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平仄押韵-作业问答-论坛-小荷作文网

律诗平仄押韵-作业问答-论坛-小荷作文网↑ 标题:律诗平仄押韵 银梦紫芸写于2011-2-13 20:56:00 [ 后退 ]古体诗与近体诗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从诗的句数上看,古体诗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少的可以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达百句以上。律诗一般是八句,少于八句的只能是四句,那叫“绝句”,又叫“律绝”;多于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从理论上说可以无限长,但无论多长,都必须是偶数句。第二,从每句诗的字数上看,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没有严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但也有一、二、三、四、六、八、九、十一等字数的情况;句与句之间的字数更没有规定。律诗一般只有五言或七言,而且同一首诗每句的字数必须相等。第三,从诗的押韵情况看,虽然都是要押韵的,但是,古体诗的用韵比较灵活,没有严格要求,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可以隔一句,也可以隔几句;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可以整首诗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而且,古体诗所押的韵是依口语实际的语音,也正因为这样,古体诗在音韵研究上具有较高价值。律诗押韵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只押平声韵;韵脚一般在偶数句末尾,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其它奇数句都不得入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律诗的用韵严格按照韵书(《唐韵》、《广韵》、《平水韵》等),否则科举考试便不会被录取。因为律诗是按韵书规定来选韵脚字的,有时,实际语音已与前代韵书不同了,而写律诗却只能按韵书押韵,因此,律诗并不一定是实际语音的反映,所以对于研究当时的语音,价值就低些。也正因为实际语音与前代韵书之间有差异,所以后代也在不断对韵书进行修改,规定某两个或几个韵“同用”,这种“同用”反映的就是语音的演变。第四,从平仄情况看,古体诗对字的平仄没有要求,可平可仄。律诗对字音的平仄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同一句内平仄要相间隔,尤其是在节奏点上的字,该平的一般不用仄,该仄的一般也不用平声,如果不得已“拗”了(即违反了平仄规则),有时还要加以补救;律诗同一联内出句和对句平仄要求相对,两联之间(即上一联的对句跟下一联的出句之间)平仄要相粘。第五,从对仗情况看,古体诗对对仗没有要求,可对可不对。律诗一般要求中间两联用对仗,首尾两联不对;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中间其它联都要求对仗。平仄规律:1.同一句中平仄要间隔。四言的通常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加圈号的表示可平可仄。五言就是在四言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音步(这个音步只有一个音节,或说只有一个字),加的原则是:“平”起加“平”,“仄”起加“仄”。加的位置,可以是在四言的两个音步之后,如: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也可以加在四言的两个音步之间,如: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七言是在五言的开头再加上与五言第一个音步平仄相反的音步(两个音节构成),即平起加仄,仄起加平,如: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2.对和粘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首律诗四联,自上往下依次是首联(又叫起联)、颔联、颈联、尾联。每一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对”,指律诗同一联的出句和对句要求平仄相对(即相反)。五言仄收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五言平收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七言仄收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平收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为了使每联不是简单重复,律诗要求联与联之间要相粘,即上一联的对句(即二、四、六三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即三、五、七三句)的第二字、第四字的平仄要相同(五言),或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同(七言)。如: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寇准《春日登楼怀归》高楼聊引望, 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 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 沉思忽自惊。 温庭筠《题李处士幽居》水玉簪头白角巾, 瑶琴寂历拂轻尘。 浓阴似帐红薇晚, 细雨如烟碧草新。 隔竹见笼疑有鹤, 卷帘看画静无人。 南窗自有忘机友, 谷口徒称郑子真。 “忘”字在中古有平、去二音,此处读平声。“失对”,不合乎“对”的规律;“失粘”,不合乎“粘”的规律。杜甫《卜居》浣花溪水水西头, 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 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 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乗兴, 须向山阴入小舟。 杜甫《咏怀古迹之二》揺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3.拗救凡不合乎平仄规律的字都叫“拗”,就是说,在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字,或者是在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字,就是“拗”。所谓“救”,是说某一句有个字“拗”了,诗人会在本句别的地方或对句相应的地方再“拗”一次来救前面的“拗”。① 本句自救a.“孤平”拗救如果五言“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字拗了,变成“仄平仄仄平”,古人称之为“犯孤平”。救的办法是把第二个音步的第一个字,也就是全句的第三个字由仄声改成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刘禹锡诗: 三秀悲中散, 仄仄平平仄二毛伤虎贲。 平平仄仄平刘禹锡诗: 沈约台榭故, 仄仄平平仄李衡墟落存。 平平仄仄平就七言诗来讲,如果“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个字拗了,变成“仄仄平平仄仄平”,也是犯了“孤平”,诗人会把第五个字改成平声来救“孤平”,变成“仄仄平平仄仄平”。苏东坡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 平平仄仄平平仄溪柳自摇沙水清。 仄仄平平仄仄平陆游诗: 一身报国有万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仄平平仄仄平b.特拗五言“平平平仄仄”,第三字是音步重心,如果拗了,作“平平仄仄仄”,诗人都会去救的,办法是将下一音步的非重心的音节再拗一次,作“平平仄平仄”。杜甫诗: 何时倚虚幌, 平平平仄仄双照泪痕干。 仄仄仄平平欧阳修诗: 依依半荒苑, 平平仄平仄,行处独闻蝉。 仄仄仄平平七言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字拗了,作“仄仄平平仄仄仄”,诗人会将第六字再拗一次,作“仄仄平平仄平仄”。陆游诗: 已把痴顽敌忧患, 仄仄平平仄平仄不劳团扇念寒灰。 平平仄仄仄平平徐铉诗: 若许他时作闲伴, 仄仄平平仄平仄殷勤为买钓鱼船。 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的“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如果拗了,作“仄仄平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拗了,作“平平仄仄平平平”,结尾连续三个“平”,就成了所谓“三平调”,这在律诗中是要尽量避免的。② 对句救“对句救”有两种情况:一是指出句的不是音步重心的某个字拗了,在对句的同样的位置再拗一次以补救。在唐代,五言诗“仄仄平平仄”的第三个字如果拗了,诗人可以不救;如果要救,本句的后两个字都是不能改的,办法是将对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三个字也拗了,作“平平仄仄平”。王维诗: 落日鸟边下, 仄仄平平仄秋原人外间。 平平仄仄平就七言诗来讲,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拗了,诗人可以不救;如果要救,办法是将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五个字也拗了,作“仄仄平平仄仄平”。李嘉佑诗: 谁言宰邑化黎庶? 平平仄仄平平仄欲别云山如弟兄。 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句救”的第二种情况是指出句音步重心的字拗了,或者是两个字都拗了,那是必须要救的。救的时候不能将对句音步重心的字也拗了,而只能是将对句相同一个音步上非重心的那个字也拗了。裴迪诗: 有法知不染, 仄仄平平仄无言谁敢酬? 平平仄仄平孟浩然诗: 落日池上酌, 仄仄平平仄清风松下来。 平平仄仄平苏舜钦诗: 数里踏乱石, 仄仄平平仄一川环碧峰。 平平仄仄平周紫芝诗: 池面过小雨, 仄仄平平仄树腰生夕阳。 平平仄仄平就七言来讲,就是五、六两个字拗了,在对句的第五个字上来救。许浑诗: 溪云初起日沈阁, 平平仄仄平平仄山雨欲来风满楼。 仄仄平平仄仄平薛能诗: 三秋木落半年客, 平平仄仄平平仄满地月明何处砧。 仄仄平平仄仄平陆游诗: 一身报国有万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仄平平仄仄平杜牧诗: 南朝四百八十寺, 平平仄仄平平仄多少楼台烟雨中。 仄仄平平仄仄平③ 避免“三平调”五言“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是可平可仄的,所以它如果作了“平”,即“平平仄仄平”,一般是不救的;而且也无法在本句救,因为第四字和第五字都是重心,是不能改的;又不能在对句救,对句本该是“仄仄仄平平”,如果把同样位置上的“仄”改作“平”,就成了“仄仄平平平”,就成了“三平调”,而“三平调”是古体诗常见的句式,律诗必须避免,所以也就不能在对句去救出句第三字的“拗”。就七言来讲,那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拗了,本句无法救,对句若救就成了“三平调”,所以也是不救的。五言的“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是很少会拗的,因为拗了就成了三平调了,这是律诗必须避免的。附:辨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对律诗格律的一种粗浅的看法。所谓“一、三、五不论”,是说七言的第一、三、五三个字(就五言来说,就是第一、三两个字)的平仄是可以不限的。七言的第一个字确实是不论的;七言的第三字和第五字(五言的第一字和第三字)有时可以不论,但在“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如果用了仄声而又未救,那就犯孤平了,必须在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上救,这样一来,七言的第三和第五字(五言的第一和第三字)就不是完全不论的了。还有,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的“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如果作平声,结尾就成了“三平调”,这是律诗所不允许的,可见在这种句式里,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也不是不论的。因此,“一、三、五不论”的说法是很不全面的。所谓“二、四、六分明”,是说七言的第二、四、六三个字(就五言来说,就是第二、四两个字)的平仄是不能有变化,该平就平,该仄就仄。要说这些字不是“不论”,那是正确的,尤其是七言的第二、四两个字和五言的第二个字,都是该平就平、该仄就仄的;要说七言的第六字(五言的第四字)不能有变格,那就太绝对了。如上文所分析的,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五言的“仄仄平平仄”)可以作“平平仄仄平平仄”(五言作“仄仄平平仄”),第六字(五言的第四字)可以拗,只要在对句中救了就可以了。对仗对仗又叫对偶,它本不是律诗特有的,但律诗对对仗的要求更为严格。律诗的四联中,中间两联一般要求用对仗。使用对仗可以在诗体结构上造成一种对称的美。对仗的两句,除了要求字数相等,还要求句型要一致,两句中相对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要相同、字的平仄要相对。根据相对的两句的具体情况,一般把对仗分为“工对”(又称“严对”)和“宽对”两种。1.工对“工对”要求上下两句中对应的词语不仅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而且相对应的词所表示的事物是属于同一小类(即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专名对专名、颜色对颜色等)。如: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2.宽对“宽对”只是对应的词的词性和它所表示的事物的大类相同(如天文可以对地理、动物可以对植物等)。如:元稹《早归》: 春尽晓风微,凌晨带酒归。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Give lots of kisses!_10.6_I wish I was a kid again,because skinned knees are easier to fix than broken hearts._miss you a lot a lot .12.18请遵守国家法规,培养良好的素质, 不要发垃圾贴--小荷作文网

律诗平仄押韵-作业问答-论坛-小荷作文网↑ 标题:律诗平仄押韵 银梦紫芸写于2011-2-13 20:56:00 [ 后退 ]古体诗与近体诗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从诗的句数上看,古体诗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少的可以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达百句以上。律诗一般是八句,少于八句的只能是四句,那叫“绝句”,又叫“律绝”;多于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从理论上说可以无限长,但无论多长,都必须是偶数句。第二,从每句诗的字数上看,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没有严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但也有一、二、三、四、六、八、九、十一等字数的情况;句与句之间的字数更没有规定。律诗一般只有五言或七言,而且同一首诗每句的字数必须相等。第三,从诗的押韵情况看,虽然都是要押韵的,但是,古体诗的用韵比较灵活,没有严格要求,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可以隔一句,也可以隔几句;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可以整首诗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而且,古体诗所押的韵是依口语实际的语音,也正因为这样,古体诗在音韵研究上具有较高价值。律诗押韵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只押平声韵;韵脚一般在偶数句末尾,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其它奇数句都不得入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律诗的用韵严格按照韵书(《唐韵》、《广韵》、《平水韵》等),否则科举考试便不会被录取。因为律诗是按韵书规定来选韵脚字的,有时,实际语音已与前代韵书不同了,而写律诗却只能按韵书押韵,因此,律诗并不一定是实际语音的反映,所以对于研究当时的语音,价值就低些。也正因为实际语音与前代韵书之间有差异,所以后代也在不断对韵书进行修改,规定某两个或几个韵“同用”,这种“同用”反映的就是语音的演变。第四,从平仄情况看,古体诗对字的平仄没有要求,可平可仄。律诗对字音的平仄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同一句内平仄要相间隔,尤其是在节奏点上的字,该平的一般不用仄,该仄的一般也不用平声,如果不得已“拗”了(即违反了平仄规则),有时还要加以补救;律诗同一联内出句和对句平仄要求相对,两联之间(即上一联的对句跟下一联的出句之间)平仄要相粘。第五,从对仗情况看,古体诗对对仗没有要求,可对可不对。律诗一般要求中间两联用对仗,首尾两联不对;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中间其它联都要求对仗。平仄规律:1.同一句中平仄要间隔。四言的通常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加圈号的表示可平可仄。五言就是在四言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音步(这个音步只有一个音节,或说只有一个字),加的原则是:“平”起加“平”,“仄”起加“仄”。加的位置,可以是在四言的两个音步之后,如: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也可以加在四言的两个音步之间,如: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七言是在五言的开头再加上与五言第一个音步平仄相反的音步(两个音节构成),即平起加仄,仄起加平,如: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2.对和粘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首律诗四联,自上往下依次是首联(又叫起联)、颔联、颈联、尾联。每一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对”,指律诗同一联的出句和对句要求平仄相对(即相反)。五言仄收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五言平收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七言仄收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平收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为了使每联不是简单重复,律诗要求联与联之间要相粘,即上一联的对句(即二、四、六三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即三、五、七三句)的第二字、第四字的平仄要相同(五言),或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同(七言)。如: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寇准《春日登楼怀归》高楼聊引望, 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 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 沉思忽自惊。 温庭筠《题李处士幽居》水玉簪头白角巾, 瑶琴寂历拂轻尘。 浓阴似帐红薇晚, 细雨如烟碧草新。 隔竹见笼疑有鹤, 卷帘看画静无人。 南窗自有忘机友, 谷口徒称郑子真。 “忘”字在中古有平、去二音,此处读平声。“失对”,不合乎“对”的规律;“失粘”,不合乎“粘”的规律。杜甫《卜居》浣花溪水水西头, 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 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 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乗兴, 须向山阴入小舟。 杜甫《咏怀古迹之二》揺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3.拗救凡不合乎平仄规律的字都叫“拗”,就是说,在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字,或者是在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字,就是“拗”。所谓“救”,是说某一句有个字“拗”了,诗人会在本句别的地方或对句相应的地方再“拗”一次来救前面的“拗”。① 本句自救a.“孤平”拗救如果五言“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字拗了,变成“仄平仄仄平”,古人称之为“犯孤平”。救的办法是把第二个音步的第一个字,也就是全句的第三个字由仄声改成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刘禹锡诗: 三秀悲中散, 仄仄平平仄二毛伤虎贲。 平平仄仄平刘禹锡诗: 沈约台榭故, 仄仄平平仄李衡墟落存。 平平仄仄平就七言诗来讲,如果“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个字拗了,变成“仄仄平平仄仄平”,也是犯了“孤平”,诗人会把第五个字改成平声来救“孤平”,变成“仄仄平平仄仄平”。苏东坡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 平平仄仄平平仄溪柳自摇沙水清。 仄仄平平仄仄平陆游诗: 一身报国有万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仄平平仄仄平b.特拗五言“平平平仄仄”,第三字是音步重心,如果拗了,作“平平仄仄仄”,诗人都会去救的,办法是将下一音步的非重心的音节再拗一次,作“平平仄平仄”。杜甫诗: 何时倚虚幌, 平平平仄仄双照泪痕干。 仄仄仄平平欧阳修诗: 依依半荒苑, 平平仄平仄,行处独闻蝉。 仄仄仄平平七言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字拗了,作“仄仄平平仄仄仄”,诗人会将第六字再拗一次,作“仄仄平平仄平仄”。陆游诗: 已把痴顽敌忧患, 仄仄平平仄平仄不劳团扇念寒灰。 平平仄仄仄平平徐铉诗: 若许他时作闲伴, 仄仄平平仄平仄殷勤为买钓鱼船。 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的“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如果拗了,作“仄仄平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拗了,作“平平仄仄平平平”,结尾连续三个“平”,就成了所谓“三平调”,这在律诗中是要尽量避免的。② 对句救“对句救”有两种情况:一是指出句的不是音步重心的某个字拗了,在对句的同样的位置再拗一次以补救。在唐代,五言诗“仄仄平平仄”的第三个字如果拗了,诗人可以不救;如果要救,本句的后两个字都是不能改的,办法是将对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三个字也拗了,作“平平仄仄平”。王维诗: 落日鸟边下, 仄仄平平仄秋原人外间。 平平仄仄平就七言诗来讲,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拗了,诗人可以不救;如果要救,办法是将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五个字也拗了,作“仄仄平平仄仄平”。李嘉佑诗: 谁言宰邑化黎庶? 平平仄仄平平仄欲别云山如弟兄。 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句救”的第二种情况是指出句音步重心的字拗了,或者是两个字都拗了,那是必须要救的。救的时候不能将对句音步重心的字也拗了,而只能是将对句相同一个音步上非重心的那个字也拗了。裴迪诗: 有法知不染, 仄仄平平仄无言谁敢酬? 平平仄仄平孟浩然诗: 落日池上酌, 仄仄平平仄清风松下来。 平平仄仄平苏舜钦诗: 数里踏乱石, 仄仄平平仄一川环碧峰。 平平仄仄平周紫芝诗: 池面过小雨, 仄仄平平仄树腰生夕阳。 平平仄仄平就七言来讲,就是五、六两个字拗了,在对句的第五个字上来救。许浑诗: 溪云初起日沈阁, 平平仄仄平平仄山雨欲来风满楼。 仄仄平平仄仄平薛能诗: 三秋木落半年客, 平平仄仄平平仄满地月明何处砧。 仄仄平平仄仄平陆游诗: 一身报国有万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仄平平仄仄平杜牧诗: 南朝四百八十寺, 平平仄仄平平仄多少楼台烟雨中。 仄仄平平仄仄平③ 避免“三平调”五言“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是可平可仄的,所以它如果作了“平”,即“平平仄仄平”,一般是不救的;而且也无法在本句救,因为第四字和第五字都是重心,是不能改的;又不能在对句救,对句本该是“仄仄仄平平”,如果把同样位置上的“仄”改作“平”,就成了“仄仄平平平”,就成了“三平调”,而“三平调”是古体诗常见的句式,律诗必须避免,所以也就不能在对句去救出句第三字的“拗”。就七言来讲,那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拗了,本句无法救,对句若救就成了“三平调”,所以也是不救的。五言的“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是很少会拗的,因为拗了就成了三平调了,这是律诗必须避免的。附:辨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对律诗格律的一种粗浅的看法。所谓“一、三、五不论”,是说七言的第一、三、五三个字(就五言来说,就是第一、三两个字)的平仄是可以不限的。七言的第一个字确实是不论的;七言的第三字和第五字(五言的第一字和第三字)有时可以不论,但在“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如果用了仄声而又未救,那就犯孤平了,必须在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上救,这样一来,七言的第三和第五字(五言的第一和第三字)就不是完全不论的了。还有,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的“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如果作平声,结尾就成了“三平调”,这是律诗所不允许的,可见在这种句式里,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也不是不论的。因此,“一、三、五不论”的说法是很不全面的。所谓“二、四、六分明”,是说七言的第二、四、六三个字(就五言来说,就是第二、四两个字)的平仄是不能有变化,该平就平,该仄就仄。要说这些字不是“不论”,那是正确的,尤其是七言的第二、四两个字和五言的第二个字,都是该平就平、该仄就仄的;要说七言的第六字(五言的第四字)不能有变格,那就太绝对了。如上文所分析的,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五言的“仄仄平平仄”)可以作“平平仄仄平平仄”(五言作“仄仄平平仄”),第六字(五言的第四字)可以拗,只要在对句中救了就可以了。对仗对仗又叫对偶,它本不是律诗特有的,但律诗对对仗的要求更为严格。律诗的四联中,中间两联一般要求用对仗。使用对仗可以在诗体结构上造成一种对称的美。对仗的两句,除了要求字数相等,还要求句型要一致,两句中相对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要相同、字的平仄要相对。根据相对的两句的具体情况,一般把对仗分为“工对”(又称“严对”)和“宽对”两种。1.工对“工对”要求上下两句中对应的词语不仅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而且相对应的词所表示的事物是属于同一小类(即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专名对专名、颜色对颜色等)。如: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2.宽对“宽对”只是对应的词的词性和它所表示的事物的大类相同(如天文可以对地理、动物可以对植物等)。如:元稹《早归》: 春尽晓风微,凌晨带酒归。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Give lots of kisses!_10.6_I wish I was a kid again,because skinned knees are easier to fix than broken hearts._miss you a lot a lot .12.18请遵守国家法规,培养良好的素质, 不要发垃圾贴--小荷作文网


相关内容

  • 中国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 中国文学概论 一.<诗经> (名解)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源头.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其地域大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 什 ...

  • 七言绝句格律(3)
  • 七言绝句格律 七言绝句也称七绝,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 ...

  • 近体诗押韵方面的知识
  • 高考近体诗诗句排序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转自一松柏 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均为八句),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字数固定,均为五字或七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偶句押韵),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在高考题中给诗的排序 ...

  •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答案)
  •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1 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答: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1)汉乐府的叙事成就: ①<诗经>以抒情为主,楚辞 ...

  •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 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大二上)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 .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 .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 ...

  • 律诗有关知识(学生用)
  • 诗歌格律 诗歌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用韵: 一.字数.句数: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每首限定4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 ...

  • 怎样写好格律诗
  • 怎样写"格律诗" 先大致看一遍格律,再比照古人律诗来检验,一则认识到格律的重要,二则巩固所学. 然后试着写一写,由易到难,从只押韵的五言古绝到平仄合格的七言律诗,不求写好,但求写对,用普通话定平仄亦无妨.这是第一关,平仄关.这时候就可以靠大量读诗词来累计"入声字&quo ...

  • 什么叫格言律诗
  • 律诗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编辑本段特点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 ...

  • 诗词入门概念
  • 诗词入门概念: 1诗:统称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2词:为诗的别体,本为入乐歌唱,乐谱失传后,只按词牌格式填作. 3诗源:本源于远古先人的劳动号子,多认为诗是从<诗经>开始. 4词源:五代与唐时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开始出现按乐拍来填写曲子词.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