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测量物理实验

长度的测量

【实验简介】

长度测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曲线、平面、曲面、多面棱体、锥体、球体、圆柱体等。表征这些几何形态的参数可归纳为普通参量、形位参量和微观参量。普通参量有长、宽、高、曲率半径、直径及距离。对这些参量的测量称为长度测量,长度测量有两大特点,一是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二是量值尺寸段的层次多,既有大尺寸的测量,也有小尺寸的测量,大尺寸大到几米、十几米、几千米,甚至还包括大地和天文测量;小尺寸小到几毫米、几微米、甚至几纳米。

长度是基本的物理量,是构成空间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一切生命和物质赖以存在的基础。世界上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几何形态,空间或几何量的测量对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需求都有巨大的影响。在SI 制中,长度的基准是米,一旦定义了米的长度,其他长度单位就可以用米来表示。

国际米原器简介

1791年法国科学院决定将经过巴黎的子午线周长的一象限的1千万分之1作为1米,后经过6年测量,终于从巴塞罗那至敦刻尔克之间子午线弧长得出此长度单位的值为39.37008英寸。从此米就诞生了。再后来,人们用白金制作了米和公斤的标准原器,并把它保存在法国的国际计量局。世界各国都依照这个原器制作自己的标准原器,并且还要经常到巴黎来与原器进行校准。虽然这个原器已经非常精确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也显得越来越不够精确了。于是,科学家又开会决定了新的标准,那就是采用电磁波的波长来定义米。1983年,又重新定义为299792458分之一秒时间内,光在真空中行进的距离

为1米。

【实验目的】

1、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和移测显微镜的原理,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2、练习有效数字运算和误差处理的方法。

【实验仪器和用品】

游标卡尺(0—125mm ,0.02mm )、螺旋测微计(0—25mm ,0.01mm )、移测显微镜(JCD 3,

【实验原理】

1、游标卡尺的构造原理及读数方法 1普通游标卡尺 ○

游标卡尺分主尺和游标(副尺)两部分。主尺上刻有标准刻度125mm 。游标上均匀刻有50个分度,总长度为49mm ,游标上50个分度比标准的50mm 短1mm ,1个分度比标准的1mm 短

1

mm ,即0.02mm ,这0.02mm 就是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即精度)。游标卡50

尺的卡口并扰时,游标零线与主尺零线恰好对齐。卡口间放上被测物时,以游标零线为起点往前看,观察主尺上的读数是多少。假设读数是Xmm 多一点,这“多一点”肯定不足1mm ,要从游标上读。此时,从游标上找出与主尺上某刻度最对齐的一条刻度线,设是第n 条,则这“多一点”的长度应等于0.02nmm ,被测物的总长度应为L=(x+0.02n)mm。用这种规格的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以“mm ”为单位,小数点后必有两位,且末位数必为偶数。具体读数时其实很简单,游标上每5小格标明为1大格,每小格读数作0.02mm ,每大格就

主尺 应读作0.10mm 。从游标零线起往后,依次读作0.02mm ,0.04mm ,0.06mm 5

小格即第1大格读作0.10mm 。 再往后,依次读作0.12mm ,0.14mm ,0.16mm ,„„直至第2大格读作0.20mm 。后面0 5 4 的读数依此类推。

游标卡尺不需往下估读。如图

游标 图1-5 1-5应读作

61.36mm 或6.136cm 2数显游标卡尺 ○

数显卡尺是一种采用容栅、磁栅等测量系统,以数字显示测量示值的长度测量工具。

常用的分辨率为0.01mm ,允许误差为±0.03mm/150mm。也有分辨率为

0.005mm 的高精度数显卡尺,允许误差为±0.015mm/150mm。数显类卡尺读数直观、清晰,测量效率较高。

2、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原理及读数方法

螺旋测微分为机械式千分尺和电子千分尺两类。是利用精密螺纹副原理测长的手携式

通用长度测量工具。1848年,法国的J.L. 帕尔默取得外径千分尺的专利 。1869年,美国的J.R. 布朗和L. 夏普等将外径千分尺制成商品,用于测量金属线外径和板材厚度。千分尺的品种很多。改变千分尺测量面形状和尺架等就可以制成不同用途的千分尺,如用于测量内径、螺纹中径、齿轮公法线或深度等的千分尺。

①机械式螺旋测微器,简称千分尺

螺旋测微计主要由弓形体、固定套筒和活动套筒(微分套筒)三部分构成。螺旋测微计的测微原理是机械放大法。固定套筒上有一条水平拱线叫读数基线。基线上边是毫米刻度线,下边是半毫米刻度线。螺旋测微计的螺距是0.5mm ,活动套筒每转动一周,螺杆就前进或者后退0.5mm 。活动套筒的边缘上均匀刻有50个分度,每转动一个分度,螺杆就前进或者后退

0.5

mm 即0.01mm 。这0.01mm 就是螺旋测微计的最小分度值(即精度)。实际测量时,50

分度线不一定正好与读数基线对齐,因此还必须往下估读到0.001mm 。可见,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以“mm”为单位,小数点后必有三位。读数时,先从固定套筒上读出大于半毫米的大数部分,再从活动套筒的边缘上读出小于半毫米的部分,二者之和就是被测物体的总长度。这其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来了。如图1-6(a)应读作5.272mm ,图1-6(b)应读作5.772mm.

使用螺旋测微计之前,必须先检查零点读数。先转动大棘轮使螺杆前进,当螺杆快要接触测砧时就应转动后面的小棘轮,听到“嗒嗒”声立即停止。如果此时活动套筒上的零线正好对齐读数基线,零点读数就记作0.000mm ,如果零线在读数基线以上,零点读数记作负,反之为正。每一次测量的直接读数减去零点读数才是真正的测量值,即测量值=直接读数-零点读数。例如零点读数是-0.002mm ,直接读数是5.272mm ,则测量值=5.272-(-0.002)=5.274(mm )。

②数显千分尺

测量系统中应用了光栅测长技术和集成电路等。电子千分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用于外径测量。

3、移测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读数方法

移测显微镜是将显微镜与螺旋测微计结合起来的长度精密测量仪器。其测微原理是光学放大法和机械放大法的

综合。活动螺杆与显微镜筒通过螺旋相互啮合,转动活动螺杆右端的鼓轮,就可以使显微镜左右平移。测微螺旋的螺距为1mm ,鼓轮边缘上均匀刻有100个分度,每转动一个分度镜筒就向左或向右平移0.01mm 。所以读数显微镜的最小分度值也是0.01mm ,读数时也要往下估读到0.001mm 。具体测量步骤是:(1)调节目镜,看到清晰的十字叉丝,并将叉丝调正;(2)

图1-6(a )

图1-6 (b)

固定套筒

30 25

活动套筒

固定套筒 30 25

活动套筒

将被测物平放到载物台上,并在镜筒的正下方,使被测长度的方向与镜筒平移的方向平行,然后调节镜筒升降旋钮,使镜筒缓慢的上升或下降,进行调焦,直到看清物体的像,无视差;(3)转动鼓轮,平移镜筒,当叉丝的竖丝与物像的始端相切时,记下初读数X 1,读数方法如图1-7(a )和1-7(b )所示。 d =x 2-x 1

继续沿同一方向平移镜筒,当竖丝与物像的末端相切时,记下末读数x 2,则待测长度(4)读数时,从固定刻度上读d =x 2-x 1;

移动方向

出大于1mm 部分,从鼓轮边缘上读出小于1mm 图1-8

的部分,二者之和就是X 1或X 2的值。

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两次读数时镜筒必须是向同一个方向平移,不得移过了头又移回来,这样会产生空程误差。如果不小心移过了头,必须多往回退一些距离,再重新沿原方向平移,对准被测点。

如果简单地概括读数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就是“综合放大,同向平移,求差”

【实验内容与要求】

1、分别用游标卡尺的外卡、内卡和尾尺测量圆管的外径、内径和高,沿不同径向或部位各测6次,取平均。然后计算圆管的体积及不确定度,正确表示出测量结果。

2、检查螺旋测微计的零点读数,并记录下来。然后用螺旋测微计测量小钢球的直径,沿不同径向测6次,取平均。然后计算小钢球的体积及不确定度,正确表示出测量结果。(注意:测量值=直接读数-零点读数)

3、将头发丝理直,放到读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发丝与镜筒的平移方向垂直。转动鼓轮,平移镜筒,测发丝的直径,在三个不同的位置测6次,每个位置来回各测1次,然后取平均。

【实验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游标卡尺的卡口不被磨损,轻轻卡住即可读数,不能将被测物在卡口内移动,不能跌。

2、使用螺旋测微计时,当螺杆与被测物相距较近时就要转动尾部的小棘轮,听到“嗒嗒”声应立即停止。实验结束时,螺杆和测砧之间应留有小缝隙,不能拧死,以防热膨胀压坏精密螺丝。

3、使用移测显微镜时,同一组读数应为沿同一方向平移读得的结果,否则会产生空程误差。镜头不能用手触摸。调焦时上、下移动筒一定缓慢,千万不能压坏物镜或被测物。

【数据记录与处理】

1、 圆管体积的测量 表一

s (D ) =

„= ________cm, u (D ) = =„ =______cm;

仿此对d 和h 进行进行处理。游标卡尺的仪器误差△m=0.002cm。 管的体积V =

π

4

(D -d ) h =„ = ________cm3,

22

u (v ) ==„ = ________cm3,

结果V =V ±u (v ) =_____±______ cm3 (ρ=68.3%)

2、钢球直径的测量 表二

不确定度公式的推导及各计算过程由实验者自己完成。仿上,列式,代入数据。螺旋测微计的仪器误差△m=0.004mm。

3、发丝直径的测量 表三

计算发丝直径的不确定度,正确表示测量结果。移侧显微镜的仪器误差

【误差分析与习题】

1、具体分析一下本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2、10分度和20分度的游标卡尺,最小分度值分别是多大?读数的末位是怎样的? 3、比较一下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二者的读数方法有什么不同?

长度的测量

【实验简介】

长度测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曲线、平面、曲面、多面棱体、锥体、球体、圆柱体等。表征这些几何形态的参数可归纳为普通参量、形位参量和微观参量。普通参量有长、宽、高、曲率半径、直径及距离。对这些参量的测量称为长度测量,长度测量有两大特点,一是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二是量值尺寸段的层次多,既有大尺寸的测量,也有小尺寸的测量,大尺寸大到几米、十几米、几千米,甚至还包括大地和天文测量;小尺寸小到几毫米、几微米、甚至几纳米。

长度是基本的物理量,是构成空间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一切生命和物质赖以存在的基础。世界上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几何形态,空间或几何量的测量对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需求都有巨大的影响。在SI 制中,长度的基准是米,一旦定义了米的长度,其他长度单位就可以用米来表示。

国际米原器简介

1791年法国科学院决定将经过巴黎的子午线周长的一象限的1千万分之1作为1米,后经过6年测量,终于从巴塞罗那至敦刻尔克之间子午线弧长得出此长度单位的值为39.37008英寸。从此米就诞生了。再后来,人们用白金制作了米和公斤的标准原器,并把它保存在法国的国际计量局。世界各国都依照这个原器制作自己的标准原器,并且还要经常到巴黎来与原器进行校准。虽然这个原器已经非常精确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也显得越来越不够精确了。于是,科学家又开会决定了新的标准,那就是采用电磁波的波长来定义米。1983年,又重新定义为299792458分之一秒时间内,光在真空中行进的距离

为1米。

【实验目的】

1、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和移测显微镜的原理,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2、练习有效数字运算和误差处理的方法。

【实验仪器和用品】

游标卡尺(0—125mm ,0.02mm )、螺旋测微计(0—25mm ,0.01mm )、移测显微镜(JCD 3,

【实验原理】

1、游标卡尺的构造原理及读数方法 1普通游标卡尺 ○

游标卡尺分主尺和游标(副尺)两部分。主尺上刻有标准刻度125mm 。游标上均匀刻有50个分度,总长度为49mm ,游标上50个分度比标准的50mm 短1mm ,1个分度比标准的1mm 短

1

mm ,即0.02mm ,这0.02mm 就是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即精度)。游标卡50

尺的卡口并扰时,游标零线与主尺零线恰好对齐。卡口间放上被测物时,以游标零线为起点往前看,观察主尺上的读数是多少。假设读数是Xmm 多一点,这“多一点”肯定不足1mm ,要从游标上读。此时,从游标上找出与主尺上某刻度最对齐的一条刻度线,设是第n 条,则这“多一点”的长度应等于0.02nmm ,被测物的总长度应为L=(x+0.02n)mm。用这种规格的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以“mm ”为单位,小数点后必有两位,且末位数必为偶数。具体读数时其实很简单,游标上每5小格标明为1大格,每小格读数作0.02mm ,每大格就

主尺 应读作0.10mm 。从游标零线起往后,依次读作0.02mm ,0.04mm ,0.06mm 5

小格即第1大格读作0.10mm 。 再往后,依次读作0.12mm ,0.14mm ,0.16mm ,„„直至第2大格读作0.20mm 。后面0 5 4 的读数依此类推。

游标卡尺不需往下估读。如图

游标 图1-5 1-5应读作

61.36mm 或6.136cm 2数显游标卡尺 ○

数显卡尺是一种采用容栅、磁栅等测量系统,以数字显示测量示值的长度测量工具。

常用的分辨率为0.01mm ,允许误差为±0.03mm/150mm。也有分辨率为

0.005mm 的高精度数显卡尺,允许误差为±0.015mm/150mm。数显类卡尺读数直观、清晰,测量效率较高。

2、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原理及读数方法

螺旋测微分为机械式千分尺和电子千分尺两类。是利用精密螺纹副原理测长的手携式

通用长度测量工具。1848年,法国的J.L. 帕尔默取得外径千分尺的专利 。1869年,美国的J.R. 布朗和L. 夏普等将外径千分尺制成商品,用于测量金属线外径和板材厚度。千分尺的品种很多。改变千分尺测量面形状和尺架等就可以制成不同用途的千分尺,如用于测量内径、螺纹中径、齿轮公法线或深度等的千分尺。

①机械式螺旋测微器,简称千分尺

螺旋测微计主要由弓形体、固定套筒和活动套筒(微分套筒)三部分构成。螺旋测微计的测微原理是机械放大法。固定套筒上有一条水平拱线叫读数基线。基线上边是毫米刻度线,下边是半毫米刻度线。螺旋测微计的螺距是0.5mm ,活动套筒每转动一周,螺杆就前进或者后退0.5mm 。活动套筒的边缘上均匀刻有50个分度,每转动一个分度,螺杆就前进或者后退

0.5

mm 即0.01mm 。这0.01mm 就是螺旋测微计的最小分度值(即精度)。实际测量时,50

分度线不一定正好与读数基线对齐,因此还必须往下估读到0.001mm 。可见,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以“mm”为单位,小数点后必有三位。读数时,先从固定套筒上读出大于半毫米的大数部分,再从活动套筒的边缘上读出小于半毫米的部分,二者之和就是被测物体的总长度。这其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来了。如图1-6(a)应读作5.272mm ,图1-6(b)应读作5.772mm.

使用螺旋测微计之前,必须先检查零点读数。先转动大棘轮使螺杆前进,当螺杆快要接触测砧时就应转动后面的小棘轮,听到“嗒嗒”声立即停止。如果此时活动套筒上的零线正好对齐读数基线,零点读数就记作0.000mm ,如果零线在读数基线以上,零点读数记作负,反之为正。每一次测量的直接读数减去零点读数才是真正的测量值,即测量值=直接读数-零点读数。例如零点读数是-0.002mm ,直接读数是5.272mm ,则测量值=5.272-(-0.002)=5.274(mm )。

②数显千分尺

测量系统中应用了光栅测长技术和集成电路等。电子千分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用于外径测量。

3、移测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读数方法

移测显微镜是将显微镜与螺旋测微计结合起来的长度精密测量仪器。其测微原理是光学放大法和机械放大法的

综合。活动螺杆与显微镜筒通过螺旋相互啮合,转动活动螺杆右端的鼓轮,就可以使显微镜左右平移。测微螺旋的螺距为1mm ,鼓轮边缘上均匀刻有100个分度,每转动一个分度镜筒就向左或向右平移0.01mm 。所以读数显微镜的最小分度值也是0.01mm ,读数时也要往下估读到0.001mm 。具体测量步骤是:(1)调节目镜,看到清晰的十字叉丝,并将叉丝调正;(2)

图1-6(a )

图1-6 (b)

固定套筒

30 25

活动套筒

固定套筒 30 25

活动套筒

将被测物平放到载物台上,并在镜筒的正下方,使被测长度的方向与镜筒平移的方向平行,然后调节镜筒升降旋钮,使镜筒缓慢的上升或下降,进行调焦,直到看清物体的像,无视差;(3)转动鼓轮,平移镜筒,当叉丝的竖丝与物像的始端相切时,记下初读数X 1,读数方法如图1-7(a )和1-7(b )所示。 d =x 2-x 1

继续沿同一方向平移镜筒,当竖丝与物像的末端相切时,记下末读数x 2,则待测长度(4)读数时,从固定刻度上读d =x 2-x 1;

移动方向

出大于1mm 部分,从鼓轮边缘上读出小于1mm 图1-8

的部分,二者之和就是X 1或X 2的值。

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两次读数时镜筒必须是向同一个方向平移,不得移过了头又移回来,这样会产生空程误差。如果不小心移过了头,必须多往回退一些距离,再重新沿原方向平移,对准被测点。

如果简单地概括读数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就是“综合放大,同向平移,求差”

【实验内容与要求】

1、分别用游标卡尺的外卡、内卡和尾尺测量圆管的外径、内径和高,沿不同径向或部位各测6次,取平均。然后计算圆管的体积及不确定度,正确表示出测量结果。

2、检查螺旋测微计的零点读数,并记录下来。然后用螺旋测微计测量小钢球的直径,沿不同径向测6次,取平均。然后计算小钢球的体积及不确定度,正确表示出测量结果。(注意:测量值=直接读数-零点读数)

3、将头发丝理直,放到读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发丝与镜筒的平移方向垂直。转动鼓轮,平移镜筒,测发丝的直径,在三个不同的位置测6次,每个位置来回各测1次,然后取平均。

【实验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游标卡尺的卡口不被磨损,轻轻卡住即可读数,不能将被测物在卡口内移动,不能跌。

2、使用螺旋测微计时,当螺杆与被测物相距较近时就要转动尾部的小棘轮,听到“嗒嗒”声应立即停止。实验结束时,螺杆和测砧之间应留有小缝隙,不能拧死,以防热膨胀压坏精密螺丝。

3、使用移测显微镜时,同一组读数应为沿同一方向平移读得的结果,否则会产生空程误差。镜头不能用手触摸。调焦时上、下移动筒一定缓慢,千万不能压坏物镜或被测物。

【数据记录与处理】

1、 圆管体积的测量 表一

s (D ) =

„= ________cm, u (D ) = =„ =______cm;

仿此对d 和h 进行进行处理。游标卡尺的仪器误差△m=0.002cm。 管的体积V =

π

4

(D -d ) h =„ = ________cm3,

22

u (v ) ==„ = ________cm3,

结果V =V ±u (v ) =_____±______ cm3 (ρ=68.3%)

2、钢球直径的测量 表二

不确定度公式的推导及各计算过程由实验者自己完成。仿上,列式,代入数据。螺旋测微计的仪器误差△m=0.004mm。

3、发丝直径的测量 表三

计算发丝直径的不确定度,正确表示测量结果。移侧显微镜的仪器误差

【误差分析与习题】

1、具体分析一下本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2、10分度和20分度的游标卡尺,最小分度值分别是多大?读数的末位是怎样的? 3、比较一下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二者的读数方法有什么不同?


相关内容

  • 八年级物理上册走进物理世界
  •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一)三维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知道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物理的广泛应用. 3.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仪器 玻璃杯.鸡蛋.硬纸片.圆底烧瓶.铁架台.旋转七色板.放大镜.散开的塑料捆扎绳. (三)教学重点. ...

  •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讨论等学习活动, 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 并认识到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 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物理学巨大的社会功用. 3.了解自 ...

  • 第1章 走进物理世界
  • 第1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一.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力,电,声等各种物理现象所遵循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二.物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1.远古时代:发明和应用了简单的机械. 2.蒸汽时代:17-18世纪,由于生产的需要和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和改进. ...

  • 初中物理教案 --长度的测量
  • 济南市教研室    王恩华    2012年2月13日 17:59 [学习主题]长度的测量 [时      间] 1课时 [课程标准]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 物理第二章教案
  •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教学目标 一.科学内容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 4.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能举 ...

  • 九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 第十一章 运动和力 第三节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学建议
  •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学建议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 ...

  •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 谈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探究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种, 常用的有观察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积累法.等效替代法.归纳法.比较法.科学推理法.对比法.下面笔者将这些常用方法总结如下.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 ...

  • 初二物理教案第一章
  • 初 理二 教 旗城学校 物 案 第 一章 机 械 运 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线索,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等基本概念和知 ...

  • 八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练习题
  •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测量 正确使用刻度尺 特殊方法 测 量 时间的测量 正确使用钟表测时间 误 差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问: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五个字加以概括,即"认.放.看.读.记". (1)认,就是认识刻度尺.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