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交流

  文化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文化一词,在西方原为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后来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解释为:“文化就其广泛的人种学而言,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才能与习惯。”文化这个词,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周礼》记载:“观乎人文已化成天下。”讲的是文志教化的意思。1922年12月,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一文中指出:“文化者,人类新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之后,关于文化的定义也日渐丰富。尽管从不同角度考虑有不同的说法,但文化终归是人积极展开的生命活动及其方式和成果的类化物。文化作为一个结构、机制及其现象都很复杂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侧面进行观察和研究,本文则试图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对文化现象做一个粗浅的探索。   文化是个谜,恩格斯曾经引述费尔巴哈的话说:“人是人、文化、历史的产物。”人类和文化的开端,在于语词之中。文化,这个使人成其为人的东西,是依托于语言的发育才真正的诞生出来的,在其长期栖息、繁育、劳作的大地上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它必须受到它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制约,因此人类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文化现象。马克思说:“不同的共同体,在其周围的大自然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所以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品是不同的。”这些形形色色的文化生态现象,让人眼花缭乱。   文化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因为文化的对象即自然、社会、人自身都是社会性地出现在人的认识和实践中,都受到社会的规定,因此文化形成了社会格局。文化受到社会的规定,还在于任何一种文化创造,都只能是社会的集体意识和个人意识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创造于自我创造的动态互渗,因而也是前定的文化积累于后发的文化生产的具体统一。因而文化创造与文化生活也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它是社会创造于个人创造的规定。   文化传播是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人类文化历史的统一性,世界文化的相关性以及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决定着社会文化因素处在永恒的运动中,不断改变自己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中的地位。因此,各民族之间,在文化方面存在着相互交流、借鉴的可能性。   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不仅国内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交往日益增多,而且各行各业的人们以及世界各民族、各种文化习俗的人民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密切的跨文化交流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越来越多的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在不同文化的人群之中。   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对一个人的个性和属性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文化发展都会产生影响。交流本身受到文化的影响。文化交流有多种表现形式,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有种族之间的交流、民族之间的交流、国际间的交流,同一文化中不同的亚文化间的交流等。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个人层次、组织层次、国家层次这三种主要环境下。交流不仅有不同的意图,而且可以有不同的进行方式,如:自我中心型、控制对方型和平等对话型。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跨越国际的交流,已由过去的涓涓溪流变成了汹涌的大潮。交流形式开始表现更多的人际交流和组织交流,它们因交流工具的发展而更加频繁,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现代的传播形式,表现更多的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交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国际传播的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国际新闻、大众文化、经济科技信息。国际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已成为各国实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80年代以来传播技术有了新的进展,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革,产生了新的传媒,如:电子报刊、电子信箱等。通信方面有了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还出现了信息存储新技术――光盘技术。这些变化使国际信息交流费用下降,大众传播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双向交流增加,大众传播结构间的竞争加剧,国际传播的个人化增强。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有精华,它们是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面对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趋势,文化交流也出现了被发达国家所垄断的现象,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也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措施来维护本国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这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文化评论手段、技术手段等多种措施。发展中国家的携手合作,建立双边的、多边的和地区性信息交换组织,成为国际信息交流新秩序的一个重要措施。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和认识文化交流的这些功效,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责任编辑 李红梅

  文化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文化一词,在西方原为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后来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解释为:“文化就其广泛的人种学而言,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才能与习惯。”文化这个词,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周礼》记载:“观乎人文已化成天下。”讲的是文志教化的意思。1922年12月,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一文中指出:“文化者,人类新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之后,关于文化的定义也日渐丰富。尽管从不同角度考虑有不同的说法,但文化终归是人积极展开的生命活动及其方式和成果的类化物。文化作为一个结构、机制及其现象都很复杂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侧面进行观察和研究,本文则试图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对文化现象做一个粗浅的探索。   文化是个谜,恩格斯曾经引述费尔巴哈的话说:“人是人、文化、历史的产物。”人类和文化的开端,在于语词之中。文化,这个使人成其为人的东西,是依托于语言的发育才真正的诞生出来的,在其长期栖息、繁育、劳作的大地上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它必须受到它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制约,因此人类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文化现象。马克思说:“不同的共同体,在其周围的大自然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所以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品是不同的。”这些形形色色的文化生态现象,让人眼花缭乱。   文化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因为文化的对象即自然、社会、人自身都是社会性地出现在人的认识和实践中,都受到社会的规定,因此文化形成了社会格局。文化受到社会的规定,还在于任何一种文化创造,都只能是社会的集体意识和个人意识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创造于自我创造的动态互渗,因而也是前定的文化积累于后发的文化生产的具体统一。因而文化创造与文化生活也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它是社会创造于个人创造的规定。   文化传播是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人类文化历史的统一性,世界文化的相关性以及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决定着社会文化因素处在永恒的运动中,不断改变自己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中的地位。因此,各民族之间,在文化方面存在着相互交流、借鉴的可能性。   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不仅国内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交往日益增多,而且各行各业的人们以及世界各民族、各种文化习俗的人民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密切的跨文化交流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越来越多的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在不同文化的人群之中。   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对一个人的个性和属性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文化发展都会产生影响。交流本身受到文化的影响。文化交流有多种表现形式,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有种族之间的交流、民族之间的交流、国际间的交流,同一文化中不同的亚文化间的交流等。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个人层次、组织层次、国家层次这三种主要环境下。交流不仅有不同的意图,而且可以有不同的进行方式,如:自我中心型、控制对方型和平等对话型。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跨越国际的交流,已由过去的涓涓溪流变成了汹涌的大潮。交流形式开始表现更多的人际交流和组织交流,它们因交流工具的发展而更加频繁,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现代的传播形式,表现更多的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交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国际传播的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国际新闻、大众文化、经济科技信息。国际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已成为各国实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80年代以来传播技术有了新的进展,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革,产生了新的传媒,如:电子报刊、电子信箱等。通信方面有了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还出现了信息存储新技术――光盘技术。这些变化使国际信息交流费用下降,大众传播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双向交流增加,大众传播结构间的竞争加剧,国际传播的个人化增强。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有精华,它们是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面对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趋势,文化交流也出现了被发达国家所垄断的现象,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也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措施来维护本国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这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文化评论手段、技术手段等多种措施。发展中国家的携手合作,建立双边的、多边的和地区性信息交换组织,成为国际信息交流新秩序的一个重要措施。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和认识文化交流的这些功效,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责任编辑 李红梅


相关内容

  • 文化和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 文化和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的科学发展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系列论文之四 张发钦 (中共广西工学院委员会 宣传部 广西 柳州 545006) [摘 要]促进文化和谐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文化和谐有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性.协调性提升.推动文化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用社会 ...

  •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 2008年3月 第29卷第1期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Mar.,2008Vol.29,No.1 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经济学研究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马海霞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 ...

  •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规划稿
  •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规划稿 (2012年4月修订)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1.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提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 ...

  • 民族文化创新与发展
  • 论云南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广义而言包括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创造的全部成果.这里,文化仅是指人类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即观念形态文化.文化乃国脉之所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粘合剂,它将有 ...

  • 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研究
  • 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研究 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摘要] 构建对外文化交流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也存在挑战,为此我国需要发挥国际精神,帮助沿线国家发展文化产业:要转变大国话 ...

  •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析
  • 摘 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多,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由于中西方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不断涌现,对于交往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中外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文化的 ...

  • 2012公共事业管理自考文化管理学
  • <文化管理学>(5725) 一.填空: 策最高奖是文华奖. 19.文物工作政策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 报纸都有国内统一刊号和邮发代号,CN为中国的代号. 38.电影市场的经营主体分为有意识形态属性. 54.文化产品不可能有明确的消费对象.也难以实现普遍 ...

  • 弘扬齐鲁文化精髓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 近年来,我国文化外交空前活跃,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层次高.规模大.影响深远,如"中法文化年"活动.覆盖非洲22个国家的"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2005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在荷兰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节".正在开展的& ...

  • 学案32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本课考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考查重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交流的意义 ...

  • 580#--文化经济学
  • 文化经济学模拟题1 一 判断 1.文化投资可以分为固定文化资产投资和流动文化资产投资.(对) 2.文化产品和其他物质产品一样,价值可以用简单的社会劳动进行计算.(错) 3.文化消费水平可以说明某一时期内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文化生活需要满足的程度.(对) 4.文化产品的内在精神价值与文化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