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贴 | 制冷剂的分类.编号方法.安全等级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是制冷系统中的工作物质。当前,能当作制冷剂的物质有80多种,最常见的制冷剂有氟利昂(包括:R22、R134a、R407c、R410a、R32等)、氨(NH3)、水(H2O)、二氧化碳(CO2)、少数碳氢化合物(如:R290、R600a)。

1、制冷剂的分类

根据制冷剂在标准大气压力(100kPa)条件下蒸发温度ts的高低,可将其分为:高温制冷剂、中温制冷剂、低温制冷剂。

图:制冷剂的分类

注:Pc为环境温度为30℃的冷凝压力

高温制冷剂(或低压制冷剂),如:R11、R113、R114、R21,常用于离心式制冷机的空调系统。

中温制冷剂(或中压制冷剂),如:R12、R22、R717、R142、R502,常用于普通单级压缩和双级压缩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高温制冷剂(或高压制冷剂),如:R13、R14、R503、烷烃、烯烃,常用于复叠式制冷装置的低温级

此外,根据化学组成不同,制冷剂还可分为以下几类:1)无机化合物,2)饱和烃的卤化物(氟利昂),3)碳氢化合物,4)共沸制冷剂,5)非共沸制冷剂。

2、制冷剂编号表示方法

1)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制冷剂的代号中R后的第一个数字为7,其后跟的数字是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2)饱和烃的卤化物(氟利昂)

氟利昂的代号是用字母R,和其后跟随的数字(m-1)(n+1)(x)B(z)组成。m=1时,(m-1)可省略;如果z=0,B(z)可省略。

3)碳氢化合物

饱和碳氢化合物也按照氟利昂的编号规则书写,除了丁烷例外写成R600。此外,同素异构物在代号后面加一个字母“a”,如异丁烧为R600a。

非饱和碳氢化合物和它们的卤族元素衍生物。在R后面先写一个“1”,然后写上按氟利昂编号规则的数字。

4)共沸制冷剂

共沸制冷剂在编号标准中规定R后的第一个数字为5,其后的两位数字按实用的先后次序编号,如R500,R501等。

5)非共沸制冷剂

非共沸制冷剂规定R后第一个数字为4,其后二位数字按实用的先后次序编号,如R400,R401,R407A,R407B,R407C等。

注:为区分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常将R分别用CFC、HCFC、HFC、HC代替

CFC——氯氟化碳,含氯、不含氢,公害物,严重破坏臭氧层禁用

HCFC——氢氯氟化碳,含氯、含氢,低公害物质属于过渡性物质

HFC——氢氟化碳,不含氯,无公害可作为替代物

HC——碳氢化合物,不含氯、不含氟、无公害可作为替代物

3、制冷剂的安全等级

制冷剂的安全性主要指:制冷剂的毒性、燃烧性和爆炸性,制冷剂安全等级用A、B、C加1、2、3表示,A1最安全,C3最危险。

安全等级为C(C1、C2、C3)的物质一般不能用作制冷剂。

常见制冷剂的安全等级如下:

A1类:R11、R12、R22、R23、R124、R125、R134a、R410a、R500、R502、R718、R744

A2类:R32、R142b、R143a、R152a、

A3类:R290、R600a

B1类:R123

B2类:R717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是制冷系统中的工作物质。当前,能当作制冷剂的物质有80多种,最常见的制冷剂有氟利昂(包括:R22、R134a、R407c、R410a、R32等)、氨(NH3)、水(H2O)、二氧化碳(CO2)、少数碳氢化合物(如:R290、R600a)。

1、制冷剂的分类

根据制冷剂在标准大气压力(100kPa)条件下蒸发温度ts的高低,可将其分为:高温制冷剂、中温制冷剂、低温制冷剂。

图:制冷剂的分类

注:Pc为环境温度为30℃的冷凝压力

高温制冷剂(或低压制冷剂),如:R11、R113、R114、R21,常用于离心式制冷机的空调系统。

中温制冷剂(或中压制冷剂),如:R12、R22、R717、R142、R502,常用于普通单级压缩和双级压缩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高温制冷剂(或高压制冷剂),如:R13、R14、R503、烷烃、烯烃,常用于复叠式制冷装置的低温级

此外,根据化学组成不同,制冷剂还可分为以下几类:1)无机化合物,2)饱和烃的卤化物(氟利昂),3)碳氢化合物,4)共沸制冷剂,5)非共沸制冷剂。

2、制冷剂编号表示方法

1)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制冷剂的代号中R后的第一个数字为7,其后跟的数字是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2)饱和烃的卤化物(氟利昂)

氟利昂的代号是用字母R,和其后跟随的数字(m-1)(n+1)(x)B(z)组成。m=1时,(m-1)可省略;如果z=0,B(z)可省略。

3)碳氢化合物

饱和碳氢化合物也按照氟利昂的编号规则书写,除了丁烷例外写成R600。此外,同素异构物在代号后面加一个字母“a”,如异丁烧为R600a。

非饱和碳氢化合物和它们的卤族元素衍生物。在R后面先写一个“1”,然后写上按氟利昂编号规则的数字。

4)共沸制冷剂

共沸制冷剂在编号标准中规定R后的第一个数字为5,其后的两位数字按实用的先后次序编号,如R500,R501等。

5)非共沸制冷剂

非共沸制冷剂规定R后第一个数字为4,其后二位数字按实用的先后次序编号,如R400,R401,R407A,R407B,R407C等。

注:为区分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常将R分别用CFC、HCFC、HFC、HC代替

CFC——氯氟化碳,含氯、不含氢,公害物,严重破坏臭氧层禁用

HCFC——氢氯氟化碳,含氯、含氢,低公害物质属于过渡性物质

HFC——氢氟化碳,不含氯,无公害可作为替代物

HC——碳氢化合物,不含氯、不含氟、无公害可作为替代物

3、制冷剂的安全等级

制冷剂的安全性主要指:制冷剂的毒性、燃烧性和爆炸性,制冷剂安全等级用A、B、C加1、2、3表示,A1最安全,C3最危险。

安全等级为C(C1、C2、C3)的物质一般不能用作制冷剂。

常见制冷剂的安全等级如下:

A1类:R11、R12、R22、R23、R124、R125、R134a、R410a、R500、R502、R718、R744

A2类:R32、R142b、R143a、R152a、

A3类:R290、R600a

B1类:R123

B2类:R717


相关内容

  • 商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标准(草稿)
  •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water heating packages using air-source heat pump water heating packages using air-source heat pump for industrial & ...

  • 我国主要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目录
  • 我国主要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目录 我国主要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目录 一. 基础标准 (1)GB3805-83 安全电压 (2)GB2893-82 安全色 (3)GB2894-96 安全标志 (4)GB16179-96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 (5)GB13690-92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6)GB1.8 ...

  •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艺
  •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艺 一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属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范围的压力容器的定期 检验. 二 检验及评定依据 (一)质局锅发[1999]154 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二)TSG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

  • 空调工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 空调工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工程概况: 本空调工程全部采用吊顶暗装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室内风机盘管承担全部的室内冷负荷和湿负荷,新风机组把引入的室外新风处理到室内焓值,再按需求分配到各个房间,按舒适性空调设计,采用露点送风.系统冷热源选用风冷式空气源热泵,安置于天台上.空调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定水量系 ...

  • 回复 引用
  • ★考试相关资料求助★ 1.求08年真题第一天专业知识部分 2.求08年真题第二天专业案例部分 [专家答疑]09年注册专业考试模拟题真题讨论与专家答疑汇总贴 [模拟题勘误]模拟题2009年版的空调部分的勘误表(李兆坚) [模拟题勘误]2009年版注册考试模拟题 修正与解答(张锡虎) [专家答疑]:20 ...

  • 冷水机组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
  • 编号:CEL--008 冷水机组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 1 总则 1.1 本规则依据<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质检总局第17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制定. 1.2 本规则适用于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以下简称"机组" ...

  • 海尔的气液分离器设计标准]
  • 第 1 页 共 7 页 设计选型基准 名称 气液分离器设计评价基准 目 录 编号 保密级别 版次 HRSKSJ-D048 普通 1 1 本标准适用的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考试大纲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其它 来源: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日期:2010/9/27 11:11:14 访问次数:166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 1. 总则 掌握暖通空调制冷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 ...

  • 2011电线电缆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 编号:(X)XK06-001 电线电缆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目 录 1 总则....................................................................1 2 工作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