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问题回眸

  2002年8月,伊朗反政府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揭露,伊朗正在阿拉克和纳坦兹秘密建造一座重水生产厂和一座核燃料生产厂。在综合分析各方情报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断定,伊朗正在纳坦兹建造一座铀浓缩设施。同年9月,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了这2处核设施的存在。2003年2月初,伊朗总统哈塔米承认了在纳坦兹建造铀浓缩设施的事实,并宣称,为发展核电,伊朗将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由此拉开了伊朗核问题的序幕。而相关各方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博弈,至今仍在持续中。  合法与违法  伊朗核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时而峰回路转,时而剑拔弩张,表面上看是和平利用核能还是借机发展核武器之争,焦点实际上集中在伊朗铀浓缩问题上。  从理论上讲,和平利用核能是所有国家应有之权利。并且,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伊朗的这种权利还得到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进一步确认。该条约第四条第一款明确指出,缔约国拥有“为和平用途而推进核能之研究、生产和使用之不可割让之权利”。而为打消国际社会的疑虑,伊朗政府也多次申明,其核计划是为了发电。2002年9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大会上,伊朗副总统兼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加扎德宣称,在今后的20年里,伊朗将建造5座以上的动力反应堆,使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000兆瓦;2007年4月,伊朗再度宣布,将就建造2座新核电站项目进行国际招标,并计划于2025年前建造20座左右的核动力堆,使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000兆瓦。因而伊朗需要大量的浓缩铀作为核电站的燃料。同时,为避免受制于人,伊朗选择自力更生地解决核燃料问题。基于此,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包括铀矿开采、水冶、转化、浓缩、燃料棒制造等,为核电站提供丰度为3%-10%左右的浓缩铀,为德黑兰医用核反应堆提供丰度为20%的浓缩铀,实际上都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伊朗除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之规定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基于核材料衡算,辅以封闭监视和视察员制度的保障监督协定外,还于2003年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因此,伊朗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和不放弃铀浓缩活动的立场,应该说是不违反任何国际法的。  然而美国认为,伊朗石油储量达900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0%,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2位,因而花费大量资金建造核电站,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既没有经济价值,也没有能源意义,只能是借此加强核基础建设,培养核科学家,获取敏感技术与设备,最终推进核武器计划。再者,“美国认为,伊朗有了铀浓缩能力,就很容易生产武器级铀供制造核武器使用,伊朗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必将使伊朗有能力制造核武器”。但很显然,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不制造或以其它方法取得核武器或其它核爆炸器械”是伊朗必须承担的义务。伊朗若借和平利用核能之名、行发展核武器之实,则不仅自欺欺人,也是违法行为。  制裁与抗争  在伊朗前总统哈塔米证实纳坦兹铀浓缩设施的存在后,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对伊朗核设施进行了多次核查,国际社会也采取了积极的、有效的行动,最终使伊朗于2003年10月与法国、德国、英国签署中止与铀浓缩有关活动的协议,于2003年12月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之后,围绕铀离心机的组装和铀浓缩活动,伊朗与国际社会反复讨价还价。在难以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伊朗核问题被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截止2011年年底,联合国安理会共通过5项针对伊朗的威胁制裁和制裁决议。当然,这些决议也引发了伊朗强硬的回应与抗争。  第1696号决议:威胁制裁2006年1月10日,伊朗正式恢复中止了2年多的核燃料研究活动:4月11日,伊朗宣布首次用164台P-1型离心机提炼出丰度为3.5%的浓缩铀;5月2日,伊朗宣布浓缩铀的丰度已达到5%。国际原子能机构则通过对样本的初步测试证实了伊朗的说法。这令一直要求伊朗放弃铀浓缩计划,并以此作为其不谋求核武器的“客观保证”的美欧大为光火。双方针锋相对,冲突迭起,虽经国际社会积极斡旋,但调解无效。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前中止铀浓缩活动,否则将对其实施制裁。对此,伊朗表示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第1737号决议:第一轮制裁伊朗的不合作态度终于导致联合国安理会于2006年12月23日一致通过了第1737号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所有与铀浓缩和重水反应堆研究有关的活动,并对伊朗采取与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禁运、冻结资产和限制相关人员出国旅行等制裁措施。伊朗再次拒绝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这一决议,总统内贾德公开宣称,第1737号决议只是一纸空文,并威胁有关国家要为赞成这一决议付出代价。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也强调,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因而必须进行核燃料生产。2007年1月,伊朗开始在纳坦兹铀浓缩厂秘密安装大约3000台离心机。同年2月中旬,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2个164台离心机级联已安装完毕并处于真空状态(铀浓缩前工作状态),另2个164台离心机级联也正在进行最后的安装与调试。  第1747号决议:第二轮制裁根据第1737号决议,伊朗应于2007年2月21日前中止铀浓缩活动。2007年2月2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认定伊朗未在规定期限内停止铀浓缩活动。鉴此,3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以一致赞成的结果,又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747号决议,敦促伊朗立即执行第1737号决议,同时要求其它国家加大对伊朗与核活动和弹道导弹项目相关领域的制裁力度。决议通过当天,伊朗外长穆塔基就表示,对伊制裁是一小撮成员国编排的“非法的”且“无理的措施”。穆塔基重申,伊朗拥有铀浓缩权利,该权利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赋予的。4月9日,内贾德总统称,伊朗已具备工业化核燃料生产能力;同日,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表示,伊朗已开始向3000台离心机内灌注六氟化铀气体(用于铀浓缩的原料);之后伊朗又宣布,已制订了在纳坦兹铀浓缩厂安装50000台离心机的计划。

  2002年8月,伊朗反政府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揭露,伊朗正在阿拉克和纳坦兹秘密建造一座重水生产厂和一座核燃料生产厂。在综合分析各方情报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断定,伊朗正在纳坦兹建造一座铀浓缩设施。同年9月,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了这2处核设施的存在。2003年2月初,伊朗总统哈塔米承认了在纳坦兹建造铀浓缩设施的事实,并宣称,为发展核电,伊朗将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由此拉开了伊朗核问题的序幕。而相关各方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博弈,至今仍在持续中。  合法与违法  伊朗核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时而峰回路转,时而剑拔弩张,表面上看是和平利用核能还是借机发展核武器之争,焦点实际上集中在伊朗铀浓缩问题上。  从理论上讲,和平利用核能是所有国家应有之权利。并且,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伊朗的这种权利还得到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进一步确认。该条约第四条第一款明确指出,缔约国拥有“为和平用途而推进核能之研究、生产和使用之不可割让之权利”。而为打消国际社会的疑虑,伊朗政府也多次申明,其核计划是为了发电。2002年9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大会上,伊朗副总统兼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加扎德宣称,在今后的20年里,伊朗将建造5座以上的动力反应堆,使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000兆瓦;2007年4月,伊朗再度宣布,将就建造2座新核电站项目进行国际招标,并计划于2025年前建造20座左右的核动力堆,使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000兆瓦。因而伊朗需要大量的浓缩铀作为核电站的燃料。同时,为避免受制于人,伊朗选择自力更生地解决核燃料问题。基于此,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包括铀矿开采、水冶、转化、浓缩、燃料棒制造等,为核电站提供丰度为3%-10%左右的浓缩铀,为德黑兰医用核反应堆提供丰度为20%的浓缩铀,实际上都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伊朗除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之规定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基于核材料衡算,辅以封闭监视和视察员制度的保障监督协定外,还于2003年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因此,伊朗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和不放弃铀浓缩活动的立场,应该说是不违反任何国际法的。  然而美国认为,伊朗石油储量达900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0%,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2位,因而花费大量资金建造核电站,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既没有经济价值,也没有能源意义,只能是借此加强核基础建设,培养核科学家,获取敏感技术与设备,最终推进核武器计划。再者,“美国认为,伊朗有了铀浓缩能力,就很容易生产武器级铀供制造核武器使用,伊朗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必将使伊朗有能力制造核武器”。但很显然,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不制造或以其它方法取得核武器或其它核爆炸器械”是伊朗必须承担的义务。伊朗若借和平利用核能之名、行发展核武器之实,则不仅自欺欺人,也是违法行为。  制裁与抗争  在伊朗前总统哈塔米证实纳坦兹铀浓缩设施的存在后,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对伊朗核设施进行了多次核查,国际社会也采取了积极的、有效的行动,最终使伊朗于2003年10月与法国、德国、英国签署中止与铀浓缩有关活动的协议,于2003年12月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之后,围绕铀离心机的组装和铀浓缩活动,伊朗与国际社会反复讨价还价。在难以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伊朗核问题被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截止2011年年底,联合国安理会共通过5项针对伊朗的威胁制裁和制裁决议。当然,这些决议也引发了伊朗强硬的回应与抗争。  第1696号决议:威胁制裁2006年1月10日,伊朗正式恢复中止了2年多的核燃料研究活动:4月11日,伊朗宣布首次用164台P-1型离心机提炼出丰度为3.5%的浓缩铀;5月2日,伊朗宣布浓缩铀的丰度已达到5%。国际原子能机构则通过对样本的初步测试证实了伊朗的说法。这令一直要求伊朗放弃铀浓缩计划,并以此作为其不谋求核武器的“客观保证”的美欧大为光火。双方针锋相对,冲突迭起,虽经国际社会积极斡旋,但调解无效。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前中止铀浓缩活动,否则将对其实施制裁。对此,伊朗表示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第1737号决议:第一轮制裁伊朗的不合作态度终于导致联合国安理会于2006年12月23日一致通过了第1737号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所有与铀浓缩和重水反应堆研究有关的活动,并对伊朗采取与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禁运、冻结资产和限制相关人员出国旅行等制裁措施。伊朗再次拒绝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这一决议,总统内贾德公开宣称,第1737号决议只是一纸空文,并威胁有关国家要为赞成这一决议付出代价。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也强调,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因而必须进行核燃料生产。2007年1月,伊朗开始在纳坦兹铀浓缩厂秘密安装大约3000台离心机。同年2月中旬,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2个164台离心机级联已安装完毕并处于真空状态(铀浓缩前工作状态),另2个164台离心机级联也正在进行最后的安装与调试。  第1747号决议:第二轮制裁根据第1737号决议,伊朗应于2007年2月21日前中止铀浓缩活动。2007年2月2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认定伊朗未在规定期限内停止铀浓缩活动。鉴此,3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以一致赞成的结果,又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747号决议,敦促伊朗立即执行第1737号决议,同时要求其它国家加大对伊朗与核活动和弹道导弹项目相关领域的制裁力度。决议通过当天,伊朗外长穆塔基就表示,对伊制裁是一小撮成员国编排的“非法的”且“无理的措施”。穆塔基重申,伊朗拥有铀浓缩权利,该权利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赋予的。4月9日,内贾德总统称,伊朗已具备工业化核燃料生产能力;同日,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表示,伊朗已开始向3000台离心机内灌注六氟化铀气体(用于铀浓缩的原料);之后伊朗又宣布,已制订了在纳坦兹铀浓缩厂安装50000台离心机的计划。


相关内容

  • [121016]别怨世界,世界没让你来,来了就不要抱怨
  • [121016]别怨世界,世界没让你来,来了就不要抱怨 ------今天是明天的历史 [1]西哈努克遗体将在柬埔寨首都展示3个月 柬埔寨政府发言人宣布,柬埔寨太皇西哈努克的遗体将在首都金边进行为期3个月的展示,随后将举行隆重的国葬,预计西哈努克的遗体将于17日下午抵达金边,此后直到10月21日为哀悼 ...

  • 文科综合4
  • 绝密★启用前 文 科 综 合 试 题4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24.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 非其官"的情形很 ...

  • 伊朗核问题资料
  • 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和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线.[1] 自2003年伊朗宣布成功提炼出铀以来,联合国已通过四个制裁伊朗的决议,美欧还出台了制裁法案.联合国对伊朗制裁主要集中在禁止伊朗参与国外核领域的投资.运输和金融活动.美国则切断伊朗所有金融机构与美国银行体系的 ...

  • 关于伊朗核问题的调查报告(16班,周朗)
  • 关于伊朗核问题的调查报告 问题概述 1.问题由来 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就伊 ...

  •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与伊朗关系的发展趋势
  • 作者:刘强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3年11期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冷静地观察一下伊拉克战争后的海湾地区战略态势,不 难发现,解决伊朗问题应是美国处理伊拉克问题后的一个重要考虑,因为,如果说美国 在海湾和中亚地区的战略利益主要是能源的话,那么目前伊朗是影响和阻隔美国将波斯 湾和里海两大油气基 ...

  • 美伊谈判,意义不亚于当年尼克松访华
  • 原创 2015-07-19 华黎明 ? (文/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当地时间7月14日,奥地利维也纳,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经过12年马拉松式谈判,在伊核问题上六国终于与伊朗达成历史性协议,这意味着,多年来套在伊朗头上的制裁枷锁终于可以解下了. 然而,这到底是为中东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

  • 浅析伊朗核问题
  • 浅析伊朗核问题 法学院 专业:国际政治 年级:大一 姓名:李晶 学号:0111132012 摘要: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伊朗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其丰厚的石油资源赋予其地缘战略的重要性.伊朗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就开始了对核计划的追求.霍梅尼宗教革命后,由于与美国关系的恶化,其 ...

  • 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 山东肥城仪阳中学 张建国 [知识纵览  高屋建瓴] [攻坚克难  学海导航] 1.丰富多彩的文化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材料,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知晓这些节日的来历以及这些节日中传统的习俗:再搜集一些能够反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欧美国 ...

  • 一伊朗核问题的由来
  •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 伊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大国,在伊斯兰世界历来有着极大的影响.它地处海湾与中亚这世界两大石油产区的要冲地带,是连接波斯湾和里海.中亚的最佳通道,具有重要地缘战略和经济地位.是大国政治争夺的前沿.在此背景下,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有政治和历史渊源. 早在20世纪5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