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新)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

姓 名 : 李 磊

单 位 : 元和街道朱巷社区

内 容 提 要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单元,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载体,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工作量大,协调任务重,不是单个部门能够牵头推动的,也不是单靠办事处、社区能够完成的。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提升文明程度、发扬基层民主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城市化的发展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加强社区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和区委[2004]36号、37号文件精神,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构建和谐相城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通过争创国家、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活动,全区已建成了一批管理规范有序、服务网络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社会治安良好、居民生活便利、资源共享互惠、文体活动活跃、教育多样广泛、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加快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相比较,仍然存在很多不相适应。因此本文就我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做了全面的剖析。

关键词:城市化;社区建设;社区管理

目 录

一、社区建设状况与城市化进程还不相适应„„„„„„„„„„„„„„„1

(一)现有的城区管理体制和功能难以承接„„„„„„„„„„„„„„„1

(二)行政化的社区运行模式难以落实„„„„„„„„„„„„„„„„„1

(三)现在的社区服务水平难以满足„„„„„„„„„„„„„„„„„„2

二、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呼唤社区建设的突破和飞跃„„„„„„„„„„2

(一)社区建设的内容转向系统化„„„„„„„„„„„„„„„„„„„2

(二)社区管理与服务对象转向属地化„„„„„„„„„„„„„„„„„3

(三)社区管理行为转向民主化、互动化„„„„„„„„„„„„„„„„3

(四)社区经济发展运作转向市场化„„„„„„„„„„„„„„„„„„3

三、加强社区建设要全力构造新型城市社区„„„„„„„„„„„„„„„4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社区意识„„„„„„„„„„„„„„„„„„„4

(二)改革管理体制,构建新的社区建设组织体系„„„„„„„„„„„„4

(三)强化居民自治,建立较为完善的居民参与机制„„„„„„„„„„„4

(四)探索财力体制,建立社区组织财力来源新途径„„„„„„„„„„„5

(五)发展社区服务,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5

(六)完善管理办法,建立一支灵活高效的社区干部队伍„„„„„„„„„5 总结„„„„„„„„„„„„„„„„„„„„„„„„„„„„„„„„6 参考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

一、社区建设状况与城市化进程还不相适应

社区,是指城市中居民集中居住生活的地域共同体,是城市的细胞。进行社区建设,就是进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近几年来随着苏州市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社区建设作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承接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区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前提基础,社区建设的落后,必将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来,我区在社区建设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相比较,仍然存在很多不相适应。

1、“单位”的社会职能外移,现有的城区管理体制和功能难以承接。

在“低工资、高就业率”的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在整合城市社会,行使城市管理职能上发挥着主体作用,街居组织只是必要的辅助和补充。同时,“单位”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和服务职能,起到了“把市民组织起来”的作用,“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为居民及其家属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服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繁重的“企业办社会”、“单位办社会”负担,各级政府也直接管理或包办着许多应由社会去办或应推向市场的事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改革的深化,单位承担的社会事务向社会“释放”、转移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引发的矛盾将进一步显露。如各类单位过去对职工所承担的种种生活福利性服务不断弱化或取消,而城市家庭的各种生活需求却与日俱增;房产开发的发展,单位包下来的宿舍区服务必然要退出,而相应的社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尚未完全建立等等。由于社区居委会仍处于无职、无权、无钱的境地,单位外移、释放的社会职能,社区还没有准备好承接的“口袋”和相应的机制,导致了城市社会中大批人员游离于管理之外,居民需求的各类生活服务得不到实现。

2、城市基层管理任务日益繁重,行政化的社区运行模式难以落实。

由于近些年来城区的规模、功能和各种新问题都大大增加,城市管理的工作量、任务量在成倍增长,而原来的层层负责的行政性、直接性管理方式尚未改变,街道、社区基层组织承担的上级安排的任务实际上已经无法承担和落实。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一是无职权,“小庙”难以管“大神”。社区内的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由谁管”、“怎么管”、“哪些问题归口管”,政府没有规范性文件,社区居委会想管也管不好、管不了。二是无地位,什么单位什么工作都可往社区“装”。职能部门布置工作带有很大的随意

性,往往一个文件、一个会议或是领导的一个口头指示,其任务就交给社区了。三是无资金,有些管理工作无法开展。如离退休人员、企业置换身份的党员现交由社区管理,但社区既没有活动场地,又没有活动经费,对其管理只能是空中楼阁,更谈不上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四是无精力,社区干部整天疲于应付。

3、居民生活需求的多样化,现在的社区服务水平难以满足。

进入小康生活的居民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要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多方面的价值实现。据调查,城区居民对本社区的希望、需求是多方面的,除迫切希望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外,还涉及到从居住环境到基本设施,从社区经济到精神文明,从社会秩序到人际关系等等。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和变化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社区服务业必须有一个突破性的大发展。而我区当前社区服务总体水平还较为低下,社区服务业投入单一,作为产业发展的运作机制尚未形成。虽然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对社区服务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把它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重点,但由于有关社区服务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少,已出台的有关规定又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限制了社会各方面对社区服务业的投入,使城区目前的社区服务业多依靠政府、集体投入,服务项目多而杂,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向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转变的步伐缓慢。此外,社区服务在社区就业安置、城市生活环境、生活秩序,社区居民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维护等方面都还没有寻求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呼唤社区建设的突破和飞跃

据相城区发展规划,全区总人口要达到40万,城市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城市改革将不断深入,这都将给社区建设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它强烈呼唤着社区建设的加强,强烈呼唤着城市工作向社区化转轨。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要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依靠社区的力量,利用社区的资源,强化社区的功能,加强社区管理,发展社区经济,开展社区服务,优化社区环境,发展社区事业。当前,我区的社区建设经过这几年的成功积累,实质上已经到了新的突破阶段,也是一个质的飞跃阶段。这种突破和飞跃主要表现为“四个转向”:

1、社区建设的内容转向系统化。

我区过去居委会工作,内容主要限于政府所部署的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和范围还很狭窄的居民自治性事务,近些年社区服务工作范畴不断拓宽,已经从一些社会成员的特殊援助服务逐步扩展到相对广泛的便民利民服务,初步拓展了社区工作的内容。要适应城市化进程,社区建设的内容还要转向为更广泛的系统工程。它应该包括社区经济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教育建设、社区服务建设和社区安全建设等等。它既包括了传统的社区行政性、社会性工作,也

包括了体制变化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新的内容;既包括了由街居组织直接抓的事情,还包括社区中应由社会组织、中介组织、市场主体和居民自己去干的大量事情。还可以说是现代城市综合性的“社会生志”在社区这个局部上的集中表现。

2、社区管理与服务对象转向属地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所表现出现的弊端将更为明显,社区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增加。单位职工更加弱化对单位的依赖,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新兴的多种所有制成份的“无主管”企业增多;外来人员、流动人员的比例增加;下岗、失业人员增多;老龄人口增多等问题增多。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增加,迫切要求彻底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状态,要求社区管理和服务突破原来较为狭窄的范畴,在工作对象上是面向工作和生活在城市社区的所有单位和人员,也要求所有居住于社区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强化属地化与社区制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生活的社区作为参与社区活动,实现自身权益、形成社会整合的重要基地。

3、社区管理行为转向民主化、互动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街居组织主要是执行上级交办的行政任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正所谓“上到国务院、下到社区办、政府工作样样干”。在这种格局下,居民成了社区组织完成行政任务的简单工作对象,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多为动员式执行式参与,内容上主要为打扫卫生、为民服务、义务巡逻联防、捐衣捐被等,因而居民参与激情不高,参与效果也不好。而另一方面社区的各种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和细化,社区组织力量有限,相当多的社会管理工作是部署多、落实少。如果机制不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大规模地扩大政府的基层力量和职能,给政府造成新的沉重的负担,这不符合“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也是超过了政府承受能力的。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当前行政化的社区体制转向社区制,把社区组织由现在的政府的“腿”变成社区居民的“头”,把社区转变为具有自我组织性和能动性的“地方性社会”,从而彻底变革其管理和活动的行为方式。

4、社区经济发展运作转向市场化。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弥补社区经费不足的原因,我区部分社区居委会特别是“村改居”社区居委会,仍存在“自办经济”的现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社区居委会要坚决消除“自办经济”的状况,对所有的集体性质的企业推行 “两个置换”,社区经济发展完全按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去整体指导,让社区各类企业都成为独立经营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街道、社区抓经济建设的精力,应该主要用在为各类经济实体创造良好环境、搞好社会化服务上。对于社

区服务中那些属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项目,也要按照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律,推向市场,以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活力。

三、加强社区建设要全力构造新型城市社区

1、转变观念,树立大社区意识。

区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把强化社区建设和管理作为城市各项基础工作的总“抓手”,采取有效措施,把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从管理体制、政策导向、考核办法等多方面,推动社区工作重点向社区建设转移。区、街、社区各级组织要淡化本位意识,强化大社区观念,积极主动地密切与所有驻区单位和居民的联系,以真诚的服务赢得各类社区成员的理解和支持,跳出过去那种主要对区属、街属、居属单位负责的“小圈子”,切实调动驻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培育各方面同创共建新型社区的意识和氛围。

2、改革管理体制,构建新的社区建设组织体系。

为了适应社区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分层次理顺体制,强化相关组织建设。区级要建立社区建设指导协调委员会(或社区办),各类涉及社区建设的条条部门负责人参加。其主要职责是规划社区建设目标,确定社区建设重大事项,协调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克服条块分离的弊端,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街道是整个社区建设的重点环节,也要建立相应组织,对社区建设和管理实施全面领导,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区政府的授权,对辖区内的社区经济、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负全面责任。同时,鉴于目前大量执法行为发生在基层,而执法权力却在区以上部门的错位状况,要探索在街道一级建立综合执法新机制,即把市政、工商、治安等十多个方面的依法管理,分市政管理、社会发展、社会治安、社区经济等四、五个方面,建立其社区综合执法队伍,按受上级执法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社区管委会的组织领导,真正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依法监管。

3、强化居民自治,建立较为完善的居民参与机制。

居民参与是衡量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社区建设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居民的广泛参与是推动社区建设各个具体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在我国体制下,通过政府帮助和指导,强化居民自治,激发居民广泛参与,完全可以让社区居民管理好社区居民自己的事情。建立较为完善的居民参与机制,首先要实现居民利益社区化。进一步将单位的服务功能向社区转移,特别是政治、福利、保障功能等,强化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居民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参与社区事务的愿望。不同的社区要依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参与程序,什么时候议事、什么时候实施、居

民该怎么办、居委会要怎样做,有建议或意见怎样提等,使居民一看就明白。“条条”部门要继续向社区下放权力,使社区居委会实实在在的承担起自治的功能。再次要实现居民参与组织化。要设法提高居民的自我组织能力,使居民之间熟悉起来,增强其社区归宿感。决策性、监督性参与要充分利用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户代表会议等法定组织;执行性、娱乐性、互助性参与主要通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法制宣传队、秧歌队等社区内居民自己建立起来的非法定性组织。

4、探索财力体制,建立社区组织财力来源新途径。

目前,各社区居委会经费来源一靠政府拔款,二靠自我创收,经费缺口很大。而社区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使办公经费、人员工资和场所建设所需资金必须进一步增加。为此,应该加快探索一种既有利于社区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区组织的财力来源的新途径。建议运用财政杠杆下伸的办法,建立新的社区财力机制。其探索方向是:街居组织逐步退出自办经济项目,转向创造优良社区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丰富社区税源,把社区的财政收入的“蛋糕”做大。在此基础上运用财政支付转移的办法,来解决社区组织的经费来源,并形成一种良性的基层财力机制。

5、发展社区服务,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区社区服务已有很大发展,已经建立了网络、完善了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社区服务体系,并为整个社区建设和发展积累了经验。当前,社区服务面临着新的突破,应该始终把它放在城区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要根据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开展居民参与的互帮互助的社会公益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帮困救济、敬老养老、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调动城区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实行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充分体现其社会化和自治性的特点。要以主要精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搞好各方面服务,积极吸引民营、私营、三资企业来社区投资发展,形成“你办企业我服务,你获利润我得税”的新的区域抓经济工作的格局。为了形成这种新的工作机制,应该调整对街道、居委会工作的考核办法,淡化对经济的规模和利润的考核,强化对财政税收的考核;弱化对经济指标的考核,强化对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的考核。通过考核办法的改进,形成对社区经济工作和整个社区建设的新的合理的激励机制。

6、完善管理办法,建立一支灵活高效的社区干部队伍。

我区社区建设起步较晚,社区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而和谐社区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上级制定的标准高,要求严,且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需要创新。而以前的居委会和村委会干部,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有较强的敬业和工作热情,是和谐社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力

量,但他们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差,创新精神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和谐社区的建设步伐。为此,建议加强社区干部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每年招聘部分大学生充实到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中,加快社区工作人员素质的转变。

总 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快城市化进程已成必然趋势。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客观要求。城市化的关键在“化”,即转变、转化,是指城市(含市镇、城镇)形成的具体过程,主要表现为:产业转化的过程,即第一产业的收缩和第二、三产业的扩充;人口转化的过程,即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渐上升;文明转化的过程,即城市型的社会意识、生活方式不断强化扩散,乡村型的社会意识、生活方式等不断淡化和改变。其中,产业转化是基础,人口转化是关键,综合文明的转化和提升是衡量城市化质量的根本指标。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础单位,以其“区域小社会”的特点及其服务、建设、整合、凝聚、稳定、发展等独特功能,成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一个社区的经济培植、人口聚合、资源整合、文明提升,对整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引导非城镇人口走入城市,改变其生活方式,提升其生活质量,造就城市型的生活性状和社会意识中,社区建设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刘达华.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与管理.海天出版社.2006.

2、王建新.镇社区自治制度建设与管理创新实务全书. 中国高级管理图书网.2008.

3、 杨赫男. 新时期社区建设与管理实务百科. 北京展望书城.2003.

4、王霄. 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3.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

姓 名 : 李 磊

单 位 : 元和街道朱巷社区

内 容 提 要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单元,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载体,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工作量大,协调任务重,不是单个部门能够牵头推动的,也不是单靠办事处、社区能够完成的。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提升文明程度、发扬基层民主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城市化的发展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加强社区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和区委[2004]36号、37号文件精神,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构建和谐相城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通过争创国家、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活动,全区已建成了一批管理规范有序、服务网络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社会治安良好、居民生活便利、资源共享互惠、文体活动活跃、教育多样广泛、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加快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相比较,仍然存在很多不相适应。因此本文就我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做了全面的剖析。

关键词:城市化;社区建设;社区管理

目 录

一、社区建设状况与城市化进程还不相适应„„„„„„„„„„„„„„„1

(一)现有的城区管理体制和功能难以承接„„„„„„„„„„„„„„„1

(二)行政化的社区运行模式难以落实„„„„„„„„„„„„„„„„„1

(三)现在的社区服务水平难以满足„„„„„„„„„„„„„„„„„„2

二、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呼唤社区建设的突破和飞跃„„„„„„„„„„2

(一)社区建设的内容转向系统化„„„„„„„„„„„„„„„„„„„2

(二)社区管理与服务对象转向属地化„„„„„„„„„„„„„„„„„3

(三)社区管理行为转向民主化、互动化„„„„„„„„„„„„„„„„3

(四)社区经济发展运作转向市场化„„„„„„„„„„„„„„„„„„3

三、加强社区建设要全力构造新型城市社区„„„„„„„„„„„„„„„4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社区意识„„„„„„„„„„„„„„„„„„„4

(二)改革管理体制,构建新的社区建设组织体系„„„„„„„„„„„„4

(三)强化居民自治,建立较为完善的居民参与机制„„„„„„„„„„„4

(四)探索财力体制,建立社区组织财力来源新途径„„„„„„„„„„„5

(五)发展社区服务,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5

(六)完善管理办法,建立一支灵活高效的社区干部队伍„„„„„„„„„5 总结„„„„„„„„„„„„„„„„„„„„„„„„„„„„„„„„6 参考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

一、社区建设状况与城市化进程还不相适应

社区,是指城市中居民集中居住生活的地域共同体,是城市的细胞。进行社区建设,就是进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近几年来随着苏州市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社区建设作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承接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区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前提基础,社区建设的落后,必将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来,我区在社区建设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相比较,仍然存在很多不相适应。

1、“单位”的社会职能外移,现有的城区管理体制和功能难以承接。

在“低工资、高就业率”的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在整合城市社会,行使城市管理职能上发挥着主体作用,街居组织只是必要的辅助和补充。同时,“单位”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和服务职能,起到了“把市民组织起来”的作用,“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为居民及其家属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服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繁重的“企业办社会”、“单位办社会”负担,各级政府也直接管理或包办着许多应由社会去办或应推向市场的事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改革的深化,单位承担的社会事务向社会“释放”、转移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引发的矛盾将进一步显露。如各类单位过去对职工所承担的种种生活福利性服务不断弱化或取消,而城市家庭的各种生活需求却与日俱增;房产开发的发展,单位包下来的宿舍区服务必然要退出,而相应的社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尚未完全建立等等。由于社区居委会仍处于无职、无权、无钱的境地,单位外移、释放的社会职能,社区还没有准备好承接的“口袋”和相应的机制,导致了城市社会中大批人员游离于管理之外,居民需求的各类生活服务得不到实现。

2、城市基层管理任务日益繁重,行政化的社区运行模式难以落实。

由于近些年来城区的规模、功能和各种新问题都大大增加,城市管理的工作量、任务量在成倍增长,而原来的层层负责的行政性、直接性管理方式尚未改变,街道、社区基层组织承担的上级安排的任务实际上已经无法承担和落实。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一是无职权,“小庙”难以管“大神”。社区内的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由谁管”、“怎么管”、“哪些问题归口管”,政府没有规范性文件,社区居委会想管也管不好、管不了。二是无地位,什么单位什么工作都可往社区“装”。职能部门布置工作带有很大的随意

性,往往一个文件、一个会议或是领导的一个口头指示,其任务就交给社区了。三是无资金,有些管理工作无法开展。如离退休人员、企业置换身份的党员现交由社区管理,但社区既没有活动场地,又没有活动经费,对其管理只能是空中楼阁,更谈不上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四是无精力,社区干部整天疲于应付。

3、居民生活需求的多样化,现在的社区服务水平难以满足。

进入小康生活的居民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要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多方面的价值实现。据调查,城区居民对本社区的希望、需求是多方面的,除迫切希望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外,还涉及到从居住环境到基本设施,从社区经济到精神文明,从社会秩序到人际关系等等。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和变化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社区服务业必须有一个突破性的大发展。而我区当前社区服务总体水平还较为低下,社区服务业投入单一,作为产业发展的运作机制尚未形成。虽然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对社区服务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把它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重点,但由于有关社区服务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少,已出台的有关规定又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限制了社会各方面对社区服务业的投入,使城区目前的社区服务业多依靠政府、集体投入,服务项目多而杂,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向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转变的步伐缓慢。此外,社区服务在社区就业安置、城市生活环境、生活秩序,社区居民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维护等方面都还没有寻求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呼唤社区建设的突破和飞跃

据相城区发展规划,全区总人口要达到40万,城市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城市改革将不断深入,这都将给社区建设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它强烈呼唤着社区建设的加强,强烈呼唤着城市工作向社区化转轨。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要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依靠社区的力量,利用社区的资源,强化社区的功能,加强社区管理,发展社区经济,开展社区服务,优化社区环境,发展社区事业。当前,我区的社区建设经过这几年的成功积累,实质上已经到了新的突破阶段,也是一个质的飞跃阶段。这种突破和飞跃主要表现为“四个转向”:

1、社区建设的内容转向系统化。

我区过去居委会工作,内容主要限于政府所部署的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和范围还很狭窄的居民自治性事务,近些年社区服务工作范畴不断拓宽,已经从一些社会成员的特殊援助服务逐步扩展到相对广泛的便民利民服务,初步拓展了社区工作的内容。要适应城市化进程,社区建设的内容还要转向为更广泛的系统工程。它应该包括社区经济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教育建设、社区服务建设和社区安全建设等等。它既包括了传统的社区行政性、社会性工作,也

包括了体制变化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新的内容;既包括了由街居组织直接抓的事情,还包括社区中应由社会组织、中介组织、市场主体和居民自己去干的大量事情。还可以说是现代城市综合性的“社会生志”在社区这个局部上的集中表现。

2、社区管理与服务对象转向属地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所表现出现的弊端将更为明显,社区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增加。单位职工更加弱化对单位的依赖,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新兴的多种所有制成份的“无主管”企业增多;外来人员、流动人员的比例增加;下岗、失业人员增多;老龄人口增多等问题增多。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增加,迫切要求彻底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状态,要求社区管理和服务突破原来较为狭窄的范畴,在工作对象上是面向工作和生活在城市社区的所有单位和人员,也要求所有居住于社区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强化属地化与社区制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生活的社区作为参与社区活动,实现自身权益、形成社会整合的重要基地。

3、社区管理行为转向民主化、互动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街居组织主要是执行上级交办的行政任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正所谓“上到国务院、下到社区办、政府工作样样干”。在这种格局下,居民成了社区组织完成行政任务的简单工作对象,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多为动员式执行式参与,内容上主要为打扫卫生、为民服务、义务巡逻联防、捐衣捐被等,因而居民参与激情不高,参与效果也不好。而另一方面社区的各种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和细化,社区组织力量有限,相当多的社会管理工作是部署多、落实少。如果机制不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大规模地扩大政府的基层力量和职能,给政府造成新的沉重的负担,这不符合“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也是超过了政府承受能力的。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当前行政化的社区体制转向社区制,把社区组织由现在的政府的“腿”变成社区居民的“头”,把社区转变为具有自我组织性和能动性的“地方性社会”,从而彻底变革其管理和活动的行为方式。

4、社区经济发展运作转向市场化。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弥补社区经费不足的原因,我区部分社区居委会特别是“村改居”社区居委会,仍存在“自办经济”的现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社区居委会要坚决消除“自办经济”的状况,对所有的集体性质的企业推行 “两个置换”,社区经济发展完全按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去整体指导,让社区各类企业都成为独立经营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街道、社区抓经济建设的精力,应该主要用在为各类经济实体创造良好环境、搞好社会化服务上。对于社

区服务中那些属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项目,也要按照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律,推向市场,以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活力。

三、加强社区建设要全力构造新型城市社区

1、转变观念,树立大社区意识。

区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把强化社区建设和管理作为城市各项基础工作的总“抓手”,采取有效措施,把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从管理体制、政策导向、考核办法等多方面,推动社区工作重点向社区建设转移。区、街、社区各级组织要淡化本位意识,强化大社区观念,积极主动地密切与所有驻区单位和居民的联系,以真诚的服务赢得各类社区成员的理解和支持,跳出过去那种主要对区属、街属、居属单位负责的“小圈子”,切实调动驻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培育各方面同创共建新型社区的意识和氛围。

2、改革管理体制,构建新的社区建设组织体系。

为了适应社区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分层次理顺体制,强化相关组织建设。区级要建立社区建设指导协调委员会(或社区办),各类涉及社区建设的条条部门负责人参加。其主要职责是规划社区建设目标,确定社区建设重大事项,协调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克服条块分离的弊端,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街道是整个社区建设的重点环节,也要建立相应组织,对社区建设和管理实施全面领导,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区政府的授权,对辖区内的社区经济、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负全面责任。同时,鉴于目前大量执法行为发生在基层,而执法权力却在区以上部门的错位状况,要探索在街道一级建立综合执法新机制,即把市政、工商、治安等十多个方面的依法管理,分市政管理、社会发展、社会治安、社区经济等四、五个方面,建立其社区综合执法队伍,按受上级执法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社区管委会的组织领导,真正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依法监管。

3、强化居民自治,建立较为完善的居民参与机制。

居民参与是衡量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社区建设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居民的广泛参与是推动社区建设各个具体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在我国体制下,通过政府帮助和指导,强化居民自治,激发居民广泛参与,完全可以让社区居民管理好社区居民自己的事情。建立较为完善的居民参与机制,首先要实现居民利益社区化。进一步将单位的服务功能向社区转移,特别是政治、福利、保障功能等,强化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居民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参与社区事务的愿望。不同的社区要依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参与程序,什么时候议事、什么时候实施、居

民该怎么办、居委会要怎样做,有建议或意见怎样提等,使居民一看就明白。“条条”部门要继续向社区下放权力,使社区居委会实实在在的承担起自治的功能。再次要实现居民参与组织化。要设法提高居民的自我组织能力,使居民之间熟悉起来,增强其社区归宿感。决策性、监督性参与要充分利用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户代表会议等法定组织;执行性、娱乐性、互助性参与主要通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法制宣传队、秧歌队等社区内居民自己建立起来的非法定性组织。

4、探索财力体制,建立社区组织财力来源新途径。

目前,各社区居委会经费来源一靠政府拔款,二靠自我创收,经费缺口很大。而社区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使办公经费、人员工资和场所建设所需资金必须进一步增加。为此,应该加快探索一种既有利于社区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区组织的财力来源的新途径。建议运用财政杠杆下伸的办法,建立新的社区财力机制。其探索方向是:街居组织逐步退出自办经济项目,转向创造优良社区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丰富社区税源,把社区的财政收入的“蛋糕”做大。在此基础上运用财政支付转移的办法,来解决社区组织的经费来源,并形成一种良性的基层财力机制。

5、发展社区服务,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区社区服务已有很大发展,已经建立了网络、完善了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社区服务体系,并为整个社区建设和发展积累了经验。当前,社区服务面临着新的突破,应该始终把它放在城区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要根据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开展居民参与的互帮互助的社会公益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帮困救济、敬老养老、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调动城区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实行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充分体现其社会化和自治性的特点。要以主要精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搞好各方面服务,积极吸引民营、私营、三资企业来社区投资发展,形成“你办企业我服务,你获利润我得税”的新的区域抓经济工作的格局。为了形成这种新的工作机制,应该调整对街道、居委会工作的考核办法,淡化对经济的规模和利润的考核,强化对财政税收的考核;弱化对经济指标的考核,强化对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的考核。通过考核办法的改进,形成对社区经济工作和整个社区建设的新的合理的激励机制。

6、完善管理办法,建立一支灵活高效的社区干部队伍。

我区社区建设起步较晚,社区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而和谐社区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上级制定的标准高,要求严,且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需要创新。而以前的居委会和村委会干部,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有较强的敬业和工作热情,是和谐社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力

量,但他们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差,创新精神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和谐社区的建设步伐。为此,建议加强社区干部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每年招聘部分大学生充实到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中,加快社区工作人员素质的转变。

总 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快城市化进程已成必然趋势。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客观要求。城市化的关键在“化”,即转变、转化,是指城市(含市镇、城镇)形成的具体过程,主要表现为:产业转化的过程,即第一产业的收缩和第二、三产业的扩充;人口转化的过程,即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渐上升;文明转化的过程,即城市型的社会意识、生活方式不断强化扩散,乡村型的社会意识、生活方式等不断淡化和改变。其中,产业转化是基础,人口转化是关键,综合文明的转化和提升是衡量城市化质量的根本指标。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础单位,以其“区域小社会”的特点及其服务、建设、整合、凝聚、稳定、发展等独特功能,成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一个社区的经济培植、人口聚合、资源整合、文明提升,对整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引导非城镇人口走入城市,改变其生活方式,提升其生活质量,造就城市型的生活性状和社会意识中,社区建设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刘达华.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与管理.海天出版社.2006.

2、王建新.镇社区自治制度建设与管理创新实务全书. 中国高级管理图书网.2008.

3、 杨赫男. 新时期社区建设与管理实务百科. 北京展望书城.2003.

4、王霄. 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3.


相关内容

  •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发展
  •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发展 当我们就社区论社区的时候,社区研究似乎是一个很窄的空间,是一个面向小空间.小团体的纯粹社会领域的问题,但当我们将其置入社会经济生活整体中来看时,社区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依托性就会明显地体现出来.社区是地域性社会,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区域社会发展的 ...

  • 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加强社区建设关系的探讨
  • 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加强社区建设关系的探讨 最近,我们组成调查组,先后到**区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乡镇,就社区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共走访了20个社区居委会.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市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全力构造新型城市社区. 一.社区建设状况与城市化进程还不相适应 社区,是指城市中居民 ...

  • 关于农村社区化问题的研究
  • 关于农村社区化问题的研究 中共绥芬河市委组织部 绥芬河全市共有13个行政村,其中7个在社区里,6个村在城市周边,户籍农村人口6000余人,占我市总人口的17.7%.近年来,按照省委吉书记提出的"绥芬河要在三年内基本实现城市化"的指示精神,市委着力于城乡一体化改造,以谷盈新邨社区为 ...

  • 在社区培训上的讲话
  • 同志们: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书记.主任的理论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经市委研究决定,举办这期社区培训班.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社会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推进的过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 始城市化进程,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步入郊区化发展阶段。至21世纪初,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近半数。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 ...

  • 在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一.充分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加强社区建设是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方面有更多的经济社会组织.更多的离退休人员.更多的待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到社区落户.近几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制退位,大量的"单位人 ...

  • 城镇化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论文
  • 城镇化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论文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基层文化建设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能够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实现乡镇的快速稳定发展.通过分析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联系.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深 ...

  • 镇十一五发展规划提纲
  •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好一个符合**镇发展实际的科学发展规划,对促进仁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实现把仁和镇建设成攀枝花的后花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现拟出**镇"十一 ...

  • 社区成立挂牌领导致词
  •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xx社区居民们.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隆重举行xx社区党支部.xx社区居委会挂牌仪式,这是我们xx街道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xx地区城市化进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喜事.在此,我谨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关心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