的活力与朝气。”

今天,仰望中国馆,“庄严、大气、华美”的设计构想以及“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已不再抽象。而由于在传统外观内蕴含了一系列当今先进的节能科技,中国馆相比同等规模的传统楼宇,能耗可望降低四分之一。这无疑让其在传统之外多了几分时尚和现代。

年过七旬的何镜堂认为,作为一座超大型标志性建筑,全部由中国人设计的中国馆的问世,激励了众多中国建筑设计师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信心。

作为有史以来中国参展世博会规模最大的展馆,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工程共挖运土方52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50万立方米;共向地下钻孔打入约5000根水泥钢筋桩,其深度几乎与中国馆地面以上的高度相当;共制作吊装钢结构2.2万吨,耗用电焊条125吨,焊缝总长18公里;共铺设安装各类空调、通风、水电等管线总长40多公里……

“我觉得中国馆的每个空间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和美妙。她以一种独特的建筑语言,寄托着中国人对世博会的憧憬和梦想,也象征着中国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值得每个参观者细细品味。”中国馆项目经理姚建平说。

作为整个世博园区体量最大的展馆之一,中国馆红色“外衣”的选择,不仅关系到中国馆和世博园区的最终美学效果,而且是这种“中国红”所代表、传达的中国人的情感和理念能否被国人和世人认同的关键因素,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教授从事色彩学研究已有近30年时间。他加入了这一“红色追寻之旅”,最终用7种不同的红色为中国馆调色,其中“外衣”用了4种红色。4种红色,有民俗、传统、时尚、现代之分。

一些国外专家认为,中国馆外观红色的寻找过程,不仅表现出中国人对色彩同样有着科学、理性的分析和诠释,而且让世界从中了解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即中国人想以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心中的红”,向世人传达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而这与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是一致的。

经过同样具有创新意义的努力,中国馆的墙体铝板被赋予类似“长城”形状的肌理,这种凹凸不平的“中国红”铝板,更具立体感,能在同一种光线下呈现层次更加丰富的色彩。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夜间灯光投射以及不同视觉高度条件下,中国馆墙体均能形成统一、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丁浩认为,中国馆最终披上的“中国红”,象征着中华民族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可以视为对“中国红”概念的经典诠释。

虽然已对中国馆的设计、建设有所了解,但真的乘电梯直达中国馆49米层,成为一名普通观众,一路所见仍可用“惊艳”形容。

一幅长约130米、高6.5米的多媒体画卷:在这里,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变成了一座活生生的街市。夜隐昼现,数不清的人们忙碌起来,车船牛马熙熙攘攘,整座城市充满了活力。

如此生动、逼真地穿越历史,不仅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也有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涌动在心间。在这幅约为原画作尺寸30倍的巨幅《清明上河图》对面,八个文物展示窗口用实物与多媒体交互展示的方式,向观众呈现出中国在丝绸、陶瓷、青铜器、中医药、建筑等传统文化领域的聪明才智以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演绎这一主题的最重要平台之一,中国馆的展示主题确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上海世博局中国馆部部长钱之广告诉记者,中国馆展示有一个明确的“中国式”思维,即和世界很多国家一样,中国也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但中国不会像一些海外机构担心的,因为人口众多、需求快速增长导致占有越来越多的资源乃至对外扩张。相反,中国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有足够的智慧,引导当代中国走出一条以和谐为核心理念的科学发展之路。

“这种精神品质层面的大智慧,概括而言,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要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这些中华智慧发挥作用。”钱之广说。

除了一幅画卷,在中国馆,观众还可观看一部反映中国近30年城市化进程的影片,在“同一个屋檐下”一窥普通中国人家的生活乐趣,通过一次轨道车的“骑乘之旅”,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彩与神奇,感悟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

中国古代讲究“道”,讲究“和”,注重各方面关系的协调,特别是注重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点对于当代应对气候、环境与能源危机是非常有价值的。相关的理念在一片展示当代中国最新环保节能科技的低碳展区也得到诠释。

这里既有用废旧啤酒瓶改制而成的半导体灯,也有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模型,还有可吸收太阳能和二氧化碳的新能源概念车。而在这一展区的内圈,环形荷花池中荷花静静开放,其间又有水幕垂下,与四周的环保创新发明形成巧妙交融。

长达10年的申博、筹博和办博,正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而承载着13亿中国人期望的中国馆,有望成为上海世博会重要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


相关内容

  • 世博会开幕式主持词
  • 中国20xx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主持词 我们在这里相约,在上海、在中国。 我们在这里欢呼,为世博、为世界。 这是一场精彩的对话,它跨越了159年的时空。 西方的多瑙河和东方的长江,因为世博会的渊源流长而深情守望。 今天在这盛大的舞台上,我们把灵感融入音符,在江河的记忆里感悟岁月的悠远。 今天在这辉 ...

  • 展览会开幕式主持词
  • 我们在这里相约,在上海、在中国。 我们在这里欢呼,为世博、为世界。 这是一场精彩的对话,它跨越了159年的时空。 西方的多瑙河和东方的长江,因为世博会的渊源流长而深情守望。 今天在这盛大的舞台上,我们把灵感融入音符,在江河的记忆里感悟岁月的悠远。 今天在这辉煌的舞台上,我们让激-情萦绕心间,在生命的 ...

  •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最后修订版)
  • 中 外 建 筑 欣 赏 论 文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专业:软件工程 姓名:宋耀文 东方奥运传奇之后,"鸟巢"和"水立方"依然在展示着"奥运之城"的无穷魅力,无论是晴日里蓝天.白云下,还是阴天里冷冷的北风中,总有无数游人穿梭其间, ...

  • 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 --写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个月之际 任仲平 发布时间: 2010-04-02 07:25 来源:光明日报 (1)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文明盛宴,这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欢乐聚会.一个月后,被誉为"激发人类活力.进取心和智慧"的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拉开帷幕. 世博园区内,万国建筑隔江相望, ...

  • 东方之冠――世博会中国馆
  • 姚建平是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的"人".但此时他却是甲方,名片上的称呼为"上海世博会事物协调局上海世博会工程建设指挥部中国馆项目部经理".最简单明了的说法.就是这红颜色的中国馆的建设主管. 中国馆,就是那个"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q ...

  • 论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
  • 论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闭幕时又系统阐述了"中国梦"."中国梦"成为当下的一个热词.那么,我们怎样理解"中国梦"呢? ...

  • 曹元升--"中国梦"之书画界领军人物专题报道
  • 2013年11月21日 10:41:21 来源: 中国企业报道打印转发字号:大 中 小 大题材.大手笔.大境界.大气魄.画坛巨匠-曹元升 曹元升,宁夏青铜峡市人,1945年生,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联合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华商联合会理事.中国国际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美术家 ...

  • 有关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中考题
  • 有关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中考题 (2016)4.豫剧不用河南腔肯定不受欢迎,二人转不用东北话必定索然无味.方言是交流 工具,更是可触可感的故乡回忆.方言承载着地方文化印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是珍贵的 历史标本.方言与普通话并非对立关系,国家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要传承方言.传承方言 ( B ) A.彰显了民 ...

  • 中华魂中国梦演讲稿(共7篇)
  • 篇一:中华魂中国梦演讲稿 中华魂中国梦演讲稿 [中华魂中国梦演讲稿]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我们中华民族七千年的灿烂文化靠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这,就是中华魂.中华魂大到心系民众,为国家强盛做贡献,小到鞠躬尽瘁,默默无闻,坚守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