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弹力教案1

3.2 弹力 教案(一)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节能:

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判断弹力的有无以及弹力的方向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正确画出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是突破难点的标志.

三、教学方法

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总结规律.

四、教具:弹簧、小车、竹片、砝码、钢片

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教材第6页图1-10,第7页图1-15)

五、课时:1节

六、教学过程

(一) 观察实验

1、观察用弹簧拉静止的小车

小车:由静止→运动

弹簧:被拉长

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码,观察砝码和竹片

竹片:发生弯曲

砝码:处于静止状态

3、观察用弹性钢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体

钢片:发生弯曲

物体:被推开

(二)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三)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显然受力物体之所以受到了弹力,是由于与之相接触的施力物体发生了形变所产生的.

弹力产生的条件:1. 直接接触 2.产生形变

(四)动画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

1、 教材第37页3-1-2

2、 教材第38页3-1-3

讨论:该实验在设计思想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放大法.

(五)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失.

拉伸形变(压缩形变)

对于弯曲形变 都是如此

扭转形变

(六)弹力的方向

结论:通常所说的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结论:通常所说的拉力也是弹力,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七)课堂练习:

(八)课堂小结

弹力

(九)课外作业:

1. 练习(1、2、3)

2. 略

说明:有关判断是否存在弹力的似是而非类型题目,由于涉及三力及多力平衡问题,建议本节课暂不训练. 教材第8面练习二中第(1)题虽是判断两球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但题目已交待清楚“不互相挤压”.

方向: 绳的拉力方向 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 产生条件

发生形变 相互接触 弹力概念

3.2 弹力 教案(一)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节能:

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判断弹力的有无以及弹力的方向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正确画出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是突破难点的标志.

三、教学方法

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总结规律.

四、教具:弹簧、小车、竹片、砝码、钢片

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教材第6页图1-10,第7页图1-15)

五、课时:1节

六、教学过程

(一) 观察实验

1、观察用弹簧拉静止的小车

小车:由静止→运动

弹簧:被拉长

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码,观察砝码和竹片

竹片:发生弯曲

砝码:处于静止状态

3、观察用弹性钢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体

钢片:发生弯曲

物体:被推开

(二)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三)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显然受力物体之所以受到了弹力,是由于与之相接触的施力物体发生了形变所产生的.

弹力产生的条件:1. 直接接触 2.产生形变

(四)动画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

1、 教材第37页3-1-2

2、 教材第38页3-1-3

讨论:该实验在设计思想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放大法.

(五)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失.

拉伸形变(压缩形变)

对于弯曲形变 都是如此

扭转形变

(六)弹力的方向

结论:通常所说的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结论:通常所说的拉力也是弹力,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七)课堂练习:

(八)课堂小结

弹力

(九)课外作业:

1. 练习(1、2、3)

2. 略

说明:有关判断是否存在弹力的似是而非类型题目,由于涉及三力及多力平衡问题,建议本节课暂不训练. 教材第8面练习二中第(1)题虽是判断两球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但题目已交待清楚“不互相挤压”.

方向: 绳的拉力方向 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 产生条件

发生形变 相互接触 弹力概念


相关内容

  • 高一物理弹力的计算及弹力产生的条件教案
  • 一. 教学内容: 弹力的计算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二. 学习目标: 1.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能够在具体的问题中判断弹力的方向并掌握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 2.掌握胡克定律的内容,熟练运用胡克定律进行弹力的计算. 3.掌握对于胡克定律实验的探究过程. 考点地位:本节知识点是高中力学内容的基础,在高考中常与摩 ...

  •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三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三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 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3.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 ...

  • 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3
  • 牛 顿 第 三 定 律 教学要求:1.理解力的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3.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能找出各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能区别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相互作用的两个力. 重点难点: 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能找出各对作用力与 ...

  • 高一物理[弹力]专题
  • 高一物理<弹力>专题练习 1.弹力的产生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练习1:关于弹力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两物体相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 .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C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 .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 ...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 ...

  • 高一必修1物理公式总结1
  •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力学 1.胡克定律: F = kx (1)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2) ② 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 3.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常 ...

  •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高一物理 粤教版必修1 教学案 罗老师 联系电话:1314-885-8850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知识体系 见的力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弹力 产生:①物体直接接触,②接触处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 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与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同 ①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弹力的方 ...

  •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 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1. 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 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 ...

  • 高一物理必修一动态平衡受力分析
  • 高一动态平衡受力分析 1.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 ,轻细绳AO 的A 端和BO 的B 端固定,平衡时BO 水平,A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AO 的拉力F 1.BO 的拉力F 2和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F 1>mg B. F 1=mg C. F 2<mg D. F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