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乞丐生活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报告调查人:某某某

调查内容:旧城区乞丐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调查目的:通过对底层人民的了解来反映大良乃至顺德目前建设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进行我区的现代化建设。

调查时间:xx年2月1日星期二下午3:00~6:00(即除夕前一天)

调查地点:大良旧城区繁华区(包括:东乐路、清晖路、华盖路、钟楼公园、青少年宫、华盖市场、凤山路的大部、蓝天街、马地街,详见下面的调查报告)

问卷内容:

  1、 被访者的年龄、故乡及受教育程度;

  2、 被访者不去打工或做生意的原因,以及被访者对救助站的了解情况;

  3、 被访者的家庭状况;

  4、 被访者乞讨的时间,被访者一个星期能讨到的金钱总额,及被访者对未来的规划;

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共涉及乞丐8人,收回有效信息6份.(有效信息均来自“常驻乞丐”)

  1、 乞丐的个人信息

  ·8名乞丐的年龄分别为70、85、50、78、65、42,另外两位一个大概30岁,另一个大概十岁。

  ·8名乞丐中有3个没读过书,2个上过小学(包括扫盲班),2个来自大学。

  ·8名乞丐中有3人来自河南,1人来自山东,1人来自北京,其余未知。

  2、 乞丐的乞讨状况

  ·8名乞丐中有6人是“常驻乞丐”,另外2人是急事所需。

  ·8名乞丐中3人表示一周只能讨到5元左右,3人表示一周能讨到十余元,其余未知。

  ·6名“常驻乞丐”中,乞讨时间在“一个月内”“几个月”“几年”的各为2人。

  ·6名“常驻乞丐”中,有3位表示未来(几个月内)不会再继续乞讨,另外3人表示没有改变生活的打算。

  3、乞丐的分布状况

  (注:乞丐的流动性很强,所以分布情况不具有一般性,但总体范围大致不变)

  4、乞丐的家庭状况

  ·6名“常驻乞丐”中,3人表示自己有家人,2人表示已无家人,还有1人不愿透露。

  ·3名有家人的乞丐中,2人表示家人不养自己,现在已经没有联系了;还有1人表示家人养不起自己。

  5、 关于救助站及自力更生

  ·6名“常驻乞丐”5名年龄为50以上,已无力打工及做生意,其余未知。

  ·6名乞丐中,4名不知道“救助站”这回事,2名表示知道但不愿意去,因为自己能养活自己。

  年龄

  70

  85

  50

  78

  70

  42

  10

  35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类别

  “常驻乞丐”

  急事所需

  学历

  无

  无

  大学

  无

  扫盲

  小学

  无

  大学

  家乡

  河南

  山东

  河南

  /

  河南

  北京

  /

  /

  家人

  无

  无

  有

  有

  无

  有

  /

  /

  每周所得(元)

  5

  5

  15

  15

  5

  15

  30(一天)

  /

  乞讨时间

  几个月

  几个月

  几年

  一个月内

  一个月内

  几年

  /

  /

  未来是否继续

  否

  否

  是

  是

  否

  是

  /

  /

  备注

  有病没钱治疗

  残疾(xx年烧伤)

  有一闺女但不养自己

  称父亲肺炎需8000元

  称回家仍需18元车费

  (注:/表示信息未知信息,斜体表示大约值)

调查总结:

  受访的乞丐很多在讲到自己的经历的时候都流泪了,不孝的子女,不治的顽疾,或是命运的捉弄,让他们只能以乞讨为生。他们很多都一把年纪了,都还要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窘迫,即便是新年前的几天。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被全身被烧伤的乞丐,事实上在一开始由于他外貌令人惧怕,我是不愿意采访他的。“xx年我在垃圾场捡垃圾的时候被烧的,我老婆就在那时没了,自从治疗完离开人民医院后,我就一直在乞讨”,他讲的时候又回到了对往事的纠结中,虽然他手指变形不能动,五官也因为烧伤的缘故已经变得不堪入目了,然而他仍然不失曾经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老师的风度。

  “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才16岁,女儿都在上大学,没钱养我”,谈到儿女的时候,他眼前似乎浮现出希望,“他们都很争气……”讲到这一句时,他的眼泪不由的就流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乞丐流泪,从他那眼皮外翻,血红血红的眼睛里。

  当被问及为何不去打工时,他苦笑道:“我这个样子谁会要我?在这儿讨饭一天至少能有一两块,买馒头,大约也能挺下去。”这令我感觉到在这个社会,似乎一个残疾人,只能自甘被人遗弃的命运,而别无选择。这似乎是一种讽刺。

  同样一位自称已经七十岁的老人在东乐路的仁信老铺处讨饭。在采访时他说话很大声,“我有病!“边说他便拿出一个病历本,”我没钱看,谁给我钱,你给我?“我说我是个学生不挣钱,您没有子女吗?他不愿意说,后来我才知道,他已经没有亲人了。

  后来我又问他,知道附近的救助站吗,他很激动,“我去那儿干嘛,啊?“他说了我很多遍,”我在这儿就能养活我自己,我去那儿干嘛“,我对他说,市救助站怎么也比在这儿讨饭好啊,他似乎耳朵有点背,没听懂,又重复了一遍”我去那儿干满,我能养活自己。“我一时失语,只好放弃了。

  “人生而平等““人非工具“这是早在启蒙运动就提出的理论,然而在今天我区在经济上大踏步前进时,我们仍然能看到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他们讨了几年饭,一直没有受到真正的帮助,除了那些来自施舍者们零星的钱。这是否应该社会财富再分配者们好好想一下呢?

  乞丐,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瑕疵,高楼大厦无法遮蔽的城市污点,也是对gdp莫大的嘲讽。

  我的建议:

  1、 区政府应该重视乞丐的问题;

  2、 乞丐的真假不难分辨,问一些个人问题,就很好判断;

  3、 区政府把重点放在对老者、残疾人的救助及保护;

  4、 建设我区的救助站;

  5、 救助站不应限于救助,被救助者同样可以干活。

社会实践调查心得

  悲天悯人的思想,是对底层民众最起码的尊重。敞开心扉,关怀他们,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同时,了解社会,在对不足的改进中,做到那句不过时的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实践报告调查人:某某某

调查内容:旧城区乞丐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调查目的:通过对底层人民的了解来反映大良乃至顺德目前建设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进行我区的现代化建设。

调查时间:xx年2月1日星期二下午3:00~6:00(即除夕前一天)

调查地点:大良旧城区繁华区(包括:东乐路、清晖路、华盖路、钟楼公园、青少年宫、华盖市场、凤山路的大部、蓝天街、马地街,详见下面的调查报告)

问卷内容:

  1、 被访者的年龄、故乡及受教育程度;

  2、 被访者不去打工或做生意的原因,以及被访者对救助站的了解情况;

  3、 被访者的家庭状况;

  4、 被访者乞讨的时间,被访者一个星期能讨到的金钱总额,及被访者对未来的规划;

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共涉及乞丐8人,收回有效信息6份.(有效信息均来自“常驻乞丐”)

  1、 乞丐的个人信息

  ·8名乞丐的年龄分别为70、85、50、78、65、42,另外两位一个大概30岁,另一个大概十岁。

  ·8名乞丐中有3个没读过书,2个上过小学(包括扫盲班),2个来自大学。

  ·8名乞丐中有3人来自河南,1人来自山东,1人来自北京,其余未知。

  2、 乞丐的乞讨状况

  ·8名乞丐中有6人是“常驻乞丐”,另外2人是急事所需。

  ·8名乞丐中3人表示一周只能讨到5元左右,3人表示一周能讨到十余元,其余未知。

  ·6名“常驻乞丐”中,乞讨时间在“一个月内”“几个月”“几年”的各为2人。

  ·6名“常驻乞丐”中,有3位表示未来(几个月内)不会再继续乞讨,另外3人表示没有改变生活的打算。

  3、乞丐的分布状况

  (注:乞丐的流动性很强,所以分布情况不具有一般性,但总体范围大致不变)

  4、乞丐的家庭状况

  ·6名“常驻乞丐”中,3人表示自己有家人,2人表示已无家人,还有1人不愿透露。

  ·3名有家人的乞丐中,2人表示家人不养自己,现在已经没有联系了;还有1人表示家人养不起自己。

  5、 关于救助站及自力更生

  ·6名“常驻乞丐”5名年龄为50以上,已无力打工及做生意,其余未知。

  ·6名乞丐中,4名不知道“救助站”这回事,2名表示知道但不愿意去,因为自己能养活自己。

  年龄

  70

  85

  50

  78

  70

  42

  10

  35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类别

  “常驻乞丐”

  急事所需

  学历

  无

  无

  大学

  无

  扫盲

  小学

  无

  大学

  家乡

  河南

  山东

  河南

  /

  河南

  北京

  /

  /

  家人

  无

  无

  有

  有

  无

  有

  /

  /

  每周所得(元)

  5

  5

  15

  15

  5

  15

  30(一天)

  /

  乞讨时间

  几个月

  几个月

  几年

  一个月内

  一个月内

  几年

  /

  /

  未来是否继续

  否

  否

  是

  是

  否

  是

  /

  /

  备注

  有病没钱治疗

  残疾(xx年烧伤)

  有一闺女但不养自己

  称父亲肺炎需8000元

  称回家仍需18元车费

  (注:/表示信息未知信息,斜体表示大约值)

调查总结:

  受访的乞丐很多在讲到自己的经历的时候都流泪了,不孝的子女,不治的顽疾,或是命运的捉弄,让他们只能以乞讨为生。他们很多都一把年纪了,都还要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窘迫,即便是新年前的几天。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被全身被烧伤的乞丐,事实上在一开始由于他外貌令人惧怕,我是不愿意采访他的。“xx年我在垃圾场捡垃圾的时候被烧的,我老婆就在那时没了,自从治疗完离开人民医院后,我就一直在乞讨”,他讲的时候又回到了对往事的纠结中,虽然他手指变形不能动,五官也因为烧伤的缘故已经变得不堪入目了,然而他仍然不失曾经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老师的风度。

  “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才16岁,女儿都在上大学,没钱养我”,谈到儿女的时候,他眼前似乎浮现出希望,“他们都很争气……”讲到这一句时,他的眼泪不由的就流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乞丐流泪,从他那眼皮外翻,血红血红的眼睛里。

  当被问及为何不去打工时,他苦笑道:“我这个样子谁会要我?在这儿讨饭一天至少能有一两块,买馒头,大约也能挺下去。”这令我感觉到在这个社会,似乎一个残疾人,只能自甘被人遗弃的命运,而别无选择。这似乎是一种讽刺。

  同样一位自称已经七十岁的老人在东乐路的仁信老铺处讨饭。在采访时他说话很大声,“我有病!“边说他便拿出一个病历本,”我没钱看,谁给我钱,你给我?“我说我是个学生不挣钱,您没有子女吗?他不愿意说,后来我才知道,他已经没有亲人了。

  后来我又问他,知道附近的救助站吗,他很激动,“我去那儿干嘛,啊?“他说了我很多遍,”我在这儿就能养活我自己,我去那儿干嘛“,我对他说,市救助站怎么也比在这儿讨饭好啊,他似乎耳朵有点背,没听懂,又重复了一遍”我去那儿干满,我能养活自己。“我一时失语,只好放弃了。

  “人生而平等““人非工具“这是早在启蒙运动就提出的理论,然而在今天我区在经济上大踏步前进时,我们仍然能看到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他们讨了几年饭,一直没有受到真正的帮助,除了那些来自施舍者们零星的钱。这是否应该社会财富再分配者们好好想一下呢?

  乞丐,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瑕疵,高楼大厦无法遮蔽的城市污点,也是对gdp莫大的嘲讽。

  我的建议:

  1、 区政府应该重视乞丐的问题;

  2、 乞丐的真假不难分辨,问一些个人问题,就很好判断;

  3、 区政府把重点放在对老者、残疾人的救助及保护;

  4、 建设我区的救助站;

  5、 救助站不应限于救助,被救助者同样可以干活。

社会实践调查心得

  悲天悯人的思想,是对底层民众最起码的尊重。敞开心扉,关怀他们,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同时,了解社会,在对不足的改进中,做到那句不过时的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关内容

  • 做最有爱心的人读后感
  • 做最有爱心的人读后感(一) 读了<做最有爱心的人>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善良人的行为让我深深感动:其中<早饭>这篇文章,写了爸爸给磊磊烧了二次早饭.第一次,磊磊发现一碗表面有肉,另碗表面没肉,就拿了有肉的那一碗.后来发现,爸爸的那碗底部却藏满了肉.第二次,磊磊选了表面没有蛋那碗, ...

  • 作文:外面的"怪"人不要信
  • 外面的"怪"人不要信 广西大化县第二小学四(4)班 覃虔振 有一天,我无意中翻开了我的小书箱.于是,我便漫不经心的拿了一本书,名叫<时代少年文荟>的书.我翻了翻,看到了一篇作文叫<乞丐原来是骗子>里面主要说了一天小作者去街上玩,然后,他发现了一个乞丐在路边 ...

  • 小学寒假专项教育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 段 长 声 寒假期间的政治学习令我感触颇多,新形式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有些老师感到压力增大,这一方面是责任心增强的体现,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制度上的失之于宽,失之与软. xx市新的师德考核办法把教师的德.能.勤.绩都涵盖了进去.个人认为有其合理的地方,也有其不恰当的地方.教师间的互评打分所

  • 感受身边的经济现象
  • 深化改革的迫切性 熊蓉 06090721 金融二班 大学虽说没有高中那么累,可我寒假对我们的诱惑力却是只增不减.或许是因为寒假意味着春节,意味着团聚吧.而今年的寒假对我而言却有着不同往年的韵味,因为这是我八年以来和父母过的第一个春节,同样也是我在异地的第一个新年,心中有无法压制的兴奋和喜悦,也有着对 ...

  • 昆虫记读后感3篇
  • <昆虫记>读后感一 206班 余毅骢 寒假里,我看了<昆虫记>这本书.这本书是法国的法布尔写的.书中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昆虫,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种吧! 螳螂,是一种绿色的昆虫 ,很像蚂蚱.如果你认为它是蚂蚱,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螳螂比蚂蚱大,而且多了两个大钳子. 螳螂看上去很温和 ...

  • 寒假社会实践红色革命探访
  • "铭记历史,继往开来"--寻访延安 红色辉煌历史 寒 假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学院:经管学院 班级:营销142 姓名:黄铄 学号: 2014014163 在建党90多年来,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延安精神的热潮,需要强调的是要学好延安精神,我们要从延安开始.从精神的内涵学起.最重要 ...

  • 2015青春拼搏演讲稿
  • 2015青春拼搏演讲稿 第1篇:青春拼搏演讲稿范文--拼搏 题记:人生,需要拼搏!拼搏的胜利,才是最高的享受.幸福,属于生活中无畏的拼搏者. 在20多年前"我"在上海大世界露天剧场看了一场杂技表演.一位英俊的少年表演顶碗.起初12个碗就想少年的士兵一样乖乖地躺在少年的头上.可是, ...

  • [优秀作文]读[最有爱心的人]有感
  •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读<做最有爱心的人>有感 今年寒假我读了崔钟雷主编的童话故事<做最有爱心的人>这本书,书中的每一故事,都充满了爱的教育--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怎么做才是一个有善心的人. 童话故事里面我最看好的是"心系穷人",内容是这样的 ...

  • 中学生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
  • 两城中心初中关于组织学生开展寒假综合实践活动的 通 知 各级部.各班: 2012年寒假将至,为了使同学们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寒假,着力培养我校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初步能力积累直接经验,将学校环境与社会.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