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 课题 学科 化学 班级 初三(1) 开课学校 时间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 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1、知识与技能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 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 会运用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教 材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1. 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 学习运用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 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 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 3. 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方法的教育。 与价值观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1. 元素的概念,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会正确掌握 27 种元素符号。 2. 能正确的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1. 元素概念的理解。 2. 27 种元素符号的记忆。

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运用 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 素” ,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与 学生分析 前面有关原子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通过节课的有关活动和探究及课 堂讨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 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资源 1、教学地点:多媒体实验室; 2、电教资源:多媒体电脑、教学课件。 1、自主学习 活动方式 2、合作学习 实施自主学习 强化科学探究;

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信息、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

1.从一些食品的商标引出元素一词,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结合前面学过的 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氧气)入手讨论、思考他们的共同原子,得出元素的概 念(强调“一类” ,向学生说明一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原子) 。 2.启发学生对元素和原子进行比较。 3.通过制作元素卡片,同学间的相互考问加深对元素及元素符号的记忆。 4.比较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找出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得出单质和 化合物的概念,比较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归纳物质分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出课题】[商标情 【活动一】 给学生创设一个学 景 导 入 ] 展 示 一 些 食 让学生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 习情境,让学生对元素 品的商标,让学生找 (如铁元素、钙元素等)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出一些成分的含量 (如铁元素、钙元素 等) ,问:你知道什么 是元素吗?引入课题 ——辨别物质元素的 组成。 【讲述】这四种物质 的分子中,相同的原 子的氧原子。它们的 核电荷数都是 8, 凡是 核电荷数(即质

子数) 是 8 的原子都为同一 类,称为氧元素,即 这四种物质中都含有 氧元素。 [ 讲解并板书 ]1. 元素 是具有相同核电核数 (即核内质子数)的 一类原子的总称。元 素只讲种类不讲个 数。 [活动二]: 二氧化碳、水、四氧化三铁、 氧气四种物质中的分子中, 共 同的原子是那一种?氧原子 是怎样构成的?他们的核电 荷数是多少? 这样的复习提问不仅复 习了物质的组成及构成 分子的微粒,重要的在 于引导学生去探讨:构 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 里都有氧原子,很自然 的引入元素概念的教 学。 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培 养和指导学生看书,画 关键词句,这是培养学 生自学能力的起始方 法。

[活动三]: 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巡视、辅导与评价 [ 板书]2. 地壳中各元素 的质量分数(前四位) : 氧、硅、铝、铁。 [ 讲解并板书 ]3. 元素符 号 (1)书写元素符号的 主意事项: ①只有一个字 母的,字母要大写。如碳 —C、 氢—H、 氧—O 等等。 ②有两个字母的, 第一个 要大写,第二个要小写。 如铜—Cu、锰—Mn、镁— Mg 等等。 (2 )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 【活动六】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 S,表示硫元素,又表示 [阅读] 课文第 85-86 页,了解元 一个硫原子。 ( 3 )第 84 素周期表及其结构,完成 85 页的 页表中常见的元素名称 “讨论与交流” 和元素符号。

【活动四】 [阅读]课文第 82 页内容了解 元素的种类及地壳中各元素的质 量分数。 [阅读]“知识视窗” ,了解生物 赖以生存的元素。 [阅读]课文第 84 页,了解元素 符号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活动五】 下课后, 同学们之间通过制作卡片 加深对元素符号的记忆。

培养学生自学归纳能 力。

同学间相互考问,有 助于学生对元素名称 及元素符号的记忆。

培养学生阅读、观察 能力,达到了解元素 周期表及其结构、加 深对元素名称和元素 符号的理解的目的。

【活动七】 [结论]不同点: 元素种类 [ 讨论 ] 比较下列两组纯净物的元 的多少不同, 第一组仅一 素组成,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氩气(Ar) 、 种, 第二组分别是两种或 第一组 :氧气(O2) 碳(C) 、铁(Fe) 、汞(Hg) 多种。 第二组:二氧化碳(CO2) 、氨气 (NH3) 氯化氨(NH4Cl) 、硫酸(H2SO4) 通过比较、归纳更容 易理解单质和化合物 [ 阅读 ] 图 3-26 和 “长话短说” , 归 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长话短 说” ,引导学生归纳单质 纳单质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板书]二、物质的分类 1.单质和化合物 (1 )单质:由同种

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 氮气、碳等。 (2 )化合物:由不同元 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化 汞、高锰酸钾等。

(3 )氧化物:由两种元 素组成的化合物, 其中一 种元素是氧元素。 如氧化 镁、二氧化碳。 [ 问 ] 前面我们学了混合 物, 那么化合物与混合物 [阅读] 课文第 87-88 页中的“整 有什么异同点? 理与归纳” ,理解物质的分类。 [板书]2.物质的分类 [ 小结 ]1. 元素是具有相 同核电荷数的 (核内质子 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当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 一种时为单质, 当组成物 质的元素有两种或多种 时是化合物。 3.什么叫氧化物 4.要求记忆常用元素的名 称及其元素符号, 知道元 素符号的意义。 [布置作业]1.习题 3.4 的 第 1、2、3 题。 2.记住元素周期表前 20 位的元素及其元素符号。

比较、归纳的结果使 学生更容易什么是化 合物,什么是混合物 以及物质的分类。

检测本节课所学的内 容掌握到什么程度

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 课题 学科 化学 班级 初三(1) 开课学校 时间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 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1、知识与技能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 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 会运用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教 材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1. 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 学习运用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 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 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 3. 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方法的教育。 与价值观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1. 元素的概念,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会正确掌握 27 种元素符号。 2. 能正确的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1. 元素概念的理解。 2. 27 种元素符号的记忆。

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运用 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 素” ,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与 学生分析 前面有关原子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通过节课的有关活动和探究及课 堂讨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 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资源 1、教学地点:多媒体实验室; 2、电教资源:多媒体电脑、教学课件。 1、自主学习 活动方式 2、合作学习 实施自主学习 强化科学探究;

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信息、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

1.从一些食品的商标引出元素一词,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结合前面学过的 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氧气)入手讨论、思考他们的共同原子,得出元素的概 念(强调“一类” ,向学生说明一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原子) 。 2.启发学生对元素和原子进行比较。 3.通过制作元素卡片,同学间的相互考问加深对元素及元素符号的记忆。 4.比较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找出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得出单质和 化合物的概念,比较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归纳物质分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出课题】[商标情 【活动一】 给学生创设一个学 景 导 入 ] 展 示 一 些 食 让学生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 习情境,让学生对元素 品的商标,让学生找 (如铁元素、钙元素等)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出一些成分的含量 (如铁元素、钙元素 等) ,问:你知道什么 是元素吗?引入课题 ——辨别物质元素的 组成。 【讲述】这四种物质 的分子中,相同的原 子的氧原子。它们的 核电荷数都是 8, 凡是 核电荷数(即质

子数) 是 8 的原子都为同一 类,称为氧元素,即 这四种物质中都含有 氧元素。 [ 讲解并板书 ]1. 元素 是具有相同核电核数 (即核内质子数)的 一类原子的总称。元 素只讲种类不讲个 数。 [活动二]: 二氧化碳、水、四氧化三铁、 氧气四种物质中的分子中, 共 同的原子是那一种?氧原子 是怎样构成的?他们的核电 荷数是多少? 这样的复习提问不仅复 习了物质的组成及构成 分子的微粒,重要的在 于引导学生去探讨:构 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 里都有氧原子,很自然 的引入元素概念的教 学。 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培 养和指导学生看书,画 关键词句,这是培养学 生自学能力的起始方 法。

[活动三]: 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巡视、辅导与评价 [ 板书]2. 地壳中各元素 的质量分数(前四位) : 氧、硅、铝、铁。 [ 讲解并板书 ]3. 元素符 号 (1)书写元素符号的 主意事项: ①只有一个字 母的,字母要大写。如碳 —C、 氢—H、 氧—O 等等。 ②有两个字母的, 第一个 要大写,第二个要小写。 如铜—Cu、锰—Mn、镁— Mg 等等。 (2 )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 【活动六】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 S,表示硫元素,又表示 [阅读] 课文第 85-86 页,了解元 一个硫原子。 ( 3 )第 84 素周期表及其结构,完成 85 页的 页表中常见的元素名称 “讨论与交流” 和元素符号。

【活动四】 [阅读]课文第 82 页内容了解 元素的种类及地壳中各元素的质 量分数。 [阅读]“知识视窗” ,了解生物 赖以生存的元素。 [阅读]课文第 84 页,了解元素 符号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活动五】 下课后, 同学们之间通过制作卡片 加深对元素符号的记忆。

培养学生自学归纳能 力。

同学间相互考问,有 助于学生对元素名称 及元素符号的记忆。

培养学生阅读、观察 能力,达到了解元素 周期表及其结构、加 深对元素名称和元素 符号的理解的目的。

【活动七】 [结论]不同点: 元素种类 [ 讨论 ] 比较下列两组纯净物的元 的多少不同, 第一组仅一 素组成,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氩气(Ar) 、 种, 第二组分别是两种或 第一组 :氧气(O2) 碳(C) 、铁(Fe) 、汞(Hg) 多种。 第二组:二氧化碳(CO2) 、氨气 (NH3) 氯化氨(NH4Cl) 、硫酸(H2SO4) 通过比较、归纳更容 易理解单质和化合物 [ 阅读 ] 图 3-26 和 “长话短说” , 归 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长话短 说” ,引导学生归纳单质 纳单质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板书]二、物质的分类 1.单质和化合物 (1 )单质:由同种

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 氮气、碳等。 (2 )化合物:由不同元 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化 汞、高锰酸钾等。

(3 )氧化物:由两种元 素组成的化合物, 其中一 种元素是氧元素。 如氧化 镁、二氧化碳。 [ 问 ] 前面我们学了混合 物, 那么化合物与混合物 [阅读] 课文第 87-88 页中的“整 有什么异同点? 理与归纳” ,理解物质的分类。 [板书]2.物质的分类 [ 小结 ]1. 元素是具有相 同核电荷数的 (核内质子 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当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 一种时为单质, 当组成物 质的元素有两种或多种 时是化合物。 3.什么叫氧化物 4.要求记忆常用元素的名 称及其元素符号, 知道元 素符号的意义。 [布置作业]1.习题 3.4 的 第 1、2、3 题。 2.记住元素周期表前 20 位的元素及其元素符号。

比较、归纳的结果使 学生更容易什么是化 合物,什么是混合物 以及物质的分类。

检测本节课所学的内 容掌握到什么程度


相关内容

  •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详细教案
  •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 ...

  •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化学式部分)
  •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化学式部分) 第一章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的事物或过程的科学方法. 2.举例说出学习和生活中所见过的符号和模型. 3.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事物或过 ...

  • 3-2.食物中的营养
  • 3-2.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 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 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 ...

  • 化学式教案
  • <化学式>教案 韩俊东 课堂引入: 大家先看这些物质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结合学案,写出化学式,左边的是物质的中文名称,右边的叫它的化学式,中文名称是给中国人看的,化学式是地球人都知道,如说水,你只能想起喝的水,但说H2O ,你能知道什么呢,知道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化学式可以简单明 ...

  •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教案
  •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式的涵义,初步学会一些单质的化学式写法.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化学式涵义.化学式书写的学习,进行理论源于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教案
  •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 ...

  • 化学元素元素符号教案
  • 教案设计 课题:元素.元素符号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概念 ...

  • 九年级化学元素符号教案
  • 第三节 元素 元素符号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元素涵义: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练习法. ...

  • [构成物质的微粒(II)--离子]教案
  • 课题3:离子 教学目的:1.了解原子结构的示意图及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4.了解离子的概念含义和书写规则.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离子符号的含义,物质与构成粒子的判断. 课时建议 ...