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正方形典型例题

正方形·典型例题

能力素质

例1 如图4.6-2,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AD上一点,BF平分∠EBC

交DC于F,求证:BE=AE+CF.

解析 证AE+CF=BE,可以把AE与CF相接,证其与BE相等. 证明 延长EA到G,使AG=CF,连结BG.

在正方形ABCD中,

AB=BC,∠BAG=∠C=90°.

∴△GAB≌△FCB.

∴∠GBA=∠FBC.

∠G=∠BFC.

又∵AB∥CD.

∴∠BFC=∠ABF=∠EBA+∠EBF.

又∵BF平分∠EBC,

∴∠EBF=∠FBC.

∴∠GBA=∠EBF.

∴∠G=∠BFC=∠EBA+∠EBF

=∠EBA+∠GBA

=∠EBG.

∴BE=GE=AG+AE=CF+AE.

点击思维

例2 如图4.6-3,已知锐角△ABC中,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结CE、BG,交点为O,求证:(1)EC=BG;(2)EC⊥BG.

解析 易证△EAC≌△BAG,可得EC=BG,∠AEC=∠ABG,于是可证∠EOB=∠EAB

证明 (1)在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中,

AE=AB,AC=AG,

∠EAB=∠GAC=90°,

∴∠EAB+∠BAC=∠GAC+∠BAC.

即∠EAC=∠BAG,

∴△EAC≌△BAG.

∴EC=BG.

(2)由(1)知:△EAC≌△BAG,

∴∠AEC=∠ABG.

又∵∠1=∠2,

∴∠ABG+∠2=∠AEC+∠1=90°.

∴∠EOB=∠EAB=90°∴EC⊥BG.

点评 若把例题中,∠BAC为锐角改为钝角,其余条件不变,上述两结论仍能成吗?如果成立试证明之.

例3 如图4.6-4,以△ABC的边AB,AC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AH⊥BC,交EG于M,垂足为H,求证:EM=MG.

解析 (思路一)过E作AG的平行线交AM延长线于K,连接KG,证明四边形KEAG是平行四边形行即可.

(思路二)

可证E,G到AM的距离相等即可

证法一 如图4.6-4

过E作EK∥AG,交AM的延长线于K,连

结GK.

∴∠KEA+∠EAG=180°.

在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中,

AE=AB,∠EAB=∠GAC=90°.

∴∠EAG+∠BAC=180°.

∴∠KEA=∠BAC.

∵AH⊥BC.

∴∠BAH+∠ABC=90°.

又∵∠EAK+∠BAH=90°.

∴∠EAK=∠ABC.

又∵AB=AE,

∴△KEA≌△ABC.

∴EK=AC,又AC=AG.

∴EK=AG.

∴四边形EAGK是平行四边形.

∴EM=MG.

证法二 分别过E,G作AM的垂线,垂足为P、Q,

在正方形GACF中,

AG=AC,∠GAC=90°.

∴∠GAQ+∠CAH=90°.

又AH⊥BC.

∴∠CAH+∠ACH=90°.

∴∠GAQ=∠ACH.

又∠GQA=∠AHC=90°.

∴△GQA≌△AHC.

∴GQ=AH.

同理可证:EP=AH.

∴EP=GQ.

又∵∠PME=∠GMQ.

∠EPM=∠GQM=Rt∠.

∴△EPM≌△GQM.

∴EM=MG.

学科渗透

例4 如图4.6-6,已知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的中点,EF⊥AE,CF平分∠DCG,求证:AE=EF.

解析 可取AB中点M,连结ME,证△AME≌△ECF

证明 取AB中点M,连结ME

在正方形ABCD中,

AB=BC,∠B=∠DCB=90°.

又E为BC中点,

∴AM=BM=BE=EC.

∴∠BME=45°.

∴∠AME=135°.

又CF平分∠DCG.

∴∠ECF=135°.

∴∠AME=∠ECF.

又∵AE⊥EF,

∴∠FEC+∠AEB=90°.

又∵∠BAE+∠AEB=90°.

∴∠FEC=∠BAE.

∴△AME≌△ECF.

∴AE=EF.

中考巡礼

例5 (2001年江苏扬州中考题)如图4.6-7,已知P点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PE⊥DC,PF⊥BC,E,F

分别是垂足,求证:AP=EF.

证明 连结AC交BD于O,连结PC.

在正方形ABCD中,

BD⊥AC,BD平分AC.

∴PA=PC.

又∵PE⊥CD,PF⊥BC,∠DCB=90°.

∴四边形PFCE是矩形.

∴EF=PC.

∴PA=EF.

考点 正方形性质,矩形性质和判定

例6 (2001年江苏泰州中考题)如图4.6-8已

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O,过O点作OE⊥OF,分别交AB,BC于E,F,若AE=4,CF=3,则EF等于

[ ]

A.7 B.5 C.4 D.3

解 易证△AOE≌△BOF,△EOB≌△FOC.

∴AE=BF,BE=FC.

∴EF2=BE2+BF2=32+42.

∴EF=5.

故选B.

考点 正方形性质,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正方形·典型例题

能力素质

例1 如图4.6-2,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AD上一点,BF平分∠EBC

交DC于F,求证:BE=AE+CF.

解析 证AE+CF=BE,可以把AE与CF相接,证其与BE相等. 证明 延长EA到G,使AG=CF,连结BG.

在正方形ABCD中,

AB=BC,∠BAG=∠C=90°.

∴△GAB≌△FCB.

∴∠GBA=∠FBC.

∠G=∠BFC.

又∵AB∥CD.

∴∠BFC=∠ABF=∠EBA+∠EBF.

又∵BF平分∠EBC,

∴∠EBF=∠FBC.

∴∠GBA=∠EBF.

∴∠G=∠BFC=∠EBA+∠EBF

=∠EBA+∠GBA

=∠EBG.

∴BE=GE=AG+AE=CF+AE.

点击思维

例2 如图4.6-3,已知锐角△ABC中,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结CE、BG,交点为O,求证:(1)EC=BG;(2)EC⊥BG.

解析 易证△EAC≌△BAG,可得EC=BG,∠AEC=∠ABG,于是可证∠EOB=∠EAB

证明 (1)在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中,

AE=AB,AC=AG,

∠EAB=∠GAC=90°,

∴∠EAB+∠BAC=∠GAC+∠BAC.

即∠EAC=∠BAG,

∴△EAC≌△BAG.

∴EC=BG.

(2)由(1)知:△EAC≌△BAG,

∴∠AEC=∠ABG.

又∵∠1=∠2,

∴∠ABG+∠2=∠AEC+∠1=90°.

∴∠EOB=∠EAB=90°∴EC⊥BG.

点评 若把例题中,∠BAC为锐角改为钝角,其余条件不变,上述两结论仍能成吗?如果成立试证明之.

例3 如图4.6-4,以△ABC的边AB,AC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AH⊥BC,交EG于M,垂足为H,求证:EM=MG.

解析 (思路一)过E作AG的平行线交AM延长线于K,连接KG,证明四边形KEAG是平行四边形行即可.

(思路二)

可证E,G到AM的距离相等即可

证法一 如图4.6-4

过E作EK∥AG,交AM的延长线于K,连

结GK.

∴∠KEA+∠EAG=180°.

在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中,

AE=AB,∠EAB=∠GAC=90°.

∴∠EAG+∠BAC=180°.

∴∠KEA=∠BAC.

∵AH⊥BC.

∴∠BAH+∠ABC=90°.

又∵∠EAK+∠BAH=90°.

∴∠EAK=∠ABC.

又∵AB=AE,

∴△KEA≌△ABC.

∴EK=AC,又AC=AG.

∴EK=AG.

∴四边形EAGK是平行四边形.

∴EM=MG.

证法二 分别过E,G作AM的垂线,垂足为P、Q,

在正方形GACF中,

AG=AC,∠GAC=90°.

∴∠GAQ+∠CAH=90°.

又AH⊥BC.

∴∠CAH+∠ACH=90°.

∴∠GAQ=∠ACH.

又∠GQA=∠AHC=90°.

∴△GQA≌△AHC.

∴GQ=AH.

同理可证:EP=AH.

∴EP=GQ.

又∵∠PME=∠GMQ.

∠EPM=∠GQM=Rt∠.

∴△EPM≌△GQM.

∴EM=MG.

学科渗透

例4 如图4.6-6,已知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的中点,EF⊥AE,CF平分∠DCG,求证:AE=EF.

解析 可取AB中点M,连结ME,证△AME≌△ECF

证明 取AB中点M,连结ME

在正方形ABCD中,

AB=BC,∠B=∠DCB=90°.

又E为BC中点,

∴AM=BM=BE=EC.

∴∠BME=45°.

∴∠AME=135°.

又CF平分∠DCG.

∴∠ECF=135°.

∴∠AME=∠ECF.

又∵AE⊥EF,

∴∠FEC+∠AEB=90°.

又∵∠BAE+∠AEB=90°.

∴∠FEC=∠BAE.

∴△AME≌△ECF.

∴AE=EF.

中考巡礼

例5 (2001年江苏扬州中考题)如图4.6-7,已知P点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PE⊥DC,PF⊥BC,E,F

分别是垂足,求证:AP=EF.

证明 连结AC交BD于O,连结PC.

在正方形ABCD中,

BD⊥AC,BD平分AC.

∴PA=PC.

又∵PE⊥CD,PF⊥BC,∠DCB=90°.

∴四边形PFCE是矩形.

∴EF=PC.

∴PA=EF.

考点 正方形性质,矩形性质和判定

例6 (2001年江苏泰州中考题)如图4.6-8已

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O,过O点作OE⊥OF,分别交AB,BC于E,F,若AE=4,CF=3,则EF等于

[ ]

A.7 B.5 C.4 D.3

解 易证△AOE≌△BOF,△EOB≌△FOC.

∴AE=BF,BE=FC.

∴EF2=BE2+BF2=32+42.

∴EF=5.

故选B.

考点 正方形性质,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相关内容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最喜欢的水果典型例题
  • 典型例题 例1.观察下图,看一看每一行的排列规律,找出与其它三行不同的是哪一行? 分析:这就需要小朋友仔细观察.认真比较,从中发现相同的规律,这样就能轻松地找到与规律不同的那一行了.我们看图发现,第一.第二.第四行都是水果,每行是5个,而第三行不是水果,是萝卜,个数是4,所以第三行与其他三行不相同. ...

  • 对初中数学教材例题习题的处理策略与二次开发(初中数学讲座3)
  •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书记)  时间:2014年10月9日 "初中数学讲座"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本文<对初中数学教材例题习题的处理策略与二次开发>分为五个版块:一是对(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处理的策略研究;二是浅谈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 ...

  •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运算·规律题_]例题
  • 一.知识回顾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3.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 ...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状元学校2016年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 70班授课老师 陈拥军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精神,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全面执行数学新课程标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

  • 三四年级教案
  • 稍复杂的和差和倍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 一.典型例题 例1.植树节,育红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共植树106棵,六年级比五年级多植树24棵,五.六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例2.小明期终考试,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7分,语文比数学系少6分,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几分? 例3.一部书有上.中.下三册,上册比中册贵1元,中 ...

  • 2017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分析.doc
  •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主讲:黄为良) 全册教材安排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数""加法""减法"和 ...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分析稿 主讲人:殷雪梅小学 王锡才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对称.平移和旋转都属于"图形与变换"的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有关"图形与变换"的 ...

  • 浅谈如何学好九年级数学
  • 浅谈如何学好九年级数学 如何学好初三数学,是摆在即将升入初三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其实,学好数学并不难!主要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方法,是否持之以恒的去完成数学任务.本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已有一定的时间,对于如何学好初中数学这一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对于课本,要做到三习:预习.练习.复 ...

  • 提升数学效率
  • 提升数学效率 内容摘要:本文就复习计划制定时做到"四面"俱到,课堂教学中以本为本.把知识点的串讲和精选例题.习题的变式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课后学会总结反思展开阐述.有序整理,有效复习,注重一个"串"字.通过串知识点,使知识连成片:通过串"典型图形&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